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 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稳定社会秩序)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Ⅰ、含义:“爱人”(有差别) Ⅱ、实践方法:“忠恕 ” Ⅲ、表现: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 民本思想 “
实现方法: (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①“礼”的思想:
Ⅰ、含义:“周礼” Ⅱ、礼的主要内容: ◎尊尊 ◎亲亲 Ⅲ、“礼”的实质与作用: 材料一:不知礼,无以立。 材料二: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 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Ⅰ、含义:“爱人”(有差别)
人—人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学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 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 2.爱朋友; 3、 爱他人 4.统治者实行仁政。
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 二人,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 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志向专一,执著探索
2、齐国岁月 ⑴离鲁适齐的原因: ⑵在齐国的活动:齐景公的顾问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各自都要按照应有 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 提出“政在节财”,压缩政府开支,避免挥霍 浪费。
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 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 非所以先细民也。——晏子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 相补充,互相制约。
欹器 “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
探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孔子的中庸思想?
它是不讲原则吗?是墙头草两边倒吗? 中庸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它要求执政者“执其二 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妥善协调各方面的 矛盾,实现和谐(“和为贵”)的价值目标。 它体现的是端庄沉稳、守善持中的博大气魄, 宽广胸襟和“一以贯之”的坚定信念,是具有永 久的真理性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思想。对调适、化 解、规范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与冲突,维护社 会政治稳定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失意去鲁周游列国(55—68岁)
▲鲁哀公2年,离开卫国经曹、宋、 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 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3年,去郑国,被人嘲笑, 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 ▲鲁哀公六年, 去楚国,困于陈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 蔡之交,绝粮7日,最后还是 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 乎?”孔子曰:“君子固穷, 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小人穷斯漤(lan)矣。” ▲鲁哀公七年, 回到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 在其弟子冉求 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 是被敬而不用。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2007.8
ZDH
1
专 题 布局
时代: BC6世纪和BC5世纪 特征:1. 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
2. 理性和真理意识觉醒的年代。
代表人物:
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历史 选修
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
1、背景: (1)时代因素: 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 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 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 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礼”的思想:
Ⅰ、含义:“周礼” Ⅱ、礼的主要内容: ◎尊尊 ◎亲亲 Ⅲ、“礼”的实质与作用: Ⅳ、礼的发展——“正名”思想。 Ⅴ、评价
孔子学说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把外在的等级制度、 积极:有利于规范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有序 礼仪传统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伦理要求。“人而不仁, 的社会 如礼何?”只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消极:维护奴隶主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 有叙、朋友有信”便是仁! “仁”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 潮流。 心底最深处最切近、最亲密、最难以摆脱、最本能捍卫的 血亲观念之上!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背景: 2、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 3、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总评:
儒家的“仁礼”学说内涵极其丰富。举凡社交礼仪、 生活标准、政治秩序、风俗习惯,无不攘括在内。从积极 的方面来看,它强调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从消极的方面 来看,它又极大地限制人的主观能动精神和创造欲望。 这种两重性作用于孔子以后的悠悠岁月,造成中华 民族崇奉公德,压抑私欲,强调义务,蔑视权利,以及 安贫乐道,因循保守的社会心理特征。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背景: 2、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 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 关系的社会道义。 3、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礼、仁、中庸思想
①“礼”的思想:
Ⅰ、含义:“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Ⅱ、礼的主要内容: ◎尊尊 ◎亲亲 a.尊尊: 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最重要的是尊君。 b.亲亲: 对亲人的爱。对父母孝顺,对兄长恭敬。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老有所养
政治地位
尊以“国老” ,政事 相询 ,终未重用
经济地位
弟子显赫 ,颇受优 礼 ,生活安逸
主要工作
从教:继续教授弟子 从学:整理古代文献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 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书影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③“仁”与 “礼”的关系 ④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1、“仁”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是处理人际 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 实现社会的稳定。 2、“礼”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 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 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 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以此维护奴隶 主阶级的统治。 3、孔子又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 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1、背景: (1)时代因素: 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人际关系紧张: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阶级上,封建地主阶级崛起,冲击奴隶主贵族地位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在鲁从政(51—54岁)
孔 子 为 鲁 司 寇 像
孔子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 中都宰(中都地方的最高长官), 只一年时间,此地就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远近各国听到这消息, 都来参观,并且向他请教。 第二 年,他被升为司空,专管全国建 设。不久调任司寇,相当于现代 的法院院长;后在55岁左右仕途 失意。以后再也没有为官。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Ⅰ、含义:“爱人”(有差别) Ⅱ、实践方法:“忠恕 ” Ⅲ、表现:积极意义: Ⅳ、意义: 体现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 爱护人民; 是忘我的、无私的、积极奋发的表现,体现 了自强不息的现实态度。 消极影响: 仁必须与礼、义相结合,仁爱有等级,其目 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 前进,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1、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孔子的青少年时代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 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 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 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 岁娶宋人亓(qi)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 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 为鲤,字伯鱼。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Ⅰ、含义:“爱人”(有差别) Ⅱ、实践方法:“忠恕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Ⅰ、含义:“爱人”(有差别) Ⅱ、实践方法:“忠恕 ” Ⅲ、表现: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 谒,可以死败。”
4、失意去鲁周游列国(55—68岁)
▲鲁定公13年,孔子离开鲁国, 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 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但没 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 住了10个月,因卫灵公对孔 子起了疑心,派人监视孔子。 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 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 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 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 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③“仁”与 “礼”的关系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仁和礼的关系: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隆礼” 是儒学的表层结构, “贵仁”才是它的思想核心。
①“礼”的思想: ②“仁”的思想——核心 ③“仁”与 “礼”的关系 ④中庸之道
1、中庸的含义:
1、背景: (1)时代因素: 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②“礼乐之邦”——“周礼尽在鲁”; ③文化下移,士阶层的出现;
讲学风气的盛行,私学的兴起,使文化典籍广为 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传,形成了争鸣氛围。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背景: (1)时代因素: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殷周时代主持礼仪—春秋时代以相礼为业 (3)个人作用: 崇拜周公,精通礼乐; 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
尊尊是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君主制;亲亲维持以血 缘纽带为特征和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把国家中的君 主制和家族中的宗法制、政权组织与家族组织结合在 一起建立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
①“礼”的思想:
Ⅰ、含义:“周礼” Ⅱ、礼的主要内容: ◎尊尊 ◎亲亲 Ⅲ、“礼”的实质与作用: Ⅳ、礼的发展——“正名”思想。 用周礼规定的人的名分去规范他的行为,使其言 行与名分一致。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2、齐国岁月 ⑴离鲁适齐的原因: 维护礼的尊严 ·天下无道久矣。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 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在大夫、陪臣执国命, 礼坏乐崩,子弑父、臣弑君、少凌长、庶废嫡。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 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 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鲁乱。孔 子适齐
孔子的一生是追求礼乐的一生,孔子希 望用西周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动荡变革的 社会。
立志学习礼乐
刻苦自学,成为主持祭祀和丧葬礼仪的儒士。
试图恢复礼乐,传承礼乐文化。
周游列国:卫、陈、宋、蔡、楚。 献身文教:整理典籍、献身教育事业。 探究问题:从孔子的生平中 看看孔子有哪些理想追求?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