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_共10篇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_共10篇
篇一: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利得和损失、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1)实收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财产物资。
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和无形资产向企业投资。
(2)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实收资本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它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偿还债务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缓冲器。
实收资本包括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注册资金,也称为注册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部股东实缴的出资额。
实收资本大于或等于注册资本。
如果实收资本小于注册资本,说明该公司资本金没有到位。
实收资本不等同注册资金,实收资本是企业股东(或叫老板)投向企业的资金,可注册资本是工商局规定企业在成立前在银行最低自有存款限额呀,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注册资本是企业有一定负债和偿还能力的自有资金,能承受一定风险。
实收资本是企业股东向企业的投入,爱投入多少就投多少,反正银行存款必需要有工商局规定的注册最低限额。
注册资本是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要求,而实收资本则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遵循法律规定的结果,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现行制度下,它们在金额上又是相等的。
企业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按投资主体分为六种:
国家资本:国家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
不论企业的资本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本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
集体资本:集体资本:是指由本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和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资产投入形成的资本金。
法人资本:是指其他法人单位投入本企业的资本。
个人资本: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
港澳台资本:是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外商资本:是指外国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2.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的,但不能计入的资产价值,或从其他取得、由投资者享有的资金。
的内容主要包括或、、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
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资本公积的用途是转赠资本。
资本公积从上看,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本质上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
尽管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都属于投入资本范畴,但两者又有区别。
实收资本一般是指投资者投入的、为谋求价值增值的原始投资,而且属于法定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因此,对实收资本的和金额都会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而资本公积在金额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而且在上也相对比较多样。
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
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
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2006年新公司法仅规定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
取消了所有关于“法定公益金”的规定。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盈余公积。
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
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1)弥补亏损
企业发生亏损时,应由企业自行弥补。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
有三条:
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即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期间为五年。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企业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期间未弥补足额的,尚未弥补的亏损应用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
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
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分配股利
分配股利,原则上企业当年没有利润,不得分配股利,如为了维
护企业信誉,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该项公积金仍有结余。
(2)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时,股利率不能太高,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3)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
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相对应的资金,一经提取形成盈余公积后,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盈余公积的用途,并不是指其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
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无论是用于弥补亏损,还是用于转增资本,只不过是在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转换,如企业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实际是减少盈余公积留存的数额,以此抵补未弥补亏损的数额,并不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也只是减少盈余公积结存的数额,但同时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数额,也并不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
至于企业盈余公积的结存数,实际只表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一个而已,其形成的资金可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也可能表现为一定的实物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随同企业的其他所形成的资金进行循环周转。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
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
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举例:
上市公司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反映上市公司累积未分配利润或累计未弥补亏损。
由于各种原因,如平衡各会计年度的投资回报水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
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予以全部分完,剩下一部分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这样,一年年的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
同样道理,上一年度未弥补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以后年度又发生亏损继续滚存
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亏损,记为负数。
顺序分配
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其净利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用利润弥补亏损无须专门作会计分录)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优先股股利;
5、分配普通股股利。
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
注意问题:
进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未分配利润核算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进行的。
(2)未分配利润核算一般是在年度终了时进行的,年终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
同时将本年利润分配的数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
(3)年末结转后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借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弥补亏损。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年终结算时,当年所实现的利润与已分配利润调整的结果,其计算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
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5.利得与损失: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与损失相对。
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的价值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
利得不一定会影响利润,如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但不管是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还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最终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1、概念范围不同。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广义的收入含有利得,但是利得和狭义的收入是不一样的,收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利得则如出售固定资产等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记入利润,而利得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2、利得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3、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在会计中,区别收入与利得是一个列示和编制报表的问题,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即利得要扣除有关的支出,损失要扣除有关的收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损失:企业所得税法术语,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
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会计中的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
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利得和损失、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1)实收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财产物资。
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实物和无形资产向企业投资。
(2)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
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实收资本是企业永久性的资金,它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偿还债务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缓冲器。
实收资本包括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注册资金,也称为注册资本是指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部股东实缴的出资额。
实收资本大于或等于注册资本。
如果实收资本小于注册资本,说明该公司资本金没有到位。
实收资本不等同注册资金,实收资本是企业股东(或叫老板)投向企业的资金,可注册资本是工商局规定企业在成立前在银行最低自有存款限额呀,注册资本
实收资本。
注册资本是企业有一定负债和偿还能力的自有资金,能承受一定风险。
实收资本是企业股东向企业的投入,爱投入多少就投多少,反正银行存款必需要有工商局规定的注册最低限额。
注册资本是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要求,而实收资本则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遵循法律规定的结果,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在现行制度下,它们在金额上又是相等的。
企业实收资本指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人投入的资本。
按投资
主体分为六种:
国家资本:国家资本:是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
不论企业的资本是哪个政府部门或机构投入的,只要是以国家资本进行投资的,均作为国家资本。
集体资本:集体资本:是指由本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和集体企业联合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资产投入形成的资本金。
法人资本:是指其他法人单位投入本企业的资本。
个人资本:是指社会个人或者本企业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
港澳台资本:是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外商资本:是指外国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
2.资本公积:是指由投资者投入的,但不能计入的资产价值,或从其他取得、由投资者享有的资金。
的内容主要包括或、、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资本公积的用途是转赠资本。
资本公积从上看,不是由企业实现的利润转化而来,本质上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
尽管资本公积与实收资本都属于投入资本范畴,但两者又有区别。
实收资本一般是指投资者投入的、为谋求价值增值的原始投资,而且属于法定资本,与企业的注册资本相一致,因此,对实收资本的和金额都会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而资本公积在金额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而且在上也相对比较多样。
3.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
盈余公积是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
公益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工福利设施的支出,如购建职工宿舍、托儿所、理发室等方面的支出。
旧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照税后利润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
2006年新公司法仅规定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
取消了所有关于“法定公益金”的规定。
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
一是法定盈余公积。
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
二是任意盈余公积。
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区别就在于其各自计提的依据不同。
前者以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章为依据提取,后者则由公司自行决定提取。
(1)弥补亏损
企业发生亏损时,应由企业自行弥补。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
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按照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即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期间为五年。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企业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期间未弥补足额的,尚未弥补的亏损应用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转增资本
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决议批准。
在实际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要按股东原有持股比例结转。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转增后留存的盈余公积的数额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3)分配股利
分配股利,原则上企业当年没有利润,不得分配股利,如为了维
护企业信誉,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该项公积金仍有结余。
(2)用盈余公积分配股利时,股利率不能太高,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3)分配股利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盈余公积的提取实际上是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一种限制。
提取盈余公积本身就属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提取盈余公积相对应的资金,一经提取形成盈余公积后,在一般情况下不得用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盈余公积的用途,并不是指其实际占用形态,提取盈余公积也并不是单独将这部分资金从企业资金周转过程中抽出。
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无论是用于弥补亏损,还是用于转增资本,只不过是在企业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转换,如企业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实际是减少盈余公积留存的数额,以此抵补未弥补亏损的数额,并不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企业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也只是减少盈余公积结存的数额,但同时增加企业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数额,也并不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变动。
至于企业盈余公积的结存数,实际只表现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表明企业生产经营
资金的一个而已,其形成的资金可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也可能表现为一定的实物资产,如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随同企业的其他所形成的资金进行循环周转。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
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利润。
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
举例:
上市公司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余额,反映上市公司累积未分配利润或累计未弥补亏损。
由于各种原因,如平衡各会计年度的投资回报水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
上市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不予以全部分完,剩下一部分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
这样,一年年的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
同样道理,上一年度未弥补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以后年度又发生亏损继续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亏损,记为负数。
顺序分配
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在交完所得税后,其净利润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用利润弥补亏损无须专门作会计分录)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
增资本;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4、分配优先股股利;
5、分配普通股股利。
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
注意问题:
进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未分配利润核算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进行的。
(2)未分配利润核算一般是在年度终了时进行的,年终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
同时将本年利润分配的数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
(3)年末结转后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借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弥补亏损。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年终结算时,当年所实现的利润与已分配利润调整的结果,其计算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
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5.利得与损失: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与损失相对。
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的价值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处
置无形资产的净收益和罚款收入等。
利得不一定会影响利润,如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但不管是直
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还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最终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利得: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利得与收入的区别:
1、概念范围不同。
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广义的收入含有利得,但是利得和狭义的收入是不一样的,收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利得则如出售固定资产等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记入利润,而利得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2、利得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3、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在会计中,区别收入与利得是一个列示和编制报表的问题,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即利得要扣除有关的支出,损失要扣除有关的收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损失:企业所得税法术语,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