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新林区劳动技术教育学校

我校是大兴安岭唯一一所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主的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极大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革,尤其是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发展校本课程,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发挥想像和创造性的空间。在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本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出发点,以人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灵魂,形成学校特色,发挥教师特长,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之路,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一、面对现实,提出课程设置问题

我校是一所对新林镇内两所小学、两所中学,共1600多人36个教学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特色学校。是新林区教育局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的重大举措。通过资金集中使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往劳技课教学无专业教师、无专用场地、无设备、无工具,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的局面。建校初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感到省编小学劳动课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己不太适合学生学习,如《电风扇的使用》《自来水龙头修理》,有的教学内容重复出现,如《煮茶鸡蛋》,有的内容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如剪纸类,在教材中只有《刻纸》一课,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省编中学《劳动技术》教材所设专业范围过于狭窄,有许多学生想学教学效果好具有特色的内容没编入教材,有的内容又略显陈旧和简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感到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放开手脚。我校通过反复研究中小学劳技课教材,初步将小学劳动课分成专业上课,补充部分内容,中学劳动技术尝试选学新的内容,但仍感到缺乏理论的依据和实际工作的规范程序。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探索

根据劳技校的特点,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课改理论的学习,集中精力,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了解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践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广泛、选择主题灵活、课时可分散与集中、重过程重参与的特点,并结合新林区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如何开展,并申请实践课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与途径》,随着课改理论学习的加深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认识到,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校本课程开发比较适合在我校发展,于是选择校本课程的理论书籍、报刊、论文作为教师业务培训内容之一,观看课改理论影碟里课改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报告,通过学习、培训、研讨,我们认识到:

1、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置门类广泛有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

2、劳动技术教育属综合实践活动,即可以单独完成系统,也可与其它三大领域融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完全可以根据地方或学校特点进行设计实施,这说明劳技校在课程设置上有自主权,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广阔的空间。

3、在校本课程的研究上,我地区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具体实践经验都很薄弱,对于我们初建学校,教师素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个崭新的领域等问题,我校开发校本课程有许多困难。但我们也认识到难度大证明挑战性强,而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只要正视困难,潜心钻研,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就会开拓出一个崭新的教育科研领域,就能够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点,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来。

三、确立育人目标、分析发展需要

通过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经过学校全体教师研究讨论,确定“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身心健康”为我校育人目标。学校培育学生的目的是为国家、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一定特长的建设者。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通过不同的课程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在人的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我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课程构建,更多地了解掌握乡土知识和社会经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信心。经过亲身的活动,体验、产生热爱林区、热爱林区人民的情感。使学生在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上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体验、交流、评价、拓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审美的能力。逐步学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五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需要评估是开发校本课程时首先必须要做的研究性工作。在确定课程内容前,学校领导、教师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及家庭生活的需要。然后对镇内两所小学及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确定校本课程的编写的目标、内容,并根据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四、挖掘课程资源,精选各种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否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毫无生气陷入僵化。对学校教师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因此,要对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从课程资源的广阔性来看,无论校内、校外,课程资源都是无限的,一幅画面、一枚秋叶、某个人都具备课程的要素。能否进入课程取决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对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水平。就一所学校开发条件看,开发的范围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就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精心选择,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分析了本地区和劳技校的特点,认为林区特色鲜明、特点突出、课程资源丰富、开发范围较大,尤其应在“木”字资源上重点开发利用,例如我校在中学校本课程中设置了《版画艺术》,就是因为它能反映出大兴安岭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北国边陲的独特魅力和林区职工的火热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尤其是《版画艺术》倍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大兴安岭地区在94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版画之乡”的美誉。2003年年初在地区会展中心举办了“中国版画邀请展”,我校派出多名教师参观学习,收集了文字、图片及影像资料,我校开设《版画艺术》也得到了地区群众艺术馆、版画家的赞赏和大力支持。设置《版画艺术》校本课程,打通了劳动技术和美术学科教学,学生在学习劳动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了美术知识,能够欣赏美、创造美,提高了审美能力。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也找到了艺术与实践的结合点,2003年烹饪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协商选择《烹饪技术在家庭、社会中的应用》社会实践主题,学生在家庭、小吃部、餐馆进行调查,学生们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谈到了饮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与健康的问题、如何烹制一道营养丰富的佳肴、职业的体验、餐桌上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学到了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五个特性”。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教师不仅是主体而且还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我校教师利用碎布块制作布贴画,用旧饮料瓶剪成美丽的花篮、用挂历纸做成纸兜、纸工艺品、剪贴画,用锯末制成精美的装饰画等等,都体现了教师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社会、学生发展需要,课程资源状况和教师特点,我校设置了以下校本课程,分为五大类十六项课程框架,生活技能类:电工家电、织物洗涤、烹饪技术;动手制作类:手工制作、刺绣工艺、编织工艺、树叶画.简单生产类:木工技术、缝纫技术;服务类:家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