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聋生健全人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聋生健全人格
青州市聋哑学校曹琰
当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聋生自身生理残疾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聋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近几年,常常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聋哑人犯罪的消息:有的结伙偷盗甚至是惯犯,有的加入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作案,还有的被已毕业的聋哑人拐骗胁迫参与犯罪。

据调查,这些聋哑人多数为聋校毕业生,他们毕业步入社会后常常感到困惑无助,很难融入社会主流,而家庭教育又跟不上,以至于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些现象着实令我们特教工作者们痛心和着急。

为使聋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利用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力所能及地奉献于社会,就应该对在校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聋哑人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1、认知片面带来的偏执与模糊心理
听觉障碍是造成聋哑人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思维是语言的直接实现,聋哑人由于耳聋的局限,限制了其自然地发展语言,这就直接阻碍了其语言以及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心理异常。

缺乏听觉的认知来源,对道德事理的了解与观察就很难周全透彻。

因此,聋哑人的道德认识就相对片面。


们都是仅仅从个人的需求出发去考虑问题、支配行动,只考虑自己的生存需要,而不顾国家法律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在几次帮助民警翻译的经历中,这些聋哑人始终把“偷”的手势打成“工作”,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以为每次去偷盗并不是犯罪,他们只是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了生活的保障。

由此看出,聋哑人的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遵纪守法与违法犯罪等认识模糊,是非不清。

2、意志薄弱带来的消极模仿心理
听觉与语言的障碍,致使聋哑人思维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更多地受自我心理倾向和喜好所左右,随心所欲,不计后果。

纵观这些犯罪的聋哑人,都是因为贪图享乐进而去盲目效仿有钱人的吃喝穿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为了满足个人的任性与欲望,滋生了消极的模仿心理,加上他们的意志力薄弱,必然成为了不法分子引诱的对象。

3、言语障碍带来的“从众心理”
聋哑人心理发展特殊性的最主要因素是由言语障碍带来的,他们心理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在于此。

因语言的障碍导致与健全人交往的障碍,使聋哑人心理上的压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物质需要又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采取“从众心理”(即回归到聋哑人群体)去寻找“安慰”与“理解”,聋哑人之间交流方便,而且有互相依附心理,如遇到不法人员教唆,极易形成团伙作案。

年龄大
一点或有前科的聋哑人以小恩小惠唆使聋哑青少年犯罪,并教给他们犯罪方法,教他们逃避打击,最终形成有组织的犯罪。

4、家长的不良心态带来的放任心理
由于子女是残疾人,家长的心理状态很复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残疾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认为聋哑孩子是家庭的负担和累赘,以至于一度溺爱或放任孩子。

再有就是聋哑人的父母常常有一方也是聋哑人,或是单亲家庭,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聋哑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往往没有任何方式的安慰,也不问津生活及交往状况,这种不管不问的态度,势必造成聋哑人性格上的孤僻冷漠。

因此,当他们遇到不良习气或坏人教唆就很容易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5、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带来的逆反与好奇心理
首先,为了聋生安全起见,聋校多采用封闭式管理,使聋生交往范围缩小,交往对象局限于聋生之间。

他们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发展,社会经验也丰富不起来,法律意识淡薄,不知法、不懂法,在聋生中是普遍现象。

虽然他们喜欢好奇冒险、独立判断行事,但自身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旦和不良习气为伍,就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对聋生的教育手段传统、单调,聋生的心理健康没能得到很好的重视,很少有聋校定期对学生的心
理进行分析、咨询与疏导。

6、社会歧视带来的报复与反社会心理
在社会上,聋哑人有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常遭受歧视与不公正的待遇,不少人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再加上就业渠道不通畅,大多数人缺乏谋生技能及就业机会,有时是同工不同酬。

他们往往是人们嘲笑、可怜的对象,这样就造成他们的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不满和怨恨,对社会和健全人产生抵触情绪与报复心理,而对聋哑人群体却倍加信任与依赖。

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就业、婚姻等问题也导致聋哑人易走上犯罪道路。

加之社会上宣染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的泛滥,对聋哑人社会化潜在效果不可低估,聋哑人的好奇、模仿心理,加之意志的薄弱,很容易使他们成为违法犯罪的后备军。

二、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及对策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个民主和谐的集体对聋生良好的情感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班级和谐气氛的前提。

师生双方建立一种尊重、理解和真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彼此悦纳和认可,形成师生既是教学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的局面,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求,对形成聋生健康的人格也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尊重、信任和理解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温暖的集体氛围。

实践
证明,生活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的聋生,心态是积极的,情绪是稳定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真心、细心和耐心,真诚是教师与学生建立信赖关系的基础,也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信赖关系,才能实现双方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聋生心理的微妙变化与发展。

2、创建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
(1)遵循聋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别,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疏导。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让学生共性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充分施展,实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全面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各科教学、各种教育活动、班主任(或教养员)工作,都应渗透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同时,建立顺畅的学校和家庭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3)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聋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聋生及时进行细致、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3、提高聋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
聋生因语言缺陷导致思维能力低下,往往只去单纯模仿,对美丑、善恶分辨不清。

而且他们互相依附的心理很强,如遇到不法份子教唆,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教师一要通过正面教育,使聋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二要剖析、批判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使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三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聋生开阔视野,拓宽心胸,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培养聋生的社会责任感。

4、运用榜样的力量,培养聋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就像一面旗帜能鼓舞聋生的信心,激起聋生学习进步的欲望。

平时,教师要注意向聋生介绍一些残疾人自强的事迹,如美国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南京的周婷婷等。

这些残疾人自强楷模的奋斗精神会深深感染聋生,并使他们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5、适时进行挫折教育,提高聋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聋生多数受家长宠爱,自制能力比较差,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或失败,情绪就会一落千丈,有时会破罐子破摔。

然而,生活又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在所难免,只有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因此,教师、家长要多给孩子设置些障碍,鼓励他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以此来磨练聋生的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
力。

6、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增强聋生的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聋生犯罪,而且能教会聋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进行法制教育,可通过讲座、电视、报纸、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常识,包括宪法、刑法、交通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

有条件的可组织聋生到监狱、劳教所等地实地参观,使聋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心灵受到震撼。

7、实施爱的教育,培养乐于奉献的精神
“爱”是世间一个永恒的话题。

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

通过主题班会、参加助残日活动等形式对聋生进行感恩教育,使聋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

组织聋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聋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以改变人们的观点看法,使全社会都能关心、尊重、理解帮助聋哑人,让他们的合群需要得到满足,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社会爱的温暖,以便消除心理障碍,形成健康人格。

总之,聋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多层次的,它需要家庭的温暖、学校的教育和全社会对聋哑人的尊重。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减少聋哑人犯罪。

当我们改变不
了社会时,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

让我们的特殊教育具有前瞻性,让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时就已经具有较强的免疫力,真正地认识社会,学会应对各类社会现象;教会我们的学生掌握生存于社会的本领、立足于社会的技能,真正成为“身残志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