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科疾病护理常规
传染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含甲型HIN1)护理常规1 .病情观察:①生命体征;②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③有无咳嗽、咳痰,痰的色、量、性状;④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
2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传播与飞沫传播隔离,隔离至发病后1周。
3 .重症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
4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发热期多饮水,每天3000 ml 左右(儿童酌减);不能进食者,采取胃管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5 .发热者按护理常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黏稠者给予化痰剂、雾化吸入,必要时予机械吸痰;氧疗,面罩吸氧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 .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儿童禁用阿司匹林,口服奥司他韦、金刚烷胺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病变、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7 .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安慰患者,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8 .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避免与禽类接触。
增强体质,流行期进行预防接种,流行期间外出戴口罩,少去公共场所。
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护理常规1 .病情观察①体温的变化;②呼吸频率、节律,有无呼吸困难及缺氧体征;③有无咳嗽、咳痰,痰液的量、色、性质;④心、肝、肾功能及有无休克的表现。
2 .采取接触传播与飞沫传播隔离,隔离至症状消失后5~7天。
3 .发热期间限制活动,重症、老年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4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每天摄人约3000 ml ,不能进食者,采取胃管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
5 .发热按护理常规;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痰液黏稠者给予祛痰剂、雾化吸入;保持口腔、鼻腔、眼部清洁,患者畏光时给予眼罩或降低室内亮度;呼吸困难者给予氧疗和无创伤正压通气。
6 .使用激素、止血药物、真菌药物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7 .安慰和鼓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一、预防传染源的扩散1.病人及家属教育: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醒病人及家属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
2.个人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每次接触病人前后都要洗手,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长发要束起来,不佩戴首饰等。
3.隔离措施:对于患有高传染性的传染病,医护人员应将病人单独隔离,并做好相应标志,禁止其他患者入内,减少传染机会。
4.床上用品清洁处理:病人的床上用品应使用一次性及多次清洗消毒两种方式,确保洁净无菌。
二、加强病人护理1.病人营养:传染病病人的护理中,营养是关键。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确定适当的饮食,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以增强病人抵抗力。
2.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应定期对病人进行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评估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病情宣教:医护人员应向病人和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解释,告知治疗计划和药物副作用等,并培养病人的健康意识。
4.病人活动:根据传染病的类型和病情,医护人员应定期帮助病人进行床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并发症。
5.缓解不适:根据病人症状,对病人进行相应护理,如发热患者给予退热药物、冷敷等,呼吸困难患者提供氧气支持等。
三、医护人员个人安全1.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防护服等,保护自己不被传染。
2.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灶,保护他人的健康。
3.规范操作程序: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正确使用消毒液、正确处理生物废物等。
4.自我观察和处理: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就医并告知相关医务人员。
综上所述,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严格遵守防控规程和操作程序,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病人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65353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在临床护理中,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感染的方法、护理环境的准备、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等。
一、预防感染的方法1.隔离措施:根据传染途径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
2.感染控制:对于感染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定期消毒、隔离病人、避免交叉感染等。
3.环境清洁:保持病房的整洁、干燥,定期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4.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护理环境的准备1.病房准备:清洁病房,布置必要的设备和用品,如手消毒液、手套、口罩、消毒剂等。
2.护理用具的准备: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准备不同的护理用具,如一次性手套、纸巾、洗手液等。
3.感染物品的处理:将带有传染性的物品单独处理,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4.护理人员的准备: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感染控制方法,做好个人防护。
三、个人防护1.手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与病人接触之前、之后,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
2.戴手套:与病人接触时,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体液和分泌物。
3.戴口罩:飞沫传播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佩戴口罩。
4.穿防护服:对于有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乙肝等,需要穿戴防护服。
5.眼部保护:适当佩戴护目镜或护目板,保护眼部免受感染物的侵害。
四、感染控制1.标准预防:遵守医院的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废物处理等。
2.转运和处理:对于感染病人的转运,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感染的扩散。
3.废物处理:将有传染性的废物单独处理,按照医院的规定,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
4.家属教育:对病人的家属进行教育,讲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醒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在传染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科学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护理常规,以保护自己和病人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简单、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2.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3.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
4.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测量生命体征。
5.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及有合并症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谵忘及有精神症状者,如放床栏以防坠床。
6.按医嘱给予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7.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8.昏迷、高热者按昏迷及发热护理常规。
9.有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限制饮水量,输液时奕减慢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0.病情危重或长期卧床者做好皮肤护理。
11.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
12.做好精神护理,消除顾虑与急燥情绪。
13.观察所有药物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14.做好卫生常识室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知识。
主要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粘膜溃疡,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夏、秋季多见。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便。
1.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2.进行消化道隔离,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
3.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烦燥、紧张等不良情绪,频繁腹泻伴发热,疲备无力,严重脱水者协助床上大、小便,以减少体力消耗。
腹痛剧烈者应用热水袋热敷。
4.严重腹泻伴呕吐者暂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能进食者可给高蛋白、维生素、易消化、清淡流质或半流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淡盐水。
5.加强肛周护理,每次便后清洁,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质及量,标本采集应采集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提高阳性率,病人粪便,呕吐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
7.对中毒性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专人监护,每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神志、尿量一次。
医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
1. 概述
-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
疹等。
对于这类疾病,医院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常规以保护患者和
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 个人防护
- 医护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
防止疾病通过呼吸道和接触途径传播。
3. 患者隔离
- 对于病情较重或诊断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隔
离措施,将其单独安置在隔离病房,以阻断传播链。
4. 定期消毒
- 医院应定期对病房、设备、床铺等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减少传播风险。
5. 健康教育
-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等。
6. 病例报告和监测
- 医院应及时上报相关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病例情况,以便疫情监测和控制。
7. 职员培训
- 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培训,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相应应对措施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护理常规,医院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传染病定义与分类1.1 传染病的定义1.2 传染病的分类1.2.1 空气传播类传染病1.2.2 粪口传播类传染病1.2.3 血液和体液传播类传染病1.2.4 虫媒介传播类传染病1.2.5 食物中毒类传染病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2.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2.2 个人防护措施2.2.1 规范手卫生操作2.2.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2.3 完善个人卫生习惯2.3 环境卫生控制措施2.3.1 室内通风与消毒2.3.2 食物安全管理2.3.3 医疗废物处理与管理3.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3.1 传染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3.2 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3.3 传染病的药物治疗原则3.4 急诊抢救措施4.传染病的护理常规4.1 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与接触控制4.1.1 医院隔离指引4.1.2 家庭隔离指引4.2 传染病患者的饮食护理4.2.1 饮食禁忌与调理4.2.2 饮食补充与营养支持4.3 传染病患者的活动与休息护理4.3.1 体位转换与活动指导4.3.2 睡眠与休息管理4.4 传染病患者的感染预防4.4.1 定期皮肤护理4.4.2 常规口腔护理4.4.3 泌尿系统护理4.4.4 呼吸道护理4.4.5 血管通路护理4.5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4.5.1 患者情绪管理4.5.2 心理支持与安慰4.5.3 家属心理护理附件:1.隔离标志示意图2.个人防护用品选购指南3.饮食禁忌指南4.床位安排与隔离室设计指导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法律,用于管理与预防传染病相关的法律法规。
2.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国家规定,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及个人发现、诊断或治疗传染病病例时,应按规定报告。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传染病的护理常规
1.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根据不同
病种安置病室,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
2.介绍入院相关的制度及病区环境,如污染区、半污染区、
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3.尽早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4.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给予分级护理,做好饮食
指导,合理营养,少食多餐,多饮水,注意劳逸结合,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必要时卧床休息。
5.注意个人卫生及病室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紫外
线消毒,勤晒衣被,室内桌面、地面消毒液擦拭,污染的物品应消毒、浸泡处理。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观察其先
兆症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
7.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8.给予心理护理指导,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指导有关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自我护理。
9.做好卫生宣教。
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
生知识,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0.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工作,指导患者生活规律、饮食合理,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介绍有关消毒、隔离、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一、患者接触1.患者接诊:对于高热患者,首先进行系统的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和就诊目的。
保持冷静和专业,提供科学的医疗建议。
2.病区检查和医嘱执行:每位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病房前要进行洗手,并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二、隔离措施1.隔离制度:根据高热患者的传染性,采取符合隔离规定的措施,包括单间隔离、病房内隔离和空气传播隔离等。
2.限制措施:控制高热患者的活动范围,如不准离开病房,限制人员进出。
三、个人防护1.洗手:进入病房前和离开病房后必须洗手,采用严格的洗手程序和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双手清洁。
2.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佩戴时要注意正确穿戴和检查是否有不完整或破损的情况。
四、环境清洁1.高热患者的床位清洁:每天进行2次以上的床位清洁,包括床单、枕套、被套的更换,用消毒剂进行室内清洁。
2.空气净化: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定期对室内进行消毒,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清除空气中的病原体。
五、医护人员健康管理1.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每日对医护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及时隔离。
2.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3.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通过培训和宣教,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和防护知识。
6.医护人员的疫苗接种:医护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接种相关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总结起来,医院感染科传染病高热患者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接触、隔离措施、个人防护、环境清洁以及医护人员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这些常规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蔓延,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病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份传染病护理常规的文档范本,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规范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并确保医护人员的个人安全。
二、患者接待和初步评估1.患者接待流程a.接待患者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b.询问患者是否有近期的传染病症状、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c.将患者引导至隔离区域,确保与其他患者的隔离。
2.初步评估a.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b.按照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是否存在传染性。
c.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后续的护理措施。
三、个人防护1.穿戴个人防护装备a.包括医用口罩(N95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衣等。
b.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质量,确保穿戴正确。
2.洗手和消毒a.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手卫生。
b.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进行常规手洗,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四、患者隔离措施1.隔离房间的准备a.保持隔离房间的通风和通气良好,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b.隔离房间内的家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2.隔离标记和告示a.在隔离房间门口和患者病床上设置隔离标记和告示,明确提醒他人注意。
b.请其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隔离房间。
3.隔离护理措施a.包括接触性预防措施、滴数预防措施和空气传播预防措施等。
b.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等物质。
五、废物处理1.废物分类a.将患者产生的废物按照规定进行分类,确保安全处理。
b.使用专用的塑料袋将感染性废物、医疗废物等进行分装。
2.废物处理方法a.根据规定进行废物收集、封装和暂时存储。
b.定期进行废物的无菌处理或处置,确保废物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是指我国针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2.个人防护装备:指在进行传染病护理工作时,医护人员应佩戴的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相关装备。
传染病护理常规
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目录一、一般护理二、麻疹三、伤寒、副伤寒四、细菌性痢疾五、霍乱六、病毒性肝炎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八、流行性出血热九、猩红热十、水痘十一、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环境要求1.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采光充足,定时通风。
2.病床间距合理,床单位整洁、舒适。
消毒隔离要求不同病种,采取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
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应在指定区域活动,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
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应根据不同病种分别戴好口罩,加穿隔离衣,操作前或操作后进行手的消毒。
餐具做到定时消毒,出院做好终末消毒。
1.呼吸道传染病,严格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2.消化道传染病,有条件的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如同收一室,应采取床边隔离措施。
对所用检查、治疗物品最好分病种使用,否则应进行消毒后,再给另一病种病人使用或使用一次性物品。
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均应先进行消毒再处理。
3.经血传播传染病,取血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管、一消毒制度;对有皮肤破损者,接触污染血源及分泌物时要戴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侵入接触者的粘膜或破损皮肤上。
4.自然疫源性传染病⑴昆虫媒介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操作时需戴口罩,勿需加穿隔离衣,但要注意灭蚊蝇;⑵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炭疽应分室收治,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须戴口罩、加穿隔离衣、换鞋、戴手套和防护镜,其分泌物、污染物品一律焚烧。
医疗用品尽量使用一次性,否则用后严格消毒。
换药物品先浸泡消毒后,再经高压蒸气灭菌,伤口敷料必须焚烧。
传染病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填写护理记录单。
2.急性期、高热及伴有合并症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出现烦躁、谵妄者,根据病情变化,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急性期、恢复期,伤寒等病人要遵医嘱给予合理饮食。
4.做好心理护理,掌握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及急燥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安心养病;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早日康复。
传染病护理常规(二)2024
传染病护理常规(二)引言概述:传染病护理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保障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传染病护理常规(一)的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传染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环境消毒、个人防护、感染控制、药物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五个方面。
正文:一、环境消毒1.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等。
2. 确保工作区域的干净整洁,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面、床铺、器械等。
3. 对于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床单、衣物等,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避免传染风险。
4. 合理安排空气消毒和通风,保证空气质量的良好。
二、个人防护1. 护士在接触传染病患者时,应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前,务必先进行手卫生,保持双手清洁。
3. 随时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好性,并及时更换破损或受污染的物品。
4. 在脱掉个人防护装备后进行彻底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和使用酒精消毒剂。
2. 确保医疗器械的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注重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做好患者隔离措施,合理安排病房和病床的使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四、药物管理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的准确。
2. 储存药物时需注意温湿度的要求,确保药品的稳定性。
3. 对于有毒、易制造抗药性的药物,进行密切监测和管理。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
五、传染病预防1. 彻底清洁和消毒护士工作区域和设备,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2.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病人、老人和儿童等,提供及时的疫苗接种服务。
3. 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传染病风险。
总结:传染病护理常规(二)涵盖了环境消毒、个人防护、感染控制、药物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五个方面。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传染疾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
传染疾病的护理需要严格遵守特定的常规准则,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传染疾病护理的常规准则:1.个人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各种防护装备应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进行选择,以确保有效的防护。
2.手卫生:手是传播病原体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必须经常进行手卫生。
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前后,医护人员应该正确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或消毒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3.病房清洁:传染疾病患者所在的病房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病房应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风险区域如浴室、卫生间等。
4.呼吸道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是许多传染疾病传播的常见方式。
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使用纸巾或肘部掩盖口鼻,同时配合咳嗽礼仪控制飞沫传播。
医护人员也应该佩戴口罩,以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摄入。
5.废弃物处理:医院应根据传染疾病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废弃物处理措施。
带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应被妥善包裹,并放置在特定的容器中。
医院应配备专业的废弃物处理人员,确保废弃物安全处理。
6.隔离措施:对于高或可疑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该采取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隔离措施有不同的层次,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指南,并提醒患者及探望的人员遵守相应的隔离要求。
7.教育和宣传:医院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同时,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以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8.环境监测:医院应定期对院内环境进行监测,以确保满足卫生安全标准。
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检测等,以及医疗设备、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总之,传染疾病的护理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常规准则,以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措施、手卫生、病房清洁、呼吸道卫生、废弃物处理、隔离措施、教育宣传和环境监测都是传染疾病护理的重要方面。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
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背景传染疾病是指通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的一类疾病。
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护理常规准则,以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般护理常规准则以下是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的建议,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1.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手卫生是预防传染疾病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 防护装备:根据传染病类型和风险评估,医护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
防护装备的使用应遵循正确的穿脱顺序和操作规范。
3. 患者分流: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风险等级对患者进行分流,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分流可以通过设置隔离病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等方式实施。
4. 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器械、材料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清洁工作应遵循正确的清洁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5. 废物处理: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传染病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以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群的污染。
6. 医护人员健康监测: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风险,保护自身和患者的健康。
7. 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结论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制定和遵守传染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准则是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的基础。
本文档提供了一些常规准则的建议,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并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防控能力。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高热患者按高热护理常规,昏迷患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做好随时消毒,患者出院、转科、死亡均进行终末消毒。
2、详细介绍传染病科(院)环境、制度,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指导、疾病知识教育。
3、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稳定患者情绪,配合治疗。
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传染病的临床特点,重点观察体温、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皮肤的颜色、皮疹、粘膜疹的特点;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5、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疾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下床活动。
保持病室清洁、安静,并经常开窗通风。
6、根据各种传染病治疗护理要求,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根据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的要求,正确采集标本。
传染病疾病的护理常规一、肺结核护理常规履行传染科一般护理,按呼吸道传染病常规隔离。
做好心理护理,结核病患者因为长期疗养而悲观失望,对治疗无信心,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头脑情况,予以解释和安慰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放心治病。
急性活动期应卧床休息。
给予高热量,高卵白,高维生素食物。
严格按消毒规定,做好消毒处理事情,出格是痰的处理,痰吐入硬纸盒内用火焚烧或煮沸或用漂白粉搅拌消毒。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出现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及咯血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对大咯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躁动不安者,可加床栏,必要时专人护理。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病人呈现耳鸣,口唇麻痹,皮疹,胃肠道不适及肝功用损伤等情况时,应实时报告医师处理。
做好保健及出院指导,向患者介绍有关消毒,隔离,严格按医嘱服药及定期复查等知识,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1.隔离:对病毒性肝炎实施接触流传途径的隔离预防。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1. 介绍
本章节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的一般护理常规,包括预防措施、感
染源管理和个人保护装备等内容。
2. 预防措施
2.1 手卫生
- 正确洗手方法: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按正确步骤进行
湿润、搓揉、冲水。
- 使用消毒剂:在无法用水和肥皂清洁双手时,可选择合
适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2.2 呼吸道卫生
- 调整咳嗽姿势: 当有呼吸道感染者出现咳嗽或打喷嚏时,请遮住口鼻并弯曲背部以减少飞沫扩散范围。
- 确保宜开窗通风环境, 并定期对空气中含菌量测评.
3. 感染名词及注释:
在此处了与文档相关的法律名词及其相应解释:
a) 流行性流感(Influenza)- 是由A型H1N1亚型、A型
H3N2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b) 丙肝(Hepatitis C)- 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潜伏期长,可导致慢性肝脏损害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的传染病。
4. 感染源管理
4.1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已经被确诊为传染疾病的个体,应采
取适当措施以阻断其与他人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或间接联系。
- 单人房间隔离: 将有高度威胁力及易扩散风险者单列出来, 并安排在特定区域进行治理.
- 确保医护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定期消杀,并注意床上用
品等物件是否干净整齐.
5.个人保护装备
在处理具有较高威胁级别情况下,请佩戴以下个人防护设备:
a) 医用口罩/ N95 口罩;
b) 护目镜/面屏;
c) 帽子/帽罩;
d) 防护服。
6.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a) 洗手方法示意图;
b) 口鼻遮挡姿势演示图片;。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细则
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细则1. 介绍传染性疾病是一类易于传播的疾病,对患者和公众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传染性疾病一般护理的常规细则。
2. 预防传染- 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水进行彻底清洁,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使用洗手间、接触污染物或鼻咽分泌物后需要立即洗手。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
根据需要适时佩戴,确保有效防护。
- 避免接触传染源: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尽量保持与患者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 定期消毒和清洁:对接触过的表面、器械和设备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3. 患者护理- 隔离措施: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选择适当的隔离措施,如空气传播疾病需采取空气隔离措施,接触传播疾病需采取密切接触隔离措施等。
- 呼吸道管理:患者应嘱咐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节,如用纸巾、屈肘裹住口鼻。
坚持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动。
- 定期测量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体温,如超过正常范围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 维护良好的卫生惯:教育患者正确刷牙、漱口、梳洗等个人卫生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4. 护理人员自我保护-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根据情况,在接触患者或进行相关工作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 规范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增加传染的风险。
- 经常进行手卫生: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进行手卫生,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使用洗手间、接触污染物或鼻咽分泌物后。
- 定期体检: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体格检查和相关疫苗接种。
出现不适或症状时,应及时向医疗机构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急救措施- 紧急呼吸道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呼吸道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支持措施,如使用呼吸机等。
- 心肺复苏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护理人员应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护理常规及操作规范(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五)霍乱护理常规(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七)流行性乙型脑炎护理常规(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护理常规(九)疟疾护理常规(十)流行性腮腺炎护理常规(十一)百日咳护理常规(十二)水痘护理常规(十三)艾滋病护理常规(十四)麻疹护理常规(十五)结核病护理常规(十六)登革热护理常规(十七)手足口病护理常规(十八)人禽流感护理常规(十九)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护理常规(二十)猩红热护理常规传染病护理常规(一)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三、病室环境要求简单,便于消毒。
一切设备最好是金属、陶瓷、塑料或木料制成。
室内要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整洁、阳光充足。
四、尽早地填写传染病卡片,上报防疫部门。
五、向新病人详细介绍有关制度,如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活动范围、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等。
六、病人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安置病室,并执行不同的隔离方法(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昆虫隔离、严密隔离),立即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七、急性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及轻症者可适当活动。
谵妄及有精神症状者,加放床挡以防坠床。
八、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次记录大便次数。
如有突然改变或出现惊厥、面色苍白,紫绀、严重呕吐或腹泻、大出血等情况,立即通知医师。
九、按医嘱给饮食,呕吐、腹泻者鼓励多饮水与补充电解质。
家属送来的食物经检查后方可食用。
十、高热、昏迷病人,执行高热、昏迷护理常规。
对外感风寒、发疹性热病正在出疹时的病人,一般不用冷敷或冷水擦浴,可行针刺治疗。
体温过低或四肢发冷用热水袋保暖。
十一、熟悉各种传染病的并发症,密切观察其先兆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护理。
十二、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和急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十三、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十四、做好卫生宣教,按不同病种,向病人讲解预防传染病的卫生知识。
(二)病毒性肝炎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分室收容,重症病人住单人病室。
甲型、戊型肝炎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小于30天。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应杜绝血源性传播,并防止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
三、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需严格卧床休息。
症状明显改善、肝功恢复正常后可逐渐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
对病情反复波动的慢性肝炎病人,需加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解除长期或多次住院产生的焦虑情绪,重症病人预防自杀行为。
四、急性肝炎早期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进食量少者,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
病情及食欲好转后,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避免过多含糖高的饮食。
慢性肝炎可给病人乐于接受的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浮肿者适当限制水和钠盐。
五、病情重,有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肾功能障碍者,应严格限制钠盐、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和水分的摄入。
恢复期病人,给适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六、病情观察1.注意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饮食、恶心、呕吐、腹胀、乏力、黄疸消长、排便情况、发热、浮肿及出血倾向等。
2.重症病人加强巡视,日夜监护,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肝臭、瞳孔、神志、精神、智能、性格、扑翼样震颤、胃肠症状、大小便、黄疸及腹水等情况。
意识不清、谵妄、烦躁者,应有专人护理,加床档或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皮下淤斑、口腔黏膜渗血、鼻衄及柏油样大便等。
遇有消化道大出血,立即通知医师,并稳定病人情绪,记录出血量,观察血压、脉搏变化,消除口腔积血,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输血和急救药品器材。
4.若病人意识状态急剧恶化,伴有血压升高、肌张力增强、抽搐或瞳孔大小不等征象,提示严重脑水肿或脑疝形成。
应迅速通知医师,做好脱水治疗准备。
七、做好口腔护理。
八、保持大便通畅,可口服乳果糖,也可用乳果糖溶液或酸性液体灌肠。
腹胀严重时,用肛管排气或松节油腹部热敷。
九、食具、用具、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物,均需严格消毒。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三)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
给病人讲解隔离知识,取得合作,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隔日送1次大便培养,连续2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时绝对卧床。
慢性菌痢适当休息。
四、急性期给高热量易消化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可给适量淡糖盐水或稀释的果汁水,保持尿量每日1000-1500ml。
病情好转后改为无渣获小渣半流质,不宜进刺激性食物。
慢性菌痢应照顾病人的饮食习惯,注意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五、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质及量。
按时留取大便标本送常规检查及培养。
注意必须采集新鲜标本并及时送检。
六、对症护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剂。
腹痛可用热水袋置腹部、针刺或按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保持肛门及其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便后洗净。
如有脱肛现象,可用温水坐浴,盖以消毒纱布,轻柔局部,使其还纳。
七、中毒性菌痢病人需设特护。
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面色、皮肤、手足颜色及温度等变化,记录出入量。
注意呼吸频率、深浅和节律,及时给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出现休克或脑水肿征象者,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八、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急性期应彻底治愈。
九、出院时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不吃F·B或不洁饮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四)伤寒、副伤寒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隔离。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无蝇。
待临床症状消失后第五天起,间断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体温正常2周后,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
恢复期无并发症者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四、发热期给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高热量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人多饮水。
热退1周后给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热退2周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恢复期食欲亢进者,需严格控制饮食量,并讲明道理,取得合作。
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并发症。
六、对重症及老年病人需做好皮肤护理。
七、发热期每4小时测体温1次,高热者宜给物理降温,一般不用退热剂,以免大量出汗而致虚脱。
有精神症状、谵妄或躁动者,加用床档,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八、腹胀时用松节油局部热敷和肛管排气,避免按摩腹部。
保持大便通畅。
便秘者嘱病人勿用力排便,可用盐水行低压灌肠,禁用泻药。
腹泻时应适当调节饮食,减少脂肪及乳糖类食物,按医嘱给予收敛剂。
九、若出现便血,伴有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及血压下降,应迅速通知医师。
嘱病人绝对安静,测量并记录血压和大便次数、量、性状,按医嘱留取标本送检。
暂禁饮食,立即静脉输液,做好输血准备。
十、若出现右下腹突然剧痛,体温骤降后复升,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速等,提示肠穿孔。
立即通知医师,停止饮食及一切口服药物,进行胃肠减压,做好手术前准备。
十一、有严重毒血症时,注意心率、心律及脉搏变化,观察有无心肌炎发生。
十二、观察抗生素或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药物热、药物疹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十三、出院时做好卫生常识宣传,如不吃生冷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五)霍乱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肠道传染病严密隔离。
病人的泻吐物、食具、用具、污染的衣物等均需随时消毒处理,收容霍乱的病区不允许探视和陪伴。
待病人临床症状消失后,隔日送大便培养,连续3次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三、绝对卧床休息,重症病人可卧于带排便孔的床,床下对孔处放置便盆,利于病人排便和处理。
加强皮肤护理,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四、给流质饮食,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呕吐停止、腹泻缓解后,可给口服补液或果汁、米汤等饮料。
恢复期给半流质或软食。
五、于泄吐期至少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
密切观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按医嘱及时取血查血清钾、钠、氯、钙、二氧化碳结合率及尿素氮等。
六、观察并记录泻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标本应放在密闭容器内,不得外溢。
七、轻型病人或重型病人病情好转后均可采用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配方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钠3.5g, 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用量根据腹泻量而定。
八、重症病人必须迅速静脉补液,输液种类、先后次序及剂量、速度等均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大剂量快速补液者,需将液体预先加温至37℃。
输液过程中应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脉搏、心率、血压及尿量变化,防止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九、腹痛者可局部热敷、按摩,剧吐者可按医嘱给予阿托品或氯丙嗪等。
肌肉痉挛者可行按摩、热敷或针刺。
如有腹胀、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低钾血症现象,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恢复期发热者可给予物理降温。
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严格控制液体摄入,禁食蛋白质。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透析治疗。
(六)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执行体表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隔离,室内防鼠、防螨灭螨。
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需消毒处理。
护理人员如皮肤破损,应加以防护或戴手套操作。
三、卧床休息,病情较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
四、发热期的护理1.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
2.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皮肤粘膜出血现象及尿蛋白等。
3.高热者头部和体表大血管处冷敷或放置冰袋,不易用酒精擦浴,也不易给予退热剂,以免大汗虚脱。
4.液体疗法是本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备好常用平衡盐液、5%小苏打、20%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液体种类、数量、使用的先后次序和速度,都要按医嘱要求准确输入。
加强输液护理,严防液体外漏、输液反应和肺水肿等。
5、遇有皮肤、粘膜或腔道出血,及时汇报医师,并进行止血、抗凝等治疗。
五、低血压休克期护理1、绝对卧床,取平卧位,切忌搬动,注意保暖。
2、设专人护理,记特别护理单,每30分钟测1次血压、脉搏及心率,观察并记录尿量。
3、缺氧征象者,给氧气吸入。
4、备好扩容药、纠正酸中毒药、血管活性药及强心药物。
按医嘱给药,保证输液通畅,速度准确。
年老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应适当放慢。
六、少尿期护理1、24小时尿量不足500ml者为少尿,不足50ml者为无尿。
严格限制进水量。
准确记录出入量,作为次日入量的依据。
输液速度要缓慢,当日的液体总入量应在24小时内均匀供给。
2、限制摄入含蛋白质和钾盐丰富的食物,热量主要经补充葡萄糖供给。
3、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口内氨味,防止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4、配合医师做好利尿或导泄的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