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题训练】
以“一叶落知天下秋?” 为标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9广州一模)
写好本次作文首先要明确以下分五各方面: 1、明确“一叶落知天下秋?”是命题作文。 因为题目要求是以“ 一叶落知天下秋?”为标 题作文。避免了08年高考作文“以……为题”时 有人理解为“以……为话题”“ 以……为主 题”“ 以……为题意”等的多种歧义。 2、明确“一叶落知天下秋?”是命题型的比 喻性命题作文。 比喻性命题作文的命题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只有把握住深层的比喻义,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 刻。因此,审题的技巧和重点在于能够通过题目 的分析,把题目中所蕴含的哲理转换为自己文章 的中心论点。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 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 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 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 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 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 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 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 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 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 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Hale Waihona Puke 二、增补信息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 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 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 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 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 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8年高考作 文(湖北卷)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 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 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 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 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 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 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②可以从反面来立意,可写“一叶落不能知天 下秋”。因此可以表现以下主题:我们不要以 偏概全,要从全局考虑问题;我们不要让表象 蒙蔽了眼睛;我们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局限于表面的认识,等等。 ③可以辩证地看问题。“一叶落知天下秋” 是有条件限制的,即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叶 落能够知天下秋” ,但有时却是“一叶落不 能知天下秋”的,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要太绝 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类题训练】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 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 “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 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 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 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 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 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 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 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 “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 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 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 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 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 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3、明确“一叶落知天下秋?”其后问号的要求 作文的作文的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因题目后带有问号,故作文带有明显的选择性。 既可赞同也可反对,或两者兼有,(“一叶落能 够知天下秋”、“一叶落不能知天下秋”、“一 叶落未必知天下秋”)。因此,作文的观点正确, 旗帜鲜明。 4、明确“一叶落知天下秋?”中“一叶 落”“ 知天下秋”的辨证关系。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一叶”,这“一叶”在生 活中是什么?而“天下秋”在生活中又是什么? “一叶落”与“知天下秋”之间有着何种联系?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 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 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 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 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 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 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 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 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 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 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 一点入题。
【典例精选】 题目:肩膀。(2006年辽宁卷)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 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 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 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 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 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 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 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 (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 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5、明确“一叶落知天下秋?”正确立意和写作重点 本次作文“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正确立意和写 作重点为:论证 “一叶落” 究竟是不是“能知天下 秋”。 ①可以正面立意:“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 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 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因此,可以表现以下主题: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管中窥豹,个别现象可把握整体”; 我们可以“由 细节推测全貌,由有限推知无限”; 我们可以“见 微知著,由细微现象看出内在本质”; 我们可以 “由现象推测未来,由眼前小事预见未来结果”, 如我校一个考生写到“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举动已预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 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 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 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 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 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 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 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 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 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 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 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 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 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 “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 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 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 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 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 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 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 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 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 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 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 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 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 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 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 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 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 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
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 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 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 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 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 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 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 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 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 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 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 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 “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 (2)不得抄袭。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 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 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 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 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 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 “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 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 “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 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 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 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 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 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 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 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 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 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 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 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 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 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 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 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 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 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 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 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 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 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 《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 《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 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 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 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 “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 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 立”之势。在这里,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 和总结,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 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 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 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 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 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 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 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 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 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