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最具收藏潜力的画家——闫西京
王西京 大爱绘丹青

有人说,王西京是一位“复合型艺术家”,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画家,更是成功的管理者和艺术领头人。
在当代中国画坛,王西京可谓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以一系列表现重大题材、领袖人物的“写实”作品与一系列表现古典题材的“写意”作品集于一身,并且两者都达到了不寻常的高度。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创业者”。
他白手起家,创办了西安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美术创作机构——西安中国画院。
自2010年担任陕西省美协主席以来,他又带领陕西美术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道路。
连续十几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他关注民生,积极建言献策,为履职不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就是王西京,他视绘画为生命,却又做了太多“画外”的事情。
他以一颗纯粹的心追求艺术,也不忘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有时《落花人独立》(2003年纸本 180cmx45cm)为西安美术事业的发展做这件事情。
”王西京还记得,为了办画院,前前后后一共盖了46个章。
每盖一个章,都要不止一次地去跑腿,费口舌。
“这46个章盖下来,你就什么脾气都没了。
”今天的王西京回忆起过往的一幕幕,却已经很平静了。
有人说,西安画院就像王西京的孩子一样,这话毫不夸张。
经过五年的艰辛,一座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终于矗立在了西安南郊,它是西安历史上第一所专业美术创作机构。
就在画院落成,第一次隆重的聘任大会结束后,心力交瘁的王西京被送进了医院。
如今的西安画院,固定资产已经过亿,创作人员过百,并成功地在海内外举办了300多次展览,荣获国内外各类大奖100多次;成功举办了“意象艺术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活动,已经成为美协主席,结束了陕西省25年没有美协主席的历史。
这一次,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更不轻松。
“只有将艺术创作、基础设施建设和美术产业三个方面都发展起来,才能实现陕西省从美术资源大省到美术强省的转变。
”上任三年,王西京又一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组建了陕西省美术产业集团;在无经费、无机制的情况下,成立了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还设立了陕西美术奖。
王西京 铁肩担道义 妙笔铸画魂

王西京铁肩担道义妙笔铸画魂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9年第24期高佳妮他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文化积淀,最终确立了自己新古典主义人物画的创作风格。
这种将写实与写意的相融合的创作思路,让中国人物画进入了高难度的“漫写”表达,从而达到中西方都易接受的国际传播视野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全球化,中国美术如何在全球文化大融合中保持特色和民族精神,这是当代中国画家所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坛的一个标志性画家,王西京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物画创作中,在现实主义创作和古典大写意两条创作思路的融合共进中,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艺术样式,为中国人物画精神升腾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间,为中国的人物画的发展和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洋溢着爱国激情的现实主义人物画西方素描和造型的引入,为中国人物画注入新鲜血液,让中国人物画摆脱单纯的线性表达,进入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造型时代,开创了中国人物画新图式。
西画的引进,对中国人物画有着跨越式的冲击和改进。
建国后的学院美术教育沿用西画的教学体系,写实主义创作一度成为画坛主流。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王西京以写实的手法创作了多幅现实主义人物画。
其代表作《远去的足音》,1984年创作,描绘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慷慨赴义的情景。
王西京用大胆概括的笔墨,结合西画素描中的明暗表现方法,精心刻画每个人物神情。
画面悲壮慷慨,极富感染力。
王西京是一个有着英雄情结的爱国者,若于战争年代,他定是一个振臂一呼,救国救民的革命者。
和平年代,他就用画笔为英雄造像。
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造像:李大钊先生坐在藤椅上,目光平和坚定,不惧黑恶,无畏生死。
他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绘制《春潮》,春潮涌动,雪浪银涛,身着大氅的邓小平迎着新时代大步走来,一种新的气象迎面而来。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十余年间,王西京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习仲勋、朱德、彭德怀、陈毅等十四位革命领导人造像树碑,成为他早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主体。
传统、时代与个性——王西京的水墨人物

96传统、时代与个性□ 邵大箴王西京,1946年生于陕西西安。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一级美术师。
出版有《王西京画集》《王西京作品集》《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研究》等。
阅读王西京先生的水墨作品,走近他几十年走过的艺术历程,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他是与时代同步、具有文化自觉性的艺术家。
他的一幅幅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时代从社会意识到审美理想的变化;他个人的艺术审—王西京的水墨人物·当代名家CHINESE ARTISTS IN PAINTING & CALLIGRAPHY 2017 06.总第 期92美趋向,反映了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认识。
自古至今,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他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不可能不刻上时代的烙印,艺术家也不例外。
但是,这并不王西京 阿拉哈巴德印象 146×143cm 纸本设色 2016年. All Rights Reserved.97王西京 马赛马拉印象 165×143cm 纸本设色 2016年表明,在同一时代生活的人,对客观社会环境的主观反映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都在同一个水平之上,这是毫无疑义的。
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取向,对艺术家来说,还有与之相关的艺术观的问题。
王西京是一位有使命感的艺术家,他是在1968年从专业学校毕业后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
他经历了“文革”锻炼,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通过大量临摹古代人物和连环画创造提高了自己的造型技巧,尤其是以线为基础的中国画造型能力。
在1969年至1974年间,他创作的《越南女英雄》《林中响箭》两部优秀连环画,受到业内人土的好评。
应该说在对待传统中国画的问题上,他是有心人。
在“文革”结束不久的1978年,他就出版了自己编写的《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一书。
京津画派名家——金城

京津画派名家——金城作者:暂无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9年第7期编者按随着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品鉴赏能力的提升,书画艺术走入了更多的家庭。
加之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中国书画占据了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人步入了书画收藏的行列。
本刊应读者需求,自本期开设“名家书画收藏作品展”栏目,为朋友们提供一个藏品展示、发表、交流的媒体平台。
在“非国有博物馆”专辑出版之际,首期将推出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收藏展—京津画派。
以后将逐步推出海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等名家书画佳作展示,并陆续推出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出,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同时也请喜欢收藏的朋友们将您的有关藏品拿出来晒一晒!并期待您的藏品在杂志上刊登发表。
中国近现代名家,集中体现了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特色。
我国改革开放40 年来,在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思路指引下,艺术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有些艺术工作者树立了中国艺术史上新的丰碑。
本栏目将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画坛上:北方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为中心形成的京津地区画家群体,亦称京津画派中所涉及的艺术工作者为主,后面录之杨武先生2000年10 月编辑《京津名家绘画选集》的前言作为引子,随后将刊发余绍宋和金城的书画,敬请欣赏。
“京津画派”的由来“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画坛上北方地区以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和湖社为中心形成的京津地区画家群体亦称京津画派。
促成了二十世纪中国画创作的又一个兴盛期,其对后来的京津画派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在二十世纪初,再度恢复了京畿地位,成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各地画家挾艺来京,求取生涯、盛况热烈,可谓是一番蓬勃发展景象。
由余绍宋发起组织的“宣南画社”邀请江南名画家汤定之先生指导,梁启超、姚华、陈师曾、贺良朴、林纾、萧俊贤、陈半丁、沈尹墨、萧孙、郁曼陀、王梦白等先继也来参加,吟诗作画,谈艺论文,以此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京津画坛最活跃,最富于实力的画家群体。
以戏入画_化古融新——浅析王西京“梨苑”系列人物画

文化·艺术 |以戏入画化古融新——浅析王西京“梨苑”系列人物画□高佳妮/文戏曲与国画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皆以意传神,息息相通。
戏曲是最古老的综合艺术,集舞美、表演、唱念打作于一体。
中国的戏曲,与西方的歌剧一样古老而辉煌,剧目繁多,唱腔多变。
而秦腔号称百戏之祖,流传久远,声名远播,更以此衍生出了京剧、豫剧、晋剧、社火、脸谱等多个艺术门类。
王西京将国画与戏曲两种“国粹”有机融合,以戏入画,以新化古,“戏”“墨”融合,创作了“梨苑”系列人物画,戏曲与国画在动静之间碰撞出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韵味,如图1。
王西京对戏曲秦腔极为喜爱。
生于陕西西安的王西京从小听秦腔长大,很多秦腔片段都耳熟能详。
舞台上的戏曲人物华美的扮相成为他接触绘画前最初的艺术蒙养。
用自己擅长的国画将戏曲演员舞台上飒爽英姿、姿容情态创作成一幅幅国画作品,成为王西京的心愿和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方向。
多年来,王西京一直致力于探索传统水墨人物画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的发展和审美拓展。
广受好评的“丝路风情”系列和“舞韵”系列便是这种探索中的艺术创作。
“梨苑”系列戏曲人物画是王西京继“舞韵”系列之后创作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依然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保留了舞台表演中人物表情的动态捕捉和写实描绘。
他以著名秦腔剧目中的名角扮相为素材,创作了生、旦、净、末一系列戏曲人物作品:秦腔名曲《铡美案》中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包拯;《火烧裴元庆》中英武潇洒的少年将军裴元庆;《盗御马》中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窦尔敦;《桃园三结义》中的红脸绿袍、一脸正气的关公关羽;《五典坡》中的端庄娴静、一身皂衣,提着野菜篮的王宝钏;传统京剧剧目《白蛇传》中的裙袂飘飘、有情有义的白娘子;京剧《霸王别姬》中眼神坚定、从一而终的“花衫”虞姬;京剧《玉堂春》中戴枷起解,满腹冤屈无处诉说的苏三;《贵妃醉酒》中的醉态可憨、眼神迷离的杨贵妃……王西京有着扎实的造型功力,他能准确捕捉戏剧图1 梨苑系列之五 121cm X 67cm 2023年16| 文化·艺术图2 梨苑系列之八 122cm X 70cm 2023年演员在舞台表演时的精彩瞬间所呈现的姿容情态,唱、作、念、打,每一幅戏曲人物画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和风姿。
金酉鸣_与时俱进,为新一代中国当代影像而藏

藏家故事 COLLECTION STORY金酉鸣与时俱进,为新一代中国当代影像而藏文:亚璘 图:受访者提供摄影技术从诞生至今不超过200年。
而在100多年前的清朝,人们还认为它只是“奇淫技巧”,至民国时期,才初有“美术之一端”的共识。
从千禧年后到现在又过了20多年,国人逐渐树立起影像收藏的理念。
细细梳理便知,影像收藏在中国的历史还很短,且多侧重于清朝、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收藏,收藏当代影像的少之又少。
相对于博物馆、美术馆和各大艺术机构,个人藏家一直是这个市场最活跃的主体。
在这个小范围内的群体中,金酉鸣是较为特别的存在,小红书运营得风生水起,致力于打卡每一个新展,为更好地与艺术家打成一片,还把家搬到了宋庄。
而他介入当代影像收藏的机缘还要从他的曾外祖父骆伯年说起。
藏家金酉鸣与其曾外祖父骆伯年的作品工薪族意外踏入艺术圈收藏,多多少少带点传奇色彩。
要谈现在,必须回顾过去。
骆伯年(1911—2002)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摄影家,他的作品在2021年被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简称为“MoMA”)所收藏,如今也是三影堂+3画廊合作代理的艺术家之一。
影史地位可见一斑。
不过,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银行职员,凭着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进行摄影创作。
机缘巧合之下,这些摄影原作得以重见天日,让人们挖掘出一位曾经在民国时期被埋没的摄影大家。
这位传奇人物正是金酉鸣的曾外祖父。
金酉鸣小的时候,常被妈妈带去曾外祖父家过周末。
两人十分亲近,从曾外祖父的口中,金酉鸣知道了不少他以往的摄影趣闻,如当年他在家乡杭州办摄影展时,有幸得到了郁达夫的题词。
那3幅有郁达夫题词的照片,一直悬挂于家中,骆伯年珍之爱之,而金酉鸣自然是从小就对摄影这个艺术门类和各类摄影器材耳濡目染了。
或许是命运的牵引,金酉鸣的部分人生道路和曾外祖父有所重叠。
做着相近的工作,同样从杭州来到了千里迢迢之外的北京。
有所不同的是,骆伯年在北京囿于种种因素,摄影创作日益减少,也因为在2002年的溘然长逝,与数码摄影失之交臂。
细腻真情 唯美画意

细腻真情 唯美画意⊙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中国画讲究神韵之美,特别是工笔画,以其精谨细腻的笔法刻画事物,工细逼真,呼之欲出,墨彩飞扬,将中国画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工笔画以其视觉效果的直观性和笔墨的可控性,更为众多画家所青睐,侯英兵——就是其中一个在工笔画领域的佼佼者。
侯英兵告诉我们,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类型,隋唐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古代绘画者多为工匠和艺人,于后世文人作画不同,古代工笔画脱胎于建筑和工艺品,现代人对工笔画的印象是以宋画为标准,当时自己被工笔画真实的一面所吸引,工笔画以线为主,表达出来的感觉很美,所以就迷上了工笔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工笔画更加创新与完善,因此也和古代的技法略有异同,自己画工笔画多数以雪景为主,特点主要以创新为主。
对艺术的执着与坚守在侯英兵幼年时期,很好奇那些带有颜色的画笔,尽管幼时的他还不懂得如何去画画,就是与生俱来的喜欢,对各种图案的爱好情有独钟,所以经常在课间之余,拿起画笔画一些小动物,同学看了也都夸赞。
有一次侯英兵的美术本带回家被父亲巧然发现,父亲看过之后,感觉他的画不仅有独特的味道,且——访北京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侯英兵涂画出来的图案也别有风趣,于是决定大力支持侯英兵进行系统的美术学习。
有了父亲的支持,侯英兵心中充满了希望,对美术的热爱也愈加强烈,对走艺术的道路也充满了信心,然后就更加刻苦学习美术、重视美术,为他在艺术的道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侯英兵表示,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是比较艰苦的,在漫长的绘画道路上,侯英兵结识了许多艺术家、老师,在他们细心的指导下,侯英兵不断进步,使他对艺术的认知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也为他对艺术的追求增添了一份力量。
侯英兵告诉我们,画画要不断反反复复练习造型和找质感,只有反复练习才能不断进步,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信念,才能“坐”的住,才能感觉自己的水准不断提高,从而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侯英兵还清楚地记得,曾经的一位启蒙老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著名女画家闫平的油画作品创作说明怎么写

著名女画家闫平的油画作品创作说明怎么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著名女画家闫平,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之一。
她的作品充满力量与美感,常常展现出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在她的油画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对人物形象的精湛描绘,还能感受到她对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闫平的油画作品进行创作说明,探究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
闫平的油画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形象的独特描绘。
她擅长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情感,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上。
在她的作品中,人物常常具有朦胧的美感和独特的气质,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
闫平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一种神秘感和超凡的气质,令人难以忘怀。
闫平的油画作品常常展现出对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她通过色彩和构图的搭配,表达出自己对生活、人际关系和情感的独特见解。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悟。
她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对情感的细腻揣摩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内心世界。
闫平的油画作品还展现出她对色彩和光影的独特理解。
她擅长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层次感,营造出一种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色彩的斑斓和光影的变化,令人眼前一亮。
闫平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能引发观者对色彩和光影的深入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愉悦。
第二篇示例:闫平,中国当代著名女画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擅长油画创作。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闫平的油画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又具有抽象和象征意义,展现了她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肖像、风景、静物等多个方面,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她对细节和色彩的精致处理。
闫平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她的作品独具魅力,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市场潜力。
闫平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所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九州撷英

九州撷英作者:李宝垒来源:《理财·收藏版》2018年第02期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巨变,无数的书画精品随着社会的发展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是书画艺术却是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创新。
近现代书画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山东青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寇准、范仲淹、宗泽、张叔夜等朝廷重臣,郑道昭、欧阳修、王世贞等文坛巨匠,都曾居官青州;王曾、邢玠、钟羽正、冯溥等一代名臣,郦道元、燕肃、于钦、黄庭坚、李清照、冯惟敏等一代名流,都诞生在青州。
五代和北宋初期的青州人李成,是一代山水画大师。
明代冯起震善画竹,清代冀旭工芦雁、王曰叟善画葡萄,当时人称“冯竹冀雁王葡萄”,名噪一时。
民国初年的杨润初、焦旨白、张有光、刘子云、李佐金都是有名的丹青高手。
近现代的李苦禅、董寿平、刘国松、黄胄、舒同、启功、沈鹏、刘大为、冯远、田黎明、陈平、龙瑞、刘炳森、范曾、王学仲、欧阳中石、刘文西、武中奇、赵绪成、于希宁、孙伯翔等大师级名家近百名,都曾来过青州,为青州留下了墨宝丹青。
青州博物馆(图1),作为国家一级馆,是山东省五家一级馆之一,潍坊市唯一的一家,是全国唯一入选的一家县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青州博物馆收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历代书画作品就是一大宗。
如明代大画家仇英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图2)、冯起震的《晴竹》(图3)和《雪竹》(图4)、雪蓑绘《松鹰图》(图5)、清代林则徐书法手迹(图6)、何绍基手书条屏、谭云龙《墨竹》(图7)、冀旭《春归柳外图》、不知作者的《四季行乐图》(图8)、杨涵《风竹》、吕培《雨竹》(图9)等。
来过青州的书画名家,必然到青州博物馆参观。
从博物馆看到青州地区深厚而悠久的文化底蕴后,都欣然提笔,或书或画,给青州博物馆留下了他们的墨宝。
目前,青州市博物馆已收藏201位近现代书画名家的作品近400幅。
此文从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中遴选出部分精品,旨在展示书画名家艺术风采的同时,让您从中领略当代书画的艺术魅力。
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简单介绍)

精心整理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1.齐白石:(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着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着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1898-1971)现代着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史》、《雷婆头峰团瓢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傅抱石:(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陈崇光等学花鸟。
王西京 心系艺术发展,两会真挚建言

王西京心系艺术发展,两会真挚建言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6期我国艺术品市场走向市场化,走向国际化,中国现代化的艺术品市场体系要快速发展,决定了建设现代化的艺术品市场征信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必然文周建昌王西京,1946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级美术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专家”、“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四十多年来,他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论文集等60余种。
王西京曾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法国、泰国、韩国及香港、台湾、澳门、深圳、大连、北京、广州、郑州、合肥等国家和地区及城市成功地举办画展三十多次,被新加坡南洋美术学院、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泰国东方书院聘为客座教授。
王西京在2000年荣获日本政府“国际阿卡得密奖”和“教育文化勋章”;2002年荣获汉城国际书画大展“国际贡献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运动”特奥金质奖;2003年获日、中、韩“国际美术节大展”金奖和“中国北京国际美术节”特等奖;2005年获“法国国际美术沙龙展”特别奖,是我国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为艺术品市场召唤“诚信”王西京不仅在艺术市场上不懈追求,佳绩不断。
作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一直心系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年两会期间,他专门为此写了提案。
王西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可谓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群马图》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山水画作3、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国画家。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
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刘海粟黄山画作4、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凤阳。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画家简历

画家简历1、冯凯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自幼受祖父熏陶,酷爱美术,早年随祖父学习雕刻工艺,并从事仿古工艺家具的制作,后跟从我国著名画家刘玉纯、戒玉秀、王炳龙、冯凯等老师学习国画。
87年开始黑陶工艺的研究制作,在仿青铜器、雕塑及浮雕工艺上取得...2、纪玉生原装裱纪玉生 1940年生,山东青岛市人。
山东著名国画家,擅花鸟、山水、翎毛走兽。
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三十余年,默默地在国画艺术天地里耕耘,以传技法为基础,以扎实的基本功努力创新。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其中大量礼赠海外友人。
198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家画廊举办了《纪玉生虎展》,轰动京华,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好评,《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多次给予报道和介绍。
近年来,为创建和发展齐鲁书画研究院而不遗余力,为该院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
经过六年的努力,终于使该院成为山东省最大的书画群众团体,并在海内外造成巨大影响。
纪玉生现为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3、张登堂张登堂: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1962年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美术科。
师从李可染、李苦禅等国画大师学习创作,作品主要为山水画等题材,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美协理事,济南市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兼职教授,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河山画会理事,济南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
4、上官超英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北方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十佳书法研究生。
山东菏泽曹州书画院业务副院长。
他首创中国超大写意画。
2006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青年国画家”及“中国书画报道”年度人物。
中文名: 上官超英国籍: 中国出生地: 山东菏泽出生日期:1957年1月 职业: 画家毕业院校:山东纺织院 主要成就: 担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要成就: 获“中国花鸟画成就奖” “俄中友谊贡献奖” 柬埔寨“国王文化奖”金奖 “皇家文化奖”金奖 “吴哥文化奖”金奖 “山东省泰山艺术奖” 代表作品:《试比高》5高继铭 高继铭,1928年8月出生,读塾8年。
关于王西京的介绍

关于王西京的介绍王西京,男,汉族,1946年8月生于中国西安,中共党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荣获“中国时代先锋人物”、“第四届中国改革十大最具影响力新锐人物”、“陕西省红旗人物”、“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专家”、“劳动模范”等称号。
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作品五千余幅,先后出版作品集、论文集等60余种。
1人物简介王西京,长安画派代表人物。
1966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
历任《西安晚报》美术编辑、主任编辑。
1983年西安美术家协会成立,任主席。
1985年西安中国画院成立,任院长。
“中国书画影视艺术学会”副主席。
1989年“西安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任副会长。
现任中国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主席、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教授,1998年当选为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级美术师,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
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5000余幅,先后出版了《王西京画集》、《王西京作品集》、《中国历史人物画传》、《无产阶级革命家肖像画辑》、《王西京历史人物画辑》、《中国线描人物画技法研究》、《开源》、《王西京艺术研究文集》等作品集、论文集、录像带等60余种。
入编《中国艺术家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家词典》《中国艺术家辞林》。
1991年亲自策划组织、领导并主持了在西安隆重召开的“1991年国际意象艺术研讨会”。
二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云集古城,出版了会议论文集三部,计三百多篇论文,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强烈的反映。
近多年来国际国内重要报刊、杂志曾有数百名撰文及专题、画册介绍了王西京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京津画派名家——金城

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收藏展——京津画派金城(1878~1926),中国近现代画家。
字巩北,一字拱北,原名绍城,号北楼、又号藕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
生于北京,1926年9月6日卒于上海。
金城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性喜爱绘画,山水花鸟皆能,兼工篆隶镌刻,旁及古文辞。
因没有老师传教,就在家里临摹家藏古代名人画迹,到后来所临字画几可乱真。
金城家学渊源,对古器物字画收藏甚富。
兄弟姐妹早年都游学欧美。
他本人亦在英国伦敦铿司大学攻读法律,曾道经美国、法国,考察法制兼及美术。
回国后初任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廨襄谳委员,后被聘为编订法制馆、协修奏补大理院刑科推事、监造法庭工程处会办。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庚戌)法部派金城充美洲万国监狱改良会代表,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众议院议员、国务秘书、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倡议将故宫内库及承德行宫所藏金石、书画于武英殿陈列展览,供广大群众和画家们研究学习。
由于金城对于传统绘画的爱好,展览期间,日携笔研坐,刻苦钻研,并不断地临摹古代佳作珍品。
金城初学戴熙的精细笔法,后接近陆廉夫画风。
他的山水、花鸟、人物都有古意。
1918年(民国七年 戊午),与周肇祥、陈师曾等在北京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许多有绘画基础的青年聚集在画学研究会,由金城讲授古代绘画之成就,他竭力提倡保存国粹,临摹画稿,一笔不苟。
金城的作品大都仿古、师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
晚年有些写生之作,比之前期的临摹作品,显得富有生气。
1910(清宣统二年 庚戌) 年他创立了闻名遐尔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
1920年(民国九年 庚申) ,金城发起成立湖社画会。
著名近代画家马晋、陈少梅、田世光等皆出身于他的门下。
1926年起,每隔一年举办一次的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在日本举办,金城受日本画家邀请,赴日参加展览,受到日本画家的欢迎。
他去世后,画学研究会的部分会员为纪念他,于1927年由他的儿子金潜庵发起组织湖社画会。
并编辑出版半月刊《湖社》,后改为月刊,刊登社员及名人作品,介绍古代名画,宣传维护传统画法。
站上中国人物绘画艺术的高地——试论王西京的艺术创新与美学贡献

站上中国人物绘画艺术的高地——试论王西京的艺术创新与美学贡献作者:阿莹来源:《艺术评论》 2013年第1期阿莹近日著名学者周明这样评价画家王西京:“如果说陈师曾的出现是现代绘画艺术的开端,那么,整个二十世纪的人物画坛确实没有出现几个大师级的画家,但是,经过漫长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的选择,历史会适时推出属于那个时代的横空出世的人物——王西京就是一个既呼应着人文精神又呼应着时代脉搏的人物画大家。
”这一段评价让我惊讶,许多年来我一直关注着王西京的创作,他创作过的每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我都热忱地予以欣赏和关注。
也可能是太熟悉的缘故,对于王西京的绘画创作,在敬佩之余,还一直被社会上时常涌来的纷扰所影响,而且视线还过多地被司空见惯的商品画和铺天盖地的假画所遮挡,而没能认真系统地研究王西京的创作之路。
当我静下心来研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居然产生一种极其少有过的震撼感,这种震撼使我对王西京几乎陌生起来。
我于是把有关王西京的绘画作品集中到桌面上,摊开那一幅幅浸润着他的激情和热血的作品,我不由地被画中人物所传达的精神所感染,禁不住对王西京在艺术道路上艰辛跋涉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所兴奋,想不到他用三十多年时间竟然创作了长达300多个人物的艺术长廊,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懈的追求,也呈现了一个人民艺术家的精神情怀。
毫无疑问,王西京的人物画创作在中国画坛上以其宏大的气势、酣畅的笔墨、深入人心的史诗形象而独树一帜,成为当今时代最为可贵的艺术大家之一。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这位艺术家的风采和成就,就请随我走进他营造的艺术世界吧!一孟子说过要成就大事业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王西京在艺术上跋涉的经历何曾不是如此呢!如果回顾一下王西京从事绘画活动的经历,或许对于我们认识这位画家的胸怀和气魄会有裨益。
我已经不记得是在什么情形下认识王西京的了,只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在西安晚报上很活跃,几乎每天都有他的插图。
可以说他的勤奋和才华从那时候起就初露端倪,是以一种胸怀大志的气象走进人们视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