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新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框架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及各项优惠政策,为西部社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
机。如果我们固守旧的发展模式,局限于行政区划框框,只顾及各城市自身利益,要想达 到跨越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西安城市发展中地域空间狭小的不利因素,作者在此 提出新的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发展框架,并探讨其发展的机制和发展目标。 !"# “一核三副”的城市主体框架 西安城市的发展,应以关中城市群带中核心组团的城市格局为基础,形成“一核三 副”的城市框架,一核是以现状的西安城市为内核,是新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主中心区; 三副是以咸阳、长安、临潼为副中心,辅以多个相对独立的组团,打破行政界线,统一进 行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真正做到疏解城市中心,积极发展三个副中心城 市和多个外围组团,杜绝“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地域空间,形成 布局合理、发展有序,有效保护并开发文物遗址,注重生态建设的簇状城市结构(图 2) 。 在这个新的多中心及独立组团与历史遗址相间的簇状城市结构中,主中心区在现存的 城市格局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既是省、市政府的驻地,也是旅游、商贸最为繁华 的地区。针对西安城市特定的实际情况,应改变“中心商务区均是高楼林立”的认识模 式,以保护西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为前提,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管理和创新 高度聚集为目标,对主中心区的功能、用地布局等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提高城市主中心 区发展的挡次和水平,为迈向更高的发展层次打好基础。
地 理 研 究 VOI. 21,NO. 5 Sept. ,2002 GEOGRAPHICAL RESEARC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制约因素
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其所处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地理形势、经济基础、交通条
件等方面,均有生成大城市的条件。从周文王修建丰京至今的 3000 多年中,西安城市经 历着一次次生成—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 作为关中城市群带的核心组团,区内有特大城市一座(西安) ,中等城市一座(咸
第 21 卷 第 5 期 2002 年 9 月 文章编号:1000-0585 (2002) 05-0627-08
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段汉明,张 刚
710069)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
摘要:通过分析西安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不利因素,提出新西安“一核三副”城市发展 的主体框架,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地域空间,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有效保护文物遗址、 注重生态建设的簇状城市结构,并从城市之间、关中城市群带、中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等多个 层面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机制,提出以旅游商贸、科研文教、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城市运 行机制、运行方式、运行环境的国际化为基准,促进城市综合职能的国际化,实现跨越式发 展的目标。 关 键 词:城市;地域结构;发展框架;发展机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K901.8;TU984.1
!"!
内外交通的组织 二环路始建于 1993 年,是西安市“八五”期间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也是西安市城市
[12] 建设投资最多、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市政工程 ,至今东二环还有 6km 未能贯通。整个二
环路,除北环部分为新建的外,其余均为建成区内部道路的改造扩建工程。二环路的建 设,有效地缓解了莲湖路、环城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成为城市内车流、物流的 主要通道和城市新的绿色环带。2001 年 11 月,连接西宝(西安—宝鸡) 、西临(西安—临 潼)高速公路的高架快速干道开始建设,建成后将彻底解决过境交通穿越市区的问题。随 着城市经济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轿车家庭化的发展趋势,城市面临着更大 的交通压力,需要更大的交通设施和发展空间,城市交通面临着增设扩建、功能重组的局 面,以适应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簇状发展的格局。 西安城市三环路是横贯我国大陆的 310 国道和二连浩特至河口的 GZ40 国道的一部分, 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主骨架的枢纽。2000 年 10 月 28 日三环北段通车,南段工程于同 日开工,预计 2003 年建成通车。西安城市三环路是城镇间的高速公路,对强化西安作为 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 展框架中,三环路的功能将从城镇间的高速公路向城市组团内部的快速路转化,并兼有过 境交通的功能。届时,西安城市对外交通的界面将进一步外移, “一核三副”及各独立组 团的交通联系将通过统一规划而更加便捷,其城市道路网络将更加合理和完善。 西安的航空运输有一定优势。但 80 年代以来,客运量在全国城市的位次却逐步下降, 从 1980 年的第 6 位降至 1998 年的第 9 位,由西安始发的国际航线很少,从一个侧面表征
[1] ,90 年代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对现代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研究逐步兴起 研究活跃期,研究范围由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扩展到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 [2] 信息技术等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研究成果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城市地域空间
结构的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的目标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城市扩展迅速的城市。西
收稿日期:2002-01-07;修订日期:2002-07-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778011) 作者简介:段汉明(1954-) ,男,山西太原人,高级城市规划师,副教授。主要研究城市结构与城市环境。
627
628




21 卷
阳) ,小城市二座(长安、临潼) 。从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形态来看,咸阳、长安已与西安城 相连,距离稍远的临潼在 1997 年也撤县改区,成为西安市的组成部分。 从城市历史延续的角度分析,无论是秦都咸阳,还是汉、唐长安,都是西安城市历史 的组成部分。咸阳作为秦代的国都闻名于世,秦汉之际,毁于战火,唐置咸阳县,仅是京
[3] 安城市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王兴中等从多个层面对西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 [4] 和红星分析研究了西安城市发展过程和整体环境 ,姚蓉分析了西安城市国际化的有利条 [5] [6] ,杜跃平分析了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区位优势和“窗口”作用 ,朱小 件和存在问题 [7] 敏对上海和西安两城市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 ,陈东辉等对西安城市生 [8] 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构想 。本文从西安城市现状格局、与周围城市
[9] 城长安下属的小县,并非秦咸阳旧地 。今咸阳城址,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今长安县
城紧靠西安市界,历代县址均设在长安(西安)城内,1944 年迁驻大兆镇,解放后迁至 今址(丰曲) ,县城位于西安城市南北中轴的南端。今天,西安、咸阳同是我国的历史文 化名城,只是分别代表同一城市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地域划分(如明咸阳) ,不利于 展示城市发展历史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继承性。 从西安城市发展现状来看,旧城区无论是建筑和人口均呈现高密度,唐大明宫、小雁 塔等遗址及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日趋困难。随着城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城 南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加上 50 年代始建的城南文教区、城东城西两大块不断更新和 拓展,城市迅速向外扩张和发展。 西安、咸阳在空间联系上,仅是一水之隔,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交流十分频繁。作为 陕西城市规模序列中前两位的城市,在各自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 展方向、性质等都各不相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未能形成整体的规模效应,在各自行 政区划之中,呈分离的、各自独立的发展状态,从产业配置、结构调整、两个城市的规划 布局,到建立国际旅游城市等多个层面,都处于相互竞争的不利境地。尤其是两个城市的
[11] 校依托西安市南部文教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向长安县拓展 。长安作为西安下属的县
城,虽已部分纳入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但城市建设与发展未能与西安市同步,如各 高校在长安县的征地建设,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没有将高等教育及相关服务系统作为 一种重要的产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西安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结构上有以下不利因素:!城市建成区西北侧已与咸阳地界 相连,距离咸阳市建成区仅一河之隔,三环路部分地段已在咸阳境内,而且三环内外分布 着大量的古遗址,如汉长安城、阿房宫、建章宫遗址、丰镐遗址等,面积特别大,呈东北 —西南向分布,因此,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古遗址的保护,均不利于城市在现状的基础上 向西扩展。"城市南侧目前已与长安县城相连接,且长安县城位于西安城市南北轴上,按 西安市行政区划,已没有向南发展的空间。 # 城市东侧为狄宅塬、白鹿塬、灞陵塬所阻 挡,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市正北方向为渭河,渭河对岸为咸阳市和高陵县地界,目前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建设速度明显增快,城市迅速向渭河边草滩镇拓展。城市惟一 的发展空间仅是东北方向的陇海线以北、渭河以南地区,新规划的新筑组团即在此范围
631
!"#
城市建设的重点 根据西安、咸阳、长安现状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新西安多中心及独立组团的簇状
城市发展格局建立后,城市建设的重点应及时进行调整,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 市建设重点调整的依据和基础;城市主、副中心区及各组团,在共同的城市发展目标、发 展战略指导下,在产业配置、工业布局、结构调整中协调一致,是城市建设步入有序发展 的关键;与城市发展历史、发展格局相关的古遗址、古建筑和水系,包括城市周围的古墓 葬,应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和开发;主中心区与副中心区及各独立组团间的生态环境应进 一步优化和重建,在建设时序上,应采取主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城区并重的原则,疏解主中 心城区,调整主中心城区的功能和用地,及时发展三个副中心城区,提高其发展层次和发 展水平,形成整体协同发展建设的态势。
!
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 西安市 l995 - 20l0 年城市总体规划,l994。
629
630




21 卷
图2 Fig.2
新西安城市“一核三副”主体框架示意图
The SignaI of new Xi’ an city’ S main framework of“ one core and three inferior coreS” .
[13, 14] 了城市发展速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港
的命名也表现出西安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制约性和不协调性。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 场的扩建及新航线的开辟已成为将西安建设成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630
5期来自百度文库
段汉明 等: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的空间联系等方面,分析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结构上的不利因素,提出新西安城市地域空 间结构发展框架,改变西安城市的结构与形态,从单中心城市转向多中心城市,形成舒展 自如的发展格局,探讨西安城市跨越式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发展机制,强调以城市运行机 制、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的国际化,来促进城市综合职能的国际化。
628
5期
段汉明 等: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展框架和发展机制
629
内 !,在这样的地域空间限制下,使西安城市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需要,难以达到可持续 发展的要求,难以实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图 l) 。
图l Fig.l
西安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分布图!
Urban regionaI spatiaI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Xi’ an City
[10] 接壤地带,本是城市中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很大,也是两城市间交通最为繁忙的地区。但现状却是土地利用类型复杂,用地 布局混乱,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建设无序蔓延,导致农业用地急剧减少,文物保护更加困 难,环境日趋恶化,城市社会问题突出,未能形成良性有序的发展。 西安城市南部文教区已与长安县城相连,尤其是近几年教育改革力度加大,发展迅 速,由于地价、发展空间等因素,高校在西安市区内已难以找到良好的发展用地,部分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