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资助社团育人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

浅析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在保障学生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育人的责任。

本文从资助意义、资助方式、培养作用三个方面,对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进行浅析。

一、资助意义高校资助工作主要针对家庭贫困、单亲家庭、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

通过资助,可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关爱社会、自我成长、社会责任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资助的财政扶持和助学贷款可以缓解部分学生在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用等方面的经济负担,使其更加专注于学习和个人发展上。

资助政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其在各个领域拼搏努力,培养求知欲、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等良好品质。

二、资助方式高校资助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实习创业资助等,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度过困境,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活力。

奖学金通常指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各类奖学金有积分奖学金、特别贡献奖学金、国家贫困生奖助金等,独立学业和承担科研任务的方式不同。

助学金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帮助学生消除经济压力。

实习创业资助则提供给那些希望更好地了解社会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包括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支持、技术支持等。

三、培养作用1.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高校资助工作中,优秀学生成为奖学金或荣获其他荣誉是一种鼓舞和奖励。

这样的奖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

2. 培养学生的自立和自我管理能力资助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资助者来说,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并帮助学生逐步获得自主资助的能力。

资助必须是一种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形成强大的心理支持和自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参加科研、学术、创新等活动,发掘自身的潜力和物质贡献,不仅有助于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资助型社团育人实效性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为例

高校资助型社团育人实效性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为例

收稿日期:2020-10-07作者简介:韩莹(1992),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此文为2020年淮阴工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以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为例”(编号2020DJSZC10)和2020年淮阴工学院高教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阈下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性提升路径探析--以淮阴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20GJ03)的研究成果。

高校资助型社团育人实效性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为例韩莹(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0)摘要:资助型社团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现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以淮阴工学院伯藜学社为例,引入“三圈理论”,力求取得“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相交的最大区域,打造出资助育人社团化模式,让受助学生在社团管理中实现“自助、互助、助人”,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三圈理论;高校资助型社团;资助育人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2-114-04图1“三圈理论”示意图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把资助和育人有机融合起来,转变工作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如何对受助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和教育,让受助学生不仅接受资助,更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校资助型社团是由受资助的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

作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让受助学生在接受经济资助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能力、综合素质,通过自主发展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成员的群体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改善了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重“资助”、缺“育人”的现状,实现了“自助、互助、助人”的培养目标。

[2]因此,将高校资助工作和学生社团功能相结合,打造资助育人社团化模式,是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尝试。

一、“三圈理论”模型:用科学理论分析高校资助型社团育人工作内涵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马克·莫尔(Mark.H.Moore)在其《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1995版)一书提出了“三圈理论”,该理论构建了“V 价值”“C 能力”“S 支持”三要素(如图1所示),每个圈代表着一个要素,要想使得要素最大化,必须寻求三个圈的最大相交面积,充分考虑三个因素的相互统一。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摘要】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资助工作,高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责任感,促进成长,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资助工作不仅能够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

进一步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也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应该被重视,并不断加强和改进,以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全面发展、责任感、成长、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重要性、完善1. 引言1.1 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和帮助,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高校资助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经济上的支持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业,发挥出更好的潜力。

高校资助工作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高校资助工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资助工作,学生可以更加了解社会的生活现状,感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的关系高校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资助工作与育人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构建起高校育人的完整体系。

高校资助工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济上的支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学业,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资助工作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 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综合分析。
02 高校学生社团育 人功能概述
社团的定义与分类
社团定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指由高校学生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
社团分类
提升社团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增强社团成员的归属感
通过定期举办社团内部活动,如聚餐、户外拓展等,增进社团成员 之间的联系和了解,让社团成员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凝聚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设立会员积分制度、优秀社团干部评选等机制,激励社团成员积极 参与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整体的吸引力。
提升社团品牌形象
通过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社团活动,提升社团在校园内的知名度 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同学加入社团。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01
02
03
社会认知
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 可以了解社会需求和文化 差异,增加对社会问题的 认识和理解。
实践能力
学生社团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 长,提高实践能力。
人际交往
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 和背景,可以相互学习和 交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 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04 高校学生社团育 人功能的优化策 略
案例二
1. 通过科技制作和研发,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在科技活动中,强调问题解 决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参与科技比赛和项目,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科技发展的 前沿和趋势,拓展学生的视野 和认知。
4. 通过科技类社团的活动,让 学生了解和体验团队合作的力 量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高校资助体系下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体系下育人工作研究


雨 的意志 , 尚无法独立面对人生 的坎坷与灾难 , 更缺乏
爱与奉献。所 以作为老师要用爱去延续学生 的爱 , 把爱 洒 向每一个学生 。只有建立在爱 之上的教育效果才能 真正奏效 !以后我处理学生 问题时都要先听 , 听他说什 么 , 么说 , 后再思 , 怎 之 考虑学 生在你心 目中的地位形 象 ,该如何做 出正确 的判 断 ,以免伤害了孩子的 自尊 心 。最后再处理教育 , 达到老师和学生共赢 。 2 . 爱要均等。老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 , 对每一个 学生都寄予期望 , 给他们公正 的和足够 的支持与鼓励 。 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选择喜爱某些 学生或厌恶另一 些学生 ,要 把爱倾 注在每一个学 生身上和学生每一个 细微 的环 节 中 , 比如 : 堂提 问要 做到 轮换 提 问学 生 , 课 尽量让 每个 人都 能参与 ; 找学生谈话 要做 到好 、 、 中 差 面面俱 到等等 。 另外 , 听了十几位老师 的心得 和感悟 , 我收获也很 多, 各位 教师 的风格各有 千秋 , 有一点 是相通 的 , 但 即 对学生的爱 。老师们都投入 了 自身的情感 , 用爱真正滋 润了学生的心 田, 打动 了学生 , 自己的深情赢 得 了与 用 学生心灵对话 的机会。 总之 , 的教育说起来易做 出来难 。和学生们相处 爱 快两年 了, 有之 , 快乐 烦恼亦有之 。但记得有 句话说的 好 :等烦恼变成了 回忆 , “ 一样会很美丽。” 抗非典 的英雄 钟南 山院士 曾经说过一句话 :人不 “ 仅要 活在现实中 , 更要 活在理想 中。” 我最后要把这句 话送 给大家。祝愿各 位成为时时充满激情 而又怡然 自 乐的老师 , 享受付 出爱 , 更享受收获爱 的欣慰和喜悦 !
助学金评 审过程 中弄虚作假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整个 高等教育 中应该 引起重视 的。 高校资助体 系的内容 据调查2 0 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 总数2 8 . 万 09 2 51 5 人 ,其 中家庭 经济 困难 学生5 7 ,占学 生总人 数 的 2万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在提升学生育人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现状,探讨了学生资助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以及资助政策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探索了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的途径。

通过对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索,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未来,高校应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教育质量、政策影响、探索途径、建议、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解决贫困学生入学困难和顶上学业及生活费用的问题,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目前,各高校纷纷设立了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学生资助项目。

这些资助项目不仅帮助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对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资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申请条件过于复杂、评选不公平、资助金额不足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研究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加强资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资助制度,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探索有效的资助育人途径,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助力学校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提高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探索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的路径,可以为高校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校资助工作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活动,更是一种教育育人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以及实施途径,旨在为高校资助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资助工作通过向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进而使学生对社会产生感恩之情,懂得社会给予的关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校资助工作以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精神支持。

这种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有信心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 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高校资助工作通过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让他们在大学期间能够专心学业,不受经济困扰影响学业。

高校资助工作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 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途径研究1. 完善高校资助政策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资助政策,确保资助对象的合理确定和资助标准的科学制定。

政策要具有包容性和普惠性,覆盖范围广泛,确保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

2. 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高校资助工作可以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助学贷款制度、勤工助学制度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资助工作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 健全资助管理体系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体系,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对资助对象进行全面的认定和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

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及实施途径研究高校资助工作是指,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免息贷款等形式的资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高校资助工作既属于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的范畴,也是大学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

1.增强学生的勤奋学习意识。

通过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同时,资助也为缓解学生家庭经济压力,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习难度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2.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通过对资助申请者的资格鉴定和学习记录等严格审核,使学生从个人意识和行为习惯上养成严格自律、积极守时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制力。

在资助制度规定的限制条件内,学生需要自主申请和管理自己的资助,以便学生能够在资助获取的过程中懂得约束自己、理性管理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帮助之外都能主动担当自己的责任,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高校资助工作在资助流程和资助结果层面实现了社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这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对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具体实践。

同时,资助衔接了社会公益事业工作,此种方式不仅帮助了学生,更是为全社会提供了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型试探。

1.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资助制度。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制定完善的奖、贷、助学金、减免费用等资助政策及相应的条件和标准。

同时,建立资助申请、审核、发放和监管机制,保证资助制度正常的运行和发挥作用。

2.对学生开展资助教育和培训。

对学生进行资助政策的宣传,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审核标准等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效果和执行力。

3.积极推广资助公示全程。

建立公开透明的资助审核和发放流程,及时公示资助申请、初审、复审、发放等各流程的情况和结果。

保持学生的资助审核和发放的信息透明性,规范学生相关行为和正确使用资助款的用途。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大学生资助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经济上的帮助,以解决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困难。

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仅是单纯给予经济援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进行育人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

在资助工作中融入育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析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

一、建立正确的资助观念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资助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资助工作中,学校和社会应当强调资助的本质是在学生面临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支持,而不是为了换取什么回报。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资助观念,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奉献精神,理解资助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倡导感恩教育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可以倡导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资助人、社会的感恩之心。

通过明确表达对资助者的感激之情,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社会的回报和对他人的尊重。

感恩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感恩之道,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情怀。

三、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育人教育路径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让资助的学生去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更能够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教育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教育也是育人教育的重要路径。

通过宣传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资助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也可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资助工作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摘要】高校学生资助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育人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资助的现状,然后探讨了高校学生资助的目标设定和育人能力提升的途径。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和创新资助方式与机制的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学生资助对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高校学生资助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发挥资助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现状分析、目标设定、途径探索、多元化资助体系、创新方式、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学费的逐年上涨,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着无法承担高昂学费的困境。

为了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高校资助制度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

在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始于上世纪80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资助政策逐步完善,资助经费也逐年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资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资助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的探索,深入分析高校学生资助的现状与问题,明确资助的目标设定,探讨提升学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建立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和创新资助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部分为以上内容,可见高校学生资助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呼唤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路径探索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分析高校学生资助的现状和目标设定,找到能有效提升学生育人能力的途径和策略。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资助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更是一种教育和培养,能够促进其全面成长和发展。

新时代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社团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摘要: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我国各大高校不仅担负着教授知识、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责任,还面临着“如何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主要以特定的课堂形式进行。

然而,要保证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不能固守传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拘泥于课堂形式,而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

本篇文章将对新时代高校社团的育人功能及有效实现途径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高校社团;社团育人功能;实现途径;思想政治建设引言:大学社团作为大学课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发挥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积极有效地连接学生与社会的关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社团的作用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在新时代,高校应积极有效的利用社团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努力达到学校学习教育和德育教育并驱而行的目的。

除此之外,在紧抓学校社团的基础上,相关高校负责人还应该积极探索德育教育在社团活动中的实现途径,确保高校社团育人功能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高校社团具有育人功能的原因首先,高校社团是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指导学生申报组建而成的。

这一申报条件确保了社团正确的政治立场。

其次,社团的成员都为高校生,都经历了长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事物的对错拥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社团主要包括理论型社团、科技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等。

其中,理论性社团和社会公益型社团对于德育知识的传播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校要重视社团的作用,帮助把握社团的主流思想,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思考,解决校内社团存在的问题,加速社团育人功能目的的实现。

二、高校社团在推进育人功能中遇到的问题1.社团主体流动性大影响育人功能推进社团的本质而言是学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而融汇、聚集形成的一个团体组织。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高校资助工作是大学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本文将从资助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

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上。

大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而资助工作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

通过资助工作,学校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困难,保障其顺利完成学业。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资助工作还能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一点也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可,资助工作在大学育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资助工作还在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大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阶段,他们身心发育迅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

正是由于这一特殊阶段的存在,导致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各种问题。

家庭经济拮据、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艰难、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资助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资助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校也可以通过资助工作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理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良好的发展。

高校资助工作还能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学术成就,更希望他们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而在这一过程中,资助工作可以被看作是学校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资助工作,学校可以让学生从小事做起,感受他人的帮助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浅谈受助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

浅谈受助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

浅谈受助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有较大增加,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不断完善资助政策,资助的类别逐步扩展、资助层面不断延伸。

目前,在高等学校,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其他资助措施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

其覆盖范围之广、资助力度之大、资助比例之高,历史上前所未有,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

但是,根据我们近年在学生资助工作领域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不单是“经济困难”,他们更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以及技能培训、经济资助、心理指导、就业指导,也就是说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要给予这部分学生的经济资助,更要实现新资助政策的“资助育人”功能。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日益彰显、育人经验不断丰富。

高校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征,组建受助学生社团,发挥社团育人功能,探索社团育人机制,是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结合实际,探讨如何利用受助学生社团这一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社团的育人作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部分学生成为经济、学业、心理“三困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常需要面对经济、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综合压力。

他们在中学阶段非常刻苦地学习,但升入大学之后,由于他们的知识面较窄、接触某些学科如英语、计算机的时间晚,导致其产生学业困难。

由于他们所承担的压力比经济较好的同学要大,既要通过不断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用以帮补开支,更需要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表现出的担忧比其他同学更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卑心理来自经济因素的影响,他们与其他生活富裕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上有差别,导致他们会产生羡慕,也会自卑难过,他们就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活动,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培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促进社会公平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帮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资助活动,可以帮助那些优秀但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实现自己的学业梦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提升教育质量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可以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资助活动,可以让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学习动力和学习质量。

1.资助形式多样化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形式多样化,涵盖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

这些资助形式覆盖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资助渠道。

2.资助政策逐步完善随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发展,各级政府和高校也逐步完善了相关的资助政策。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了不同的资助政策,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资助需求。

3.资助管理更加规范为了保障资助资金的有效利用,高校对资助管理也进行了更加规范的管理。

建立了完善的资助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资助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确保了资助资金的专款专用。

1.资助对象不够精准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着资助对象不够精准的问题。

一些学生在经济上并不困难,但却获得了大量的资助,而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到有效资助。

2.资助政策不够灵活目前的资助政策还不够灵活,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一些资助政策的界定标准过于刻板,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3.资助管理缺乏透明度有些高校的资助管理缺乏透明度,学生对于资助情况了解不够充分,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参与。

资助管理的不透明容易造成资助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1.加强资助对象的核查高校应该加强对资助对象的核查,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和需求性。

高等学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浅析

高等学校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浅析

文_社科研究150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逐年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保证家境贫寒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各高校积极响应力争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形成“奖、助、贷、补、免”相结合的高校资助体系,减免学费、住宿费,补贴生活费,帮助贫困学生解除后顾之忧,保证其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部分受资助的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将资助看做理所应当。

因此,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贫困学生紧急上的资助,更应发挥其育人功能。

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激发贫困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贫困学生的感恩情感、引导贫困学生的感恩行为。

在解决家庭贫困学帮助生实际问题的同时,关注在思想、心理、行为上的引导,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高校资助体系育人功能1、思想引导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可以正确看待国家的资助行为,感受国家与社会的关爱,但少部分同学在思想觉悟尚未达到一定高度。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应该借助资助工作的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平困学生进行引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高校资助不仅能为贫困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的资助、关怀行为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道德榜样,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供范本。

引导学生在获得国家资助后,主动投入到基层、西部,通过自身努力回馈国家、回馈社会。

鼓励贫困学生在接受他人的资助后,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其他人,大大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激发情感国家无偿资助家庭贫困学生,使其可以摆脱经济压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学生是国家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切身感受国家政策的倾斜。

首先,促进贫困学生的爱国精神。

往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停留在课堂、书本,学生很难切身体会到其真正价值。

做好高校资助工作,可以将爱国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加深学生对国家的深刻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式案例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式案例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式案例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动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以某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为案例,探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式及其效果。

一、背景介绍该高校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学科门类和专业。

学校学生总数约为2万余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资助育人工作,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开展志愿活动等方式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资助育人工作的方式1. 奖学金制度学校设立了多种类型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等,覆盖范围广,涵盖了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

学校还会根据家庭经济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学金资助,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勤工助学学校开设了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室助理、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岗位来获取一定的报酬,并且在生活和工作中积累经验和锻炼能力。

3. 志愿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助残活动、环保活动等。

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还可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 改善了学生的经济状况通过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学校有效地帮助了经济困难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业和发展。

2. 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为他人谋福利,为社会做贡献。

通过与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培养了自己的公民意识。

3. 促进了学生成长和发展通过资助育人工作,学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

浅谈资助工作现状及育人体系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资助工作的现状以及育人体系的建设亟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资助工作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助政策的不够完善和公平。

由于不同高校间的资源差距以及地域差异,导致资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是资助工作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资助工作的管理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流程冗杂、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三是资助工作的对象和范围有待明确界定。

在资助对象和范围的确定上,不同高校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明确。

育人体系的建设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内容。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育人体系的核心目标。

资助工作在育人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资助工作,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资助工作还能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强不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完善资助工作现状并构建育人体系?一是要健全资助政策,保障政策的科学、公正和透明。

学校应该制定更加细化、完善的资助政策,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确保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是要加强资助工作的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资助工作的管理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督促,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公正分配。

三是要明确资助工作的对象和范围。

学校应该明确资助工作的对象和范围,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

建设育人体系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要加强学校的综合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的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

资助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资助工作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目标、策略及实施措施。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还在于通过育人工作,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竞争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综合素质比单一的学科知识更加重要,高校育人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既有责任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又有创新思维、多元文化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注重个人素质培养,还要加强社区服务和社会责任感教育,进一步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策略高校资助育人的核心策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此外,高校资助育人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行为规范意识、职业规划和个人品德修养。

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高校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培养策略,如社会实践、竞赛训练、学术研究、志愿者服务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措施高校资助育人的实施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育人政策及措施、搭建多样化的育人实践平台、提高社会服务和创新创业意识、建立贴近学生思想和需求的育人指导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营造开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努力打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总结一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育人策略,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进而推动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需要全员参与,从教师、学生、管理员到校外社会机构,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推进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完善。

首先,高校教师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高校教育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挑战,如学生数量增长、高校资源不足、贫困生入学困难等问题。

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

资助育人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资助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不仅是高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研究表明,现阶段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方面,资助政策较为分散,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学生获得资助的途径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有必要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完善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效益,推动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资助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助力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将深入分析现行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现状,探讨新时代下的资助育人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资助育人模式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改革完善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研究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加强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正文2.1 高校资助育人模式的现状分析高校资助育人模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学生资助社团育人功能研究
摘要:贫困大学生问题是目前困扰高校发展的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把育人贯穿于资助工作全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天津农学院自强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高校学生资助社团是资助育人的最佳结合平台,以及如何更好的发挥资助社团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资助社团;育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0)03-0174-02 一、高校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助和育人脱节。

通过与其他高校同类社团交流发现,当前各高校相关部门普遍存在重资助轻教育情况。

在具体工作中许多高校相关部门认为资助工作只要保证困难生能上学,有饭吃就算完成任务,对学生思想教育、综合素质提升以及由经济困难所导致的一些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能力缺失缺乏足够重视。

2.资助结构导致部分困难学生对资助工作认识产生偏差,不利于学生自立自强。

现行资助政策无偿资助比例较高,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贫困就可以拿到助学金,产生消极思想,认为获得资助是理所应当的,觉得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部分学生“等、靠、要”思想蔓延,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与贫困作斗争的勇气,更有甚者不注意勤俭节约,与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把资助金用在与自身经济条件不相符
的消费上。

3.家庭生活环境为贫困生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贫困。

少数困难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有的夸大困难情况,获取不当资助;有的碍于面子隐瞒家庭经济情况,不愿提出资助申请;更有甚者毕业后将还款责任置之脑后,违约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都反应出部分困难生由于较差的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精神上的贫困。

二、资助社团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天津农学院新长城自强社创建于2020年,最初由受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自强助学金资助的学生组成,由60人组成,发展十年至今,社团成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受新长城资助的学生,而是吸纳了许多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有社团成员700余名,覆盖全校11个学院四个年级,自强社成立以来,在帮助困难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立自强,展现自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群众性组织,是具有共同爱好、共同追求的学生自发成立的。

贫困大学生由于其家庭情况、生活背景等因素,很多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自卑敏感等特点。

通过组建贫困生社团,开展社团活动,让贫困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激发贫困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愿望、促使其参与活动、加强交往、提升能力,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每一次大型的社团活动,从组织策划、场地布置、人员安排、会场管理等等,需要很多人参与其中,这也是贫困生加强沟通、协调、支持、帮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实现主动交往、
加强沟通,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在这过程中,不但为他人提供了帮助,更能发现自身的力量和潜力,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积极向上、进取奉献的正能量,激励他们自助和助人。

2.社团的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社会化进程。

天津农学院自强社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从活动开展、评优表彰、考核评价、到社团资金,全部由社团自主管理实施,作为社团的管理部门学生处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社团自身管理的职能。

社团的组成大部分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主体意识凸显,个性突出,表现欲望更加强烈,过于行政化的管理往往会压制学生个性的发挥,使社团失去活力与生机,实施社团自主管理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勇于开拓、积极创新的优势,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自信的意识。

3.社团的传帮带、以老带新实现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农学院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大一新生在西校区,而行政部门都在东校区办公,作为社团的指导老师平时工作繁忙,很难做到兼顾东西两个校区。

所以大一新社员基本上完全由老社员带领指导参加各项活动,这不仅为新老社员的交接提供了机会,并树立了老社员在新社员心目中的地位。

而作为已经毕业了社团骨干和一般社员们,也时刻关注着社团的发展,每年社团大型活动都会邀请他们,有能力的社员已经开始反哺社团,2020年,天津农学院新长城自强社成立了《新长城天津农学院自强社爱心基
金管理办法》,完全由已毕业的学生捐助成立,首批资金共捐助5200元。

整个社团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生机盎然的景象。

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贫困生情感得以交流和发泄,社团管理的民主性、年龄的相仿性、成员的平等性使他们心理更加接近,更容易接纳对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

高校资助社团要着重在切合贫困生实际、有利于贫困生发展的励志典型宣传、自信心弘扬、阳光心理塑造、公益活动开展等方面精密策划,打造自身的品牌活动,并且通过长期坚持,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

自2020年起,天津农学院的自强社开展的爱心宿舍、爱心包裹活动,经过精心打造,已经成为了社团的品牌特色项目,在学校里尽人皆知,每学期开展一次,旨在为贫困地区的小学生们筹集善款,每年能筹集善款10万元左右。

此项目充分利用了社团自身的优势,富有时代特色,通过积极宣传其活动特色,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从而也更加加强了社员参加社团活动的动力,促进社员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资助社团的育人功能高校学生资助社团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资助社团作用,有利于促进高校困难生综合素质提升,促进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

通过天津农学院新长城自强社十余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资助社团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作用,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