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云平台系统建设解决方案(普教版)

智慧校园云平台系统

2018年

目录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与趋势分析 (5)

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5)

1.2.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6)

1.3. 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7)

二、普教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8)

2.1. 规划思路与建设原则 (8)

2.2. 普教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9)

2.3. 普教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 (10)

三、普教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 (11)

3.1. 普教数字化学校端平台 (11)

3.1.1. 基础管理中心 (12)

3.1.2. 学生管理中心 (13)

3.1.3. 教师管理中心 (13)

3.1.4. 教务管理中心 (14)

3.1.5. 考务管理中心 (14)

3.1.6. 课程管理中心 (15)

3.1.7. 行政办公中心 (15)

3.1.8. 综合管理中心 (16)

3.1.9. 资源管理中心 (16)

3.1.10. 校情管理中心 (17)

3.1.11. 财务管理中心 (17)

3.1.12. 一卡通考勤中心 (18)

3.1.13. 智能广播中心 (19)

3.1.14. 班班通中心 (19)

3.1.15. 在线巡课中心 (20)

3.1.16. 门户网站中心 (21)

3.1.17. 家校通管理中心 (22)

3.1.18. 局校互联中心 (22)

3.1.19. 教学资源库 (22)

3.1.20. 人人通 (23)

3.1.21. 网络教学平台 (23)

3.2. 普教数字化学生端平台 (23)

3.2.1. 我的基本信息 (24)

3.2.2. 我的学习及成长 (25)

3.2.3. 我的教学及查询 (26)

3.2.4. 我的申请 (27)

3.2.5. 我的评价 (28)

3.2.6. 我的问卷 (29)

3.2.7. 电子阅览系统 (30)

3.2.8. 我的掌上校园 (30)

3.3. 普教数字化移动端平台 (31)

前言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高等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要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与趋势分析

1.1.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学校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有助于建立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新模式,能够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和水平,为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计算机教育阶段。其是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标志的,主要是引入计算机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管理的提升以及学习手段的改变。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事实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间诞生了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管理;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如CAI课件、电子备课系统等;另外还出现了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计算机辅助学习,如电脑家庭教师软件。但实际上,在这个时期计算机仅仅是一次技术手段的变革,或者叫工具的变革,这场工具的变革和手段的变革并没有带来教育的全面变革,所以这是一次非连续的技术变革,而教育却是连续的。

第二阶段,是教育信息化阶段。教育信息化是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是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综合的应用作为基础平台。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可以为人们所共享,使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被人们开发出来,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协作工作、协作教学、协作管理。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资

源的重新开发和利用,虽然教育的模式没有改变,但是网络化的巨大魅力和生命力已经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思想。目前,我国主要还是处于教育信息化阶段,现代化教学工程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建设任务。

第三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其是教育信息产业发展的最高形式,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个阶段,教育模式产生了变革,这时候的教育已经成为信息化的教育,教育成为主体,是信息化之后的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诞生在教育信息化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是主体;信息化教育,教育是主体。教育信息化时代信息手段是一次跳跃性的发展,而教育却是连续性的发展,而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教育却是一次跳跃性的非连续性的变革。

1.2.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表现在:

1.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有利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以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开放式远程教育网络的实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保障了每一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这种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保障。教育信息化为全体国国民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信息化对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4.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在教育中不断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往往需要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才能进行解决,才能予以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将孕育着一门新兴的学科——教育信息科学的发展。教育信息科学是一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广泛研究学习过程的教育理论,是一门关于教育的信息科学。

5.促进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信息机器在教育中广泛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将极大地推动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全国有60多万所学校,有上亿的学生,在这些学校全面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孕育着一个极大的商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1.3.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综合服务、资源共享、协作应用、移动应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层面展开。

二、普教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设计

1.1.规划思路与建设原则

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规划的总体目标为: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目前的现状及战略发展方向,构建一个集教学、管理、科研、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创建信息化建设特色与示范学校,服务学校师生与领导决策。

在建设的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下:

(1)统一规划的原则

站在学校整体高度出发,进行统一规划,并且考虑建设模式、队伍建设、投入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内容需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安全保障制度、人才培养等内容。

(2)分步实施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的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步实施规划。

(3)协调发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建设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教师是学生获取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源泉,教师能否掌握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4)完善基础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重视信息标准建设、应用支撑平台、配套规章制度等数字化校园基础类建设。

(5)突出应用的原则

应用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数字化校园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和服务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6)实用优先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从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促成实际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也不可一味地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7)灵活扩展的原则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面向成果保护、学校发展、技术创新。所以,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规划必须满足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尽可能采用符合国际行业标准的产品。

1.2.普教数字化校园总体建设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