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西宁中心城市现状铁路场站有西宁客站(市区客运站)、西宁(货)区段站、西宁东
站、小桥站、西宁北站(中间站)、西宁西站等铁路场站。西宁站是兰青、青藏、宁大三条 铁路的交汇点,客货两用站,车站等级为一级,主要承担兰州、拉萨、大通三个方向客货列 车的到发和编解任务。西宁市区各方向出入口中出入交通量最大的是东,西,北三方向,南 向最小。其中客运量最大的为西向,货运量最大的为东向。“十二五”时期,随着海湖新区的 建设和香格里拉二期工程的完工,拟在海湖新区新开城市公交线路 5 条,另延伸 5 条城市 公交线路至海湖新区,延伸 3 条城市公交线路至香格里拉,新增城市公交车辆 150 台。并 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及时在市区新建道路上开辟和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城市公交线路覆 盖面,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中心城市现状——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日月山东麓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农业区与牧 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西南与共和县、贵德县毗邻,东与平安县接壤,北与 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相接,西与海晏县交界。西宁是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 是青海省的交通枢纽和省内外物资的集散地,是青藏高原唯一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相对较 好的环境、气候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条件,使西宁成为整个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的最适宜人 类居 住的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 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 “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 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 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 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 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 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 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 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 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专题研究、上报请示、思路汇报等工作。2010 年 11 月,国务院部际联系会原则同意西宁 市开展《总规》局部修编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的 总体要求,实现“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战略目标,我市就请求开展修编工作与住建部进行 了多次衔接、沟通。2012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回复了省政府《关于西宁市城市总体 规划修改意见的函》,原则同意西宁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为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 的延续性和权威性,以及强调修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市最终确定委托上海同济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工作。 城市绿地水系规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 2020)修改
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
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 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 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 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 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 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中心城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布置形式,城区道路系统由五条东西干路、十六条南北干路、
一条环路,并辅以次干路和支路组成,路网骨架为“五横十六纵一环”。 西宁轨道交通规划图(西宁轻轨)
未来将把西宁市建成为“带动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和谐的区域服务中心;西 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青藏高原物流中 心;全国重要的夏季会议中心和高原 旅游服务基地; 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和高原特色产业基地;集约低碳,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简介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启动,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 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 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 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 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 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 意见和建议。
城区现状的绿地与广场用地为 1289.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9.9%。主要包括人民 公园、文化公园、南山公园、湟乐公园、南川公园、朝阳公园、九眼泉、宁湖。公园绿地是 都市发展地区内,向公众开放,以游憩 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 等作用的绿地, 是集生态、景观、人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游憩的空间。“十五” 以来,市委、市政府更加明确提出要把西宁市建设成为“山青水秀、人民富裕、文明开放” 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中心 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市。 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2011 年西宁市市域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 222.8 万 人(普查常住)。计入季节性居住人口恒留量(按 9 万考虑),西宁市域常住人口为 231.8 万人。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规划着眼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合理安排、有机组织城 市各类用地和各种职能,提升优化城市综合中心职能,提高区域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新区各 专业中心,提高新区发展活力,引导城市功能和人口向外疏解,形成城市主中心+市级专业 中心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市域城镇规模职能规划 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2011 年西宁市域城镇人口 145.8 万人,市域城镇 化率 65.4%。计入季节性居住人口恒留量(9 万),市域城镇化率达到 66.8%。西宁中
心城区为全省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教中心,青海省重要交通枢纽;大通县城、湟源县城、 多巴、鲁沙尔为县级政治、经济、文教和 金融中心;甘河滩为工业重点镇, 城关(大通)、 塔尔、长宁、拦隆口为商贸加工型重点镇,东峡(大通)为商贸旅游型重点镇,和平、上新 庄为工贸旅游型重点镇,巴燕、日月为农贸旅游型重点镇。一般型城镇,作为乡镇级行政和 服务 中心。
研究院开展编制工作。2009 年 5 月市政府提请市人大通过《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实施评价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于 8 月报请国务 院批准。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启动,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开展编制工作。2009 年 5 月市政府提请市人大通过《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实施评价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于 8 月报请国务 院批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自 2009 年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总规实施评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有汉、藏、蒙、回、土、撒拉等 35 个民族。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西宁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通 讯和交通枢纽的地位非常突出,同时也是全省的教育、医疗、商业和生活服务中心。截止 2011 年,西宁市域常住人口 231.8 万,市区户籍总人口 197.4 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770.7 亿,居全省第一。作为全省的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占全省比重接近 50%。
站、小桥站、西宁北站(中间站)、西宁西站等铁路场站。西宁站是兰青、青藏、宁大三条 铁路的交汇点,客货两用站,车站等级为一级,主要承担兰州、拉萨、大通三个方向客货列 车的到发和编解任务。西宁市区各方向出入口中出入交通量最大的是东,西,北三方向,南 向最小。其中客运量最大的为西向,货运量最大的为东向。“十二五”时期,随着海湖新区的 建设和香格里拉二期工程的完工,拟在海湖新区新开城市公交线路 5 条,另延伸 5 条城市 公交线路至海湖新区,延伸 3 条城市公交线路至香格里拉,新增城市公交车辆 150 台。并 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及时在市区新建道路上开辟和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城市公交线路覆 盖面,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中心城市现状——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日月山东麓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农业区与牧 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西南与共和县、贵德县毗邻,东与平安县接壤,北与 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相接,西与海晏县交界。西宁是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 是青海省的交通枢纽和省内外物资的集散地,是青藏高原唯一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相对较 好的环境、气候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条件,使西宁成为整个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的最适宜人 类居 住的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 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 “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 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 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 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 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 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 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 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 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专题研究、上报请示、思路汇报等工作。2010 年 11 月,国务院部际联系会原则同意西宁 市开展《总规》局部修编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的 总体要求,实现“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战略目标,我市就请求开展修编工作与住建部进行 了多次衔接、沟通。2012 年 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回复了省政府《关于西宁市城市总体 规划修改意见的函》,原则同意西宁市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为了保证城市总体规划 的延续性和权威性,以及强调修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市最终确定委托上海同济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工作。 城市绿地水系规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 2020)修改
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
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 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 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 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 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 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中心城区路网采用方格网布置形式,城区道路系统由五条东西干路、十六条南北干路、
一条环路,并辅以次干路和支路组成,路网骨架为“五横十六纵一环”。 西宁轨道交通规划图(西宁轻轨)
未来将把西宁市建成为“带动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和谐的区域服务中心;西 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青藏高原物流中 心;全国重要的夏季会议中心和高原 旅游服务基地; 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和高原特色产业基地;集约低碳,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市”。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简介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启动,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 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 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 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 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 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 意见和建议。
城区现状的绿地与广场用地为 1289.1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 9.9%。主要包括人民 公园、文化公园、南山公园、湟乐公园、南川公园、朝阳公园、九眼泉、宁湖。公园绿地是 都市发展地区内,向公众开放,以游憩 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 等作用的绿地, 是集生态、景观、人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观赏游憩的空间。“十五” 以来,市委、市政府更加明确提出要把西宁市建设成为“山青水秀、人民富裕、文明开放” 的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中心 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青海省省会,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青藏高原生态宜居城市。 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2011 年西宁市市域居住半年以上人口为 222.8 万 人(普查常住)。计入季节性居住人口恒留量(按 9 万考虑),西宁市域常住人口为 231.8 万人。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规划着眼区域统筹发展,通过合理安排、有机组织城 市各类用地和各种职能,提升优化城市综合中心职能,提高区域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新区各 专业中心,提高新区发展活力,引导城市功能和人口向外疏解,形成城市主中心+市级专业 中心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市域城镇规模职能规划 2012 年,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含城南新区)、城西区、城北区,大通、湟中、
湟源三个县。总面积 7649 平方千米。2011 年西宁市域城镇人口 145.8 万人,市域城镇 化率 65.4%。计入季节性居住人口恒留量(9 万),市域城镇化率达到 66.8%。西宁中
心城区为全省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教中心,青海省重要交通枢纽;大通县城、湟源县城、 多巴、鲁沙尔为县级政治、经济、文教和 金融中心;甘河滩为工业重点镇, 城关(大通)、 塔尔、长宁、拦隆口为商贸加工型重点镇,东峡(大通)为商贸旅游型重点镇,和平、上新 庄为工贸旅游型重点镇,巴燕、日月为农贸旅游型重点镇。一般型城镇,作为乡镇级行政和 服务 中心。
研究院开展编制工作。2009 年 5 月市政府提请市人大通过《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实施评价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于 8 月报请国务 院批准。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 2009 年 4 月正式启动,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院开展编制工作。2009 年 5 月市政府提请市人大通过《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实施评价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上报省政府,省政府于 8 月报请国务 院批准。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自 2009 年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完成了总规实施评估、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有汉、藏、蒙、回、土、撒拉等 35 个民族。作为全省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西宁在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通 讯和交通枢纽的地位非常突出,同时也是全省的教育、医疗、商业和生活服务中心。截止 2011 年,西宁市域常住人口 231.8 万,市区户籍总人口 197.4 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770.7 亿,居全省第一。作为全省的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值占全省比重接近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