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的途径
作者:周平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12期
摘要:职业核心素养是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都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深受欢迎的综合型人才,该文通过分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探索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推进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2-0115-02
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人类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同时我们的生活、学习和生产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变革,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而如何培养出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正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职业教育想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在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方面一起抓。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只重视技能培养,而忽视核心素质的培养,因此紧抓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概述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活动的领悟力、生产流程、工艺原理、行业规范、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方面所进行的学习、涵养与锻炼,以及在这些方面已达到的水平。职业素养的高低也是人们常用以评价一个人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自主学习能力
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1.2信息获取能力
“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获取资源的途径也很多元化,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快速搜索和处理有用的信息。
1.3实践创新能力
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互联网+”时代潮流的要求,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化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
1.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技术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学生通过越来越多的自主学习可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树立较强的信息应用意识。
1.5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妥善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还要乐于与他人合作,有团队意识,主动承担责任。
1.6终身学习能力
当今世界在飞速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现状
高职课程一直受“唯知识”“唯技能”的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课程目标设置会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体系设置中缺乏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相关的内容。同时有一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看重专业技能培养,轻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现象。还有少数职业院校认为职业技能训练包含职业素养教育,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一是有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单纯追求技术能力的提升,自认为技能高于一切,很明显没有正确认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标准。二是有些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提升上缺乏指导,依然是只关注技能水平、实践能力等显性的职业素养,忽视了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養。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不仅要掌握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职业核心素养,包括应变协调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服务意
识、奉献精神等。通过对企业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达3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适应性差,缺乏工作生活的核心能力和品质,就业观和价值观存在很大偏差。
3加强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途径
3.1改善课程教学理念
打破“唯知识”“唯技能”的教学理念,将职业核心素养纳入课程的教学之中。以“课程思政”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建设课程时,除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上,还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持之以恒的品质,确保学生能够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将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到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上。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学校还应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研讨、团队学习、课堂辩论、谈判模拟、基于工作任务的案例学习、限定时间内的问题解决等教学法。
3.2合理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或电脑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形地提高了学生阅读、思考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教学软件布置学习任务,完成互动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3.3落实校企合作
彻底落实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广泛合作。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提出新的教学策略,优化顶岗实训内容与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实现产业和专业的对接,专业和岗位的无缝对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践和企业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实际工作岗位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掌握如何应对工作中的突发情况的综合能力,树立个人职业发展的信心,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目的。
3.4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除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社团活动经历能拓展学生的人际圈,获得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关机构数据显示,2018届参加过社团活动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素养提升比例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的人群。其中,不同人群在“积极努力、追求上进”和“乐于助人”这些隐性素养上的差异较为显著,其实这些数据都是在说明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团活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建立长期与他人合作的工作模式,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素养,优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