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从教学目标来看,各国都强调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实战性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下面是搜集的一篇相关,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我国物流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大量引进来,物流业在不断重组和革新,以适应物流的智能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化运作的需求,相应地对具有高素质和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日趋凸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工业企业物流部门、零售业仓储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力军,承担着物流业务协调、物流各环节的业务调度与基层业务管理等工作。

我国自1994年开始设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发展
至今有321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1].虽然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数比世界
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多,但是培养的人才相对企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几年,受物流人才缺口的驱使很多高校在软硬件实力不够的情况下纷纷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出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缺乏等问题[2],最终导致学生对口就业难。

因此,高校需要对物流人才培养重新定位,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人才需求新的变化趋势。

这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本文选取世界上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高校,比较其与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发现我们的不足,从而提出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优化改进的方向。

1资料选取
通过资料查阅,获知物流专业教育知名度高的是一些发达国家。

本文选取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四个国家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其国内排名靠前或享誉盛名的高校,比较其课程设置情况,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设置、核心(或主要)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分配
比例、如何落实(教学模式)等。

对中国,查询了高校排名的权威机构---中国科教评价网[1],选取其中最新物流本科专业排名靠前的五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

对新加坡,查询了物流管理专业知名学府,包括公立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私立的新加坡物流管理学院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

对日本,查询了国内相关文献和网络出国信息,发现日本没有直接翻译为物流管理的专业,与物流管理相对应的专业为流通学科、食品流通学科等,有相关专业的高校有大阪产业大学、阪南大学、流通科学大学。

对美国,查询了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排名靠前的三所高校,分别是密歇根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州立大学[3].
2中外物流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2.1中国
专业培养目标是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着专业课程的设置。

我国上述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概括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及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2)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或有一定的国际视野;(3)培养能在各
种企业胜任物流业务、物流系统优化以及物流管理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围绕此目标,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

其中通识课程侧重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能力、政治与人文自然科学教育等方面;基础课程指的是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包括专业
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实践课程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等[4].专业核心
课程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运作优化、物流系统仿真、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5,6].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大约为8∶2[7].国内的物流管理专业多设在管理学院或
经济与管理学院,其中大连理工大学采取"1+3"的教学模式,第一年不分专业,进行通识
教育和专业基础课教育,第二年按兴趣分专业,理论学习之后,一般都安排到大型企业顶岗实习。

浙江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全球联合培养、学生国际交流等项目,并形成校、企、政府紧密结合教育模式。

华中科技大学旨在培养有工科特色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注重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

北京交通大学培养的学生一般到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部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端物流管理后备人才。

2.2新加坡
作为拥有全球第二大港口的国家,新加坡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了采购、生产、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依托港口运作企业,新加坡的物流管理专业可以称得上是其"王牌
专业",采取的是基于全程校企结合的双轨制培养模式,其培养目标概括起来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1)具有国际视野;(2)能胜任物流项目研究和实际物流业务的应用型专业物流人才。

新加坡的课程也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但内容和实施与中国大相径庭。

新加坡大学的理论课是项目驱动的,包括企业项目和科研项目,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专业课程以企业或项目需求为标准,理论内容适当超前企业运作现状,以确保学生毕业后将所学理论应用于企业的未来规划。

由于项目研究的阶段性和企业需求的变化性,新加坡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是动态变化的。

但核心课程主要涉及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生产与库存管理等。

实践课主要是校内教学工厂模式或企业实习,前者在校内建工厂,所需设备由企业提供,每2-3年更换一次,保持设备的先进性。

相应软件都是企业实际所用的软件,也是实时升级的[8].后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轮换实习。

如南洋理工大学在
第三学年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为两组:第一学期一组开展定向理论学习,一组进行项目、企业实践;第二学期轮换。

在进行项目、企业实践之前又将参加实践的学生分为两组:项
目组和企业实习组,学期中期进行轮换。

这样做可以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

这种双轨制教学对专业教师要求很高,学校大约每年会派20%的教
师出去学习。

2.3日本
日本的流通学科对应着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其流通学科主要设在经营学部或商学部,流通学科的课程分为综合教育、专业教育和外语教育三部分,前两部分对应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

各教育课程开设时间覆盖了第一到第三学年,第一学年以综合教育为主,学时占近80%,第二学年以专业教育为主,占2/3,第三学年二者并重,第四学年是共同研
究[9].综合教育课程涵盖文、史、理、法以及职业指导等近20门课程。

其综合教育涉及
面很广,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学习。

外语课程设置了英语、中文、德语等。

专业教育课程分两部分:交叉课程和专向课程,交叉课程是不同方向都选择的课程,专向课程是每一个专业方向所选的课程。

日本流通学科专业方向又分为流通商务、贸易等方向。

交叉课程包括了不同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如流通学概论、宏微观经济学、商务基础等。

流通商务方向的专向课程包括产品管理、流通政策与系统、流通史、市场调研、海运理论等。

学生入学时就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学的共同研究课程贯穿于大学四年中,流通学科的该课程从经营、经济及金融等视角教学生看问题及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一年是入门,教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看问题、如何定题,逐步1轮流讲解文献并讨论,或老师讲授后学生发表意见,或
调研分析等;第三年为共同研究I,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制定大的研究题目,撰写综述,并在课堂上讨论;第四年是共同研究II,确定题目,撰写毕业论文。

这种系统训练,不
仅让学生明确研究和就业方向,更让学生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树,使学生能更快适应研究工作或就业岗位。

2.4美国
美国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设在商学院,侧重物流运作策略,强调供应链管理。

培养目标综合起来包括:(1)能专业地完整描述至少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实例;(2)能够用相关方法和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3)能够较好地进行方案设计和无差错地制作整套单证;(4)把握
前沿研究进展,对有争议的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创新性工作;(5)应该具有
良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泛学习能力[10].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供应链管
理技术和应用、采购管理、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国际货运代理等,也包括相关的技术和方法及交叉学科知识,如仿真技术、管理会计、法律和商业运作知识。

美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采取的是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美国有一流的师资承担本科教学课程,采取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授课,让学生在做项目和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

同时实践学习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深入实际公司运作过程,身临其境了解公司物流运作过程,以便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美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兼顾了理论研究的基础教育(如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传授)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教育(如运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校企结合,快速适应).
3中外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
基于以上各国课程设置的分析,形成如表1的对比数据。

从教学目标来看,各国都强调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物流运作和发展的具有创新性、实战性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国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更倾向国际视野、为深入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和拓宽知识面。

我国则注重理论基础,随着我国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11]和宽广知识面
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从课程体系结构来看,我国的情况跟美国较为接近,都设置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模块,为注重基础和满足需求的目标服务;日本的流通学科专业课程设
置重在拓宽知识面、研究实训;新加坡的课程体系结构随着项目研究和企业要求进行实时
更新,但总体还是可以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在调整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调整和实时更新课程体系结构,适当增加人文、科学、沟通技巧及国际物流相关课程。

从核心课程来看,日本从流通视角出发,注重产品流通政策、系统、运营等方面,涉及面较广。

其他国家都将物流置于供应链中,注重整体供应链管理和物流要素。

美国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分流,供应链管理方向注重商科背景,物流管理方向注重数理和计算机背景,这种清晰的分化有利于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将来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借鉴的地方。

从实践课程所占比例来看,各国表面数据相差不大,都是20%~25%,但是由于各国
的理论教学讲授方式不同,隐含的实践环节相差甚远。

我国理论教学以满堂灌式的老师讲授为主,很少有互动,这样学生的思维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生没有多少思辨和交流的机会,缺乏课堂的活力;美国的实践环节虽占比与我国相同,但美国教授理论的方式与我国
截然不同,学生需要在上课前阅读大量书籍和文献,上专业基础课时,一般老师讲两堂课,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提问一堂课,进行知识拓展。

在上专业课时,老师讲一堂课,会让学生参与案例讲解、分组讨论两堂课。

老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主体。

因此,美国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包含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讲授形式的实践环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和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表达、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从教学模式来看,新加坡全程校企结合+项目驱动的双轨制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对人
才的需求;日本的宽口径+共同研究的模式最大限度拓宽了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系统训练了
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一张一收的教学模式完整地完成了日本流通学科专业的培养内容,使学生建立了面对实际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应对方法;美国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落
到实处,既为学生夯实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又让学生实际接触企业或企业案例,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适应企业创造了条件。

相比之下,我国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层
次不齐,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实战经验也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校企结合的模式没能落实,理论讲授+模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企业需求,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数量虽然庞大,
但物流人才缺口依然巨大。

4结束语
本文通过获取中外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具有优势的大学的相关信息,比较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包括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目标落实方式。

通过对比发现,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存在如下问题:教学目标缺乏国际视野和知识面的拓宽,课程体系结构没有突出特点,核心课程方向不明确,实践环节不够灵活,校企结合落实不到位等。

因此,我国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应该从面向国际、拓宽知识面、以本校优势为依托构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等方面改进,使该专业真正面向国际和未来,为企业发展提供真才实学的人才,为深入研究提供具有坚实理论和方法基础的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