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官印分期例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印章艺术经过秦代承前启后的过渡,发展到汉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两汉(西汉、东汉)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在长达426年间,汉代艺人为后世留下数以万计的印章实物。

至今仍然不断有汉代印章出土,继续丰富着这一艺术宝库。

汉代印章的用材以青铜为多,此外有金、银、玉、玛瑙、琥珀、石、陶、木质等材料制成。

汉印文字为摹印篆,书法特点是横平竖直,形体方整,平正庄严与隶相通,其文字较古玺与秦印易识。

官印多铸造,军印多凿刻,殉葬用印虽草草凿成,不计工拙,也另有一番艺术上的“写意”趣味,并非一无所取。

汉印除官印(包括军印)、私印两大类外,根据用途及使用方法习惯上还分吉语(包括箴言)印、图形印、封泥、印陶(砖、瓦、陶器上的印样)、烙木印、烙马印等等。

汉印的分期,曾是印学界的难题。

由于解放以来新中国考古事业的迅猛发展,学术研究的深入,使我们今天能了解到一批有可靠科学依据、分期比较准确的汉印。

现在已经能够将汉代官印分出五期,即:西汉初期、中期、晚期、新莽、东汉(东汉也可粗略分辨出初、中、晚三期,实际上已经可以将汉代官印细分为七期。

由于东汉官印三期的印例掌握的还不够丰富,故暂列为一期来陈述)。

军印分为四期,即:西汉初中期、晚期、新莽期、东汉期。

其年代的划定,只能是相对的正确,因印章形制的演变不是截然的突变,数年之内有反复、有例外也是正常的。

这主要表现在西汉初期印与西汉中期印的演变上。

这一点是我要加以说明的。

本文有选择的举例介绍汉代各期的典型官印。

为节约篇幅,官印中的军印从略。

一、西汉初期官印
即上起汉王于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公元前202年)至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约27年间的汉官印。

西汉初期“汉因秦制”,承袭秦代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又分封同姓为诸侯国。

其官印的形制特点直接由秦印发展而来,几乎与秦印相仿,较难区分鉴别。

印多白文,印面上常有田、日形界栏。

印文释读顺序多正读,也有横读,偶有交错文,虽极似秦印,但仔细分辨其文字较秦印文字方平正直,古玺文字的意味全无。

四字、两字印的印文与界栏边相贴近。

四字印成正方形,而秦官印多为2.2×2.3厘米,略呈长方形。

印钮也较秦印有变化,出现蛇钮,半通印出现鱼钮。

现举印例如下:
1.信平侯印(图1) 白文,田形界栏,“侯”字作“危矢”,与“车大侯之印”文字同,“印”字篆法与“安民正印”文字同。

征集品,现藏湖
98中原文物 1998年第1期
南省博物馆。

2.宜春禁丞(图2) “宜春”为园名(园也作苑),在上林苑中,秦二世葬于此。

白文,有田形界栏,印文横读,极似秦印,而文字较秦代丰满、方正,为西汉初期官印。

宜春苑有上苑下苑,也称左苑右苑,“禁”为“禁圃”官名的省略。

3.南宫尚浴(图3) 白文,田形界栏,交错文。

这种交错文多见于秦官印,西汉初、中期尚有遗风。

“南宫”为西汉分封的侯国,封泥印曾见“南宫侯相”,其地在今河北省南宫市西南郊。

“尚浴”为官称,曾有半通印“尚浴”。

汉官仪云:“省中有五尚。

”(省中即禁中,因元后父名禁,故改称省中)五尚为:尚省、尚冠、尚衣、尚帐、尚席。

“尚浴”应与五尚相类职官,可补典籍之缺。

秦代南宫为郡下属县,不可能有“尚浴”职官名称,只能是西汉初期分封侯国的官印,尚存秦官印之遗风。

4.浙江都水(图4) 白文,有田形界栏,正读,蛇钮。

浙江,西汉时属会稽郡。

5.琅左盐丞(图5)、琅邪左盐(图6) “琅左盐丞”为“琅邪左盐丞”之省,有封泥“琅邪左盐”为证。

两印形式风格相同,为西汉初期官印。

6.彭城丞印(图7) 印为蛇钮,印面呈正方形。

“彭城”,春秋宋邑,《左传·成公十八年》:“楚子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秦置彭城县,故址在今江苏省铜山县。

此印文字较秦代文字晚,“印”字末笔略向下微垂,印风与“宜春禁丞”、“旗郎厨丞”(蛇钮)等西汉初期官印相近。

7.代马丞印(图8) 此印印钮似龙或虎的变形。

“马丞”为代国职官,县无马丞。

“代”,古国名,《史记·赵世家》:“赵襄子以木斗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

”灭于秦后,置代郡,汉初为代国,后为代郡。

故址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8.车大侯之印(图9)、长沙丞相(图10) 白文,无界栏,铜质,凿刻,龟钮。

为殉葬用印,印文苍劲雄健,豪放恣肆似草篆。

“侯”字作“危矢”,“印”字末笔在右行一半处下垂,这种字形常见于秦代文字,延续到西汉初期。

这两方西汉印是1974年长沙马王堆2号墓出土的,其时代为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可视为西汉初期有代表性的殉葬官印。

9.舆里乡印(图11) 白文,有“1”竖作界线,无边栏,滑石质,龟钮,殉葬官印。

1965年长沙野坡2号墓出土。

“印”字末笔在一半处下垂斜出,为西汉早期文字特点。

10.市府草(图12)、食官(图13)、莒市(图14) 3件为烙木印,均为漆器上的烙木印样。

出自山东省临沂银雀山4号西汉墓。

“市府草”是烙印在耳杯上。

“市府”疑为“成都市府”的简称,“草”假借为“造”。

类如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墓出土漆器上的烙木印。

“食官”,是为王室管理饮食的职官,烙在漆卮上。

“莒市”,“莒”写作“筇
吕”,古文字“草”字头与“竹”字头常相混用,烙在耳杯上。

“莒市”应在莒县内,西汉为城阳国。

二、西汉中期官印
以印的风格变化,此期划定在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至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约75年。

这一时期的汉官印已经完全摆脱秦印(以及秦亡以后的秦楚印)的影响,开始形成典型的汉印风格。

印文多为四字,印面较少出现界栏,印文在印面上占位分布均等。

印文更加平直方正,印文逼边,分朱布白平稳雍容,形成汉印规矩典型,气象庄严的风格。

现举印例如下:
1.馆陶家丞(图15) 据《汉书·孝窦皇后传》载:“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

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

”此印为馆陶公主的家丞官印。

印的风格与西汉初期有明显的差别,为现在所知的西汉中期官印时间较早的一方。

2.淮阳王玺(图16) 玉质,该印风格为西汉中期特点,不会是西汉初期惠帝于公元前196年立刘友为淮阳王的用印。

“王”印称
99
汉代官印分期例举
“玺”为武帝元狩四年以前制度,以后则称“印”(见《汉书·武帝纪)。

类此者尚有封泥河间王玺、甾
艹川王玺等。

3.霸陵园丞(图17) 据《汉书·文帝纪》载,文帝于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崩于未央宫,葬霸陵。

4.睢陵家丞(图18) 据史载,睢陵易侯刘定国,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封,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国除,此为睢陵侯国家丞官印。

5.三封左尉(图19) 据《汉书·地理志》载,朔方郡属有三封县,为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所建之城。

6.渭成令印(图20) 据《汉书·地理志》载,右扶风属有渭城。

注曰,故咸阳,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

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更名渭城。

7.滇王之印(图21) 史载武帝元封二年四月(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赐滇王王印,以其地置益州郡。

8.故陆令印(图22) 滑石质,龟钮, 1952年出自湖南省长沙市杜家坡801号墓。

据墓中随葬器判断,该墓为武帝元狩五年以后的墓葬。

“故陆令”三字结体奇特,为殉葬品,非生前所用官印。

9.镡城令印(图23)、临湘令印(图24) 镡城令印,滑石质,鼻钮,1975年出自湖南省长沙市南塘冲24号墓,殉葬品。

镡城故址在今湖南省黔阳县西南。

临湘令印,滑石质,鼻钮,1954年出自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山1号墓,殉葬印。

“令”的写法,常见于南北朝时代北魏的官印中,此印长略短于宽,为2.7×2.8厘米,较一般西汉官印大,类此者尚有“长沙顷庙”殉葬印。

10.长沙仆(图25) 玛瑙质,鼻钮,1955年出自湖南省长沙市侯家塘18号墓。

据墓葬随葬品的特点,判定其时代为武帝元狩五年前后时期的官印,印面较大,为3×2.8厘米。

印文盘曲,具有装饰意味,其旨趣远承楚国金文。

“仆”为官名,诸侯王国的仆称为“太仆”,武帝以后改称“仆”。

所以此印应是武帝时期的官印。

三、西汉晚期官印
晚期划定在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至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约96年。

据《汉书·郊祀志》及《汉书·武帝纪》注所记,武帝太初元年,因汉以土德王,土数五,故定印文为五字,其不足五字者,加“之”字,或在“印”字下加“章”字以足之。

官印自此由4字变为5字,“印章”二字连称也自这一时期开始。

现举印例如下:
1.尚符玺之印(图26) 正如文献所记,“尚符玺之印”加“之”字以足5字。

2.宫司空丞之印(图27) 滑石质,鼻钮,殉葬用印,印面有“1”竖为界,印文分左右两组,印文6字,非生前所用官印。

1960年出自湖南省长沙市杨家山7号墓。

此印说明西汉晚期出现6字官印,有些军印由于职官名称文字多,不宜省文的也出现6字印。

3.赵相之印章(图28)、鲁相之印章(图29) 封泥,为西汉侯国的相印。

据史载,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更名诸侯丞相为相,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定官印文字为5字,以上两例与文献所记相吻合。

类此者封泥中尚有许多,如梁相之印章、泗水相印章、广川相印章、广阳相印章、高密相印章等。

4.九江太守章(图30)、清河太守章(图31) 封泥,为西汉晚期太守官印,中期的印文为“九江太守”、“清河太守”,“太守”职官为景帝以后改郡守为太守。

5.南郡都尉章(图32) 封泥,“尉”为汉初设于郡级的高级武官,到景帝中元二年更名为“都尉”,有一方“南郡尉印”为西汉中早期官印,这方“都尉”章为5字,应是西汉晚期即武帝太初元年以后的官印。

类此封泥中尚有一些,如清河都尉章、琅邪都尉章、蜀郡都尉章等。

100收藏与鉴定
汉代官印分期例举图例101
汉代官印分期例举
四、新莽官印
王莽国号称“新”,公元9年至23年。

在短短的15年里,实行新制,一改西汉旧称。

正如在王莽嘉量铭中的诏书所言“据土德受,正号即真。

改正建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

”新莽官印特点突出,官制以崇尚复古为名,事实上多出现与前代不同的爵名与官称,其政令既繁而又更改遽急。

官印的制作工艺精美,官印除鼻钮、瓦钮外还常见龟钮(多爬行龟),除“大司空士姚匡”为驼钮外,多为龟钮,县宰以下用瓦钮。

龟钮在汉印中也独具特点,龟腿有五爪,四腿立于印体四角,龟尾下垂,龟首前伸。

龟甲有回形或方格龟纹,龟背高如圆丘,龟甲边大都有圈带纹。

相比之下,西汉龟钮龟背较低,背有六角回纹,龟腿也短,东汉龟纹则是腿高,龟头上伸。

印文文字书写严谨,兼有西汉印文圆劲与东汉印文方正之优。

个别字又独具特点,前人常据以鉴别判代,如“丞”字的最下面一笔的两端上翘较西汉时期为高,而东汉时则往往不翘起,呈一横笔形。

新莽官印印面一般为2.2~2.4厘米见方,印文多为5字,也有6字,个别出现9、10、11字的。

职官名称以“托古改制”,出现新的爵名“子”、“男”(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名,现发现的官印中仅见子、男两种)。

特殊的官称如改关内侯为“附城”,改太守为“大尹”,改县令长曰宰。

除县宰外,尚发现有园宰、闲宰、田宰、则宰、仓宰,改大司农为“纳言”。

其他职官如连率、国师、元士、中士等均是前代所未有的。

典籍所载的封号如:大师公、扶恩侯、厌难将军、讨秽将军、右关将军、立国将军等等均有相应名号的官印出现。

新莽官印传世较多,现举数例如下:
1.通睦子印章(图33)、会睦男家丞(图34)、乐陆任之印(图35) “通睦子印章”为封泥,相类似的还有盈睦子印章、秩睦子印章,印章有弘睦子则相。

“会睦男家丞”与之相类的有康武男家丞、邕佳睦男家丞等。

据《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所记“封王氏,其女皆为任,男以睦,女以隆为号焉。

”陈直先生认为《汉书》所记的“以隆为号焉”,可能有误,应为“以陆任为号焉”。

印文中“睦”为男号,“陆任”为女号,“子”与“男”为爵名。

2.弘睦子则相(图36) 据《汉书·王莽传》记“令诸侯各食其同国则”,颜师古曰:“谓公爵食同,侯伯食国,子男食则。

”这方印便是一位子爵的食则,据《汉书》本传云:“子男一则,众户二千五百,土方五十里。

”食则有“相”,说明食地有“相”属官。

3.国师之印章(图37) 《汉书·王莽传》载:“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封泥“国师之印章”与文献所记相吻合,应是刘歆的官印封泥。

4.同心国丞(图38) 封泥,新莽时封地多虚名,不一定为实际地名,“同心”即为一例。

“国”为公爵一级的食邑名,食地有“丞”进行管理。

5.平原大尹章(图39) 封泥,据《汉书·王莽传》载:“置卒正、连率、大尹,职如太守,属令属长,职如都尉。


6.雁郡大尉章(图40) 封泥,新莽时改郡国都尉为大尉,此封泥为雁郡的大尉官印。

7.豫章南昌连率(图41) 封泥,六字印。

新莽置有“连率”,与卒正、大尹平级,职如太守。

连率即连帅,此封泥豫章为郡名,南昌为郡治所在的县,郡县连称,即以郡带县统领之义。

8.修合县宰印(图42) 新莽时改县令曰县宰。

9.干昌县徒丞(图43)、昌县马丞印(图44) 以上两县官印的徒丞、马丞皆为新莽时代所特有的职官名。

10.常安东市令(图45) 封泥,据《汉书》可知王莽时“长安曰常安”。

“市”为贸易场所,西汉时代各郡及大县均设有大市。

《史记》载,高祖六年立大市。

大市设市长、市丞,新莽时为“市令”。

11.显美里附城(图46) 封泥,相类的
104收藏与鉴定
有仁勇里附城、壹阳里附城等。

据《汉书》所载,新莽时代“赐爵关内侯者,更名附城。

”综合多方“附城”印章,发现里名多为假托之名,其类型约三种:有以人名者,如宁赵里、尊庞里、楼旧里等。

以心(王莽封爵之号,初名“心”,改为“信”,又名“新”)为名者,如心定里、广心里等。

再一种以嘉名者,如印例显美里、仁勇里、壹阳里,还有昭仁里、朱岂里、修光里、弘光里等。

12.新成顺德单右集之印(图47) 9字印,是新莽时代基层政权组织“里单”的下属“右集”的官印。

“单”是官里纠弹里中居民的一种基层组织。

“顺德”为里名,“新成”是新莽国号的变名,曾有一字“新”、“薪”的,也有两字“新家”、“新室”、“黄室”、“新成”的。

类此印者尚有新成左祭酒,用“薪”字的有薪中酒单。

13.新前胡小长(图48) 此印是新莽时代授于少数民族的官印,《汉书·王莽传》第六十九载“外及匈奴西域,徼外蛮夷,即授新室印绶,因收故汉印绶。

”此类官印还有许多,如新越馀坛君、新越三阳君、新西国千制外羌佰右小长等。

五、东汉官印
东汉官印自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献帝延康止(公元220年),历时196年。

东汉官印按印风也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

东汉官印印风总体说来比较稳定。

初期尚承新莽时代遗风,有5字印,也有6字印,多数仍为4字印,与西汉中期印近似,惟印文的严整端丽不及西汉,朴素自然较西汉为优。

印文书风较西汉中期印更加方折,圆转笔势少于西汉中期印。

印读顺序多为正读,偶有横读的。

印面多为2.4×2.4厘米,也有2.3×2.3厘米及2.5×2.5厘米者。

印体一般较西汉印厚。

晚期印开魏晋官印先河,与魏印几乎难以区分。

东汉官印多白文,印文逼边,印文分朱布白从容平稳,安排的自然流畅,毫无做作气。

艺人们将汉印艺术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印人高山仰止的典范。

现举例如下:
1.安平侯印章(图49) 据史载,安平侯为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名将盖延的爵名,其印制印风尚存新莽官印风貌,为东汉官印初期印。

2.朔宁王太后玺(图50) 金质,龟钮,此印1954年出自陕西省宁强县阳平关。

据《后汉书·隗嚣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七年三月(公元31年),公孙述立隗嚣为朔宁王。

印文6字,文字极平稳工整,与“安平侯印章”一样,同为东汉初期官印,承新莽时代风尚,该印制作的精美为汉印的高峰。

3.关内侯印(图51) 金质,龟钮,1977年发现于河南省泌阳县板桥乡刘庄村。

“关内侯”的诏封,最早为西汉初期高后元年因颉羹侯信有罪削爵一级为关内侯。

另有为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诏封汉以来大功臣之后为列侯及关内侯117人。

再有为东汉末年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十二月,卖关内侯,值五百万钱。

该印非西汉初期与中期风格,应是东汉晚期官印。

4.关中侯印(图52) 金质,龟钮,传世品,1982年温县人民医院大夫董炳乾先生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

“关中侯”始封于东汉末年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所设“关中侯”为金印紫绶。

是虚封,既无封地,也不食租。

5.厚丘侯印(图53) 铜质,瓦钮,印体较厚。

厚丘县,汉置,属东海郡,故址在今江苏沐阳县北20公里厚丘镇。

此印为吉林大学藏品。

6.东朝阳侯(图54) 铜质,龟钮。

西汉置朝阳县,东汉曰东朝阳。

7.蠡吾国相(图55) 铜质,鼻钮。

据《后汉书·郡国志》载,冀州所属中山国,下有蠡吾侯国,旧属冀。

为东汉官印,“相”字的“目”上有一点,是东汉时代“相”字的书写特点,也是鉴别汉印时代分期的经验,前人未曾
105
汉代官印分期例举
论及。

8.琅邪相印章(图56) 银质,龟钮,5字印,为东汉初期印章,具有新莽官印一些特点。

该印制作精美,足以代表汉代官印铸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据《后汉书·光武帝十五王列传》载,有琅邪孝王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进爵为王。

《后汉书·郡国志》记琅邪国属徐州。

9.河池侯相(图57) 铜质,鼻钮,印文字体方正、匀整。

河池县,西汉置,地在今甘肃省徽县西南。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孙述使王元等据河池拒汉,来歙攻破之”即此地。

10.征羌国丞(图58) 铜质,瓦钮,印文逼边。

据《后汉书·来歙传》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以来歙平羌、陇有功,改汝南之当阳县为征羌国。

11.顺陵园丞(图59) 据《后汉书·和殇帝纪》载,延平六年(公元106年),葬孝和皇帝于慎陵。

李贤注,俗本作顺者误。

证之该印文字,实为顺陵。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记,安帝永宁二年(公元120年),后崩,合葬顺陵。

该传所载不误。

此印为管理顺陵寝园的官印。

12.荜闺苑监(图60) 荜圭,文献记作毕
四圭、毕圭。

(后汉书·灵帝纪》载,光和三年(公元180年),作毕四圭、灵昆苑。

李贤注:毕四圭苑有二,并在洛阳宣平门外。

13.狼邪令印(图61) 铜质,瓦钮。

此印印文借“狼”为“琅”字。

《汉书·地理志八上》载有“堂琅”,西汉时属犍为郡,东汉时称作“堂狼”属犍为属国,另外东汉铜洗铭多作“堂狼”,知借“狼”为“琅”字是东汉时代习俗。

该印印文书体方整,印风为东汉时代无疑。

14.都侯令印(图62) 铜质,鼻钮,征集品,湖南省博物馆藏品。

《十钟山房印举》收有“都侯之印”,可与该印相互参照。

15.都亭侯印(图63)、都亭家丞(图64) “都亭侯印”,铜质,鎏金,龟钮,为郑州沙氏藏品。

《后汉书·皇后纪》载:“献帝母王夫人兄斌,兴平元年封都亭侯,食邑五百户。

”都亭为洛阳市内之亭名。

“都亭家丞”,铜质,瓦钮,为征集品,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为都亭侯的家丞官印。

两印的“亭”字上部一横笔均向下行笔作两竖形,与东汉初中期文字有别,这种字体影响到曹魏。

这是东汉晚期官印的典型。

(责任编辑:吕品)
(上接第72页)
68苏秉琦:《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北平史学研究所, 1948年。

69韩伟等:《凤翔南指挥西村周墓的发掘》,《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70扶风县博物馆:《扶风北吕周人墓地发掘简报》,
《文物》1984年7期。

7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户县调查与试掘简报》,《考古》1962年6期;徐锡台:《早周文化的特点及其渊源的探索》,《文物》1979年10期。

(责任编辑:张锴生)
106收藏与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