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论文范文

[摘要]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中国传统

美德及修养理论来阐述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美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胡锦涛在党的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

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

民族礼仪的总和,是一个由多方面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它不仅是一种调整人们利益关系

的行为准则,是人们所认同并自觉加以维护的优秀品质和德性情操,而且更是一种维护民族

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人们用以立身处世或安身立命的动力源泉。在面向现

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今时代,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永

不枯竭的资源。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

系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美德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最大。其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已经提出“夙夜

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为整体而尽忠、献身的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为

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精忠报国”体现了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师夷长技以制夷”

体现了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理性爱国精神;“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则体现了革命的爱国精神;“为国分忧,为民解难”“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爱国的知识分子的理想,表现了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2.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

而著称于世。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反映了人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羿射九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则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自然的运行刚强

劲健,有道之人应当效法天,永不自满,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奋进精神,“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顽强

意志,均是自强不息的入世精神的光辉典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更是凸显出自强不息和发奋向上的精神气概。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

“从地下爬起来,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3.推崇仁爱,崇尚和谐,爱好和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推崇“仁爱”思想。孔子以“仁”作为自己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并把“爱人”作为“仁”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孟子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谐相处,倡导团结互助,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秉承强不执弱、众不暴寡、富不侮贫的精神;中华各民族始终相互交融,和衷共济,形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始终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4.倡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守信”。孔子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并认为“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把说话算数、言而有信看作是人的立身行世的基点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吕氏春秋》有《贵信》篇,把“信”当作立身处世的根本,并主张人生以“信”为贵,认为人际关系缺少了信任势必导致其紧张和冲突,结果陷入人人自危的状态。“君臣不信,则百姓毁谤,社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

5.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在义利关系上主张见利思义。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注重人伦价值及道德责任的修养。“约之以礼”就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尚书》中最早提出“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悌、子孝”。孟子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概括成五类,并提出・了调整这五类关系的准则,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在中国传统道德的五伦关系中,尤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管子・五辅》有“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的说法,儒家《大学》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的说法。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强调一个人在家庭中的道德责任。在义利关系上,儒家伦理道德认为,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义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孔子把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用来评价人的道德,“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他看来,重义者为君子,而重利者则是小人。孔子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历代儒家所主张的政德、士德、武德、商德、师德、医德等职业道德,都把讲诚信、重道义、见利思义视为最主要的内容。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新加坡前李光耀就十分推崇中国儒家价值观,并在国内大力推行,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就连联合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