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综述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复方丹参片是中药材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为原料,经研磨和提取浓缩,制成片剂而成。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丹参素、丹参酮、丹参酚酸等多种活性成分。
复方丹参片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扩张冠状动脉:复方丹参片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进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心肌缺血情况。
2.抗血小板聚集: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3.抗氧化作用:复方丹参片的丹参素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4.抗纤溶抑制作用:复方丹参片中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纤溶酶的活性,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因子的活性,从而调节纤溶平衡,防止血栓溶解过度。
5.抗炎作用:复方丹参片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6.保护心肌作用:复方丹参片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损伤。
7.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复方丹参片的丹参酮等成分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防止血管壁增厚,改善血管弹性。
根据以上药理作用,复方丹参片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1.冠心病:复方丹参片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因此在缓解心绞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广泛。
2.脑血管病:复方丹参片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3.肝病:复方丹参片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损伤,改善肝脏功能,因此在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病方面常被使用。
4.炎症性疾病:复方丹参片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性疾病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5.心力衰竭:复方丹参片具有保护心肌作用,能够改善心肌功能,减轻心力衰竭症状,因此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药物。
临床应用丹参液综述

临床应用丹参液综述治疗消化系疾病:刘氏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认为丹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①丹参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
②丹参所含的丹参素对溃疡部位的坏死部分有较快的消除功能,对巨噬细胞功能有活跃作用,能促进细胞的再生,因而对溃疡病有促进愈合之作用。
③丹参有镇静安定作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患者血液呈高黏、高凝、纤溶性低下状态,因此降黏、抗凝、溶纤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丹参具有降低全血黏度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合用参麦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能提高治疗冠心病的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指出: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减轻心脑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李氏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3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在传统的扩血管药物、抗感染、平喘、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加用20ml复方丹参液,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认为用复方丹参治疗肺心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肝胆系统疾病:杜氏等用丹参佐以核糖核酸(RNA)治疗肝硬化腹水。
方法:在卧床休息、静滴维生素C及利尿、护肝、降酶退黄、血浆白蛋白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150~200ml,缓慢静滴,RNA 60mg 加入10%葡萄糖150~200ml,缓慢静滴,每日1次,均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2~4周后症状与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1)。
作者认为丹参注射液可抑制凝血,抑制微血栓形成,减轻红细胞聚集,促进组织恢复,改善肝细胞微循环,增加肝细胞血流量,从而改善小动脉痉挛所引起的肝细胞缺氧状态,使门脉系统压力下降,增加了肝脏氧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减轻低蛋白血症。
丹参的介绍

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又名赤参、紫丹参或红根,属于唇形科鼠尾草属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原产于中国,广泛分布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江苏、湖北、甘肃、辽宁、陕西、山东、浙江、河南、江西等地,并在日本也有分布。
从形态特征上看,丹参的根部肥厚且颜色鲜明,外皮朱红色,内部白色;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则为紫蓝色;开花期通常在4月至8月之间,花后结果实,小坚果黑色,呈椭圆形。
丹参最重要的药用价值在于其根部,是中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非常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如丹参酮、丹酚酸等。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丹参主要用于治疗:
1. 心脑血管疾病:对冠心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2. 妇科病症:用于子宫出血、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状,有助于调理女性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
3. 血液循环问题:对于因血瘀导致的腹痛、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效。
4. 其他适应症:丹参还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关节炎、乳腺炎、淋巴腺炎、疮疖肿痛、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以及晚期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癫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5. 外用功效:丹参提取物还可用于清洗漆疮等皮肤病变。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丹参在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作用,因此丹参及其制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丹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丹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丹参,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植物,其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丹参的生物学特性,本文将从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分布区域、药用价值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展望丹参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未来发展。
1、引言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属于唇形科植物。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对丹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形态特征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分枝有时有极狭的翅。
茎直立,四棱形,具槽,密被长硬毛,多分枝。
叶状枝窄长圆形,上部渐尖,下部渐狭,基部具浅齿,两面密被柔毛,绿色或稍带紫色。
总状花序很短,具2-4朵花;花梗很短;花萼钟状,绿色;花冠蓝紫色,檐部微呈二唇形。
浆果熟时红色。
3、生态环境丹参生长于海拔1200-1700米的山沟、溪旁、山坡等生境中,适应性较强。
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喜肥沃的土壤。
4、分布区域丹参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
目前,已经有许多地方开始进行丹参的大规模人工栽培,以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
5、药用价值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根部和地上部分均可入药。
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二萜类等。
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丹参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梗等疾病,以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丹参在美容、保健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6、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基因组学方面,通过对丹参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发现了许多与丹参药用功能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机制。
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概要

全国丹参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概要
一、丹参总体介绍
丹参(学名:Panax ginseng C. A. Meyer),又名人参、山参、高丹参、鹿参,是一种营养类的珍贵中药,由茎叶及根发芽获得,被称为“万物之灵”。
丹参具有补肾壮阳、宁心安神、健脾益气、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功效,是中国最古老也最著名的中药材之一
二、丹参生产现状
1、生产状况
近年来,丹参的种植面积及其产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2024年,我国丹参总生产面积约为20.82万亩,产量达到67.78万公斤,比2024年增长了14.5%。
全国各地的丹参生产均有所差异,尤以山东省、吉林省、贵州省、陕西省、河北省等5省的丹参产量较多,且比重较大。
2、品质状况
随着生产的发展,丹参品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年来,国家新规定了丹参的国家新标准,以保障加工完成后产品的质量,其中,有关于丹参的等级、外观检查,按照质量进行分级及抽检的规定等,以此来保证丹参的受到更严格的检查。
三、结论
本次调查分析表明,近几年丹参的生产量有所上升.同时,还出台了严格的国家标准,以便更好地保障产品的质量,从而促进中国丹参的生产和流通。
丹参分析报告

丹参分析报告1. 简介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传统草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和心脑血管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
它是属于唇形科丹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中国和日本等地。
丹参可用于制作草药饮品、药片和药膏等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本文将对丹参的产地、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安全性和副作用进行评估。
2. 产地丹参主要产自中国和日本等地。
中国的丹参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其中山西、陕西、江苏和安徽是丹参的主要产地。
丹参在这些地区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3. 化学组成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素、丹参酸和丹参甲酮等。
这些成分主要存在于丹参的根茎中。
丹参还含有多种挥发油和微量元素,如锌、硒和铁等。
4. 药理作用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抗炎作用丹参中的丹参酮和丹参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
丹参的抗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和皮肤炎症等疾病。
4.2 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丹参甲酮和丹参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衰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3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丹参能够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管舒张,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丹参还具有降血脂、抗血栓和增加心肌供血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病具有保护作用。
4.4 抗肿瘤作用丹参中的丹参素和丹参酮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
丹参的抗肿瘤作用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5. 临床应用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它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等。
丹参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心绞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丹参还可以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促进消化,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和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丹参作用与功效副作用

丹参作用与功效副作用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丹参素。
丹参经过研究发现具有多种作用与功效。
丹参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调节血脂、血液黏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丹参还具有抗氧化、抗炎、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肝脏功能、抗肿瘤、抗血小板凝集等功效。
虽然丹参是一种天然药物,但同样存在一些副作用。
个体差异较大,服用丹参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出血等副作用。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学名为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丹参原产于中国,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
丹参因其作用独特,既可以治疗疾病又可以养生保健,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素(Tanshinone)和丹参酮(Salvianolic acid)等。
丹参素具有抗氧化、保护心肌、抑制血小板激活和阻断血栓形成等作用;丹参酮具有抗糖尿病、抗阿尔茨海默病、抗癌、保护肝脏、抗炎等作用。
丹参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改善心血管功能。
丹参可以促进心肌血流量,提高心肌供氧量,增加心肌细胞兴奋阈,减少心肌收缩力,从而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正常维持。
丹参还可以调节心血管的自主神经活动,改善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丹参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其次,丹参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素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细胞的损伤。
自由基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一类活性分子,在过多积累时容易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核酸的破坏等。
而丹参中的丹参酮则可以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来抵消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丹参还有抗炎作用。
丹参中的丹参素和丹参酮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
丹参素可以通过下调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来抑制炎症反应,而丹参酮则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F-κB)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反应。
因此,丹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
丹参综述

丹参小综述1.来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
[1]2.化学成分:在2010版《药典》中,明确指出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
2.1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
其中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部位之一。
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二醇等。
之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0.1%~0.9%。
另外,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
其他类型的二萜该类化合物种类少且量低,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鼠尾草卡偌醇、阿罗卡二醇等。
2.2水溶性成分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J,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
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3.药理作用:3.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丹参注射液给药后使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加快,毛细管网开放数目增多,使动物血液流态改善,表现为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现象,血液流动由粒状或断线状态变为正常,对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家清除缺血部位的自由基。
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急性缺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拮抗角质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增殖,加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修复&保护心脏功能[2].3.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丹参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脏纤维化。
研究丹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作用时发现将,甲基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肝细胞内,用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法结果显示丹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合成有增强作用,提示丹参能促进肝细胞合成。
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研究概况

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研究概况本文就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1.1 抗心肌缺血:丹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胶痛有明显疗效。
实验研究表明,用丹参制备的煎剂、注射液、丹参素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心肌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郑若云等研究丹参水提物(主要成份为丹参素)对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多次腹腔注射丹参素或一次静脉滴注丹参素均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丹参中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扩张侧支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流量,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通过:(1)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2)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3)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1.2 抗脑缺血: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缺血后脑组织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据刘庆新等对丹参功效的观察,得出结论,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出血后脑水肿。
丹参抗脑缺血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据胡霞敏[1]等研究,丹参酮ⅡA 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释放、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1.3 抗血栓:丹参抗血栓形成与其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 磺酸钠、丹参素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cAMP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贾钰华[2]等通过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 能减少大鼠CD41和CD62P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4 改善微循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有增快血流的作用,能使外周血管血流加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扩张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流流速,消除肠系膜的血液瘀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
丹参综述,

丹参综述摘要: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常用中药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本文从丹参的品种考证、种类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展望等方面对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来源资源状况有效成分药效作用中成药制剂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
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第一个向美国FDA以治疗药身份申报的品种,意味着丹参将成为首例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的传统中药。
此后丹参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
本文就丹参各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丹参道地性、资源状况、产地迁移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但历代本草对其道地产区叙述多有不同。
按郭宝林考证,《名医别录》述:“生桐柏山谷及太山”(今河南和湖北交界及山东泰山一带);《图经本草》:“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今山西、湖北,河东州郡应归为山西而非陕西);《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随州”(今湖北随州);《药物出产辨》:“产四川龙安府为佳”(今四川平武)。
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我国分布甚广,南起江西、湖南,北达辽宁,西至四川,广布于海拔120-1300m的山地丘陵。
丹参野生、家种兼有,野生品有效成分高于栽培品,但栽培丹参的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生长条件稳定,产量大,已经成为目前丹参商品的主流。
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省。
丹参的化学成分在地理空间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明在较大尺度上,气候、大的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不明显。
丹参化学成分在同一个省内的变异可能会大于空间距离更远的不同的省之间,提示遗传背景及小尺度上的生态因子,如区域土壤、小气候及人为影响等,对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有重要影响。
以中江丹参为例:四川中江丹参大面积人工栽种历史约300年,中江丹参作为我国丹参的主源优质道地药材,以其根粗壮、色泽朱红、药味浓郁、药效高而弛名海内外。
丹参小综述

丹参前言:众所周知,丹参的作用主要是活血调经药里面的一种,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主产于四川、江苏。
安徽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
生用或酒灸用。
在2010版的《药典》中,明确地指出了丹参的有效成分。
在中药学(科学出版社),也有关于丹参的介绍。
1、别名:赤参,紫丹参,红根2、拉丁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ge.3、分布区域:四川、江苏。
安徽等地4、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5、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
6、应用:(1)血瘀诸证(2)疮疡肿痛(3)心烦不眠(文章后面会比较详细地讲述)7、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活血祛瘀宜酒灸用8、使用注意: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不宜与藜芦同用。
9、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破癥除瘕,止烦满。
”《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
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
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药用价值:根入药,含丹参酮,为强壮性通经剂,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等效用,妇科要药,主治子宫出血,月经不调,血瘀腹痛,经痛,经闭,庙痛。
对治疗冠心病有良好效果。
此外亦治神经性衰弱失眠,关节痛,贫血,乳腺炎,淋巴腺炎,关节炎,疮疖痛肿,丹毒,急慢性肝炎,肾孟肾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癫癎。
外用又可洗漆疮。
本品功擅活血祛瘀,作用平和,活血而不伤正,前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故可广泛用于淤血阻滞所致的多种病证。
其善调经水,为妇科活血调经常用之品。
又性偏寒凉,尤宜于血热淤滞之证。
治妇人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以及产后瘀阻腹痛,可单味为末酒调服;亦常与当归、益母草、川穹等同用。
治胸痹心痛,常与川穹、赤芍、冰片等同用。
治脘腹胁痛,可与檀香。
砂仁等配用。
治癥瘕积聚,可与三棱。
莪术、鳖甲等同用。
治跌打损伤,肢体淤痛,常与乳香、没药、当归同用,如活络效灵丹。
丹参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研究综述

丹参的抗心血管疾病作用研究综述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临床常见疾病。
丹参,作为一种中药,具有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潜力。
本文主要综述了丹参在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如丹参酮、丹参素、丹酚酸B等。
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包括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作用。
二、丹参对冠心病的作用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丹参对冠心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丹参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同时,丹参还能降低血浆中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斑块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三、丹参对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种,丹参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丹参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调节血压,如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一氧化氮生成等。
丹参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
四、丹参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丹参在心肌梗死后的恢复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丹参能够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伤害、促进血管新生等机制来减轻心肌梗死的损伤,并促进心肌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五、丹参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除了上述几种主要心血管疾病外,丹参还被研究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例如,丹参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丹参也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防止血管阻塞等。
六、丹参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丹参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副作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表明,丹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因此,在应用丹参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和用药指南进行用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丹参

炒丹参为丹参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酒丹参又名酒炒丹参。为丹参片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妙入药者。增强活血之功。 醋丹参又名醋炒丹参。为丹参片用米醋淋洒,微闷,文火微炒入药者。增强止痛之功。 丹参炭为丹参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药者。偏于止血。 鳖血丹参又名鳖血拌丹参。为丹参片用适量鳖血拌匀,晾干后入药者。偏于养血。 品种考证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 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本草图经》称:“二月 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 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 野苏而尖,青色,皱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综合诸家本草所 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药材鉴定 形态学鉴别 1.1 植物学特性鉴别
②丹参忌与羊肝同食,羊肝中的铁、钙、镁等离子可与丹参分子中的酮基氧、羟基氧发 生反应而形成络合物,从而使药效降低,故服丹参时忌食羊肝。
③丹参也忌与葱、藜芦、牛奶同食。 【不良反应】
丹参-药用部分 (1)个别患者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 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 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 (3)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 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血压下降, 乃至昏厥休克等。应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过敏药,同时用中药生脉 散加减调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 30~100 厘米,全株密布淡黄色柔毛及腺毛。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 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两面密被白色柔 毛。夏季开花,顶生和腋生的轮伞花序,每轮有花 3~10 朵,多轮排成疏离的总状花序;花 萼略成钟状,紫色;花冠 2 唇形,蓝紫色,发育雄蕊 2 个,伸出花冠管外而盖于上唇之下, 退化雄蕊 2 个,着生于上唇喉部的两侧;子房上位,4 深裂,花柱较雄蕊长,柱头 2 裂片不 相等。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4] 丹参别名 【别名】赤参,山参,紫丹参,红根,红暖药,紫党参,红参,血参,血参根,血丹参,红 丹参,赤丹参,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连马,山红萝卜,活血根,靠山红,烧酒壶根, 野苏子根,山苏子根,大红袍,蜜罐头,蜂糖罐,朵朵花根,却蝉草根,奔马草根,长鼠尾 草根,水羊草根,红娘子根。 【商品名】丹参。以根条粗壮,干燥、色紫红、无芦头及须根者为佳。 【处方名】丹参,赤参,紫丹参,炒丹参,酒丹参,醋丹参,丹参炭,鳖血丹参等。
丹参综述

丹参综述(2011级中药太极班陈铭坤201140301163)【摘要】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始载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是一种常用中药。
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丹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和开发必将促进药现代化的发展。
丹参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已基本清楚,但各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尤其对各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还没有完全了解。
【关键词】来源鉴别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来源丹参拉丁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
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根肥厚,外朱红色,内白色,肉质,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冠紫蓝色,花柱远外伸,小坚果黑色,椭圆形,花期4-8月,花后见果。
其根是一种中药。
性味苦,微寒。
归心、肝经。
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
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
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
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
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微苦涩。
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
表面红棕色,具纵皱纹,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
【1】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我国分布甚广,南起江西、湖南,北达辽宁,西至四川,广布于海拔120-1300m的山地丘陵。
丹参野生、家种兼有,野生品有效成分高于栽培品,但栽培丹参的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生长条件稳定,产量大,经成为目前丹参商品的主流。
丹参综述

丹参综述摘要:丹参作为活血化瘀的代表药之一。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本文从丹参的品种考证、种类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展望等方面对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综述。
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
以丹参为主的多种复方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等,被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还具有抗菌消炎、保肝、改善肾功能、保护胃粘膜等作用,因而还被用于治疗肝炎、急性肾炎、消化性溃疡及上呼吸道感染等。
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第一个向美国FDA以治疗药身份申报的品种,意味着丹参将成为首例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的传统中药。
此后丹参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
本文就丹参各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1.品种考证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即白苏),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
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
”《本草纲目》曰:“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
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综合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态特征均与现在所用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2.种类资源[1]正品丹参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
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70年代中期药材丹参已经供不应求,目前发现鼠尾草属Salvia共有40多个种(含变种、变型)的根及其根茎可作丹参使用,有近30个种进行过化学成分含量研究,其中脂溶性成分含量高的种类如甘西鼠尾草、三叶鼠尾草、毛地黄鼠尾草S.digitaloides、橙色鼠尾草S.aetea、云南鼠尾草、南丹参S.咖加、栗色鼠尾草S.castanea外,还有黄花鼠尾草、红根草S.prionitis、皖鄂丹参S.paramiltior—rhiza等,水溶性酚酸类成分作为丹参重要的有效成分,近年研究较多,这些种类除可作为丹参的新资源,将可能成为优良丹参种质选育基因库的种质资源。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

丹参的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从丹参的药用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剂型、制剂工艺等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以期利于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关键字:丹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制剂研究现状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患,是国内外现代化中药研究的热点品种之一。
1.资源分布丹参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野生的丹参常见于山坡、草丛、林下、溪谷旁[1 ]。
目前野生丹参资源由于过度采收已遭破坏,各地虽有栽培品种,但品质退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
2.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有30多种,丹参主要含两类成分:一为脂溶性的二萜类化合物,二为水溶性的多聚酚酸类成分。
2.1 丹参脂溶性成分(1) 邻醌型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ⅡB、隐丹参酮、丹参酸甲酯、紫丹参素等[2 ]。
其中丹参酮ⅡA 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在丹参中的含量可达0. 5 %以上,将其磺化制成丹参酮ⅡA 磺酸钠后,可增加水溶性及提高药理活性。
隐丹参酮抗菌活性很强,比小檗碱强许多倍,含量亦高,常作为抗菌消炎类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2) 对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化合物在丹参中含量很低,主要有: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等[2 ]。
(3) 其它二萜类化合物较少,含量低。
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等[2 ] 。
2.2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有: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丹酚酸等,均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丹参体内含量较高,活性较强,是丹参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常作为丹参原药材和丹参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浅谈丹参的药理作用

浅谈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又称之为紫丹参、赤参、红根,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理想的疗效,丹参的化学成分以丹参酚酸、异阿魏酸、隐丹参酮、丹参酮为主,丹参由于其明确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就丹参的药理作用展开综述。
标签:丹参;药理作用;分析丹参又称之为紫丹参、赤参、红根,味苦、性温,有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祛瘀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化学成为主要为丹参酚酸、异阿魏酸、隐丹参酮、丹参酮,此外还有三萜类、黄酮类等成分,以下就针对丹参的临床药理进展展开分析。
1 丹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丹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提高细胞膜机械强度、避免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为大鼠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变其全血黏度,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稳定性,改善细胞电荷。
而丹参酮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预防微血管收缩的作用,同时降低血液粘稠度,激活血小板聚集,减少人体内皮素,提高血管张力。
有学者对肝硬化切除术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这可能与毛细血管的扩展、血液的稀释因素有关,并有效降低全血黏度。
临床研究还显示,丹酚酸A可以提高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对血小板G受体信号通路分子产生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
2 丹参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临床研究显示,丹参对于此类患者有着一定的改善效果,会参与到机体氧化、自由基损伤、小热休克蛋白表达等环节中,丹参的治疗有着多靶点、多层次以及多向调节的特征。
2.1 减少自由基。
脑缺血再灌注患者体内会产生很多自由基,在这些自由基攻击下,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影响细胞完整性,继而导致细胞逐渐死亡。
丹参能够有效减少人体内的自由基,避免发生级联反应。
有学者采用丹参酮II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种方式有效提升了梗死位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可见,丹参可以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持自由基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
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化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
就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1.1 对防治急、慢性肝损伤的作用[1]:丹参能明显抑制正常及损伤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细胞色素巧50的合成,防止损伤细胞的蛋白质、DNA,RNA、尿素及铜兰蛋白的降低,减轻肝毒物对体外培养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丹参具有抗炎、抗肝细胞损伤及促进大鼠肝细胞DNA合成的作用。
至今已从丹参中分离出50余种化学成分,其水溶性成分—丹参酸乙具有抗D-半乳糖胺肝损伤和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的作用,对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1.2 改善肾功能作用[2,3]:通过在HCA保存液中加入丹参低温保存狗肾脏,观察狗肾的组织和超微结构变化,探讨丹参对狗肾低温保存的影响。
结果表明:实验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数12、24、36小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细胞坏死数24、36小时(P<0.05);肾组织超微结构保存0小时,两组无明显区别,12小时有轻度区别,24小时差异较明显,36小时差异显著。
说明丹参有较好的抗缺血性肾损伤的作用。
金氏等用三种丹参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血清尿素氮和肌肝含量;48小时生存率明显提高,表明丹参提取物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
初步证实其作用与腺苷受体有关。
1.3 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乙醇给人灌胃,乙组给予丹参水溶液后再给乙醇。
结果表明:组与组比较,胃壁结合黏液量、胃黏膜血流量增多SOD,GSH-Px活性增高,LPO含量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减低。
丹参还有抑制胃运动作用,从而减轻胃黏膜损伤。
提示其可改善黏膜血流供应,降低胃窦运动是参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作用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