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 论文 财政学(个人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我们小组将先以江苏省为示例论证“瓦格纳法则”在我国地区上的存在性,其次我们通过全国的数据来证明存在性!然后在介绍“转轨效应”时深入分析“瓦格纳法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得出“瓦格纳法则”在中国是适用的。
二、论证过程
(一)以江苏省为例,探究其几十年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瓦格纳法则”。
江苏省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306.6748
197.4291Leabharlann 0.89367.30407
5.76304
7.03877
注:本表速度指标中,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从绝对量上来说呈现持续增长趋势,1978年中国财政支出仅为l122.09亿元,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为89874.16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80倍。1978年中国人均财政支出为116.57元,到2011年人均财政支出为8403.67元,比1978年增长了72倍。无论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又或者其他指标的增长都能佐证“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比率开始逐渐上升。其次我们小组在分析支出上升的原因,我们又会发现,这些支出用于社会福利、科技穿心、教育、娱乐、社会管理等一些方面的份额相较于以前比例大大增加。瓦格纳法则在中国经济中的合理性得到验证。
583.2
287.7
93.1
13.1
14.2
14.5
14.1
第三产业
7608.8
1448
544
257.4
96.3
13.3
14.5
13.6
14.4
财政(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578.4
2896
2263.2
810.1
209
26.4
14
24.7
25.3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17215
4767
1838.6
731.1
2762.43
762.8077
288.931
109.5529
10.9278
10.6932
11.1935
国家财政收入
7339.437
2829.373
620.381
121.2837
14.3673
18.191
20.0234
中央
24172.77
4281.299
607.919
118.3005
18.7077
20.6643
而关于“瓦格纳法则”在中国适用性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已有了研究,得出结论是适用的!瓦格纳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解释。即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长,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其次,在关于“瓦格纳法则”在我国适用性问题讨论时,在参考文献上发现了一个新的概念:“转轨效应”,随之得出的结论是“瓦格纳法则”所揭示的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的现象,只适用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而并不是伴随整个经济的发展过程。
论“瓦格纳法则”在中国是否使用
一、前言
摘要:“瓦格纳法则”认为。一国的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规模将随经济的增长扩大,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瓦格纳法则”在中国是成立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叫做“瓦格纳法则”。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对欧美一些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研究后,得出一国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的结论:即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治压力”的增大以及在工业化经营方面的需要而要求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也就是“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该法则时,应当注意两点: 该法则是在是国民收入增长下的财政支出的更大比例增长, 政府支出占GNP比例也会增加。
(二)在全国范围论证“瓦格纳法则”的存在。
30年来的国家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情况
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
指 标
总量指标
1978
1990
2000
2009
2010
国民总收入
3645.217
18718.32
98000.5
341401.5
403260
国内生产总值
3645.217
18667.82
99214.6
270.922
110.4391
9.91345
10.4565
10.4802
第一产业
418.9445
219.7266
151.243
104.2713
4.5785
4.01456
4.22398
第二产业
3202.908
1053.18
296.077
112.4069
11.4418
12.4929
11.4655
第三产业
三、转轨效应
以上论证本小组总觉着似乎过于简单,只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并没有深入的模型分析,也是因为水平有限,但还是想是内容更加详实一点,多方面搜集资料后发现另外一个理论:转轨效应。其说明“瓦格纳法则”在一定阶段对中国并不适用,而那个阶段认为转轨效应在起作用。为什么?我们搜集发现,支持这一理论关键因素来源于这个条件: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而审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30年发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数字所走出的基本轨迹并不符合“瓦格纳法则”。以1997年划界,中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数字,在以往的近30年间,前15年和后13年分别走出了一条迥然相异的轨迹,恰似一个不完全对称的V字型。也就是说在前15年中国财政支出并有提高占GNP的比重,反而是减少的,而附录表中(图一)国家历年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发现改革开放前几年的财政支出不稳定,1980、1981甚至是负增长!
194
22.3
17.5
23.6
24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866.7
1467
395.1
237.4
86.2
11.6
14.7
12.9
13.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782.6
931.4
271.1
153.6
72.8
13.9
13.6
9.8
11.6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江苏省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288元增长到2010年的22944元,满足了“瓦格纳法则”成立的前提条件,再而最主要的江苏省每年的财政支出情况,从1978年的28.38亿元增长到2010的4914.1亿元,增长了173倍。再来看财政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以2010年为结算年,分别以1978、2001、2006为起始年计算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5、23.6、24发现其速度是增长的,而且远远超出江苏省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由此可见“瓦格纳法则”在江苏省是存在的。并且江苏省近些年民生福利问题解决良好,每年的财政支出分类图这方面占了很多。
指 标
总 量 指 标
1978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2010
地区生产总值
249.24
1416.5
5155.25
8553.69
18598.69
34457.3
41425
第一产业
68.71
355.17
866.24
1048.34
1461.51
2261.86
2540.1
第二产业
131.09
692.59
2715.26
4435.89
10524.96
18566.37
21754
第三产业
49.44
368.74
1573.75
3069.46
6612.22
13629.07
1713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61.09
136.2
172.64
448.31
1322.68
3228.78
4079.9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
28.38
100.97
340902.8
401202
第一产业
1027.535
5062
14944.7
35226
40533.6
第二产业
1745.2
7717.4
45555.9
157638.8
187581
第三产业
872.4829
5888.422
38714
148038
173087
财政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
1132.26
2937.1
13395.2
15255.79
15989.7
地 方
589.97
2079.12
10366.7
61044.14
73884.4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43.4
1510.16
6279.98
17174.65
19109.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133.6
686.31
2253.42
5153.17
5919.01
部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指标
68518.3
83101.5
中 央
175.77
992.42
6989.17
35915.71
42488.5
地 方
956.49
1944.68
6406.06
32602.59
40613
国家财政支出
1122.09
3083.59
15886.5
76299.93
89874.2
中 央
532.12
1004.47
5519.85
指 标
速度指标 (%)
指数(2010为以下各年)
平均增长速度
1978
1990
2000
2009
1979-
2010
1991-
2010
2001-
2010
国民总收入
2069.423
732.6131
275.686
110.8434
9.93103
10.4698
10.6729
国内生产总值
2058.862
730.8462
1995
2000
2005
2009
1979~
2010
2001~
2010
2006~
2010
国民经济核算(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4420.6
1187
487.9
246.2
88.6
12.7
12.6
13.2
13.5
第一产业
335.4
132.6
78.5
42.2
23.4
4.9
4.7
3.6
4.3
第二产业
6867.8
1627
253.49
591.28
1673.4
4017.36
4914.1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88
1464
4634
6800
12319
20552
2294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55
884
2457
3595
5276
8004
9118
指标
速度指标
2010年比下列各年增长(%)
年平均增长(%)
1978
1990
14.8405
11.2222
地方
12523.42
3553.64
712.713
121.0344
16.2931
19.5456
21.7002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965.2
487.2287
251.557
107.7954
7.3419
8.23972
9.663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954.3721
19.7801
地方
4246.05
2088.418
633.978
124.57
12.428
16.4102
20.2839
国家财政支出
8009.532
2914.595
565.727
117.7906
14.68
18.3665
18.9216
中央
3004.911
1591.857
289.677
104.8109
11.2198
与1978年相比,1996年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分是1978年的6.54倍和7.07倍(附录图一)。从财政收支增长率来看,有的年份增长快,有的年份增长慢,而且在1994年前后几年波动较大,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见附录图一)如果与GDP增长率变化结合起来看,可以发现在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率基本大于GDP增长率,而在1994年之前是有的年份GDP增长率大于财政规模变化率,有的年份小于财政规模的变化率。改革开放18年国家财力的变动情况,以改革开放的第17年(1994年)为转折点,在1994年以前有下降趋势,而在1994年后又有上升倾向。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政府扮演一个总企业家和总家长的角色,在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所占比重较小,同时许多生活必需品由政府低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甚至更新政策改造投资均由国家拨付。在这种体制下,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必然高。改革后,为了调动积极性,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同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应地,削减或取消了许多支出,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下滑。1998年,国家为了拉动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增加支出,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稳步回升。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比率已上升到17.82%,在1995。2006年,出现了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GDP的相对比例越来越高的“瓦格拉法则”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