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数据加密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电子商务安全》第二章 密码技术及应用

《电子商务安全》第二章 密码技术及应用
分类:对称密码系统 非对称密码系统
2.1.1 对称密码系统 DES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密码 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中最常用的对称密钥加密 技术。
它由IBM公司研制,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认定为数据加密的国际标准。
DES技术采用64位密钥长度,其中8位用 于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可以被用户使用。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两个 不同的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开, 解密密钥保密,其他人无法从加密密钥和明文 中获得解密密钥的任何消息,于是通信双方无 需交换密钥就可以进行保密通信。
(1) RSA密码系统
1976年,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两名学者Diffle 和Hellman在《密码学研究的新方向》一文中提出了公 钥密码的思想:若用户A有一个加密密钥ka,一个解密密 钥kb, ka,公开而kb保密,要求ka,的公开不至于影响kb 的安全。
1977年,麻省理工学院三位博士Rivest, S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ir 和 Adleman设计一个RSA公开密钥密码算法。RSA密 码算法利用数论领域的一个关键事实:把两个大素数相 乘生成一个合数是件很容易的事,但要把一个大合数分 解为两个素数却十分困难。
公钥密码系统RSA
l)密钥的生成 ①任选两个秘密的大素数 p与q; ②计算n,使得 n=p×q>m,公开n; ③选择正整数e,使得e与ψ(n)=(p-1)(q-1)互素,公开 e,n和e便是用户公钥; ④计算d,使 e×d mod ψ(n) = l ,d保密,d便是用户私钥。
三重DES是DES算法扩展其密钥长度的一种方法, 可使加密密钥长度扩展到128比特(112比特有效)或 者192比特(168比特有效)。

第2章 信息加密技术

第2章  信息加密技术

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一般包括口令、
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 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 保护。
2017/6/25
计算机网络安全
12
密钥管理
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钥的应用,以达到保密 的要求,因此密钥往往是保密与窃密的主要对象。密钥的 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密钥的产生 分配保存
I love you
J mpwf zpv
-为解密算法 1为解密密钥 解密过程
-1
名词解释:
明文(plaintext):未被加密的消息。
密文(ciphertext):被加密的消息。 密码算法:密码算法也叫密码(cipher),适用于加密和 解 密 的 数 学 函 数 .( 通 常 情 况 下 , 有 两 个 相 关 的 函 数: 一个用于加密,一个用于解密)。
公钥密码学是密码学一次伟大的革命
1976年,Diffie和Hellman 在“密码学新方向”一文中提出
使用两个密钥:公钥、私钥
公钥密码算法(public-key algorithm,也叫非对称算法)
公钥(证书) 认证中心 私钥(智能卡)
加密密钥
发方
解密密钥
收方
方案
明文
2017/6/25
&#
密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
&# 密文
方案 明文
17
数据加密标准DES算法
DES概述 DES的原理 算法主要步骤 DES的安全性 DES的特点
2017/6/25
计算机网络安全
18
Feistel密码结构:
2017/6/25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3)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4)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 (4)1.1.2 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 (4)1.2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4)1.2.1 起步阶段 (4)1.2.2 发展阶段 (4)1.2.3 现阶段 (4)1.3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5)1.3.1 密码技术 (5)1.3.2 认证技术 (5)1.3.3 防火墙技术 (5)1.3.4 入侵检测技术 (5)1.3.5 安全协议 (5)1.3.6 安全存储技术 (5)1.3.7 安全审计技术 (5)1.3.8 安全管理技术 (5)第二章密码技术及其应用 (5)2.1 对称加密技术 (5)2.1.1 基本概念 (5)2.1.2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6)2.1.3 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6)2.2 非对称加密技术 (6)2.2.1 基本概念 (6)2.2.2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3 非对称加密技术应用 (7)2.3 混合加密技术 (7)2.3.1 基本概念 (7)2.3.2 常见混合加密算法 (7)2.3.3 混合加密技术应用 (7)2.4 密码技术应用案例 (7)第三章认证技术与应用 (8)3.1 数字签名技术 (8)3.2 数字证书技术 (8)3.3 身份认证技术 (8)3.4 认证技术应用案例 (9)第四章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9)4.1 防火墙技术原理 (9)4.2 防火墙类型与特点 (9)4.2.1 包过滤防火墙 (9)4.2.2 状态检测防火墙 (9)4.2.3 应用层防火墙 (10)4.3 防火墙部署策略 (10)4.3.1 屏蔽子网 (10)4.3.2 DMZ部署 (10)4.3.3 双防火墙部署 (10)4.4 防火墙应用案例 (10)4.4.1 企业内网安全防护 (10)4.4.2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防护 (10)4.4.3 移动互联网安全防护 (10)第五章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 (10)5.1 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11)5.2 入侵检测系统类型 (11)5.3 入侵防御技术 (11)5.4 入侵检测与防御应用案例 (11)第六章网络安全协议与应用 (12)6.1 SSL/TLS协议 (12)6.1.1 概述 (12)6.1.2 工作原理 (12)6.1.3 应用场景 (12)6.2 IPsec协议 (12)6.2.1 概述 (13)6.2.2 工作原理 (13)6.2.3 应用场景 (13)6.3 SSH协议 (13)6.3.1 概述 (13)6.3.2 工作原理 (13)6.3.3 应用场景 (13)6.4 网络安全协议应用案例 (13)6.4.1 电子商务网站安全 (13)6.4.2 企业内部网络安全 (13)6.4.3 远程登录安全 (14)第七章安全存储技术与应用 (14)7.1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 (14)7.1.1 概述 (14)7.1.2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原理 (14)7.1.3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分类 (14)7.1.4 数据加密存储技术实现方法 (14)7.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 (14)7.2.1 概述 (14)7.2.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原理 (14)7.2.3 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法 (14)7.2.4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3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 (15)7.3.1 概述 (15)7.3.2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原理 (15)7.3.3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15)7.3.4 数据访问控制技术在安全存储中的应用 (15)7.4 安全存储应用案例 (15)7.4.1 企业级数据加密存储系统 (15)7.4.2 云存储服务数据完整性保护 (15)7.4.3 基于角色的数据访问控制系统 (15)第八章安全审计与合规 (15)8.1 安全审计技术 (16)8.2 安全合规标准与要求 (16)8.3 安全审计与合规实施 (16)8.4 安全审计与合规案例 (17)第九章网络攻击与防御策略 (17)9.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18)9.1.1 概述 (18)9.1.2 拒绝服务攻击(DoS) (18)9.1.3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18)9.1.4 网络欺骗攻击 (18)9.1.5 网络钓鱼攻击 (18)9.1.6 网络注入攻击 (18)9.2 网络攻击防御策略 (18)9.2.1 概述 (18)9.2.2 防火墙技术 (18)9.2.3 入侵检测系统(IDS) (18)9.2.4 安全漏洞修复 (19)9.2.5 加密技术 (19)9.2.6 用户安全教育 (19)9.3 网络攻击与防御案例分析 (19)9.3.1 某企业遭受DDoS攻击案例分析 (19)9.3.2 某银行网络钓鱼攻击案例分析 (19)9.4 网络攻击与防御趋势 (19)9.4.1 概述 (19)9.4.2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3 量子计算技术在网络攻击与防御中的应用 (19)9.4.4 网络安全保险市场的发展 (19)第十章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20)10.1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20)10.2 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 (20)10.3 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展望 (20)10.4 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与挑战 (20)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与重要性1.1.1 网络信息安全定义网络信息安全是指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采取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破坏和非法访问,以保障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

网络数据加密和保护技巧

网络数据加密和保护技巧

网络数据加密和保护技巧第一章:网络数据加密的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网络数据加密网络数据加密是指通过一系列算法和协议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在传输过程中无法被未经授权的人查看、修改或窃取。

加密技术能够保护用户的隐私,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常用的网络数据加密算法1.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同一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RC4等。

2.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一个公钥(用于加密)和一个私钥(用于解密)。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ECC等。

3. 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输入通过哈希算法转换为固定长度的输出。

常见的散列函数有MD5、SHA-1、SHA-256等。

第二章:网络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一、HTTPS协议HTTPS协议使用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用户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通过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连接,HTTPS能够保证网络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虚拟专用网络(VPN)VPN通过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通道,将用户的数据封装加密后传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远程访问方式。

VPN可以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传输,同时通过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

第三章:网络数据保护技巧一、多层防护策略网络数据保护需要采取多层次的防护策略。

包括但不限于:1. 防火墙:设置网络边界的安全防线,监控和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量。

2.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测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威胁检测和防范。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二、强密码的使用与管理使用强密码是保护个人和企业数据的基本要求。

强密码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不少于8位。

此外,定期更改密码、不重复使用密码以及避免使用个人信息作为密码也是密码管理的重要原则。

三、及时修补漏洞与更新软件及时修补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中的漏洞能够防止黑客利用已知的漏洞进行攻击。

第2章 密码学基础

第2章 密码学基础

明文是原始的信息(Plain text,记为P) 密文是明文经过变换加密后信息(Cipher(塞佛) text,记为C) 加密是从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Enciphering,记为E) 解密是密文还原成明文的过程(Deciphering,记为D) 密钥是控制加密和解密算法操作的数据(Key,记为K)
非对称密钥体制
在非对称加密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此时不需要通 过安全通道来传输密钥,只需要利用本地密钥发生器产生解密密 钥,并以此进行解密操作。由于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和解密不同, 且能够公开加密密钥,仅需要保密解密密钥,所以不存在密钥管 理问题。非对称加密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用于数字签名。但非对 称加密的缺点是算法一般比较复杂,加密和解密的速度较慢。在 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方式混合在一起 来使用。即在加密和解密时采用对称加密方式,密钥传送则采用 非对称加密方式。这样既解决了密钥管理的困难,又解决了加密 和解密速度慢的问题。
2.2
密码破译
密码破译是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恢复出密文中隐藏 的明文信息。密码破译也是对密码体制的攻击。 密码破译方法
1. 穷举攻击 破译密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尝试所有可能的密码组合。经 过多次密钥尝试,最终会有一个钥匙让破译者得到原文,这个过 程就称为穷举攻击。
逐一尝试解密 密 文
解 密
错误报文
对称密钥体制
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密钥需要通过直接复制或网络传输的方式 由发送方传给接收方,同时无论加密还是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 ,所以密钥的管理和使用很不安全。如果密钥泄露,则此密码系 统便被攻破。另外,通过对称加密方式无法解决消息的确认问题 ,并缺乏自动检测密钥泄露的能力。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加密和解 密的速度快。
2.3.1 对称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第2期2022年1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No.2January,2022作者简介:孙誉格(1990 ),女,江苏连云港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美术设计㊂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孙誉格(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㊀连云港㊀222000)摘㊀要:计算机技术为人们传输数据信息提供了方便,这也是网络技术的优势,但在使用中也面临着安全风险,文章分析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产生数据信息风险的因素,并且阐释了加密技术在数据库㊁节点㊁链路㊁软件方面的作用㊂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0㊀引言㊀㊀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使用过程中,计算机数据信息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用户使用安全性意识不高㊁网络不安全性连接种类较多㊁黑客的入侵等㊂下面将对如何保护网络信息采用的加密技术进行分析㊂1㊀数据加密技术概述㊀㊀数据加密技术指的是将信息数据从文本形式转变成密文,再将密文转换成文本形式,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通过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的传送㊂数据加密主要是通过密钥或者是加密功能传输在文本和密文之间,密文翻译起来是比较困难,因此能够很好地保护数据不被盗取,大大提升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一般数据加密算法有以下几种㊂其一,是根据规则对字节位置进行更改,通过XOR 命令使其形成密文,也就是通过这种算法将信息位置进行转换,然后通过XOR 逻辑算法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其转换成文本形式㊂其二,采用替换表的方式实现加密功能,主要是将原本排列表中的文本增加相应的密文,最终再通过排列表进行解密工作㊂其三,采用CRC 循环冗余校验方式,这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㊂这种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在数据错误或者丢失的情况下,完成检查之后会自动报告错误,是计算机数据加密算法中一个重要算法㊂数据加密一般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密码与发送者相同,接收器在收到信息数据的同时也会对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也是同一个㊂只有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使用相同密钥时才能够进行连接,进而完成信息数据的传输㊂另外一种是非对称信息加密技术,是采用不相同的密钥进行信息传输,指的是接受者在收到信息以后,使用的密码和密钥都不相同,也被称之为公钥加密技术㊂通常密钥有两种,分别是公钥和私钥㊂现阶段,根据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公钥中寻找到私钥基本实现不了,即使是推断也很难,为此,这种技术并不需要发送者和接受者交换密钥便可以进行数据传输[1]㊂2㊀计算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2.1㊀用户使用计算机保护意识不高㊀㊀在人们生活中,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了,并且涉及多个领域中,即使是这种情况,多数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仍然缺乏信息数据保护意识,甚至部分用户完全不在乎计算机保护功能㊂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生活和工作时,经常使用一些软件传输文件㊁信息㊁数据等,这些软件㊁信息中经常存在一些病毒㊁木马等链接,并且病毒在计算机中的潜伏期较长㊂另外,病毒的攻击性㊁隐蔽性也较强,人们很难发现,因此计算机病毒很难彻底清除,这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带来安全性隐患㊂另外,导致计算机产生不安全隐患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用户使用不当造成的,人们也只是进行简单操作,这与计算机安全问题有直接影响㊂例如,就计算机防火墙而言,用户一般对其都不够了解,甚至认为防火墙没有用处,导致防火墙被卸载,为不安全性连接和网址提供了极大机会,进而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㊂2.2㊀网络病毒危害日益增加㊀㊀计算机数据安全遭遇破坏的一个途径就是网络病毒㊂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㊁更新,网络病毒也随之不断增加,并且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对计算机数据安全性的影响越来越大㊂网络病毒攻击计算机的手段和途径比较多,能够从多个方面对计算机数据信息产生破坏,损坏计算机内容,严重时可以将数据更改㊂目前而言,计算机在正常使用中,遭受木马㊁病毒攻击性较高㊂计算机的使用为人们传输数据㊁信息带来便利,使信息之间的传输更加简单㊁快速,但是在使用的同时也会存在风险,特别是病毒㊁木马的攻击㊂一旦病毒攻破计算机数据信息处理系统中,病毒会扩散开来,且速度较快,短时间内便可以影响计算机数据的正常使用,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以导致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瘫痪无法使用㊂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病毒和木马也在不断更新,具有种类多㊁数量多等特点㊂实际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传输时,多数用户并不能够及时对数据和信息进行保护,再加上现在网络软件种类繁多,辨别起来比较困难,还有很多病毒㊁木马隐藏在软件下载链接中,这样的病毒一旦被下载到计算机上,就很难被找到㊂即便病毒被清除以后,也很难修复对计算机带来的损坏,因此网络病毒和木马对计算机的影响较大[2]㊂2.3㊀黑客恶意侵略计算机㊀㊀新阶段,计算机网人才越来越多,其中存在着一些人恶意攻击其他计算机,被称之为黑客㊂这些人的目第2期2022年1月无线互联科技㊃技术应用No.2 January,2022的通常是为了盗取其他人信息和相关数据,以此来获取经济利润㊂部分黑客甚至为了逃避责任,标榜自己是为了处理计算机系统,或者是以修补计算机漏洞,还有些人是为了揭露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不足,仅仅是为了研究技术,并不是为了窃取用户信息然而,这些都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用不正确的方式入侵他人计算机的事例很多,正因为黑客的恶意破坏,黑客入侵也成了目前计算机使用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㊂3㊀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运用途径3.1㊀数据库中运用㊀㊀计算机在数据库方面加密技术一般具有3个要求,第一个是计算机的安全性要求,第二个就是网络数据枯使用高效性能,第三个是对网络数据库加密以后密钥的管理要求㊂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加密,主要是对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数据实行集中保护和加密保护,为此对数据库进行保护是开展加密技术的实质性要求,也可以说是实施加密技术的基础㊂计算机高效性要求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实现的,高效性要求能够在对计算机加密过程中提高保护效果,同时也可以提升计算机运行效率㊂另外就密钥管理而言,它是计算机开展加密技术的关键之处,在对密钥进行管理时,主要关注的是密钥使用的时间以及频率[3]㊂3.2㊀软件中的运用㊀㊀在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处理数据的技术通常采用数字媒体技术,在网络时代中,有很多成品都是经过数字媒体处理得到的,比如,计算机图像修改㊁处理㊁编辑技术等㊂也正是因为这样,不法分子利用数字媒体谋取利益也是比较容易的,这促使数字媒体作品不断更改㊁更新㊁合并,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媒体作者带来较大风险㊂因此,计算机加密技术对媒体作品具有重大意义针对上述问题,加密技术可以在信息数据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形成一道保护,一般被称之为 防火墙 ,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入侵,保护数据信息不被修改,阻碍病毒扩散及发展,进而为用户使用提供安全性保障㊂3.3㊀节点加密技术的运用㊀㊀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通过对节点进行加密技术处理来保证信息数据是目前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一种加密技术,具有方式便捷㊁技术成熟的特点,其保护效果也是比较理想㊂这种加密技术应用基础是对数据传输节点进行加密,结合科学㊁高效的加密技术,在节点处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㊂在节点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在此处改编数据信息传播的流程以及传播方向,以此实现数据信息加密工作㊂在计算机使用中,节点加密处理方式是重要的保护数据方式之一㊂4㊀加密技术在链路中的运用㊀㊀通常情况下,链路加密技术多用于对接点和多区段中,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保护时,链路加密技术一般是将计算机数据信息传送方向和途径进行保护,并且对方向和途径保护的方式㊁程度㊁种类都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保护㊂正式如此,链路加密技术在计算机处理和传送数据信息时,具有保护功能㊂此外,链路加密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使用时,对各种数据保护做出多种填充技术㊂针对不同信息使用不用方式处理,这种加密保护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可以保证信息在不同传送位置㊁传送区段㊁传送节点等采取不同保护,这也是链路加密技术能够高效处理保护传送数据的工作原理[4]㊂5㊀结语㊀㊀综上所述,计算机使用中采用加密技术已经比较普遍,这种加密技术不仅可以保证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发展和运行,为计算机使用提供安全运行保障㊂保护信息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高用户对计算机安全性认知,在根本上缓解病毒和木马的入侵㊂在实际使用计算机时,加密技术对信息数据风险防控起到重要作用㊂[参考文献][1]颜丽华,李玉新,邵敏.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4):21-22.[2]于家德.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1(2):135-137.[3]郭威涛.简析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5):48-49.[4]黎斌,李正,查小惠,等.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29):35-37.(编辑㊀傅金睿) Application of data encryption technology in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Sun Yuge(Jiangsu Lianyungang Industry and Trad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anyungang2220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technology provides high convenience for people to transmit data information,which is also an advantage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lso faces security risks in its us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of data information risk in the use of computer,and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of encryption technology in database,node,link and software.Key words:data encryption technology;computer 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application。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方案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方案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方案第1章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概述 (4)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5)1.2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5)1.3 国内外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 (5)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2.3 混合加密算法 (5)2.4 数字签名技术 (5)第3章身份认证技术 (5)3.1 密码认证 (5)3.2 生物识别技术 (5)3.3 数字证书认证 (5)3.4 双因素认证 (5)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 (5)4.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4.2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5)4.3 访问控制策略 (5)4.4 访问控制模型 (5)第5章网络安全技术 (5)5.1 防火墙技术 (5)5.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5)5.3 虚拟专用网络 (5)5.4 网络安全协议 (5)第6章应用层安全技术 (5)6.1 Web安全 (5)6.2 移动应用安全 (5)6.3 邮件安全 (5)6.4 数据库安全 (5)第7章数据脱敏技术 (5)7.1 数据脱敏策略 (6)7.2 数据脱敏算法 (6)7.3 脱敏效果评估 (6)7.4 脱敏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6)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6)8.1 数据备份策略 (6)8.2 数据备份方法 (6)8.3 数据恢复技术 (6)8.4 备份与恢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6)第9章安全审计技术 (6)9.1 安全审计概述 (6)9.3 安全审计工具 (6)9.4 安全审计在信息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6)第10章安全协议技术 (6)10.1 安全协议概述 (6)10.2 SSL/TLS协议 (6)10.3 SSH协议 (6)10.4 安全协议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应用 (6)第11章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6)11.1 恶意代码概述 (6)11.2 计算机病毒防范 (6)11.3 木马防范 (6)11.4 勒索软件防范 (6)第12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6)12.1 应急响应计划 (6)12.2 安全处理流程 (6)12.3 安全调查与分析 (6)12.4 安全防范策略与改进措施 (6)第1章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概述 (7)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7)1.2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7)1.3 国内外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 (7)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7)2.1 对称加密算法 (7)2.1.1 数据加密标准(DES) (8)2.1.2 三重DES(3DES) (8)2.1.3 高级加密标准(AES) (8)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8)2.2.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8)2.2.2 RSA加密算法 (8)2.3 混合加密算法 (9)2.3.1 SSL/TLS协议 (9)2.3.2 SSH协议 (9)2.4 数字签名技术 (9)2.4.1 数字签名算法(DSA) (9)2.4.2 智能卡签名算法 (9)2.4.3 ECDSA (9)第3章身份认证技术 (9)3.1 密码认证 (9)3.2 生物识别技术 (10)3.3 数字证书认证 (10)3.4 双因素认证 (10)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 (10)4.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10)4.3 访问控制策略 (11)4.4 访问控制模型 (11)第5章网络安全技术 (11)5.1 防火墙技术 (11)5.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12)5.3 虚拟专用网络 (12)5.4 网络安全协议 (12)第6章应用层安全技术 (13)6.1 Web安全 (13)6.1.1 SQL注入 (13)6.1.2 跨站脚本攻击(XSS) (13)6.1.3 跨站请求伪造(CSRF) (13)6.1.4 安全通信 (13)6.2 移动应用安全 (13)6.2.1 应用签名 (13)6.2.2 数据存储安全 (14)6.2.3 通信安全 (14)6.2.4 防止逆向工程 (14)6.3 邮件安全 (14)6.3.1 邮件加密 (14)6.3.2 反垃圾邮件 (14)6.3.3 防病毒 (14)6.4 数据库安全 (14)6.4.1 访问控制 (14)6.4.2 数据加密 (14)6.4.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5)6.4.4 安全审计 (15)第7章数据脱敏技术 (15)7.1 数据脱敏策略 (15)7.1.1 静态脱敏策略 (15)7.1.2 动态脱敏策略 (15)7.1.3 差异化脱敏策略 (15)7.2 数据脱敏算法 (15)7.2.1 数据替换 (15)7.2.2 数据加密 (15)7.2.3 数据掩码 (16)7.2.4 数据变形 (16)7.3 脱敏效果评估 (16)7.3.1 数据可用性 (16)7.3.2 数据真实性 (16)7.3.3 数据一致性 (16)7.3.4 安全性 (16)7.4 脱敏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16)7.4.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6)7.4.3 应用测试与开发 (17)7.4.4 数据备份与归档 (17)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17)8.1 数据备份策略 (17)8.2 数据备份方法 (17)8.3 数据恢复技术 (17)8.4 备份与恢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18)第9章安全审计技术 (18)9.1 安全审计概述 (18)9.2 安全审计方法 (18)9.3 安全审计工具 (19)9.4 安全审计在信息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19)第10章安全协议技术 (20)10.1 安全协议概述 (20)10.2 SSL/TLS协议 (20)10.3 SSH协议 (20)10.4 安全协议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应用 (21)第11章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21)11.1 恶意代码概述 (21)11.2 计算机病毒防范 (21)11.3 木马防范 (22)11.4 勒索软件防范 (22)第12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22)12.1 应急响应计划 (22)12.1.1 应急响应计划编制 (22)12.1.2 应急响应计划实施 (23)12.1.3 应急响应计划演练 (23)12.2 安全处理流程 (23)12.2.1 报告 (23)12.2.2 救援 (23)12.2.3 调查 (23)12.3 安全调查与分析 (24)12.3.1 调查 (24)12.3.2 分析 (24)12.4 安全防范策略与改进措施 (24)12.4.1 安全防范策略 (24)12.4.2 改进措施 (24)第1章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概述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1.2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分析1.3 国内外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2.1 对称加密算法2.2 非对称加密算法2.3 混合加密算法2.4 数字签名技术第3章身份认证技术3.1 密码认证3.2 生物识别技术3.3 数字证书认证3.4 双因素认证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4.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4.2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4.3 访问控制策略4.4 访问控制模型第5章网络安全技术5.1 防火墙技术5.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5.3 虚拟专用网络5.4 网络安全协议第6章应用层安全技术6.1 Web安全6.2 移动应用安全6.3 邮件安全6.4 数据库安全第7章数据脱敏技术7.1 数据脱敏策略7.2 数据脱敏算法7.3 脱敏效果评估7.4 脱敏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第8章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8.1 数据备份策略8.2 数据备份方法8.3 数据恢复技术8.4 备份与恢复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第9章安全审计技术9.1 安全审计概述9.2 安全审计方法9.3 安全审计工具9.4 安全审计在信息安全保护中的应用第10章安全协议技术10.1 安全协议概述10.2 SSL/TLS协议10.3 SSH协议10.4 安全协议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应用第11章恶意代码防范技术11.1 恶意代码概述11.2 计算机病毒防范11.3 木马防范11.4 勒索软件防范第12章应急响应与处理12.1 应急响应计划12.2 安全处理流程12.3 安全调查与分析12.4 安全防范策略与改进措施第1章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概述1.1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2024年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培训资料:学习网络攻防和数据隐私保护

2024年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培训资料:学习网络攻防和数据隐私保护

安全意识培训的实施 方式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在线培训课程 模拟演练
内部安全活动
安全事件响应的流程包括 预警、调查、确认、处理 等环节。 安全事件处置需要遵循及 时性、准确性、专业性的 原则。
安全事件处置面临着诸多
挑战,如快速应对、信息
披露等问题。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01 安全事件响应的流程
预警、调查、确认、处理
加密数据传输
03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失去网络安全,将会面 临隐私泄露、财产受损、甚至社会稳定遭到威胁 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学习网络攻防知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数据安全。
● 02
第2章 数据隐私保护概述
数据隐私的定义 和重要性
2024年网络安全与数据保 护培训资料:学习网络攻防
和数据隐私保护
汇报人:大文豪
2024年X月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第2章 数据隐私保护概述 第3章 网络攻防基础 第4章 数据隐私保护技术 第5章 网络安全管理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和重要性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 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 问或被破坏,对于个 人和组织来说,网络 安全至关重要。当网 络不安全时,个人隐 私和重要数据容易泄 露,企业面临被黑客 攻击的风险。因此, 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是 非常必要的。
数据分类与标记技术
重要性
为数据提供更好 的保护和管理
挑战
数据多样性和规 模化管理
流程
根据数据特性和 需求进行分类和
标记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 安全领域中的核心技 术之一。通过对数据 进行加密,可以有效 地防止数据泄露和非 法访问。对称加密和 非对称加密是两种常 见的加密方法,应用 场景广泛且关键。未 来,数据加密技术将 不断发展,以应对日 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 战。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与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 (4)1.1 网络安全概述 (4)1.1.1 网络安全定义 (4)1.1.2 网络安全目标 (4)1.1.3 网络安全威胁 (4)1.2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与防护策略 (5)1.2.1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5)1.2.2 防护策略 (5)1.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5)1.3.1 物理安全 (5)1.3.2 网络边界安全 (5)1.3.3 主机安全 (5)1.3.4 应用安全 (5)1.3.5 数据安全 (6)1.3.6 安全管理 (6)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6)2.1 对称加密算法 (6)2.1.1 数据加密标准(DES) (6)2.1.2 高级加密标准(AES) (6)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1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6)2.2.2 RSA加密算法 (6)2.3 混合加密算法 (7)2.3.1 SSL/TLS协议 (7)2.3.2 SSH协议 (7)2.4 数字签名技术 (7)2.4.1 数字签名标准(DSS) (7)2.4.2 数字签名算法(RSA) (7)第3章认证技术 (7)3.1 概述 (7)3.2 常见认证协议 (8)3.3 认证服务器与证书 (8)3.3.1 认证服务器 (8)3.3.2 证书 (8)3.4 实践:搭建基于OpenSSL的CA认证中心 (8)3.4.1 环境准备 (8)3.4.2 创建CA认证中心 (8)3.4.3 创建用户证书 (9)3.4.4 验证证书 (9)第4章网络边界安全 (9)4.1 防火墙技术 (9)4.1.2 防火墙的类型 (9)4.1.3 防火墙的部署策略 (9)4.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4.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9)4.2.2 入侵防御系统(IPS) (9)4.2.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部署与优化 (10)4.3 虚拟私人网络(VPN) (10)4.3.1 VPN技术概述 (10)4.3.2 VPN协议及加密技术 (10)4.3.3 VPN部署与运维 (10)4.4 实践:配置与优化防火墙规则 (10)4.4.1 防火墙规则配置基础 (10)4.4.2 防火墙规则优化策略 (10)4.4.3 实践操作:配置与优化防火墙规则 (10)第5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0)5.1 病毒与蠕虫 (10)5.1.1 病毒概述 (10)5.1.2 病毒防护技术 (10)5.1.3 蠕虫概述 (11)5.1.4 蠕虫防护技术 (11)5.2 木马 (11)5.2.1 木马概述 (11)5.2.2 木马防护技术 (11)5.3 勒索软件 (11)5.3.1 勒索软件概述 (11)5.3.2 勒索软件防护技术 (11)5.4 防护策略与工具 (11)5.4.1 防护策略 (11)5.4.2 防护工具 (11)第6章网络协议安全 (12)6.1 TCP/IP协议安全 (12)6.1.1 IP协议安全 (12)6.1.2 ICMP协议安全 (12)6.1.3 ARP协议安全 (12)6.2 应用层协议安全 (12)6.2.1 HTTP协议安全 (12)6.2.2 SMTP协议安全 (12)6.2.3 DNS协议安全 (12)6.3 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12)6.3.1 TLS协议概述 (12)6.3.2 TLS协议的加密算法 (12)6.3.3 TLS协议的安全特性 (13)6.4 实践:配置SSL/TLS加密的Web服务器 (13)6.4.2 申请SSL/TLS证书 (13)6.4.3 配置Web服务器 (13)6.4.4 测试SSL/TLS加密效果 (13)6.4.5 注意事项 (13)第7章网络安全扫描与评估 (13)7.1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13)7.1.1 扫描技术概述 (13)7.1.2 常见扫描技术分类 (13)7.1.3 常用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13)7.2 漏洞评估与管理 (14)7.2.1 漏洞管理的重要性 (14)7.2.2 漏洞评估流程 (14)7.2.3 漏洞修复与跟踪 (14)7.2.4 漏洞库与漏洞信息来源 (14)7.3 网络安全审计 (14)7.3.1 网络安全审计的目的与意义 (14)7.3.2 网络安全审计标准与法规 (14)7.3.3 网络安全审计方法与流程 (14)7.3.4 审计证据与报告 (14)7.4 实践:使用Nmap和OpenVAS进行安全扫描 (14)7.4.1 Nmap扫描实践 (14)7.4.2 OpenVAS扫描实践 (14)第8章无线网络安全 (15)8.1 无线网络安全概述 (15)8.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5)8.2.1 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15)8.2.2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15)8.2.3 WPA2(WiFi Protected Access 2) (15)8.2.4 WPA3 (15)8.3 无线网络安全攻击与防护 (15)8.3.1 无线网络安全攻击类型 (15)8.3.2 无线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6)8.4 实践:配置安全的无线网络 (16)8.4.1 选择合适的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16)8.4.2 设置复杂的无线网络密码 (16)8.4.3 关闭WPS功能 (16)8.4.4 开启无线网络隔离 (16)8.4.5 部署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 (16)第9章网络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16)9.1 网络安全监控技术 (16)9.1.1 入侵检测系统(IDS) (17)9.1.2 入侵防御系统(IPS) (17)9.1.3 流量监控与分析 (17)9.1.5 蜜罐技术 (17)9.2 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 (17)9.2.1 安全事件处理流程 (17)9.2.2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 (17)9.2.3 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7)9.2.4 关键技术和工具应用 (17)9.3 日志分析与审计 (17)9.3.1 日志管理 (17)9.3.2 日志分析技术 (17)9.3.3 审计策略与实施 (17)9.4 实践:使用SIEM系统进行安全监控 (17)9.4.1 SIEM系统概述 (17)9.4.2 SIEM系统部署与配置 (17)9.4.3 日志收集与整合 (17)9.4.4 安全事件分析与报警处理 (17)第10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8)10.1 云计算安全概述 (18)10.1.1 云计算安全基本概念 (18)10.1.2 云计算安全威胁模型 (18)10.1.3 云计算安全防护策略 (18)10.2 大数据安全挑战与解决方案 (18)10.2.1 大数据安全挑战 (18)10.2.2 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18)10.3 容器与微服务安全 (18)10.3.1 容器安全 (19)10.3.2 微服务安全 (19)10.4 实践:搭建安全的云计算环境 (19)第1章网络安全基础1.1 网络安全概述1.1.1 网络安全定义网络安全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取各种安全措施,保护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保密和可用,以及保证网络服务不中断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安全保障技术措施第1章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安全概述 (3)1.1 交易安全的重要性 (4)1.1.1 保护消费者隐私与财产安全 (4)1.1.2 维护商家信誉与市场份额 (4)1.1.3 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发展 (4)1.2 常见交易风险与威胁 (4)1.2.1 网络攻击 (4)1.2.2 病毒与恶意软件 (4)1.2.3 信息泄露 (4)1.2.4 诈骗与欺诈 (4)1.3 交易安全保障体系架构 (5)1.3.1 网络安全防护 (5)1.3.2 数据加密与安全存储 (5)1.3.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5)1.3.4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5)1.3.5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5)1.3.6 用户教育与安全意识提升 (5)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在交易安全中的应用 (5)2.1 对称加密算法及其应用 (5)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5)2.1.2 对称加密算法在交易安全中的应用 (6)2.2 非对称加密算法及其应用 (6)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6)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在交易安全中的应用 (6)2.3 混合加密算法及其应用 (6)2.3.1 常见混合加密算法 (6)2.3.2 混合加密算法在交易安全中的应用 (6)第3章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技术 (7)3.1 数字签名技术原理与实现 (7)3.1.1 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 (7)3.1.2 数字签名技术原理 (7)3.1.3 数字签名技术的实现 (7)3.2 身份认证技术概述 (7)3.2.1 身份认证的概念 (7)3.2.2 身份认证的分类 (8)3.2.3 身份认证的技术手段 (8)3.3 数字证书与CA认证 (8)3.3.1 数字证书的概念 (8)3.3.2 数字证书的作用 (8)3.3.3 CA认证 (8)3.3.4 数字证书的应用 (8)第4章交易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 (9)4.1 数据完整性保护概述 (9)4.2 哈希算法在交易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应用 (9)4.2.1 数据校验 (9)4.2.2 数字摘要 (9)4.2.3 密钥 (9)4.3 数字签名技术在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应用 (9)4.3.1 身份认证 (9)4.3.2 数据完整性保护 (9)4.3.3 抗抵赖性 (10)第5章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10)5.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10)5.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10)5.3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10)第6章安全协议与通信加密 (11)6.1 安全协议概述 (11)6.2 SSL/TLS协议及其应用 (11)6.2.1 SSL/TLS协议简介 (11)6.2.2 SSL/TLS协议的工作原理 (11)6.2.3 SSL/TLS协议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应用 (11)6.3 SSH协议及其应用 (12)6.3.1 SSH协议简介 (12)6.3.2 SSH协议的工作原理 (12)6.3.3 SSH协议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的应用 (12)第7章交易风险监测与预警 (12)7.1 交易风险监测技术 (12)7.1.1 用户行为分析技术 (12)7.1.2 交易数据分析技术 (12)7.1.3 设备指纹技术 (13)7.1.4 信用评估技术 (13)7.2 交易风险预警模型 (13)7.2.1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3)7.2.2 风险评估模型 (13)7.2.3 预警阈值设定 (13)7.2.4 预警处理流程 (13)7.3 人工智能在交易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14)7.3.1 深度学习技术 (14)7.3.2 异常检测技术 (14)7.3.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14)7.3.4 强化学习技术 (14)第8章用户行为分析与异常检测 (14)8.1 用户行为分析技术 (14)8.1.1 用户行为数据收集 (14)8.1.2 用户行为特征提取 (14)8.1.3 用户行为建模 (15)8.1.4 用户行为分析算法 (15)8.2 异常检测方法 (15)8.2.1 基于阈值的异常检测 (15)8.2.2 基于相似度的异常检测 (15)8.2.3 基于聚类的异常检测 (15)8.2.4 基于分类的异常检测 (15)8.3 深度学习在异常检测中的应用 (15)8.3.1 自动特征提取 (15)8.3.2 深度信念网络(DBN) (15)8.3.3 对抗网络(GAN) (16)8.3.4 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 (16)第9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6)9.1 防火墙技术 (16)9.1.1 包过滤技术 (16)9.1.2 状态检测技术 (16)9.1.3 应用层防火墙 (16)9.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16)9.2.1 异常检测技术 (16)9.2.2 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17)9.2.3 入侵防御技术 (17)9.3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17)9.3.1 加密技术 (17)9.3.2 认证技术 (17)9.3.3 隧道技术 (17)第10章电子商务平台安全运维与管理 (17)10.1 安全运维策略与流程 (17)10.1.1 安全运维策略制定 (17)10.1.2 安全运维流程设计 (17)10.1.3 安全运维制度与规范 (17)10.2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 (17)10.2.1 安全审计策略 (18)10.2.2 合规性检查 (18)10.2.3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改进 (18)10.3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计划 (18)10.3.1 应急响应策略与流程 (18)10.3.2 灾难恢复计划 (18)10.3.3 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演练 (18)10.3.4 演练评估与优化 (18)第1章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安全概述1.1 交易安全的重要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数据加密技术-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据加密技术-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轴棒密码”(scytale cipher)
6
密码学历史
❖ 著名的恺撒(Caesar)密码 ➢加密时它的每一个明文字符都由其右边第3个字符代替, 即A由D代替,B由E代替,W由Z代替,X由A代替,Y由B代替, Z由C代替; ➢解密就是逆代换。
7
密码学历史
16世纪,法国人 Vigenere为亨利三世发 明了多字母替代密码
16
一次性密码本(One-Time Pad)
17
Running Key Ciphers(运动密钥加密)
❖ 没有复杂的算法 ❖ 利用双方约定的某个秘密
例如 双方约定使用某本书的某页、某行、某列作为秘密消息; 14916C7. 299L3C7 . 911L5C8 表示:
➢第一个字符是第1本书、第49页、第16行、第7列; ➢第二个字符是第2本书、第99页、第3行、第7列; ➢第三个字符是第9本书、第11页、第5行、第8列。
➢ “密码系统中唯一需要保密的是密钥” ➢ “算法应该公开” ➢ “太多的秘密成分会引入更多的弱点”
❖ 密码系统组成
软件、协议、算法、密钥 赞成
算法公开意味着更多 的人可以分析密码系 统,有助于发现其弱 点,并进一步改进。
反对
政府、军 队使用不 公开的算 法
14
密码系统的强度
❖ 密码系统强度取决于:
unintelligible to all except recipient ❖ 解密(Decipher/Decrypt/Decode):to undo cipherment
process ❖ 数学表示
➢ 加密函数E作用于M得到密文C:E(M)= C ➢ 相反地,解密函数D作用于C产生M: D(C)= M ➢ 先加密后再解密消息:D(E(M))= M

信息安全原理和应用第二章 密码学基础

信息安全原理和应用第二章 密码学基础
他能选择明文串x并构造出相应的密文串y。 ④ 选择密文攻击:O可暂时接近密码机,可选择密文串y,
并构造出相应的明文x。
这一切的目的在于破译出密钥或密文
15
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
内容提要
• 基本概念和术语 • 密码学的历史 • 古典密码
16
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
密码学的起源和发展-i
模运算-ii
• 类似普通的加法,在模运算中的每个数也存在加法逆 元,或者称为相反数。
• 一个数x的加法逆元y是满足x+y 0 mod q的数。 • 对每一个 wZq ,存在z,使得w+z 0 mod q。 • 在通常的乘法中,每个数存在乘法逆元,或称为倒数。
在模q的运算中,一个数x的乘法逆元y是满足x y 1 mod q 的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在模q下都存在乘法 逆元。 • 如果(ab)mod q=(ac) mod q, b c mod q, 如果a与q 互素。 • 如果q是一个素数,对每一个 wZq ,都存在z,使得w z 1 mod q,z称作w的乘法逆元w-1。
密码学的目的:A和B两个人在不安全的信道上进行 通信,而攻击者O不能理解他们通信的内容。
7
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
密码体制
• 密码体制:它是一个五元组(P,C,K,E,D)满足条件:
(1)P是可能明文的有限集;(明文空间)
(2)C是可能密文的有限集;(密文空间)
(3)K是一切可能密钥构成的有限集;(密钥空间)
Twofish, Serpent等出现 2019年Rijndael成为DES的替代者
21
电子工业出版社,《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
内容提要

IT科技行业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方案

IT科技行业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方案

IT科技行业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方案第1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概述 (4)1.1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4)1.1.1 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 (4)1.1.2 数据泄露风险加剧 (4)1.1.3 法律法规要求日益严格 (4)1.2 数据保护的重要性 (4)1.2.1 保障国家安全 (5)1.2.2 维护企业利益 (5)1.2.3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5)1.3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策略制定 (5)1.3.1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5)1.3.2 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5)1.3.3 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5)1.3.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5)1.3.5 遵守法律法规 (5)第2章网络安全架构设计 (5)2.1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5)2.1.1 安全策略 (6)2.1.2 安全技术 (6)2.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6)2.2.1 防火墙设计 (6)2.2.2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6)2.3 虚拟专用网络(VPN) (7)2.3.1 VPN协议选择 (7)2.3.2 VPN部署模式 (7)2.3.3 VPN安全策略 (7)2.3.4 VPN功能优化 (7)第3章数据加密技术 (7)3.1 对称加密算法 (7)3.1.1 数据加密标准(DES) (7)3.1.2 高级加密标准(AES) (8)3.1.3 三重数据加密算法(3DES) (8)3.2 非对称加密算法 (8)3.2.1 RSA算法 (8)3.2.2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8)3.3 混合加密算法及应用 (8)3.3.1 混合加密算法原理 (8)3.3.2 混合加密算法应用 (9)3.3.3 混合加密算法的优势 (9)第4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9)4.1 用户身份认证 (9)4.1.2 二维码认证 (9)4.1.3 双因素认证 (9)4.2 角色权限控制 (10)4.2.1 角色定义 (10)4.2.2 权限分配 (10)4.2.3 权限审计 (10)4.3 访问控制策略 (10)4.3.1 防火墙策略 (10)4.3.2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 (11)4.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11)4.3.4 安全审计 (11)4.3.5 数据加密 (11)第5章安全漏洞防护 (11)5.1 安全漏洞扫描 (11)5.1.1 概述 (11)5.1.2 扫描范围 (11)5.1.3 扫描工具与策略 (11)5.1.4 扫描结果处理 (11)5.2 漏洞修复与安全加固 (12)5.2.1 漏洞修复 (12)5.2.2 安全加固 (12)5.3 应急响应与处理 (12)5.3.1 应急响应流程 (12)5.3.2 处理 (12)第6章网络安全监测与审计 (13)6.1 安全事件监测 (13)6.1.1 监测方法 (13)6.1.2 技术手段 (13)6.1.3 响应措施 (13)6.2 安全日志审计 (14)6.2.1 安全日志分类 (14)6.2.2 审计方法 (14)6.2.3 审计流程 (14)6.3 安全态势感知 (14)6.3.1 态势感知技术 (14)6.3.2 实施步骤 (15)第7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5)7.1 数据备份策略 (15)7.1.1 备份类型 (15)7.1.2 备份频率 (15)7.1.3 备份存储 (15)7.2 数据恢复技术 (16)7.2.1 全量恢复 (16)7.2.3 差异恢复 (16)7.3 灾难恢复计划 (16)7.3.1 灾难类型识别 (16)7.3.2 灾难恢复策略 (16)7.3.3 灾难恢复演练 (16)7.3.4 灾难恢复预案 (17)7.3.5 灾难恢复资源准备 (17)第8章数据保护法律法规与合规要求 (17)8.1 国内数据保护法律法规 (17)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17)8.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17)8.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17)8.1.4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17)8.2 国际数据保护法规与标准 (17)8.2.1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 (17)8.2.2 美国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CCPA) (17)8.2.3 ISO/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8)8.3 企业合规体系建设 (18)8.3.1 制定合规政策和程序 (18)8.3.2 建立数据分类和分级制度 (18)8.3.3 开展合规培训和宣传 (18)8.3.4 定期进行合规审计和风险评估 (18)8.3.5 建立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18)8.3.6 加强对外合作和供应链管理 (18)第9章安全意识培训与文化建设 (18)9.1 安全意识培训 (18)9.1.1 培训内容 (19)9.1.2 培训形式 (19)9.1.3 培训对象 (19)9.2 员工行为规范 (19)9.2.1 信息访问规范 (19)9.2.2 账户与密码管理 (19)9.2.3 网络使用规范 (19)9.3 安全文化建设 (20)9.3.1 领导示范 (20)9.3.2 宣传教育 (20)9.3.3 奖惩机制 (20)9.3.4 持续改进 (20)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20)10.1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20)10.1.1 收集信息 (20)10.1.2 识别风险 (20)10.1.3 风险评估 (20)10.2 安全防护策略更新 (20)10.2.1 监测安全威胁 (21)10.2.2 更新防护策略 (21)10.2.3 增强安全意识 (21)10.2.4 加强安全审计 (21)10.3 数据保护效果评估与优化 (21)10.3.1 数据保护效果评估 (21)10.3.2 优化数据保护策略 (21)10.3.3 数据泄露应急预案 (21)10.3.4 跨部门协同 (21)第1章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概述1.1 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措施指导书

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措施指导书

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措施指导书第1章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4)1.1 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性 (4)1.2 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 (4)1.3 电子商务安全的基本要求 (4)第2章数据加密技术 (5)2.1 对称加密技术 (5)2.2 非对称加密技术 (5)2.3 混合加密技术 (5)2.4 数字签名技术 (5)第3章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6)3.1 用户认证 (6)3.1.1 密码认证 (6)3.1.2 二维码认证 (6)3.1.3 生物识别认证 (6)3.2 服务器认证 (6)3.2.1 SSL/TLS证书 (6)3.2.2 EV SSL证书 (6)3.3 数字证书 (6)3.3.1 身份验证 (6)3.3.2 数据完整性 (7)3.3.3 数据加密 (7)3.4 认证中心(CA) (7)3.4.1 身份审核 (7)3.4.2 证书签发与管理 (7)3.4.3 安全保障 (7)第4章电子商务安全协议 (7)4.1 SSL协议 (7)4.1.1 SSL协议的工作原理 (7)4.1.2 SSL协议的优点 (8)4.2 TLS协议 (8)4.2.1 TLS协议的工作原理 (8)4.2.2 TLS协议的优点 (8)4.3 SET协议 (8)4.3.1 SET协议的工作原理 (8)4.3.2 SET协议的优点 (9)4.4 其他安全协议 (9)第5章网络安全技术 (9)5.1 防火墙技术 (9)5.1.1 防火墙概述 (9)5.1.2 防火墙的类型 (9)5.1.3 防火墙的部署策略 (9)5.2.1 入侵检测系统(IDS) (9)5.2.2 入侵防护系统(IPS) (10)5.2.3 入侵检测与防护技术的发展 (10)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10)5.3.1 VPN概述 (10)5.3.2 VPN技术原理 (10)5.3.3 VPN的应用场景 (10)5.4 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 (10)5.4.1 网络安全监测 (10)5.4.2 预警机制 (10)5.4.3 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技术的发展 (10)第6章电子商务系统安全 (10)6.1 系统安全设计 (10)6.1.1 安全体系架构 (11)6.1.2 安全策略制定 (11)6.1.3 安全防护技术 (11)6.2 应用层安全 (11)6.2.1 身份认证与授权 (11)6.2.2 通信加密 (11)6.2.3 应用程序安全 (11)6.3 数据库安全 (11)6.3.1 数据库访问控制 (11)6.3.2 数据加密存储 (11)6.3.3 数据库审计 (11)6.4 操作系统安全 (12)6.4.1 系统安全配置 (12)6.4.2 定期更新与打补丁 (12)6.4.3 系统监控与防护 (12)第7章电子商务支付安全 (12)7.1 支付系统概述 (12)7.2 支付风险分析 (12)7.3 支付安全措施 (12)7.4 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 (13)第8章移动电子商务安全 (13)8.1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挑战 (13)8.1.1 网络安全威胁 (13)8.1.2 设备安全威胁 (13)8.1.3 用户行为安全隐患 (13)8.2 移动设备安全 (13)8.2.1 设备防护 (14)8.2.2 数据加密 (14)8.2.3 设备丢失应对 (14)8.3 移动支付安全 (14)8.3.2 二维码支付安全 (14)8.3.3 支付验证 (14)8.4 移动应用安全 (14)8.4.1 应用审核 (14)8.4.2 应用权限管理 (14)8.4.3 应用更新与维护 (14)第9章电子商务法律与法规 (14)9.1 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 (14)9.1.1 宪法与电子商务 (15)9.1.2 民商法与电子商务 (15)9.1.3 经济法与电子商务 (15)9.1.4 刑法与电子商务 (15)9.1.5 行政法规与电子商务 (15)9.2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15)9.2.1 电子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15)9.2.2 电子合同的履行 (15)9.2.3 电子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6)9.2.4 电子合同的违约责任 (16)9.3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 (16)9.3.1 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16)9.3.2 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 (16)9.3.3 个人信息的存储与保护 (16)9.3.4 用户权利保障 (16)9.4 电子商务纠纷处理 (16)9.4.1 协商解决 (16)9.4.2 调解 (16)9.4.3 仲裁 (16)9.4.4 诉讼 (17)第10章电子商务安全评估与风险管理 (17)10.1 电子商务安全评估方法 (17)10.1.1 安全检查表法 (17)10.1.2 安全漏洞扫描 (17)10.1.3 安全评估模型 (17)10.1.4 安全审计 (17)10.2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评估 (17)10.2.1 风险识别 (17)10.2.2 风险分析 (17)10.2.3 风险评估结果 (17)10.3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18)10.3.1 风险应对措施 (18)10.3.2 风险监控 (18)10.3.3 风险沟通与报告 (18)10.4 电子商务安全审计与监控 (18)10.4.2 安全监控措施 (18)10.4.3 安全事件应对与处置 (18)10.4.4 持续改进 (18)第1章电子商务安全概述1.1 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安全数据保密规定(3篇)

安全数据保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单位的保密工作,确保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保密信息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使用、销毁等环节。

第三条本单位全体员工均有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义务,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章保密信息分类与范围第四条保密信息分为以下类别:1. 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

2. 商业秘密:本单位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本单位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 个人隐私:与个人身份有关,可能对个人权益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

第五条保密信息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内部管理规章制度;2. 经济数据、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市场分析报告等商业信息;3. 技术研发成果、产品设计图纸、生产工艺、配方、技术秘密等;4. 员工个人信息、客户信息、合作伙伴信息等;5. 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

第三章保密措施第六条保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组织管理措施:- 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保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 制定保密工作制度,明确保密责任人和保密工作流程;- 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2. 技术防护措施:- 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 - 对涉密数据进行加密存储、传输和访问控制。

3. 物理防护措施:- 对涉密场所进行安全防范,如设置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 对涉密文件、资料进行安全保管,如使用保险柜、锁具等;- 对涉密设备进行安全隔离,防止信息泄露。

4. 人员管理措施:- 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保密意识和能力;- 对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高其保密意识;- 对涉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保密工作能力。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云安全合规
企业应遵守云安全合规要求,保护数据安全和 隐私。合规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中 的数据安全性。
数据安全挑战
数据传输安全
01 加密传输通道,防止数据泄露
数据存储安全
02 使用加密数据存储,保护数据不被篡改
权限管理
03 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数据
●05
第5章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
护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挑战
●07
第7章 总结
数据安全和隐私 保护的重要性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企业发展和用户权益保 护的基础。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扮演着至 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至关 重要。只有保障了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才能有 效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
企业发展基础 确保数据不被泄露或篡改
数据存储
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存 储介质中的安全性 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窃取
访问控制
加密技术限制数据的访 问权限 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 访问
选择合适的加密技术
需求分析
应用场景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用的加密算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

加密方案
安全性考量
评估加密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03
第3章 隐私保护技术
●06
第6章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
护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
未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更加关注用户控制 权和透明度。技术将不断创新,以应对日益增 长的安全威胁和隐私挑战。
个性化隐私保护
自定义隐私策略 用户可以定制隐私保护策略
提高隐私保护效果 个性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 重要方向
共享数据安全
关键课题
01 共享数据安全将成为未来数据安全的关键课题

网络安全技术第2章密码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第2章密码技术

例如,如果选择cipher作为密钥字,则明文字母与密文字母的
对应关系如表2.3所示(这种密码技术先把密钥字写在明文字母 表下,再将未在字母表中出现过的字母依次写在此密钥字后, 这样构造出了一个字母替换表)。不同的密钥字可以得到不同 的替换表,对于密文为英文单词的情况,密钥字最多可以有 26!≈4×1026个不同的替换表。
b1,...,bn-1}为密文字母表,单字符单表替换密码技术使用了
A 到 B 的映射关系 f : A→B , f(ai)=bj( 一般情况下,为保证加密 的可逆性,f是一一映射),将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替换为密
文字母表中的字母。单字符单表替换密码技术的密钥就是映射
f或密文字母表(一般情况下,明文字母表与密文字母表是相同 的,这时的密钥就是映射f )。典型的单字符单表替换有以下几
第2章 密 码 技 术
表2.2 凯撒密码技术替换表
明文 密文 明文 密文 a d n q b e o r c f p s d g q t e h r u f i s v g j t w h k u x i l v y j m w z k n x a l o y b m p z c
第2章 密 码 技 术 3.密钥字密码技术 密钥字密码技术利用一个密钥字来构造替换作为密钥。
第2章 密 码 技 术
消极干扰 窃听
积极干扰 改变电文
明文 P
加密算法 密文 C 加密密钥
解密算法
明文 P
加密密钥
图2.1 数据加密模型
第2章 密 码 技 术 2.1.3 密码技术分类
对密码技术的分类有很多种标准,如按执行的操作方式不 同,密码技术可分为替换密码技术(Substitution Cryptosystem) 和换位密码技术(Permutation Cryptosystem)。如果按收发双方 使用的密钥是否相同,密码技术可分为对称密码(或单钥密码) 技术和非对称密码(或双钥密码或公钥密码)技术。对称密码技 术中加密和解密的双方拥有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密码技术中 加密和解密的双方拥有不同的密钥。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作业指导书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作业指导书

数据安全保护与加密作业指导书第1章数据安全保护概述 (4)1.1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4)1.1.1 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 (4)1.1.2 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 (4)1.1.3 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 (4)1.2 数据安全面临的威胁 (4)1.2.1 数据泄露 (4)1.2.2 数据篡改 (4)1.2.3 数据丢失 (4)1.3 数据安全保护策略 (5)1.3.1 法律法规遵守 (5)1.3.2 数据分类与分级 (5)1.3.3 访问控制 (5)1.3.4 加密技术 (5)1.3.5 安全审计 (5)1.3.6 应急预案 (5)第2章加密技术基础 (5)2.1 加密技术原理 (5)2.2 对称加密算法 (6)2.3 非对称加密算法 (6)2.4 混合加密算法 (6)第3章数据加密标准与算法 (7)3.1 数据加密标准(DES) (7)3.1.1 概述 (7)3.1.2 加密过程 (7)3.1.3 解密过程 (7)3.2 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 (7)3.2.1 概述 (7)3.2.2 加密过程 (7)3.2.3 解密过程 (8)3.3 三重数据加密算法(3DES) (8)3.3.1 概述 (8)3.3.2 加密过程 (8)3.3.3 解密过程 (8)第4章公钥基础设施(PKI) (8)4.1 PKI体系结构 (8)4.1.1 认证中心(CA) (8)4.1.2 注册机构(RA) (8)4.1.3 证书存储库 (9)4.1.4 密钥管理系统(KMS) (9)4.1.5 安全协议 (9)4.2.1 证书格式 (9)4.2.2 证书链 (9)4.2.3 证书生命周期 (9)4.3 数字签名 (9)4.3.1 身份验证 (9)4.3.2 数据完整性 (9)4.3.3 不可抵赖性 (10)4.3.4 数字签名算法 (10)第5章数据完整性保护 (10)5.1 完整性校验方法 (10)5.1.1 校验和 (10)5.1.2 循环冗余校验(CRC) (10)5.1.3 消息认证码(MAC) (10)5.2 消息认证码(MAC) (10)5.2.1 MAC算法原理 (11)5.2.2 常见MAC算法 (11)5.3 数字签名在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应用 (11)5.3.1 数字签名原理 (11)5.3.2 数字签名算法 (11)5.3.3 数字签名在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应用场景 (11)第6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11)6.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11)6.1.1 访问控制模型 (11)6.1.2 访问控制列表 (12)6.1.3 访问控制矩阵 (12)6.2 访问控制策略 (12)6.2.1 最小权限原则 (12)6.2.2 最小公共权限原则 (12)6.2.3 权限分离原则 (12)6.3 身份认证技术 (12)6.3.1 密码认证 (13)6.3.2 双因素认证 (13)6.3.3 数字证书认证 (13)6.3.4 生物识别认证 (13)第7章安全通信协议 (13)7.1 SSL/TLS协议 (13)7.1.1 概述 (13)7.1.2 工作原理 (13)7.1.3 协议版本 (13)7.1.4 应用场景 (13)7.2 SSH协议 (13)7.2.1 概述 (13)7.2.2 工作原理 (14)7.2.4 应用场景 (14)7.3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 (14)7.3.1 概述 (14)7.3.2 工作原理 (14)7.3.3 常见VPN协议 (14)7.3.4 应用场景 (14)第8章数据库安全保护 (14)8.1 数据库安全层次结构 (14)8.1.1 物理安全层次 (14)8.1.2 网络安全层次 (14)8.1.3 数据库系统安全层次 (15)8.1.4 应用安全层次 (15)8.2 数据库访问控制 (15)8.2.1 身份认证 (15)8.2.2 权限管理 (15)8.2.3 审计 (15)8.3 数据库加密技术 (15)8.3.1 透明加密 (15)8.3.2 非透明加密 (15)8.3.3 半透明加密 (16)8.4 数据库审计与监控 (16)8.4.1 实时审计 (16)8.4.2 日志分析 (16)8.4.3 异常检测 (16)第9章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6)9.1 云计算安全挑战 (16)9.1.1 数据泄露风险 (16)9.1.2 服务滥用风险 (16)9.1.3 网络安全风险 (16)9.2 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16)9.2.1 数据加密技术 (16)9.2.2 访问控制技术 (17)9.2.3 数据脱敏技术 (17)9.3 大数据安全保护策略 (17)9.3.1 数据分类与分级 (17)9.3.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7)9.3.3 数据水印技术 (17)9.3.4 隐私保护技术 (17)9.3.5 安全存储与传输 (17)9.3.6 安全运维管理 (17)第10章数据安全保护实践与案例分析 (17)10.1 数据安全保护策略制定 (17)10.2 加密技术应用实例 (18)10.3 数据泄露防护(DLP)系统 (18)10.4 企业级数据安全保护方案设计与实施 (18)第1章数据安全保护概述1.1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数据已成为企业、组织乃至国家的核心资产之一。

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为加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确保网络信息系统不受到非法访问、窃取、篡改等威胁,维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特制定本网络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第二章定义1. 网络安全保密:指对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保护、防范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2. 网络信息系统: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设备组成的系统,用于接收、传输、存储、处理和显示、印刷、传送以及管理信息。

3. 保密人员:指在网络安全保密工作中具有保密责任和保密资格的人员。

4. 保密事项:指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保密的内容。

第三章网络安全保密的基本原则1. 法律依据原则: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遵守保密法规。

2. 分类管理原则:对网络安全工作的保密等级进行明确分级管理,确保不同级别信息的安全性。

3. 整体管理原则:将网络安全保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配备专人负责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第四章网络安全保密的组织机构1. 网络安全保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审批网络安全保密相关文件和方案。

2. 网络安全保密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并向网络安全保密委员会负责。

3. 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组:负责具体的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包括安全漏洞扫描、威胁分析等。

第五章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措施1. 网络访问控制:建立网络访问控制机制,合理分配用户权限,禁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2. 数据加密技术:采用可靠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中不受到窃取和篡改。

3. 审计与监控:建立网络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安全事件,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反应、迅速处置网络安全事件。

第六章保密人员的职责1. 保密培训:保密人员应接受相关保密知识培训,提高网络安全保密意识和技能。

2. 保密责任:保密人员必须严守保密法规,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保密信息。

3. 安全控制:保密人员应妥善保管账号密码和办公设备,保证信息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对网络数据加密主要有链路加密、节 点对节点加密和端对端加密3种实现方式。
图2-3 链路加密过程示意图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链路加密 链路加密又称在线加密,它是对在两个网络节点 间的某一条通信链路实施加密,是目前网络安全 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方式。 如图2-3所示,在链路加密方式下,只对通信链路 中的数据加密,而不对网络节点内的数据加密。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2 古典密码介绍
介绍几种古典密码体制,虽然这些密码体制现在 已经很少使用,但对理解和分析现代密码体制很 有意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2.1 简单替换密码
实现方法是将明文按字母表中当前的位置向后移 动n位,便得到加密后的密文,这里的n就是密钥。 例如,当n=3时(即以n=3为密钥)时,字符表的 替换如下(为便于表述,我们约定在明文中使用 小写字母,而在密文中使用大写字母): 明文: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密文: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YZABC 当n=3时的密码体制由于被凯撒(Caesar)成功使 用,所以也称为凯撒密码。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节点对节点加密
节点对节点加密是为了解决在节点中的数据 是明文的这一缺点,在中间节点里装有用于加密 和解密的保护装置,由这个装置来完成一个密钥 向另一个密钥的交换。因而,除了在保护装置里, 即使在节点内也不会出现明文。 尽管节点对节点加密能给网络数据提供较高 的安全性,但它在操作方式上与链路加密类似: 两者均在通信链路上为传输的消息提供安全性; 都在中间节点先对消息进行解密,然后进行加密。 因为要对所有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所以加密过 程对用户是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4 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根据密码算法对明文处理方式的标准不同, 可以将密码系统分为序列密码和分组密码 两类。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序列密码 序列密码也称为流密码,它是将明文消息转化为 二进制数字序列,密钥序列也为二进制数字序列, 加密是按明文序列和密钥序列逐位模2相加(即异 或操作XOR)进行,解密也是按密文序列和密钥 序列逐位模2相加进行。 2
于是得到明文“katwomorrow”。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2.3 “一次一密”密码
最著名的序列密码是“一次一密”密码,也称为“一次一密 乱码本加密机制”。其中,一次一密乱码本是一个大的不重 复的随机密钥字符集,这个密钥字符集被写在几张纸上,并 粘合成一个本子,该本子称为乱码本。每个密钥仅对一个消 息使用一次。发送方用乱码本中的密钥对所发送的消息加密, 然后销毁乱码本中用过的一页或用过的磁带部分。接收方有 一个同样的乱码本,并依次使用乱码本上的每一个密钥去解 密密文的每个字符。接收方在解密消息后销毁乱码本中用过 的一页或用过的磁带部分。新的消息则用乱码本的新的密钥 进行加密和解密。“一次一密”密码是一种理想的加密方案, 理论上讲,实现了“一次一密”密钥管理的密码是不可破译 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3 对称加密—流密码
流密码(即序列密码)是一种类似于“一次一密” 密码体制,因为在加密过程中是将密钥流(密钥的 二进制位)与等长的明文的二进制位进行模2运算, 在解密过程中是将密钥流与密文进行逐位模2运算, 所以流密码是一种对称加密方式。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4 对称加密—分组密码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的缺点是密钥需要通过直接复制或网络 传输的方式由发送方传给接收方,同时无论加密 还是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钥,所以密钥的管理和 使用很不安全。如果密钥泄露,则此密码系统便 被攻破。另外,通过对称加密方式无法解决消息 的确认问题,并缺乏自动检测密钥泄露的能力。 对称加密的优点是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快。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分组密码 分组密码的加密方式是先将明文序列以固定长度 进行分组,然后将每一组明文用相同的密码和加 密函数进行运算。为了减小存储量,并提高运算 速度,密钥的长度一般不大,因而加密函数的复 杂性成为系统安全的关键。 DES、DEA是典型的分组密码。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5 网络加密的实现方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数据加密标准DES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 是由IBM公司在1971年设计的一个加密算法。 1977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现美国国家标准技术 委员会)作为第46号联邦信息处理标准而采用的 一种数据加密标准。之后,DES成为金融界及其 DES 他非军事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对称加密标准。 DES是分组密码的典型代表,也是第一个被公布 出来的标准算法。DES的算法完全公开,在密码 学史上开创了先河。DES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 最为广泛的一种分组密码算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3 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以密钥为标准,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单钥密码系统 和双钥密码系统。 单钥密码系统又称为对称密码或私钥密码系统, 双钥密码系统又称为非对称密码或公钥密码系统。 采用单钥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同一个密钥可同 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这种加密方法称为对 称加密,也称作单密钥加密。另一种是采用双钥 密码系统的加密方法,在一个过程中使用两个密 钥,一个用于加密,另一个用于解密,这种加密 方法称为非对称加密,也称为公钥加密,因为其 中的一个密钥是公开的(另一个则需要保密)。
从而得到的密文为“ATKCMOOTOWRRTATA”。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在双重置换密码体制中,密钥由矩阵的大小以及行、列置 换规则组成。接收者如果知道密钥,就可以通过加密过程 使用的矩阵大小以及行、列的置换规则来进行逆向操作, 从而恢复得到明文。 例如,对于前面得到的密文,可以先写成4×4的矩阵形式, 然后将列进行(3,4,2,1)→(1,2,3,4)的置换,再将行进 3,4,2,1 → 1,2,3,4 行(2 ,3,4,1)→(1,2,3,4)的置换。操作如下: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1 数据加密的必要性
数据失密的风险
源站 目的站
截获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2 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
密码技术通过信息的变换或编码,将机密的敏感 消息变换成为难以读懂的乱码字符,以此达到两 个目的:一是使不知道如何解密的窃听者不可能 由其截获的乱码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二是 使窃听者不可能伪造任何乱码型的信息。 研究密码技术的学科称为密码学,其中密码编码 学主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实现信息隐蔽;而密码 分析学研究分析破译密码的学问。两者相互对立, 而又相互促进。
第2章 数据加密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1 数据加密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需要一种措施来保护数据 的安全性,防止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破坏, 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安全措施来保护 机密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 数据加密技术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 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 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非对称加密 在非对称加密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此 时不需要通过安全通道来传输密钥,只需要利用 本地密钥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并以此进行解密 操作。由于非对称加密的加密和解密不同,且能 够公开加密密钥,仅需要保密解密密钥,所以不 存在密钥管理问题。非对称加密的另一个优点是 可以用于数字签名。但非对称加密的缺点是算法 一般比较复杂,加密和解密的速度较慢。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加密的目的是防止机密信息的泄露,同时还可以 用于证实信息源的真实性,验证所接收到的数据 的完整性。 加密系统是指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所使用的过 程、算法和方法的统称。加密通常需要使用隐蔽 的转换,这个转换需要使用密钥进行加密,并使 用相反的过程进行解密。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4.1 Feistel密码结构
Feistel密码结构是一种密码设计的结构,而 非一个具体的密码产品,现在正在使用的 几乎所有重要的对称分组密码都使用Feistel 结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如图2-6所示,Feistel密码结构中,大小为 2w位的明文P被分成左右两部分(各w位, 初值为L0和R0) 进行多轮运算,每轮的输入为Li-1、Ri-1和子 密钥ki,得到输出为Li、Ri,其中: Li=Ri-1 Ri=Li-1⊕F(Ri-1,ki) 其中F为轮函数。
然后,按照(1,2,3,4)→(2 ,3,4,1)的规则进 行行置换,然后再按照(1,2,3,4)→(3,4,2,1) 的规则进行列置换。操作如下:
t a t a c k a t a t k c c k a t t o m o m o o t → → t o m o r r o w o w r r r r o w a t t a t a t a
端对端加密
为了解决链路加密和节点对节点加密中存在 的不足,人们提出了端对端加密方式。端对端加 密又称脱线加密或包加密,它允许数据在从源节 点被加密后,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 式存在,消息在到达终点之前不进行解密,只有 消息到达目的节点后才被解密。因为消息在整个 传输过程中均受到保护,所以即使有节点被损坏 也不会使消息泄露。
通常,将加密前的原始数据或消息称为明文(plaintext), 而将加密后的数据称为密文(ciphertext),在密码中使用并 且只有收发双方才知道的信息称为密钥(key)。 通过使用密钥将明文转换成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其反向过 程(将密文转换为原来的明文)称为解密。 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加密算法。对密文解 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是 在一组仅有合法用户知道的密钥的控制下进行的,加密和解 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