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3.ITB的疗效 ▪ ITB的长期疗效已经明确。Albright等报道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
ITB的治疗剂量达到稳定,对肌张力控制的效果则长期存在。 Overgärd等报道对46例行ITB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长期随访,87% 的患儿父母认为ITB治疗是值得的,超过90%的人后根切断术(SPR)
▪ Langerak等对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儿进行20多年的随访,发现 患儿早期的获益至今仍存在。Dekopov等对行SPR治疗的47例痉挛 型脑瘫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发现术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状 态,且肌张力降低的程度取决于神经根丝切断的数量。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1.ITB的治疗机制 ▪ 巴氯芬是一种γ氨基丁酸(GABA)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ABA-β
受体而使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门冬氨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 而抑制反射在脊髓的传递,起到解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脊髓和 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有口服和鞘内注射两种制剂。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 Sitthinamsuwan等对33例痉挛患者共行141个部位的SPN,改良 Ashworth评分(MAS)和被动运动范围(PROM)在手术前后的整 体平均值分别为3.0和0.7(P<0.001)、78.3°和102.3°(P<0.001), 无一例出现感觉障碍、神经性疼痛或过度的肌肉麻痹等并发症, 认为SPN是治疗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地减轻 痉挛、改善功能状态、方便患者的护理及防止远期肌肉骨骼系统 的后遗症。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Aquilina等的选择标准包括: (1)痉挛性双瘫,无明显的肌张力障碍及共济失调; (2)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Ⅱ或Ⅲ级; (3)头颅MRI显示无基底核、脑干及小脑损伤,有典型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4)有足够的躯干和下肢力量; (5)6个月内未行肉毒素注射,1年内未行矫形手术; (6)能完成康复过程。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2.ITB的治疗指征 ▪ 脑瘫患者行ITB治疗的主要指征是存在影响功能的痉挛状态且其他
疗法不能很好地降低肌张力。与SPR不同,ITB主要应用于GMFCS Ⅲ~Ⅴ级的脑瘫患者。研究表明,ITB是缓解GMFCS Ⅳ和Ⅴ级脑瘫 患者痉挛状态最有效的疗法。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 Berard等应用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13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4 例复发;之后对复发患儿行肌肉的活体组织学检查,发现肌肉重 新出现广泛的神经支配。提示神经再生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因此,术中建议多切除约1 cm长的一段神经束以防止神经再生导 致复发。SPN手术有切口小、出血少、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适合痉挛症状局限的脑瘫患者,重要的是术后长期坚持正确的康 复训练,可减少复发。
1.SPR的治疗机制 ▪ SPR是通过选择性切断肌梭传入的Ⅰa类纤维,阻断脊髓反射中的
γ-环路和牵张反射环路,降低过高的肌张力,从而解除肢体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19世纪末,神经生理学家Sherrington首次阐述了肌张力与痉挛状 态的内在生理联系,为应用神经外科方法解除痉挛状态奠定了基 础。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最早由Foerster提出,完全切断L2、 L3、L5和S1的后根,保留前根,可明显改善痉挛状态,但也导致 严重的肌无力及感觉缺失。因此,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该术式再 也无人用过。
脑性瘫痪的 神经外科治 疗进展
副标题
前言
▪ 脑性瘫痪简称为脑瘫,是由发育不成熟的大脑先天性(畸形、宫 内感染)或获得性(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缺氧缺血性脑 病、核黄疸、外伤、感染)等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其患病率约 为2‰~3.5‰。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 限,伴或不伴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 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使他们无法 独立生活,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4.ITB的不良反应 ▪ 包括植入泵的并发症和巴氯酚的药物不良反应两大类。前者主要
包括感染、脑脊液漏及设备问题(泵失灵、泵液渗出和导管断裂 等)。巴氯酚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 肌张力过低等。随着巴氯酚泵的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发生不良 反应的概率已显著减少。而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通过减少给药剂 量消除。
▪ 1991年,在对一些合并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认 识到IBT对肌张力障碍也有治疗作用。之后ITB用于治疗其他疗法效 果不佳的多种肌张力障碍及运动障碍患者,结果大多数患者获得 了长期疗效。SPR和ITB都能减轻痉挛,鉴于SPR对肌张力障碍的治 疗作用有限,且其不可逆的特点,临床上一些相对适应证的选择 更倾向于ITB而不是SPR。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因此,SPR中的"选择性",一方面指根据术中对电生理刺激的反应 选择切断的神经根丝,也指谨慎地选择患者。SPR在GMFCS Ⅰ~ Ⅲ级、痉挛型双瘫的患儿中可获得更佳的疗效。多学科联合评估,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非常重要。还要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帮助 其树立正确、现实的手术预期。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1978年,Fasano在术中电生理刺激的基础上应用SPR,将刺激后可 引起异常广泛的肌肉强直收缩的神经根丝切断,产生了良好的远 期效果。Peacock等在上世纪80年代将这一术式改良并普及, Peacock术式需要进行多个阶段的椎板切开及成形,通常从L1~S5。 在各自的椎间孔处识别神经根,将感觉根分为数个根丝,通过电 生理反应来决定切除程度。
▪ O′Brien和Park总结19年的临床经验认为,SPR可显著减少矫形手术 的需求,尤其是在年龄较小时(2~4岁)行SPR的患儿。也有研究 报道,SPR并不能防止远期挛缩的出现。但也有研究发现了SPR的 远期疗效不理想,考虑多由于患者的选择不当所致。Kim等研究发 现,SPR对痉挛型四肢瘫患儿的疗效要比痉挛型双瘫的疗效差。 Mäenpää等报道一项针对GMFCS Ⅳ级脑瘫患儿的研究,发现与单 纯物理治疗相比,SPR结合物理治疗后患儿并无明显获益。
前言
▪ 脑瘫的诊治涉及儿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神经外科、骨科等 多个学科。所有类型脑瘫的治疗均以康复为主。长期、正规的康 复训练是治疗脑瘫最主要的方法,神经外科手术主要是改善肌张 力,为康复治疗创造条件或为补充手段,且手术后仍需进行长期 系统的训练。本文主要对脑瘫的神经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3.SPR的疗效 ▪ 国内外大宗病例结果表明,SPR对于脑瘫的疗效逐渐得到广泛验证
和认可。McLaughlin等对3个随机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与单纯物理治疗相比,SPR结合物理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粗大运 动功能评分(GMFM)及Ashworth评分。诸多研究证实了SPR的远 期疗效。随访5年以上的研究结果显示SPR对脑瘫患者痉挛的改善 作用得到了长期保持。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 例如,跖屈肌、髋内收肌和肘屈肌的痉挛可分别采用切断部分胫 后神经、闭孔神经和肌皮神经来治疗。周围神经切断术一般用来 增加关节活动度、方便护理及减少挛缩的形成,但罕有提高功能 之目的。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2.术中电生理的应用 ▪ 电生理技术在SPN中的应用不如在SPR中重要。Albright通过术中电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1.SPN的治疗机制 ▪ 周围神经切断术最早由Stoffel提出。SPN是在显微外科和术中电生
理刺激技术应用后出现。神经切断术是切断过度痉挛的肌肉或肌 群所对应的一根或数根神经运动支,阻断局部反射弧。与肉毒素 肌肉注射一样,神经切断术本身并不减轻痉挛,而是减弱肌肉的 挛缩。因此,SPN主要用于治疗局灶性痉挛而非全面性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2.SPR的患者选择标准 ▪ 痉挛型脑瘫患者行SPR的主要目的包括改善运动功能、增强移动能
力及独立性、方便护理及减少疼痛。目前,国际尚无统一的SPR患 者选择标准。文献报道中各中心的选择标准差别较大。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Robinson认为理想的SPR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1)有认知力、耐力且渴望完成术后所需的强化物理治疗; (2)早产导致的痉挛性双瘫; (3)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行走的机会; (4)具有足够的躯干和下肢力量维持直立; (5)有条件进行术后强化物理治疗。
▪ 由于巴氯酚的脂溶性较低,口服后血液中的巴氯酚难以通过血脑 屏障,所以口服巴氯酚的剂量要求较大,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 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过度镇静和学习困难。
▪ 鞘内注射可使巴氯酚直接进入脑脊液中,而血药浓度很小(≤10 ng/ml),药物用量大幅下降,药效却得到很大提高,上述不良反 应也极少出现。但是,药物在脑脊液中的半衰期较短,需要使用 一种持续给药系统,因此可植入的程控式SynchroMed输液泵便应 运而生。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4.SPR的并发症 ▪ 包括出血、感染、脑脊液漏及极少出现的脊柱畸形等永久性并发
症。而在脑瘫的自然病史中很有可能出现永久性并发症这类不良 的结局。SPR对脑瘫患者脊柱畸形的发展是无明显影响还是起促进 或抑制作用,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而目前常用的单椎板SPR术 式旨在降低此类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进入21世纪,Park和Johnston又提出在圆锥水平的单椎板SPR术式, 并取得同样好的效果,且能减少术后疼痛及降低远期腰椎不稳定 的风险。Ou等在比较了单椎板及多椎板SPR发现,除单椎板术式 后住院时间较短之外,二者疗效无区别。但是,单椎板术式对初 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 也有报道的手术指征较宽,Morota等认为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 无论任何程度的痉挛(GMFCS Ⅰ~Ⅴ级)都可行SPR,年龄下限 为30个月,没有明确的上限;合并肌张力障碍的重度残疾患儿也 可行SPR,但手足徐动型的脑瘫不能行此手术。
▪ 于炎冰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将脑瘫性痉挛细化为固定性痉挛(静止 性痉挛)及紧张性痉挛(运动性痉挛)两个亚型,其中紧张性痉 挛患者不适合行SPR,因为术后有加重痉挛的风险。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 总之,ITB是目前国外广泛采用治疗脑瘫痉挛状态的方法,在 GMFCS级别较高(Ⅲ~Ⅴ级)的患者中、尤其是具有痉挛性四肢 瘫或痉挛-肌张力障碍型特征的患者中最有效。ITB对舞蹈-手足 徐动型脑瘫也有效,但作用有限。虽然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低, 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很高,而且获益可能是长期存在的。
鞘内注射巴氯芬治疗(ITB)
▪ 植入式ITB最初用于治疗成人脊髓损伤或多发性硬化引起的痉挛。 199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ITB可用于治疗痉挛型脑瘫。之 后ITB广泛应用于脑瘫的治疗。
▪ 也有报道采用脑室内注射巴氯芬治疗的方法,也取得了成功。巴 氯芬泵目前已在国内上市,但由于进口巴氯芬注射剂国内尚未上 市,国产化药物还需时间,所以目前仅能作为临床测试,国内ITB 尚未正式开展。
刺激技术识别出支配刺激出现强烈肌肉收缩的运动支,之后给予 选择性切断;也可以非选择性地切断相关神经的50%~80%。但更 多报道认为,应在术中电刺激帮助下行SPN。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
3.SPN的疗效 ▪ Puligopu和Purohit报道20例上肢痉挛行SPN的患者,分别行肌皮神
经、正中神经或尺神经等神经束切断术,结果减轻了受累肌肉的 痉挛,提高了自我护理质量。
前言
▪ 脑瘫按运动障碍的类型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 和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又分为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和痉挛 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分为手足徐动型和肌张力障碍型。痉挛型 脑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共 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混合型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临床表 现同时存在,多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