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制: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完成“德育实施计划”、“体育实施计划”、“美育实施计划”的相关内容,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树立正确、进步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人文科学素养。

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1.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等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
1.2掌握必要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及外语的表达能力,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及思辨能力;
1.3掌握相关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交流能力。

2.具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知识
2.1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包括电工电子、机械设计、化学工程等方面,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坚实的工程理论基础;
2.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制备基础、材料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础理论,为后续学习及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3 掌握材料组织、结构、性能间的关系,熟悉三大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熟悉常用的材料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方法,具有宽厚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知识。

3.掌握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和性能评价的系统知识,以及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业知识
3.1 掌握金属材料制备的方法、原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具有进行金属材料新技术
与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掌握材料腐蚀与防护的基本理论和检测与选材;
3.2较系统地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原理及工艺,熟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的控制因素及常见的加工设备以及常见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具有进行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4.具有工程意识和丰富的工程知识
4.1具有基本的质量认证、环境、职业健康等知识和安全意识;
4.2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协调团队完成项目开发的能力。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1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基本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熟悉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技巧;
5.2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常识和常用安全软件工具的使用,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6.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及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
6.1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具备初步的跟踪和发现本专业领域前沿理论知识的能力;
6.2了解本专业领域的规范/标准、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应用所学理论发现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7.1具有基本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7.2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
7.3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包括毕业论文、材料工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等课程。

三、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化学
四、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双语)、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方法、材料工程基础
无机及分析化学(6605001040):该课程主要内容安排上体现了宏观和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主要内容包括分散体系(稀溶液、胶体)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与相关理论,定量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以及各种类型的化学平衡及其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介绍等。

材料物理化学(6615501050):该课程以材料的结构以及材料结构的形成为主线,根据材料学科本科生培养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学科基本特点,遵循深度适当的原则,同时注意保持物理化学的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进行授课。

内容分别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溶液,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基础,相平衡,电化学基础,表面现象,胶体化学。

材料科学基础(6715001030):该课程主要阐述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间关系的基本原理。

内容包括:材料结构概论、晶体结构、材料结构、晶体缺陷、相结构与相图、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
积、扩散与固态相变、变形与断裂、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及材料概论。

材料物理性能(双语)(6715002030):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课程包括了固体材料的电、磁、光、热、弹性性能及固体材料物理检测方法等内容,主要阐述上述性能的物理模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和物理效应之间的关系。

该课程在金属物理性能的基础上按拓宽专业面的思路,将金属、半导体、电介质、聚合物等融入其中而编写的,旨在使学生尽可能从物理效应和微观机制角度掌握固体材料。

材料力学性能I(6707602030):该课程主要内容以工程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力学性能为主线,详细阐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阐述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阐述工程材料在静载荷、冲击载荷和交变载荷及在环境介质(高温和腐蚀条件)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从断裂力学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工程材料的抗断裂性能等。

材料分析方法(6708001030):该课程主要通过对材料检测方法基本理论基础、材料的衍射分析理论与技术、材料的形貌分析技术、材料的热分析技术、分子的结构分析技术等方法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对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应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实践观和方法论,为增强材料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课程采用大量典型研究成果作为范例,有利于学生对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实际运用。

材料工程基础(6715005025):该课程主要内容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及其在材料加工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材料的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原子结构与原子间结合键、晶体结构、固体中的扩散、材料的固化、相图、固态相变与金属热处理、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他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等内容。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军训、社会实践、金工实习、工程制图、文献检索与上机实习、材料结构显微分析、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测试、材料制备与加工成型等实验、材料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七、毕业及授位要求
完成并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且至少获得170学分,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