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分析及其启示(一)

合集下载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治理对策孙慧媛(哈尔滨市财政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盈余管理是一柄“双刃剑”。

企业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具有效率性和机会主义倾向,政府部门应当尽力引导企业管理当局向具有效率性的盈余管理行为发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

盈余管理的动因有终极动因和中介动因。

为保障公司财务信息的质量,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以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治理盈余管理问题,应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有关法规、政策和契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政府行为,营造消除盈余管理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因;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2010-10-08[作者简介]孙慧媛(1978-),女,司职于哈尔滨市财政局,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企业是理性经济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股东要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层要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想方设法地进行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

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并无定论。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 co tt)在《财务会计理论》中指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PaulM.Hea lyandJ ames M.Wahle n(1999)提出:盈余管理使为了误导股东对公司潜在经济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报告的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的判断过程.WilliamJ.Bruns ,Ken-ne thA.Me rchant 认为:盈余管理包括会计操纵和经营操纵两个层面。

在会计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在构造业务交易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做出职业判断和会计选择。

目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为实现自身的效用或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启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及其启示—以通用电气为例摘要上市公司一定期间内的盈余信息,体现了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生产经营能力等基本信息。

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上市企业运营管理成熟的标志之一。

由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披着合法的外衣,以致监管机构往往也对其束手无策,盈余管理一旦泛滥成灾,危害性很大,所以要对盈余管理进行控制与规范。

应计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确认但尚未实现先进流入的利润部分,它们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和会计估计,因此应计利润项目容易被用作盈余管理的工具。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法通用电气盈余管理启示AbstractThe surplus in the listed company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reflecting the listed company's financial condition, results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The surplu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manage their own double-edged sword, wit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role of moderate earnings management is a sign of maturity of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wrapped in a cloak of legitimacy, that regulatory agencies are often able to do, earnings management, once flooded, the great danger, so to earnings management, control and specification.Accruals but not yet advanced inflow part of the profits should be recognized on an accrual basis, they confirm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ent on the professional judgment of the authorities and accounting estimates, accruals projects easily be used as a surplus management tools.“Key words”:Earnings management IS it a listed company Accounting method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GE's earnings management Enlightenment目录一、盈余管理概述及其研究回顾,研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盈余管理相关问题探讨作者:张志刚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7年第10期学者们普遍认为盈余管理是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解释,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Hedy & Wahlen,1999),笔者在此对盈余管理这一行为背后的动因、手段进行分析,之后探讨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盈余管理的动因,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Defond和Jiambalvo(1994)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研究时发现,企业在可能违约的上一年度,一些违反了债务合同的企业往往通过操作企业的应计项目来达到提高盈余的目的。

Beneish(2001)研究指出企业管理者为了在股票期权中获利,往往通过盈余管理来操作企业的业绩。

Patten&Trompeter (2003)结合了企业的某一特定的盈余管理行为深入研究,得出企业通过对利润的操作,来实现了企业的目标。

顾兆峰(2000)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企业往往是为了粉饰自身的业绩和获取企业所需资金为目的,并进一步研究得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刘劲松(2008)通过对我国的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分别进行业绩动机分析、机会主义动机分析、交易成本动机分析、市场理性动机分析,证明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并非单一存在的,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结合。

陈若冰(2012)研究得出:企业一般为了避税、融资、获得政治资源等,而进行盈余管理。

可见盈余管理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但总结起来分为二种,一是个人层面上的动机,二是企业层面上的动机,当然动因都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分析相应的盈余管理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性,Gordon Henry(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企业的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相关性。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

盈余管理的原因与对策在商业运作中,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来调整其财务报表,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增加利润、提高股价等。

虽然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一些好处,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对整个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盈余管理的原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经济压力: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为了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期望,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利润水平,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2. 股价操纵:股价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股价的波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资金。

3. 税务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合法的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调整利润分配,以减少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奖励机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确定自己的薪酬和奖金,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可能会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二、盈余管理的对策1. 加强监管: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主动公开其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对企业的了解。

3. 增强企业治理意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减少盈余管理的发生。

4. 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股东利益相挂钩,降低他们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5. 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减少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影响。

总之,盈余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然而,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企业和市场产生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意地调整收益或费用来影响期末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市场预期或其他激励、奖励机制。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考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合法降低利润。

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机和数额,企业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实现纳税责任的最小化。

2. 资金约束: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资产价值和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3. 经营业绩操纵: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或提高公司股价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包括延迟公布负面消息、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 管理层报酬:盈余管理可以使管理层的绩效看起来更好,进而实现薪酬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最大化。

管理层通常与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绩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这些指标。

2. 市场反应: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期,从而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市场效应。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1. 离群值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盈余数据的离群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离群值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意地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数据。

2. 偏度和峰度分析:通过计算盈余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偏度和峰度的异常程度可能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不正常的调整。

3. 福利变化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利益相关方在公司盈余变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四、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1. 基于人工智能的盈余管理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

盈余管理多案例分析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处理公司的盈余和利润分配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探讨不同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从中学习和借鉴管理盈余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亚马逊的盈余管理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和云计算服务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亚马逊一直以来注重投资和发展新业务,因此在盈余管理上更倾向于将利润再投资到公司的未来发展上。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会降低公司的盈余,但在长期内却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增长和利润。

亚马逊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正是建立在这种盈余管理策略下的稳固基础上。

通过不断地投资和扩大业务规模,亚马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了盈余管理的最佳平衡。

苹果是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也备受瞩目。

苹果一直以来以高额现金储备而著称,公司积累了数千亿美元的现金和短期投资。

在盈余管理上,苹果更倾向于采取股息和股票回购的方式来回报股东。

苹果的盈余管理策略得到了投资者和市场的认可,因为这种方式既能够为公司持续带来现金回报,又能够提高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苹果的盈余管理策略是市场上的一个典范,在保持现金储备的有效地回报了股东。

与亚马逊和苹果不同,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其盈余管理策略也有其独特之处。

百度在盈余管理上更注重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投资,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扩大创新项目来提升未来的盈利能力。

在盈余管理上,百度也采取了股票激励计划等方式来激励员工,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这种盈余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保持公司的竞争力,提高公司的长期价值和盈利能力。

通过对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盈余管理的经验和启示:1.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市场,企业的盈余管理策略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来进行灵活调整。

2. 长期发展和增长是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企业应当在盈余管理上寻找最佳平衡,既要为股东创造价值,又要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1. 导言企业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手段,一直备受关注。

企业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会计方法和做出一些决策,以达到管理者的特定目标。

然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却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本文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探讨,并指出其中影响因素。

2. 利润与企业盈余管理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盈余管理往往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紧密相关。

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以满足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然而,企业盈余管理并非只有正面影响。

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信誉下降,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润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3. 股东利益与企业盈余管理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利益直接与企业盈余管理相关。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压缩费用等手段,改变股东权益的分配情况。

一方面,股东希望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增加股东权益,提高股票价格。

另一方面,股东也担心企业过度盈余管理导致财务报表失真,降低交易效率。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并确保信息透明和公正。

与股东的合理期望相一致的盈余管理,有助于增强股东信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企业形象与企业盈余管理企业形象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利润分配、突出企业发展前景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企业过度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失去投资者信任。

所以企业应该遵守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原则,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只有通过合法和规范的盈余管理,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5. 监管环境与企业盈余管理监管环境在企业盈余管理中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

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其规范措施

关于盈余管理的本质,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而另一位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则是这样表述的:“盈余管理是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盈余管理是当局基于自身的私人利益,借助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来左右财务报告的过程或行为。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盈余管理的理解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体现了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用合法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

另一种观点认为,盈余管理使盈利成为数字游戏,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将“盈余管理”演变为“利润操纵”,给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严重误导,应严格加以限制。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国内国外,盈余管理都不可能完全消除。

只能通过不断地推出一些完善措施来加以规范,同时提高各利益相关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以期将盈余管理降到最低水平。

本文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动因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规范的措施。

盈余管理的动因1.筹资动因按《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首发新股“公司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并可以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预期利润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股票上市须“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后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则暂停上市。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获得配股资格或避免被摘牌,不得不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

2.债务契约动因对于公司制的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得大部分剩余,而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如果投资失败,股东在破产时可不必偿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要承担全部后果。

因此,债权人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和风险,保证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引言:盈余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学术界和实际应用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手段影响或操纵公司财务报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本文旨在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以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以帮助理解盈余管理的本质和现实意义。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1 税务原因税务原因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之一。

公司通常会通过合理的税务规划来减少纳税负担,因为税务支出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很大。

1.2 合约原因公司和债权人、股东等签订的合约中通常会包含一些盈余相关的条款,如分红政策、偿债能力等。

为了满足合约条件或获得更好的合约条款,公司可能采取盈余管理措施来调整财务报表。

1.3 市场评估原因盈余是市场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对其盈余水平进行管理可以影响投资者和分析师对公司的评估和判断,从而影响股价。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2.1 维持公司声誉管理者通常希望公司能够维持良好的声誉,以吸引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关注和信任。

为了呈现出稳定和良好的盈余水平,管理者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手段。

2.2 薪酬激励管理者通常通过公司的盈余水平获得薪酬激励,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或超越预定的盈余目标,以获得更好的薪酬回报。

2.3 避免破产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避免破产的风险。

通过调整财务报表,公司可以掩盖一些潜在的财务困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一种更稳定的经营状况的印象。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3.1 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盈余管理测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比率指标,如盈利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可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3.2 离散化指标法离散化指标法是通过计算公司盈余的离散性指标,如标准差、方差等,来测度盈余管理的程度。

盈余离散程度越大,越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3.3 算法模型法算法模型法是使用数学或统计模型,如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来预测或测度盈余管理。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对企业的盈余进行管理、控制和分配的过程。

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使股东获得稳定和可预见的投资回报。

一、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1. 资金需求: 企业需要在日常经营中进行资金投入,如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开展市场营销等。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拨备合理的盈余资金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2. 风险控制: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储备盈余资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和突发事件,如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3. 投资增值: 盈余管理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使企业能够实现投资增值,提高企业的市值和股东权益。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将一部分盈余用于投资回报高、风险低的项目,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4. 分配利润: 盈余管理可以合理分配企业的利润,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如股东、员工、供应商、社会等。

合理的盈余分配可以增强企业内外部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二、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1. 建立合理的财务制度: 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的盈余管理过程规范、有序。

健全的财务制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提供明确的盈余管理流程,减少盈余管理中的风险和争议。

2. 设置盈余分配政策: 设定清晰明确的盈余分配政策,明确包括股息分配、留存盈余、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指导原则,确保盈余分配公正合理,并满足股东的需求。

同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盈余分配政策。

3.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提前预防和发现盈余管理中的风险和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保护企业和股东的利益。

4. 确定合理的投资规划: 对企业的盈余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确保投资项目收益稳定、风险可控。

在制定投资计划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市场、行业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潜力和回报的项目,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动机指的是一个人之所以遵循某一特定行动路线(目标)的原因。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为:管理当局为实现公司效用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政策的内在原因或内部驱动力。

一、国外盈余管理动机分析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提出三种会计理论假设,即报酬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政治成本假设。

以这三种假设为基础,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有所偏向,以使得报告盈余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移动。

1、报酬契约动机。

在代理理论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由于代理关系的存在,由此产生了报酬契约,而会计报告盈余在签订、履行和评价报酬契约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所得报酬与报告盈余挂钩的经理人员将会通过对会计政策和程序的选择使得企业盈余向有利于他们的一面变动。

2、债务契约动机。

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因此,对于债权人来说,会在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如不能过度发放股利,不能进行超额贷款,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一旦违反了这些规定,企业将面临着贷款被收回的危险,所以当企业经营业绩不佳时,往往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违约风险。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公司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公司管理层便越可能采取可增加当期盈利的会计程序。

3、资本市场动机。

通过股票市场公司可以获得大量不必还本的资金,资本市场成为公司获取资金的重要场所。

但要进入这一市场,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盈余信息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因而诱使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以试图影响短期经营业绩。

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显示出一个稳定增长的每股盈利额,以此刺激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抬高股票价格,从而在急需追加资本时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股票发行的气氛。

另外,为了获得上市、配股、增资扩股及发行债券资格,避免ST、PT等,企业也会有较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4、政治成本激励动机。

政治成本主要是企业在财富转移竞争过程中获胜的筹码。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对盈余进行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包括灰色地带的行为,如税收避免、财务欺诈、股票操纵等。

企业盈余管理有各种不同的动机,下面我们将会进行一些浅谈。

一、纳税目的当企业面临了高额的税费后,为了控制税收成本,就有了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利润结构,缩小纳税收入,从而达到降低税费用的目的。

但如果企业出现了不良记录,很可能被税务部门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二、考核目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对员工或者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因此就有了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

例如,如果高管的绩效考核依据是净利润,高管很可能会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达到更好的绩效。

如果这种行为被发现,就有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三、市场化目的企业的盈余管理还可能会有市场化的动机,如提高股票价值,增加企业的流动性等。

企业可能会调整报表,夸大收益,来提高股价。

这种行为在被揭露后,会极大地损害企业声誉和信誉,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四、保持稳定目的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还可能会出于保持稳定或保持发展的目的。

如果企业对外界的财务表现表现不稳定,在市场上的形象会因此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因此企业有时会通过调节财务报表,避免过度波动,以保持稳定的状态。

五、合法目的企业有合法的理由进行盈余管理。

例如,把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或者资本账户调整,都是为了保证企业核心的利益。

这些行为是合法的,可以被当成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一种行为。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一个灰色地带的行为,它的动机有好有坏,如果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没有遵守法规和规则,就可能会受到严重的处罚。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考虑动机,遵守法规,保持诚信,才能消除各种风险,取得更好的效果。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

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已对证券市场的信誉形成强烈冲击。

盈余操纵风险主要由盈余管理的动机、机会、发现概率和惩罚力度四“因子”组成。

因此,要有效地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必须先分析一下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盈余管理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管理,williamk scott认为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狭义的盈余管理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这种观点只局限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管理层会更多考虑私人利益,而不是以客观公正为会计政策选择的标准。

广义的盈余管理是“信息披露管理”,是1989年美国会计学家katherine shipper在信息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shipper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相比狭义的盈余管理而言,广义的盈余管理的操控空间更大,它包括合法的盈余管理和不合法的盈余操纵。

这种广义的概念将盈余管理扩大到对外披露的任何一个环节,形式多样化。

在williamk scott和katherine shipper的基础上,1999年,healy又将盈余管理扩展到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并且其动机也不再局限于私人利益。

healy提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以及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healy认为盈余管理更多的是同时注重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和经济收益的驱动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制度成因分析理性地看,上市公司之所以进行盈余管理,无非出于以下几种动机:一是融资。

二是二级市场炒作。

三是避免违约。

四是展现绩效。

五是政治追求。

然而,盈余操纵之所以能够产生,除了上市公司的主观动机以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具备了以下一些客观的制度条件:1. 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其可选择性。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动机多样。

本文从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满足股东利益、激励管理层和影响资本市场等角度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满足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也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盈余管理的做法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多样的,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当行为。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税务风险、企业价值、股东利益、管理层激励、资本市场、多样、合理规范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整和变化,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会计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从而对外界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信号。

企业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的增强和减小两个方面,旨在控制企业盈余的幅度和走势,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利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盈余的提高、风险的规避、股东利益的满足等多重目标。

盈余管理也面临着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等风险和挑战。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意合法合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企业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通过调整和控制企业盈余,从而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

盈余管理会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虚假的盈余数据会导致投资决策出现误差,影响企业的价值评估和信用评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摘要: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概念、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施的手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严格的监管制度的出台,虽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扼制了会计造假的生存空间,然而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操纵会计盈余的方式流行起来,会计盈余影响着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影响会计盈余质量因素的盈余管理则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盈余管理的概念、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实施的手段进行研究:。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区别于会计造假的,对其的定义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不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准则的基础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而利用会计手段或非会计手段,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及其赋予公司可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的灵活性,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有目的地选择更有利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对外财务报告中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控制和调整。

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在我国,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对其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治理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盈余管理的动因主要有契约动因、资本市场动因、政治动因和税收动因。

(一)契约动因1、管理报酬契约。

现代企业的特点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就使得所有者与管理者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通常情况下所有者与管理者会签订契约,在这份契约中约定所有者向管理者提供的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的奖金或者是认股权证等,所以对他们来说反映公司经营业绩的会计盈余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由于两权的分离产生信息不对称,管理者最先拥有关于公司盈余的内部信息,而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甚至是公司董事本身很可能都无法准确掌握公司的盈余信息,因此管理者就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趋于预定目标,以确保获得奖金或是保住职位或升迁。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动机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动机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动机分析引言公司盈余是公司财务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能够获得稳定的、可预测的盈余是他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公司盈余会存在波动和变化。

为了满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某些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管理和调整盈余。

本文将介绍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和动机,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手法1. 收入确认的管理收入确认是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司对于销售收入的确认时机和金额的判断。

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提前收入确认或调整收入金额等手段来影响盈余的表现。

2. 费用的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延迟费用的确认、提前确认费用或调整费用金额等方式来管理盈余。

比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将某些费用资本化,以延长其摊销期,从而在短期内减少费用的冲击。

3. 资产减值的管理资产减值是公司在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果公司认为某项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幅下降或存在未来可能的净损失,可以通过减少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减少相关的净损失,从而保持盈余的稳定。

4. 库存管理公司的库存水平对于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库存的水平,公司可以影响盈余的大小和波动。

如果公司预计销售低于预期,可能会采取减少库存的措施,以减少库存减值的影响。

5. 关联交易的管理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关联公司、关联股东等。

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调整盈余。

比如,公司可能与关联公司进行内部交易,以实现盈余的转移和调整。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 市场预期和股价影响公司盈余对于市场的预期和股价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公司可能希望通过管理盈余来满足市场对于盈余的预期,以保持股价的稳定或提高股价水平。

2. 税务影响盈余管理可以对公司的税务影响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公司可能通过管理盈余来减少税务负担,以增加公司的净利润和市值。

3. 债务和信用评级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债务和信用评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St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与对策

St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与对策

St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手段与对策【摘要】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公司日常经营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St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盈余管理的动因、手段与对策进行分析。

在动因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St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包括市场竞争压力、股东利益保障等因素。

在手段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St公司实施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例如收入确认调整、资产减值、盈余操纵等方法。

在对策分析部分,我们将提出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以保障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St公司的盈余管理实践,为其他公司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St公司、盈余管理、动因、手段、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1. 引言减少以及时间截止等信息。

我们将从动因分析St公司为什么需要进行盈余管理。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St公司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如何调整财务数据以实现盈余目标。

我们将提出针对St公司盈余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St公司盈余管理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公司的财务运作和决策,为投资者、监管部门和内部管理层提供参考和指导。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监管政策的持续加强,St公司需要不断优化盈余管理,确保公司业绩和声誉的稳定。

2. 正文2.1 2. 动因分析St公司的盈余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其动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St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业务拓展压力增大的挑战。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St公司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以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盈余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来调整盈余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发展的需求。

St公司还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规模的波动等因素都会对St公司的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可能导致盈余水平的波动。

St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盈余管理策略,以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摘要】公司盈余管理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运作机制。

本文还将讨论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总结文章,强调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关注和研究该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司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公司治理结构、动因分析、手段分析、公司经营、发展、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盈余管理可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投资决策。

良好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信任度。

2. 经营绩效评价:盈余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或利用会计漏洞来操纵盈余,从而达到管理层的激励和绩效评价的目的。

了解和控制盈余管理对准确评估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3. 风险管理:盈余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触发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经营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并分析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探讨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揭示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对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

浅谈盈余管理的成因和后果

浅谈盈余管理的成因和后果

浅谈盈余管理的成因和后果作者:赵庆英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6期一、盈余管理的成因盈余管理的出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盈余管理的成因也使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观点或视角来完整的加以定论。

盈余管理是有操作空间的,即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按照对自身有利的方式做出选择。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弹性空间反映了国家对于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给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

由于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相关利益者(如企业所有者、股东、债权人等)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等,都有可能促使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行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筹资。

例如,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来进行财务包装,以取得上市资格。

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

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

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

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企业因为政治原因而产生的成本。

在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环境中,政治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之一。

现代企业不可能游离于政治环境之外,当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必然产生成本,也导致企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部分企业为避免高额回报而引发政府的管制,一般都有强烈动机操纵盈余,降低利润。

如可口可乐、微软。

所得税往往也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减少当期利润,以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

这方面的手段也是非常多的,如对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选择、收入确认时机的选择等等。

二、盈余管理的后果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分析及其启示(一)
摘要:盈余管理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课题。

它的产生主要是基于受托责任的存在、债务合同的约束、合理避税的考虑、避免巨额政治成本、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等,同时,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时滞性、成本效益原则等为其提供了可能。

通过对盈余管理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分析,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盈余管理;筹资动机;避税目的;证券监管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财务会计理论界致力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盈余管理问题成为当代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实证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我国,盈余管理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而出现的新问题,亟待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对于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从盈余管理产生的主观条件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上市筹资动机。

管理当局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让投资者因为企业的业务发展稳健,往往会进行利润平滑的盈余管理,给人以收益稳健且稳中有升的感觉。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有严格的规定,公司必须在近3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

公司为了上市,就有了盈余管理的动机,这就形成了首次募股的盈余管理;而在配股时,《公司法》要求公司在3年内连续盈利,且公司净资产税后利润率3年平均在10%以上,上市公司为了能配股,也需要进行盈余管理;《公司法》还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由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

这种规定会迫使上市公司采取种种盈余管理手段,以免出现亏损或连续亏损的情况1].
2.企业管理者追逐自身利益的驱动。

由于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的管理者可能并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甚至不是公司的股东,他们往往只是公司的高级雇员。

因此,股东与管理当局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为了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往往采用激励的方式来促使管理当局尽最大努力工作。

股东支付给管理者的报酬,包括薪金、奖金,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股票期权、股票、红利等往往与公司的业绩相联系,而企业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会计利润上。

因此,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在合法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提高利润的会计政策。

由这类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往往由公司内部管理当局控制,其获益者也即内部管理当局。

3.债务合同的约束。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之一。

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意在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而企业借款则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

两者目标不一致。

借款合同一旦成立,资金到了企业手中,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

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如不准发放超额股利和再购入股票,对借款企业流动资金保持量的规定,限制其他长期债务等。

企业违约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当企业觉察到其会计报表数字已经违反或接近违反规定条件时,便会对盈余数字进行管理,以便减少违反债务合同的可能性。

由这一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获利者往往是管理当局和股东,潜在受害者则是债权人。

4.避税目的。

这是盈余管理一个最明显的动机,特别是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相分离的国家,更是如此。

因为在日益重视“现金流量”的时代,节约现金支出就等于增加了企业的营运资金,这对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改善财务状况很有帮助。

比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另外规定了两档照顾性税率,即对年应纳税额在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额在3万至10万(含10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这样,企业管理者就会采用有利的会计政策和程序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以达到少交纳所得税的目的,特别是应纳税所得额刚刚超过10万元和3万元的企业。

5.政治动机。

管理当局为了避免巨额政治成本,会采用一些有利的会计政策。

有些行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相关的严格的管制和监控,如银行业和保险业。

银行必须满足一定比例日资本金的要求,保险管制要求保险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程度的财务健康状况。

这些规定都使管理者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条件
以上是盈余管理存在并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观方面的原因,然而仅有这方面的需求,客观上没有实施这一政策的背景和条件,盈余管理也是不可能迅速发展并为世人所关注的。

至于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可以从准则的可选择性、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效益原则等方面来考虑。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会计准则的时滞性是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背景条件。

为了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能保持可靠与公正,各国都采取法律或准则或制度等形式,规范财务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和财务报表的编报。

然而由于各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须规定几项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和方法,给企业一定的自由。

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经过专业判断具体选择采用何种方法。

再加上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使得其中部分交易和经济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并未在相关准则中做出相应的规定。

因此,管理当局可以利用会计准则制订的时滞性对会计事项做出对自身有利的估计和判断2].
2.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必然。

在权责发生制会计下,公司的净利润由经营现金流量和应计利润额两部分组成。

经营现金流量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原则的基础之上,可控性小。

而应计项目则不同,它既可以通过会计程序,如坏账准备计提政策选择来实现,也可以采用契约的方式,如提前或延后票据出票时间、改变交货方式等改变交易时间和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

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约束下,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坏账准备的计提以及一些预提和待摊费用等这些会计政策上有很多选择余地,带有很大主观性的项目都直接对应计利润,进而对会计盈余产生影响3].
3.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由股东的投资而存在的,但所有者往往并不直接经营公司,而是委托公司管理当局负责直接经营公司,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

一方面,股东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要想了解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就需要公司管理当局提供有关公司的财务信息。

如果信息是对称的,信息的使用者与信息的提供者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相同,那么信息提供者对信息的处理就不可能影响到信息使用者的判断乃至决策。

因此,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当局无法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但是,在现实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公司管理当局)通常比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更多的有关公司生产经营的信息,即使是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前者比后者通常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只是一种和约关系,双方目标不一致,即存在着和约冲突,管理者有违背投资者的要求以获取利益的需求。

也正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以管理者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的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