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制定了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它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中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
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
为此,中国制定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军队的战略目标。
第二,注重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利益全局,人民解放军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等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
中国的安全环境十分复杂,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都存在发生危机和冲突的现实可能。
军事战略首先必须主动预防、化解危机,坚决慑止危机的爆发和升级。
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第三,提高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为适应现代战争体系对体系对抗的要求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人民解放军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提高军队威慑和实战能力,以及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既要应对传统安全,又要应对非传统安全;既要维护国土安全,又要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既要维护国家发展稳定,又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
为此,军兵种战略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陆军从区域防卫型转向全域机动型,海军从近岸防御型转向近海防御型,空军从国土防空型转向攻防兼备型,第二炮兵战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
第四,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人民解放军实施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战略,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人民解放军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实现军队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
从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间,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裁军,共裁减军队员额170万,军队规模现保持230万人。
人民解放军重点精简陆军,减少装备技术落后的一般部队,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
第五,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和巩固国防,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
面对现代战争的新变化,中国坚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
合,高度重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健全统一高效的国防动员机制;创造现代条件下适合人民群众参战的新战法,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民兵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有基干民兵1000万。
目前,中国民兵的组织结构正在从以步兵为主向以专业技术队伍为主调整,重点发展防空部(分)队、军兵种分队和应急分队。
第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和平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002年以来,中国共与11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举行18次联合军事演习。
1990年以来,中国已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军事人员9000多人次,有8名维和军事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提供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有1700名维和官兵在执行维和任务。
中国军队还派员参加印度洋海啸以及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的地震等国际求援行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要求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后发制人。
中国军事战略自卫防御性的最核心内容,就是战略上的后发制人。
革命战争年代实行战略防御、后发制人,主要是着眼于敌强我弱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实行战略防御、后发制人,主要是由国家的性质、任务和对外政策决定的。
这也与中国爱好和平的文化传统和近代饱受列强侵略的历史遭遇密切相关。
中国一贯主张用非军事手段解决争端、慎重对待战争和战略上后发制人。
毛泽东明确说: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决不先发制人。
邓小平也强调: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性的,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
因此,不论环境、利益和实力如何变化,中国的军事战略始终是防御性的,在军事上严守自卫立场,决不先发制人,决不对外侵略扩张和争夺霸权。
当然,后发制人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二是服从大局。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问题、制定政策,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
维护国家利益,是制定军事战略的根本依据。
《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概括了5条国家根本利益,这就是:维
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促进社会的安全团结;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相互交织,利益重心从生存转向发展。
军事战略必须从国家利益全局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拓展战略视野,关注国
家发展,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无论是军事斗争准备、军队各项建设和重要军事行动,都要从维护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来思考和筹划。
三是灵活机动。
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积极军事战略的精髓。
实行积极防御,一定要灵活机动。
“活”的目的是“致人而不致于人”。
战略指导,既要坚持战略上的防御和后发制人,又要重视在战役战斗上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和先机制敌;既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更要力争在战役战斗上快速反应、速战速决,特别是应付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当具备了战略速决条件时,就要力争战略上的速决;既要解决如何准备打和如何打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有效遏制战争,避免打和制止打的问题;既要在军事上积极准备,又要坚持军事手段与整个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等密切配合。
现代战争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更需要坚持战略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有理、有利、有节地行动,通过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去争取斗争的主动权。
四是开放合作。
中国已经确立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
人民解放军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必须着眼于贯彻和维护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
中国不能也不会重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对外掠夺扩张、发动战争的道路,而只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
人民解放军作为一支已有81年历史的军队,将以更加主动和开放的姿态走向外部世界。
这是为了增信释疑和学习借鉴,更是为了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我们毫不隐瞒建设强大现代化国防的战略意图和决心,同时向世界庄严宣示,中国永远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军队现代化是基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不会威胁任何国家。
中国军队在担负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任的同时,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