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远将军 半个世纪的家乡教育情

秦光远将军半个世纪的家乡教育情

各位领导:你们好!

我叫冯兴安,1965年在观音阁小学入学,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村任民办教师。在观音阁小学先后担任主任、校长职务。半个世纪以来,亲身见证了秦光远将军对家乡教育慷慨无私的援助,亲身感受到他对家乡教育的一片深情。今天,我们共同缅怀秦光远将军,在这半个世纪来为家乡教育事业所做的真实而感人的事迹,来表达我们对老将军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秦光远将军1913年10月31日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观音阁村向家洼。在这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渡过了苦难的童年。16岁那年,同本村51名有志青年一起参加了革命。20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了千辛万苦的长征,参加了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他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屡建功劳,并在各个不同时期担任不同的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全国解放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当年一同参加革命的同村51名战友先后牺牲,仅剩秦光远将军一人。虽然,国家给予了他这崇高的荣誉和奖赏,但他魂牵梦萦,日思夜想和他一起参军的51名战友,无数次他在梦中眼睁睁地看着亲爱的战友们一个个离开了自己,把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都没有

活着回到家乡,而只有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自己该怎样做呢?怎样做才能代表这些烈士的心愿呢?自己还有多少个明天?明天,祖国的明天要靠子孙后代,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让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的精神振奋起来,并做出了一个决定:建好家乡学校,办好家乡教育,让家乡后代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来建设好美丽的家乡、富强的祖国,以此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战友。

1953年,秦光远得知村里在筹办小学,他不顾身体衰弱,顶风冒寒,经多方奔走筹措,送来了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观音阁小学在将军的帮助下,很快创办起来。看到观音阁村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念书,接受教育,秦光远将军该多么高兴啊!他又与夫人商量:家乡很穷,今后每年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四分之一来资助村办小学,以此来安慰长眠地下的51名战友。这一建议得到了夫人的理解和支持。1955年起,秦光远将军每年给学校送去价值200元的教学用品或书籍。[在建国初,200元是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呢?相当于一个国家普通工作人员全年的工资,也就是说,当年的200元相当于现在的5万元]。1964年后,捐款增加到每年500元,即使在“文革”期间,秦光远将军受到冲击,被下放到一个偏远的农场劳动三年,也没有中断对学校的扶助,由夫人完成每年一次的捐赠,到八十年代每年捐赠为1000元。

我们不会忘记,在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的前几天,收到了秦光远将军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家乡的园丁们辛苦了,在这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向你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我寄来了800元钱(每人100元)给你们教师来表示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而作出自己的贡献。”简单朴实的话语使我们感动不已。对当时我们学校绝大部分都是民办教师年收入不到800元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需求,更是精神上的鼓励,同时又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全体教师一致表示:一定要努力工作,来回报将军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从那时起,每年教师节我们都能收到将军的慰问信和慰问金,一直持续到他的逝世。

到了1991年,我已是当年的村小校长。由于学校已建了近四十年,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阴暗潮湿,大部分都成了危房。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决定在暑假期间进行全部改建。秦光远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给我写信,千叮咛,万嘱咐,要打牢基础,把握质量,提高标准,并寄来了5000元作为建校费。在他的精神鼓舞下,在暑假短短的50多天里,我们出色完成了20间砖木结构的新校舍。9月1日,200多名学生都能按时入学上课。在教师节前夕,秦光远将军亲自来到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带来了许多体育器材和图书。我组织学生列队

迎接他,并呼喊:欢迎!欢迎!谢谢首长的口号时,他又不停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当看到两排宽敞、明亮的教室时,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就在这年,秦光远将军被评为湖北省尊师重教的先进个人。由于建校中,我也吃了很多的苦,成绩突出,得到上级的认可,也被评为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在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将军和我同台领奖时,我们相互表示祝贺,他向我不住地点头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到了1993年,他又在做早就想做的一件事,那就是为他一同参加革命的51名烈士树纪念碑。为此,他专程回家选址,选在我们学校后山50米处。我们深刻领会到他的含意。这些烈士们都没有结婚,没有孩子,连尸骨也不知在何方,但他们的精神还在,他们的灵魂还在,一定会回到家乡,每天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每天都能看到家乡学校的变化,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向社会,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贡献。他们在九泉之下会露出微笑。家乡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孩子,家乡的后代就是他们的后代。同时,也让学生们天天看到纪念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并激励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纪念碑完全由将军自己出资二万余元而建成(由于公路改线,纪念

碑迁到学校的侧面)。

在我任校长期间,秦光远将军还经常来信,了解学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多次嘱咐我,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上学,有困难慢慢克服,遇到特困生统计后向他汇报,到时候能收到他寄来的扶贫款。有特别优秀的学生要实行奖励制,他又寄来了奖学金。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从家乡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每个大学生都能得到他的500元的助学金。据初步统计,像这些贫困生、优秀生、大学生接收将军帮助的达300多人次,累计2万余元。就这样,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退了休的老将军,他没有休息,而是时时刻刻关注家乡的教育,关心家乡的学生,尽心尽力地扶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这平凡的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将军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

1994年,将军的孙女秦兵就要大学毕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爷爷的嘱托了,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明天的美好向往和期待。然而,也许上天喜欢用残酷的方式来考验人的意志吧,就在这时候,将军的孙女被检查出有白血病。孙女理想的天空倾刻坍塌,等待她的是病痛日夜不断地折磨。这一切,她只能咬紧牙关,坚强地挺着,因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亲人,特别是疼爱自己的爷爷,内心正承受着更深、更大的痛苦。

将军走进孙女的病房,不知说什么好,反倒是孙女平静地安慰爷爷。“爷爷,还记得您过去给我讲你一同参军的51名战

友的事吗?他们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有您幸存了下来。我是您的孙女,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死得轰轰烈烈,死得光荣,但我有您这样一位革命爷爷、将军爷爷,我感到欣慰,遗憾的是我不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为家乡做些什么,我要向您学习。我就快要走了,我有个小小的心愿,听说家乡小学还是使用多年的黑白电视机,您能代表我买台大彩电送给他们吗?”将军紧紧握住孙女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泪无声地流着,头不住地点着。

1998年,在病床上躺了4年多的孙女——秦兵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疼爱的爷爷。四年多来,为了给孙女治病,花费了几十万元,不光是用完了积蓄,还在亲戚、朋友中借有钱。尽管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但将军对学校的捐资没有变。

将军筹足了3000元钱,选购了一台最新式样的彩色电视机,在孙女去世后第十一天,将彩电送到了学校。当我们接过电视机时,看到了将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他眼里躺着泪水说:“这是我替孙女来完成她的遗愿的”。多么感人的场面,多么可敬可爱的爷孙俩,多么崇高的境界,多么高尚的品质哦!这是常人能做到的吗?

将军有一个弟弟在战场上牺牲,剩下一个弟弟现在还健在。4个侄女,1个侄儿,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认为有一个将军伯父在武汉找个好工作不成问题。对一个开国将军而言,安

排侄儿、侄女的工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可是,当他们找到伯父谈起此事时,不仅遭到了拒绝,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你们想错了,我怎么能因为是将军,有点权而徇私枉法呢?想想我那51名战友,没有结婚,没有后代,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他们会怎么想呢?那样做,我怎么对得起他们呢?今生今世,我光明磊落,从不搞特殊化,从不营私舞弊,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去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伯父的一席话,也得到了侄儿、侄女们的理解。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提这方面的要求。

2002年9月9日14时15分,秦光远将军因病在武昌逝世,享年89岁。这一噩耗犹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校园,谁都不能相信这是事实。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吗?他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死呢?……顷刻间,我们的老师流泪了,我们的学生都哭了……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1953年建校到2002年9月9日逝世整整五十年啦!半个世纪对人生来说是多么漫长。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办实事,几十次的捐款。几十万元之多,而且都来源于他的工资。他死后,剩余的积蓄只有一千多元,虽然将军没给儿女留下物质财富,而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但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

永恒的。他的一生正象鲁迅先生那样,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将军的一生,对党的忠诚,对家乡的热爱,对战友的情怀,对孩子的关爱,表现了一个党员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品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深得人心。秦光远将军的先进事迹,在当前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如今,他的侄儿秦秋平同志,已连续三届全票当选观音阁村支部书记,他接过伯父的接力棒,继承他的遗志,带领全村人民奔走在致富的大道上,一步一步去完成伯父还未完成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