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的职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师的职业规划(毕业生)
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师
设计的过程
不适应期——尽快缩短适应期
思路决定出路,好命运是规划出来的。对职业生涯做出规划,才能在规划中实现你的志向。一个大学毕业生面临诸多选择:就业、硕士、出国、创业等。
可见,学习的最后的出路还是工作,除了自己创业,我们都将会走上实践的道路,因此,充分认识和了解工程实际对于我们有着莫大的重要性。
一、学校学习与工程实际有何区别
1、任务的来源不同。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理想化设计任务书,学生做的也比较理想化。而在实际工程中受影响的方面很多,如:方案投标、业主委托等。
2、设计本身要求的不同。在学校时,老师强调以“放”的心态设计你手下的建筑,注重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同学本身也大都张扬个性,注重外部造型,对平面功能与技术问题要求较少,至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概念性不强。而实际工程偏于“收”。并受以下几个条件的制约较强:功能要求具体性强;规划要求及外围限制条件;受场地现状和周围环境影响国家;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有较高的个人专业能力(结构和构造能力)。
3、设计周期的不同。在学校每学期完成两个方案,有较长思考准备和修改时间。而在实际工程中方案及修改时间要求紧,施工图设计要求时间短。
4、设计深度要求不同。在学校学校时,学生方案的每一步都按照学校的规定的进度及基本要求进行,比较简单浅显。而在实际工程中必达国家标准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且严格执行国家规范。
5、评判内容不同。一是评测人的不同,在学校主要以指导老师,同学之间评判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片面。而在实际工程中则以领导、业主、专家为主,要求严格而全面。二是评判内容的不同。在学校主要考虑建筑的造型及表现。而实际工程则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是否符合城市的规划,具体功能要求,与环境的关系,技术标准规范,经济性,可操作性,材料,构造等。
二、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完成角色转变,对建筑师主观心态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职责。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长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而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设计工作。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将在其中度过大多数时光的所在,意识到这些,哪位建筑师还会敷衍了事呢?
建筑师对国家和社会也负有深刻的责任,在有限的土地上,建筑物一经建造,通常要使用几十年甚至更多,建筑师的工作影响和改造着城市的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每一个建筑师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当各具特色、缺乏主次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建筑师是否又能站到更高的层面去考虑建筑,避免因此而来的混乱的城市面貌呢?
建筑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盖在土地上。建筑师没有资格牺牲国家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满足个人创作的欲望。不单是服务于投资建设方,更要服务于社会大众,这是建筑师的职责。现在我们应该树立起身为一名建筑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建筑师的团队精神。在建筑行业中,建筑师作为“自由职业者”,工作有艺术性的一面,比较容易注重个人价值,而忽视团队精神。事实上,作为生产行业,建筑从设计到建造的复杂分工,使得严密的团队协作成为必需。
3、不断学习的态度。优秀建筑师是由时代造就的,只要将身边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的建筑稍作对比,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时代对建筑设计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般应用型人才,如书架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建筑院校培养出素质全面,接受继续教育能力强,智能型、创造型人才,以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脱颖而出。
二、对建筑师专业技能的要求
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而最初构想在设计全过程中的逐步落实,则取决于建筑师的宏观控制能力。从构想到施工图的完成,众多具体问题需要判断取舍、不断追溯和贯彻最初决策,将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解决方案,避免出现因为战术而改变战略的错误。
2、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正是由于足够的积累对时间的要求,建筑设计被不太准确地称为“老年人的行业”。一般来说,建筑师的成熟期都在四五十岁以后,而50岁以下的建筑师都属于“青年建筑师”之列。建筑师需要充分积累,才能寻求到知识和创造力的平衡点。积累的实现也来自于对生活点滴事情的关注。在建筑学的基础教育中,我们就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建筑现象和细节,并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3、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也改变着生活其间的人们。建筑的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用者的审美和情绪。建筑的美观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建筑的美表现在温文尔雅,商业建筑的美表现在生机勃勃,建筑的审美取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和国家的特征,也是当地社会人文的重要组成。缺乏审美素养的设计人员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工程师。而在审美素养中尤为重要的是宏观造型能力。悉尼歌剧院、艾菲尔铁塔等流传百世的著名建筑均可简练到用一根线条来表达,其宏观造型是震撼世界的重要原因。
4、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和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为建筑师的解决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