(2013版)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研院科研项目成果报告编写格式规范
(2013版)
1 总述
1.1 为了统一科研项目成果的撰写和编排格式,便利存档、加工、检索和交流。
参照《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和《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地质成果报告编制要求》(Q/SH 0166-2008),根据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新的要求,以及《江苏油田商业秘密保护规定》(苏油密〔2013〕3号)要求,结合地研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格式规范。
1.2 凡列入地研院科技进步计划的项目,以及提交鉴定(评定)和奖励的科技成果,在申请验收、鉴定(评定)和奖励时,均按照本格式规范提交报告。
未通过报告形式审查的项目或成果,不得进入后期程序。
1.3 本格式规范包括报告的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以及附件和审批文件的编制要求。
2 前置部分
2.1 封面
2.1.1 封面是报告的外表面,格式见附录中式样1。
2.1.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a. 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b. 报告分册印刷,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2.1.3 对副题名的字体、字号和位置等要求等同于报告题名。
2.1.4 封面要求文字清晰,封二、封三和封底空白。
2.2 扉页
2.2.1 扉页为责任页,应填写项目名称及有关项目责任人,内容如下:
a.项目名称: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名称,或申报评定的成果名称。
b.委托单位:项目任务书甲方单位全称,无任务书项目此项省略。
c.承担单位:项目任务书乙方单位全称,或申报评定成果的报告形成单位。
e.协作单位:单位全称,有则必备。
f.单位行政负责人:承担单位行政负责人,需要签字。
g.单位技术负责人:承担单位技术负责人,需要签字。
h.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人。
i.报告编写人:主要编写人。
j.主要研究人员:承担项目的主要人员。
k.项目起止时间:项目任务书规定的起止时间,无任务书项目此项省略。
2.2.3 在扉页下部注明单位名称,与封面名称一致,加盖公章。
2.2.4 报告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扉页。
2.2.5 扉页格式见附录中式样2。
2.3 摘要和关键词
2.3.1 摘要包含与报告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说明研究工作目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等。
2.3.2 摘要一般为300~500字,摘要中不使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2.3.3 关键词是从报告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下方。
2.3.4 摘要和关键词单独一页,格式见附录中式样3。
2.4 目次
2.4.1 目次页的组成:
a.文字报告中主体部分的篇、章、节、条目录;
b.附录目录;
2
a. 项目验收和中评估报告,前言包括4项内容。
a)项目的研究背景、来源、目的、意义、研究起止时间等。
b)对外协作的经过和主要结论。
c)重点对照项目任务书,简述研究任务和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
d)报告编写分工。
b.成果评定或鉴定报告,前言包括5项内容。
a)成果背景。
简要介绍成果产生的技术背景、针对的主要问题、研究思路和研究依托项目等情况。
b)成果内容。
简要介绍成果的内容及达到的技术效果。
c)主要创新。
简要介绍成果内容中的创新点、创新认识或特色技术。
d)应用情况。
简要介绍成果直接应用规模、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和推广前景等。
e)知识产权。
简要与成果直接相关的知识产权情况。
c. 项目后评估报告,前言包括3项内容。
a)项目的研究背景、来源、目的、意义、研究起止时间、验收情况等。
b)后续研究情况。
简述项目验收后所做工作,以及形成的创新点及新专利获取情况,项目适应性评价等。
c)成果推广应用。
简述应用范围、条件、效果和投资收益率等情况。
3.2.2 前言的论述应当遵循精炼得体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3.2.3 前言格式等同于正文“章”的格式,对前言是否冠以“0”序号,应视前言中是否划分标题层次。
如前言中还划分出相应的次一级标题层次,则对前言应冠以“0”序号。
其次一级标题为0.1,再次一级标题为0.1.1,余以类推。
否则对前言则不必冠以“0”序号。
绪论另起一页排版,双面印刷。
3.3 正文
3.3.1 正文是报告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
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要求层次清楚、紧扣主题、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文字精炼、文图相符,体现出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正文语言力求准确、简明、清晰、平实、规范,切忌言之无物、言过其实和离题万里。
对于成果创新点和先进性的论述,尤其要注意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3.3.2 正文包括插图和插表、量和单位、公式、结论等组成元素。
3.3.3 插图和插表
a. 正文中的插图、插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为:图l、图2;表1、表2等。
如插图、插表较多可按章分别编号,其标注形式为章顺序号+图、表顺序号,如:图2-3为第二章第3号图;表3-2为第三章第2号表。
插照要求等同于插图。
b. 每张图件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
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
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
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c.表格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
已绘成曲线图的数据,不再列表说明。
每张表格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附注于表下。
表格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
5
6 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单位前要加注“/”,复合单位在“/”后用“()”括起。
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d. 图表随文排,先见文后见图表。
图表与相关正文尽可能放在同一视面上。
e. 引用的图件和表格必须注明出处。
3.3.4 量和单位
a. 法定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86《量和单位》执行。
非法定计量单位(如组段符号),按约定俗成的习惯书写。
b. “升”的符号易与阿拉伯数码“1”混淆,单独使用时,宜采用大写字母“L”。
与词头连用时,既可用小写(如ml),也可用大写(如mL),但应全篇统一。
“3°~5°”不得写作“3~5°”。
“2cm×3cm×4cm ”不得写作“2×3×4cm ”或,“2×3×4cm 3”。
类似2.57×10-3μm 2至13.89×10-3μm 2 的,写作“(2.57~13.89)×10-3μm 2”。
类似阜三段的组段符号,标注为“E 1f 3”即可,不能写作“E 1f 3段”。
3.3.5 公式
a. 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b. 较长的公式,另行居中横排。
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
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见示例)。
K f y
y x x n K f y
x x f y
y x x f y x f n +∂∂+∂∂++∂∂+∂∂+∂∂+∂∂+=)0,0()(!1)0,0()(!21)0,0()(!11)0,0(),(2 ……………………(2-1) 3.3.5 结论
结论是报告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
在结论或讨论中,可以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3.4 版面格式
3.4.1 文字报告页面设置为A4幅面,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 mm,页脚17.5 mm。
页码标注于页面外侧(奇数页右侧,偶数页左侧),采用Microsoft Word默认数字格式。
3.4.2 正文部分标题的字号、字体及排版格式按表2设置。
3.4.3 报告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标准字符间距。
3.4.4 插图、表名为五号黑体。
表名在表上方,图名在图下方。
续表仍有表名、表头,用“续”区别。
3.4.5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首页起始页码为“1”,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单页页码应标注在右下角位置,双页页码应标注在左下角位置。
3.4.6 每篇(部分)应另页右页开始,起始页码为“续前页”。
3.5 参考文献
3.5.1 参考文献另起页。
7
3.5.2 按照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具体标引参见附录中式样6。
4 附录部分
4.1 附录为正文之后的补充内容或参考性资料,非必备。
4.2 附录依序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序号,如:附录A、附录B……。
4.3 每一附录均另起页。
如报告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该册正文之后。
4.4 附录格式等同于正文“章”的格式。
4.5 附录中的图、表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等。
5 附件编制格式及要求
5.1 附件类型包括文字性附件、附图册、附表册和大幅面附图。
5.2 装订成册的附件结构包括两部分: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
5.3 附件前置部分包括3项:封面、扉页和目次页。
其编制要求等同于文字报告的前置部分。
5.4 封面、扉页的编制格式,见附录中式样7(地研院科技项目)式样8。
5.4.1 A4幅面附图册、附表册封面及扉页的字号、字体与文字报告保持一致。
5.4.2 A3幅面附图册、附表册的封面及扉页,题名字号相应增大2至3级,字体不变。
5.5 附图(表)册目次页为图(表)目录,含有序号、名称和页码,格式见附录中式样9。
5.6 文字性附件的主体部分编写格式及要求与文字报告的主体部分相同。
5.7 附图(表)册主体部分为图(表)。
A3幅面附图册及大幅面单张附图其图号与图名在图上方。
8
单张附图其右下角应有责任表,责任表不得超过图的右边框,见附录中式样10。
分幅印刷的附图共用一个图号,顺序号不同,排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至下。
每张图都应在右下角附图签,图签格式见附录中式样11。
5.8 附表册内每张表其表号与表名在表上方。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附录:
9
DY*****
项目名称
(中期评估总结报告/验收总结报告/后评估总结报告/鉴定技术报告/评定技术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具体承担科室)
科室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日期:年月日
(式样1:科技项目报告封面,固定值28磅)
10
报告题名(与项目名称相同时省略)
(题名上边缘距页面顶边40 mm,居中,
独占一行,字体为一号黑体,
占二行的,字体为小一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38 磅)
项目名称:(位置距页面顶边65 mm,左顶格书写,)
委托单位:地质科学研究院
承担单位:
协作单位:
单位行政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科室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主要研究人员:
项目起止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三号黑体)(三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8 磅)
单位名称(名称与公章一致,加盖公章)
年月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28 磅,居中,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低边55 mm)
(式样2:项目报告扉页)
摘要(三号黑体,居中)
本课题对区内120口井钻测井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完成80余个烃源岩数据分析、100余个原油物性资料数据分析、50份资料250余个储层资料数据分析;……
通过研究,取得以下5项主要成果。
1. 开展区域构造演化及沉积特征的研究,研究认为汊涧西斜坡是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古斜坡,沿杨村断层下降盘发育长期持续下沉的汊涧次凹和汊西次凹。
……
5. 提交探井和评价井位5口。
关键词:金湖凹陷地质分析成藏规律……
(描述主要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和关键词。
字数300~500字左右。
)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式样3:摘要和关键词格式)
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用word目录命令自动生成)
前言 (1)
1 (第一章)标题 (2)
1.1 (第一节)标题 (2)
1.2 (第二节)标题
…
2 (第二章)标题 (50)
2.1 (第一节)标题 (51)
参考文献 (10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题................................................101(连续编页号)附录B(资料性附录)标题 (118)
附件1 *****报告名(报告外附件,**分报告)
附图(表)册*****图表册名(报告外图表册)
(通过word插入目录命令自动生成,应具有超链接。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每
低一级目录缩进1个汉字)
(式样4:目次页格式)
附图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注:顺序号3-6是指一份图分4拼幅,每幅均编顺序号(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式样5:附图目录格式)
(式样6: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格式示例)
1.参考文献著录基本规则
a. 在结论后按序顶格编排。
序号后空1个字距再编排著录项,回行时与行首著录项齐平。
b. 文献的著录项应齐全,不得使用“同上”或“ibid”等字样。
c. 著录日文文献,可以译成中文,并在出版物名称后注释“(日文)”字样。
d. 文献作者不多于3人,应全部著录,否则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或“etal”或“ИДp”;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2位作者之间不用“和”或“and”等字样。
e. 著录个人作者,应姓前名后。
欧、美作者姓名首字母均大写,姓名之间不用逗号,名可缩写,不加缩写点“.”。
2.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a. 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 其他责任者(编者、译者,供选择). 版本(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页码
示例如下:
1 毛凤鸣,张金亮,许正龙. 高邮凹陷油气成藏地球化学.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
2 . 6
3 ~76
b. 期刊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页码
示例如下:
2 王光奇, 岳云福, 漆家福等. 黄骅坳陷白唐马地区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储层裂缝分析.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2, 16 (6): 384 ~388
c. 会议论文文集(或汇编)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见(英文用In):文集编者(英文姓名后加ed或eds).文集名,(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年码
示例如下:
3 熊友明.现代完井理论与技术.见: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秘书处. 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论文集,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第一次会议,北京,2005.北京:中国石化油气开采技术论坛,2005.162
4 Howland D.A Model for hospital systen planning.In:Krewernas G,Morlat G, eds.Actes ed la 3 em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 Operationells,Oslo,1963,Paris:Dunod,1964.203~212
d. 学位论文
序号责任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 .保存地址:保存单位,年份
示例如下:
5 李赵雪. 石油工程安装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开发与研究:〔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6 Cairn R B. Infrared sepectroscopic studies of solid oxygen:〔Dissertation〕.Berkeley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5
e. 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年份
示例如下:
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种用于油田钻井废水处理的集成化工艺和装置.中国,CN 1569695
A. 2005
8 Lawson D F. Manufacture and uses of diene(CO) polymer rubbers jumped by partial coupling and terminated with a substituted imine. Eur pat Appl,EP 510 410.1972
f. 报纸。
示例如下:
9 卢苏.全球石油还够用多少年.中国石化报,2003-02-21(4)
g.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如编者、译者,供选择).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示例如下:
10 陈安定.苏北下第三系源岩“浅”熟的构造背景. 见:毛凤鸣,戴靖主编. 复杂小断块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76
11 Weinstein L, Swa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nicroorganisma. In: 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 eds.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phia: Saunder, 1974. 457~472
附件N(字体为四号黑体,N为附件序号)
项目名称(附件/附图/附表)
(中期评估总结报告/验收总结报告/后评估总结报告/鉴定技术报告/评定技术报告)
(题名上边缘距页面顶边80 mm,居中,
独占一行,字体为一号黑体,
占两行的,字体为小一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38 磅)
单位名称
年月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28 磅,居中,
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低边55 mm)
(式样7:地研院科技项目附件封面)
项目名称(附件/附图/附表)(中期评估总结报告/验收总结报告/后评估总结报告/鉴定技术报告/评定技术报告)
(题名上边缘距页面顶边30 mm,居中
独占一行,字体为一号黑体;
占二行的,字体为小一号黑体)
项目名称:(位置距页面顶边65 mm,左顶格书写,)
委托单位:地质科学研究院
承担单位:
协作单位:
单位行政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科室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写人:
主要研究人员:
项目起止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三号黑体)(三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8 磅)
单位名称(名称与公章一致,加盖公章)
年月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固定值28 磅,居中,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低边55 mm)
(式样8:附件扉页)
目录(三号黑体)
(用word目录命令)
1. ******表 (1)
2. ******表 (4)
3. ******表 (8)
4. ******表 (14)
5. ******图 (15)
6. ******图 (16)
7. ******图 (17)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式样9:附图(表)册目次页)
(式样10:图件责任表式样)
注 1:一幅图若为两张以上,每张图都应在右下角附图签。
注 2:多幅拼图图号相同,顺序号不同,排列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式样11:图签式样)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