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范例Word版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设计---精品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精品模板

7.1沥青路面设计7.1.1设计资料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5%,设计年限为15年,拟定建成通车时间为2016年末,该路段处于IV6区。

7。

1.2公路等级确定1)交通量(pcu/d)确定:2014年初始交通量如表7。

1。

2-1。

表7.1。

2-1 2011年初始交通2)交通量年增长率:5。

5%3)公路等级确定: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7。

1。

2-2进行车型换算表7.1.2-2 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换算成小客车为12500+1500×1。

5+1000×1.5+900×2。

0+1000×2.0+500×3。

0=21550PCU/d换算成通车时间2016年末的年平均交通量约为25305辆。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为高速公路。

7.1。

3交通分析: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见表7.1。

3—1。

表7.1.3—1 轴载换算1后轴 91。

5 1 1 1174.241 797。

883 东风SP9250前轴 50.76。

41 587。

121 195.746 后轴 113。

3 1 1 587。

121 1010。

712 后轴 113。

3 1 1 587.121 1010。

712 后轴 113.311587.1211010。

7126258。

853表7。

1.3—1 轴载换算1(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双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

4~0.5,取0.45.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5。

5%。

γγ365]1)1([⨯-+=t e N η1N 055.0365]1)055.01([15⨯-+=853.625845.0⨯⨯ =23036478次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见表7.1.3-2。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范例

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范例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精品文档1【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一、编制依据1、xx^程道路施工图2、xxxx程招投标文件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工程概况㈠设计概况1. 设计标准计算行车速度:V路段=4OKm/h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防洪标准100年一遇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为30年2. 设计概况xxx道路沥青砼摊铺工程是开发区内南北向及东西向十字交叉的主要干线道路。

施工长度为1.292公里。

沥青砼摊铺长度为1.156公里。

东起xx路,西至xx路,施工长度为1.033公里,沥青砼摊铺长度为0.967公里。

横断面设计道路标准横断面:6.5m人行道+4.0m绿化带+15m车行道+4.0m绿化带+6.5m人行道,道路总宽度为36 m。

路面结构设计道路机动车道结构:4cmAC-13l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l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3O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交叉口:8cm马路块+31cm二灰碎石+20cm10%石灰土。

本次工程中仅为路面结构层中的沥青砼摊铺,即4cmAC-13I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I粗粒式沥青砼+lcm沥青下封层,净宽度为14.52m。

本次工程质量目标为优良工程。

㈡施工条件及周边环境1、沿线自然地貌本段xx路基础已完成,道路沿线基本为农田和村庄,地势较为平坦。

2、道路工程地质本段xx路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具有第四纪地质特性,其土质特性自上而下分为五层:①常年耕植土或杂填土;②淤泥质土;③粉质粘土;④粘土;⑤中液限粘土。

道路沿线地下水类型分上层滞水和承压水两种,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②淤泥质土和⑤中藏辗转土层以上的①耕填土中,埋深在0. 4-2 . 0米;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粉土层之间,主要补给源为大运河和长江水。

本路段路基除部分路段有暗河塘外,大部分路段属于淤泥质土,压缩变形大,含水量高,基本为不良土质.3、气象条件xx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1.1道路等级确定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 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n-1N d=N(1+8%)其中: N—规划年交通量(辆/日)15年预测,则由公式: 式1-1)0—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 日)Y—年平均增长率(%—预测年限(年)即:规划年交通量为:Nd=[(150+80+100+120) X 1.5+150 X 2.0+ (120+110)=[345+150+300+180+360+330] X (1+8%)15-1X 3.0] X (1+8%)15-1=4890辆/日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 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P —标准轴载,(KN ;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 —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轴载系数,C i =1+1.2 X (m-1) , 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轮组系数,单 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1.2结构设计6.2.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lOOkN 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轴载换算公式如下:f 、4.35P L f 丿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 日);k河 CGN i(式 6-1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 (KN ;(KN );6.2.1.2.2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 8年,双车道系数为0.6 — 0.7, 本设计取0.7 。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t —设计年限(年);N 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 /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n —与车道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完整可编辑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完整可编辑版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实例一、设计资料:本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经调查得,近期交通量如下表所示。

交通量年平均区。

增长率为9.5%,设计年限为15年,该路段处于Ⅳ2二、交通分析:轴载分析路面设计以BZZ-100为标准轴载。

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累计当量轴次注:轴载小于25KN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1)轴载换算注:轴载小于50KN的轴载作用不计(2)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六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3~0.4,取0.3。

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9.5%。

三、设计指标的确定1、计算设计弯沉值Ld该公路为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取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类型系数取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基层类型系数取1.0。

设计弯沉值为:2、抗拉强度结构系数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四、设计计算(一)干燥状态1、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表5.1.4-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土质类型:粉质土路基干湿状态:干燥状态土基土质稠度: Wc = 1.10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F.0.3“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公路自然区划:Ⅳ2区= 48.5 MPa土基回弹模量: E2、路面参数设计(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2.36×107次,由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交通量设计年限内累计标准轴次Ne范,该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高速公路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为沥青混凝土。

(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及材料设计参数确定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表4.1.3-1及附录E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

沥青路面设计word版

沥青路面设计word版

福州市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1.设计目的在掌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前提下,进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进一步熟悉并掌握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

2.题目描述和要求本题为第六套设计资料,题目要求为:福州市郊区(Ⅳ区)某新建双向2车道二级公路,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4行车道中央划双线分隔。

路基土为粘性土,地下水位为-1m,路基填土高度0.5m。

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如表2-1所示:预计通车初年的交通量表2-1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2%,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3.沥青路面设计计算书3.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3.1.1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a.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各级轴载(小于25KN的不计)换算计算结果如表3-1-1-1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汇总表(以弯沉为标准时)表3-1-1-1接表3-1-1-1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2年,双向双车道的车道系数=η0.65,则设计使用期累计当量轴次为:()[]()[]289540665.024.6721072.0365072.0136511121⨯⨯⨯-⨯+=⋅⋅⨯-+=ηγγN N te次 b.当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各级轴载(轴载小于50KN 的不计)换算计算结果如表3-1-1-2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汇总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表3-1-1-2则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05200165.084.477072.0365072.0136511121=⨯⨯⨯+=⋅⋅⨯-+=ηγγN N te次 3.1.2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3.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1)确定路基的干湿类型:该路处于Ⅳ4区,路槽底距地下水位高度平均为m m m 5.15.00.1=+,查表可知此高度介于()m m H 2.2~0.21和()m m H 1.1~9.02之间,属于中湿路基。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

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城市某道路沥青路面改造工程,道路全长约3公里,路面宽度为25米,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层由基层、底基层、面层组成。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

二、设计原则1. 确保路面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2. 满足交通荷载和气候环境的要求。

3. 经济合理,降低工程成本。

4. 施工方便,提高施工质量。

三、设计依据1. 国家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等。

2.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 交通流量调查分析报告。

4. 气候环境资料。

四、路面结构设计1. 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厚度为200mm。

2. 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厚度为150mm。

3. 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厚度为100mm。

五、材料选择1. 水泥:选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碎石:基层采用粒径小于25mm的碎石,底基层采用粒径小于30mm的碎石。

3. 沥青:面层采用AH-70沥青。

六、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 基层施工: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2. 底基层施工:采用级配碎石,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分层摊铺,分层压实。

3. 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摊铺时注意控制温度和速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

七、施工组织和管理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2.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质量。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

八、工程量和投资估算1. 工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进行计算。

2. 投资估算:根据工程量和材料、设备、人工等费用进行估算。

九、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量和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十、质量保修1. 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单位应承担一定的质量保修期,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修复。

沥青路面设计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模板

7 沥青路面设计7.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设计弯沉及抗拉强度结构系数7.1.1 交通量的组成7.1.2 累计标准轴次计算结果表7-1 交通量组成、汽车计算参数及轴载换算计算结果表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235885E+07 轴次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015096E+07 轴次7.1.3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7.1.3.1 设计指标各系数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类型系数: 1.0 柔性基层类型系数:1.6 组合式基层类型系数20020 f H7.2 假定路基为中湿状态7.2.1 方案一:7.2.1.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 土 组 类 型: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0E =42MPa 7.2.1.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5 结构设计层位: 4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表7-2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22.9 (0.01mm)H( 4 )= 350 mm LS= 24.9 (0.01mm)H( 4 )= 400 mm LS= 22.5 (0.01mm)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4 )= 391 mm (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91 mm (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91 mm (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91 mm (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H( 4 )= 391 mm (仅考虑弯沉)H( 4 )= 391 mm (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h= 40cm选定厚度为:4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9.3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0.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2.9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6.6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52.5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38.6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13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88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14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39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8━━━━━━━━━━━━━━━━━━━━4 水泥稳定碎石40━━━━━━━━━━━━━━━━━━━━5 未筛分碎石20━━━━━━━━━━━━━━━━━━━━6 土基7.2.2 方案二:7.2.2.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土组类型:粘质土土基回弹模量:E=42MPa7.2.2.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结构设计层位: 6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表7-3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22.9 (0.01mm)H( 6 )= 150 mm LS= 24.5 (0.01mm)H( 6 )= 200 mm LS= 22.3 (0.01mm)H( 6 )= 186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H( 6 )= 186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86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86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86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86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86 mm(第6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H( 6 )= 186 mm(仅考虑弯沉)H( 6 )= 186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选定厚度为:h=19cm6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9.2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0.6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2.8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6.5 (0.01mm)第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4.9 (0.01mm)第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79.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38.6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05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82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11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49 (MPa)第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088 (MPa)第6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6 )= 0.123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马蹄酯碎石(SMA-13)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4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10━━━━━━━━━━━━━━━━━━━━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6 水泥稳定砂砾19━━━━━━━━━━━━━━━━━━━━7 土基7.2.3 方案三:7.2.3.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土组类型:粘质土土基回弹模量:E=42MPa7.2.3.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5 结构设计层位: 5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确定最小防冻厚度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表7-4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36.6 (0.01mm)H( 5 )= 120 mm LS= 38.1 (0.01mm)H( 5 )= 140 mm LS= 36.2 (0.01mm)H( 5 )= 135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5 )= 135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35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35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35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5 )= 135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H( 5 )= 135 mm(仅考虑弯沉)H( 5 )= 135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h=14cm选定厚度为:5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9.6 (0.01mm) 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3.2 (0.01mm) 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9.8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51.9 (0.01mm)第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19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38.6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75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78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33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6 (MPa)第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206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4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15━━━━━━━━━━━━━━━━━━━━5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40)14━━━━━━━━━━━━━━━━━━━━6 土基━━━━━━━━━━━━━━━━━━━━7.3 假定路基为干燥状态7.3.1 方案一7.3.1.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土组类型:粘质土土基回弹模量:E0 =50MPa7.3.1.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5 结构设计层位: 5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确定最小防冻厚度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表7-5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22.9 (0.01mm)H( 4 )= 350 mm LS= 23.4 (0.01mm)H( 4 )= 400 mm LS= 21.2 (0.01mm)H( 4 )= 361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H( 4 )= 361 mm (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61 mm (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61 mm (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4 )= 361 mm (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H( 4 )= 361 mm(仅考虑弯沉)H( 4 )= 361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选定厚度为:h= 37cm4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0.6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2.2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4.9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9.3 (0.01mm)第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55.8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43.3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14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 .089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16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46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4 水泥稳定碎石37━━━━━━━━━━━━━━━━━━━━5 未筛分碎石20━━━━━━━━━━━━━━━━━━━━6 土基━━━━━━━━━━━━━━━━━━━━7.3.2 方案二:7.3.2.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土组类型:粘质土土基回弹模量:E= 50MPa7.3.2.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5 结构设计层位: 5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确定最小防冻厚度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表7-6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22.9 (0.01mm)H( 6 )= 150 mm LS= 23 (0.01mm)H( 6 )= 200 mm LS= 20.9 (0.01mm)H( 6 )= 152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H( 6 )= 152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2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2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2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2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152 mm(第6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H( 6 )= 152 mm(仅考虑弯沉)H( 6 )= 152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选定厚度为:h= 16 cm6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0.5 (0.01mm) 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2.1 (0.01mm) 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4.7 (0.01mm) 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9.1 (0.01mm) 第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9.3 (0.01mm) 第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98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43.3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06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84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13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53 (MPa)第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097 (MPa)第6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6 )= 0.128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马蹄脂碎石(SMA-13)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4 密级配沥青碎石(A TB-30)10━━━━━━━━━━━━━━━━━━━━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6 水泥稳定砂砾16━━━━━━━━━━━━━━━━━━━━7 土基7.3.3 方案三:7.3.3.1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Ⅳ3区土组类型:粘质土E=50MPa土基回弹模量:7.3.3.2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1) 基本参数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5 结构设计层位: 5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3)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表7-7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4) 设计结果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LD= 36.6 (0.01mm)H( 5 )= 120 mm LS= 37.1 (0.01mm)H( 5 )= 140 mm LS= 35.2 (0.01mm)H( 5 )= 125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H( 5 )= 125 mm(第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125 mm(第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125 mm(第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125 mm(第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125 mm(第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H( 5 )= 125 mm(仅考虑弯沉)H( 5 )= 125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选定厚度为:h= 13 cm55) 验算结果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2.2 (0.01mm)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36.5 (0.01mm)第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44.6 (0.01mm)第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9.1 (0.01mm)第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55 (0.01mm)第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30.3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186.3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278 (MPa)第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 0.077 (MPa)第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 0.029 (MPa)第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17 (MPa)第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219 (MPa)6) 路面结构图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4━━━━━━━━━━━━━━━━━━━━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6━━━━━━━━━━━━━━━━━━━━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8━━━━━━━━━━━━━━━━━━━━4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30)15━━━━━━━━━━━━━━━━━━━━5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40)13━━━━━━━━━━━━━━━━━━━━6 土基7.4 方案比选7.4.1 基层比选:7.4.1.1 柔性基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由于其力学特性与沥青路面一样都是柔性结构,因此在应力、应变传递的协调过渡方面比较顺利,同时由于结构材料均为颗粒状态材料级配成型,所以结构排水顺畅,路面不易受水损害。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1.项目背景与概述本文档为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致力于提供一个详细的施工方案模板,以指导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2.项目目标与要求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施工一条优质的沥青路面,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具体要求如下: - 路面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 施工过程应确保质量与安全; - 环保要求应得到充分考虑。

3.1.需求分析在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道路的功能、交通量、车辆类型等要求,以确定设计的基本参数。

3.2.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不同的荷载要求、土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确定路面结构的层数和厚度。

3.3.路面平整度设计根据交通量、车速等因素,设计路面的平整度要求,以保证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考虑道路沥青路面的排水情况,在设计中合理设置雨水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天等恶劣环境下的正常使用。

3.5.施工工艺设计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机械和工具的选用等,确保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安全的保证。

4.施工阶段4.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临时交通组织、施工材料的准备、施工机械的安装调试等。

4.2.基础处理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包括土质改良、软基处理等,确保道路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3.涂布黏结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涂布黏结层的施工,该层是连接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基层的重要层次,确保层与层之间的黏结牢固。

4.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将沥青混凝土铺设到设计厚度,并进行均匀压实和振捣,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和平整度。

4.5.边坡防护施工根据具体情况,对道路边坡进行防护处理,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6.交通组织与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交通组织,确保交通的畅通,同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行车安全。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范本模板】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范本模板】

第四章路面结构设计1。

1设计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

5米,全长5km,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

2℃(7月),最低月均温—3.2℃ω=1.3;因此该路基(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cⅡ区,根据【JTG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

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3)交通资料1。

2交通分析(1)轴载换算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错误!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35.4121∑=⎪⎭⎫⎝⎛=ki i i P P N C C N式中:N-—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P-—标准轴载(kN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35.4121∑=⎪⎭⎫⎝⎛=ki i i P P N C C N = 4709。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方案范本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方案范本

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方案范本一、项目概述为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道路运输效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拟对某某区某某路进行沥青路面工程改造。

该路段为主干道,交通流量大,路面破损较为严重,需要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

二、项目内容1. 路面改造:将原有的沥青路面进行全面撤除,清理路面基层并进行修复,重新铺设新的沥青路面。

2. 排水系统改造: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三、项目设计方案1. 路面改造设计方案:1.1 路面基层处理:清理路面基层并进行修复,包括填充坑洼、修复裂缝等。

为了提高路面承载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采用适当的加筋措施,如添加玻璃纤维等。

1.2 沥青路面施工:选用高品质的沥青材料进行施工,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耐磨、耐压、耐水、耐腐蚀等性能。

1.3 路面标线:在路面施工完成后,进行路面标线的绘制,包括车道标线、停车线、行人过街线等,确保交通秩序有序。

2. 排水系统改造设计方案:2.1 排水沟清理:对现有的排水沟进行清理和疏通,确保排水沟畅通。

2.2 排水系统评估:对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评估,包括排水沟、检查井、雨水口等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2.3 排水系统改造:对于有问题的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和调整,确保路面排水畅通,避免积水损坏路面。

四、工程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和施工时间,确保施工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 施工流程:先进行路面基层处理,包括清理、修复和加筋处理,再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最后进行路面标线工作。

3. 施工组织: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材料使用合理。

4. 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五、工程质量控制方案1. 施工监理:聘请专业的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施工符合相关标准。

2. 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关沥青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3. 施工工艺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工艺达到要求。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示例word资料10页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示例word资料10页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示例7.2 路面结构设计7.2.1 路面结构设计步骤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中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7.2.2 路面结构层计算该路位于中原黄河冲积平原区,地质条件一般为a)第一层:冲积土;b)第二层:粘质土;c)第三层:岩石。

平原区二级汽车专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为6%。

(1)轴载分析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7-1确定。

表7-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①轴载换算各级轴载换算采用如下计算公式:N1??c1c2ni(i?1kpi4.35)p(7-1)式中:N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标准轴载,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辆类型;C1—轴数系数,C1=1+1.2(m-1),m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系数;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计算结果如下表7-3所示。

表7-3 轴载换算结果表(弯沉)②累计当量轴次为:Ne?[(1??)t?1]?365?N1?(1?0.06)12?1 ??365?682.77?0.600.06?2522505次(7-2)式中:Ne—累计当量轴次;η—车道系数,规范规定二级公路η值为0.60~0.70,取0.60;t—路面使用年限,二级公路取12年;?—年预测平均增长率,二级路取6%;N1—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

沥青路面设计施工方案模板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市区主要道路的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全长XX公里,宽XX米,设计时速为XX公里/小时。

工程所在地气候类型为XX,年平均降雨量为XX毫米,年平均气温为XX℃。

工程旨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市民出行体验,同时确保工程在环保、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达到预定目标。

二、施工准备工作现场勘查:对施工路段进行详细勘查,了解地质、地形、排水等条件。

图纸会审:与设计单位沟通,确认施工图纸及技术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方法、工艺等。

临时设施建设:搭建临时施工用电、用水、办公等设施。

三、材料选择与试验沥青材料:选用符合规范要求的优质沥青,进行必要的性能试验。

集料: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石料,进行筛分、压碎值等试验。

填料:选用符合要求的矿粉,进行细度、含水量等试验。

其他材料:如水泥、石灰等,也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

四、机械设备与人员配置机械设备:配置沥青摊铺机、压路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必要的施工机械。

人员配置: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等关键岗位人员。

五、施工方法与工艺基层处理:清理基层表面,修补损坏部位,确保基层平整、干燥、无油污。

沥青混合料拌合:按设计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确保拌合均匀、温度适宜。

沥青混合料运输:使用专用运输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输至施工现场,确保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不超过规定值。

摊铺与压实:采用沥青摊铺机进行摊铺,随后用压路机进行初压、复压、终压,确保路面平整、密实。

接缝处理:对纵横接缝进行特殊处理,确保接缝处平整、无跳车现象。

六、质量控制与检测原材料质量控制: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过程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成品质量检测:对完成的沥青路面进行平整度、压实度、厚度、摩擦系数等检测,确保各项指标合格。

七、安全与环保措施安全措施: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配备专职安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无事故。

沥青施工工程方案设计(3篇)

沥青施工工程方案设计(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XX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程,位于XX地区,道路全长XX公里,路面宽度XX米。

本方案旨在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

二、施工准备1. 人员组织:成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工作。

项目部下设技术组、质量组、安全组、材料组、机械组等职能小组。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提前采购沥青混合料、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 机械设备:准备摊铺机、压路机、拌合楼、运输车辆、切割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并进行检查、调试,确保其性能良好。

4. 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场地平整、排水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工艺1. 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清扫、洒水、平整,确保基层表面干净、无浮土、无积水。

2. 沥青混合料制备:按照设计配合比,在拌合楼制备沥青混合料,确保混合料均匀、稳定。

3. 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2米/分钟,确保摊铺均匀、平整。

4. 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初压、复压、终压,确保压实度、平整度、厚度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5. 接缝处理:对施工接缝进行清理、涂油,确保接缝平顺、美观。

6. 标线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面标线施工,确保标线清晰、规范。

四、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对沥青混合料、砂石料、水泥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2. 施工过程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3. 验收标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路面质量验收,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现场管理:制定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3. 应急预案: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六、施工进度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七、总结本方案旨在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Word 文档

路基路面工程沥青路面课程设计Word 文档

b、 经过 OD 调查及论证 2012 年底的交通组成情况如下表:
车型 辆/日
黄河 JN-150 解放 CA10B 长征 CZ160 上海 SH130
820
1500
380
160
小汽车 200
C、该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修建,设计道路横断面为双向两车道。经 OD 调查:该公路自 2013 年
通车后前五年交通量增长率为 4.5%,其后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增长率为 6%。
前轴 重
(KN )
49.0 0
19.4 0
45.2 57
0
后轴 重
(KN )
101. 60
60.8 5
83.7 107
车辆参考表 后轴 数
1
1
2 1
后轴 轮组数
2 2 2 2
100
1
2
后轴 距
0 0 2 0 0
交通 量
(次 /日)
820
1500
380 160
200
(1)、计算标准轴载累计计算交通量 Ne A.当以设计弯沉值设计指标及沥青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
K i 1
C1C2ni
Pi P
4.35
式中:
N—— 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的标准轴载的当量轴 次(次 /d ) ;
n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一一标准轴载(KN) ; Pi——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轴数系数 C2——被换算车型的轮组系数 ,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 6.4,四轮组为 0.38;
方案二:双层式沥青面层,上层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3,厚度 50mm;下面层采用中 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AC-20,厚度为 80mm;基层采用二灰碎石,厚度为 250mm;底基层采用 二灰土,厚度待定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版)范本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版)范本

1 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1.1 设计资料1.1.1 工程概况济微公路是济南至济宁微山的一条重要通道,济微路宁阳境路段,近年来交通量迅速增多,车辆超载严重,造成路面大面积破坏,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制约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路面改造势在必行。

1.1.2 路线路线的起点为肥城与长清界,往南经肥城老城、新城、仪阳、安临站、安驾庄,跨汶河进入宁阳境,经伏山、XX县城,到达终点宁阳与汶上界,路线全长73.6公里。

路线所经地区为平原微丘区,地形起伏平缓。

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设计速度采用80km/h。

1.1.3 路面及地理特征路面横坡度采用1.5%,路肩横坡为1.5%。

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情况,路面结构采用以下形式:对路面破坏严重及纵断面设计后采用路面补强不合要求的路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

该地区多年平均冻深60cm,补强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原路面表面伴有较严重的各种裂缝、坑槽、松散等破坏现象;原路面面层结构为:2cm(AC-10Ⅰ)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AM-2020粒式沥青碎石;基层为32cm的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为16cm的水泥稳定土,土基为中湿状态。

地理特征:沿线土多为粉质土,地下水位埋藏较深,路槽底面距地下水位的高度均在2.9m以上。

沿线有碎石、石灰、水泥供应,并有一火电厂可供粉煤灰。

1.1.4 交通量资料:交通量年增长率为5%。

预计2020年通车运行。

旧路改建交通量资料1.1.5 旧路面回弹弯沉值资料:2020年9月份对该公路进行结构评定,用标准车BZZ-100实测弯沉值,测定时路表温度为25℃,统计结果如下:K5 +000 20208 k6+000 364.8 k7+000 237.6 +100 180.2 +100 290.0 +100 254.4+2020 148.8 +2020 189.0 +2020 231.2+300 177.6 +300 160.8 +300 20206+400 198.6 +400 196.8 +400 256.0+500 242.4 +500 242.0 +500 286.6+600 231.8 +600 309.6 +600 271.6+700 22020 +700 343.2 +700 295.2+800 232.8 +800 350.4 +800 235.2+900 289.2 +900 225.6 +900 20208K8+000 302.41.2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1.2.1 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数计算(确定路面等级)。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沥青路面设计实例

【例11.1】新建路面设计实例本例为安徽境内某条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8.0m ,设计车速120km 。

⑴设计交通量:设计使用年限15年,根据交通量预测资料,考虑车型发展趋势及经济发展对交通量增长的影响,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预测结果如表1-1。

表(1-1)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表如下表(1-2)所示。

表(1-2) 代表车型及预测交通量表根据预测交通量资料及代表车型,根据4.351121()Ki i i p N C C n p ==∑=7068Ne=[(1+r )t-1]×365×N1×η/r=2.×107将各级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100KN ,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为2494万次。

设计弯沉:Ld=600×Ne-0.2×Ac ×As ×Ab=19.4 (0.01mm )根据累计当量轴次,本项目设计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等级,路面设计弯沉19.4(0.01mm )。

若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验算指标时'''8121()Ki i i p N C C n p ==∑1=2494Ne=[(1+r )t-1]×365×N1×η/r = ⑶路基土干湿类型:根据项目所处地区已有的设计经验及查表综合考虑得出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外业中调查的地下水位,确定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⑷土基回弹模量:根据规范,全线属于Ⅳ5自然区划,结合沿线地质情况确定土基回弹模量E0。

经过清表回填、碾压,并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要求,保证上路床30cm,填料CBR值不小于8,下路床50cm填料CBR值不小于5,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6%;交通量等级为重型时应保证土基回弹模量>40MPa,故本条道路土基回弹模量取41.0MPa。

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路段对路床土进行试验,若土基抗压回弹模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局部采用补压、固化处理、换填等措施,或调整底基层结构或厚度,以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路面课程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范例
1.1道路等级确定
根据调查资料,基年交通量组成如下:
表3.1 基年交通量组成
由于路线为县级公路,因此道路等级为一级公路以下,则由预测年限规定: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及二、三级公路的规划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则由公式:
N
d =N
(1+8%)n-1 (式1-1)
其中:N
d
—规划年交通量(辆/日)
N
—基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年平均增长率(%)
n—预测年限(年)
即:规划年交通量为:
Nd=[(150+80+100+120)×1.5+150×2.0+(120+110)×3.0]×(1+8%)15-1 =[345+150+300+180+360+330] ×(1+8%)15-1
=4890辆/日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综合考虑选定道路等级为三级。

1.2结构设计
6.2.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6.2.1.2.1轴载换算(基本参数见表6.1)
轴载换算公式如下:
N=
35
.4
i
i
k
1
i
2
1p
p
N
C
C⎪⎪





=
(式6-1)
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
N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P—标准轴载,(KN);
P
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被换算车型的轴载级别;
C 1—轴载系数,C
1
=1+1.2×(m-1),m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时,按单独
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轴间距小于3m时,应考虑轴数系数;C
2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表6-1 标准轴载计算参数
表6-2 预测交通量组成
6.2.1.2.2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设计“规范”三级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取8年,双车道系数为0.6—0.7,本设计取0.7。

N e =
[(1)1]365
t r N r
η+-⨯⋅⋅ (6-2) 式中: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沿一个方向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
t —设计年限(年);
N 1—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
η—与车道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通过计算得出:Ne =1902361次。

6.2.2.3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轴载换算公式为:N ′=i 2k
1i 1N C C ∑=8
(
)i p p
表6-4 轴载换算结果表(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
注:轴载小于5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6.2.2.3.2累计当量轴次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8年,车道系数0.7。

Ne ′=
[(1)1]365
t r N r
η+-⨯⋅⋅ (6-3)
通过计算得出:Ne ′=1530042次。

6.2.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100万—200万左右,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4.1.3-1和4.1.5的推荐结构,结合实际,拟定路面结构层次为: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其中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基层稳定碎石土(18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27)。

6.2.2.1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
抗压模量取20o C 的模量(根据具体规范),各值均取规范给定的中值计算参数如下表6-5:
抗压模量计算参数表 表6-5
该路段处于Ⅲ4区为粉质土,稠度为0.95,查“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 )”查得土基回弹模量39.5Mpa (内插法求得)。

6.2.2.3设计指标的确定
对于三级公路,“规范”以设计弯沉值作为设计指标并进行结构底基层拉应力验算。

⑴设计弯沉值
L
d —600×(Ne)-0.2 Ac×A
s
×A
b
L
d
—路面设计弯沉值(0.01mm).
N
e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A
c
—公路等级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二级公路为1.1,三、四级公路为1.2;
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凝土面层为1.0;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1.1;
A b—基层类型系数,对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等于或大
本设计为三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A c—1.2,面层为沥青混凝土取A s—1.0,半刚性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基层类型系数A b =1.0.
则 L
d =600×(Ne)-0.2 A
c
×A
s
×A
b
=600×1902361-0.2×1.2×1.0×1.0
=39.9(0.01mm)
6.2.2.4设计资料总结
设计弯沉值为39.9(0.01mm),相关设计资料如表6.6:
表6.6 方案计算表
公路等级: 三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