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历史的小论文
![中国历史的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d291e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7d.png)
中国历史的⼩论⽂关于中国历史的⼩论⽂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家知道怎么样书写中国的历史论⽂吗?以下是⼩编整理好的关于中国历史的⼩论⽂,欢迎⼤家阅读参考! 【摘要】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王为核⼼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存续了两千多年,虽有王朝的更迭,但君主专制的制度始终不移,并未如西⽅⼀样⾛向民主道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具有迥异于西⽅的政治⽂化观。
【关键词】君主专制;政治⽂化观;儒学思想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得以⼀路沿袭⽽没有演变成西⽅式的王权治理,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具有迥异于西⽅社会的政治⽂化观,它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借以建⽴并不断推向极致的基础。
从⽂化与制度间关系的视⾓去探析中国君主专制制度长存的原因,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反思现实,剔除国家治理中的“专制”流弊。
⼀、⽂化与制度间的关系 制度由深厚的⽂化⽀撑,⽂化是制度的基础,作为⼀种集体⾏动的产物,制度有赖于传统习惯和⽂化观念的⽀持。
西⽅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化因素进⾏分析后指出,中国没能产⽣资本主义的原因在于其⽂化特性的不同,韦伯强烈地意识到宗教观念、⽂化精神、道德伦理等对于资本主义产⽣与否的重要⽀持作⽤,将制度变迁与⽂化演进联系在⼀起,指出制度变迁的过程受到⽂化因素的⽀持。
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政治⽂化基础早在王朝政体成⽴之前的公社形态下就⼤致成熟了,在漫长的公社时期,社会关系靠伦理道德规范调节,⽽伦理道德⼜以宗法⾎缘关系为核⼼内容,“尊尊也,亲亲也,男⼥有别,此不可与⼈变⾰者也。
”(见《礼记·曲礼》)的伦常关系到了三代社会就不再仅仅是习俗⽽已,⽽是神圣化了,成为“不可与⼈变⾰”的法律规范,封建制度的⾦字塔于是在宗法规范与伦理纲常的基础之上建构起来,并经过儒者⼤张旗⿎的理论宣传,以传统的制度和普遍的社会⼼理为基础,形成⼀种以伦理道德为中⼼的.深具中国特⾊的政治⽂化价值观,这种政治⽂化观之中⾚裸裸的⽗权、君权和神权思想⾃不必说,就是常为今⼈称道的仁政、平均主义、⼤同理想等等传统政治思维也从根本上区别于个⼈价值、尊严、独⽴、⾃由、平等之类在今天民主观念之下不可剥夺的天赋⼈权。
历史论文范文
![历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e379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8.png)
历史论文范文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指导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分析其背景、原因、影响和启示,旨在呈现一个历史论文的范例。
事件背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略,国内封建统治日益陈旧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面对这种局势,中国人民开始寻求变革,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事件发生与原因辛亥革命,即辛亥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
该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受到极大侵犯,经济遭受压迫,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内外矛盾的激化:封建统治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矛盾不断加剧,人民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
3.推动变革的思想启蒙: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近代化思想的兴起,培养了一批爱国志士,致力于推动国家的变革。
事件影响和启示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打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锁链。
这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后来中国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2.社会方面: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影响国际社会:辛亥革命使中国重新崛起,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强大、富饶的中国。
这不仅加强了中国人民的自豪感,也对全球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启示:辛亥革命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使国家与时俱进,实现强大和繁荣,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民主和自由的重要性。
结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中国政治格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b70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3f.png)
历史小论文范文6篇历史小论文主要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根据历史事件撰写的论述性文章,历史小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及论证三部分,缺一不可,论点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感悟来拟定,确定论点后,就要整理相应历史资料作为论据,以这些论据来论证论文观点。
下面学术堂整理了6篇历史小论文范文供参考。
历史小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关乎政治、文化、学术的公案由汉至今两千余年,对此评说不绝于史,众说纷纭有秉承儒学传统口诛笔伐者,认为这是秦始皇个人暴政的体现,是秦始皇个人的偶然冲动行为,几乎也是教科书的一贯定论也有对此存疑认为是夸大其事者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及许多学者的有关评论,整理出浅要观点。
一、史学界对焚书坑儒的评价。
自秦末汉初,约两千年来,焚书坑儒成为学术界和民间广泛用词:汉语大词典》对其解释为秦始皇焚烧典籍、坑杀儒生之事,亦作蟠书坑儒史学大家剪伯赞先生的:秦汉史》专着作这样的评论:焚书坑儒,在客观上是对文化之一般的毁灭,把之史记》所记载对四百六十余诸生的残暴坑杀,称之为坑儒之惨剧郭沫若先生在:十批判书》里曾说过:近人有替始皇辩护的,谓被坑者不是儒生而是方士,我自己在前也曾这样说过,但这是不正确的,没有把本纪的原文细读清楚当今学者郭志坤在引用郭先生这句话时明确表态: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就是不折不扣的孔子之徒一直到最近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其作为面向21世纪高校课程教材读本也依然鲜明的写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极端的措施是对文化的摧残,党校论文,同时也激起士大夫们对秦政普遍的抵触和反抗.以上引自各家说法,说明焚书坑儒一直为史学界所沿用,大家一致评判这是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的一大迫害,引起当时士人的反抗。
二、秦始皇统一之初的文化政策。
秦始皇在他统一之后并没有立即采取焚书坑儒的办法来处理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的,而是奉行兼纳各家思想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对待儒生也是予以重任其表现如下:第一,在中央设置博士一职。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700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7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89c613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5.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700字《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历史,就像是一场超级酷炫的时光之旅,咱们七年级上册的历史那更是酷得没边儿了。
就说那北京人吧,想象一下,在那远古的山洞里,一群毛发旺盛的北京人围着火堆,手里拿着粗糙的石器,也许正对着刚打来的猎物流口水呢。
他们就像最早的“探险家”,在那洪荒世界里摸索着生存之道。
我觉得北京人可太牛了,那时候啥都没有,他们硬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学会了用火,这火就像黑夜里的超级英雄,赶走了野兽,带来了温暖和熟食。
这可比我现在学会用微波炉还厉害呢,毕竟那时候可没有说明书啊!再看那夏商周,感觉就像神话故事走进了现实。
商朝的甲骨文就像是神秘的密码本,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充满了古人的智慧。
每次看到那些甲骨文的图片,我就想,老祖宗们当时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也许他们是想和神灵对话,才创造了这么神奇的文字吧。
不过这也只是我瞎猜的啦。
周朝的分封制呢,就像一个巨大的家族企业,周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就像老板给员工分任务一样。
可是后来这“企业”也出了不少乱子,诸侯们就像调皮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互相打来打去。
说到春秋战国,那可真是个超级“混乱”又超级精彩的时期。
百家争鸣就像一场思想的大派对,各种流派就像不同风格的乐队,儒家就像优雅的古典乐队,倡导仁义道德;法家就像摇滚乐队,强调严刑峻法;道家呢,就像民谣乐队,追求自然无为。
这些思想家们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探照灯,试图为这个混乱的世界找到一条出路。
我就在想,要是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会成为哪个流派的粉丝呢?也许我会像个墙头草,今天觉得儒家说得对,明天又被法家的观点吸引。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不太明白,但这一路探索下来,真的超级有趣。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篇二: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历史啊,它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更是宝藏中的宝藏。
咱先从远古时代说起吧。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部落达人”。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13a1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3.png)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的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而撰写一篇小论文也是对我们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检验。
在这篇小论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具体事件或人物,以展示我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事件和人物,比如黄帝、尧舜、商汤、周文
王等等。
这些人物和事件都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商汤的生平事迹,探讨商汤在商朝的建立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绩等等。
通过对商汤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朝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进行研究和探讨。
比如,我们可
以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比如齐桓公和晋文公联合伐楚的战争,来分析这场战争对当时政治格局和国家命运的影响,以及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等。
通过对这样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初中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是对我们历史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检验。
通
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我们可以展示我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丰富内容和精彩故事。
希望同学们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观点独特的历史小论文,展现自己的历史学识和文笔功底。
历史小论文——精选推荐
![历史小论文——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4597c4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3.png)
历史⼩论⽂历史⼩论⽂范⽂(精选22篇) ⽆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家⼀定都接触过论⽂吧,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怎么写论⽂才能避免踩雷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历史⼩论⽂范⽂(精选22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历史⼩论⽂篇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个⼤⼀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嬴姓,赵⽒,名政,秦庄王之⼦。
秦始皇是⼀个功⼤于过的皇帝。
秦始皇吞并六国,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设郡县制,奠定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修驰道,为庞⼤帝国的政令通达奠定了技术基础。
但秦始皇修阿房宫,秦始皇陵等的规模极为庞⼤,滥⽤民⼒;焚书坑儒,抑制思想,摧残⽂化;法令严苛,赋税重,增⼤了⼈民的负担。
我们不能仅仅把秦始皇修长城想作是滥⽤民⼒,统治残暴的体现。
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侵,事实上也是如此。
⽂献斥责在⼯程进⾏时造成不少⼈命死伤,另⼀⽅⾯却使各地的交通进⼀步发展,有助⽇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
秦始皇只是急功近利,不计较⼿段,不考虑⼈民的⽣活。
有⼈曾这样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只说空话。
⼏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
秦始皇⽤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的学⽣。
”这种想法有道理,但并⾮说儒家不好。
后世⽤“外儒内法”,是⼀种“外柔⽽内刚”的政策。
以伦理道德束缚⼈们,更容易治理天下,也正是吸取了秦⼀味⽤法家最终被推翻的教训。
所以说,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秦始皇。
历史⼩论⽂篇2 ⾃从我看了外国侵略中的历史时,我感到⾮常的⽓愤,因为外国的侵略和压迫实在是太残忍了,那昏庸⽆能的慈禧太后,只知道退让,和求和。
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吗?哪⾥有压迫,哪⾥就有反抗?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唐太宗,武则天那时的朝代唐朝都⾮常的兴盛,唯独到了清朝,出现了民族的败类,“慈禧太后”那时的皇帝光绪帝⽀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意见来变法,可是光绪帝没有兵权,慈禧太后闻之,简直反对,这个昏庸⽆能的亡国之君⼜把戊戌变法破灭了,这个维持只有108天的变法,这表现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的爱国之情。
【精品作文】历史论文
![【精品作文】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4b536d96294dd88d0d26b9c.png)
炎帝只得向黄帝求助,并得到黄帝族援助,最后攻杀了蚩尤。后来炎黄两族在阪泉发生了三次大冲突,黄帝打败了炎帝,最后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在此之后与其他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如今的汉族。
黄帝之后先后出了三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尧、舜、禹。在此之后,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中华文明正式形成了。
从另一方面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它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资产阶级的妥协,使革命难以继续下去。
历史小论文范文4:给清政府的建议
内容为: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世界,为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如果你能回到那时的中国,你将给腐朽的清政府如何建议来改变中国当时的状况
中国的历史可以分成三部分,远古中国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辉煌的的文明和近现代由衰转盛的时代。
我们中国人总是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为啥呢?也不知好久在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就有了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在这时一个叫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冲突,最后被迫逃避到涿鹿,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清朝政府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 。
2016历史论文范文
![2016历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d6307d389eb172ded63b75b.png)
2016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高中历史的有效性学习摘要:高中作为学习阶段的进阶,是个跨度,也是个桥梁。
在这个阶段,有效地学习历史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传统文化的传袭,让中国文化不间断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有效学习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气息非常的浓厚,而这些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久远,但是根本的东西不能遗忘,中国古代一直到近代的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让学生体会当中的含义与精神,学习当中的精髓文化,让中国这个文化大国不断发展下去。
高中是让学生充分吸取知识的时段,学生已经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与鉴别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下,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也能自主地进行学习与理解。
这个阶段,无非是学习历史的大好阶段,不会像初中阶段那般感到枯燥乏味,开始感受到这种历史文化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愿意去汲取知识,只要找对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与了解,那么学生就会硕果累累。
高中历史教授的不再只是些粗浅的知识,大多数人认为像历史这一类的学科需要死记硬背,这是一个误区,历史是用来了解的,并不是要用脑子强硬地记下来的,这样过个两三年不拿书本就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
历史学科丰厚的文化底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受,感悟出自己的东西,拥有自己的见解,能合理地分析历史长河中的事件,被里面人物的精神感染。
各种元素的文化,各式各样的人物,不可忽视的技术,有了兴趣一切也变得色彩缤纷。
要进行有效性学习,首先要透彻地了解这门课,知道它所蕴含的意义和需要了解的目的。
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把目光放在字里行间,历史不像其他的学科,课本上的文字并不是一味枯燥的,仔细品读能得出各不相同的结论,而这些文化很容易让学生沉迷,产生兴趣,教师讲的东西大多是从书面而来,有时会穿插扩展的知识,如果对某一点很感兴趣,学生课后可积极询问教师或自己查阅书籍,这样学习的结果会更加成功。
现在很多学生遇到难题或者知识点太多就这样由它过去,很随便的心理,这是要不得的,要大胆提出疑问,大胆猜测分析,主动地去学习,不仅能更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对学到的东西理解得更透彻。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160e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6.png)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5317ae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2.png)
历史小论文作文模板
历史小论文,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最早的原始农业时期到商周时期的农业革命,再到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原始农业时期,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农作物种
植以小麦、稻米、黍米为主,畜牧业也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贫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古代中国的农业开始逐渐进入了农业革命时期。
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农具的使用得到了普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兴起。
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农民开始种植大豆、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商周时期的农业革命为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农具的使用更加普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棉花、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逐渐兴起,畜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原始农业时期到商周时
期的农业革命,再到秦汉时期的农业制度,每一个阶段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论文(精选5篇)
![历史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523b0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7.png)
历史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历史论文a正文∶一天,我向我父亲询问了我爷爷的经历。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向我讲述爷爷充满坎坷的人想起早以逝去的爷爷,父亲不禁感到一股深沉的悲伤,但是他脸上也涌现出极大的自豪。
就算爷爷早以逝去,但父亲仍然无法忘怀爷爷的容颜。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过去了多久,父亲依旧充满无限敬意。
父亲讲起了爷爷的一生。
从爷爷十多岁时为躲避日本鬼子的侵袭而东小人物,但他却见证了那一段段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历史埋没了无数的人,也有着无数的见证者。
爷爷是众多见证者中不起眼的一个,东奔西跑,到爷爷三十多岁时遭遇的批斗,再从四处奋斗的轰轰烈烈归为柴米油盐的平静。
在历史的洪流中,爷爷只能算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但是他却将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精神流传给自己的后人们。
文化大革命中的十年,是一场文化的大浩劫。
无数的珍贵文物毁于一旦,不少知识分子也被冤枉,被扔进了监狱,或是牛棚。
在这场浩劫中,我的爷爷就是一名亲历者,他目睹了仁人志士们的痛苦,也见证了文化的衰败六十年代的时候,爷爷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工程师,他设计了一座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也设计了一栋栋的高楼。
但是,从中央发来的命令,如一股滔天的洪流,席卷了全中国,也摧垮了无数人的生活,这其中,包括了爷爷的生活。
这股洪流,名叫“文化大革命”。
由于我的爷爷属于知识分子,因此,被那群“热血沸腾”的红卫兵们打成了“臭老九”,接受那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折磨与侮辱。
众所周知,文革中批斗的残忍,简直是令人发指。
就算不说在高台上所受到的侮辱,那一次次深夜中的“审问”也足以令人疯狂。
在这种无边的恐惧与屈辱之下,无数知识分子和无辜的百姓选择了自杀。
我的爷爷在那种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不断地忍耐,但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
时间一长,他也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终结自己的生命。
可当他想到了自己还未长大的孩子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忍耐下去。
好不容易,他被放了出来。
昔日的工程师的知识,已经用不上了。
中考历史小论文
![中考历史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d56f1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2.png)
中考历史小论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近代中国的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中国人民意识到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国家的命运,并探索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首先,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觉醒。
在旧社会中,中国人民受到种种压迫和剥削,生活无望,没有政治权利。
革命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们开始了解到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并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来争取这些权利。
这种觉醒不仅改变了个人的思想,更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观念和行为。
其次,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确立了国家主权的概念。
在革命前,中国是一个被列强侵略和控制的国家,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
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摆脱了外国的控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拥有自主权和民族尊严。
这种国家主权的确立可以更好地保护中国人民的利益,并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探索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革命期间,中国通过反省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不断寻找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这种探索结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建设理念和社会主义制度,使得中国在后来的发展中能够
摆脱传统的束缚,加快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革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觉醒、确立了国家主权和探索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并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c188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png)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
从古至今,历史一直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
通过研究历史,人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文明成就和错误经验,从中学习并汲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形成阶段。
在原始社会,人们开始形成部落和氏族,同时也开始了交换、战争和结盟等形式的社会活动。
这些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明和制度发展。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文明开始出现,人类开始记录历史,世界各地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
这些古国家的兴起和衰亡,不仅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它不仅受到自然环境、人口迁徙、战争征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宗教、哲学、艺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也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历史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和发展。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愚昧和软弱。
历史教导我们应该珍惜
现在的生活,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开拓进取。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历史是人类重要的智识宝库,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99087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7.png)
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小论文历史范文3篇万里长城上一声咆哮,九曲黄河上一烛灯光。
我如同站在历史的天空中,看那六朝五代,纷纷扰扰,风云变幻,几经沧桑,我揉取历史的精华,飘动历史的玉带,大步登上历史的舞台。
我很爱历史。
虽然我已是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现在是以学习语数为重,但我,依旧是那样喜欢历史。
每天,我都带上一本历史书到学校去,就如海绵一样,时间,是总能挤出的。
下课时,就是我看书的时间,我沉浸在历史中,翩翩起舞。
在家里,虽然看书的时间很少很少,但是我依然会挤,上卫生间时,我则拿着一本历史书躲进卫生间,你也许会觉得恶心,在散发臭气的卫生间里,至少要待上半个小时,我妈想把我喊出来,比登天还难。
现在啊,妈妈坚决制止我看历史书,一天到晚就在我耳边唠叨,真烦,历史书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品,为什么要加以制止呢?今天是星期六,唉,终于可以看看电视了!我搜索到播放《大汉天子》的,妈妈和爸爸也坐过来看这部电视连续剧。
只见剧中秋婵对女儿说;女儿啊,你应该像你爸爸那样,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话音刚落,我就大叫起来:这肯定错了!爸爸妈妈都诧异地望着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龟虽寿》,而《大汉天子》讲的是西汉中期刘彻的事,这不是把历史颠倒了吗?呵,看不出你还懂点历史呢!爸爸由衷称赞道。
妈妈也赞许地向我微笑。
窗前,射进一缕阳光,我依旧捧者我心爱的历史书,让我挥动历史的舞鞭,在历史的天空起舞吧!初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历史,就像听天书一样,每节课都昏昏欲睡。
我一直不明我们学历史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知道那些我们还没出生就发生的事情呢?时间,地点,时间,过程,领导人,结果和影响,评价这就是历史。
我不知道历史在发生的时候是偶然的还是被人安排好的,但是我知道我们学习它的时候,是被安排好的。
就连评价都是安静的躺在那里,等你去背它。
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历史是开卷考试。
我基本每次都做不完,时间过去一大半的时候我在奋力翻书找选择题的答案。
历史小论文五篇
![历史小论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9951c4028915f814dc264.png)
历史小论文五篇关于《历史小论文五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历史小论文】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
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
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
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
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
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
唐玄宗也无例外。
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
当然他选择了“小说”。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篇二:高一历史小论文】浅析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129a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6.png)
历史小论文范文引言说到历史,我们不禁会想起那些往事的痕迹,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人物。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探究的就是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启示。
本篇论文将以历史小论文范文的形式,探讨“二战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1.1 二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爆发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德国的不公平对待,以及经济危机带来的政治不稳定局势。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二战。
1.2 二战的战争形势二战期间,欧洲和亚洲是战争最为激烈的地区。
在欧洲战场,由于德国军队的强大和策略的独特,德国一度占领了大部分欧洲国家。
而在亚洲战场,日本军队以其强大的海军力量,逐渐扩大了对亚洲国家的占领。
二、二战对世界的影响2.1 政治影响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联合国成立,取代了战前的国际联盟,成为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组织。
同时,美国和苏联由于战争中的表现,崛起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冷战时期的对峙。
2.2 经济影响二战结束后,欧洲和亚洲的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然而,战后的重建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
同时,美国的崛起也使得其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发展。
2.3 科技影响二战期间,科技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使得人们对科技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航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2.4 社会影响二战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争中,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此外,战争也加速了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为后来的社会变革铺平了道路。
三、二战对中国的影响作为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中国也受到了二战的深远影响。
3.1 政治影响二战结束后,中国的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展开了内战,最终导致了中国的分裂。
同时,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战后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400字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fa7778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7.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400字《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哎呀,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可真是个有趣又有点让人头疼的家伙呢。
你想啊,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
从远古人类开始,那些原始人可能就像一群啥都不懂但又充满好奇心的小娃娃。
比如说北京人,他们住在山洞里,天天想着怎么找吃的,怎么保暖,这就跟我们现在玩那种生存游戏似的。
不过呢,学习历史有时候也挺费劲的。
那些朝代啊,一会儿这个朝代建立了,一会儿那个朝代又灭亡了,就像走马灯似的。
像夏朝,我就老是搞不清它到底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也许是我还没找到学习它的诀窍吧。
但是历史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酷的东西。
像甲骨文,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字,就像神秘的密码一样。
我在想,当时的人刻这些字的时候是不是也觉得特别麻烦呢?说不定他们也想过要是能有个更简单的写字方法就好了。
我觉得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就像一场穿越之旅,虽然有时候会在里面“迷路”,但总体来说还是超酷的。
要是没有历史,我们怎么能知道老祖宗们都干了些啥呢?《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篇二:七年级上册历史小论文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啊,那可真是像一锅大杂烩。
这里面啥都有,有英雄豪杰,也有昏庸的君主。
就说秦始皇吧,那可是个超级霸气的人物。
他统一六国的时候,我感觉就像一个超级英雄把所有的小坏蛋都给收拾了。
他建立了那么多伟大的工程,长城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北方的大地上,守护着中原。
可是呢,他又有残暴的一面,这就很矛盾了。
也许他当时想的是,我得把国家管得死死的,这样才能永远强大。
但这也把老百姓压迫得够呛。
再看看春秋战国时期,那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舞台。
各国的谋士就像一群辩论高手,今天你出个主意,明天我想个办法。
我就想啊,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候,我能不能也像那些谋士一样聪明呢?可能够呛,我连历史课本里的一些知识都还没搞明白呢。
有时候我觉得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我们从古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
那些古人犯过的错误,我们是不是还在犯呢?这可真得好好想想。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实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8839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5.png)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2016历史小论文现代中国史专用
![2016历史小论文现代中国史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e9e75ee45c3b3567ec8b9f.png)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1、时间:即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总特点:崛起;2、历史分期⑴1949-1956: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革命时期);⑵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⑶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⑷1976-1978:徘徊时期;⑸1978至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主题线索】1.政治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制的建设、外交方针政策与成就、“一国两制”2.经济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三→八→八二→大→人→十→文→周→邓→改→社)3.思想文化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知识线索和阶段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两大阵营对立斗争。
美苏冷战,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总体特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政治领域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济领域分两个阶段: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阶段。
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起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阶段特征】1、政治: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
2、经济:通过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以重工业为主的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现代化建设起步,随着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3、思想文化: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重视科技文卫事业,制定了长远规划,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科技蓬勃发展,文艺欣欣向荣。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4e045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8.png)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篇一》
历史这玩意儿啊,可有趣得很呢。
就说我上次去参观故宫吧,那红墙黄瓦的建筑可把我震撼到了。
一进门,感觉像穿越回了古代。
看着那一间间屋子,我就在想啊,以前的皇帝就住这儿呢。
历史就像这故宫,到处都是故事。
每一块砖都能说出点啥,历史真不是干巴巴的年代和事件,而是能摸到看到的存在。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篇二》
我觉得历史像个爱唠叨的长辈。
有一回我翻家里的老相册,看到太爷爷那辈儿的照片。
黑白照片里的他们穿着朴素,表情有点严肃。
从那照片我就联想到当时的历史,战争刚结束,大家都在努力重建生活。
这照片就是历史的一小角啊,它藏着那个时代人们的酸甜苦辣,历史就在这些小物件、小记忆里活着呢。
《历史100字小议论文篇三》
历史啊,就像一场大型的连续剧。
我去西安旅游的时候,在古城墙上走了一圈。
那城墙可厚实了,手摸着城墙砖,粗糙得很。
我就琢磨着,这墙得见证过多少战争、多少来来往往的人啊。
历史不是书上简单的文字,而是像这城墙一样,实实在在地站在那,承载着过去的一切,风吹雨打也不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小论文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
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
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
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
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
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
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
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
唐玄宗也无例外。
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
当然他选择了"小说"。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第2篇: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浅析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
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
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
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
"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
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
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
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
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
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
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
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
"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
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着牛奶和家畜的车辆进入该州苏城的终点站,结果家畜被迫运回,牛奶被倒入路旁的沟渠。
类似的事件在1932年和1933年初遍及美国的中西部和平原地带。
美国共产党的影响逐渐增大美国共产党是在战后初期工人运动高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经济危机之前,美国的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在"整个20年代党员人未超过2。
5万人,1929年甚至降到不足1万人。
"由于受宗派主义和洛夫斯特错误观点的影响,总体力量薄弱,影响不大。
经济危机爆发以后,随着工人、农民运动的高涨,美国共产党的影响迅速增大。
1931年底,美国共产党组织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1000多名参加者从颇士顿、芝加哥等地出发汇集首都华盛顿,提出通过社会保障法,救济失业者,停止对黑人歧视,满足退伍军人和农民的愿望等要求。
1932年,共产党又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失业工人向华盛顿进军,7月28日,进军队伍同警察发生了冲突,两名退伍军人被打死,几名警察受伤,胡佛总统以共产党和犯罪分子煽动退伍军人暴动为由,令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率军镇压。
二、美国传统的经济政策失灵在经济危机来临时,美国仍信奉传统的经济政策———"自由放任",即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即使出现危机,"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国家安然渡过,该学说以马歇尔的新古典派自由放任经济学为代表,其理论基础有二:"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市场和机制自动调节促使经济趋于均衡;二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供给需求',不论供给(生产)高达什么水平,都不愁在市场需求方面没有销路。
"在这些原理和定律的基础上,经济危机被认为是从均衡破坏到恢复之间的过渡性衰退。
因此,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根本不用政府干预,只须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辅之以温和的信用调节,就会恢复均衡,如果政府要进行干预,非但徒劳无益,而且有损于均衡的正常恢复。
罗斯福之前三任总统哈定、柯立芝、胡佛都坚信这一原理,尤其是柯立芝总统,他主张"无为而治"的政治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而在他任内,美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柯立芝繁荣"之称。
当1929年3月4日胡佛入主白宫时,繁荣的景象依然存在,因此他踌躇满志地宣称:"我们的生活和安定已经到达了世界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的成果比美国更有保障"。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大危机席卷而来。
自1819年,美国已发生达10次经济危机(1929年止),它们都是按照"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再危机"这样的规律发展着,因此胡佛总统认为,危机只是暂时的失调,一旦允许市场势力自由发展形势即可恢复正常,生产、工资和股票价格都会上升。
1930年3月,他宣布"失业的恶劣影响将在今后60天内消失",5月又声称:"我们已经历了这个巨大的经济风暴""拐过街头就会繁荣"。
因此,他反对政府救济,财政赤字,并认为应负责任救济的是州、县政府及慈善组织而不是联邦政府。
1931年7月,当一些工商界代表要求采取拯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他不耐烦地说:"先生们,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并对"就业委员会"提出的兴办公共工程计划予以拒绝,对罢工、示威和要求救济者都予以镇压。
在经济危机面前,胡佛总统消极等待,其结果1932年悲惨落选。
"自由放任"政策,对30年代之前的那些比较温和的经济危机而言,理论上还勉强可以解释,但对30年代这样的大危机,不仅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实践上严重脱离现实。
马歇尔新古典学说在大危机面前完全失灵。
三、美国的法西斯主义威胁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人们迷茫、彷徨,美国站在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
当时可供选择的道路有三条:"一、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二、非民主手段的法西斯专政;三、对原有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行改革。
"关于第一条道路,俄国已经尝试。
但美国在罗斯福之前,一直对苏俄采取孤立、敌视和封锁,并不欣赏;再在罗斯福"新政"前,虽然美国共产党的势力有所增长,但客观形势并不成熟,尤其是不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
当时美国共产党人员不多,在工人中影响很小,且左右美国工人运动的劳联,也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手段。
而工人也并不喜欢革命,把希望寄托在有所作为的新总统来代替"无为而治"的胡佛总统。
而法西斯却是30年代的一种政治潮流,继1922年10月28日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1931年,日本法西斯挑起"九·一八",发动对华侵略战争。
在罗斯福就职之前的33天,即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又掌握了政权。
法西斯气焰十fèn xiāo zhāng ,德、日逐渐成为欧、亚两个战争的策源地。
在大危机的催化下,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除原有合法的极右退伍军人组织"美国军团"和老牌的恐怖组织"三·K"党外,危机期间建立了"黑色军团""银衫军团""美国法西斯协会",他们在"社会主义"、种族主义或反共的伪装下,主张老师立独裁制度。
当时有个后备役军官的秘密组织,认为胡佛镇压群众的手段还不够狠毒,已经做好准备,如果新总统办事不果断,他们就动手。
得过诺贝尔奖金,拥有34个学位,当过30年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对学生说:"极权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比民主制度培养出来的人更聪明,更坚强,更勇敢。
"可见,法西斯主义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市场,使美国面临政治危机。
是让法西斯主义猖狂行动,破坏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改变当时的现状,遏制法西斯势力的膨胀?以罗斯福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宁愿寻求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新模式,而不愿接受法西斯的暴力。
因为美国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民主传的国家,早在1619年弗吉尼亚22名议员代表组成的殖民地议会制定了自己的法律,1620年茨茅斯"五月花"公约规定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管理。
美国建国后,从杰佛逊的民主思想、著名的《独立宣言》、人权法案和杰克逊的民主,再到内战时期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和葛提斯堡"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演说,从19世纪末的进步运动至老罗斯福的公道分配和威尔逊的新自由,无不充满着"民主、自由"的思想,且这些思想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