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1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蓝田县洩湖中学蓝田县洩湖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及《陕西省高中课改实施意见》精神,高中课改重大变化之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首次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学校总体课程三大板块。
因此,研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践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建设和突破口。
为保证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课程资源,体现学校文化,我校制定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1. 政策依据: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地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兴趣,开发我校校本课程。
2. 指导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 学生的特点及实际需要:我校较多生源质量不高。
学生基础较差,但发展潜力大,个性明显,也还有部分智商、能力较高的学生。
因此需要层次多、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升学、成长、成人和成才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有三类:一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Ⅱ;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他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具体内容。
多年来,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绩。
学校教育教学有很好的声誉。
4. 学校现有师资及资源条件:我校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大量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0余人参加了各类骨干教师培训。
学校现有高级教师20余人。
同时,学校信息化设施较为齐全,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物质基础。
二、校本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目标设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多元选修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为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渠道,使学生能多元化地选择成长之路。
基于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校园文化,展现办学特色,引导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育管理
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育管理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育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着重探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挑战。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符合本校实际需求和特色的课程。
它与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1 课程定位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基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需要明确课程的学科属性和培养目标,确保与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同时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1.2 资源整合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材资源、实验装备、教学环境等。
学校可以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并通过与社会、企业合作等方式获取外部资源支持。
1.3 参与合作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师生合作研究、课程研讨会等形式,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学生和家长可以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校本课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指将开发好的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并确保其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几个关键要点:2.1 教师培训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课程理念、教学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经验的传承和学习。
2.2 教学资源支持学校应该为校本课程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与其他学校、图书馆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关系,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3 评价与反馈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摘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合理利用校内的网络开发美术教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校园内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校外地方自然资源、地方经济产品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课程。
【关键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新课标》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
学校应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以及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在多年的美术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我市美术校本教学资源的不足:四会市城区的学校在社会文化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在自然资源方面较缺乏;乡镇农村地区的学校自然资源较丰富,但没有规范统一把它列入美术校本课程。
所以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会市地处珠三角的前沿,具有一定的经济、地域、文化特点,只要因地制宜地开发美术资源,把它变成校本课程就一定能更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从而实现新课改目标。
一合理利用校内的网络开发美术教育资源我校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电子阅览室平台,各班级建设了网络平台。
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收集、整理美术作品和相应的背景资料,扩展学习资源,开阔视野。
在学校的网络教室中,学生随时可以进入网络中的世界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及各大著名美术院校,及时了解当前的美术动态,欣赏最新的艺术作品,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在教学《意象艺术》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欣赏凡高的油画作品《夜间咖啡馆》,然后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寻找咖啡馆实景照片和《夜间咖啡馆》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讨论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象艺术。
最后要求学生把两幅图片和文字解释制作成课件,在班上进行演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才华,最后再把课件上传到学校的教学资源网络空间,随时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美术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培养,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践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突出办学特色,学校决定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目标1.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针,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着力点。
2.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丰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4.立足逐步开发、不断完善的原则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复合型、研究型教师,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原则1.互补性: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2.多样性:校本课程的设置力求丰富多彩,可供学生充分选择。
3.主体性: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与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优化课程体系。
三、校本课程体系1.走进家乡系列。
课程目标是了解历史史实,学习地域文化特点,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历史教研组可选)2.学习拓展系列。
课程目标是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学科竞赛。
内容可选择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教研组可选)3.生命教育系列:课程目标是形成珍惜个体生命的意识并学会保护自己,提升生命发展的质量。
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法制教育等(政教处组织开发,可选)。
4.科学素养系列:课程目标是拓展学生科学知识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天文观测、环保、化学、生物工程等等。
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当今科技发展前沿,贴近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学会观察和思考、探究和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交往、合作,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加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推进二期课改的实施,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精于探究的教学骨干,使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程原则: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教育要善于利用多种资源——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要善于利用多种 资源
浅 谈 校 本 课 程 的开发 与利 用
陈 启 兴 Βιβλιοθήκη ( 河北 省 香 河 县 第 四 中学 , 北 河 香河 050) 6 40
提要 : 社会经济 飞速发展 , 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样性 的教学产品 , 使教育人性化 。学校要开发利 用 内外部的多种教育资源 , 使之成 为校本课程 , 为学校 的教 育服 务。 关键词 : 善于: 开发 ; 内部资源 ; 外部资源; 校本课程 ; 转变观念 ; 务 ; 服 管理 ; 筛选
对 现代社会是经济 飞速发 展,信息 日新 月异 ,知识 不断更新的时 各 部 门 参 观 访 问做 社 会 调 查 , 学 生 知 识体 系 的建 构 大 有 裨 益 。 代, 因此 . 对现代人 的素质提 出了更 高的要 求。这 也就要 求我们的学 2医疗卫生机 构 , . 医疗行业集中了高智商 , 精技术的人才 , 医生们 校培 养出的人, 要能够 适应社会 的发 展, 并有着强烈 的创 新意识和 创 的劳动是复杂的体 力脑 力劳动 , 也是倍受社会 关注 的人群之一。他们 新精神 。 要适应这种变化, 学校现行 的教 育教学体制就非改不可, 否则 中间很多人都是集高科技 与尖端技术 于一身 ,且他们 的职业特征要 就落后于形势, 就要被淘汰。传统教育模式下 , 教科书是纲是本 , 教师 求他们必须终身学习。他们 的经验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 。 3工业 、 业、 务餐 饮业 、 . 商 服 加工业 , 这些部 门也大多集中了各方 授课 必 须 依 纲 据 本 , 本 宣 科 , 校 和 教 师 没 有 主 动 权 和 选 择 性 , 照 学 如 他们有的有手艺 , 的懂管理 , 的会经营 , 有 有 对于青少年学 同前人 知识 的运输机和传送带 ,知识陈旧落后 ,根本 不合学生的胃 面 的能人 , 口, 大部 分 学 生 对 这 种 干 篇 一 律 的课 程 早 已厌 烦 , 再加 上 教师 教 学方 生来说 , 他们简直就是百科全 书。让学生广泛接触这些人士 , 熟悉各 法等诸方面的原因 , 课堂上往往形成教师喊得 口干 舌燥 , 学生 听得 兴 业 的情况 , 入了解他们 的酸 、 、 、 , 深 甜 苦 辣 对其 身心成长和积 累知 识 味 索 然 : 在 台 上 唱 你 的独 角 戏 , 在 下 边 忙 我 的 事 情 , 师 使 了 吃 亦 有 好 处 。 你 我 教 4工农业生产基地 , 香河 是全国著名的家具制造业基地 , 香河家 奶的劲 . 却费力不讨好 , 搞不好还弄得师生关系僵化 , 形成对 立 , 师生 见面就像乌眼鸡 . 谁见了谁都别扭 , 失去 了教 育的大好 时机。所以这 具城享誉海 内外 ,这里 的从业人 员来 自全 国各地 ,知识经历五花八 种状 况 必 须 改 变 。这 就 要 求 学 校和 教 师 在 传 授 课 本 知 识 的 同 时 , 要 门 , 也 可以说是丰富的教科书 。学生通过与他们接触 , 可以了解各地的 也可以欣赏他们所掌握 的技艺 , 中受到教益。同时学生 从 适 当加 进 一 些 “ 味 剂 ” 增 强 知 识 的“ 口性 ” 因此 , 据学 校 的 实 风土人情 . 调 , 适 。 根 际, 组织 学 生 广 泛 参 与 校 内 外 的 活 动 , 校 内外 的 资源 整 合起 来 为 我 可以利用节假 目、 将 双休 目深入到车间 、 店铺 , 亲历家具的生产和销售 , 所 用, 使之成为校本课程 。以适应家长和学生 的多种 需求 , 为学生提 掌握各种家具的生产流程和营销策略 , 为将来从业奠定基础。让学生 去参加劳动和 田问管理 , 从中了解各种果蔬的 供 多样 性 的 教 学 产 品 , 教 育 更 加 人 性 化 , 充 分 的发 挥 学校 的 育 人 深入到果蔬生产基地 , 使 更 生产 过程 、 生活特性 、 虫害防治 , 病 给书本 知识与生产实际找 到一个 功能 , 学 校 真 正 成 为 教 师耕 耘 的热 土 , 生 求 知 的 乐 园 。 让 学 很好的契合点 ; 解果蔬生产销售的全过程 , 了 了解 农 民 的 收 入 增长 情 据 不 完 全 统计 可 资学 校 利 用 的 资 源 有 : 况 ,增强热爱家 乡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文化知识的建构和思想品德 内部 资 源 1 职 员工 , 校 的教 职 员 工 成 长 历 程 和 个 人 经 历 不 尽 相 同 , . 教 学 尤 ( 格 ) 形 成是 很 有 意 义 的。 人 的 其 是 每 个 人 对 人 生 的 体 味 各 异 , 可 谓 千 姿 百 态 , 个 人 的大 脑 都 可 真 每 总之 . 可供学校利用的资源还有很多 , 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开发和 利用 , 在此过程 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 以说 是 一 个 百 宝箱 , 边 有不 少 学 生 需 要 的 东 西 , 待有 人 去发 掘 。 里 亟 2学 生 , 构 主 义 课 程 观 认 为 , 求 知 识 的过 程 比 知 识 本 身 更 重 建 探 首先 , 要转变学校 、 社会 、 教师 、 家长 的观念。学校和教师应改变 要, 学生学会学习 , 以获益终生 , 可 受用无穷。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 那种 以课本 为本 , 不敢也雷池一 步的做 法 , 大胆 引入各种教育资源 , 中 . 往 同辈 的 经 验 更 可 信 , 具 说 服 力 , 更 容 易 被 同伴 所 接 受 ; 让课堂变成丰富多彩的 、 往 更 也 学 学生可汲取各种营养的沃土 ; 社会要改变对 生各 自的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不 同, 家庭情况各异 , 这也就形成 了每 学校和教师的评 价标准 , 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学校的升学率上 ; 教师家 个学生都有 自己的特点 , 各有长短 。因此 , 采用合作学 习让他们把探 长不应过度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 而应关注学生 自身的成长过程 , 减 求 知 识 的 亲 身 体 验 告 诉 同伴 , 互 取 长 补 短 , 每 个 学 生 都 有 所 获 , 相 使 少对教科 书的依 赖程度 , 给学生松松 绑 , 让其有“ 自由” 的发展空 间, 这 正 是 我们 所 强调 的个 性 化 教 育 的 意 义所 在 。 使其 个性化成长 , 让那种 “ 万艘 皆下品 , 有读书高” 唯 的陈腐观 念怏 些 3图书资料 , . 每个学校都有 自己的图书室 ( ) 图书资料成千上 成 为历 史吧 。当然这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 , 馆 , 还需要 大家付出更多的艰辛 万, 每本 书都 是人类知识 的结 晶 , 是一片知识 的海洋 , 但部分 学校并 与努 力。 未对学生开放 。让他们躺在背人的角落里不加利用 ,简直是暴殄天 其次 . 学校 的开办 者和 教育主管部 门要适 当放权 , 对学校 的教育 物。对学生开放 图书室( )让 学生在 知识的天地中徜徉 , 馆 , 对学生知 少些指手画 脚 ,而多一些大政 方针 的把关 ;少些流 于形式 的检查评 比, 多一 些教学方法 的研讨 ; 少些政策 束缚 , 多些各方协调服务 , 为学 识 的 建 构是 非常 有 益 的。 4微机室 . 网络相联 的微机 室是学 生最感兴趣的课堂之一 。互 校 的教 育当好服务生 , . 与 变过去 的教育管理者为教育的参与者 。 联 网 上 有着 无数 的信 息 , 许 多 知 识 是 学 生感 兴 趣 的 。我观 察 过 若 干 有 再次 , 学校领导和教职 工要善 于与各界 沟通 . 各界人士建立广 和 学 生 和 青 少 年 , 现 他 们 电脑 游 戏 玩 的 非常 好 , 若 我 们 加 以 正 确 引 泛 的 联 系 , 发 更 多 优 质 的 教 育 资 源 , 发 如 开 为学 校 的 教 学 服 务 , 教 育 改 为 导 , 联 网将 成 为 学 生 学 习的 乐 园 。 互 革 服 务 , 便 为 社 会 、 当 地 培 养 更 多 优 秀 的 适 用 的 人 才 , 低 教 育 以 为 降 二 、 部资 源 外 的 后 成 本 ( 学 生 就 业 后 学 徒 、 训 的成 本 ) 让 学 生 更 快 的适 应 社 指 培 , 学 校可 以利 用 的 外部 资 源 众 多 , 要学 校 和社 会 各 界 搞 好 协 调 , 只 会 。 同时 也 迅 速 提 高 学 校 的 办学 效 率 。 这 些 资源 都 可 以成 为 校 本课 程很 好 的 素材 。 第四 , 学校要加强对内外资源 的管理和筛选 , 平时做好各种资源 发 整理 与储 备 。同 时学 校 要 做 好 课 程 规 划 , 制定 课 程 目标 1政 府 部 门 , 政 府 的 七 所 八 站 集 中 了 各 方 面 优 秀 的人 才 , . 乡镇 他 的培 育 、 掘 、 们 大 多数 都 是 受 过 高 、 教 育 的精 英 , 中等 他们 与社 会 各 界 有 着 广 泛 的 和 实 施 纲 要 , 立 科 学 的 考 评 体 系 , 建 好 档 案 , 好 课 程 建 设 , 出 建 并 搞 办 接触和联 系。定期或 不定期 的邀请 各部 门人士来校讲 学或带 学生到 自己的特色 , 创名校 , 育名师 , 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 才。
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地位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从理论上说,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是课程方案中的选修课程;二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三是其它学习领域中相关科目或模块及其具体内容。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情况下,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以学校课程建设为中心,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进步与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整体参与。
课程实施既坚持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又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整体协调。
2.主体性原则。
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以生为本原则。
课程设计要立足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运用相应的方法,施以相应的教育,为学生健康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使每个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4.民主参与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建设。
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课程资源和课程特色培育。
5.量力而行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并进行独立、合作开发和研究。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1.选用和改编。
即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
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挖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
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新编和重组。
即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
中学生物教学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广 西贵 港 市教 育局 教 研 室 梁桂、实验 目标
1 、开发和利用本地 区的生物学教育资 源 ,构建具有地 方特色的生物学课程 资源 系统。为国家课程的开设、 实施提供值得 借鉴的经验和来自课改前线 的最 具参考价
从O 年九月开始 ,贵港市被列为省级 3 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我与 ( 课改骨干学
校)市民族中学的生物老师对新课程课堂 教学改革、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 应用等方面 进行 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形成 了自己的理 解和思考 ,也取得 了一定的课 改成果 。然 而 ,这次课改实验毕竟尚处于探索阶段 , 我们在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 材中还遇 到 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尤其是课程资源短
开发 和 应 用
鼻子读 ,用口来读魇培养 良好的读书 习惯 向古人学智慧,向今人 学文笔 。因而我们 在小学各个学段 的阅读教 学都要重视 。加
强 对 阅 读 方 法 的指 导 ,让 学生 逐 步 学 会 精
2 、因变量 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教
师 的发 展
一
方面 ,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
发教 师的创造性智慧 ,促进教师的发展。
的学习工具 .现在 ,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
在网上搜 集查阅资料 ,制作和使用课件 , 而且各实验教 师资源共享。 目前 .学校生 物教师基本上构建起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 生物信息资源库 。 2 、开发教师潜能,挖掘课 程资源 三缎谓疆 的募 ,打破了原有曹 ■ 目 施 勺 拘 体 系,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 的消费者和被 动的实施者 ,而在某种程 度上成为课程 的 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是课程 的创造者 和主体 。教师群体之中蕴藏着极 大的智慧 潜 能,如果充分挖掘 出来 ,能够创造 出比 自身价值更大的课程资源。针对教材 中出
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泽鹏(渭源县田家河中学,甘肃定西)农村中学由于位于农村,具有大量优质的大自然教育资源,能够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农村中学应当充分利用既有优势,积极推动劳动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建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在实践中落实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真正做到五育并举。
一、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的开发(一)农作物资源与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的劳动教育具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其中农作物资源正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资源。
农村中学生身处在大自然环境之中,长期与各种农作物相伴,能够真实见到各种不一样的农作物。
对农作物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将农作物资源纳入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中,引导学生在劳动学习与实践中认知各种家乡常见的农作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播种要点等。
(二)农具资源农具同样是农村中学校独有的校本劳动教育资源。
和城市中学生相比,农村中学生在成长和生活的过程中往往能接触到各种农具,其中既包括传统、原始的农具,也包括现代化、机械化农具。
将农具纳入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对各种农具进行研究,并将一些农具的使用方法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形成理实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
(三)农耕园农耕园是开发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资源的重要方式。
借助农村中学的用地优势、农业生产优势等,深化学校与当地种植户的合作,建设农耕园,能够让农耕园与校园有机融合,给农村中学劳动教育创造独具特色的校本资源。
将学生常见的农作物如西瓜、草莓、麦子、稻子、高粱等种植到农耕园中,并让学生亲自到园中去感受、实践、理解,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支持。
二、农村中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据实而言,农村本身就具有很多劳动教育方面的资源,针对农村中学而言,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就要对这些资源予以有效运用,将其整合归纳,在一定方法的运用下,建立起相应的校本课程。
具体来说,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把握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体现出个性特色。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XX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
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XXXX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校本课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1)确保执行国家课程,在维护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独立或合作开发校本课程;(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3)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协调学校各类课程的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的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4)组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学校课程资源;(5)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的决策,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权利。
2.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校本课程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2)保证学校各类课程的比例均衡,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5)学校及相关人员要形成课程权力分享、责任分担的观念,明确各自的角色地位和相应职责;(6)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重视实验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
三、校本课程的管理1.建立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组员原则上包括专家、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科主任、总务主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及家长、社区代表。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总报告简介部分1.标题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序言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认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资源,加强校外课程,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当代课程开发专家认为:“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就是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
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推进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关键。
本课题着重探索一切对我校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带来实效的资源的占有和适用,构建具有本校和乃至区域特色的实践和理论体系。
3.摘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针对当前课程资源开发的不足及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的,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定期集会,分工合作,重点突破,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分阶段达成了既定目标。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在对校内资料整合的基础上,多次到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搜集、查阅地方资料,走访座谈,购买书籍,初步构建了切合学校和地域特点的校本资源库:“高中历史备课资料库”和“乡土历史小书架”。
课题组先后开发了《图书章话春秋——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历史沿革纪略》、《古钱币上的书法艺术》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了解一下我们的家乡》等数个专题讲座,编入《潍坊一中校本课程——专题讲座汇编》。
课题组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潍县战役》等十几个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课题组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对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推动了教研教改的发展,不少实验教师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
课题组配合学校成功举办了系列校友活动,特别是“黄道源先生诞辰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及《黄道源》一书的出版,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4.内容结构图研究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程序、研究成果、研究结论、研究反思、参考文献、附录主体部分一.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1)构建切合校本特色的富有成效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体系。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焦点;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特制定本方案;第一部分:校本课程开发一、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1.国家课程范畴内的知识学习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快捷采集信息、利用信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能力;2.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迫切需要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综合发展,以适应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3.当今社会需要国际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高科技人才,学校必须构建学生综合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4.我校网络资源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办学理念,且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社会要求学校不但能设置发展学生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而且能为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开设个性化课程;二、奋斗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验;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三、组织管理:学校设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开发小组,校长宏观调控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指导;教学视导服务中心全面负责校本课程的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各教研组拟订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1、领导小组组长:苏国喜副组长:李太茂杨保柱成员:张霞周海营张志森黄干强张登峰李珂朱东升吴娱张丽吉雅丽许聪慧王爱萍职责: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决策组织、协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指导校本课程的开发;2、组织协调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室所有成员组成;职责:计划、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部署执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终审校本教材和计划,检查与监督其执行情况;3、执行实施小组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本组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联系教师之间的合作,全力促进课程的形成;培训教师队伍,决定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编着和初审校本教材;班主任、任课老师职责:负责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四、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和开发的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2、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乒乓、排球、篮球、足球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如诗词鉴赏、名作欣赏、网页信息浏览等;博知课程核心目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广泛知识的方法;如查阅图书、信息卡集成、图书馆阅读、电视或新闻品评等;怡情课程是指愉悦性情,丰富情感体验的课程;如艺术怡情可通过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表演等课程来实现;该类课程可教给学生有意义的怡养性情的方式,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励志课程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课程;如成功人士案例分析、挫折调适、坚持训练等磨砺性教育课程;当前,很多学校仍偏重智力,忽视意志力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心理脆弱、意志力差、社会适应困难;因此,开发励志课程已迫在眉睫;"广行"课程就是指广泛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即它以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如科技创新、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课程;丰富性课程可单独开设,亦可交叉进行,这要依据不同情况而定;3、发展性课程指拓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程;它在基础性课程上提高了要求,增加了难度,以培养研究性、创造性人才为目的,相对于丰富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它更重视学科的前沿性、学术性和学习的探究性;这类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加深学科知识的深度,重视学科的学术性、前沿性,旨在拓宽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课程,如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等课程;二是指着重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创造能力类的课程,如科技发明、学术小论文、创造技能培养、思维训练等,这类课程以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学习为主;此类课程在基础教育中虽不占很大比例,但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1、调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2、申报通过教研组会议,征集教师的意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具体标题及内容;并就即将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考察所开发的课程是否符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与需要;3、审核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对教研组提交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表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等标准进行审定;4、培训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方式与途径:错误!培训--参加各级培训、观摩和讲座;错误!实践--开设示范课、开展专题研讨;错误!学习--老师们通过相应书籍资料和网络平台,经过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内容:错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理论指导;错误!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教材编写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5、实施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校课程表付诸实施;6、督查教导处和科研处负责校本课实施检查,包括教案、授课、课后反思、建议意见等,汇总后作为下一轮校本课开设的经验材料和决策依据;第二部分:校本课程实施一、实施流程1选课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分为第一和第二志愿;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2排课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3上课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4考核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导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二、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对学生的选课要科学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讲清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意义及学校安排中的实际困难,克服学生选课中的兴趣主义倾向,做到“指导不包办,放手不放任”,避免学生选课中“想选就上,不想选就不上”的现象;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要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认真组织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管理,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联系,及时反思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3学生要认真上课学生要按时出勤,遵守学习常规,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及考核要求;学生校本课程的学分应纳入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4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调研和监控学校成立调研小组,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调研和监控;通过听课、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效果、学情分析等方面,全面分析该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及时反馈,并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三、校本课程评价1、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方案内容包括:校本课程纲要、教学计划、教材、教案;课程方案评价分为:1课程开发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密切联系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有现实意义课程宗旨较好体现现代价值观念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2课程目标的确立目标明确、清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具体能考虑学力分层的因素,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3课程内容体系完整,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清晰编排科学、启发性强,突出能力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含量高4课程评价评价可操作性强、方法科学、具有激励性和制约作用2、对教师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1指导思想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2目标内容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内容开放,容量恰当,层次分明,针对性强3指导过程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讲授时间不超过1/2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设疑激趣富有节奏,善于激起教学高潮面向全体,反馈及时,矫正迅速,时空合理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设计训练针对性强,方法灵活、生动4教师素质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应变力强合理使用教具、电教媒体板书科学、新颖、美观5全体性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性高,训练面广全体学生都有收获6全面性掌握学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训练效果好,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牢固7主动性气氛活跃,主动投入自主学习,读、思、疑、议、练、创贯穿全过程8创新性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见解有新意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3、对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学时成绩C,即学生上课出勤率评价;出勤率低于60%无成绩;超过90%,可计满分;占学业总成绩的20%;2课业成绩P,即课业完成情况评价;包括平时上课听讲、学习的态度、作业的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40%;3结业成绩K,即课程结业成绩评价;占学业总成绩的40%;学生校本课程学业总成绩=C+P+K。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体会张维策(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新教材编者有意留下许多空间,以便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
可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和教师不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推进的主要障碍。
因此,重视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研究,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成为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我校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对于我校教师来说,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很少接触校本课程的概念,那就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
学校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处于缺位状态,他们的主要任务一直以来就是用教材、教教材。
即便是近几年了解了一些新理念,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重视考试资源,忽视发展性资源由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考试制度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把课程资源主要理解为应对短期效益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而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却被忽视。
例如,优秀的影视作品、艺术科技活动实践、自然景观、社会实践、地方文化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利用。
2.不能走出校园寻找课程资源我校一直推行封闭式办学,教师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利用,而看不到学校外部的课程资源。
教师只会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学校之外才是课程资源的海洋。
例如,自然景观、社会变迁、民歌民谣、节庆传说、风土人情、历史古迹、服饰图案等,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
3.重视静态的课程资源,忽视动态的课程资源几百年以来,我国教育者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课程概念局限于学科,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传授者。
所以,导致今天的教师只重视上级规定好了的、现成的、静态的课程,教师的责任就是“教”教材,学生的任务就是学教材,考试则是考教材,忽视了课程的生成性与建构性,使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环境,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的学习成为单纯的接受过程。
初中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初中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相关推荐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
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副组长: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六、校本课程评价: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
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及措施
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及措施标签:校本课程;意义;措施一、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1.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里稍有经济能力的学生家长会把子女送到城镇学校去。
学生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问题,那怎么才能让家长安心地把子女送到学校,留住本学区的学生,甚至吸引别处的生源呢?其关键在于学校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校如果能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特色教育、品牌教育,家长们也不会舍近求远,去花那冤枉钱了。
要想生存,就得发展,想要发展就必须得改革,而开发校本课程则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开发校本课程是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引导学生体验民俗风情。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手段的便捷,对于今天衣食富足的孩子们而言,回归乡土自然、体验民俗风情已越来越是一种奢望。
可以说,当儿童远离了民间的神话传说、传统的游戏娱乐、美丽的田原风光,则势必意味着儿童文化的本土情愫和寻根意识的淡漠乃至文化的民族根基之建构在人之幼年即已沦陷。
城市里因种种因素还较多地存在着“对门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但农村却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这句话——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情感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
依托农村乡土资源,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依托农村乡土资源 , 开发学校校本课程摘要: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的主要研究课题就是《依托农村资源开发高中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必须要着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项目无论是选题立项还是搜集论据,亦或者是展开教学实践研究,得出结论都是围绕校本课程而开展的。
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经历了为期两年的时间,高效地完成了目标任务。
为了能够有效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本文将这项课题研究的一些策略总结出来,以期帮助其他学校合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策略引言: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合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校本建设。
本文首先明确了开展这项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而后界定了校本课程研究的概念,挖掘了学校当地乡土文化资源。
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其他学校有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
实践表明,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学校的整体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效益和质量。
另外,该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促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和接受相同的话,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和核心素养能力。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乡土文化所谓的乡土文化,分为乡土和文化,其中所谓的乡土就是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为农村的地区,亦或者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生活学习的地方。
而所谓的文化涵盖面就较为广阔,不仅包括知识艺术,而且涵盖了地域风俗、道德法律。
文化是丰富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学生理解和接受乡土文化,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丰富学生的精神意识。
乡土文化,就是指的人类在某一行政区域不断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成的一切行为习惯和地区风俗的总和。
2.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宏观角度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指的就是从国家的高度直接控制课程开发,给教学选材和课程安排制定出明确的方向,而后学校再根据所在地区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做出的课程调整。
学校全面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制定并实施《济南市章丘区水寨中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校坚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严格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原则1. 学校注重开足开齐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这些对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益的所谓薄弱学科,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促进这些学科的扎实落实。
2. 注重发展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的需求。
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3. 注重课程中的生本性原则。
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推动课程建设稳步发展。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4. 注重生成性原则。
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容在新的课程结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美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以山东省曲阜市为例
-032-2021年第37期(总第289期)摘 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与教材体系。
如何利用身边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的乡土资源,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美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引入乡土资源,是传承地方文化、拓展美育的双赢措施。
利用乡土资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生活素材,还能丰富美育的内容。
文章在详细分析山东省曲阜市乡土资源利用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实践案例,阐述了在美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挖掘乡土资源的意义,并提出了以乡土文化资源构建乡土美育课程的方法,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资源;美育;校本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韦同禄(山东省曲阜市吴村镇郭店小学,山东 济宁 273100)引 言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它既有利于当地学校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资源,挖掘、整合乡土文化,也有利于弥补校本课程资源匮乏的劣势,实现校本课程体系多元化。
因此,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本地区周边现有乡土课程资源,是推进美育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曲阜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历史悠久且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
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乡土美育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世人尊称为“东方圣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古代传说的三皇五帝,有四人在此留下活动的踪迹。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共有六位,有四位出生在曲阜,还有一位的封地在曲阜。
(二)珍贵的历史古建筑遗迹曲阜三孔古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气势、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极高的科学艺术价值闻名于世,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中国历史古建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新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我校是大兴安岭唯一一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革,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想像和创造性的空间。
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本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人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形成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之路,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面对现实,提出课程设置问题我校是一所对新林镇内两所小学、两所中学,共1600多人36个教学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特色学校。
是新林区教育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
通过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往劳技课教学无专业教师、无专用场地、无设备、无工具,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的局面。
建校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感到省编小学劳动课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己不太适合学生学习,如《电风扇的使用》《自来水龙头修理》,有的教学内容重复出现,如《煮茶鸡蛋》,有的内容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如剪纸类,在教材中只有《刻纸》一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省编中学《劳动技术》教材所设专业范围过于狭窄,有许多学生想学教学效果好具有特色的内容没编入教材,有的内容又略显陈旧和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放开手脚。
我校通过反复研究中小学劳技课教材,初步将小学劳动课分成专业上课,补充部分内容,中学劳动技术尝试选学新的内容,但仍感到缺乏理论的依据和实际工作的规范程序。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根据劳技校的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集中精力,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论。
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课程。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选择主题灵活、课时可分散与集中、重过程重参与的特点,并结合新林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如何开展,并申请实践课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与途径》,随着课改理论学习的加深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认识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校本课程开发比较适合在我校发展,于是选择校本课程的理论书籍、报刊、论文作为教师业务培训内容之一,观看课改理论影碟里课改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报告,通过学习、培训、研讨,我们认识到:1、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置门类广泛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
2、劳动技术教育属综合实践活动,即可以单独完成系统,也可与其它三大领域融和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完全可以根据地方或学校特点进行设计实施,这说明劳技校在课程设置上有自主权,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广阔的空间。
3、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上,我地区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具体实践经验都很薄弱,对于我们初建学校,教师素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等问题,我校开发校本课程有许多困难。
但我们也认识到难度大证明挑战性强,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
只要正视困难,潜心钻研,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就会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教育科研领域,就能够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点,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来。
三、确立育人目标、分析发展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研究讨论,确定“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身心健康”为我校育人目标。
学校培育学生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一定特长的建设者。
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课程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说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课程构建,更多地了解掌握乡土知识和社会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信心。
经过亲身的活动,体验、产生热爱林区、热爱林区人民的情感。
使学生在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体验、交流、评价、拓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审美的能力。
逐步学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五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需要评估是开发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
在确定课程内容前,学校领导、教师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及家庭生活的需要。
然后对镇内两所小学及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编写的目标、内容,并根据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四、挖掘课程资源,精选各种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否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毫无生气陷入僵化。
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
因此,要对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
从课程资源的广阔性来看,无论校内、校外,课程资源都是无限的,一幅画面、一枚秋叶、某个人都具备课程的要素。
能否进入课程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对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水平。
就一所学校开发条件看,开发的范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因此,就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分析了本地区和劳技校的特点,认为林区特色鲜明、特点突出、课程资源丰富、开发范围较大,尤其应在“木”字资源上重点开发利用,例如我校在中学校本课程中设置了《版画艺术》,就是因为它能反映出大兴安岭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北国边陲的独特魅力和林区职工的火热生活。
在表现手法上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
尤其是《版画艺术》倍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大兴安岭地区在94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版画之乡”的美誉。
2003年年初在地区会展中心举办了“中国版画邀请展”,我校派出多名教师参观学习,收集了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我校开设《版画艺术》也得到了地区群众艺术馆、版画家的赞赏和大力支持。
设置《版画艺术》校本课程,打通了劳动技术和美术学科教学,学生在学习劳动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了美术知识,能够欣赏美、创造美,提高了审美能力。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找到了艺术与实践的结合点,2003年烹饪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协商选择《烹饪技术在家庭、社会中的应用》社会实践主题,学生在家庭、小吃部、餐馆进行调查,学生们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谈到了饮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与健康的问题、如何烹制一道营养丰富的佳肴、职业的体验、餐桌上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时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特性”。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不仅是主体而且还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我校教师利用碎布块制作布贴画,用旧饮料瓶剪成美丽的花篮、用挂历纸做成纸兜、纸工艺品、剪贴画,用锯末制成精美的装饰画等等,都体现了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社会、学生发展需要,课程资源状况和教师特点,我校设置了以下校本课程,分为五大类十六项课程框架,生活技能类:电工家电、织物洗涤、烹饪技术;动手制作类:手工制作、刺绣工艺、编织工艺、树叶画.简单生产类:木工技术、缝纫技术;服务类:家政;艺术类:版画艺术、木刻艺术、锯末画、纸工艺、丝网花艺术制作、砂纸画等。
小学以必修课程为主,中学可在学习过程选择1—2项校本课程。
五、认真开展教师培训,精心编写校本课程我校筹划开发校本课程初期就成立了领导机构、课程开发小组、课程评价小组。
首先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上报教育局,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各方需要评估,经过多次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确定总体目标和整体结构。
由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就必须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和技术操作上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师开发课程的模式是“实践——评估——开发”,课程开发小组的交流研讨,制定了每门课程的《课程纲要》由教师按选用、改编、新编三种方式进行开发,精心完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的编写工作。
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认真工作,我校已完成小学《劳动》四年级至六年级6册综合校本课程,初中《版画艺术》、《木刻艺术》、《木工技术》、《木艺制作》、《缝纫技术》、《烹饪技术》、《编织技术》、《砂纸画》、《电工家电》9册校本课程。
单册《综合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社会实践内容。
由于劳动技术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区也是负有一定教育责任的教育主体。
编写《劳动技术教育手册——家长分册》课程,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劳动技术教育学校情况,并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孩子进行培养、指导,使劳动技术教育得到正确的延伸和拓展。
为向社会和家长大力宣传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过程,使他们了解课改、支持课改,我校编写了《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改宣传材料。
2004年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得到了地区教育局、地区教师进修学院领导的再度关心和细心的指导,业务学习中我们深入系统地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课程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论,通过系统地学习、交流、研讨使全体教师在理论认识上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合几年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我们感到校本课程的展现在理念上虽然有改变,但在形式上仍然是平铺直叙,难以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科研小组率先行动,阅读、研究和参考了许多资料和教材,尝试新编现已完成的小学和初中校本课程,力求向教师设置问题新颖,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评价,活动主题有拓展和延伸等方向发展。
在载体表现上要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多种形式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努力使校本课程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载体上都蕴涵着新课程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
2004年寒假为了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新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概况,我校教师着手编写综合实践活动里社会实践领域的校本课程,为各个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资料,教师们充分利用寒假时间,放弃了休息,走访了镇内和林场几十个单位,查阅了大量资料,拍摄、收集一百多幅照片,认真地选择和编辑,精心设置活动内容,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完成5万多字的《林海中的绿宝石》——崛起的新林区校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