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_动脉粥样硬化

合集下载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精品PPT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精品PPT课件
Site: large & middle vessels 大中A, 弹力肌型A
Outcomes: ischemia 管壁增厚变硬,管腔阻塞, 器官缺血(心脑)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
包括 1. 动脉粥样硬化:大、中A,内膜→粥样硬
“粥瘤”(atheroma)
大体 灰黄斑块,既向内膜表面隆起 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切面 纤维帽 瓷白 深部 多量黄色粥糜样物
镜下 表层—纤维帽,玻变 基质有SMC
深部—无定形坏死物,胆固醇结晶, 钙化
底周—肉芽组织,少许FC、淋巴C
严重 中膜 SMC萎缩—变薄
粥 样 斑 块
动脉粥样硬化轻、中、重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常见,严重,发达国家:主要死因。 我国:尸检40-49岁 冠状A 58%; 主A 88%;
北方高于南方,老人多,但有年轻化趋势, 40-49发展最快。
What’s atherosclerosis?
概念: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 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瘤
(aneurysm)
aneurysm
夹层动脉瘤形成(Aorta Dissecting Aneurisms)
2.主要动脉病变
(1)主动脉粥样硬化 (Aorta AS )
部位 腹主A, 后壁, 分支开口,
病变 主动脉瘤形成 →Rupture →大出血→ 致命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S )
累及大中动脉 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性纤维化,
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纤 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existing 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疲劳。晚期症状可以导致心脏病发作、中风 和肢体缺血。
诊断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超声波和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依据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脏 病、冠心病、脑卒中和周围 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
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 重要方法包括均衡饮食、规 律运动、戒烟和保持健康体 重。
饮食指导
饮食指导包括减少高脂肪和 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 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动脉粥样硬化的误区和常见问题
《动脉粥样硬化》PPT课 件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动脉硬化。它会导致动脉 壁的增厚和硬化,进而影响血液流动。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定义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动脉内皮损伤引起,导致脂质物质在动脉壁内沉积 形成斑块。
引起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高血压。
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荐
均衡饮食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 入,减少饱和脂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 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 行车。
戒烟
戒烟可以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 化的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控制血糖和血脂
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 ,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减少对 血管的损害。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 预防血栓形成。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 血脂水平,减少血管内的 炎症反应。
降压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ppt医学课件
2023-11-11
目录
•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 • 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疾病 • 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管疾病
01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Chapter
定义和分类
治疗
血运重建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等)、抗血小板 治疗等。
06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疾病
Chapter
脑梗死
定义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 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细胞 死亡的疾病。
症状
脑梗死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 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等。
01 02 03 04
原因
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 化,其他原因包括血栓形成、栓 塞等。
07
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管疾病
Chapter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1 2
症状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后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 病情进展可出现静息痛、溃疡、坏疽等症状。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超声、CTA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
3
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内膜剥脱术、搭桥手术等 。
肾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症》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症》课件
二级预防
针对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降低心血管事 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05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并发症 与预后
常见并发症
冠心病
01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或坏死,常见粥样硬化可导致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脑缺血、脑梗死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家族史、生 活习惯等,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发 现可能存在的异常体征。
鉴别诊断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相似的疾病 ,如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需要进行鉴别。
动脉炎
动脉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症在症状和体征上有所 相似,需要进行鉴别。
心音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心 脏杂音,心音异常,出现 心脏功能不全的症状。
皮肤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皮 肤温度降低、色泽改变等 体征,出现肢体发冷、苍 白等症状。
03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医学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手段,检 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指标和病变情况。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全球范 围内的主要疾病之一,发 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肥胖、吸烟等是主要危 险因素。
地域差异
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但 近年来亚洲国家发病率也 有所上升。
02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症状与 体征
早期症状
疲劳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血液循环 不畅,使身体各部位得不到足够 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引发疲劳感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课件

指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
1-4:真性动脉瘤 5:夹层动脉瘤动脉粥样6硬:化 假性动脉瘤
35
腹主动脉 粥样斑块 继发动脉 瘤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36
夹层动脉瘤
动脉粥样硬化
37
(三)主要动脉病变及影响
动脉粥样硬化
38
1.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 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 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重。 主要影响:可形成动脉瘤;累及 主动脉瓣者可导致心瓣膜病(瓣 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
10
动脉粥样硬化
11
泡沫细胞来源:
巨噬细胞 源性: 血内单核 细胞进入 内皮下
血液中单核细胞
肌源性:
中膜平滑
肌细胞增
生移入内

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12
动脉粥样硬化
13
基本病变
1、部位: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 2、易受累血管:腹主动脉下段、 冠状动脉、腘动脉、胸主动脉、颈内动 脉、脑底动脉。
条纹,不隆起
或轻微隆起。
动脉粥样硬化
17
脂纹、脂斑 镜下
动脉粥样硬化
18
内皮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
19
(4) 结局: 一种可逆性病变 青年、儿童也可出现,可自行消退。
动脉粥样硬化
20
纤维斑块
大体
眼观:内 膜表面隆起 的灰黄或灰 白色斑块, 如腊滴状。
动脉粥样硬化
21
纤维斑块
镜下
斑块表层为 纤维帽,其下为 泡沫细胞、脂质、 细胞外基质及炎 细胞。
47
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下肢动脉较常见 主要影响:
供血不足+耗氧增加(行走) 性跛行/下肢萎缩

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ppt

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ppt

CM
VLDL
HDL
目前认为,LDL、TG、VLDL和apoB的异常升高与HDL-C及apoA-Ⅰ的降低同时存 在,是一种高危险性的血脂蛋白综合征,称为致AS性脂蛋白表型,对AS的发生 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原发性高脂血症
•在排除了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 发性高脂血症后,所有的血脂升高 均统称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脂 蛋 白
apoB-48 apoB-100
HDL的意义
HDL可将蓄积于末稍组织的游离胆固醇与血循 环中的脂蛋白或某些大分子结合而运送到各组 织细胞,主要是肝脏,这种胆固醇被利用的过 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
RCT促进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维持细胞 内胆固醇量的相对恒定,从而限制动脉粥样硬 化的发生发展,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血管内皮
单核细胞
平滑肌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什么是OX-LDL?
天然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经 氧化修饰形成的脂蛋白,称为氧 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膜 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都可以氧 化修饰LDL。
正常LDL代谢
天然LDL在正常情况下,由LDL受体识别。 LDL和LDL受体结合后,内吞入细胞,与溶酶 体结合。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蛋白质降解为氨 基酸,胆固醇酯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
细动脉 硬化症
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其基本 病变主要是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
动脉的分类和结构
大 动 脉 弹力动脉 内膜
动 脉
中动脉 小动脉
肌性动脉
中膜 外膜
大动脉
(弹力动脉)
中动脉 (肌性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搜狗百科

动脉粥样硬化—搜狗百科

动脉粥样硬化—搜狗百科疾病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习惯改变,该病也成为我国主要死亡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始发儿童时期而持续进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现症状。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脂质和坏死组织的骤聚,因此往往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退行性病变。

现代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具有巨噬细胞游移、平滑肌细胞增生;大量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基质形成;以及细胞内、外脂质积聚的特点。

[1]病因介绍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对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主要危险因素为:(一)年龄、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在一些青壮年人甚至儿童的尸检中,也曾发现他拉的动脉有早期的粥样硬化病变,提示这时病变已开始。

近年来,临床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男性与女性相比,女性的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年龄和性别属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二)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此外脂蛋白(a)增高也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三)高血压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

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

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

研究证明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

脂质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黏附并迁入内膜,血小板的黏附以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进AS的发生。

(四)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学课件)

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 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 淋巴细胞浸润
粥瘤处中膜SMC受压萎 缩,弹性纤维破坏,该 处中膜变薄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局部隆起形 成粥肿。粥肿浅层可见泡沫细胞,深 部可见脂质沉着。表面内膜结缔组织 增生,并呈玻璃样变,即纤维帽
动脉粥样硬化
继发性病变
成因
后果
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新生毛细血管破裂 动脉管腔阻塞程度加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病理变化--贫血性梗死
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核固 缩,胞浆均质红染,大量收 缩带形成
心肌有片块状暗红 色坏死区,境界不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病理变化
梗死发生早期,心肌细胞 间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梗死发生3周后,梗死灶 机化,逐渐形成瘢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AP)
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一种常见 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疼痛或压迫感,可放射至心 前区域左上肢,持续数分钟,用硝酸酯制剂或稍休息后症 状可缓解 心绞痛的发生机制:代谢不全的酸性产物或多肽类物质 的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心绞痛是 心肌缺血所引起的反射性症状
病因:风湿病的发生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感染有关
发病机理:多种学说,先多倾向于抗原抗体交叉
反应学说。C抗原--与结缔组织的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 M蛋白--与心脏、关节等发生交叉反应
风湿病
病因:与咽喉部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依据: 1)发病前有溶链菌感染史。 2)发病时95%血中抗溶血素“o” 高,>500单位。 3)与链球菌感染地区分布一致。 4)抗菌素预防治疗有效。

病理学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病理学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ppt课件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 病变部位: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其次:右冠状动脉主干; 再次:左冠状动脉主干或左旋支 • 病变特点:斑块多位于近侧端、分支口处较重。内膜半月状
增厚,管壁变硬,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特别发生继发性改
变时可导致严重后果,如血栓形成阻塞。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6)心肌梗死的分类
①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指梗死灶仅累及心室壁内1/3的心肌, 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表现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坏死灶 直径通常<1.5cm。
② 透壁性心肌梗死:梗死灶累及心室壁全层或超过心室壁厚 度的2/3以上, 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可在2.5cm以上。此型 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典型的心肌梗死。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多可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发作患者可突然昏倒在地,四肢肌肉 抽搐,大小便失禁,或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大汗淋 漓,很快昏迷。症状发作后迅速死亡。
第二节 高血压
人体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称为高 血压。常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2) 好发部位 以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最多见,40—50%,最严重;
30—40%,见于右冠状动脉。 • 左前降支供应: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的血液
供应,其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 • 右冠状动脉供应:右心室大部分、室间隔后1/3,左心室后
壁。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二)病理表现 1. 心绞痛(AP):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骤 增致使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

动脉粥样硬化ppt课件

动脉粥样硬化ppt课件

结构功能发生损伤,血浆成分(包括脂
蛋白)侵入动脉壁,同时血小板黏附,
聚集释放各种活性物质加剧损伤。损伤
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一方面激活
单核细胞聚集,吞噬形成单核细胞源性
泡沫细胞,另一方面,可编辑S版M课件C增生,经
14
动脉SMC增殖/突变学说

SMC受各种诱导因素发生突
变,如血小板的增殖因子,诱导
动脉粥样硬化
可编辑版课件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弥漫性病变
可编辑版课件
2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泛指动脉壁增厚、失去弹性、硬化性的一类疾病
➢AS(最常见,最危险,尤其冠状动脉) ➢细动脉硬化[arteriolosclerosis]:细小动脉的
CHD
• 斑块致管腔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可编辑版课件
24
CHD主要临床表现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性猝死
可编辑版课件
25
心绞痛
• 心肌缺血缺氧,造成代谢不全的 酸性产物或多肽类物质堆积,此 物质刺激心脏局部神经末梢,经 1-5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脊髓段 传至大脑,产生痛觉。
• 稳定性心绞痛
裂口溢入血流,遗留粥样溃疡,坏死物质
和脂质排入血流可形成胆固醇栓子引起栓
可编辑版课件
20
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
可编辑版课件
21
主动脉粥样硬化
• 多发于后壁及分支开口处,以 腹主动脉最为严重(胸主动脉、主 动脉弓、升主动脉其次)因管腔较 大而病变不易引起明显症状。动脉 瘤破裂可致致命性大出血。
可编辑版课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肉眼观:内膜面散 在不规则隆起的斑 块,颜色初为浅黄 或灰黄色,后因斑 块表层胶原纤维的 增多及玻璃样变而 呈瓷白色。
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
光镜下: ①病灶表层为大 量胶原纤维、SMC、细胞 外基质;
②斑块表面为纤维帽 (SMC+细胞 外基质+胶原纤
维 );
③深层: 脂质+增生SMC、 Mφ、泡沫C+基质
3.粥样斑块
大量泡沫细胞坏死释放脂质,形成脂质池 及游离的胆固醇首先形成粥样物,继而形成粥 样斑块(粥瘤)。 肉眼观:内膜表面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可压迫中膜使该处变薄。 镜下观:纤维帽深部为染色呈粉红色无定 形物质,其内含大量细胞外脂质、坏死物及胆 固醇结晶,并可见钙盐沉积。中膜SMC受压萎 缩,变薄,外膜毛细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淋 巴细胞浸润。
6.其他 年龄、性别、肥胖、病毒感染、 饮食结构等也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应答学说和炎症学说 ; 2、脂质渗入学说;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脂质代谢异常
血管内膜损伤
高脂血症(AS发生的物质条件)
脂质渗入内膜下增加(AS发生的结构基础)
分泌生长因子 脂质发生氧化修 饰(OX-LDL?) 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迁入 内膜( AS进展期) 吞噬OX-LDL等形成泡沫细胞 脂纹、 纤维斑块形成 泡沫细胞坏死崩解 粥样斑块形成。
2.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且早而严重,好发于血管 分叉,弯曲的地方。 3.吸烟 吸烟可破坏血管壁,诱导SMC增生。
4.某些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 使LDL升高有关。
5.遗传因素 冠心病具有家庭聚集现象。约200种基因可 能对脂质的摄取、代谢、排泄产生影响。 HDL受体基因突变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脂纹(fatty streak)
肉眼观:点状或条纹 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 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 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出 口处。
人主动脉内膜动脉开口周围有 略隆起的脂质条纹
光镜下: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体 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
2.纤维斑块
肉眼观:初为灰黄色斑块,突出于内膜表面, 后随着表面胶原纤维增多及玻璃样变性而 转为瓷白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 镜下观:表层是一层纤维帽,由大量胶 原纤维、SMC、蛋白聚糖及弹性纤维构成, 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下方为不 等量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脂质及炎 症细胞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的一类疾病,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中,心血管疾病占第一位。
本章主要讨论风湿病、心瓣膜病、原发 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 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一、概述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与脂质 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 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 变硬。 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 厚并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 化和动脉中膜钙化。 发病情况: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多见 于中老年人,但以40-49岁发展快。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

病史摘要

患者,男,62岁,工人。因头痛,心慌1+月, 尿少伴神志恍惚、语言不清3天入院。入院前1 个多月感头晕、头痛、心慌,伴恶心、呕吐, 食欲明显下降,服中药后呕吐停止。入院前3 天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视物模糊,尿少、 神志恍惚,反应迟钝,语言不清而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3℃,脉博72次/min,呼吸 18次/min,血压190/112mmHg,慢性病容,神 志恍惚,反应迟钝,答非所问,双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不明显,眼底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 视网膜动脉变细,视网膜可见散在片状出血。 双肺(-),心尖区第二心音亢进,心电图: 左室肥厚,左室侧壁陈旧性梗死。尿:蛋白 (++),红细胞(+),颗粒管型1个/高倍, 血像:血红蛋白40g/L,白细胞8.6×109/L,
三、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一)基本病变:
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形成。好发于大动脉(主动脉)、中 动脉(冠状动脉)。 病变过程包括: 1.脂纹 脂纹是AS的早期病变,是一种可逆性改变, 最早见于儿童期。泡沫细胞聚集于内膜下而成;肉眼 观:在动脉内膜表面可见长短不一的微隆起、黄色的 条纹。镜下观: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基质及少量 炎症细胞浸润。
镜下:心肌间质广泛纤维化,形成瘢痕, 心肌细胞萎缩,残留的心肌细胞肥大
四﹑冠状动脉性猝死
概念:猝死是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 亡。 冠状动脉性猝死是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一种。 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5:1,有两种情 况: 一是某种诱因所致,如饮酒、劳累等。 二是夜间睡眠中发生。 主要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造成局部电生理紊乱 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所致。

4 肾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干近端,亦可累及弓形动脉和 叶间动脉。
粥样斑块造成肾动脉缩窄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亦可因斑 块继发改变造成肾组织梗死,机化后形成较大瘢痕,使肾 脏体积缩小,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所致的心脏病,占冠心病绝大多数,所以通 常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见于中老年人。
心绞痛分类
根据引起的原因和疼痛的程度,国际上习惯分为三类:
①稳定性心绞痛:又称轻型心绞痛,一般不发作,仅在体力 活动过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时发作。冠状动脉横切面可 见斑块阻塞管腔>75%;
②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一般由稳定性心绞痛转化而来,是 一种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临床上颇不稳定,在负荷时、休 息时均可发作。光镜下常可见心肌纤维化;



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AS主 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 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 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 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引起缺血性 改变。 我国AS发病率仍呈上升态势: 1、地域差异;2、年龄差异;3、性别差异。
其中CPK(肌酸磷酸激酶)具有临床诊断意义,对心肌 梗死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合并症: 1)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心力衰竭及休克:比较常见。 3)心脏破裂:最严重并发症,约在MI两个月内发生。 4)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律 失常及左心衰竭。 5)急性心包炎和附壁血栓形成。 6)乳头肌功能不全。
I级(≤25%); II级(26~50%); III级(51~75%); Ⅳ级(>76%)。
正常冠状动脉
管腔狭窄Ⅰ级
管腔狭窄Ⅲ级
管腔狭窄Ⅳ级
临床冠心病类型包括: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冠状 动脉性猝死。
一 ﹑心绞痛
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或)心肌耗氧量剧增 使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 征。典型特点是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感或紧 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持续数分钟,休息或 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发生机制:心肌缺血、缺氧——代谢不全的酸性产 物或多肽类物质堆积——刺激心脏局部神经末 梢——传至大脑,产生痛觉。
心肌梗死合并症:心脏破裂
心肌梗死合并症:室壁瘤
心肌梗死合并症:乳头肌功能不全

Li Xuenong Papillary muscle rupture
三﹑心肌纤维化: 心肌慢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心肌细胞萎 缩或脂肪变性,间质反应性增生的结果。
肉眼心脏重量增加, 心腔扩张,以左心 室明显,临床出现 心率失常及心力衰 竭
冠心病生理始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 发病部位
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次为右主干、 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病变特点:斑块呈多节段性,可融合, 病变处内膜呈新月形增厚,管腔狭窄。 可按照狭窄程度分级分为4级: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血脂异常 即高脂血症,主要是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 增高。 血浆脂蛋白分为CM、VLDL、LDL 、HDL。 CM、VLDL、LDL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尤 其是SLDL的水平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指标。 HDL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 HDL 能逆向转运胆固醇至肝而被清除 (2)防止 LDL氧化修饰形成ox-LDL (3) HDL 可以使VLDL以残体的形式被清除
③自发型变异性心绞痛:多无明显诱因,常在休息或梦醒 时发作。患者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亦可因靠近斑块处动脉痉 挛所致。
二﹑心肌梗死 是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 持久 的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坏死。表现 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或含服 硝酸制剂不缓解,可并发休克、心率失常、 心衰,多发于中老年人。
(2)透壁性心肌梗死: 也称区域性心肌梗死,
多见,病变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
致,病灶较大。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
但已深达室壁的2/3 。部位:左前降支供血区
(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区域)约
占50%。 其次,25%MI发生于右冠状动脉
供血区,此型MI常有相应的一支冠状动脉病
变突出,并常有动脉痉挛。
心肌梗死(大体标本)
心肌梗死:室间隔可见大片心 肌梗死,呈浅黄色( ),周围 是红色的出血反应带()
心肌梗死:左室前壁及室间隔 可见大范围心肌梗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