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 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还在思考本书内容应该是从经济角度入手还是从历史角度入手来写作的问题,当看到作者是诺贝尔奖得主科斯时,心想这肯定又是一本经济学领域的大作。读完后,更是被书中内容所深深折服,难以想象,本书是百岁老人科斯生前的最后著作,真可谓是毕生所学的精华沉淀。他对中国几十年来惊心动魄的改革进行了客观、清晰的描述,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让我不禁联想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几年前出的那本新书《论中国》,如果说《论中国》是以一个史学家的视角来阅读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那么《变革中国》就是一本经济学版的《论中国》。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实体,以及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改革伊始,中国领导人痛定思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守社会主义立场的同时,官方改革和“边缘”革命并举,共同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书力图向世人揭示这一切的来龙去脉,作者在理解中国变革历程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对现象、行为的简单描述,而是站在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对这些制度现象的背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作者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参考国内外众多文献,根据多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观察和对市场经济的长期理论思考,最终将中国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曲折险途和波澜历程展现出来,成就中国改革一家之言。
阅读本书过程中,感触挺深,接下来就谈几点我的感受。
一、边缘人物、边缘地区与边缘革命
中国经济改革没有再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是始至城市的。但是,真正让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并得以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不是那些由国家主导的“洋跃进”或企业改革,而是民间的“边缘革命”。
这场“边缘革命”的主力军就是未被关注的“边缘人物”——农民、城市待业居民及其他在计划经济下被边缘化的力量。以“傻子瓜子”年广久、“承包大王”马胜利、“衬衫大王”步鑫生和小岗村几个农民为代表的边缘人物在80年代的改革中开始登上历史无舞台,虽然他们命运最后不尽相同,在历史中更多是
昙花一现,但正是这短暂的绽放,激活了无数基层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书写了改革史的最初篇章。
马克思基本原理里面讲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在国家独立解放过程中,共产党也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提出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但是,人民群众什么时候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了吗?我认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走向了被领导、被安排的生活。唯一真正出现转机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的革命,这些生存在坚硬体制下的边缘的力量开始依靠自己的本能或者说是仅有的知识和对社会需求的判断,真正开始去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掘出一片空间。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与经济特区,我认为这四部分改革可以称为旧制度在边缘地区被边缘人物所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但是始终没有鲜明的态度来为他们的发展扫清更多障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边缘革命不仅能够避免来自国营部门的潜在阻力,还能把改革失败的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才让这些边缘人物在边缘地区真正取得了边缘革命的成功。
二、推进国企改革,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谋求自身发展
提到国企,就总感觉这种企业的性质和定位有点特殊。企业最根本的要求应该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但是国企在中国百姓眼中好像是一个不会破产、永不倒闭有着政府撑腰的特权单位。虽然这只是我直观的感受,并没有深入了解国企的性质和特点,但是在近几十年中国国企的改革道路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不过改革的成效似乎并不明显。
先谈文中第四章标题为“笼中之鸟: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改革”,我认为用“笼中之鸟”来形容当时的国企也十分贴切。但是仔细一想,“笼中之鸟”最起码有飞出牢笼的愿望,那么国企真的想要飞出旧制度的牢笼吗?从历史事实来看,国企这只“笼中鸟”并没有飞出“牢笼”的迫切愿望,更谈不上为打破“鸟笼”禁锢而进行不懈努力了。这应该也是国企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国企面对网状监管结构、计划经济外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铁饭碗、平均主义等巨大的压力,理应想着怎样从根本上突破这种束缚,但是并不然,当一个国营企业有足够的积极性来改善自身条件时,它也会最先把力气花在监管机构身上,与他们搞
好关系。一个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就没有提高自身实力的压力,所以国企改革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开始,上万字的指导意见能够看出国家希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文件内容详实,作为非专业人员我看的并不太懂,但是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吸引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被列出来,下面还分了几个小部分来具体阐述。虽然我对现在企业管理体制并没有过多研究,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真正希望“笼中之鸟”的命运不再上演,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真正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增强我国综合实力作出应有贡献。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发挥政府作用?
文章第六章,作者回顾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变迁,围绕改革中中国政府的地位与作用又进行了讨论。不可否认,中国政府在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初期,但是中国的经济改革中的主角永远不是中国政府,而是基层力量。科斯用西方人的角度解释了中共执政的合法性——逐步从经济中的撤离,以及放弃传统马克思主义所推崇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认为要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政府一定要做好从“全能政府”到“干预政府”的转变。
经济下行压力、转型升级、创新大国、“互联网+”这些词汇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半年多来全国上下无不提及。经济增速放缓、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增大成为当前经济的显著特征,中国进入了减速换挡、结构调整优化的“新常态”时期。全球股市、汇市、商品市场大幅震荡,让很多人对中国经济抱以悲观心态,但是我认为我们要正确看待和适应这种变化,不能寄希望于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在高速增长状态,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在中国经济的减速换挡期,要想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不能单依靠任意“一只手”的作用,政府“这只手”一定要配合于市场的“另一只手”,起到应有的作用。
那么,我国政府怎么做好“干预政府”,发挥其在宏观调控上的作用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本书描述的市场经济的中国发展之路,我认为应该做好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