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经典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详解及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详解及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5c53f770bf78a64295450.png)
典型例题知识点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 CD EF、GH四条线段, 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A.CD、EF、GHC. AB、CD GHB.AB、EF、GHD. AB、CD EF愿路分乐屮1)題意分析’本题考查幻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亠2)解題思器;可利用勾脸定理直接求出各边长,再试行判断•』解答过整屮在取DEAF中,Af=l, AE=2,根据勾股定理,得昇EF = Q抡於十£尸° = Q +F二艮同理HE = 2百* QH. = 1 CD = 2^5计算发现W十◎血尸=(鸥31即血+曲=GH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宦理得到UAAE、EF\ GH为辺的三角形是直毎三角形.故选B. *縮題后KJ思专:*1.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因此」辭题时一宦妾认真分析题目所蛤■条件■,看是否可用勾股定理来解口*2.在运用勾股左理时,要正确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不要习惯性地认为就是斜迫而“固执”地运用公式川二/十就其实,同样是S6"不一罡就等于餌,疋不一罡就昱斜辺,KABC不一定就是直角三祐3.直角三第形的判定条件与勾股定理是互逆的.区别在于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一个从卅形s—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到懺 y =沖十沪)的过程,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一①从嗦(一个三角形的三辺满足X二护+酹的条件)到偲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a4•在应用勾股定理解题叭聲全面地琴虑间题.注意m题中存在的多种可能性,遊免漏辭.初例玉如圏,有一块直角三角形®椀屈U,两直角迫4CM5沁丸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绘AD折蠡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点E处, 则切等于(、*C/) "禎B. 3cm G-Icnin題童分析,本题着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刎:)解龜思路;車题若直接在△MQ中运用勾股定理是无法求得仞的长的,因为貝知遒一条边卫0的长,由题意可知,AACD和心迓门关于直线KQ对称.因而^ACD^hAED ・进一歩则有应RUm CZAED ED 丄AB,设UD=E2>黄泱,则在Rt A ABO中,由勾股定理可得^=^(^+^=^83=100,得AB=10cm,在松迟DE 中,W ClO-fl)2= d驚解得尸九4解龜后的思琴尸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13d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4.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问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一: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
设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c^2 = 3^2 + 4^2c^2 = 9 + 16c^2 = 25取平方根得到c = 5cm。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5cm。
问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0cm,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二: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a。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 + 6^2 = 10^2a^2 + 36 = 100a^2 = 100 - 36a^2 = 64取平方根得到a = 8cm。
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8cm。
问题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5cm,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三:设斜边的长度为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2 = 5^2 + 12^2c^2 = 25 + 144c^2 = 169取平方根得到c = 13cm。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13cm。
问题四: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5cm,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9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四: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a。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2 + 9^2 = 15^2a^2 + 81 = 225a^2 = 225 - 81a^2 = 144取平方根得到a = 12cm。
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cm。
问题五: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7cm,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2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五:设斜边的长度为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c^2 = 7^2 + 24^2c^2 = 49 + 576c^2 = 625取平方根得到c = 25cm。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25cm。
以上是五道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的解答过程。
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熟练掌握如何在已知条件下求解三角形的边长。
勾股定理在几何学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ee2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a.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经典定理之一,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在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我们不仅可以巩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还能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勾股定理的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题一: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3cm,斜边长为5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x,则有x^2 + 3^2 = 5^2。
解方程得到x = 4cm。
练习题二: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6cm,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同样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斜边的长度为y,则有6^2 + 8^2 = y^2。
解方程得到y = 10cm。
练习题三: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斜边的长度为z,则有5^2 + 12^2 = z^2。
解方程得到z = 13cm。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看到勾股定理的应用范围很广。
不仅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还可以用于解决其他几何问题。
接下来,我将给大家分享一些扩展的练习题。
练习题四: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斜边的长度为c,则有a^2 + b^2 = c^2。
这是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适用于任意直角三角形。
练习题五: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一条直角边长为a,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b,则有a^2 + b^2 = c^2。
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已知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问题。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发现勾股定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不仅可以用于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几何形状的计算。
勾股定理初二题目
![勾股定理初二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baf5f2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7.png)
选择题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则斜边长为?A. 5(正确答案)B. 6C. 7D. 8勾股定理适用于哪种三角形?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D. 任意三角形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则勾股定理可表示为?A. a + b = cB. a2 + b2 = c2(正确答案)C. a2 - b2 = c2D. a2 * b2 = c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6和8,其斜边长度不可能是?A. 10(正确答案)B. 12C. 14D. 10√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什么?A. 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 + b2 = c2,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B. 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 + b2 = c2,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确答案)C. 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 + b2 = c2,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 若三角形三边满足a2 + b2 = c2,则该三角形是任意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长为5,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A. 12(正确答案)B. 8C. 10D. 15勾股定理最早是由哪位数学家提出的?A. 牛顿B. 欧拉C. 毕达哥拉斯(正确答案)D. 高斯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c,一条直角边长为a,且a < c,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b与a的关系是?A. b < aB. b = aC. b > a(正确答案)D. 无法确定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勾股定理的应用?A. 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B.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C.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答案)D. 在建筑和工程中进行测量和计算。
勾股定理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一)附答案
![勾股定理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一)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b6598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2.png)
勾股定理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一)一. 选择题(共30小题)1.(2014•十堰)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D∥BC, DE⊥BC, 垂足为点E, 连接AC交DE于点F, 点G为AF的中点, ∠ACD=2∠ACB.若DG=3, EC=1, 则DE的长为()A.2B.C.2D.2. (2014•吉林)如图, △ABC中, ∠C=45°, 点D在AB上, 点E在BC上. 若AD=DB=DE, AE=1, 则AC的长为()A.B.2C.D.3. (2014•湘西州)如图, 在Rt△ABC中, ∠ACB=90°, CA=CB, AB=2, 过点C作CD⊥AB, 垂足为D, 则CD的长为()A.B.C.1D.24. (2013•和平区二模)如图, 线段AB的长为2, C为AB上一个动点, 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 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A.B.1C.D.5. (2012•威海)如图, a∥b, 点A在直线a上, 点C在直线b上, ∠BAC=90°, AB=AC, 若∠1=20°, 则∠2的度数为()A.25°B.65°C.70°D.75°6. (2011•衢州)一个圆形人工湖如图所示, 弦AB是湖上的一座桥, 已知桥AB长100m, 测得圆周角∠ACB=45°, 则这个人工湖的直径AD为()A.B.C.D.7. (2011•惠山区模拟)梯形ABCD中AB∥CD, ∠ADC+∠BCD=90°, 以AD.AB.BC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分别是S1.S2.S3, 且S1+S3=4S2, 则CD=()A.2.5AB B.3AB C.3.5AB D.4AB8. (2011•白下区二模)如图, △A1A2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1A2B=90°, A2A3⊥A1B, 垂足为A3, A3A4⊥A2B, 垂足为A4, A4A5⊥A3B, 垂足为A5, …, An+1An+2⊥AnB, 垂足为An+2(n为正整数), 若A1A2=A2B=a, 则线段An+1An+2的长为()A.B.C.D.9. (2010•西宁)矩形ABCD中, E, F, M为AB, BC, CD边上的点, 且AB=6, BC=7, AE=3, DM=2, EF⊥FM, 则EM 的长为()A.5B.C.6D.10.A.B.C.D.2(2010•鞍山)正方形ABCD中, E、F两点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AEF是边长为三角形,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1. (2010•鼓楼区二模)小明将一张正方形包装纸, 剪成图1所示形状, 用它包在一个棱长为10的正方体的表面(不考虑接缝), 如图2所示. 小明所用正方形包装纸的边长至少为()A.40 B.30+2C.20D.10+1012.A.132 B.121 C.120 D.以上答案都不对(2009•鄞州区模拟)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是11, 另外两边的长都是自然数, 那么它的周长是()A.有一个内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2009•宝安区一模)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B.在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C.在直角三角形中, 最大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D.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14. (2008•江西模拟)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 画第二个等腰Rt△ACD, 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 画第三个等腰Rt△ADE, …, 依此类推, 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2n﹣2B.2n﹣1C.2n D.2n+115. (2007•台湾)以下是甲、乙两人证明+ ≠的过程:(甲)因为>=3, >=2, 所以+ >3+2=5且=<=5所以+>5>故+≠(乙)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两股长分别为、利用商高(勾股)定理()2+()2=15+8得斜边长为因为、、为此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故+≠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 乙错误D.甲错误, 乙正确对于两人的证法,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16. (2007•宁波二模)如图, 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 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A.2个B.3个C.4个D.5个17.A.1B .C .D.(2006•郴州)在△ABC中, ∠C=90°,AC, BC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根, △ABC内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 则PC为()18. (2002•南宁)如图, 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 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 l+S2>S3B.S l+S2<S3C.S1+S2=S3D.S12+S22=S3219. (2001•广州)已知点A和点B(如图), 以点A和点B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共可作出()A.2个B.4个C.6个D.8个20. 设直角三角形的A.2B.3C.4D.5三边长分别为a、b、c, 若c﹣b=b﹣a>0,则=()21. (1999•A.4B.6C.8D.温州)已知△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 那么BD等于()22.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B=135°, ∠C=120°, AB= , BC= , CD= , 则AD边的长为()A.B.C.D.A.16 B.18 C.12D.1223. 在△ABC中,∠A=15°,AB=12,则△ABC的面积等于()24. 如图, 在Rt△ABC中, ∠C=90°, DE⊥AB, AC=BE=15, BC=20. 则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A.54 B.75 C.90 D.9625. 如图, 在△ABC中, 分别以AB.BC为直径的⊙O1.⊙O2交于AC上一点D, 且⊙O1经过点O2, AB.DO2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BE=BD.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 B=AC B.∠BO2E=2∠E C.A B=BE D.E O2=BE26. 如图, 在正方形网格中, cosα的值为()A.1B.C.D.27. 直角A.10 B.2C.4或10 D.10或2三角形一边长为8,另一条边是方程x2﹣2x﹣24=0的一解, 则此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28. 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 它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 则大正方形ABCD和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比是()A.1:5 B.1: 25 C.5:1 D.25: 129. 如图, 已知△ABC中, AB=AC, ∠BAC=90°, 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 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S四边形AEPF=S△ABC;④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BE+CF=EF.上述结论中始终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0. 如图, △ABC中, AC=BC, ∠ACB=90°, AE平分∠BAC交BC于E, BD⊥AE于D, DM⊥AC于M, 连CD. 下列结论: ①AC+CE=AB;②;③∠CDA=45°;④=定值.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勾股定理专题训练试题精选(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共30小题)1.(2014•十堰)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AD∥BC, DE⊥BC, 垂足为点E, 连接AC交DE于点F, 点G为AF的中点, ∠ACD=2∠ACB.若DG=3, EC=1, 则DE的长为()A.2B.C.2D.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可得DG=A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GAD=∠GDA,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GD=2∠GAD,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关系可得∠ACD=∠CG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D=DG, 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 ∵AD∥BC, DE⊥BC,∴DE⊥AD, ∠CAD=∠ACB, ∠ADE=∠BED=90°,又∵点G为AF的中点,∴DG=AG,∴∠GAD=∠GDA,∴∠CGD=2∠CAD,∵∠ACD=2∠ACB=2∠CAD,∴∠ACD=∠CGD,∴CD=DG=3,在Rt△CED中, DE= =2 .故选:C.故选: C.故选:C.点评: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解题的关键是证明CD=DG=3.2. (2014•吉林)如图, △ABC中, ∠C=45°, 点D在AB上, 点E在BC上. 若AD=DB=DE, AE=1, 则AC的长为()A.B.2C.D.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利用AD=DB=DE, 求出∠AEC=90°, 在直角等腰三角形中求出AC的长.解答:解: ∵AD=DE,∴∠DAE=∠DEA,∵DB=DE,∴∠B=∠DEB,∴∠AEB=∠DEA+∠DEB= ×180°=90°,∴∠AEC=90°,∵∠C=45°, AE=1,∴AC= .故选:D.故选: D.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角的关系求出∠AEC是直角.3. (2014•湘西州)如图, 在Rt△ABC中, ∠ACB=90°, CA=CB, AB=2, 过点C作CD⊥AB, 垂足为D, 则CD的长为()A.B.C.1D.2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已知可得Rt△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得出AD=BD= AB=1, 再由Rt△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CD=BD=1.解答:解: ∵∠ACB=90°, CA=CB,∴∠A=∠B=45°,∵CD⊥AB,∴AD=BD= AB=1, ∠CDB=90°,∴CD=BD=1.故选:C.故选: 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及边的关系.4. (2013•和平区二模)如图, 线段AB的长为2, C为AB上一个动点, 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CD和△BCE, 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A.B.1C.D.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垂线段最短;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知道AD=CD, CE=BE, ∠ACD=∠A=45°, ∠ECB=∠B=45°, ∠DCE=90°.利用勾股定理得出DE的表达式, 利用函数的知识求出DE的最小值.解答:解: 在等腰RT△ACD和等腰RT△CBE中AD=CD, CE=BE, ∠ACD=∠A=45°, ∠ECB=∠B=45°∴∠DCE=90°∴AD2+CD2=AC2, CE2+BE2=CB2∴CD2= AC2, CE2= CB ,∵DE2=DC2+EC2,∴DE===∴当CB=1时, DE的值最小, 即DE=1.故选:B.故选: B.故选:B.点评:此题考察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及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5. (2012•威海)如图, a∥b, 点A在直线a上, 点C在直线b上, ∠BAC=90°, AB=AC, 若∠1=20°, 则∠2的度数为()A.25°B.65°C.70°D.75°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CB, 求出∠ACE的度数,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2=∠ACE, 代入求出即可.解答:解: ∵∠BAC=90°, AB=AC,∴∠B=∠ACB=45°,∵∠1=20°,∴∠ACE=20°+45°=65°,∴∠2=∠ACE=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 关键是求出∠ACE的度数.6. (2011•衢州)一个圆形人工湖如图所示, 弦AB是湖上的一座桥, 已知桥AB长100m, 测得圆周角∠ACB=45°, 则这个人工湖的直径AD为()A.B.C.D.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分析:连接OB.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OB=90°;然后在等腰Rt△AOB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得⊙O的半径AO=OB=50 m, 从而求得⊙O的直径AD=100 m.解答:解: 连接OB.∵∠ACB=45°, ∠ACB= ∠AOB(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AOB=90°;在Rt△AOB中, OA=OB(⊙O的半径), AB=100m,∴由勾股定理得, AO=OB=50 m,∴AD=2OA=100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利用圆周角定理求直径的长时, 常常将直径置于直角三角形中, 利用勾股定理解答.7. (2011•惠山区模拟)梯形ABCD中AB∥CD, ∠ADC+∠BCD=90°, 以AD.AB.BC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分别是S1.S2.S3, 且S1+S3=4S2, 则CD=()A.2.5AB B.3AB C.3.5AB D.4AB考点: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过点B作BM∥AD, 根据AB∥CD, 求证四边形ADMB是平行四边形, 再利用∠ADC+∠BCD=90°, 求证△MBC为Rt△, 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MC2=MB2+BC2, 在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MC即可.解答:解: 过点B作BM∥AD,∵AB∥CD, ∴四边形ADMB是平行四边形,∴AB=DM, AD=BM,又∵∠ADC+∠BCD=90°,∴∠BMC+∠BCM=90°, 即△MBC为Rt△,∴MC2=MB2+BC2,∵以AD.AB.BC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D∽△ANB, △ANB∽△BFC,= , = ,即AD2= , BC2= ,∴MC2=MB2+BC2=AD2+BC2= += = ,∵S1+S3=4S2,∴MC2=4AB2, MC=2AB,CD=DM+MC=AB+2AB=3AB.故选B.点评:此题涉及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勾股定理, 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过点B作BM∥AD, 此题的突破点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MC=2AB, 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 属于难题.8. (2011•白下区二模)如图, △A1A2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1A2B=90°, A2A3⊥A1B, 垂足为A3, A3A4⊥A2B, 垂足为A4, A4A5⊥A3B, 垂足为A5, …, An+1An+2⊥AnB, 垂足为An+2(n为正整数), 若A1A2=A2B=a, 则线段An+1An+2的长为()A.B.C.D.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规律型.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2A3及A3A4的长, 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 ∵△A1A2B是直角三角形, 且A1A2=A2B=a, A2A3⊥A1B,∴A1B= = a,∵△A1A2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2A3⊥A1B,∴A2A3=A1A3= A1B= = ,同理, A4A5= ×= ,∴线段An+1An+2的长为.故选B.故选B.点评:此题属规律性题目, 涉及到等腰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2A3及A3A4的长找出规律.灵活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的倍, 从而准确得出结论.9. (2010•西宁)矩形ABCD中, E, F, M为AB, BC, CD边上的点, 且AB=6, BC=7, AE=3, DM=2, EF⊥FM, 则EM 的长为()A.5B.C.6D.考点: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过E作EG⊥CD于G, 利用矩形的判定可得, 四边形AEGD是矩形, 则AE=DG, EG=AD, 于是可求MG=DG ﹣DM=1, 在Rt△EMG中, 利用勾股定理可求EM.解答:解: 过E作EG⊥CD于G,∵四边形ABCD是矩形,∴∠A=∠D=90°,又∵EG⊥CD,∴∠EGD=90°,∴四边形AEGD是矩形,∴AE=DG, EG=AD,∴EG=AD=BC=7, MG=DG﹣DM=3﹣2=1,∵EF⊥FM,∴△EFM为直角三角形,∴在Rt△EGM中, EM= = = =5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 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10.A.B.C.D.2(2010•鞍山)正方形ABCD中, E、F两点分别是BC.CD上的点.若△AEF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考点: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各边相等和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可以证明△ABE≌△ADF, 从而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CEF, 求得CF=CE=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 在直角三角形ADF中,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答:解: ∵AB=AD, AE=AF,∴Rt △ABE≌Rt△ADF.∴BE=DF.∴CE=CF=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在直角三角形ADF中, 根据勾股定理, 得x2+(x﹣1)2=2,解, 得x= (负值舍去).即正方形的边长是.故选A.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11. (2010•鼓楼区二模)小明将一张正方形包装纸, 剪成图1所示形状, 用它包在一个棱长为10的正方体的表面(不考虑接缝), 如图2所示. 小明所用正方形包装纸的边长至少为()A.40 B.30+2C.20D.10+10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所求正方形的边长即为AB的长, 在等腰Rt△ACF、△CDE中, 已知了CE、DE、CF的长均为10,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即可求得AC、CD的长, 由AB=AC+CD+BD即可得解.解答:解: 如图;连接AB, 则AB必过C.D;Rt△ACF中, AC=AF, CF=10;则AC=AF=5;同理可得BD=5;Rt△CDE中, DE=CE=10, 则CD=10 ;所以AB=AC+CD+BD=20 ;故选C.点评:理清题意, 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A.132 B.121 C.120 D.以上答案都不对12.(2009•鄞州区模拟)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是11, 另外两边的长都是自然数, 那么它的周长是()考点: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假设另外两边后, 根据勾股定理适当变形, 即可解答.解答:解: 设另外两边是a、b(a>b)则根据勾股定理, 得:a2﹣b2=121∵另外两边的长都是自然数∴(a+b)(a﹣b)=121=121×1即另外两边的和是121,故三角形的周长是132.故选A.故选A.点评:注意熟练进行因式分解和因数分解, 根据另外两边的长都是自然数分析结论.A.有一个内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3.(2009•宝安区一模)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B.在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C.在直角三角形中, 最大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D.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B.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求斜边的高;C、根据勾股定理求解;D、求证角平分线和过角平分线交点作垂线所分的3对小三角形全等即可.C.根据勾股定理求解;D、求证角平分线和过角平分线交点作垂线所分的3对小三角形全等即可.C、根据勾股定理求解;D.求证角平分线和过角平分线交点作垂线所分的3对小三角形全等即可.C、根据勾股定理求解;D、求证角平分线和过角平分线交点作垂线所分的3对小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 A.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 若底角为60°, 则顶角为180°﹣60°﹣60°=60°, 若顶角为60°, 则底角为=60°, 所以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即为等边三角形, 故A选项正确;B.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只有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高与斜边的中线才会重合,故B选项错误;C.在直角三角形中, 最大的边为斜边,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斜边长的平方的等于两直角边长平方的和, 故C选项正确;D.过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作各边的垂线, 则三角形分成3对小三角形, 其中各顶点所在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即过角平分线作的高线相等, 故D选项正确;即B选项中命题为假命题,故选B.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 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长一半的性质.14. (2008•江西模拟)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 画第二个等腰Rt△ACD, 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 画第三个等腰Rt△ADE, …, 依此类推, 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2n﹣2B.2n﹣1C.2n D.2n+1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Rt△ABC、Rt△ACD、Rt△ADE的面积, 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 ∵△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S△ABC=×1×1==21﹣2;AC= = , AD= =2…,∴S△ACD=××=1=22﹣2;S△ADE=×2×2=1=23﹣2…∴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n ﹣2.故选A.故选A.点评:此题属规律性题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别计算出图中所给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找出规律即可.15. (2007•台湾)以下是甲、乙两人证明+ ≠的过程:(甲)因为>=3, >=2, 所以+ >3+2=5且=<=5所以+>5>故+≠(乙)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两股长分别为、利用商高(勾股)定理()2+()2=15+8得斜边长为因为、、为此三角形的三边长所以+>故+≠对于两人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 乙错误D.甲错误, 乙正确的证法,下列哪一个判断是正确的()考点:勾股定理;实数大小比较;三角形三边关系.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阅读型.分析:分别对甲乙两个证明过程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 甲的证明中说明+ 的值大于5, 并且证明小于5, 一个大于5的值与一个小于5的值一定是不能相等的.乙的证明中利用了勾股定理, 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选A.故选A.点评: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中的证明过程,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16. (2007•宁波二模)如图, 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 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图中使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格点C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找出以AB为腰和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 ∵A.B是4×5网格中的格点,∴AB= = ,同理可得, AC=BD=AC= ,∴所求三角形有:△ABD, △ABC, △ABE.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A.1B.C.D.(2006•郴州)在△ABC中, ∠C=90°,AC, BC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 △ABC内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 则PC为()考点: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AC、BC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解答:解: 根据“AC, BC的长分别是方程x2﹣7x+12=0的两个根”可以得出:AC+BC=7, AC•BC=12,AB2=AC2+BC2=25,AB=5,△ABC内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 即P为△ABC内切圆的圆心,设圆心的半径为r, 根据三角形面积表达式:三角形周长×内切圆的半径÷2=三角形的面积,可得出, AC•BC÷2=(AC+BC+AB)×r÷2,12÷2=(7+5)×r÷2,r=1,根据勾股定理PC= = ,故选B.故选B.点评:本题中考查了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本题中三角形内心与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式是本题中的一个重点.18. (2002•南宁)如图, 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从小到大依次记为S1.S2.S3, 则S1.S2.S3之间的关系是()A.S l+S2>S3B.S l+S2<S3C.S1+S2=S3D.S12+S22=S32考点: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依据半圆的面积公式, 以及勾股定理即可解决.解答:解: 设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 b, c, 则三个半圆的半径分别为, ,由勾股定理得a2+b2=c2, 即()2+()2=()2两边同时乘以π得π()2+π()2=π()2即S1.S2.S3之间的关系是S1+S2=S3故选C.故选C.点评:根据勾股定理, 然后变形, 得出三个半圆之间的关系.19. (2001•广州)已知点A和点B(如图), 以点A和点B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共可作出()A.2个B.4个C.6个D.8个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作图, 要注意分不同的直角顶点来讨论.解答:解: 此题应分三种情况:①以AB为腰, 点A为直角顶点;可作△ABC1.△ABC2,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以AB为腰, 点B为直角顶点;可作△BAC3.△BAC4,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③以AB为底, 点C为直角顶点;可作△ABC5.△ABC6,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综上可知, 可作6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故选C.点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腰相等, 顶角为直角, 据此可以构造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关键是以AB为腰和以AB为底来讨论.A.2B.3C.4D.520. 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若c﹣b=b﹣a>0, 则=()考点: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判断c是斜边, 并且得到c+a=2b,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2﹣a2=b2, 然后因式分解可以求出c﹣a, 代入要求的式子可以求出结果了.解答:解: ∵c﹣b=b﹣a>0∴c>b>a, c+a=2b根据勾股定理得, c2﹣a2=b2, (c+a)(c﹣a )=b2,∴c﹣a= b∴=4故选C.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利用了勾股定理和因式分解解题, 题目式子的值不能直接求出, 把它的分子分母分别用b表示才能求出.A.4B.6C .8D.21. (1999•温州)已知△ABC中,AB=AC=10,BD是AC边上的高线,DC=2, 那么BD等于()考点: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由CD的长, 可求得AD的值, 进而可在Rt△ABD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BD的长.解答:解: 如图;△ABC中, AB=AC=10, DC=2;∴AD=AC﹣DC=8;Rt△ABD中, AB=10, AD=8;由勾股定理, 得:BD= =6;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应用.22. 如图, 在四边形ABCD中, ∠B=135°, ∠C=120°, AB= , BC= , CD= , 则AD边的长为()A.B.C.D.考点:勾股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分析:作AE⊥BC, DF⊥BC, 构建直角△AEB和直角△DFC,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E, CF, DF, 计算EF的值, 并根据EF求AD.解答:解: 如图, 过点A, D分别作AE, DF垂直于直线BC, 垂足分别为E, F.由已知可得BE=AE= , CF= , DF=2 ,于是EF=4+ .过点A作AG⊥DF, 垂足为G.在Rt△ADG中, 根据勾股定理得AD= = = = =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正确运用, 本题中构建直角△ABE和直角△CDF是解题的关键.A.16 B.18 C.12D.1223. 在△ABC中,∠C=90°,∠A=15°,AB=12,则△ABC的面积等于()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分析:作∠ABD=∠A=15°, 则∠BDC=30°;设BC=x, 则BD=2x, CD= x, 计算AC=AD+CD=(2+ )x, BC=x, AB=12,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 BC的长度, △ABC的面积为根据•BC•AC计算可得.解答:解: 如图, 作∠ABD=∠A=15°BD交AC于D, 则∠DBC=75°﹣15°=60°在Rt△BCD中, 因为∠BDC=90°﹣∠DBC=30°所以BD=2BC, CD= BC设BC=x,所以BD=2x, CD= x因为∠A=∠ABD, 所以AD=BD=2x所以AC=AD+DC=(2+)x在Rt △ABC中AC2+BC2=AB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 考查了直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本题中设BC=x, 根据直角△ABC求x的值, 是解题的关键.24. 如图, 在Rt△ABC中, ∠C=90°, DE⊥AB, AC=BE=15, BC=20. 则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A.54 B.75 C.90 D.96考点: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DE、BD的长, 然后代入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 ∵∠BDE=∠C=90°, ∠B=∠B∴△BDE∽△BCA∴BE: BA=BD: BC∵AC=BE=15, BC=20∴AB==25∴15: 25=BD: 20∴BD=12∴DE=9∴S△BDE=×12×9=54;S△ABC=×15×20=150∴四边形ACED的面积=S△ABC﹣S△BDE=150﹣54=96故选D.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的运用.25. 如图, 在△ABC中, 分别以AB.BC为直径的⊙O1.⊙O2交于AC上一点D, 且⊙O1经过点O2, AB.DO2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BE=BD.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 B=AC B.∠BO2E=2∠E C.A B=BE D.E O2=BE考点:勾股定理;对顶角、邻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证明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出∠BO2E=2∠BDE, 即可得出答案B错误, 假设A成立证出C也正确, 即可判断A、C都错误, 即可选出选项.解答:解: A.∵∠ABC+∠EDA=180°, ∠ADB=90°,∴∠EDB+∠ABC=90°.∵∠BDE+∠EDC=90°, 且∠EDC=∠BCA.∴∠ABC=∠BCA.∴AB=AC. 正确, 故本选项错误;B.∵O2B=O2D,∴∠DBO2=∠EDB,∴∠BO2E=2∠BDE,∵BE=BD,∴∠BDE=∠E,∴∠BO2E=2∠E, 正确, 故本选项错误;C.∵AC=AB,∴∠C=∠ABC,∵∠BO2E=2∠BDE, ∠ABC=∠BO2E+∠E,∴∠ABC=3∠E,∵BC为⊙O2的直径,∴∠CDB=90°,∴4∠E=90°,∠E=22.5°∴∠C=∠ABC=67.5°,∴∠A=180°﹣2×67.5°=45°,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 BD= BE, 正确, 故本选项错误;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 对顶角, 邻补角等知识点, 综合运用性质进行证明是解此题的关键.26. 如图, 在正方形网格中, cosα的值为()A .1B .C .D.考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网格型.分析:cosα的值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比的问题,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再在Rt△ABC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 在Rt△ABC中, BC=3, AC=4,则AB= =5,则cosα= =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 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27. 直角A.10 B.2C.4或10 D.10或2三角形一边长为8,另一条边是方程x2﹣2x﹣24=0的一解, 则此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考点: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先解方程x2﹣2x﹣24=0, 得x1=6, x2=﹣4, 所以另一条边是6, 再分两种情况考虑:①若8为斜边, 则用勾股定理得第三条边长是2 ;②若8和6是两条直角边, 再用勾股定理求斜边得10.解答:解: 根据题意得解方程x2﹣2x﹣24=0, 得x1=6, x2=﹣4,所以另一条边是6,①若8为斜边, 则用勾股定理得第三条边长是=2 ;②若8和6是两条直角边, 则此直角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是=10.故选:D.故选: 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方程. 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分情况讨论.28. 如图是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 它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 则大正方形ABCD和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比是()A.1:5 B.1: 25 C.5:1 D.25: 1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大正方形ABCD的边长, 再根据和差关系得到小正方形EFGH的边长,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大正方形ABCD和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 进一步即可求解.解答:解: 如图, 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cm,由勾股定理得32+42=x2,解得:x=5,则大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52=25;∵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4﹣3=1,∴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 12=1.则大正方形ABCD和小正方形EFGH的面积比是25:1.故选:D.故选: 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比较容易解答, 关键是求出大小正方形的边长.29. 如图, 已知△ABC中, AB=AC, ∠BAC=90°, 直角∠EPF的顶点P是BC中点, 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 给出以下四个结论:①AE=CF;②△E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5c11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12.png)
勾股定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勾股定理适用于哪种三角形?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答案:B2.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的长度是多少?A. 5B. 6C. 7D. 8答案:A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一条直角边为5,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多少?A. 12B. 10C. 8D. 6答案:A4. 勾股定理的公式是什么?A. a + b = cB. a * b = cC. a^2 + b^2 = c^2D. a^2 - b^2 = c^2答案:C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7、24和25,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A. 是B. 不是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长为x,另一条直角边长为y,斜边长为z,根据勾股定理,我们有________。
答案:x^2 + y^2 = z^27.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那么斜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108.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的长度是20,一条直角边长为15,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5√3 或25√3/39. 勾股定理的发现归功于古希腊数学家________。
答案:毕达哥拉斯10. 勾股定理在数学中也被称为________定理。
答案:毕达哥拉斯定理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7,一条直角边长为8,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7^2 - 8^2) =√(289 - 64) = √225 = 15。
1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和12,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为√(9^2 + 12^2) = √(81 + 144) = √225 = 15。
1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25,一条直角边长为15,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完整版)勾股定理经典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勾股定理经典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355cd8e9951e79b8927ce.png)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是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转化为数量关系(a 2+b 2=c 2),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而且通过数的计算或式的变形来证明一些几何问题,特别是证明线段间的一些复杂的等量关系. 在几何问题中为了使用勾股定理,常作高(或垂线段)等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的特征(a 2+b 2=c 2)转化为形的特征(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可以有机地与式的恒等变形,求图形的面积,图形的旋转等知识结合起来,构成综合题,关键是挖掘“直角”这个隐含条件.△ABC 中 ∠C =Rt ∠a 2+b 2=c 2⇔3.为了计算方便,要熟记几组勾股数:①3、4、5; ②6、8、10; ③5、12、13; ④8、15、17;⑤9、40、41.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一般地说,在平面几何中,经常利用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角的相互关系而判定直角,从而判定直角三角形,而勾股定理则是通过边的计算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和判定直角的. 利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另外两边的平方和;(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数的推算公式①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是一组勾股数。
212-k 212+k ③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是一组勾股数。
122-⎪⎭⎫ ⎝⎛K 122+⎪⎭⎫⎝⎛K ④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典型例题分析例1 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1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____ 依据这个图形的基本结构,可设S 1、S 2、S 3、S 4的边长为a 、b 、c 、d 则有a 2+b 2=1,c 2+d 2=3,S 1=b 2,S 2=a 2,S 3=c 2,S 4=d 2 S 1+S 2+S 3+S 4=b 2+a 2+c 2+d 2=1+3=4例2 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 a5分析一:a ==525a 224a a +∴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勾股定理初中题目
![勾股定理初中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7c4d6e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3.png)
勾股定理初中题目
1. 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2. 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cm,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6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3.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8cm和15cm,求斜边长。
4. 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7cm,一条直角边长为8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5.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求斜边长。
6. 斜边长为13cm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5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7.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7cm和24cm,求斜边长。
8. 一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为9cm和12cm,求斜边长。
9.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cm,一条直角边长为16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10.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0cm和24cm,求斜边长。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共6套)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答案(共6套)](https://img.taocdn.com/s3/m/b39af82ab4daa58da0114abb.png)
勾股定理课时练(1)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1,则AB222ACBC++的值是()A.2B.4C.6D.82.如图18-2-4所示,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ABCD,AD∥BC,斜腰DC的长为10 cm,∠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的长是______ cm(结果不取近似值).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4.一根旗杆于离地面12m处断裂,犹如装有铰链那样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地步16m,旗杆在断裂之前高多少m?5.如图,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米.6.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7.如图所示,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1cm的F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扑货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 8.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C=3cm,AB=4cm,BD=12cm。
求CD的长.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求AB的长.10.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11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12.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致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话机联系,已知对话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路”4m3m第2题图第5题图第7题图第9题图第8题图5m13m第11题第一课时答案:1.A ,提示:根据勾股定理得122=+AC BC,所以AB 222AC BC ++=1+1=2;2.4,提示:由勾股定理可得斜边的长为5m ,而3+4-5=2m ,所以他们少走了4步.3.1360 ,提示:设斜边的高为x ,根据勾股定理求斜边为1316951222==+ ,再利用面积法得,1360,132112521=⨯⨯=⨯⨯x x ;4. 解:依题意,AB=16m ,AC=12m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由勾股定理,222222201216=+=+=AC AB BC ,所以BC=20m ,20+12=32(m ), 故旗杆在断裂之前有32m 高. 5.86. 解:如图,由题意得,AC=4000米,∠C=90°,AB=5000米,由勾股定理得BC=30004000500022=-(米),所以飞机飞行的速度为5403600203=(千米/小时) 7. 解:将曲线沿AB 展开,如图所示,过点C 作CE ⊥AB 于E. 在R 90,=∠∆CEF CEF t ,EF=18-1-1=16(cm ),CE=)(3060.21cm =⨯,由勾股定理,得CF=)(3416302222cm EF CE =+=+8.解: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54322222=+=+=AB AC BC在直角三角形C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D 2=BC 2+BD 2=25+122=169,所以CD=13.9. 解:延长BC 、AD 交于点E.(如图所示)∵∠B=90°,∠A=60°,∴∠E=30°又∵CD=3,∴CE=6,∴BE=8, 设AB=x ,则AE=2x ,由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基础题
![勾股定理基础题](https://img.taocdn.com/s3/m/07b743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4c.png)
1、直角三角形中,若一直角边长为3,斜边长为5,则另一直角边的长为:
A. 2
B. 4(答案)
C. 6
D. 8
2、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以下哪个等式正确表达了勾股定理?
A. a + b = c
B. a2 + b2 = c(答案应为c2,但按题目要求选最接近且不含公式的选项)
C. ab = c2
D. a - b = c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且每条边的长度都是6,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
A. 6√2(答案)
B. 12
C. 6√3
D. 18
4、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5,斜边长为13,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是:
A. 8
B. 12(答案)
C. 15
D. 17
5、勾股定理适用于哪种三角形?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答案)
D. 任意三角形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6,那么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接近:
A. 3
B. 5
C. 8(答案)
D. 11
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两倍,那么这两直角边的关系一定是:
A. 相等(答案)
B. 互为倍数
C. 相差一个常数
D. 无法确定
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7,斜边与这条直角边的夹角为60度,那么斜边的长度接近:
A. 7√2
B. 14(答案,因为30-60-90度三角形中,斜边是较长直角边的两倍)
C. 7√3
D. 21。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整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答案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整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5905a1fe4733687f21aa30.png)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
在ABC ∆中,90C ∠=︒.(1)知6AC =,8BC =.求AB 的长.(2)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
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__________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部分面积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CD E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例7。
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
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例1】、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⑵8BC【例2】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解:⑴4AC =, 2.4AC BCCD AB⋅==3k ,4k ∴222(3)(4)15k k +=,3k ∴=,⑵ 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4S =⑶ 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则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3】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 12∠=∠,90C ∠=︒ ∴ 1.5DE CD == 在BDE ∆中90,2BED BE ∠=︒= Rt ACD Rt AED ∆≅∆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答案:6【例5】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则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例6】答案:10m【例7】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8】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例9】证明: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勾股定理练习题(家教课后练习)DCBADBA C1。
勾股定理专题(附问题详解,全面、精选)
![勾股定理专题(附问题详解,全面、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054f96b8762caaedc33d4cf.png)
勾股定理一、探索勾股定理【知识点1】勾股定理定理内容:在RT△中,勾股定理的应用:在RT△中,知两边求第三边,关键在于确定斜边或直角典型题型1、对勾股定理的理解〔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c,如此如下关于a,b,c的关系不成立的是〔〕A、c²- a²=b²B、c²- b²=a²C、a²- c²=b²D、 a²+b²= c²〔2〕在直角三角形中,∠A=90°,如此如下各式中不成立的是〔〕A、BC²- AB²=AC²B、BC²- AC²=AB ²C、AB²+AC²= BC²D、AC²+BC²= AB ²2、应用勾股定理求边长〔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10 cm, BC=8 cm, 求AC的长.〔4〕在直角△中,假如两直角边长为a、b,且满足,如此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5〕以直角△的三边为直径作半圆,其中两个半圆的面积为25π,16π,求另一个半圆的面积。
〔6〕如图〔1〕,图中的数字代表正方形的面积,如此正方形A的面积为。
〔7〕如图〔2〕,三角形中未知边x与y的长度分别是x= ,y=。
〔8〕在Rt△ABC中,∠C=90°,假如AC=6,BC=8,如此AB的长为〔〕A、6B、8C、10D、12〔9〕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4所示〕。
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S12、、S S S S S S341234、,则+++=_____________。
【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验证推导勾股定理的关键在于找面积相等,由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结合图形利用代数式恒等变形进展推导。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e6b2d9b14e852458fb5744.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一、基础达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A ,则a 2+b 2=c 2;D.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C ,则a 2+b 2=c 2.2. Rt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 B. c b a >+ C. c b a <+ D. 222c b a =+3. 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 2-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 、2kB 、k+1C 、k 2-1D 、k 2+14. 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b 2)(a 2+b 2-c 2)=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90D .不能确定6、△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 或 32 D .37 或 33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A 2d (B d(C )2d (D )d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OP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79.若△ABC 中,AB=25cm ,AC=26cm 高AD=24,则BC 的长为( )A .17 B.3 C.17或3 D.以上都不对10.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11.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12.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顶角的平分线为__.13.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200,则斜边长为 14.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是6:8:10,则按角分类它是 三角形.15.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___. 16. 在Rt △ABC 中,斜边AB=4,则AB 2+BC 2+AC 2=_____.17.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2:1,最短边长为cm 1,最长边长为cm 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另外一边的平方是 . 18.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 19. 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cm 3,面积为212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 二、综合发展:1.如图,一个高4m 、宽3m 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的顶点间加固一个木条,求木条的长.2、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CAB 的角平分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 的长吗?3.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cm 15,cm 20,cm 25,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ACBAEB4.如图,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高h=3m,棚宽a=4m,棚的长为12m,现要在棚顶上覆盖塑料薄膜,试求需要多少平方米塑料薄膜?5.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8m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它最短要飞多远?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m处,过了2s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观测点答案:一、基础达标1.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正确书写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是看清谁是直角.答案: D.2. 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勾股定理.答案:B.3. 解析:设另一条直角边为x ,则斜边为(x+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可以求出x .然后再求它的周长.答案:C .4.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画出图形来,作图时应注意高AD 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有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答案:C.5. 解析: 勾股定理得到:22215817=-,另一条直角边是15,所求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1158602cm ⨯⨯=.答案: 260cm .6.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强调直角三角形中直角对的边是最长边,反过来也是成立.答案:222c b a =+,c ,直角,斜,直角.7. 解析:本题由边长之比是6:8:10 可知满足勾股定理,即是直角三角形.答案:直角.8. 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三个角的度数,断定是直角三角形.答案:︒30、︒60、︒90,3.9. 解析:由勾股定理知道:22222291215=-=-=AC AB BC ,所以以直角边9=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为10.125π.答案:10.125π.10. 解析:长方形面积长×宽,即12长×3,长4=,所以一条对角线长为5.答案:cm 5. 二、综合发展11. 解析:木条长的平方=门高长的平方+门宽长的平方.答案:5m .12解析:因为222252015=+,所以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最长边(斜边)上的高为xcm ,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可得1115202522x ⨯⨯=⨯⋅,∴12=x .答案:12cm 13.解析:透阳光最大面积是塑料薄膜的面积,需要求出它的另一边的长是多少,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求出.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m,所以矩形塑料薄膜的面积是:5×20=100(m 2) .14.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值是13m ,也就是两树树梢之间的距离是13m ,两再利用时间关系式求解. 答案:6.5s .15.解析:本题和14题相似,可以求出BC 的值,再利用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后比较.BC=40米,时间是2s ,可得速度是20m/s=72km/h >70km/h . 答案:这辆小汽车超速了.。
勾股定理典型应用例题
![勾股定理典型应用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a2d3f55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c.png)
1.基础应用题目: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直角边a为3,直角边b为4,求斜边c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所以c² = 3² + 4² = 9 + 16 = 25,从而c = 5。
2.逆应用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c为5,一条直角边a为3,求另一条直角边b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b² = c² - a²,所以b² = 5² - 3² = 25 - 9 = 16,从而b = 4。
3.实际应用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米和8米,一个正方形的一边与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答案: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度c,c² = 6² + 8² = 36 + 64 = 100,所以c = 10。
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即10² = 100平方米。
4.比较大小题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7和4。
答案:考虑直角边为1和4的直角三角形,斜边c满足c² = 1² + 4² = 17,所以c = √17。
显然,斜边c(即√17)大于直角边4。
5.多解问题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其中一条直角边长为3,求另外两边的长。
答案:设另一条直角边为a,斜边为b。
根据勾股定理,a² + 3² = b²。
同时,根据周长信息,a + 3 + b = 12,即a + b = 9。
解这两个方程,得到两组解:a = 4, b = 5 和a = 5, b = 4。
6.非整数边长问题题目: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直角边a为√3,直角边b为√4,求斜边c的长度。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所以c² = (√3)² + (√4)² = 3 + 4 = 7,从而c = √7。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c3be8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b.png)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30道必做题(含答案和解析)1、如图,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 ,b ,c. A ,B ,N ,E ,F 五点在同一直线上,则c = .(用含有a ,b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a 2+b 2.解析:由三个正方形如图的摆放.∵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 ∴∠CNB +∠ENH =90°.又∵∠CNB +∠NCB =90°,∠ENH +∠EHN =90°. ∴∠CNB =∠EHN ,∠NCB =∠ENH. 在△CBN 和△NEH 中:{∠BNC =∠EHNNC =HN ∠NCB =∠HNE .∴△CBN ≌△NEH (ASA ). ∴HE =BN.在Rt △CBN 中,BC 2+BN 2=CN 2.又已知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 ,b ,c. 则有a 2+b 2=c 2. ∴c =√a 2+b 2.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在Rt △ABC 中,斜边长BC =3,AB 2+AC 2+BC 2的值为( ). A.9 B.18 C.6 D. 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在Rt△ABC中,斜边长BC=3.BC2=AB2+AC2=9.∴AB2+AC2+BC2=9+9=1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① 3,4,5;② 9,40,41;③ 5,12,13;④ 6,8,10;⑤ 7,24,25;⑥ 8,15,17.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答案: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 3,4,5;② 9,40,41;③ 5,12,13;④ 6,8,10;⑤ 7,24,25;⑥ 8,15,17.全都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数.4、已知点A(3,5),B(-1,1)那么线段AB的长度为().A.4B.3√2C.4√2D.5答案:C.解析:已知A(3,5)和B(-1,1),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AB=√(3+1)2+(5−1)2=4√2.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距离.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斜边上的高为.答案:1.5√2.2.5.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1∶1∶√2.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10,则腰长为5√2.斜边上的高,即为斜边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长为5.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6、若正方形的周长为40,则其对角线长为().A.100B.20√2C.10√2D.10答案:C.解析:正方形边长为10,根据勾股定理得对角线长为10√2.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7、在Rt△ABC中,∠C=90°,∠A=30°,BC=1,则AC的长是().A.2B.√32C.√3D.√3+2答案:C.解析:略.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8、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则它的面积是.答案:4√3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面积=√34×42=4√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9、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4,则此三角形斜边是__________,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A.5;125B.6;145C.6;125D.5;145答案:A.解析:略.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0、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的斜边上的高为.答案:6013.解析:设斜边的长为c,斜边上的高为h.∵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c=√52+122=13.∴5×12=13h,解得h=60.13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距离某建筑物6米的点A处测得条幅两端点B,C点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则条幅的高度BC为米(结果可以保留根号).答案:4√3.=2√3,BC=BD−CD=4√3.解析:依题可知,BC=6√3,CD=√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12、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按图所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B=30°,AC=√3,则DC的长为.答案:1.解析:由题知∠DAE=∠B=30°.∴∠DAC=90°-∠B-∠DAE=30°.AC=1.∴在Rt△ADC中,DC=√3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3、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4,D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CDB=45°.求DB与DC的长.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过C作CE⊥AB于E.在Rt△ABC中,∠ACB=90°,∠A=30°,AB=4.∴BC=2,∠ABC=60°.∴∠BCE=30°.∴BE=1,CE=√3.在Rt△CDE中,∠CED=90°,∠CDB=45°.∴∠ECD=45°.∴DE=CE=√3.∴CD=√CE2+DE2=√6.∴BD=√3-1.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4、如图,数轴上有两个Rt△OAB,Rt△OCD,OA,OC是斜边,且OB=1,AB=1,CD=1,OD=2,分别以O为圆心,OA,OC为半径画弧交x轴于E,F,则E,F分别对应的数是.答案:−√2,√5.解析:在Rt△OAB中,OA=√OB2+AB2=√2.∴OE=√2.∴点E对应的数为−√2.在Rt△OCD中,OC=√OD2+CD2=√5.∴OF=√5.∴点F对应的数为√5.考点:数——有理数——数轴.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5、在△ABC中,三条边的长分别为AB=√5,BC=√10,AC=√13,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宝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其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1所示.这样就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我们把上述求△ABC面积的方法叫做构图法.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a,√13a,√17a(a>0).请利用图2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画出相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填写在横线上.(3)若△ABC中有两边的长分别为√2a,√10a(a>0).且△ABC的面积为2a2,试运用构图法在图3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中画出所有符合题意的△ABC(全等的三角形视为同一种情况),并求出它的第三条边长填写在横线上..答案:(1)72a2.(2)52(3)4a或2√2a.解析:(1)△ABC的面积为72.(2)△ABC的面积为52a2.(3)图中三角形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为4a或2√2a.考点: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与面积.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6、在Rt△ABC中,∠C=90°,若a+b=5,c=4,则S△ABC=.答案:94.解析: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2+b2=c2.又有(a+b)2=a2+b2+2ab,∴(a+b)2-c2=2ab.∴S△ABC=12ab=94.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7、已知Rt△ABC的周长为2+√6,其中斜边AB=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答案:12.解析:在Rt△ABC中,设BC=a,AC=b.由勾股定理得a2+b2=4.由题意得a +b +2=2+√6. ∴a +b =√6. ∴ab =(a+b)2−(a 2+b 2)2=6−42=1.∴s =12ab =12.考点:式——整式——完全平方公式.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8、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为11cm ,另两边是两个连续自然数,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答案:132cm. 解析:略.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9、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支红莲,高出水面1m ,一阵风吹来,红莲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m ,求水深是多少?答案:水深为1.5米.解析:设水深AC 为x 米.则红莲的长是(x +1)米.在Rt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C 2+BC 2=AB 2. ∴(x +1)2=x 2+4. 解得x =1.5. 答:水深为1.5米.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应用.20、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将线段CB 绕点C 旋转,得到线段CD ,若DA ⊥AB ,AD =1,BD =√17,则BC 的长为 ..答案:178解析: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D=1,BD=√17,AB=4.设BC=BD=x,AC=4-x..由勾股定理可知12+(4-x)2=x2,解得x=17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1、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答案:6.解析:∵AB=10,EF=2.∴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100-4=96.ab=96.设AE=a,DE=b,即4×12∴2ab=96,a2+b2=100.∴a+b=14.∵a-b=2.解得a=8,b=6.∴AE=8,DE=6.∴AH=8-2=6.考点:方程与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2、在Rt△ABC中,AC=5,BC=12,则AB边的长是.答案:13或√119.解析:若AC=5,BC=12都是直角边,则AB=13.若BC=12是斜边,则AB=√122−52=√119.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12,另一边长是10,则其面积为.答案:48或5√119.解析:作出底边上的高AD.当AB=AC=12,BC=10时,BD=5.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119.∴S=12BC×AD=12×10×√119=5√119.当AB=AC=10,BC=12时,BD=6.由勾股定理得:AD=√AB2−BD2=√102−62=8.∴S=12BC×AD=4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4、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cm2.答案:66或126.解析:如图所示,分如下两种情况:由勾股定理可得,B1H=B2H=5,CH=16.∴CB1=21,CB2=11.∴△ABC的面积为66或126cm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5、下列各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1,1,√2C.5,12,13D.4,6,8答案:D.解析:∵32+42=52,∴选项A正确.∵12+12=(√2)2,∴选项B正确.∵52+122=132,∴选项C正确.∵42+62≠82,∴选项D错误.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6、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如果三边长满足b2-a2=c2,那么△ABC中互余的一对角是.答案:∠A和∠C.解析:∵b2-a2=c2.∴b2=a2+c2.∴△ABC为直角三角形,且∠B=90°.∴∠A+∠C=90°.考点:几何初步——角——余角和补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7、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14CD.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延长FE交AB的延长线于点G.∵∠C=∠GBE=90°,CE=BE,∠1=∠2.∴△CEF≌△BEG.∴EF=EG,CF=BG.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CF=14a,DF=34a.在Rt△A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F2=AD2+DF2=a2+(34a)2=2516a2.∴AF=54a,BG=14a.∴AG=54a.∴AF=AG.∵EF=EG.∴AE⊥FG.∴∠AEF=90°.∴△AEF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1,BC=2,CD=2,AD=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答案: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5.解析:连接AC.∵∠ABC=90°,AB=1,BC=2.∴AC=√AB2+BC2=√5.在△ACD中,AC2+CD2=5+4=9=AD2.∴△ACD是直角三角形.∴S四边形ABCD=12AB×BC+12AC×CD=12×1×2+12×√5×2=1+√5.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5.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9、在△ABC中,点D为BC的中点,点M,N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MD⊥ND.(1)若∠A=90°,以线段BM,MN,CN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2)如果BM2+CN2=DM2+DN2,求证AD2=14(AB2+AC2).答案:(1)能,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见解析.解析:(1)略.(2)延长ND至E,使DE=DN,连接EB,EM,MN.因为DE=DN,DB=DC,∠BDE=∠CDN,则△BDE≌△CDN.从而BE=CN,∠DBE=∠C.而DE=DN,∠MDN=90°,故ME=MN.因此DM2+DN2=MN2=ME2.即BM2+BE2=ME2,则∠MBE=90°.即∠MBD+∠DBE=90°.因为∠DBE=∠C,故∠MBD+∠C=90°.则∠BAC=90°.AD为Rt△ABC斜边BC上的中线.BC.故AD=12(AB2+AC2).由此可得AD2=14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倍长中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0、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且P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如图2,利用旋转和全等的知识构造△AP’C,连接PP’,得到两个特殊的三角形,从而将问题解决.(1)图1中∠APB的度数等于.(2)如图3,在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且PA=2√2,PB=1,PD=√17,则∠APB的度数等于,正方形的边长为.(3)如图,在正六边形ABCDEF内有一点,且PA=2,PB=1,PF=√13,则∠APB的度数等于,正六边形的边长为(并写出解答过程).答案:(1)150°.(2)1.135°.2.√13.(3)1.120°.2.√7.解析:(1)∵△ABC为正三角形,PA=P’A.∴△AP P’为正三角形.∴∠A P’P=60°,P’P=AP=3.∵P’C=PB=4,PC2=P’P2+P’C2.∴∠PP’C=90°.∴∠APB=∠AP’C=150°.(2)1.135°;2.√13.(3)图4中∠APB的度数等于120°,正六边形的边长为√7.将△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 P’F,连接P’P.过点A作AN⊥P’P,过点A作AH⊥FP’于点H.∵△AP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 P’F.∴∠PAP’=120°,P’A=PA=2,P’F=PB=1.∴∠AP’P=30°.在Rt△ANP’中,P’A=2AN=2.∴P’N=√3.∴PP’=2√3.在△FPP’中,PF=√13,PP’=2√3,P’F=2.∴PF2=P’F2+P’P2.∴∠FP’P=90°.∴∠APB=∠FP’A=∠FP’P+∠AP’P=120°.∴∠HP’A=60°.在Rt△HP’A中,AP’=2, ∠P’AH=30°.∴HP’=1.在Rt△HFA中,FA2=FH2+HA2.∴FA=√FH2+HA2=√7.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几何变换——图形的旋转——旋转全等.。
(完整版)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完整版)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1e848c77da26924c5b05b.png)
经典例题透析种类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 Rt△ ABC 中,∠ C=90 °(1)已知 a=6, c=10,求 b, (2)已知 a=40, b=9 ,求 c; (3)已知 c=25, b=15,求 a.思路点拨 : 写解的过程中,必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分析: (1) 在△ ABC 中,∠ C=90 °, a=6, c=10,b=(2)在△ ABC 中,∠ C=90°, a=40, b=9,c=(3)在△ ABC 中,∠ C=90°, c=25, b=15,a=贯通融会【变式】 :如图∠ B=∠ ACD =90 ° , AD =13,CD=12, BC=3,则 AB 的长是多少 ?【答案】∵∠ ACD =90 °AD = 13, CD=12∴AC 2 =AD 2-CD2 =132- 122=25∴AC=5又∵∠ ABC=90 °且 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 2= AC 2-BC2=52- 32=16∴AB= 4∴AB 的长是 4.种类二:勾股定理的结构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求: BC 的长 .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结构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 、DC 的长,从而求出BC 的长 .分析:作于D,则因,∴(的两个锐角互余)∴(在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依据勾股定理,在中,..∴.贯通融会【变式 1】如图,已知:,,于P.求证:.分析:连结 BM ,依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依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依据勾股定理有,∴.【变式 2】已知:如图,∠B=∠ D=90 °,∠ A=60 °, AB=4 , CD=2 。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剖析:怎样结构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重点,能够连结 AC ,或延伸 AB 、DC 交于 F,或延伸 AD 、BC 交于点 E,依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依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bad15524de518974b7d4c.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一、基础达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 。
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A ,则a 2+b 2=c 2;D.若 a 、b 、c 是Rt△ABC 的三边, 90=∠C ,则a 2+b 2=c 2. 2。
Rt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B 。
c b a >+C 。
c b a <+ D. 222c b a =+3. 如果Rt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k 2-1,2k (k 〉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 、2kB 、k+1C 、k 2-1D 、k 2+1 4。
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且满足(a 2-b 2)(a 2+b 2-c 2)=0,则它的形状为(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5. 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90D .不能确定6. △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 .42B .32C .42 或 32D .37 或 337。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A 2d (B d(C )2d (D )d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的坐标是(3,4),则OP 的长为( )A :3 B :4 C :5 D :79.若△ABC 中,AB=25cm ,AC=26cm 高AD=24,则BC 的长为( )A .17B 。
3C 。
17或3D 。
以上都不对10.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11.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顶角的平分线为__。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89cc926fff705cc170a77.png)
勾股定理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达标: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 a 、b 、c 是△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B.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则a 2+b 2=c 2;C.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A ,则a 2+b 2=c 2;D.若 a 、b 、c 是Rt △ABC 的三边, 90=∠C ,则a 2+b 2=c 2.2. △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c b a =+ B. c b a >+ C. c b a <+ D. 222c b a =+3.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21B .120C .90D .不能确定4.△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 )A .42B .32C .42 或 32D .37 或 335.斜边的边长为cm 17,一条直角边长为cm 8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6.假如有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三边a 、b 、c 之间应满足 ,其中 边是直角所对的边;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222b c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其中b 边是 边,b 边所对的角是 .7.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是6:8:10,则按角分类它是 三角形.8. 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2:1,最短边长为cm 1,最长边长为cm 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分别是 ,另外一边的平方是 .9.如图,已知ABC ∆中,︒=∠90C ,15=BA ,12=AC ,以直角边BC 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10. 一长方形的一边长为cm 3,面积为212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 .二、综合发展:11.如图,一个高4m 、宽3m 的大门,需要在对角线的顶点间加固一个木条,求木条的长.1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cm 15,cm 20,cm 25,这个三角形最长边上的高是多少?13.如图,小李准备建一个蔬菜大棚,棚宽4m ,高3m ,长20m,棚的斜面用塑料薄膜遮盖,不计墙的厚度,请计算阳光透过的最大面积. 14.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 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 ,高8m 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 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观测点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km/h.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m 处,过了2s 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m ,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一、基础达标1. 解析:利用勾股定理正确书写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关键是看清谁是直角. 答案: D.2. 解析:本题考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勾股定理. 答案:B.3. 解析:设另一条直角边为x ,则斜边为(x+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方程,可以求出x .然后再求它的周长.答案:C .4.解析: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画出图形来,作图时应注意高AD 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有两种情况,分别求解. 答案:C.5. 解析: 勾股定理得到:22215817=-,另一条直角边是15, 所求直角三角形面积为21158602cm ⨯⨯=. 答案: 260cm .6. 解析:本题目主要是强调直角三角形中直角对的边是最长边,反过来也是成立.答案:222c b a =+,c ,直角,斜,直角.7. 解析:本题由边长之比是6:8:10 可知满足勾股定理,即是直角三角形. 答案:直角.8. 解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三个角的度数,断定是直角三角形.答案:︒30、︒60、︒90,3.9. 解析:由勾股定理知道:22222291215=-=-=AC AB BC 所以以直角边9=BC 为直径的半圆面积为10.125π 答案:10.125π.10. 解析:长方形面积长×宽,即12长×3,长4=,所以一条对角线长为5. 答案:cm 5.二、综合发展11. 解析:木条长的平方=门高长的平方+门宽长的平方. 答案:5m .12解析:因为222252015=+,所以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设最长边(斜边)上的高为xcm ,由直角三角形面积关系,可得1115202522x ⨯⨯=⨯⋅,∴ 12=x (cm ). 答案:12=x (cm ). 13.解析:透阳光最大面积是塑料薄膜的面积,需要求出它的另一边的长是多少,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求出.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m,所以矩形塑料薄膜的面积是:5×20=100(m 2) .14.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的值是13m ,也就是两树树梢之间的距离是13m ,两再利用时间关系式求解. 答案:6.5s .15.解析:本题和14题相似,可以求出BC 的值,再利用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后比较.BC=40米,时间是2s ,可得速度是20m/s=72km/h >70km/h .答案:这辆小汽车超速了.。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题型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40f273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c.png)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经典题型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的长度。
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一条直角边的长为6,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解: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x,则有:x2+62=102x2=102−62x=102−62x=8答: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8。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和斜边c,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斜边长为5,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21abS=21×3×4S=6答: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6。
3.利用勾股定理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的长度。
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度,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4,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因此可以设未知边的长度为x,则有:x=2×4x=8答: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8。
4.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一条直角边的长为9,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答案:设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x,则有:x^2 + 9^2 = 13^2x^2 = 13^2 - 9^2x = 12因此,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
5.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S = 1/2 × 6 × 8 = 24因此,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24。
6.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45度,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6,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答案:在直角三角形中,45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因此可以设未知边的长度为x,则有:x = 2 × 6 = 12因此,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为12。
7.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5,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2,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是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转化为数量关系(a 2+b 2=c 2),不仅可以解决一些计算问题,而且通过数的计算或式的变形来证明一些几何问题,特别是证明线段间的一些复杂的等量关系. 在几何问题中为了使用勾股定理,常作高(或垂线段)等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的特征(a 2+b 2=c 2)转化为形的特征(三角形中的一个角是直角),可以有机地与式的恒等变形,求图形的面积,图形的旋转等知识结合起来,构成综合题,关键是挖掘“直角”这个隐含条件.△ABC 中 ∠C =Rt ∠⇔a 2+b 2=c 23.为了计算方便,要熟记几组勾股数: ①3、4、5; ②6、8、10; ③5、12、13; ④8、15、17; ⑤9、40、41.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之一.一般地说,在平面几何中,经常利用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角的相互关系而判定直角,从而判定直角三角形,而勾股定理则是通过边的计算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和判定直角的. 利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2)算出最大边的平方,另外两边的平方和;(3)比较最大边的平方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说明是直角三角形; 5.勾股数的推算公式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典型例题分析例1 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1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____依据这个图形的基本结构,可设S 1、S 2、S 3、S 4的边长为a 、b 、c 、d 则有a 2+b 2=1,c 2+d 2=3,S 1=b 2,S 2=a 2,S 3=c 2,S 4=d 2 S 1+S 2+S 3+S 4=b 2+a 2+c 2+d 2=1+3=4例2 已知线段a ,求作线段5a分析一:5a =25a =224a a + ∴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a a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例3 如图:(1)以Rt △ABC 的三边长为边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的面积,S 1、S 2、S 3之间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2)如图(2),以Rt △ABC 的三边长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的面积S 1,S 2,S 3之间有何关系?(3)如果将图(2)中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折180°,成为图(3),请验证:“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正好等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此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分析:(1)中S 1,S 2,S 3的表示均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有关。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出S 1,S 2,S 3的关系,S 1+S 2=S 3 (2)类似于(1):S 1+S 2=S 3ABC -S 3(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1+S 2+S △ ∴S 阴影=S △ABC例4. 如图3,图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507cm2,试求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
分析:此题显然与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有关,即S1+S2=S3,S5+S6=S4,S3+S4=S阴所以S1+S2+S5+S6=S3+S4=S阴从而有3S阴=507,即S阴=169(cm2)∴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3cm例5图(7)中,若大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1,将这个正方形的四个角剪掉,得到四边形ABCD,试问怎么剪才能使剩下的图形ABCD仍为正方形,且剩下图形的面积为原正方形面积的5/9(3)设剪去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且a>b,则将正方形EFGH的边长三等分,使顺次连结A、B、C、D,所得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为原正方形面积的,只要剪去△ABE,△BCF,△CDG,△DAH即可。
二、要学会用方程观点解题例6.已知:如图7,△ABC中,AB=3,BC=4,∠B=90°,若将△ABC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求折痕EF的长。
分析:当解这样的问题时,由轴对称的概念,自然想到连AF。
由已知,可得,因此欲求EF,只要求AF的长。
设AF=x,则FC=x,BF=4-x只要利用Rt△ABF中,AF2-BF2=AB2这个相等关系布列方程x2-(4-x)2=9,问题就可以解决例7. 在Rt△ABC中,∠C=90°,若a,b,c为连续整数(a<b<c),求a+b+c 分析:有的同学认为,在Rt△ABC中,∵a、b、c为连续整数,∴a=3,b=4,c=5,即a、b、c不可能是别的数。
这个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没有推理论证,正确的解法是设b=x(x为正整数,且x≥2),由已知,则a=x-1,c=x+1∵c2-a2=b2∴(x+1)2-(x-1)2=x2即4x=x2,又∵x>0,∴只有x=4∴a+b+c=(x-1)+x+(x+1)=3x=12例8. 已知:如图8,△ABC中,AB=13,BC=21,AC=20,求△ABC的面积。
分析:为了求△ABC的面积,只要求出BC边上的高AD若设BD=x,则DC=21-x,只要利用AB2-BD2=AD2=AC2-DC2这个相等关系,列方程132-x2=202-(21-x)2,求出x的值问题就能解决例9细心观察图,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1)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3)求出的值。
答案(1)例10.如图已知△ABC中,AD⊥BC,AB+CD=AC+BD,求证:AB=AC 证明:设AB,AC,BD,CD分别为b,c,m,n则c+n=b+m, c-b=m-n∵AD⊥BC,根据勾股定理,得AD2=c2-m2=b2-n2∴c2-b2=m2-n2, (c+b)(c-b)=(m+n)(m-n) (c+b)(c-b) =(m+n)((c-b)(c+b)(c-b) -(m+n)(c-b)=0(c-b){(c+b)-(m+n)}=0∵c+b>m+n, ∴c-b=0 即c=b∴AB=ACc bn mAB CD例11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正方形EFGH 内接于ABCD ,AE =a ,AF =b,且S EFGH=32求:a b -的值解:根据勾股定理a 2+b 2=EF2=SEFGH =32;① ∵4S △AEF =S ABCD -S EFGH ∴2ab=31② -②得 (a-b )2=31∴a b -=33例12 .已知△ABC 中,∠A =Rt ∠,M 是BC 的中点,E ,F 分别在AB ,AC ,ME ⊥MF求证:EF 2=BE 2+CF 2 答案 .延长EM 到N ,使MN =EM ,连结CN ,显然△MNC ≌△MEB ,NC =BE ,NF =EF ……C例13 .Rt △ABC 中,∠ABC =90 ,∠C =600,BC =2,D 是AC 的中点,从D 作DE ⊥AC 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以AB 、BE 为邻边作矩形ABEF ,连结DF ,则DF 的长是____。
答案与提示:. 可证DF =DE =23(选讲)例14 如图,圆柱的高为10 cm ,底面半径为2 cm.,在下底面的A 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GB答案2210)2(+π练习1 在边长为整数的△ABC 中,AB>AC ,如果AC = 4,BC = 3,求AB 的长. 分析:此题没有指明是直角三角形,因此只能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求解,从AC< AB< AC+ BC 知:4< AB<7,得AB 为5或6.2 如图,在等腰△ABC 中,∠ACB=90°,D 、E 为斜边AB 上的点,且∠DCE=45°。
求证:DE 2=AD 2+BE 2。
E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旋转变换,进行边角的全等变换,将边转移到一个三角形中,并构造直角三角形。
3 如图,在△A BC 中,AB=13,BC=14,A C=15,则BC 边上的高A D= 。
答案12。
D4 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8,BC=4,将长方形沿AC 折叠,点D 落在点E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是 。
E设EF=x ,那么AF=CF=8-x ,AE^2+EF^2=AF^2,所以4^2+x^2=(8-x)^2,解得x=3, S=4*8/2-3*4/2=10 答案:105 如图,长方体的高为3 cm ,底面是边长为2 cm 的正方形. 现有一小虫从顶点A 出发,沿长方体侧面到达顶点C 处,小虫走的路程最短为多少厘米? 答案AB=5AB6 在△ABC 中,AB=15 ,AC=20,BC 边上的高A D=12,试求BC 边的长. 答案25或77 在△A BC 中,D 是BC 所在直线上一点,若AB=l0,BD=6,AD=8,AC=17,求△ABC 的面积。
答案84或36BD CB D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