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84例临床效果观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84例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23T11:35:08.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定锋

[导读] 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李定锋(广西东兴市妇幼保健院内儿科 538100)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运动康复加针灸、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针灸、中药外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8%,对照组86.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常规运动康复加针灸、中药外洗的综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风偏瘫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28-02 中风又名卒中,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斜、不遂为主要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如何促进患者病后的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程度,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2008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中风后偏瘫患者84例,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的同时予以针灸及中药外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恢复期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和治疗组(运动康复+针灸+中药外洗)。对照组84例,男43例,女41例;年龄(57士9)岁; 脑出血患者49例,脑梗死患者35例。按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Ⅰ级35例,Ⅱ级28例,Ⅲ级20例,Ⅳ级1例,Ⅴ级无。治疗组84例,男42例,女42例;年龄(58士9)岁;脑出血患者48例,脑梗死患者36例。按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Ⅰ级36例,Ⅱ级28例,Ⅲ级19例,Ⅳ级1例,Ⅴ级无。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诊断均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中关于脑中风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排除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但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美尼尔氏综合征;(3)心肌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常规运动康复)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包括①早期良肢位摆放,床上翻身;②垫上训练,包括患侧肢体的被动、主动训练、神经促通技术、肢体控制、搭桥等。③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位动静态平衡训练、跪位平衡、坐下起立训练、立位平衡训练;④步行前准备训练,包括重心转移训练、迈步训练、平衡杆内步行训练及治疗室内步行训练等。上午、下午各训练1次,45min/次,每周训练5日,1个月为一疗程,疗程完成后不休息即进入下一疗程。嘱早期迟缓期患者及家属注意患肩保护,防止出现肩关节半脱位。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两个月按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2.2 治疗组(常规运动康复+针灸+中药外洗)

治疗组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针灸、中药外洗治疗。

中经络者取穴: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曲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操作: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运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插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使患肢有抽动感。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天。

自拟外洗方,药物组成:全蝎12g、蜈蚣12g、红花12g、丹皮15g、木香10g、桂枝12g、生川乌12g、宽筋藤12g、透骨草12g、海桐皮12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鸡血藤30g、三七5g、冰片5g按方将药物配齐,研成粉未,装进布袋,加入600mL水,文火煮开约25分钟,熄火后加入60mL的米醋、60mL的米酒即可使用,先用水蒸气熏偏瘫的肢体,待水温合适后直接用药袋洗敷偏瘫的肢体。1天2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一天。

治疗组患者经治疗两个月按疗效标准评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采用Brunnstrom六级分法对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偏瘫功能评定,采用改良Ba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显效:即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定达到Ⅳ级以上,改良Bathel指数≥60分生活基本自理。有效:偏瘫功能评定较治疗前恢复1级以上, 改良Ba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高分数≥20分。无效:治疗前后偏瘫程度、ADL能力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表例(%)

分组例数 n 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 84 77(91.7) 6(7.1) 1(1.1) 98.8%

对照组 84 50(65.4) 23(21.4) 11(13.2) 86.9%

有效率经Ridit分析:u=3.6764,P=0.0002<0.01。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

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后偏瘫是指患者半侧随意运动障碍。支配随意运动的神经纤维叫锥体束。该束是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中央前回的大脑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下行经过内囊到延髓下端交叉,到对侧相应的脊髓前角细胞,再从前角细胞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如内囊出血时,受损的锥体束是在交叉平面以上,故瘫痪发生在病变的对侧,出现对侧面、舌瘫及肢体瘫。

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中风后偏瘫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是目前临床上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早期良肢位摆放,垫上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前准备训练,促进偏瘫肢体的功能康复。

我院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是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针灸、中药外洗综合治疗。自拟外洗方以祛风胜湿止痉、活血通经、祛瘀散寒止痛、理气的药物组方,该方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促进偏瘫肢体的康复。针灸治疗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心主血脉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足三里疏通肢体经络。中风后偏瘫多与痰瘀阻滞脉络有关,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在《皇帝内经》里,把这治疗方法称之“解结”。

经临床治疗两个月中发现,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针灸、中药外洗综合治疗的治疗组患者较常规运动康复的对照组有效率高,并经Ridit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证实在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行针灸、中药外洗综合治疗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邝贺玲.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