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同炎的<结构概念与体系>
清华版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实例>书名好象是这个
其实设铰和连梁大幅度折减道理是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大一样的地方,相通者表现在:考虑到连梁通常跨度不会很大(跨高比小于5),同时确认该连梁的内力不是竖向荷载控制的,才允许这样大幅度的折减刚度。而对于空间分析时候的刚度折减,是全面的对所有连梁都调整,事实上我们设计中一般都不会遇到所有层的连梁都超筋的情况,所以采用刚度折减的办法并非解决个别连梁超筋的途径。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所做得空间分析是线弹性阶段的分析,也就是说,所有构件都在弹性工作阶段,而实际上,我们是高估了连梁的变形能力,因为大部分连梁不可能在自身刚度百分百参与空间变形的时候不出现裂缝,所以规范才规定可以折减其刚度,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在不少书籍文献中都有提及。
另外,设铰的时候只是代表将该梁的内力释放,转移到相邻的墙肢上,这也是高规7.2.25条的做法。在新规范没出台前,旧高规的编委之一赵西安就说过:连梁超筋,首先减少梁高,还是超筋,能配多大就配多大。
当然,象楼主这种情况的所有连梁都超筋,估计在结构布置的时候是不是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井筒分配剪力过大引起的,这是我们可以在外围多设点墙,井筒减少点,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1。连梁是耗能的构件,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地震作用下希望它首先出现塑性铰,因此它的强度都不能太高,有“弱连梁“之说。但是,连梁在地震作用下同时也要对墙肢进行约束,要传递弯矩等内力,所以不能随意做成铰接。做成铰接也意味着它不能起到耗能的作用,不能发挥第一道抗震作用。这时必须按照高规7。2。25第三款来处理,这是不得已,针对个别地方采用的方法,而且要保证在没有明显的竖向荷载作用下才行。
2。连梁超筋处理的原则:有很多介绍,这方面资料很多,我信手拿来一篇
1)连梁刚度折减。黄小坤在今年3月“土木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上提到,在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条件下,连梁刚度折减不宜小于0.5,但不是不能突破,此时应加强墙肢。应该注意一点,刚度折减是针对地震作用而言的,假如连梁超筋不是因为地震作用,还不能将折减系数取得太小。2)增加连梁跨度。通过增大洞口,增加跨高比来减小连梁刚度,从而减少地震作用。
3)调整剪力墙,其中包括增加厚度从而增加连梁宽度的尝试。
4)提高砼等级。对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
5)在地震区,如个别地方实在不行,也可以按最大配筋率配置,并按高规7。2。25。处理。此时注意满足连梁强剪弱弯的要求。
3。三种层刚度比算法不一样,意义不同。抗规比较“通用“,一般情况下采用此法,剪切,剪弯刚度高规转换层附录有详细介绍。黄小坤在学报上说,转换层除满足高规刚度比要求,一二层转换时,侧向刚度比(V/ u)不小于0.5,三层以上转换不小于0.6。所以二者要同时满足,不存在舍弃其他,其中选一的问题。
1.如果是因为轴向变形差引起梁超筋(前提是这个结构没有转换层),那倒是比较罕见的事情,我认为不大可能,同时,如果是这个原因超筋的话,我们也可以查梁的内力是否是竖向荷载控制.
2.用模拟施工2,把构件轴向刚度放大10倍来做上部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你的依据是什么?这本身就是对计算模型的歪曲,为什么我们只是放大10倍而不放大100倍?
3.模拟施工2,并不是用来控制构件的轴压比的,而是对于某些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工程,用模拟2
算的时候使其基础内力分布的更为均匀,更接近手算的结果,而这个把轴向刚度放大10倍,只是satwe 自称的经验值,并没有经过进一步的论证和结合实际工程的验证.
4.众所周知,我们用的空间分析模型,其内力都是按刚度分配,也包括轴力(除了跟受荷面积有关外)
把轴向刚度人为的放大10倍,其竖向构件的变形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所以用模拟2控制轴压比的做法,我觉得是大错特错的
可以设置双层连梁中间留缝100mm;(即把一根连梁分成两根)
我在9度区高层中用过,效果不错
加大连梁及相连接构件的配筋,等待连梁带裂缝工作,结构二次应力重分布.
连梁超筋一般均为抗剪承载力不够,破坏时产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不符合规范的强剪弱弯要求,也不能形成作为第一道耗能防线的弯曲破坏.
此时,我觉得应从两方面着手:
1.降低连梁刚度,减少地震作用;
a.容许开裂,刚度折减
b.降低梁高
c.洞口加宽,增加梁长
2.提高连梁抗剪承载力;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墙厚,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墙厚增加的抗剪承载力提高大于地震作用的增加,而梁高加大
的结果是地震作用的增加大于抗剪承载力提高,两者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做项目时,还曾如下解决过:计算输入时,将连梁两端铰结,削弱它和墙体的连接,减小吸收的地震力,这样地震力向墙体转移,墙体的配筋会比刚结时有所增大,配筋时洞两侧的暗柱加强些,增强墙肢的抗震能力.此法供参考,操作起来有些麻烦,望前辈们多提意见
抗规6.2.13.2:抗震墙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0。
高规7.1.10: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上。(很多超筋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条)
高规7.2.25.1:减小连梁高度。
高规7.2.25.3:当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在大震作用下该连梁不参与工作,.......
关于着一个话题,好像有很多帖子了,但是我总的感觉是没有从根本上分析这个问题,第一个是连梁的工作机理,第二是连梁超筋的原因的分析;第一个问题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找找有关的参考书,第二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分析连梁超筋的原因,比方说是哪一种工况下的内力引起的超筋问题,在工程中遇到的很大一部分是在重力工况下,由于连梁短而高,加上连梁两端的竖向构件在重力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差过大而导致的连梁超筋,此时一般的处理方法大家都说了很多了,比如加大洞口的尺寸,减小连梁的高度等,如果还是不行,那么将连梁竖向位移大的那端铰接,计算结果如果表明结构的周期位移等可以满足要求,那么就是说该结构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很好的工作,施工时候,该连梁此端后浇,就可以了!
仅供参考!
很多情况下连梁超筋是由于连梁两端支座在竖向荷载变形相差过大引起的。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调整连梁两端剪力墙的截面,减小支座竖向变形差异来解决。
万一实在超得太厉害的话,怎么调整都不成,在连梁中间加一根型钢!
如果位移等计算指标能通过的话,可以把连梁的刚度折到0,也就是两端设铰。这时该连梁就不考虑参与抗震了,设铰即允许有地震时梁端开裂,而与其相连的剪力墙分担的地震力也大配筋也大了。当然,还要满足竖向荷载的承载。
加钢片效果很明显
钢片高=梁高-200,钢片厚4mm
居梁中布置
请问如按实际洞口输入,连梁高跨比<2,超筋;如加大洞口高宽,实际施工时如何处理?再则,加大此墙
洞口,容易引起其它墙连梁超筋,调整各墙刚度及每片墙墙梁刚度比,结果-----晕啦.请问各位朋友,有
没有成型的,且经过实际检验过的具体方法,在下先谢啦
降低连梁超筋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大洞口(施工时用砖墙补砌),其次才是降低连梁高度,我觉得是可以
突破1/5层高的,因为整体分析是考虑的该弱连梁的实际效果的,故不存在高估或低估.
"连梁要与墙肢匹配;墙段要与整体匹配"?
如何匹配,有何指标?
当设置为弱连梁时,其实是把原先一定量的轴向拉压抗侧模式转化为单肢剪力墙抗侧模式,未尝不可,难道剪力墙一定要成对设置的吗?(规范无此说法).
如果从抗震的角度上说,更应该关心的是单个墙肢的高宽比,因为它涉及到墙体的破坏形态.所以才有"带竖缝剪力墙抗震耗能"这一項研究.
从一些振动台试验看,剪力墙较容易出现的还是底部加强区剪却破坏,这是不利的,而过强的联肢会弱化单片墙的弯曲耗能能力,而过弱的联肢,只要我们控制好墙的高宽比及数量,是可以达到好的耗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