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手工印染艺术中的时尚化研究
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

融合文创[摘 要]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差异大,各地区的人民在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工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扎染工艺作为我国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不仅能够在视觉层面带给人们艺术感染力,还能够在精神层面带给人们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传统扎染工艺也得到了发展,但要使传统扎染工艺真正得以传承与发展,那么必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推陈出新。
文创产品设计为扎染工艺提供了崭新的传播载体,将传统扎染工艺运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既可以使文创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还能够为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为此,阐述了传统扎染工艺的发展史,介绍了传统扎染工艺的特征,探索了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路径。
[关键词]传统扎染;工艺美术;文创设计;融合创新[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2-0045-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黄超.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J].天工,2023(12):45-47.黄 超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作者简介:黄超(1983—),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传统扎染工艺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重点传承与保护的工艺。
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扎染工艺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文化内涵得到不断挖掘。
但是,对于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缺乏创新性,而且应用范围较小,难以为传统扎染工艺的传承注入活力。
现阶段,文创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文创产品呈现出的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等特征,恰好贴近人们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推进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创新,可以使传统扎染工艺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从而凸显传统扎染工艺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浅析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创衍生设计

浅析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创衍生设计蓝印花布,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天然的蓝色染料在白布上印染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浓厚的民俗风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更新,蓝印花布也逐渐在文创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时尚设计的热门元素之一。
本文将从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和文创衍生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蓝印花布在当代的艺术意义和文化创新。
一、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蓝印花布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品,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1. 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蓝印花布源于中国南方地区,以其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而闻名。
它常常以自然界的花草、鱼虫、人物、山水等图案为题材,富有浓厚的田园风情和生活气息。
蓝印花布所采用的传统图案和元素,如莲花、鱼戏莲叶、牡丹、八仙过海等,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 独特的印染工艺蓝印花布是以蓝色天然染料在白底布上进行印染而成的,其印染工艺独特而复杂。
制作蓝印花布首先需要设计好图案,然后将印刷模具放在白底布上进行印染,最后再进行蓝染工艺,使得图案部分呈现出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的蓝色。
这种印染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需要工匠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3. 蓝色的魅力蓝印花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鲜艳而又不张扬的蓝色。
这种蓝色与其他染料不同,它采用的是天然蓝料,在阳光下能够呈现出独特的光泽和色彩,使得蓝印花布在视觉上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和装饰性。
蓝印花布的蓝色也寓意着清新、自然、恬淡的生活态度,与当代人们对环保、健康、文化传统的追求不谋而合。
二、蓝印花布的文创衍生设计在当代社会中,蓝印花布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印染手工艺领域,而是成为了文创设计领域的新宠。
许多设计师将蓝印花布的元素融入到各种时尚产品中,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蓝印花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1. 服装设计蓝印花布的图案和色彩非常适合用于服装设计。
从扎染的技法看扎染的发展

从扎染的不同技法看扎染的发展摘要扎染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它是一种很古老的印染技法。
流传至今,扎染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的人群。
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是一种很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应用在国内外各式各样的流行服饰上。
并且,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已进入了个性化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扎染图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并不满足于扎染单一的扎染技法,而是追求更多的扎染技法所带来的各式各样的花纹,又使扎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花式。
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现代人对花纹求新求变的心理基础上,通过扎染发展状况、扎染的各种技法与审美特征方面的阐述,指出扎染花纹图案的改变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从花纹图案多变性的角度,使扎染更广泛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使扎染展现出另一种风貌,也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扎染、喜爱扎染,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扎染花纹图案审美心理继承与发展第1章前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在现代机器生产纺织品的时代,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扎染、蜡染艺术品,它犹如一股春风吹拂着纺织市场,浸润着消费者的心灵。
大机器制造出来的纺织品,以工艺的精致、图案的整齐和大批量的生产,使人们非常羡慕,但同时也使人们感到一种呆板、一种厌倦。
因为它们毕竟是冷冰冰的,是没有感情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起来的,是大自然的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他们对自然的爱恋之情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与日俱增的。
正如《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作者约翰·纳斯比特指出“我们社会上高技术越多,我们越想要创造深厚感情的环境,以柔性平衡技术的刚性……民间艺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对立物。
难怪手工做的棉被是那么受人欢迎,甚至乡村音乐的流行也是一定程度上对电子摇摆乐的反应”。
不同的审美需要呼唤着民族工艺的保存。
扎染,正是以它保留下来的古朴、原始、自然的风格、程式化的针法,再加上和现代社会的结合,使它极具有文人画水墨韵律的美,又有像生性的写实美。
探究手工印染中的扎染艺术与实践

探究手工印染中的扎染艺术与实践摘要:扎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扎染制作、染前处理、捆扎染色、染后处理。
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并进行传承与创新。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懂得了扎染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感受扎染独特的工艺表现效果,以及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广阔的设计空间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扎染艺术;制作工艺;基本技法;设计运用扎染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术,历史悠久,它能使不起眼的白织物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使织物重新拥有新的灵魂。
同时,手工印染又是传统纺织业的主要工艺形式,并伴随人们的服饰和起居生活,持久地散发着迷人的艺术气息,放射着绚烂的文化异彩。
虽然高科技的印染工艺和数码印花技术很大程度地改变了设计生产和制作工艺环节,但是手工印染艺术依然以其不可替代的视觉形式,从服饰和家居等纺织产品中超脱出来独树一帜。
一、扎染艺术的创作特点扎染“秦汉始有之”,已有數千年历史,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点缀、美化人们的生活。
它朴实无华,天然成趣、绚丽多彩。
扎染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
扎染图案的创作素材多种多样,山川云海、飞虫走兽,花香鸟语,它是松与紧的抉择、是浓与淡的交融,是形于色的舞蹈,自由多变的图案每一种都独具妙趣。
随着人们对扎染的认识,它的载体也越来越多,如地毯、餐具、瓷器等。
它所涉及的领域,如今也走向了家装,且备受设计师青睐,华丽脱俗的它总能给视觉带来惊喜。
当今的手工扎染简单易操作,并融合年轻人的文化,将当代艺术融进其中,介入现代生活,是艺术、非遗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二、创作扎染所需的材料与工具1.织物:棉、麻、真丝、人工织物;2.绳:用于扎染的线和纱绳尽量选择结实的多股线,否则容易挣断;3.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4.促染剂:食盐、冰醋酸;5.染色器具:称色料天平、砝码、量杯、量筒、染锅、玻璃棒、圆木棒、缝衣针、剪刀、塑胶手套,加热用电磁炉,以及夹子、夹板、竹片、不锈钢空心圆管等辅助工具。
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扎染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染色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扎染工艺常常被用来赋予服装独特的纹理和色彩,成为设计师灵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可以看到扎染工艺在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结合扎染工艺的技巧和设计原则,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时尚感的中式定制服装。
扎染工艺对中式定制服装设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外观上,还影响着整体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结合扎染工艺的中式定制服装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扎染工艺、中式定制服装设计、历史、特点、灵感、应用案例、结合技巧、影响、独特魅力、应用前景、个性化需求1. 引言1.1 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一种充满着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时尚感的结合体。
扎染工艺源于古代,是一种将蜡涂抹在布料上,再进行染色的工艺。
这种工艺既保留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又赋予了服装更多的艺术感和独特性。
在中式服装设计中,扎染工艺常常被运用于改良传统的花纹和图案,使得中式服装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
扎染工艺在中式服装设计中的灵感来源主要来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如山水画、花鸟图案等。
这些图案经过扎染工艺的处理,使得服装在细节上更加精致和富有设计感。
扎染工艺在中式定制服装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案例。
许多知名设计师都会选择将扎染工艺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使得服装更具个性化和时尚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扎染工艺,设计师们可以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式定制服装,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扎染工艺为中式定制服装设计带来了独特的魅力,拓展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追求。
结合扎染工艺的中式定制服装设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成为中式服装设计的一大亮点。
2. 正文2.1 扎染工艺的历史和特点扎染工艺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
中国传统蓝染艺术研究

中国传统蓝染艺术研究蓝染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之一,来源于民间,为大众所服用。
人们利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有痕迹可寻了,尤其靛蓝植物染料在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夏朝古书就对靛蓝染料有记录追究,靛蓝一直延续至今。
天然染料靛蓝色彩因染液浓度、染色次数,可形成丰富的调子,从浅蓝到藏青、黑青等色皆可染得;若与其他染料复染,又可获得更多色相、不同的明度与彩度变化。
植物靛蓝所制出的成品不仅色彩高雅、层次丰富,且具有清热消炎等药物功能,深受人们喜爱。
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化学染料和机器印染代替了手工染织技术,快节奏的生活使传统的蓝染渐渐消失。
当今,人们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不再只单单追求快时尚新潮,讲究生活质感与文化熏陶,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关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国内外的研究学者们,也在不断的试验与保护,希望能对传统蓝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我国,在传统蓝染工艺的传承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取之不竭的原材料。
在国际的文化竞争中,可以打出自己的品牌和市场。
传统蓝染工艺包括扎染、夹染、蜡染、蓝印花布,虽有其他染色工艺,却大部分失传了。
本文为以防传承下来的四大染色工艺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探索传统手工艺新的发展方向,让传统蓝染重放光彩。
本论文首先针对蓝扎染、蓝夹染、蓝蜡染、蓝印花布四个中国传统蓝染的工艺分析,主要研究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图案的造型语言,探索中国传统蓝染艺术的前景,更加全面的了解和发展中国传统蓝染艺术。
然后利用蓝染工艺独特的造型艺术语言与工艺技法上的特色,用新思路新创意开拓中国传统蓝染艺术新的市场,发掘蓝染在现代生活用品与衣物上的运用,让传统蓝染工艺高度融入到当今人们的生活中,从而更加好的传承和保护蓝染艺术。
传统蓝染工艺的时尚化演绎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艺术广角传统蓝染工艺的时尚化演绎周见微梁芷悠刘思源陈彦汝郑茗洋(重庆外国语学校,重庆400000)摘要院在基于对传统蓝染工艺及其发展现状分析基础上,以实现传统蓝染工艺向生活化、时尚化创意产品设计转化为目的,对传统工艺的衍生发展思路、创意开发路径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方法。
拓展传统蓝染工艺的商业价值与意义,以期为民族性非遗的创承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理念、文化创新设计产品开发及创新营销推广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传统蓝染工艺;时尚化中图分类号:TS19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017-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09一、前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注重言传身授,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现代化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其已慢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正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没落,甚至面临消亡的境地。
近年来,诸多传统手工艺被列为国家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措施得到一定的实施。
国内对传统手工艺的振兴、扶持计划才刚刚开始,后续发展值得期待。
无论是从政策导向、经济环境,还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升温,都为传统手工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切入点。
手工艺的发展也应顺应时尚的潮流趋势,更多元化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提升人们生活品质需求的载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为趋势、新生活、新需求服务。
二、传统的染织工艺及应用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中国蓝染艺术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蓝染技术。
发展至今,人们对传统蓝染工艺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它们主要集中于三个地方:云南大理、四川自贡和江苏南通(主要是海安)。
三个地方各具特色的文化特点也使得扎染呈现出各具差异的地域化特征。
蓝染工艺可细分为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等技术工艺,其特征表现方式呈多样化风格。
苗族蜡染在现代服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

视觉设计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在中国悠久的服装设计历史中,工艺水平一直是衡量服装本身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也从侧面反映了穿戴者的身份与地位。
蜡染技艺早在六朝时便开始流行,隋代宫廷非常喜欢收录蜡染手工艺品。
人们最早是利用蜜蜡在织物上绘成各式美丽的花纹与图案,然后浸染、脱蜡,形成蜡染作品。
精美的工艺使蜡染布在古代宫廷织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当前传统蜡染技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被较好地应用于服装工艺领域。
文章首先分析传统苗族蜡染的文化内涵,其次研究其在现代服装工艺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最后探讨苗族蜡染在当今应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积极革新。
一、传统苗族蜡染的文化内涵蜡染是苗族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汉书》即有“斑衣”的相关记载。
东汉时期,蜡染技术逐渐发展成熟。
魏晋时期,人们已经可以染出多种颜色的蜡染织品,各具特色。
早期的蜡染技艺主要被用于民间,是百姓日常的生活用品。
先民将图腾和富有美好寓意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以传递思想感情,表达美好的期望。
随着历史的发展,采用蜡染工艺的织物逐渐演变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成为王公贵族、富贾商客的消费品,这推动了蜡染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在漫长的染织工艺发展历史中,苗族蜡染工艺的历史尤为悠久,且传承至今。
苗族人在赋予这项技艺审美功能和实用苗族蜡染在现代服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王烁涵摘要:苗族蜡染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
该文旨在研究传统蜡染技艺和现代服装工艺的结合,以推动传统文化的良性传承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苗族蜡染服装工艺设计创新图1图241(下转第45页)功能的同时,还通过蜡染工艺表达对祖先的崇拜、对故乡的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民族意识的影响下,保护、继承传统工艺也成为苗族人对祖先情感的体现[1]。
二、苗族蜡染在现代服装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作为一项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技艺,蜡染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向世界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Ma n u a l p i r n t i n g a n d d y e i n g i s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p i r n t i n g a n d d y e i n g p r o c e s s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 i t h a s a p r o f o u n d h i s —
王 华 斌
( 绵阳职 业技 术学院艺术系,四川绵 阳 6 2 1 0 0 0 )
摘 要
手 工印染是我 国一项传 统印染工艺,拥 有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 蕴, 蕴含 了 丰 富的 中国传统 丈化 元素,但
是在历 史发展 潮流中逐渐被现代机械 化印染挤 压和取 代。近年来, 人们 更加追求精神 文明的满足,手 工印染艺 术得到 了一定 的发展 ,从 手工印染发展 的过程 中可以发现 ,只有将其 中富含 的 中国传统 文化 元素和现代时 尚元
第3 9 卷 第6 期
2 0 1 7年 6月
染 整 技
术
VO l - 3 9 No. 6
J u n . 2 01 7
Te x il t e Dy e i n g a n d Fi n i s h i n g J o u r n a l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手工印染艺术中的时尚化研究
手 工 印染在现 代机 械 化时 代 虽然 已经 不再是 印
染行 业的主流,但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一 项不可磨 灭的印染技 术,
素相 结合 才能够使 手工印染工艺获得 更好的发展空 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元素;手工印染艺术;时尚化 中图分类号 : T S 1 9 4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5 . 9 3 5 0 ( 2 0 1 7 ) 0 6 . 0 0 7 7 . 0 3
F a s hi on s t u dy o f Ch i n e s e t r a di t i on a l c ul t u r a l e l e me n t s
K e y w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u l t u r a l e l e me n t s ; ma nu a l p i r n t i n g a n d d y e i n g a r t ; f a s h i o n a b l e
i n ma n u a l p r i n t i n g a n d d y e i n g a r t
W ANG Hu a b i n
( De p a r t me n t o f Ar t , Mi a n y a n g Vo c a i t o n a l nd a T e c h n i c a l Co l l e g e , Mi a n y a n g 6 2 1 0 0 0 , C h i n a )
t o r i c l a a n d c u l t u r a l h e it r a g e nd a c o n mi n s a we lt a h o f ra t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c u l t u r a l e l e me n t s , b u t i t wa s g r a d u a l l y s q u e e z e d a n d r e p l a c e d b y mo d e m me c h a n i z a t i o n p in r t i n g nd a d y e i n g i n he t h i s t o r i c l a d e v e l o p me n t re t n d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p e o p l e h a v e b e e n i n p u r s u i t o f s p i r i t u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mo r e a n d mo r e , S O he t ma nu a l p in r t i n g nd a d y e i n g a r t h a s a c h i e v e d a c e r t a i n d e v e l o p me n t . Fr o m he t p r o c e s s o f ma n u a l p in r t i n g a n d d y e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 i t C n a b e f o u n d ha t t o n l y b y c o mb i n i n g he t r i c h ra t d i t i o n l a Ch i n e s e c u l t u r l a e l e me n t s wi h t mo d e m f a s h i o n e l e me n t s , C n a he t ma n u a l p i r n t i n g nd a d y e i n g p r o c e s s o b — t ln a a b e t t e r d e v e l o p i n g s p a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