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课《杜甫诗三首》ppt
领略诗歌的意境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通过领略这些意境,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 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杜甫简介 • 《杜甫诗三首》概述 • 《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解析 •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杜甫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出生背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早年经历
杜甫曾先后参加科举考试,并在长 安任职过小官。
详细描述
2. 诗人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表 达了对住房困难的感慨和对社会 不公的不满。
总结词:描述了诗人居住的茅屋 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 生活的贫困和人生的坎坷。
1. 诗人描绘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 景象,表现了生活的贫困和人生 的坎坷。
3. 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贫 困和人生的坎坷,仍然心怀天下 ,用诗句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杜甫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深刻的 思考等。通过研究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术造诣。
体会杜甫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感受诗歌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如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等。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可以深入感 受杜甫的情感世界。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读杜 甫的诗歌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奋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意境,如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对人物 形象的塑造等。通过领略这些意境,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 术境界和文化内涵。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课《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杜甫简介 • 《杜甫诗三首》概述 • 《杜甫诗三首》中的三首诗解析 • 杜甫诗歌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杜甫诗歌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01
杜甫简介
杜甫的生平
出生背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从小就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早年经历
杜甫曾先后参加科举考试,并在长 安任职过小官。
详细描述
2. 诗人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表 达了对住房困难的感慨和对社会 不公的不满。
总结词:描述了诗人居住的茅屋 被秋风吹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 生活的贫困和人生的坎坷。
1. 诗人描绘了茅屋被秋风吹破的 景象,表现了生活的贫困和人生 的坎坷。
3. 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贫 困和人生的坎坷,仍然心怀天下 ,用诗句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 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研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杜甫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如生动的描绘、鲜明的对比、深刻的 思考等。通过研究这些表现手法,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艺术造诣。
体会杜甫诗歌的情感与意境
感受诗歌的情感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如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对 人民疾苦的同情等。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诗歌,可以深入感 受杜甫的情感世界。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读杜 甫的诗歌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苦难与奋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杜甫诗三首》ppt
杜诗情感真挚、深刻,无论是送别、怀古还是写景,都融入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表达,做到真情实感。
提高鉴赏能力
01
学习《杜甫诗三首》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对学习《杜甫诗三首》的体会和收获
丰富知识储备
02
该组诗涵盖了多个主题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学习《杜甫诗三首》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杜甫诗三首》的艺术特色
03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雄浑、豪放,反映社会生活广阔,富有感染力。
雄浑豪放
杜甫以现实眼光观察、反映社会生活,关注时代疾苦和民生哀乐。
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对偶工整
杜甫诗歌中常运用对偶手法,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
炼字精准
杜甫注重字词的锤炼,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杜甫诗三首》的概述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与结构
02
描述作者在长安城南的元日登高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悲凉情感。
《登高》
描述作者在安史之乱后,身处荒凉的长安城中,对家国破败的忧虑和伤感。
《春望》
描述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泊舟经历,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感慨。
《泊秦淮》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概述
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时期,对当时政治、社会、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切的关注。
03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作的特点与价值
01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以社会写实、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鉴赏能力
01
学习《杜甫诗三首》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唐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对学习《杜甫诗三首》的体会和收获
丰富知识储备
02
该组诗涵盖了多个主题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学习《杜甫诗三首》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了解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杜甫诗三首》的艺术特色
03
杜甫诗歌的意象多雄浑、豪放,反映社会生活广阔,富有感染力。
雄浑豪放
杜甫以现实眼光观察、反映社会生活,关注时代疾苦和民生哀乐。
现实主义
杜甫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对偶工整
杜甫诗歌中常运用对偶手法,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
炼字精准
杜甫注重字词的锤炼,如《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
《杜甫诗三首》的概述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与结构
02
描述作者在长安城南的元日登高中,感受到了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悲凉情感。
《登高》
描述作者在安史之乱后,身处荒凉的长安城中,对家国破败的忧虑和伤感。
《春望》
描述作者在秦淮河畔的泊舟经历,表达了对国家政治腐败和人民疾苦的忧虑和感慨。
《泊秦淮》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概述
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时期,对当时政治、社会、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切的关注。
03
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诗作的特点与价值
01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以社会写实、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诗三首古诗文PPT课件
2.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沉郁”主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像这首诗将诗人万里漂 泊、身体多病、客居他乡、孤独无依的悲伤心情一起倾泻出来;“顿挫”则包括 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和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咏怀古迹 ( 其三) 1.对比反衬,刻画人物 本诗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和留的对比:离 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 惨命运。Fra bibliotek基础知识
一、读准字音
萧.森.( )( ) 万壑.( ) 渚.清沙白( ) 环珮.( ) 繁霜鬓.( )
急暮砧.( ) 朔.漠( ) 青冢.( ) 潦.倒( )
二、一词多义
渚清沙白鸟飞回 奔流到海不复回 1.回虎鼓瑟兮鸾回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回车叱牛牵向北
独留青冢向黄昏 2.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羁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为本诗主旨所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进行分 析。
参考答案: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这里有去与留的对 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 以“识”却没能“识”,死了身体不能归,魂魄却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 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登高》通过重阳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渊空旷的景色, 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潦倒一生、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秋兴八首(其一)》的主旨句是哪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 分析。
参考答案: (1)颈联是主旨句。①“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 已有两年,眼看菊花两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哀伤。②“ 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 长系。“孤舟”成为作者漂泊流浪的意象,其情令人怆然。
杜甫诗三首.ppt资料课件
壹 学习目标
壹贰 重点字词
叁 知人论世 肆 身临其境
学习 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及律诗知识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4、品味诗人情感
知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
三、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添”加题。
怀瘐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焉。
——【明】王嗣奭《杜臆》
文本细读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赴”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写 出飞动之势和变幻之感。
• 点明昭君出生地,侧面描写昭君的人物形象:昭君远赴 匈奴和亲,担负起两邦交好的历史和民族责任,需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连绵雄伟的山川正是她坚毅品格 的象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人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涉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后世称其 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其诗歌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 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 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 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 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 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三、知人论世
诗风沉郁顿挫:
壹贰 重点字词
叁 知人论世 肆 身临其境
学习 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及律诗知识 3、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4、品味诗人情感
知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世
三、知人论世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 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添”加题。
怀瘐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 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
千古有同感焉。
——【明】王嗣奭《杜臆》
文本细读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一“赴”字运用拟人手法,将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写 出飞动之势和变幻之感。
• 点明昭君出生地,侧面描写昭君的人物形象:昭君远赴 匈奴和亲,担负起两邦交好的历史和民族责任,需要巨 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连绵雄伟的山川正是她坚毅品格 的象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人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涉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后世称其 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其诗歌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 杜工部集》。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 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 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 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 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 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三、知人论世
诗风沉郁顿挫:
《杜甫诗三首》ppt课件
痛苦与挣扎。
象征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 过烽火与家书的象征性意象,表 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
和平的渴望。
名句欣赏与解读
0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沉痛感
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 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诗人已届暮年,独自登上高台,眼前的秋景勾起了他漂泊异乡、年老孤独的悲 凉之情。
05
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01
02
03
揭示社会矛盾
杜甫的诗歌深刻揭示了唐 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如 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战 争频繁等。
批判统治者
杜甫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生动描绘了人 民的苦难生活,如战乱、 贫困、徭役等,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倡导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拓展诗歌题材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 到自然、人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引导人们 关注社会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和社会 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象征手法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通 过烽火与家书的象征性意象,表 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
和平的渴望。
名句欣赏与解读
0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描绘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国兴衰的沉痛感
慨。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 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 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楚。 诗人已届暮年,独自登上高台,眼前的秋景勾起了他漂泊异乡、年老孤独的悲 凉之情。
05
杜甫诗歌的现实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对当时社会的反映和批判01
02
03
揭示社会矛盾
杜甫的诗歌深刻揭示了唐 代中后期的社会矛盾,如 贫富差距、政治腐败、战 争频繁等。
批判统治者
杜甫对统治者的奢侈生活 和腐败行为进行了尖锐的 批判,表达了对民生疾苦 的同情。
反映人民疾苦
杜甫的诗歌生动描绘了人 民的苦难生活,如战乱、 贫困、徭役等,表达了对 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倡导现实主义
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对后 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 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拓展诗歌题材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政治、社会 到自然、人生等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 材和灵感。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引导人们 关注社会问题,对后世的文学和社会 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杜甫诗三首》教学课件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具有强烈的音乐性。
运用了对比、夸张等 修辞手法,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
名句欣赏与解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01
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出征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
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02
以夸张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令人触目
生动传神的描写
诗中对秋风、茅屋、雨夜等景象的描 写生动传神,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 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名句欣赏与解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美好愿望,他希望有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 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这句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杜
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精神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 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 思,这种精神内核被后世诗人广
泛传承和发扬。
பைடு நூலகம்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杜甫生平简介
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把 握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并掌握鉴赏杜甫诗歌 的方法,包括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等。
《春望》
此诗风格沉郁顿挫,借春天生机盎然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苦 闷,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厚重。
杜甫诗歌风格形成原因探讨
时代背景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这 些时代特征深刻影响了他的诗歌
创作。
个人经历
杜甫一生坎坷,仕途不顺,长期漂 泊流浪,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 和人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 验。
名句欣赏与解读
《杜甫诗三首》课件(共20张PPT)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一去紫台连朔漠
远嫁异邦
怨 恨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 故乡的幽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诗三首
判断律诗的标准
一共八句(每两句一联,共四联),每句五 个字或七个字。 押平声韵。
颔联和颈联要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同)。
要讲究平仄:每联第二句的第二个字与本联 第二个字平仄相反,下一联第二个字的平仄与 上一联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尤其要避免三平调、 三仄调、孤平调。一般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 六分明。
哪些诗能代表杜甫的风格?
• 现实主义(诗史)的诗: “三吏”、“三别”(《石壕吏》、《新安 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 别》、 《垂老别》 ) • 体现其思想感情的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等。 • 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诗: 《登高》、《春望》、《咏怀古迹》、《蜀 相》等。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这不是一只快乐 冷。既有身体 的鸟,是一只孤 的,又有心灵 独痛苦的鸟。 的。更主要是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语文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6课《杜甫诗三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①玉露:白露。②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③萧森:萧瑟阴森。④兼天:连天。“兼”,连的意思。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 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 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巨岁月。⑨系 (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 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 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 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 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 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每 句字数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 一个繁华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 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 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 首)即是一例。
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 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 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
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 中原的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 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 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 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⑤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 ⑥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二次看到。杜甫去年秋 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⑦接地阴: 风云盖地。⑧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巨岁月。⑨系 (jì):系舟上岸。⑩寒衣:冬天的衣服。⑾催刀尺:赶 裁新冬衣。 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zhēn),捣衣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 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 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 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 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 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 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每 句字数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写作背景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
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 一个繁华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 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 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 首)即是一例。
此诗以描画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 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络,以情感的起 伏流转,贯穿次第展开的各组景物,形神教诲, 浑然一体。
内容述评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
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森气氛感发情怀, 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 中原的悲伤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 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 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 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 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满着苍凉的身 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 作远为深厚。
杜甫诗三首优秀课件
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瑟阴森的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 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 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首联状秋季破败阴沉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哀景衬哀情)
问题: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写了哪些意象?)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
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 和地面贴近。 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 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 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诗中流露出诗 人忧国忧民的愁绪。
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诗作开篇前四句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 了一幅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图中既有经霜而凋伤的红枫林,又有峰峦高 耸、江险涛急、恶浪凌空、气象萧森的巫山巫峡, 还有充塞于整个空间且与地阴相接的塞上风云。 诗人正是利用这个特定背景来烘托自己凄清哀 怨的忧国伤时的情怀。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
登 高
杜 甫
登 高 被誉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古今 律诗之冠”
该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 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 动乱,民不聊生。此时,杜甫只能继续漂泊,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朋友相继去世等许 多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为了排遣郁闷,他抱 病登台,但却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三年之后便病逝了。
三、抓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第二、表达了什么?
问题:哪个诗句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
杜甫诗三首PPT41(说课) 人教版 (共20张PPT)
想与想像,悟诗句、诗情、诗意。
说教学流程 (四)牵:学生合作探究《春望》
分组合作研讨,借用《望岳》的学法 合作探究学习《春望》。可结合背景资料,
从诗情、诗意、诗风等方面作比较阅读。
学生可运用绘画的方式来展现文本的物境、
情境、意境。
说教学流程 (五)放:学生自读《石壕吏》
课型设计:自主演读课 流程预设:1、说战争,讲历史 2、读诗文,谈剧情 3、想情境,演短剧 4、评表演,论特色 教学设想: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 剧,由一节课的引导、合作阶 段升华到放手阶段。
谢 谢!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说教学流程 (四)牵:学生合作探究《春望》
分组合作研讨,借用《望岳》的学法 合作探究学习《春望》。可结合背景资料,
从诗情、诗意、诗风等方面作比较阅读。
学生可运用绘画的方式来展现文本的物境、
情境、意境。
说教学流程 (五)放:学生自读《石壕吏》
课型设计:自主演读课 流程预设:1、说战争,讲历史 2、读诗文,谈剧情 3、想情境,演短剧 4、评表演,论特色 教学设想: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 剧,由一节课的引导、合作阶 段升华到放手阶段。
谢 谢!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杜甫诗三首》ppt
生的情感。
《春望》
02
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
忧虑和痛苦。
《石壕吏》
03
以一个老妪的口吻,讲述了官府强行征兵的残忍事件,表达了
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杜甫诗三首》的结构特点
《登高》
采用了对偶、象征等手法,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
《春望》
运用了寓情于景、以动衬静等手法,表现了作者 强烈的情感。
《杜甫诗三首》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杜甫及作品介绍 • 《杜甫诗三首》的内容与结构 • 《杜甫诗三首》的艺术特色 • 《杜甫诗三首》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 • 《杜甫诗三首》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 《杜甫诗三首》的实践与应用
01
杜甫及作品介绍
杜甫的生平与背景
1
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2
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慧,才情 横溢。
3
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个时期,对当时 政治、社会、人民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深切 的关注。
杜甫诗作的特点与价值
杜甫诗作以现实主义为主要特色,以社会写实、人民疾苦为 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杜甫诗歌语言简练、质朴自然,笔力矫健老到,既反映了人 民疾苦和社会动荡,又表达了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艺术性和人文价值。
对偶
三首诗中均有对偶句,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美感。
用典
杜甫在诗中善于用典,如《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借用古人 故事或名言,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象征
在《登高》中,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等描写,象征性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愁和苦闷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读:诵读
一读:自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个别朗读,学生互相评议。
节奏: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或212式。 停顿:依节奏停顿,依意思或者感情连贯。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响。 语气:依据诗歌的内容感情。
二读:听录音,把握朗读情感→集体朗读 (要求读出两首诗歌不同的语气语调)
设计意图:在读这个环节,紧扣了用感情朗读这一 目标,为下一“品读”诗歌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Hale Waihona Puke 小结:由此可见,诗人的个人境遇往 往影响诗歌的写作题材、创作风格、主 题思想的差异。
四、说板书设计:
对比内容
《望岳》
《春望》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 池和遍地荒草 近看: 城池残破, 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望”的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 对象不同 奇秀丽、巍峨高大 远望: 一脉青色横亘于 “望”的 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视角不同 近看: 山南山北分昏晓,细 “望”中 所感不同 “望”中 所寓之情 不同
(三)品:品读
(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以“望”为切入点比较这两首 诗)
1.这两首诗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望”到了那些景 ? 2.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景象,这些景 象有什么特点呢?
3.以“望”为切入点比较这两首 诗: 对比内容 《望岳》 《春望》
“望”的对 高大连绵的泰山,它神 国都沦陷后的残破城 奇秀丽、巍峨高大 池和遍地荒草 象不同 远望:一脉青色横亘于 近看:城池残破, 花鸟仿佛也在感伤 “望”的视 齐鲁之间,无尽无了 角不同 近看: 山南山北分昏晓,细 远望:满城荒草丛 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生,荒凉一片 “望”中所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 满城破败,凄凉荒 神激荡,豪情满怀 芜,使人黯然神伤 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品读这一环节,学生直观理解文章 内容,展示了学生赏析诗歌的个性,进而突破本课的重 点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情感体验 →对比深化
学法:朗读感知→合作探究→个性展示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 • (一)导: 诵读 • (二)读: • (三)品:品读 • (四)悟:感悟
(一)导:激发兴趣
请从下列提示中,猜猜他是谁? 1、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3、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4、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5、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融入课堂 的兴趣,并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及生平。然后由学生展示 有关杜甫的文字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觉收集 资料的习惯。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他仕途坎坷,身经离乱, 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 抒写情怀,其作品思想深刻,风格沉郁顿 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 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 他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 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 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人被迫逃 亡。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这首诗写的就是当时长安被攻陷后,作者 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悟(感悟)
以“望”为切入点比较这两首诗:
面对此情此景,结合写作背景悟一悟:作者的心 情或感受又怎么样呢?这两首诗中分别哪句最能表达 诗人此时的心情呢?
《望岳》
《春望》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 “望”中所 寓之情不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 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 心壮志、豪迈气概。 忧虑,(忧国思亲) 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悟读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体 验作者的创作主题,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进而提高学 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人文素养,达到学生价值观教育这 一目标。
远望:满城荒草丛 看峰峦层云,决眦目送归鸟 生,荒凉一片
泰山雄伟壮大,令人心 满城破败,凄凉荒 芜,使人黯然神伤 神激荡,豪情满怀 抒发了在战火中对亲 表达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人的思念和对国家的 志、豪迈气概。 忧虑,(忧国思亲)
感 谢 您 的 指 导!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读
1、教材地位和作用:《杜甫诗三首》选自人
教版八年级初中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这
韵
奇
美
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教学本课是
为了让学生逐步感受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 想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读
品
悟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b: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能力目标: a: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b:通过朗读、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c: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蕴含于诗句中的豪 情壮志、忧国忧民爱国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材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