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服务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豪杰国贸4班28号
IBM服务转型
——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制造业担负了“产业兴国”的历史重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伴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兴起,以及“世界工厂”地位的形成,制造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规模,不经意间,我们拥有了很多产业的“世界第一”。
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出口业务锐减;而国内市场则竞争激烈,大部分行业利润率日益下降,同时客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而这些难题不光是制造业,所有的企业都在面对。
那么,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薄利多销、品牌塑造等手段都用尽之后,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办法呢?
服务,也就是service,是我们尚未发掘的另一桶金。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业价值链各环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高附加值环节不断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转移,研发和服务已经成为一个单独的、发展空间广阔的商品。
1992年,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先生为再造宏碁提出的“产业微笑曲线”理论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在微笑曲线上,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地区性的竞争)。
当前制造产生的利润
低,全球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营销、服务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一边加强研发,创造知识产权,一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1993年初,作为硬盘、PC等一系列IT产品的发明创造者,当时世界上最着名的计算机企业IBM走到了盛极而衰的最低点,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一方面,由于IBM内部组织僵化,结构臃肿,已经不能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导致收入和利润都无法达到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行业正处在更新换代的变革时期,硬件产品利润率下降,同时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遭到反应快且生命力极强的新兴企业的蚕食,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大型主机销售急速下滑,个人电脑业务则一直不景气,由IBM初创的软硬件捆绑销售的模式也遭到了挑战。
所幸的是,危机也是转机。
在极度“黑暗”,充满“悲伤”的境况下,郭士纳这位企业管理大师接过了帅印,于是IBM 开始了它长达9年的服务转型历程。
我们很多企业对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售后服务”上,其实服务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服务转型也是一个很广泛的话
题。
IBM当初就是一家制造企业,所以IBM的服务转型是典型的制造企业服务转型案例,它的借鉴意义在于:像当初IBM 这么庞大迟缓的大象都能跳起服务转型之舞,那么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只要转型战略正确,执行到位,应当比IBM更加轻盈。
服务转型的第一阶段,可以提供“增值服务”。
我们的企业需要认识到,服务不仅仅是售后服务,或者称为产品服务(指为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提供维修等附带服务)。
回到菲利普?科特勒的服务定义上,“服务的产生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系。
”可见服务其实是可以与产品一同出售的,此时它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增值服务”,是指随产品一同提供的,与产品相关联的,能为客户带来除产品价值外更多让渡价值的服务。
服务转型的第二阶段,则可以描述为为客户提供不与产品相关的“专业服务”。
指的是企业可以将自己业务链中达到社会优秀水平、成熟到可以帮助其他企业实现让渡价值的业务剥离出来,为客户提供无形的服务,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就是“外包”。
如IT运维外包,帮助客户开发、管理、维护IT 硬件设施及软件,IBM的IT运维外包能力最初来源于自己的维修服务体系,当自己的服务体系足够成熟并高于市场水平
时,就可以把这块业务剥离出来,梳理打包一下,就能为外部客户提供专业的IT运维支持外包服务了。
外部客户通过IT 运维外包,降低了自己企业的IT成本,还提升了自己的IT 运维水平,一举多得。
类似IBM中国的“蓝色快车”,以及联想中国的“阳光雨露”(IT外包业务部门),都是这种转型为专业服务的典型,能帮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带来更高的让渡价值。
当然,要实现“专业服务”,对企业的要求其实不低——要有高于市场水平的业务单元或运营部门,同时在组织结构上有相应安排,能够剥离出来作为第三方机构单独运行;另外还需要市场上的客户接受此类专业服务,愿意将部分运营环节外包。
完成了上述的服务开发,再结合IBM的服务转型经验,我们的企业首先要完成从“产品中心”到“客户中心”经营理念的转变,这首先是通过企业文化和内部工作流程来达到的。
对于不符合“客户中心”要求的流程,我们要及时加以改变。
如建立“客户首问负责制”、“客户不满投诉处理流程”、“客户协同销售流程”等;如果内部组织结构不适应“客户中心”的转变,企业可以依据客户的需求来重组内部组织。
比如打破原来依产品线地域来划分部门的结构,转变以客户
需求客户类型来划分部门的状况,整合内部资源面对有同一类需求的客户,可以高效地应对客户需求(如联想中国把内部营销组织划分为大客户、中小企业、消费客户等几大板块)。
更高一阶段就是进行剥离出售,并购重组了,可以逐步剥离非核心部门,出售与未来服务转型不相干的业务,同时抓住时机收购重组符合自己服务转型方向的企业和业务(如dell 收购专业的咨询公司佩罗信息,进而收购毕博咨询),相信随着中国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类似在服务转型战略下的收购重组会逐渐多起来。
IBM最终胜利完成了服务转型,并形成了基于客户需求的整体方案交付能力,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最大化客户让渡价值。
这是一个超越专业服务阶段的更高阶发展,是服务转型的集大成者。
我们的企业没有IBM那么庞大的身躯,可以更灵活行动,只要认定了服务转型的战略目标和步骤,从业务、运营及人力资源等各环节都给予配合,一样可以跳出漂亮的转型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