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心理特点及沟通技巧

合集下载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征;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一、视力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征是视力缺陷,接受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那么,丧失了视觉这条主要感觉途径的视力残疾人士在感知外界途径有哪些共性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特质的一视力残疾对个体感觉的影响1、听觉功能有所增强;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这些说明视力残疾人的听觉某种程度在代偿视觉过程中补偿了视觉缺陷,促进了听觉功能的提高;因此,视力残疾运动员可以借助领跑员的声音引导进行赛跑;门球比赛时,视力残疾运动员通过球里面小铃铛发车的声音判断球的走向;同时,视力残疾人士的听觉也容易受到环境声音的干扰;因此,视力残疾运动员在比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安静,手机静音等;否则,视力残疾运动员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认为是裁判员的声音而做出犯规动作;2、触觉感受性高于普通人群;由于视力残疾人士主动积极地利用双手,使得他们的触觉感受性比普通人群要高些;视力残疾人士通常依靠触知觉分辨物体的各种不同属性如大小、形状、结构、温度、光滑度、硬度、重量、比例、距离、方向等;3、依靠视觉以外的信息形成空间知觉;视力残疾人士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可以认识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在空间的位置,形成空间知觉并指导自己的定向运动;例如,视力残疾跳远运动员凭借步幅移动的运动觉形成距离感,从而能够在自己最佳的距离内助跑和起跳;有些视力残疾人士虽然看不见,但在行走中遇到障碍物时能主动地回避绕开障碍,好像看见了一样;人们称这种能远距离感知障碍的“奇怪”现象为“障碍觉”,这是一种对声音回声的辨别技巧;因此,不要随意改变盲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4、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由于视力残疾人士只能感知部分视觉信息或感知到不太清晰的视觉信息,导致个体视觉经验的缺失或不完整,难以形成完整的视觉表象;如视力残疾人士认识铜,他可以利用触摸来感知铜的硬度、温度,可以敲打铜块,听到铜所发出声音,但他不能感知铜的光泽、颜色,很难对事物形成完整的认知,因此,当别人说“铜色”、“古铜色”时,他就很难理解;二视力残疾对个体注意的影响1、有意注意增强;视力残疾人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有意注意有所加强,其中,视力残疾人对听觉注意更为突出;2、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一般对明眼人而言,对方的衣着、服饰、神态等发生变化时,都会使注意受到干扰,而视力残疾人则不受这些视觉方面的刺激,仍旧能够做到凝神定气“洗耳恭听”;三视力残疾对个体记忆的影响1、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先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完全没有视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视没有概念,对人的表情缺少视知觉表象;后天盲的视力残疾人失明前获得了一些视觉表象,但因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有残余视力的视力残疾人,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视觉表象;所以,其记忆一般以听觉记忆和触觉记忆为主;2、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在识记方法上,视力残疾人机械识记的能力较强,短时记忆的广度常优于同龄健全人,并且依靠敏锐的触觉能够分辨和熟记各种常用物品的特征;四视力残疾对个体想象的影响1、听觉想象丰富;虽然视力残疾人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可能很难领会“日照香炉生紫烟”、“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境,但是,他们可以形成听觉想象;视力残疾人常常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譬如通过对话、音效的倾听,以及专业人士的解说,视力残疾人完全可以欣赏一部电影;2、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由于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先天或早期视力残疾人士很难产生色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五视力残疾对个体思维的影响1、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发展通常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他们往往善于借助于语言工具进行思维,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2、思维受到一定的影响;视力残疾人士在实践的时间、范围和多样性上不可避免受到限制,其内部活动动力也因为视力残疾相对有所减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视力残疾人士的思维发展;如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判断;六视力残疾人士的语言特点由于视力残疾人的语言发展一般不会受到视觉缺陷的影响,因此,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与常人无异,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1、口语发展好;视力残疾人由于听觉功能正常,因而语言表达能力完全可以达到同龄健全人的水平;在书面语方面,全盲人需要使用盲文,有残余视力的人可以凭借助视器阅读印刷体文字;2、盲文;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6个凸起的圆点为基本结构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1829年由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ls Braille,1809-1852发明,国际上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盲文Braille;点字盲字,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4种变化,即64种符形,在每个符号单位称“方”左右两列,每列各三个点,从左边自上而下叫做1、2、3点,从右边自上而下叫做4、5、6点;1数字盲文解读:每个数字的盲文前面都有个“3456”点符形,是数号,表示后面的读作阿拉伯数字;2英语字母盲文英语一级盲文解读:英语盲文a-j都只是用了1245点位,和数字的点位一样;k-t是a-j下面加上第3点;二视力残疾对个体个性心理的影响目盲带给视力残疾人的不仅仅是身体、运动、认知发展的影响,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性心理特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1.视力残疾人自身对目盲的接纳程度是影响人格建构的内部因素;参加残奥会的盲人运动员应该说都是生活的强者,他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残疾,在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生活的乐趣;但是,如果视力残疾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缺陷,因残疾而封闭自我,主观上不积极地与人交往,客观上受活动不便、活动范围有限的影响,这种隔离于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制约健康人格的形成;2.社会环境也会影响视力残疾人人格的构建;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包括心理社会环境如人的行为、风俗习惯、法律和语言等和物理社会环境如建筑物、道路等;如果社会对盲人抱有偏见,无知者对他们不公、不善,甚至于歧视的态度;其周围的人缺少与他们的沟通;社会环境中缺少符合盲人需要无障碍设施等;都会对视力残疾人的情绪及对社会的认识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参加残奥会的各国各地区盲人运动员许多是首次来中国来北京,对于赛场、住宿地,以及北京的历史文化、人文风俗和地理环境肯定不熟悉,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自然会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影响正常参赛;因此,志愿者的热情服务表面上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实质上是使他们内心得到温暖,人格得到尊重;二、肢体残疾、脑瘫者的心理特点肢体残疾人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常人并无明显的区别,但由于本身形体的损伤,某些能力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角色、经济收入等的改变,以及社会上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不公正的态度,使得肢体残疾人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健全人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通过一对对矛盾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且这些特点由于残疾的程度不同、残疾发生的时间不同以及残疾人生活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差异;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独立意识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肢体残疾人也希望取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要求社会承认他们的社会资格;他们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判断事物,独立地思考和行动;他们渴望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积极组织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喜欢与同龄人聚在一起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更新认识,探索人生的奥秘;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不喜欢别人过多地指责、干扰和控制他们的言行;但是由于行动困难带来的学习、就业问题,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有的人经济上不能独立等问题,使他们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解决某些力不从心的实际问题,但却又不愿让人们看到他们的依赖性;这就体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肢体残疾人可以从事许多想从事的工作和活动,从中得到成功和奋斗的乐趣;在雅典残奥会上为该国夺得4块金牌的传奇式射击选手乔纳斯雅各布森是瑞典射击协会会员,平时和健全选手一起训练,而且还总是打得比别人都好;他说:“如果将残疾人打入另类,才真会有问题;我们和健全人真的没有很大不同;我们其实并不想让别人管得太多,我们能照顾好自己;”二孤独与交往肢体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渴望与人交往;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假如肢体残疾人因自身行动不便或社会环境的制约,活动机会太少,可能会产生孤独的感觉;事实上,肢体残疾人渴望与人交往,需要友谊并被别人理解,他们希望参与各种活动,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从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就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人际交往是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的过程,是通过交往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其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三自尊与自卑自尊是个体健全心理的支柱;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肢体残疾人同样也有尊重需求,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当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其内心也会因自己价值的体现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四情绪与理智情绪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快乐、愤怒、恐惧、悲哀是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人的一切活动无不烙上情绪的印迹;肢体残疾人由于形体上的缺陷,比较容易过多地注意自己,有的人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比较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另一方面,肢体残疾人虽然行动不便,社会活动有所减少或改变,但大脑是健全的,兴趣广泛、思路清楚,做事稳重认真,待人真诚,能力重建和自立于社会是他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五生理补偿与心理补偿当身体的某一器官产生病变或有缺陷时,另一些器官的功能会相应加强,以弥补其功能的不足,这称之为生理补偿;凡是成对的器官,如果其中之一受到损伤,另一器官就有可能超常发展;一叶肺或一个肾在另一相应器官损伤的情况下,都有进行超常工作的能力和倾向;甚至不同器官也有相互补偿的作用;这是一种生理适应机制;人体固有的补偿功能使一切生理缺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补偿;心理学家发现,有残疾的人都有一种补偿缺陷的强烈要求,这种要求是心理补偿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当然,这种心理补偿在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但其作用往往很强大;例如,残疾运动员为自己确立夺标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途径;为达到目标而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这种补偿行为达到极限,可以形成“过度代偿”,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的发展,比赛时达到超水平发挥;缺陷,是一种不足,一种灾难,一种困惑;从生理上看,身体在努力弥补,尽量使之平衡;从心理上讲,主观能动性的高度乃至极度发挥,使生命之光更加灿烂;正是在生理补偿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心理补偿,才造就了如此众多的残奥会优秀运动员;六语言年龄与生理年龄语言年龄是指一个人的语言发育水平;生理年龄是指一个人的实际年龄;造成肢体残疾的原因多种多样,如神经系统损伤、肌肉萎缩、关节病损以及意外的肢骨折断、肢体切除等,其中,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个重要原因;一般骨骼包括关节和骨的病变导致的肢体残疾,不会出现语言的发育问题,即其语言年龄和生理年龄是一致的;脑瘫是脑部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了损害或损伤,形成以运动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残综合征,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行为障碍及智力障碍、癫痫;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是脑损伤所致,70%—80%在言语输入系统与输出系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其语言年龄明显低于生理年龄;由于呼吸、共鸣、言语、大脑综合都受到脑损伤的影响,脑瘫患者的语言障碍表现为:⑴呼吸、发音异常:呼吸不规则、呼吸表浅、呼吸调节困难等引起发音声小、无力或爆发性发音、发音困难;⑵构音运动异常:因脑瘫患者不能正确控制口唇、舌、下颌、软腭等构音器官的运动,会出现言语清晰度低下,言语速度缓慢或过快、鼻音过重等;⑶听觉障碍:听力低下,吐字不清等;语言能力的低下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心里有话说不出,说出来担心不能被人理解;这种语言年龄与生理年龄的矛盾碰撞使得脑瘫患者交流意欲较低,对周围的事物、对他人的关心程度以及向他人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较低,在某些环境中可能容易陷入无能为力状态,从而阻碍了本来具有的潜在能力的发挥;。

怎样与残疾人相处

怎样与残疾人相处

一、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理论和能力原则上说,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像对待健全人一样地正常交往。

但是,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的心理状态会或多或少地与健全人有差异,基于这些带有共性的差异点,与不同类别的残疾人交往会有不同的礼仪。

(一)基本理论盲人朋友的眼睛失去了功效,会对自己的动态行为具有很大的不肯定性,但其耳朵会显得格外灵敏,并对盲杖产生很大的依赖性。

因此,与盲人朋友交往时,语言要有礼貌,动态行为要适当缓慢,不可剥夺其盲杖。

聋人朋友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耳朵的失聪会促使其观察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对健全人的表情的观察会更加细致入微。

由于没有声音的配合,这样的观察会带有很强主观臆测色彩。

因此,与聋人朋友交往时,要主动为对方解释或者翻译周围发生的事情,并坦然面对聋人的眼神。

任何窃窃私语或者频繁地转身相背,都会引起聋人的猜疑或者不友好的举动。

肢残朋友的肢体不方便,但心智是健全的。

与之交往时,要充分尊重对方的心智,但谨慎谈及运动和出行的话题。

过分热情的对其肢体上的帮助或者过分的漠视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残疾人也有自己的礼仪,而且很多残疾人都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学习过。

在学习与残疾人交往的礼仪时,如果同时还了解各类残疾人自身遵循的残疾人礼仪,这对更好地理解残疾人的心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基本能力与残疾人交往或者实施助残行为时,不但要在功能上完成这种行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要使得自己的行为更有礼貌,更容易被残疾人接受,更受残疾人欢迎。

二、与残疾人交往的基本礼仪(一)志愿者与盲人朋友交往的礼仪1、与盲人朋友交谈前,距离他一两米远时,首先应有一个声音的提示,让他知道你在他的附近,然后再进行交谈,语调应诚恳而低沉。

盲人朋友一般都比较拘谨,切勿大声疾呼或突然向其握手和拥抱使其受到惊吓。

2、在引领盲人朋友时,要注意他的习惯,首先要问问他/她习惯拉着你的左手还是右手;其次,所到之处的场景、人物尽可能向他/她详尽介绍;第三,特别要避免使用“你坐这儿、坐那儿”这类的语言,因盲人看不见,对方向、位置难以把握,我们引领他们就坐时要明确地告知他们:请坐在你左边或右边、前面或后面的位子,等等,要给他们一个十分明确的指示。

残疾人的语言交流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语言交流与沟通技巧
本文将探讨残疾人在语言交流与沟通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通过一些技巧 和策略来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在社会交往中,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是 建立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 的关键。
对于残疾人而言,良好的语言交流与 沟通技巧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 量,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尊重。
成功案例三ຫໍສະໝຸດ 总结词康复与重建详细描述
语言治疗师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因各种原因导致语言障碍的残疾人恢复或重建 语言功能。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患者逐渐恢复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重新建立
了与他人的交流渠道。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聋人使用手语交流的例子
总结词:有效沟通
详细描述:聋人使用手语进行交流,通过手势和表情传达信息,建立了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这种手语不仅有助于聋人之间 的交流,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成功案例二
总结词
适应与创新
详细描述
一些肢体残疾人士使用辅助工具,如语音合成器、文字转换语音软件等,来弥补身体缺陷,实现与他 人的交流。这些工具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05
促进残疾人交流的社会环境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建设方便残疾人通行的道路和交通设 施,包括人行道、坡道、电梯等。
建立残疾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无障 碍的信息交流渠道,如建立残疾人服 务热线、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等。
提供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共设施,如 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盲文标识等。
残疾人友好型社区建设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残 疾人交流活动,增进 相互了解和尊重。
01
02
03

与肢体残疾人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与肢体残疾人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与肢体残疾人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与肢体残疾人的沟通态度和技巧:
1. 要把肢体残疾人当正常人看待呀!别老是用异样的眼光瞅人家。

就像你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别刻意小心翼翼的。

比如说,和他们一起讨论喜欢的电影,“哇,那部电影真的超好看,你看过没?”
2. 耐心倾听很重要哦!别不耐烦,让他们把话说完。

好比有人给你分享他的趣事,你总不能打断吧。

“我今天遇到一件好玩的事儿。

”“哦?快说来听听。


3. 说话语速别太快啦!得给他们反应的时间呀。

这就好似慢慢展开一幅画卷,让他们能清楚欣赏。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4. 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定哟!别自以为是啊。

就好像你尊重你同事的想法一样。

“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啊?”“我觉得挺好的呀。


5. 表达要清晰明了呀!别含糊其辞。

如同给人指引明确的道路,而不是模糊不清的方向。

“我在门口等你哈,别找错地方啦。


6.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啊!别弄些高深莫测的词。

好比和小朋友聊天,得通俗易懂。

“我们去吃好吃的吧,怎么样?”
7. 给予鼓励和肯定多棒呀!让他们更有自信。

就像给灰心的朋友打打气。

“你真的很厉害呀,这都能做到!”
8. 保持微笑和友善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这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照在身上一样。

“嗨,早上好啊!”
总之,和肢体残疾人沟通,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尊重和平等,把他们当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残疾人的社交交流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社交交流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社交交流与沟通技巧残疾人在社交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常常面临困难和挑战。

然而,通过一些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他们也能够克服这些障碍,积极参与社会。

本文将探讨一些残疾人的社交交流与沟通技巧,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互动。

沟通技巧一:积极运用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形式,对于无法说话的残疾人尤为关键。

他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例如,通过微笑和眼神交流,残疾人可以传达友好和愉悦的情绪,与他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同时,其他人也应该主动观察和理解残疾人的非语言信号,并积极回应。

这样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参与社交活动,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尊重的重要性。

沟通技巧二:学习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和技术残疾人常常会使用一些辅助沟通工具和技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意思。

这些工具可以是手势系统、声音放大器、助听器、文字通讯设备等。

对于使用这些辅助工具的残疾人来说,其他人应该耐心倾听,并尽可能适应他们的方式和需求。

理解残疾人使用辅助技术的意图,并给予合适的回应,是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一步。

沟通技巧三:提供友好的环境和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友好的环境和支持是促进他们社交交流的另一个关键。

这包括提供无障碍设施,如坡道、电梯等,以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建筑物;提供辅助设备,如视觉辅助技术、增音系统等,以帮助视觉和听觉障碍者更好地参与活动。

此外,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包容、尊重和关心,给予残疾人情感上的支持。

鼓励他们参与社交活动,尽量避免歧视和排斥现象,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善、包容的社交环境。

沟通技巧四:鼓励自我表达和互助学习残疾人在社交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需要其他人主动倾听和给予反馈,以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互助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渠道,残疾人可以通过与其他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技巧,相互学习和提高。

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互助小组或培训班,提供交流和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促进残疾人的社交融入。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面临沟通困难,因此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残疾人使用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

一、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

残疾人在面对他人时,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手势、表情等方式进行交流。

眼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传递出对方的情绪和态度。

同时,合适的手势和表情也可以增加交流的效果,帮助理解和沟通。

二、书面交流对于一些听力、言语受损的残疾人来说,书面交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文字、符号、图片等形式进行交流。

可以使用笔记本、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书面交流,也可以使用邮件、短信等方式与他人沟通。

三、辅助工具残疾人在沟通中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来提高交流效果。

比如使用手持语音翻译器、手语教具、语音识别软件等。

这些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他人,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耐心倾听在与残疾人交流时,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

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倾听,不要急于打断或者着急表达自己的看法。

保持耐心和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

五、尊重和理解在与残疾人交流时,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不要歧视和忽视他们。

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给予支持和帮助。

建立平等和尊重的交流氛围,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总结:残疾人的沟通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于残疾人自身和周围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沟通技巧能够对残疾人和他们的亲朋好友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盲对个体想象的影响
1
他人讲话的语调
2
由于个体的想象是以个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所以多数盲人很难产生色彩斑斓、景色如画的想象
3
如听
盲对个体思维的影响
1
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进行形象或抽象思维。有的盲人常独自沉思默想,长期的动脑使他们思维更敏捷。
2
盲人由于缺少视觉表象,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局限。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就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
由于他们身上的缺陷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
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
这种特点在许多残障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富有同情心:
残障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障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为其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盲对个体语言的影响
1
通过语言来获取信息满足的需要比较迫切,词汇的掌握及口语的发展可能比普通人要快。
2
缺少了视觉在模仿发音过程中的整合作用,无法模仿正确的面部表情,不可避免地出现发音不准、颤音等现象,甚至在发音时出现面部上的多余动作。
3
由于感性经验的积累慢而词汇积累快
4
注重自己表达并占据主要话题,而忽视了对方的沟通与参与。缺少体态语言
与盲人的沟通技巧










要当他的
残障人士心理特点
一、
残障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由于残疾的类别不同,残疾的程度不同,以及致残发生的时间(先天致残或后天致残)不同,其认知特点也不同。

第五章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第五章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2008年9月6日至17日,第13届残奥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和数千名媒体记者、教练员、技术官员来京参加盛会。

国内的残疾人也将怀着欣喜的心情,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

志愿者要服务好如此规模庞大的残疾人群体,需要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掌握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才能胜任服务工作。

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应。

人是具有生物和社会两重属性的。

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心理形成受先天遗传素质以及身体生理器官成熟度的影响,同时其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实践活动、生活经历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护士、军人等不同职业的群体通常有着共性的心理特征。

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心理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通常有着共性的生理缺陷以及类似的生活经历,因而形成各类残疾人的一些共性的心理特点。

残奥会的运动员分为视力残疾运动员和肢体残疾(含脑瘫)运动员两大类,本节讨论这两类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健全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感知外界的刺激(信息)。

其中大约80%的信息通过视觉途径获得。

换句话说,视觉途径是健全人感知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视觉与其他感知觉相比,有以下优势:感知范围广;转移灵活;知觉速度快;1知觉距离远;感知较全面。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共性生理特征是视力缺陷,接受外界信息主要是依靠听觉、触觉、嗅觉、运动觉等途径,与健全人大相径庭,因而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殊性。

但同时他们也具有许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点,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理发展趋势与普通个体的规律完全相同,都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零乱到成体系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先天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制约;环境和教育同样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那么,丧失了视觉这条主要感觉途径的视力残疾人士在感知外界途径有哪些共性的特点呢?这些特点又怎样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特质的?1俗话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视力残疾人士更加注意获取听觉信息,因而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分析更为细致,形成较高的听觉感觉选择能力;常年累月的听觉经验积累,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残疾人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

残疾人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

残疾人的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残疾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面临着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挑战。

由于身体或认知上的限制,残疾人可能会感到尴尬、不自信,或者遇到其他障碍,导致社交交往受限。

然而,残疾并不应该成为与他人相处的绊脚石。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项残疾人可以采取的社交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1. 提高自信心自信是与他人交往的基石。

残疾人应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首先,残疾人可以接受自己的身体或认知上的差异,并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才能。

此外,与积极的、支持性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心。

最重要的是,残疾人应该学会积极面对挑战,勇敢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2. 发展有效的沟通技巧无论残疾人面临何种身体或认知上的障碍,发展良好的沟通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

沟通是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关键。

残疾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学习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即使面临语言障碍,残疾人仍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来与他人交流。

积极关注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灵活运用自己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有助于提升沟通效果。

- 尝试辅助工具和技术:对于听力或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可以尝试使用助听器、笔记本电脑或文字翻译仪等辅助工具来促进沟通。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培养倾听技巧: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关键。

残疾人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并给予尊重和关注。

通过倾听,残疾人可以建立更有深度和共鸣的人际关系。

3. 寻找支持和社交机会残疾人应该积极寻找支持和社交机会,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参加残疾人社交团体或组织,可以帮助残疾人认识和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

在这些团体中,残疾人可以获得支持和鼓励,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策略,并获得理解和尊重。

此外,社交媒体也是残疾人扩展社交圈的有效平台,他们可以加入相关的社区,与他人在线交流和分享。

4. 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困难面对残疾所带来的挑战,残疾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并积极应对困难。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标准版文档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标准版文档
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低视力有部分视力是毋庸置疑的。
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用正常的 志愿者与肢体残疾、脑瘫者相遇时的目光和神情很重要,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用正常的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他们就显
示出恐惧、惊讶、甚至想躲避的样子来;
目光看待,千万不要一看见他们就显示出恐惧、 3.空间知觉的形成对盲人特别重要 。
二是不能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有的人习惯于上下仔细打量残疾人,就等于给他们的伤口上撒一把盐,伤害了他们的
惊讶、甚至想躲避的样子来;二是不能把目光长 心灵。
6.在想象方面,虽然,视力残疾者以视觉表象为材料的想象受到限制,但他们将常人所不注意的声响信息或语词连贯起来,展开丰富
时间停留在他们的残疾部位,有的人习惯于上下 的想象。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与沟通技巧
一、视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疾者的心理特点
• 1. 部分或全部地丧失视觉 。 • 2.听觉和触觉功能得到增强 。 • 3.空间知觉的形成对盲人特别重要 。 • 4.在记忆方面,先天盲的视力残疾者完全没有视
觉表象,他们对颜色、明暗、空间透视没有概念 。 • 6.在想象方面,虽然,视力残疾者以视觉表象为
(一)独立性与依赖性
神看待他们,即使是四肢扭曲,不能控制自己的 由于许多视力残疾人眼部残疾使得外貌异常,或者在公共场合总是戴一副墨镜,加之行动不便,自己又看不到,有些视健全人一样,
并不可怕; 其实视力残疾人和.困惑。
身体的脑瘫患者也会通过眼神悟出志愿者的怜悯 心理来。
(三)对话
• 和肢体残疾者对话,除了要特别注意回避 与其生理缺陷有关的词语和内容,一般也 不要涉及“你是怎样残疾的”、“你家里 还有残疾人吗”这类的话题。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残疾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困难。

为了建设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习并掌握与残疾人有效沟通的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与残疾人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一、尊重和倾听与残疾人沟通的第一步是尊重。

我们应该接受残疾人的存在,不以身体上的不同对其进行歧视或嘲笑。

在与残疾人交流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尊重和倾听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二、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对于一些听力或言语障碍的残疾人,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

当我们与残疾人进行非语言交流时,要保持微笑、眼神接触、平静的肢体姿势,以便增加他们理解和回应的可能性。

三、简洁明了的语言与残疾人进行口头交流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是很重要的。

我们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尽可能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

同时,要适度放慢语速,以便残疾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

四、耐心和鼓励在与残疾人交流时,我们应保持耐心和鼓励。

残疾人可能因为沟通障碍而感到沮丧或焦虑,这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鼓励是帮助残疾人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的重要因素。

五、使用辅助工具和技术为了更好地与残疾人进行沟通,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和技术。

对于听障者,我们可以使用手语、听译设备等;对于视障者,我们可以使用盲文、导盲犬等。

合理使用这些辅助工具和技术可以提高沟通效果,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尊重个人隐私和空间与任何人进行沟通时,尊重个人隐私和空间都是很重要的。

对于残疾人,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过于侵犯他们的私人领域。

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以及合适的身体接触是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

七、提供支持和帮助在与残疾人沟通时,我们可以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有些残疾人可能需要我们的协助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们应积极提供帮助,并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以便更好地实现双方的交流。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与交流技巧xxxxxx第一节残疾人的心理特色一、视力残疾者的心理特色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因为生活条件、教育环境、社会地位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集体之间不一样的心理特色,个体之间不一样的性格随和质。

重要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从前的生活事件,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起侧重要的作用。

视力残疾者或是完好看不见,或是仅能看见模糊的事物形象,因为接受外界信息的门路不一样,因此形成了视力残疾个体心理过程发展的特别性。

但同时他们也拥有很多与健全人共同的本质特色,如:视力残疾个体的心剪发展趋向与一般个体的规律完好相同,都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由详细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凌乱到成系统的过程;视力残疾个体的发展也受天生素质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环境和教育相同也是视力残疾个体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一)视力残疾者的感知觉特色1.部分或所有地丧失视觉,使得视力残疾者只好感知部分或不可以感知视觉信息,简单形成不完好、不正确的感知觉。

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了然这种问题。

同时,听知觉的选择性会遇到环境声音的扰乱,比方,盲人运动员在竞赛时要求观众保持寂静就是这个道理,不然,他们有可能将观众发出的声音误以为是评判员的声音而做出动作致使犯规。

2.听觉和触觉功能获取增强。

俗语说“盲人的耳朵特别灵”,本质上其实不是他们的听力比健全人好,而是他们更为注意听,形成较高的听觉注意力;对声音信息的剖析也更为仔细,达到较高的听觉选择能力;听觉表象更为丰富,形成较高的听觉记忆力。

像盲人运动员借助领跑员的声音指引进行赛跑,经过声音鉴别来球,进行门球竞赛,就说明他们敏捷的听觉能力。

盲人利用回声,在路上独立行走不会撞到树上,也不会撞到墙上,利用回声衰减度能够预计房间大小,鉴别房间内堆放东西的多少,这正是盲人充足利用听觉的结果。

是对丧失视力的代偿和适应,也是视力残疾者自己生理条件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专业上称之为“阻碍觉”。

盲人的触觉感觉性也优于一般健全人群。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一、残疾人的心理特点1.1 身份认同残疾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可能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经历身份认同的困惑和挣扎,因此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

1.2 自尊与自信残疾人常常面临自尊和自信受损的挑战。

对待他们时,应尊重他们的尊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1.3 社交关系由于残疾的存在,残疾人可能会面临社交关系的障碍。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排斥,因此需要有支持和友好的社交环境。

1.4 心理压力和情绪管理残疾人在应对残疾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可能会遇到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二、与残疾人的沟通技巧2.1 尊重与包容与残疾人沟通时,应尊重他们的个人空间和意愿,并且要包容他们的特殊需求。

避免对残疾人的能力进行质疑或评判,而是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潜力。

2.2 温和与耐心与残疾人沟通时,要保持温和和耐心。

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避免打断他们。

2.3 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沟通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子。

用清晰的语言和简单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残疾人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对话中。

2.4 注重非语言沟通除了语言交流外,注重非语言沟通也很重要。

例如,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来传达信息和情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理解和回应。

2.5 配合辅助工具和技术根据残疾人的需要,配合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和技术,如助听器、助行器、筆記本电脑、手势识别等,以提高沟通的效果。

2.6 倾听和表达关爱倾听和表达关爱是与残疾人沟通的重要方面。

通过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感受,以及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建立起互信和理解的基础。

附件:- 附件1:残疾人信息登记表格- 附件2:残疾人心理支持小组活动指南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保障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一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非正式沟通网络
流言式
集束式 偶然式
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单项注意 双向注意
相互作 用水平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沟通层次
根据沟通效果,可以基本分为以下四个 层次现象:
层次一:阻断与抗拒
这个层次现象的沟通是完全无效的。类 似我们常说的冥顽不灵、顽固不化。一 般多见于情绪激动、应急、歇斯底里等 情况。常听到的交流语言信号为: “哼”、“你凭什么这么说!”。
快速进展型 速战速决型 积极行动型 积极敏锐型
外向
率直情感型 开朗活泼型 谨慎小心型 外向敏感型

适性取向
稳重执着型 沉着冷静型 深思熟虑型 细致敏锐型
↓ 内向
内向固执型 内向严谨型 温和小心型 敏锐执着型
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人格品质
最积极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体贴 热情 善良 友好 快乐 不自私 幽默 负责 开朗 信任
人的共性——心理基本需求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 与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给予他想要的, 而不是你想表达的。这是有本质差别的, 也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2.人的特性与稳定性——性格与天生气质
每一个人因其家庭环境、社会教育背景和 天生气质形态等形成特有的性格特质,而 每个人的性格特质直接影响到其外显行为 的不同。这也就构成了每个人既相同又不 同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惯性,不论是个人喜 好,个人偏向,乃至抉择判断都与之相关。 准确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协助我们与之 交流与沟通。
构音运动异常:因脑瘫患者不能正确控 制口唇、舌、下颌、软腭等构音器官的 运动,会出现言语清晰度低下,言语速 度缓慢或过快、鼻音过重等。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

自我认同
残疾人常常面临自我认同的问题 ,他们需要时间来接受和适应自 己的残疾状态,找到自己的价值 所在。
自卑感
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歧视,残疾人 可能会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 他人,缺乏自信。
社交焦虑与孤独感
社交焦虑
残疾人在社交场合中可能会感到紧张 和不安,担心被他人嘲笑或排斥。
孤独感
由于身体上的限制,残疾人可能难以 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和互动,导致 孤独感的产生。
制定心理辅导政策
制定针对残疾人的心理辅导政策,明确辅导的目标、原则、内容 和方法。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
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社会和家庭在心理辅导 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心理辅导服务体系
建立覆盖全国的心理辅导服务网络,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专业的心 理辅导服务。
WENKU
PART 06
案例分享与启示
PART 04
情绪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REPORTING
积极心态的培养
01
02
03
积极面对生活
鼓励残疾人保持乐观向上 的态度,关注生活中的积 极方面,培养对生活的热 爱和兴趣。
自我激励
帮助残疾人建立自我激励 的机制,学会在遇到困难 时给予自己正面的鼓励和 肯定,增强自信心。
改变思维方式
引导残疾人改变消极的思 维方式,培养积极的思考 习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 看待问题。
残疾人的心理辅导与 情绪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REPORTING
•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 • 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 心理辅导方法与技巧 • 情绪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 社会支持与政策建议 • 案例分享与启示
目录
WENKU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沟通技巧残疾人的沟通技巧1.引言在社交互动中,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对于残疾人来说,沟通可能面临一些额外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针对残疾人的沟通技巧,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视觉障碍者的沟通技巧2.1 语言交流: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并避免使用隐喻、比喻等复杂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适当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帮助视觉障碍者更好地理解。

2.2 非语言交流:采用触觉和听觉的方式进行沟通,如轻轻触摸、手势、敲击等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

2.3 文字沟通: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以大号字体、高对比度和易读的格式呈现的文字信息,例如使用点字和盲文。

3.听力障碍者的沟通技巧3.1 口语交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适度放慢语速。

如果对方无法理解你的话,可以使用不同的词汇或句子来解释。

3.2 手势和表情: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辅助交流。

可以使用手势指向物体或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思。

3.3 笔写和文字:使用纸笔、方式或电脑等工具,通过书写或输入文字来进行沟通。

确保字迹清晰,或使用字幕和即时翻译工具辅助交流。

4.运动功能障碍者的沟通技巧4.1 身体动作:观察对方的身体动作和姿势,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需求。

适当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和回应。

4.2 辅助工具:使用助听设备、电子通讯工具、轮椅等辅助工具来帮助运动功能障碍者进行沟通。

确保这些工具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3 简洁明了:简化语言和句子结构,以便更容易理解。

避免使用复杂的措辞和局限性语言。

5.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的附件为:无6.法律名词及注释- 残疾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具有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限制,社会交往存在障碍的人员。

- 视觉障碍者:指由于眼部疾病、眼部创伤等原因,导致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的个体。

- 听力障碍者:指由于耳部疾病、听力损伤等原因,导致听力受损或完全失聪的个体。

残疾人的人际沟通与冲突解决

残疾人的人际沟通与冲突解决
和沟通障碍。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有助于残疾 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02
残疾人面临的沟通障碍
语言理解障碍
总结词
语言理解障碍是指个体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存在困难,难以理解语言信息 。
详细描述
由于听力、语言、认知或学习能力受损,残疾人可能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或文 字表达,导致沟通障碍。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辅助,如手语翻译、文字 转语音工具等,以更好地理解信息。
沟通障碍对冲突解决的影响
语言理解障碍
一些残疾人可能存在语言理解障碍,这 会影响他们准确理解他人的意思,从而 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方式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减少误解。
VS
表达能力的限制
有些残疾人可能存在表达能力的限制,难 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这可能 导致他们在冲突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 们无法有效地传达自己的立场和诉求。在 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寻求帮助和支持, 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03
提升残疾人人际沟通能 力的方法
语言训练与辅助工具
语言训练
针对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可以通 过语言训练来提高其口语表达能 力,包括发音、语速、语调等方 面的训练。
辅助工具
对于语言障碍的残疾人,可以使 用语言转换设备、手语翻译器等 辅助工具来帮助他们与人沟通交 流。
情绪管理与表达技巧
情绪管理
帮助残疾人学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 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在人际交往中 更好地应对冲突和压力。
语言表达障碍
总结词
语言表达障碍是指个体在表达描述
由于身体或神经损伤,一些残疾人可能难以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可能使 用辅助沟通工具,如手语、图片、写字板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此外, 他们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和支持,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

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与沟通技巧1、引言残疾人在心理上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需求。

他们常常面临着社会认同、自尊和情感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与残疾人进行沟通时,需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学会适当的沟通技巧,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残疾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沟通技巧。

2、残疾人的心理特点2.1 自我认同:残疾人往往会面临自我认同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受到质疑。

因此,在与残疾人进行沟通时,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2.2 自尊心:残疾人的自尊心容易受到打击,因此,我们在与他们交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和表达方式。

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或侮辱的言辞,并鼓励他们坚持自信和自尊。

2.3 心理健康:残疾人往往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在与残疾人进行沟通时,我们应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沟通技巧3.1 温和友善的语气:与残疾人进行沟通时,我们应使用温和友善的语气,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避免用带有责备和嘲笑的语言对待他们。

3.2 清晰简洁的表达:与残疾人交流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语句和术语。

同时,注意语速适中、语音清晰,以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理解和回应。

3.3 非言语沟通:对于某些残疾人来说,非言语沟通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比如,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

我们应积极学习并运用这些非言语沟通技巧,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残疾人。

3.4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残疾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偏好,我们应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例如,有些残疾人更习惯于书面沟通,而有些可能更喜欢面对面交流。

4、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具体附件内容)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指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包括残疾人的平等权利、教育权利、就业权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与鼓励
• 心理咨询师不光是陪伴和关注,还需要用言语或肢体表达 自己的感受或帮助来访者澄清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咨询师 真诚的一种体现。
• 咨询师通过语言等对求助者进行鼓励,鼓励其进行自我探 索和改变。通过鼓励可以促进会谈,促进求助者的表达与 探索。鼓励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求助者所述内容的某一 点、某一方面作选择性关注,引导求助者向着某一方面作 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 温暖
温暖(热情)温暖具体体现在热情、耐心、亲切、不厌其烦。温暖 是咨询者真情实意的流露。尊重和温暖(热情)有时交错在一起使用。 有尊重而没有热情,会谈有时会显得公事公办。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 真诚
要求咨询者做”真正的自我”,即做到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以真 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中。
• 积极关注(即无条件关注)
精神残疾者心理特点
精神障碍
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 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
许多精神障碍患者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 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 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 。
总结
1.容易产生自卑感 2.常有孤独感 3.比较敏感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 5.渴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尊重 6.富有同情心
听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4.语言:听力残疾人有声语言发展滞后是他们 心理发展的主要缺陷之一。 5.思维: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 注意事物的外在特征而忽视事物的本质特点。 6. 情绪:听力残疾人性格比较外向,倔强、耿 直豪爽、好胜心强、做事专注。他们情绪反应强 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不 掩饰自己对他人的态度,较为固执。不善于控制 情绪。
智力残疾者情况控制能力较弱,有时会表现出情绪亢奋, 也会毫无理由地持续大笑、兴奋不已,即便受到批评也难以 控制。
智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2) 常见的行为问题
智力残疾者往往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幼稚行为, 有时会因此遭受他人的戏弄。智力残疾者常常表现得比较 胆怯,害羞、孤独。在集体中他们能独处一偶,或茫然凝 视,或无所事事。有时甚至不理会别人的友好行为,显示 出与群体的不相融合。有些智力残疾者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攻击别人,也可能会破坏自己或他人的 物品;还有些智力残疾者表现出明显的强迫行为,他们会 不断重复某些动作
——力克·胡哲
(2) 注意。视力残疾者不容易受到视觉方面无关刺激 的影响,通常能表现出较好的注意稳定性。
视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3)记忆。视力残疾者的全部识记内容中,机械识记 (死记硬背)占绝大部分。 (4)情绪。视力残疾者的情绪多偏向于消极,即缺乏积 极、热情、振奋和乐观的情绪,而倾向于消沉、颓废、 松懈、灰心和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 (5)意志。视力残疾者缺乏的意志品质的表现:①独立 性不强。②果断性差。③坚定性不足。④自制力较弱。
肢体残疾者心理特点
4、敏感。肢体残疾者由于残疾和部分功能障碍,在 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问题。 在这些困难面前,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加 上经常遭受挫折、取笑和不合时宜的怜悯,使其自 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卑心理, 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由于残疾的出现,患者对自我形象不满意, 从而自卑、羞愧、孤独、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自我封闭,由此引起空虚感、孤独感、焦虑、抑 郁、悲观、绝望,甚至自暴自弃,失去康复信心, 出现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疼痛症状。抑郁严重时, 甚至可能出现厌世和轻生的行为。
言语残疾者的心理特点
(2)焦虑。由于语言方式和水平上的不同,他们 会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厉,包括来自同事、同 伴、亲友的压力等。他们在面临需要沟通的情景时, 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效 果有不确定感。 (3)攻击。当意识到自己或自己的言语行为受到 他人贬低时,部分言语残疾者为了维护自尊,会采 取攻击的方式,从而导致和同伴之间的疏离。
听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1.感知觉:听力残疾人因听力损伤而对事物的认识 不完整、不准确。两种信号系统脱节,语言的形成与 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也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同步。 2.注意:声音刺激一般不易引起听力残疾人的注意, 而来自视觉、触觉、振动觉的刺激可使他们容易产生 和保持注意。 3.记忆:听力残疾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视觉、触觉、 运动觉的表象要比听觉表象多,但对语言材料的记忆 要差一些。
残疾人心理特点 及 残疾人心理特点
沟通技巧 适用于唯美梦幻及相关类别演示
庄志成 2016.12.29 茂名
各类残疾人心理特点
残疾怎样分类?
残疾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包括 躯体残疾和精神残疾两大类。
躯体残疾:感觉器官残疾(如视力残疾的 、言语器官残疾)和内脏器官残 疾(如严重脑疾病)等。
持之以恒
• 提供心理援助是一个长程的过程,需要咨询师耐 心的与来访者进行工作,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面对 生活。
• 对残疾人而言,他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陪伴,这 样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坚持 完成。
个案分享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 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 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 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 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病等。
残疾人的人生观
• 残疾人如何看待自己? • 残疾人如何看待歧视? • 残疾人的自我认识
残疾人有哪些认知特点?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 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 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由于残疾的类别不 同,残疾的程度不同,以及致残发生的时间 (先天致残或后天致残)不同,其认知特点 也不同。
肢体残疾者心理特点
2、自卑感。有些肢体残疾者长期生存在依赖状态下, 如依靠他人料理日常生活杂务、用餐、沐浴、如厕等, 难免自觉没有能力而自惭形秽。再者,肢体残疾者在 他人好奇的注视、无意的取笑、不合时宜的同情表现 下,无不触及伤痛,难免打击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3、忧郁。担心前途是每一个肢体残疾者都面临的瓶颈 问题,面对伤残程度较重者,由于长期依赖别人的扶 持,所以内心时时感受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焦虑,深恐 别人嫌恶而弃之。
言语残疾者的心理特点
言语残疾者可能会由于语言不清或说话怪异而引起 周围人的好奇和嘲笑,因此,这类人在人际交往与社 会适应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1)退缩与回避。他们会有意减少在他人面前的言 语行为。他们在公共场合或团体交往中,往往选择回 避的方式以掩饰自己的缺陷。这种回避与退缩容易产 生恶性循环,导致他们进一步难以融入社会。
我们了解残疾人心理知识,尊重残疾人的 人格,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冷静清醒地分 析残疾人心理问题的因果关系,消除残疾人在 学习和工作上的紧张、孤独、无助和自卑心理, 创造一个好的、和谐的、积极的氛围,为人类 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沟通技巧
心理咨询技巧
• 建立关系 • 陪伴与接纳 • 聆听与共情 • 表达与鼓励 • 持之以恒
智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4)思维。思维方面困难主要表现:判断力差,分析 能力差。
(5)语言理解与表达。智力残疾者在语言方面有着特 殊的困难,表现为:语言出现的时间晚,发展速度慢; 理解上与同龄人相比,词汇量小;表达时词义含糊, 很难清楚,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因而常常表现 出词不达意,难以与人沟通。
智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2、情绪与行为特征 (1)情绪。智力残疾者生活中经常面临困境,由此会 产生抑郁情绪,通常表现为敏感、合作性差、闷闷不乐、
自卑与孤独感,尤其是轻度智力残疾者,这种情绪更加明显。 智力残疾者当自我愿望遭受限制时,常常以发脾气的方式
来表现,他们甚至不考虑场合,出现哭闹、喊叫、违拗等种 种过火的行为,直至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后才肯摆休。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 尊重
1、尊重意味着完整的接纳。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接纳其与自己不同的价 值观。 2、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将来访者真切地当咨客,切忌厚此薄彼,有轻视或奉承 的心理行为; 3、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这是尊重的心理基础之一,没有信任就谈不上尊重; 4、保护隐私。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 程度地表达自己
智力残疾者心理特点
1、认知特征 (1)感觉。感受性慢和知觉范围狭窄时智力残疾者的 典型特点。其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都有 不同程度障碍。在知觉方面,智力残疾者普遍表现出 知觉速度较慢,较正常人迟钝。 (2)注意。注意力容易分散是智力残疾者的特征之一。 (3)记忆。智力残疾者的记忆往往无明确的目的,识 记速度缓慢,记忆容量小,记忆保持不牢固,再现中 易发生错误。
肢体残疾者心理特点
肢体残疾者往往承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压力, 行动上的不便和外观上的与众不同,不仅带给肢体 残疾者生理上的不适,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困扰。
1、孤独感。由于无法行动,活动范围受限,所涉及 的生活领域及积累的生活经验也随之受限,因而产 生物理空间上的孤独感,再者,少数肢体残疾者由 于对自身残障具有高度的自卑,极力避免与人接触, 影响了自身与别人的情感交流,因而,产生心理空 间上的孤独感。
倾听与共情
• 倾听
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要用头脑、用眼睛、用心灵去听。 不仅要听,还要有反应。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把自
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 共情
1、咨询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 世界。 2、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情绪情 感的认识和体验。
1、对来访者整体性的接纳〈无条件尊重〉。 2、相信、理解来访者所具备的潜能或资源。
怎样有效使用积极关注的咨询特质?
1、相信来访者的内心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并相信这种潜能是他们克服障 碍和超越自我的力量。 2、相信来访者都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 光明面或长处予以选择性的关注,使来访者树立信心,拥有正向价值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