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发表时间:2019-07-12T16:05:51.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毛三虎
[导读]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咨城建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 200433
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
引言
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
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
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
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
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总人口只有25万,中心城市5.8万人,每个周边小城市3.2万人,显然它们构成的只是一个小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没有明显的母城与卫星城的关系(更像组团关系)。
霍华德的理念是用这种城乡一体的小城市群来逐步取代大城市和超大城市。
大伦敦规划显示得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色,不仅没到达规划目标,反而用新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的进一步扩大了伦敦的城市规模。
1.3误读三:田园城市是低层低密度的花园城市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一般是混淆了“田园”与“花园”的概念,认为田园城市应该是每家每户有花园的低密度城市。
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每个田园城市用地6000英亩、居民32000人,其中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
假定3.2万人全部居住于城市用地中,则人均用地约127平方米,人口密度约为7900人/平方公里。
即使考虑2000人居住在农业用地范围内,3万人居住于城市中,人均用地也达135平方米,人口密度也达7487人/平方公里。
由此数据可以看到,这绝对不是一座低密度的城市,而且我国当今许多中小城市,甚至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未必能达到这样的高密度。
从另一方面来讲,霍华德的“田园”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而花园城市更偏得于城市内部居住环境的优化与提升。
2社会改革——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
仔细思考《明日的田园城市》的内在逻辑,会发现全书实质都是围绕社会改革展开的,这一点其实在“万能钥匙”[3]的封面草图中对改革的内容和实现的目标已埋下了伏笔。
后文中关于城市土地与地租、田园城市的收支、城市管理与发展方式等,特别是社会城市的构想更带有强烈的社会改革色彩。
2.1“人民何去何从”——社会改革的动机
田园城市思想荫发最直接的触发点就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人民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作为社会改革家和运动家,霍华德对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相信总能找到一把“万能钥匙”能使“人民返回土地”,不仅解决了城市与农村问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并且这把钥匙在解决一方问题时不是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
基于此前提,他大胆提出了兼具城乡优点、摒弃二者缺点的新型人口聚居模式——“城市-乡村磁铁”,这一创造性构想不仅表达了他对广大人民的关注,也表达了对美丽家园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2.2“社会城市”——社会改革的最终目标
霍华德在书中有较多篇章来论述田园城市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土地与地租问题,又着重设想了田园城市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了三级行政管理模式。
虽然霍华德关于社会改革的这些设想在理念上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他很明确的向人们表明,田园城市理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改革的模式而设计的。
“社会城市”是最能体现霍华德的社会改革的构想,也是田园城市理论的最终目标,它包括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活两方面内容。
在城市规划方面,他主张建设“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取代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城市间以高速铁路与交通干线加强联系。
城市生活方面,社会城市强调“自足”与“平衡”。
“自足”要求田园城市具有自身的良性转运方式,既不依赖外部的帮助,也不依赖政府的财政与政策支持。
“平衡”是指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工业与农业的平衡,防止城市因过度扩张而侵害农业。
2.3折衷与示范——社会改革的和平路径
霍华德认为建设田园城市的路径在于折衷与示范,他一方面反对个人主义无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反对社会主义“过分渴望占有旧有财
富形式”的革命手段。
他相信社会变革会随着社会技术进步与财富阵营的不断分化而自然发生,他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改革,并且相信田园城市具有示范效应——就像一座田园城市可以增长为城市群式的社会城市。
3首创、启迪与转变——田园城市思想的价值
3.1首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
从现代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田园城市思想首次创造性的提出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也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3.2区域规划理论与组团发展模式的启迪
田园城市思想不只是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口聚居模式,从深层来讲,它也是对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人口的引导与布局方式的一次思考与探索,这一思想也成为后来格迪斯等人建立的区域规划理论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思想中这种“城市群”概念与现代城市规划中分散布局、组团推进的发展布局理念本质上也是契合的。
3.3城市规划价值观的转变
通过城市规划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关心并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立场。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崭新的城市构想,需要的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体制的充分了解,更是追求人类平等生活的智慧和胆量,而霍华德同时做到了这两点。
“田园城市”理论从指导思想上摆脱了显示统治者权威的旧模式,实现了将全民利益至上作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变。
结语
《明日的田园城市》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规划教科书,它是一本融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有关人类社会与城市发展的专题研究著作。
今天,当我们回顾世界百余年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再一次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部有关城市发展的著作时,我相信,“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仍会持续下去,直到人类真正找到通往“田园城市”那条幸福道路。
参考文献
[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梁志秋.“大伦敦规划”的辉煌[J].房地产导刊,2011(12):78-79.
[3]王英.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J].潍坊学院学报,2011,11(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