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市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春市农业概况

阳春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漠阳江流域,是全省50个山区县之一。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水利设施齐全,农业生产的潜力大。境内交通便利,三茂铁路、省道1968线纵贯全市,与站港一级公路、阳阳铁路构成了全市发达的交通运输网,为大规模发展商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全市总人口10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9万人,农村劳动力51.7万人。土地总面积405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6万亩,其中水田50.3万亩,旱地17.3万亩,辖15个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农业总产值在整个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3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08.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7.9亿元,占35%,农民人均纯收3656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组织适销对路的大宗农产品生产,着力建设以具有阳春特色的蔬菜、山地水果、香蕉、蚕桑、甜玉米、马占相思经济林、优质粮及瘦肉型猪等为主的生产基地。通过不断完善农业结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狠抓农产品流通加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市农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市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各具特色,全面发展。近20年来生猪饲养量、母猪饲养存栏量、仔猪外销量在广东省各县(市)持续排名第一;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在广东省各县(市)排名第一;以优质粮生产为主的商品粮基地县(市)建设成效显著;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方兴未艾,目前,春农牌马水桔、春湾牌优质大米、春绿牌蔬菜和台湾青枣已通过省级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春湾建立了有机荔枝生产基地;马水桔、春砂仁等具有阳春特色的农产品已形成一定规模生产,目前建立有马水镇10000亩马水桔基地、春城头堡1000亩马水桔基地,春城、春湾建有春砂仁生产基地,于今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马水桔之乡'、'中国春砂仁之乡'称号。圭岗镇近年来大力发展山地柑桔生产,品种以阳山桔、马水桔为主,面积达20万亩,人均柑桔面积达1亩,成为广东省柑桔第一镇。

粮食以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水稻面积66.26万亩,总产量24.41万吨,其中优质杂交水稻面积61.62万亩,占总面积的93%。主要品种有培杂77、培杂63、博优1025、丰优丝苗、博优998、博优香、Ⅱ优3550等。玉米年种植面积8.6万亩,在杂交玉米全面普及基础上,品种逐步向鲜苞食用型玉米发展,目前甜玉米、糯玉米占玉米面积的七成多。

蔬菜年种植面积(包括复种)保持面积达35万亩左右,总产量32.8万吨,其中商品菜占了近60%,主要品种有大白菜、茄子、卷心芥、苦瓜、节瓜、丝瓜、青瓜、豆角、荷兰豆、辣椒等。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扶持、引导,蔬菜生产逐渐向基地化、规模化、标准方向发展,并由原来年种植2造逐步向3-4造方向发展。我市目前已建立了春湾、石望镇的'双新'省级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春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水果面积有47.1万亩,年产量13.4万吨。柑桔橙10.73万亩,产量3.32万吨,其中具特色的马水桔3.74万亩;龙眼种植面积11.23万亩,2003年产量2.05万吨,品种以石硖、储良为主;荔枝种植面积8.6万亩,年产量达1.73万吨,以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香大蕉3.69万亩,年产量达3.67万吨,品种主要是粉蕉、威廉斯8818、巴西香蕉等良种。黄榄、板粟、黄皮、酸梅、李子、杨桃、台湾青枣、仁面等其他水果13.4万亩。

桑园面积6.04万亩,蚕茧产量达8606吨。

茶叶1929亩,年产量达379吨。

畜牧业生产形成了以生猪生产为主、畜禽协调发展的格局。生猪生产以饲养母猪、猪苗生产为重点,200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29.3万头,母猪存栏量9.1万头,猪苗上市量109.1万头。耕牛存栏量14.5万头。三鸟饲养量1377万只,上市量955.3万只。

水产业主要是淡水养殖,以饲养四大家鱼、罗非鱼为主,近年来引进奥泥鱼等10多个品种。2003年养殖水面面积7.33万亩,其中鱼塘面积4.57万亩,年产量达到2.94万吨,其中优质鱼产量0.31万吨。

全市宜林山地374.67万亩,有林面积达到287.54万亩,绿化率达到92%,森林覆盖率达到59.5%,活林蓄积量达731.98万立方米。

二、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一定的发展,2003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10万千瓦,全市机械化耕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水稻生产的机耕率、机整率达98%以上,机械收割率达50%。水产、水果、蔬菜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也广泛使用各种新机构、新设备。

电力网络已形成健全发达的体系,有22万伏变电站1座和11万伏变电站5座,30千伏变电站一批,有装机3万千瓦的大河水电站,电力供应相当充裕,确保了城乡生产、生活用电稳定。2003年,农村用电量9258万千瓦时。

水利设施:堤围48条,总长201公里,全部达到二十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中型水库6宗、小一型水库37宗、小二型水库94宗、山塘371宗,总库容2.29亿立方米。经过近几年的水利达标建设,基本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水利设施

较为完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为我市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保障了效益农业的发展。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8万亩。

三、农产品流通体系较为完善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市已建成农产品市场49个,面积达33.26万平方米,其中较大的有春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春湾镇春兰蔬菜批发市场、潭水安芬娜市场。

我市有一支阵容庞大的农产品流通队伍,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人员达3.8万多人,其中专业大户900多个,2003年全市通过这支队伍将8.1万吨水果、11万吨的蔬菜、104万头猪苗远销到省内外各地市场。

四、农业经营组织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农业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和农村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大力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引导农业生产向企业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拥有各类适度规模的专业户509户,经营面积2.55万亩。农业企业中规模经营较大、经营面积均超过1000亩的有7个。在农村中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稳定农村大局。最近又推广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电算化和村账镇代管制,进一步改革管理方式,强化对换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确保农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

五、农业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在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作用的同时,市成立了农产品流通指挥部,镇级成立了农产品流通办公室,并准备成立马水桔生产协会和农产品流通协会,农产品流通工作摆上政府议事日程,农产品流通工作得到进一步协调,有效地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市农业信息网于1999年建成,该网面向农业,及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经过几年建设,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优化农业结构、推广科学技术、开拓农产品市场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事业发展迅速,运用GMS-5自动卫星云图接收技术、雷达回波接收技术以及各种气象资料、数据收集系统等现代高新科技和设备对洪涝、台风、暴雨、旱灾、寒潮等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测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不断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市、镇、村三级农科网络比较完善。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共引进推广应用各种新品种300多个,并推广一系列先进的实用的农业技术,为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改善产品品质、发展农产品流通加工,推动效益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