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新安全观与构筑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和谐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
摘要:对于中国来说,周边稳定是实现和平崛起最为基本的外部条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临不同的安全困境。面对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正确认识、判断我国的安全环境问题,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安全环境,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字:和谐缓和新安全观,基本走向
(一)缓和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进人9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尽管世界形势动荡不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处在建国以来比较好的时期。主要表现是:
1、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军事威胁已消除或减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一直是美苏争霸的重要地区之一。从50年代开始,我国周边形势之所以长期紧张不安,根本原因是由于当时美苏争霸所致,有的则是直接针对我国的。从我国建国初期,直到70年代中期,美国一直构成对我直接军事威胁。70年代末,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并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使我国完全摆脱了美国全面的现实军事威胁。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其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经济霸主地位已经动摇。从原来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国内政治矛盾日趋激化。美国出于经济上力不从心,政治上矛盾重重和国际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在调整其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的部署时,对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也做了较大调整。尽管中美在人权、贸易、技术交易、台湾问题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但美政府已认识到合作与对话比对抗更符合美国的利益。随着中美首脑实现互访,中美将取得较大进展,这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曾经与我发生过战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建国以来,我国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外,还与印度、苏联、越南发生过武装冲突。与印度的冲突从50年代末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70年代末与越南的冲突不仅前后延续了近十年,且最为激烈。这些冲突及与这三国的长期不和,一直构成对我国周边安全的直接威胁。到80年代后期,我国与上述三国的关系开始改善,先后与前苏联、越南、印度国家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友好往来增多,国家领导人互访,我与俄、越、印的友好关系明显发展。尽管我国与印度等国家尚有领土、领海纠纷,但近期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极小。
3、我国的国际地位、影响明显增强
在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中,亚太地区没有出现战略力量严重失衡现象,亚太各国和地区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在我国睦邻友好政策的推动下,特别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稳定,我国的国际影响明显提高。在1998年8个多月来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被世人称之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众多西方国家纷纷放弃在人权政策上与我对抗的立场。2008年奥与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突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安全环境得到重大改善。
(二)新安全观与我国和谐周边安全环境的构建
我国不仅是新安全观的倡导者,也是新安全观的实践者。我国通过各种方式推行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合作模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包括具有较强约束力的多边安全机制、具有论坛性质的多边安全对话、旨在增进信任的双边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学术性质的非官方安全对话等。"正是在新安全观的推动下,我国的逐步形成了相对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特别表现在:中美关系的改善,这是我国和谐周边安全环境形成的前提
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影响在全球无所不在,我国的周边也概莫能外。美国同我国周边很多国家保持着紧密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甚至结有同盟关系。美国对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我国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的确立与中美关系的改善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扩大,中美之间利益共同面的扩大,两国关系虽经历过一段低潮,但总体上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趋向。"9·11"事件后,中美双方从反对恐怖主义和各自的国家根本利益出发,加大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对抗程度大大缓解。双方都认识到,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两国存在共同利益,双方的合作就成了必然。中美关系借助反对恐怖主义问题得到改善,对形成我国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中美关系的改善,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不可能称之为"和谐的"。
(三)多边外交,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多边主义是指“3个或3个以上的国家在某些普遍接受的行为原则,基础上协调彼此之间关系的制度形式。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介入地区多边主义建设过程之中,其对外行为乃至国内发展,都难以摆脱多边主义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边主义外交经历了从立足亚太、稳定周边,到睦邻友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一系列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的外交业绩。以亚洲为例,亚洲正面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形势的主流,多边对话与协调增强,相互依存加深,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中国在建设周边安全上要有所作为,则要在努力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上狠下工夫,在密切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上有所创举。
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思想,使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和信任显著增强,发展
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不断高涨。目前,中国同众多周边国家双边或多边关系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在政治上,不同国家、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对话机制日益完善,成为推动双边关系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经济上,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依存度显著加深。如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同周边贸易占60%以上,在中国吸引的外资总额中,周边外资占70%以上。在安全上,双方互信合作关系加强,无论在国际反恐斗争领域,还是在地区安全事务领域,双方合作积极务实、卓有成效。
在积极构建和谐周边安全环境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放眼未来,只有真正厘清这些复杂的关系,我们才能构建出和谐的
(四)影响未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走向的因素。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这些国家与中国都保持着“太平”状态。但由于邻国多,中国与邻国出现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就大,避免冲突的难度就大。
大部分周边国家继续处于政治转型过程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其中大多是新近获得主权国家地位的国家)都处于不同程度和类型的政治转型过程中,属于所谓的“转型带”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完成政治转型过程,其中有些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的局面。
比如泰国自从2006年以来,该国政治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定,反他信2010年红衫军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导致红衫军和军队发生流血冲突。2007年缅甸发生僧侣大规模游行示威并遭武力镇压,2009年菲律宾发生数十名政界人士和新闻记者被政敌的武装分子绑架、杀害的事件,以及近年来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政局的不稳定,都说明了相关国家在政治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政治转型过程还将比较长期地持续下去,未来类似的政治动荡局面很可能反复出现。
周边国家的政治转型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除了表现为所在国家的政治动荡局势可能危及地区稳定和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之外,还表现在周边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可能对中国产生政治冲击波,因为在西方政治话语霸权之下,坚持走自己发展道路的中国可能因此在国际社会中受到指责甚至孤立。一些周边国家倡导所谓“共同价值观外交”,正是旨在地区事务中孤立中国
久拖未决的领土争端可能引发冲突或危机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绝大多数陆上邻国解决了划界问题并签署了相关条约。目前尚未解决的陆上边界问题主要是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国和不丹、锡金边界问题密不可分。在海上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上,中国和越南也在冷战结束后签署了北部湾划界协定。但是,中国与一些海上邻国的领土和权益争端问题迄今尚未得到解决,其中包括中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南中国海领土争端,尤其是南沙群岛领土争端,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东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