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型细胞因子分泌

合集下载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Th1、Th2细胞的检测和临床意义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周学慧;高云阁【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以及Th1、Th2细胞的数量,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90例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Treg细胞和以及Th1和Th2细胞数量.结果:肿瘤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组分泌IFN-γ的Th1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分泌IL-4的Th2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Treg细胞数量增多,Th1细胞数量减少,Th2细胞数量增加,这可能是其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重要原因.%Objective:To detect the levels of lymphocyte subsets、CD4+ CD25+ regulatory T cells(Treg cells), Thl and Th2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cancer,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those patients. Methods: The levels of lymphocyte subsets, Treg cells, Thl and Th2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90 cancer patients (cancer group) and 60 healthy volunteers(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 of CD3+ T cells, CD4+ T cells and NK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 05), while Treg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 05) in the cancer group. The level of Thl cells which secrete IFN-γ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ancer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while the level of Th2 cells which secrete IL-4 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s: The immunolog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cancer is suppressed. Elevated Treg cells and Thl/Th2 shift may play key roles in the suppression.【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2(019)006【总页数】3页(P602-604)【关键词】恶性肿瘤;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h1细胞;Th2细胞【作者】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周学慧;高云阁【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特种病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儿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解放军第306医院肿瘤科,北京 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c57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hc表达与lewis肺癌发展关系的研究

c57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hc表达与lewis肺癌发展关系的研究

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入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虐璺隼日期:2211:皇:3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谜导师签名:表13处死后小鼠血浆细胞因子TNF—a水平的各组问比较(pg/m1)组别图1接种前和处死后IL.2水平的组内组间比较组别图2接种前和处死后IL一4水平的组内组问比较组别图3接种前和处死后TNF.Q水平的组内组间比较4.瘤重、成瘤率和肺转移灶数,见表14、15及图4、5:c组瘤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肺转移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用IFN—Y的两组瘤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每组有2只小鼠无肿瘤生成,但肺转移灶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4瘤重的各组间比较和成瘤率组别瘤重(克)P成瘤率BCDO.34±O.090.“±0.090.05±0.04<o.05<O.018/88/86/8E0.12±0.10<0.016/819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组别图4瘤重各组间比较表15肺转移灶数的各组问比较组别肺转移灶数(个)PBCD36.38±3.8519.25±3.1921.46±2_86<O.0l<0.05E20.21±3.92<0,05组别图5肺转移灶数各组间比较图6B组TIL浸润情况HEl00x图7B组TIL浸润情况HE200X图8C组TIL浸润情况HEl00X图9C组TIL浸润情况HE200X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0D组TIL浸润情况HEl00X图11D组TIL浸润情况HE200X24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2E组TIL浸润情况HEl00X图13E组TIL浸润情况HE200X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非淋巴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中,Fas与FasL结合能传递死亡信号,诱导表达Fas的细胞死亡。

双氢青蒿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双氢青蒿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双氢青蒿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王南楠;刘宇;凌惠娟;牛可;朱亚玉;陈礼文【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9)3【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DH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

方法将NSCLC细胞系A549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和DHA处理组;分别用DMSO和不同浓度的DHA(25、50和100μmol/L)处理A549细胞,根据半抑制浓度(IC 50)选择最适浓度的DHA处理A549细胞0、24、48、72 h;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HA 对A549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黏附贴壁法去除单核细胞,随后与丝裂霉素C预处理的A549细胞按照10∶1比例共培养,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8^(+)T细胞比例及其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5、50和100μmol/L DHA处理24 h后的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升高(P<0.01);DHA对A549细胞的IC 50为46.26μmol/L;依据IC 50浓度检测50μmol/L DHA处理A549细胞0、24、48、72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3%、53.50%、63.84%和69.91%,分别与前一观察时间点即0、24和48 h相比,细胞抑制率均增高(P<0.01);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处理组的A549细胞集落形成数减少(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HA预处理组的A549细胞在共培养体系中诱导的CD8^(+)T细胞的比例、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CD8^(+)T细胞比例均更高(P<0.01)。

结论DHA能够抑制NSCLC细胞生长,促进NSCLC细胞诱导的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

IL-35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IL-35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IL-35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尹洁【摘要】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产生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其中IL-35是由IL-27β链Epstein-Barr病毒诱导体3(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EBI3)和IL-12α链p35组成的异二聚体.近几年研究发现,T细胞、B细胞和肿瘤细胞等均可分泌IL-35,其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IL-35在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进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IL-35分泌可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了解IL-35在调节肿瘤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较为重要.本文对IL-35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所起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希望能为今后判断肿瘤的转归、预后以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方面提供新思路.%Interleukin-35 (IL-35) produced by regulatory T cells is a newly discovered inhibitory cytokine. It's a heterodimer consisting of IL-27βchain 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 and IL-12αchain p35.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 cells, B cells, and tumor cells can secrete IL-35, which has a major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mmune system. IL-35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m-mune evasion and promotion of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and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promot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s. Reducing IL-35 secretion may improve disease control,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a thorough inquiry into the role of IL-35 in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tumor cell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regulatory roles of IL-35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It is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a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judgment of tumor prognosis and tumor targeted molecular therapy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10【总页数】6页(P529-534)【关键词】IL-35;白细胞介素-35;肿瘤;免疫;机制【作者】尹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杭州市310000【正文语种】中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影响肿瘤在内的多种细胞的增殖、成熟、免疫及转移等方面的生理过程[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王小红;苏丹;杨云山;许沈华;陈曦【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09(31)2【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99例NSCLC患者外周血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5、IL-10的含量,然后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各细胞因子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疾病分期、吸烟状况均无相关性.但各细胞因子之间的表达密切相关.分层分析显示.IL-2、IL-4的表达与中晚期NSCLC的预后相关.排除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吸烟史的影响,高表达IL-2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表达IL-2患者的0.46倍(CI:0.23~0.92,P<0.05);与此相反,高表达IL-4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表达IL-4患者的2.86倍(CI:1.20~6.82,P<0.05).结论 Th细胞因子的检测可以反映机体的肿瘤免疫状态,间接提示患者的病情和预后.IL-2为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良好独立因子,而IL-4则为不良预后因子.【总页数】4页(P143-146)【作者】王小红;苏丹;杨云山;许沈华;陈曦【作者单位】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研究所;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科;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研究所;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化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郭晶;张韶岩;李文;区颂雷;李昕;马旭晨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J], 陈钢;段静静;苏文;王艳峰;孙俊宁;杜小祥;李俊生;张沛刚;郭石平3.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徐继业;王记南;徐克友;刘顺华;张玉英4.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梁婧;李岩;刘文波;许晓群;赵跃然5.肺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樊璠;丁禹;陈文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血清Th1_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血清Th1_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310022杭州,浙江省肿瘤医院(樊璠、陈文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丁禹)通信作者:樊璠,Email:fanny390@肺癌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樊璠,丁禹,陈文虎【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技术(CBA )检测145例肺癌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

结果肺癌组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及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均<0.05)。

3种病理类型肺癌组血清IFN-、IL-2的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L-4、IL-6和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0.05)。

血清IFN-、IL-2及IL-10的水平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05),而Ⅲ+Ⅳ期与Ⅰ+Ⅱ期间IL-4、IL-6、TNF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判断病情、了解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患者存在Th2漂移现象,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由此避免免疫监视,而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一种机制。

【关键词】肺肿瘤;癌;Th1/Th2细胞因子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11【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343-03肺癌发病、进展、侵袭的机制十分复杂。

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反应及各种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蛋白质或多肽。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变化研究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变化研究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变化研究魏军;刘岿然;隋丽红;尚涛【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5(15)16【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功能变化.方法子痫前期患者29例,正常妊娠妇女15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2小时,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259.4±90.5)pg/mL,(452.0±122.6)=pg/mL与正常妊娠组(140.3±73.2)pg/mL,(307.5±106.4)pg/mL相比,显著升高,分别为P<0.01,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28.8±7.7)pg/mL,(178.9±98.6)pg/mL与正常妊娠组(41.9±11.4)pg/mL,(316.1±284.6)pg/mL相比,显著下降,分别为P<0.01,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功能增强,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减弱.%[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1/Th2 immunity in preeclampsia. [Methods] 29 patients with preeclampsia and 15 healthy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were separated and cultured for 72 hours. Th1-type cytokines (IL-2 and IFN-γ) and Th2-type cytokines (IL-4 and IL-10) produced by PBMC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In preeclamptic patients, concentrations of IL-2(259.4±90.5) pg/mL in PBMC cultural supernata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normal pregnant women (140.3±73.2)pg/mL (P <0.01). and IFN-γ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452.0±122.6)pg/mL versus (307.5±106.4) pg/mL, P <0.05). Concentrations of IL-4 and IL-10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reeclamptic patients than in normal pregnant women. (28.8±7.7) pg/mL versus (41.9±11.4) pg/mL, P <0.01, and (178.9±98.6) pg/mL versus (316.1±284.6) pg/mL, P <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is Th1/Th2 imbalance with increased Th1-type immunity and decreased Th2 -type immunity in preeclampsia.【总页数】3页(P2414-2415,2425)【作者】魏军;刘岿然;隋丽红;尚涛【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沈阳,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妇产科,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245【相关文献】1.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和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J], 李文莉;吴茂盛;黄育波;刘细玲;朱计芬;许瑞荣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诱导蛋白10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J], 朱剑;黄烽3.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J], 吴春风;马忠森;王秀丽;杨广民;马寅芙;杨俊玲;尹金植;陈鹏4.熊果酸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J], 胡志芳;姜凤良5.皮炎湿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意义 [J], 周淑英;刘玉峰;夏汝山;戚爱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细胞因子IFN-γ,IL-10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患者的研究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细胞因子IFN-γ,IL-10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患者的研究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细胞因子IFN-γ,IL-10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患者的研究施培瑶;陈丕绩;蔡巧青【摘要】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反复流产妇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Th细胞因子.方法采用细胞分离,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液中的分泌Th细胞因子水平,并以20例正常健康早孕组为对照.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IFN-γ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Th的分泌的IFN-γ,IL-10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3(008)016【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IFN-γ;IL-10【作者】施培瑶;陈丕绩;蔡巧青【作者单位】518083,深圳市盐田人民医院检验科;518083,深圳市盐田人民医院检验科;深圳市北大深圳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反复自然流产(RSA),指连续两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近半数原因不明。

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正常妊娠中母胎的免疫反应主要为Th2分泌的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但是RSA患者却以Th1分泌的IFN-γ介导的细胞免疫过为主。

细胞免疫过度表达令妊娠女性流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1年15月至2012年05月在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经过妇检,B超,正常,无不孕,无死胎或流产史,要求人流的妇女20例为正常对照组。

年龄27~34岁,平均(29.5±2.6)岁,孕周6~10周,平均(9.1±1.3)周,孕次3~5次,平均(3.5±1.1)次。

相同时间经我院排除因遗传,感染及血型不合,抗精子抗体阳性等因素,确诊为RSA的妇女20例为研究组。

年龄26~38岁,平均(30.1±3.1)岁,孕周9-13周,平均(10.1±1.6)周,孕次4~7次,平均(5.1±2.2)次。

外周血 HLA—G 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外周血 HLA—G 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外周血HLA—G 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目的研究与观察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及血清Th1、Th2類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肝癌患者62例为观察组,同时以62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HLA-G 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肝癌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低于对照组,外周血HLA-G 及其他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液指标均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对于肝癌的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年龄在75岁以下;对研究知情同意者;精神正常可有效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年龄在75岁及以上者;精神异常者;对研究不知情或同意者;近期进行肝癌治疗者。

1.2方法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将血标本于采集的30 min内送检,其中部分血标本以医用离心机进行离心,采集血清部分进行血清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γ-干扰素(γ interferon,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 β,TNF-β),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 5,IL-5)、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检测,其均以酶联免疫法(ELISA法)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外周血HLA-G则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定程度 上逆转 T lT 2的失衡状态 , h/h 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 对预后产生积极作用 。
【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 癌 ; 辅助性 T淋巴细胞 ; 因子 ; 细胞 免疫耐受
Ex r s i n fT l T 2 Cy o i e e i h r lB o d o a e t 、i n S l l l Lu g Ca c r a d Is p e so so h / h t k n s i t P rp e a l o fP t n 】t No ・ ma l n n e n t n he i s Ih r Ce
f Toai S re B i gA ze o t i i e t C pt i i sy B q 1 02 ,hn ea m t o hrc ugr ,ei nhnH si l f l t ai l dcl nvrt,e'g 0 0 9 C i ;Dp r n c y j n p aA a d o a Me a U e i i n a t e
t nfr n rwhfc r 1 T F1 )i esnm smpe o 0p tnswt S L eoeada e eai n 0ha h o- r s migg t at 一 ( G 一1 nt l a l f m4 aet i N C C bfr n f r prt nad elycn a o o o1 3 3 h e sr i h t o o 2 t
f C t o g ,a i i lU i rt B in o yoioy Cptl d a n e i , ei 10 6 , hn bl a Me c v sy j g 0 09 C ia 【 bt c】 O jcv T vsget ags f e eTl poy ( h y k e i t epe ll doptn i A s at r b t e oi ei t h c ne ohl r m hct T )ct i sn h prhr o aetwt ei n ta e h p y e o n e i ab o f i s h

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IL-4、IL-6水平的研究

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IL-4、IL-6水平的研究

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IL-4、IL-6水平的研究焦光宇;何平;张晓晔;于润江【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0(029)004【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IL-4、IL-6的水平,及根治手术对其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生物学方法及酶联免疫方法测定40例肺癌手术前、14例肺癌根治手术前后、30例正常对照者及22例肺部良性疾病者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肺癌组分泌IL-1、IL-4、IL-6(分别为0.566±0.102,7.918±5.071pg/ml,3.499±2.08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40±0.123,19.297±10.685pg/ml,5.372±0.113,均P<0.01),且相互间无相关性.根治手术后产生IL-1、IL-4水平明显提高(分别为t=5.067,P<0.01;t=2.244,P<0.05).结论:检测PBMCs分泌IL-1、IL-4水平对肺癌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检测意义更大,且对监测疗效,提示预后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总页数】3页(P272-273,275)【作者】焦光宇;何平;张晓晔;于润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阳 110001;第二临床学院内科;第三临床学院内科;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沈阳 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生IL-4、IL-6、IFN-γ和总IgE的水平及意义 [J], 吴妆;陈孝萍2.奥曲肽对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IL-4水平的影响 [J], 吕志宇;李作孝3.芍药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的影响 [J], 于静雅;陈勇;彭勇;李明才;邬秀娣;张振;高巧艳;龚琼瑶4.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FN-γ水平的影响[J], 李玉竹;于周;吕志宇;李作孝5.川芎嗪对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6的影响 [J], 张春玲;肖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L-2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IL-2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IL-2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鄢文;靳文;王昂;宋维舒【摘要】目的:探讨IL-2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50例。

根据NSCLC分期,分为NSCLC Ⅰ期组、NSCLCⅡ期组、NSCLCⅢ期组、NSCLCⅣ期组;同时选取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细胞因子IL-27、IL-12、IL-10的表达水平。

结果各组外周血IL-27、IL-12、IL-10等炎症因子浓度进行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其中NSCLC Ⅲ期和NSCLC Ⅳ期的 IL-27和 IL-12浓度分别较其他组明显降低( p <0.05),NSCLC Ⅲ期和NSCLC Ⅳ期的 IL-10浓度分别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 <0.05)。

外周血 IL-27、IL-12浓度与NSCLC分期呈负相关(p<0.001),外周血IL-10浓度与NSCLC分期呈正相关(p<0.001)。

结论 IL-27可能参与了NSCLC相关炎症反应,IL-27可能是NSCLC治疗的潜在药物。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IL-27 in peripheralblood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umorous grading and staging, 50 patients with NSCLC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NSCLC I group, NSCLC II group, NSCLC III group and NSCLC IV group, while 8 healthy volunteers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27, IL-12 and IL-10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IL-27, IL-12 and IL-10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NSCLC (p<0.05).In NSCLC III and NSCLC IV groups,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27 and IL-12 were lower(p<0.05)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0 was higher (p<0.05) than those of other groups.In peripheral blood, the NSCLC grading and stag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27 and IL-12 but positively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IL-10 (p<0.001).Conclusion IL-27 may participate in the inflammation related to NSCLC, therefore, it may be a potential agent for NSCLC treatment.【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IL-27;非小细胞肺癌;炎症【作者】鄢文;靳文;王昂;宋维舒【作者单位】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317;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17【正文语种】中文肺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上首要癌症死亡原因,其中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

外周血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r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外周血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r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外周血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r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研究陈炜青;叶丽君;陈飞华;刘杰【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生》【年(卷),期】2017(055)014【摘要】目的研究与观察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诊治的肝癌患者62例为观察组,同时以62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并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中不同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肝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低于对照组,外周血HLA-G及其他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液指标均与肝癌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结论外周血HLA-G及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在肝癌患者中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不同病理分型和疾病分期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应重视对肝癌患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总页数】4页(P1-4)【作者】陈炜青;叶丽君;陈飞华;刘杰【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浙江临安311300;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浙江临安311300;浙江省临安市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浙江临安311300;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R735.7【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血清中 TO域样受体及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J], 邵丽春;邓国伟;金国贤2.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胎盘组织HLA-G蛋白表达及其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J], 易箐;丁依玲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 [J], 邵东;陈明;魏来;冯霞;刘成员4.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探究 [J], 尹蕾;梁淳;田伟;宋亚娟;李守霞5.血清25-(OH)VD3、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在儿童肺炎中的检测价值研究 [J], 徐丹丹;刘婧;周一男;黎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 cell)健康人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NSCL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各20例。

分别抽取患者和志愿者的外周血3ml,分离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T细胞比例、CD4+CD25highTreg细胞比例(%)。

结果健康组CD3+T细胞比例为61.52±13.46%,肺癌组CD3+T细胞比例为55.15±20.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健康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为2.14±0.85%;肺癌组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比例为2.76±0.53%,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

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受损,可能对此开发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关键词】肺癌外周血单核细胞调节性T 细胞 CD3+T细胞【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8-0053-02肺癌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

目前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但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没有明显提高,说明化疗在肺癌的治疗中作用有限。

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可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种种方法修复机体的免疫系统,诱使机体免疫应答朝向正向发展,可能取得根治肿瘤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以期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变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寻找新的免疫治疗方法,为今后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AIHA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亚群的研究及意义

AIHA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亚群的研究及意义

AIHA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亚群的研究及意义作者:吴伟全,孙炎华,邱少玲【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摘要]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AIHA)患者外周血Th1/Th2、Tc1/Tc2亚群极化状态,分析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为AIHA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AIH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T细胞。

以Cy5标记的抗CD4、CD8单抗和PE标记的CD30单抗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IHA患者Th/Tc、Th1/Th2、Tc1/Tc2亚群的比例变化。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IHA患者外周血CD4+细胞百分率显着降低(P0.05),CD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例明显降低(P0.05),CD4+CD30-T、CD4+CD30+T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CD4+CD30-T/CD4+CD30+T和CD8+CD30-T/CD8+CD30+T比例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CD30-T及CD8+CD30+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极化状态发生改变,呈明显Th1/Tc1型细胞优势;Th1/Tc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可能与AIH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T 细胞亚群;研究Study on Th1/Th2、Tc1/Tc2 Subsets on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aemolylic Anaemia and It‘s Significance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Th1like and Th2like cells balance in 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AIHA)patients.Methods The ratios of Th/Tc,Th1/Th2 and Tc1/Tc2 in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were analyzed by immunofiuorescence staining andbicolor flow cytometry(FCM) in vitro.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atios of Th1/Th2 (48.76%±6.17%)and Tc1/Tc2(18.90%±4.12%)in healthy people,the ratios of Th1/Th2 (56.21%±5.95%)and Tc1/Tc2(23.09%±3.31%) in AIHA patients increased obviously.FCM analysis showed that average percentages of Th,Th1,Th2,Tc,Tc1 and Tc2 are (22.31%±6.51%),(21.92%±6.42%),(0.37%±0.14%),(32.12%±6.15%),(30.95%±5.45%) and (1.34%±0.84%) in AIHA patients versus (38.24%±5.82%),(38.01%±5.47%),(0.90%±0.16%),(31.25%±5.63%),(29.72%±5.20%) and (1.52%±0.68%) in healthy people.The average percentages of Th,Th1 and Th2 decreased obviously.While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of Tc,Tc1 and Tc2 did not changed.Conclusion The ratios of Th1/Th2 and Tc1/Tc2 in peripheral bloodT cells were increased obviously in AIHA patients.It suggested that cellular immunity in AIHA patients is shifted to Th1 typeimmunity,which may relate to the mechanism of AIHA.Key words: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 T cell subsets; Study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AIHA)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标本 选取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10 月在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肺癌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 的 NSCLC 患者的术 前外 周 血。 所 有 病 例 均 经 病 理 学 确 诊, NSCLC 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 年的肺肿瘤组 织学分类标准,其中鳞癌 23 例,腺癌 28 例;术后病理分期参照 国际肺癌研究协 会 ( IASLC) 2009 年 的 TNM 分 期 标 准, 其 中 Ⅰ ~Ⅱ期 31 例,Ⅲ期 20 例。 共有 51 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 男 36 例、女 15 例,年龄 31 ~81(60±9.34 ) 岁,所有患者均无免 疫性疾病及其 他 肿 瘤 病 史, 术 前 均 未 行 抗 肿 瘤 治 疗 和 免 疫 治
0.01 ) 。 2.3 外周血浆中 IL-17 含量的测定 NSCLC 患者血浆中 IL-17 的含 量 为 ( 2.14 ±0.23 ) μg /L, 而 健 康 对 照 组 为 ( 1.13 ± 0.22) μg /L,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01 )。 因此,NSCLC 患 者外周血血浆中 Th17 细胞分泌的 IL-17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2.4 不同病理分型及 TNM 分期 NSCLC 患者之间的比较 鳞 癌患者、腺癌患者外周血中 Th17 细胞比例、IL-17 mRNA 表达 水平及外周血浆中 IL-17 的表达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Ⅲ期患者外周血中 Th17 细胞比例、IL-17 mRNA 表 达水平及外周血浆中 IL-17 的表达水平较Ⅰ ~Ⅱ期患者显著增 高,见表 2。
Th17 细胞(Th17)是不同于 Th1、Th2 细胞的 CD4+辅助性 T 细胞(Th) 的新亚群,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 ,并通过 分泌白细胞介素( IL)-17A /F、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 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参与多个重要生理病理进程。 近年来 Th17 细胞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孤独核受体 γt (RORγt)是 Th17 细胞分化调控的关键转录因子,在 Th17 细胞 的分化发育及调控 IL-17 分泌的过 程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2 ~7〕 。 Th17 细胞的主要效应因子是 IL-17,已有研究表明在多种肿瘤 中如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卵巢癌中均可检测到 Th17 细胞、转 录因子 RORγt 及 IL-17 的 高 表 达〔8 ~10〕 。 在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NSCLC)动物肿瘤模型中发现 IL-17 可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发 生,利于肿 瘤 生 长、 浸 润 和 转 移〔11〕 。 在 本 课 题 中, 通 过 检 测 NSCLC 患者与 健 康 对 照 组 外 周 血 Th17 细 胞 及 其 转 录 因 子 RORγt 和细胞因子 IL-17 的水平,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 Th17 细胞在 NSCLC 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细胞分类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细胞分类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细胞分类免疫系统是机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保护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消灭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

在免疫系统中,免疫相关细胞和因子发挥着关键作用。

这些细胞和因子相互作用,协同工作,以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外周血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部分,通过其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机制。

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可以调节和改变免疫反应。

根据其功能和产生细胞的不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细胞介导和体液介导。

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主要由T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它们通过细胞间信号传导系统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

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体液介导的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主要由B细胞产生,它们通过体液免疫反应对抗外源抗原。

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

在外周血细胞分类中,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功能主要是参与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可以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类。

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是体内最常见的白细胞类型,主要吞噬病原微生物和释放毒素,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它们是体内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病原微生物。

红细胞是携氧细胞,主要通过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机体各个组织。

红细胞是人体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其数量在不同健康状态下有所变化。

红细胞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导致贫血或多血等疾病。

血小板是体内的凝血细胞,主要作用是在血管受伤时形成血凝块,阻止出血。

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多则易引起血栓形成。

总结来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细胞分类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这些细胞和因子的功能和分类有助于加深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为诊断和治疗免疫相关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研究和了解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和外周血细胞分类,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更好的方向。

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及其与化疗的关系

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及其与化疗的关系

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检测及其与化疗的关系袭燕;李岩;梁婧;许晓群;赵跃然【期刊名称】《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6(13)19【摘要】目的观察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与化疗的关系。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02例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结果肺癌组IL-4、IL-6和IL-10mRNA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及良性疾病组显著增高(P≤0.001。

肺癌组IFN-γ和IL-2mRNA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及良性疾病组显著降低(P<0.05)。

化疗有效组化疗后IFN-γ和IL-2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42/67和43/67,较化疗前显著增高(P≤0.001;IL-4、IL-6和IL-10mRNA阳性表达分别为30/67、26/67和24/67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

化疗无效组化疗前后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肺癌患者Th1类细胞因子表达受抑,Th2类因子呈强势表达;化疗可使肺癌患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向Th1类逆转。

【总页数】4页(P1485-1488)【关键词】肺肿瘤/免疫学;肺肿瘤/药物疗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因子类【作者】袭燕;李岩;梁婧;许晓群;赵跃然【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免疫科;山东省医学科学研究院中心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化疗对结肠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J], 梁婧;李岩;刘晓琳;许晓群;赵跃然2.肺癌患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梁婧;李岩;刘文波;许晓群;赵跃然3.化疗对结肠癌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J], 梁婧;李岩;刘晓琳;许晓群;赵跃然4.胸腺肽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血清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J], 朱小鹏5.Th1与Th2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J], 王洪建; 刘小慧; 刘燕飞; 李智全; 张子弋; 牛新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外周血中hnRNPA2/B1mRNA的表达变化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外周血中hnRNPA2/B1mRNA的表达变化

中, 加入 等 体 积 异丙 醇 , 匀 , 2 混 一 0℃放 置 2 i。 0rn a
4℃ 1 0 mi 心 1 i, 上 清可 见 白色 絮 00 0r n离 / 0r n 去 a 状 物 即 R A。加 入 7 %乙醇 1mL 用 无 核 酶水 配 N 5 ( 置 ) 2次 。室 温放 置晾干 , 洗 加入 无核 酶水 2 L充 0 分 溶解 R A, N 电泳 检 测 提 取 R A 的质 量 及 效 果 。 N 取 1mL新鲜 血液 加入 3mL红 细 胞裂 解 液 , 混匀 后 室温放 置 1 i , ℃ 1 0 / i 0rn4 a 00 0 rr n离心 5 m n 弃 a i,
Oio d ) 5 P m r2 L及 无 核 酶 水 2 L混 匀 。 l ( T 1 r e g i 快速 力 入 5 ×M— V B f r5 L M— V 1 L 口 ML uf 、 ML 、 e R ai . 、N P 1 ns 0 5 n dT 及 无核酶 水 3 5 . 后混 匀 ,2℃ 水浴 6 i 4 0 m n获得 e N D A产 物 。以 e N D A为 模板 进 行 h R P A / 1及 B at n N 2B — i c n的 P R 反 应 。 C
N A表达变化 , 并探 讨其 临床 意义 。方 法
细胞 中的 h R PA / 1mR A, 3 n N 2 B N 以 0例肺部 良性病变患者 ( 良性组 ) 为对照 。结果
核细胞 中 h R PA / 1mR A分别为 ( .2± . 9 、0 6 0 4 ) / ,良性组分别为 ( .6± . 5 、0 1 n N 2B N 0 8 0 4 ) ( .9± . 8 g 0 1 0 2 ) ( .3± 02 ) / ; .0 g 两组比较 , P均 < .5 S L 0 0 。N C C患者 T M分期 I~Ⅱ期者癌组织与外周 血单个核 细胞 中 h R PA / N n N 2 B N 1mR A分别为 ( .8± .5 、0 5 0 4 ) 0 6 0 4 ) ( .7± .7 结论 , 均低于 Ⅲ 一Ⅳ期的 ( .3± .9 、0 7 0 4 g , 0 9 0 4 ) ( .8± . ) / P均 < .5 S L 0 0 。N C C患者癌组织与外周血 单个核 细胞 中 h R PA / 1m N n N 2 B R A的表达呈正 相关 ( =0 9 1 P< .5 。 r .4 , 0 0 ) N C C患者癌组织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中 h R PA / 1m N SL n N 2 B R A表达增加 , 且二者呈正 相关关系 ; 外周血单 关键 词 : 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 白 A / 1 非小细胞肺 癌 ; 2B ; 肺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asikB,Ibc iJ P sl c z i R,Sm l S t a .E peso fm jr hs - k i me ,e 1 x rsi o ao i o n t
c mp t i t l s I a d l s Ⅱ a t e s a d itrell d ein o ai l yca n ca bi s s ni n n nec l a a h so g ur
6 S a io L, F n o A , Kw n P ,e a S r c u e a i f c l c l h pr ann o g t l tu t r b s el el s o ・ a h s n b a h fn . Na u e, 9 5, 7 3 7 3 7 d ei yc d e s o i t r 1 9 3 4: 2 — 3 7 S i z k , Ka o k , Do iY ,e 1 E c d e n me i td a h so hoa eH d wa i T k ta . . a h f d a e d e i n i s s e i a c r c l . Ca c r 1 9 71 1 05 1 3 . y tm n c n e e l s n e , 9 6, : 6 — 61
mo e u e 1 o p r b e n n s l c l l n a c n ma :  ̄e u n y n l c l 一 n o e a l o ・ ma l el uபைடு நூலகம்g c io s r q e c a d
p o n si i i c n e Eu n e ,1 9 3 3 6 3 . r g o t sg f a c c n i r J Ca c r 9 4, 0: 7 — 81
移 中起 着 十分 重要 作 用 。
我 们 同 时 发 现 H A D 和 E 钙 粘 素 在 肺 癌 中 的 表 达 呈 L—R 一 平 行 关 系 。 E 钙 粘 素 表 达 下 降 使 肿 瘤 细 胞 易 从 原 发 瘤 脱 落 一 并 向 周 围 组 织 局 部 浸 润 。 另 外 , 瘤 细 胞 之 间 失 去 正 常 的 调 肿
的 组 织 类 型 无 关 。 表 明 E 一 粘 素 在 肺 癌 的 发 生 、 展 及 转 钙 发
4 何 常 , 昭 宇 , 著 学 , . 皮 钙 粘 素 和 C 4 H在 肺 癌 中 的 表 达 查 张 等 上 D4 及 意 义 . 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00,3 l2. 中 20 2 :1
者 , 且 与 肿 瘤 的 分 化 程 度 、 存 率 等 密 切 相 关 。 S yh 并 生 m te
参 考 文 献
1 刘复 生 , 彤华 , 编 . 瘤病 理 学 . 京 医科 大学 中 国协 和 医科 刘 主 肿 北 大 学 联 合 出 版 社 ,9 7 3 13 2 19 .7 —7 .
2 M o n a n CF .A e n e n t n l t g n y tm o u g c n e .Ch s , u t i n w i t r a i a a i gs se f rl n a c r o s e t
1 8 8 5 2 — 2 8. 9 6, 9: 2 5 5 2
等 _0 为 E钙 粘 素 及 其 相 关 蛋 白 与 肺 癌 的 分 化 程 度 相 贝认 . 关 , 肺 癌 的 临 床 分 期 和 组 织 类 型 没 有 相 关 性 。 本 组 实 验 结 与 果 显 示 , 癌 伴 淋 巴 结 转 移 者 的 E 钙 粘 素 表 达 水 平 低 于 无 肺 一 淋 巴 结 转 移 者 ; 一 粘 素 在 I ~ Ⅱ期 中 阳性 表 达 率 明 显 高 于 E钙 Ⅲ ~ Ⅳ期 ; 高 分 化 程 度 的 肺 癌 其 E 钙 粘 素 阳 性 表 达 率 明 中 一 显 高 于 低 分 化 程 度 的肺 癌 ; . 粘 素 的 表 达 与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E钙
3 Re o d ,Co c aA ,O dveaR , ta E peso fHLA casI dnoM nh l iil e l x rsin o ls a d HLA Ⅱ casa t e s i rn h g nc acn ma :i eain hp n ls ni n n bo o o e i g c crio s t r lto s i s
维普资讯
50 6
中 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20 02年 9月 第 2 5卷 第 9期 C i JT br eprDs e tr e 0 2. 2 .N . hn u etR si i.Soe br20 v0 5 09 o 1
移 的肺 癌 中 , A D 的 阳 性 表 达 率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HL . R
E 钙 粘 素 是 一 种 抑 制 癌 侵 袭 和 转 移 的 粘 附 分 子 , 表 达 一 其 水 平 的 高 低 与 肿 瘤 的 恶 性 表 型 、 侵 袭 能 力 和 进 展 情 况 密 切 癌 相 关 【7。 Sl r l 对 ll例 非 小 细 胞 肺 癌 的 研 究 显 示 肺 6 一 uz 等 8 , e 1 癌 伴 淋 巴 结 转 移 者 的 E钙 粘 素 表 达 水 平 低 于 无 淋 巴 结 转 移 一
t el l r DNA o tn n l i o a h lg c lp rm e e s Ca c r Re o c l a u c n e t a d ci c p to o i a a a tr . n e s, n
1 91 51 4 4 . 4 5 . 9 , :9 8 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