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
如何走好新“三步走”战略
如何走好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十六大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提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实际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党的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展开,是原“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具体化。
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规划,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2010年前,是第一步,其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党的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走好新“三步走”战略是一场攻坚战从历史上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当他们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后,经济发展的速度便大幅降下来了,增长一般维持在2%—3%之间,有的还遭遇了负增长。
中国改革要分“三步走”
谐、 幸福、 法治 的发展 阶段 。 这应该是 2 世纪中叶 l 实现的 目标。这样就跟邓小平提出的发展 “ 三步 走” 战略配合协调起来了。
任务是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 务。 这既是社会体制改革 , 又是政治体制改革。 其 次 ,要从制度上保障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 的适
经 过“ 三步走” 改革路线 图, 到建党 10 年 0周 的时候 , 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 向成熟 , 我 社
100 ) 50 元 的中等收入水平即 中产 阶层的人数 , 可
提高到占总人 口的 4 % ~ 0 目前我国占 2 % 0 6 %( 0 左右 )有专家提出 , 。 我们如果能培养出 7 0 万高 00 级技工队伍 , 就能解决这 中产阶层问题。 这就形成 了一个“ 橄榄型” 的社会结构 , 这样 的社会结构才 是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三 , 要培育一个 “ 三元构架” 的成熟 的公 民 社会。首先 , 是政府公权力这一元要归位 , 不搞全 能主义 , 统包整个经济社会事务。 改革的 目 标是建
成科学精神的塑造。 事实上 , 我们 尚未完成 的 , 一言 以敝之 , 是人 的现代化 , 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 。人 的现代化 , 我
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 ,正是从形式上彻底终 结了堪称世 界上仪规最 完美 的封建帝王统 治制
度 。对此 , 我们不管怎样喝彩都不过分。 几乎所有史家都有共识 :辛亥革命 源于偶然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三步走战略是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过三个步骤逐步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这个战略被提出并强调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三步走战略进行更新的表述,以探讨其在当前背景下的新内涵和发展方向。
一、第一步:农业现代化中国的三步走战略最初阶段是农业现代化。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旨在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现代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前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应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更新。
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大数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并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二、第二步:工业化第二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阶段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阶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的背景下,工业化阶段需要更新的表述,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需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三、第三步:城市化第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同时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3步走战略的内容
3步走战略的内容
“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步,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
第二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步,到21世纪末,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改革分三步:社会大步走政治需勇气
悬 殊 的 问题
第 三是 要 培育 一个 “ 三元 构 架 ” 的成 熟 的 公 民社 会 。首 先 是政
府公权力这一元要归位 ,建立一个有限的政府 ,公共服务型的政
府, 政府 主 要政 务是 调 节经 济 、 管市 场 、 会 管理 和 公共 服 务 。 监 社 其 次 是社 会 组织 的 发育 , 障基 层 的 自治权 利 。 府要 推 动 、 助 、 保 政 协 保
需 要公 民力 量 的壮 大 , 需要 发 挥 公共 知 识 分子 的 作用 。 中 国的 改革 从 发 展经 济 、提 高老 百 姓 生 活水 平 着 手 ,逐 步 推 进 , 条思 路 是对 的 。但 现在 我 们 大 家都 心 里 面有 点 焦 急 , 实 是 这 确
因为政 治 体 制改 革 迟缓 , 多 问题 始终 绕 不 过 去 , 了很 多 年 都 解 很 提
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转 向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之 间 , 还
有 一 个 阶段 . 要 花 大 概 l 需 5年 时 间 , 进 以 社 会 体 制 改 革 为 重 点 推
的改 革 , 就是 改 革 的第 二 步 , 这 这是 一 个 承 上启 下 的 阶段 。 社 会 体 制 改革 为 今 后 进 入 以政 治 体 制 改 革 为 重 点 的 阶段 , 真 正 实 现 宪政 民主 , 打下 扎 实 的 基础 。到 2 2 0 5年至 2 5 0 0年 , 成 政 完
决 不 了 。 是 , 国国家 大 , 口多 , 区差 距 、 乡 差距 、 富差距 但 中 人 地 城 贫 等 都 很 大 , 革 如 果太 急 了 , 一 定 能 取 得 预 想 的 效 果 , 改 不 问题 的 解 决要 有 一 个过 程 。但 是社 会 体 制 改革 可 以加 快 步 伐 。
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 读书报告
《中国改革开放三步走》读书报告姓名:熊莹学号:3115003024 班级:硕5005班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这些年来,人们对改革的讨论非常多,内容很丰富,但也很杂乱。
郑永年教授写的《中国改革三步走》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其所了解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改革。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改革实践到底是如何走来的、又如何走下去的,并表达了其对中国改革的看法。
作为现当代的青年学生,我对整本书持学习的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看整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共20章。
第一篇是改革步骤篇,共七章:分析了目前中国改革的现状与动力、社会对改革的争论,进而提出了中国改革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三步走的逻辑。
分析了为什么是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政治改革的进程,三者的主要内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谈了民主化的问题;第二篇是改革策略篇,共13章:分析了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的暴力、信任危机等问题,指出了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改革的意义、目的、改革采取的方式。
最后几章分析了广东改革与国家未来的关系,重点介绍了深圳、顺德改革试点的成败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步骤篇在改革步骤篇里面,作者从中国改革模式入手,结合苏联、东欧实行一步到位的“大爆炸”式改革,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一起来的经验,明确提出中国改革“三步走”的看法,即中国的改革要经过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
现在,政治改革的呼声四起,而政治改革的意义在于:以往改革的成果要用政治改革来保障;目前所面临的改革困难要用政治改革来克服;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要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要通过改革来达成。
中国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主体性改革是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也同时进行,但都是辅助性的改革,是为了支持经济改革这个大局的。
从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开始,社会改革已经成为主体性改革,而处于辅助地位的政治改革仍然十分重要。
如果现在进行的社会改革不能推进和深化,有可能导致政治激化。
新时代的三步走主要内容
新时代的三步走主要内容
新时代的三步走是一项深入的历史性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新时代的三步走在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这三个宏伟发展任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新时代,中国政府要全面推进以城乡居民增收为核心、以精准扶贫为重点、以提高劳动者待遇、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为抓手的小康社会建设。
为此,要继续深化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的技术和产业,实施精准扶贫等重大举措,努力建设更加幸福安康的小康社会。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
新时代要不断深化改革,也就是说,要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开放为引领,以革命性变革为动力,不断改进市场体系,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等,使中国经济更加市场化,生活更加美好。
再次,全面依法治国。
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方针,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立法体系,增强法治意识和运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使法律落实到位,使人民在一个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中安居乐业。
新时代的三步走是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中国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社会发展全面展示的重要伟大实践。
当前,要毫不动摇地把“三步走”抓紧抓实,不断推进,努力将新时代的三步走抓牢,把中国的大跃进者变成大安康者。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中国特有的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走上历史舞台,不断推动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为中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和建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1、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
经济特区和自由经济实践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窗口。
2、三步走战略1982年,中国决定实行“三步走”战略,分别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建设经济强国;到21世纪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同时,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方面也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参与了一系列国际组织、框架和合作等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更大的认同。
4、“四个全面”2014年11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版。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发展道路引导中国自信、坚定地走向现代化、富强、文明、和谐的道路。
这是中国特有的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是中共的领导。
中共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在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中共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论文发表量、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不断缩小。
中国改革三步走
《中国改革三步走》读书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学院:改革,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改革,一个需要巨大勇气的举措;改革,一个伴随中国成长的伙伴。
近些年,自温家宝总理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政治改革以来,国内外又掀起了一番对中国政治改革的讨论,温家宝总理强调“政治体制不改革,中国现代化事业就不会成功”、“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
再到如今习近平总书记老虎苍蝇一起打的严厉反腐行动、政府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似乎政治改革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在此中国改革大刀阔斧进行的紧要时期,经老师的推荐,我认真拜读了郑永年教授撰写的《中国改革三步走》一书,深感收获巨大,深化了我对很多制度改革的理解,并且在很多方面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自己的想法。
《中国改革三步走》一书从近年来世界上对中国政治改革的争论为引,提出了中国改革三步走的看法:即中国的改革要经过经济改革,到社会改革,再到政治改革。
作者之所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提出中国的分解式改革,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经济改革最容易,因为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是一种人类本能的释放,所以只要合理放权,调动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经济总是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对于社会改革来说难度就不小了,毕竟社会改革的主体是分配,若说经济改革的主体是生产,即做蛋糕,那么社会改革的便是分蛋糕,也就是说要求一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是富人)从自己的钱包里拿一部分出来让给其他社会成员(往往是穷人)分享,这就比较困难了。
而政治改革最为困难,需要一部分放弃一些权力给其他人分享,在权力主导一切的中国政治文化中,放弃权力自然比掏腰包更加困难。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若是没有一个足够的物质基础,没有一个足够大的蛋糕,还谈什么分配,谈什么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呢?所以,经济改革要优先进行,财富只有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强调分配。
只有人民都富足起来,不为生活温饱发愁,心里才能稳当起来,才会响应温饱之上的社会改革。
中国改革三步走
《中国改革三步走》读书笔记(占草硕5023班学号3115162051)1.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越来越难,越来越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郑永年先生的《中国改革三步走》这本书中,作者详细论述了中国改革三步走的观点,即先经济改革再社会改革最后政治改革。
当然,每一个步骤的改革都不是完全独立的,经济的改革需要社会和政治的改革提供支撑,但是又必须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社会改革过程中也必须要有政治改革提供一定的动力。
2.经济改革的内容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经济建设的高潮,经过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建设以及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我们的经济得到了基本保持10%的高速发展,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特点就是有三个,一是分解式改革,先农村后城市;二是分权性,标志事件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抓大放小”。
1996年,在“抓大”方面,国家确定了对1000户重点企业分类指导的方案。
在“放小”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在这一年出台了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意见。
各地采取了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多种形式,把一大批小企业直接推向市场。
三是开放性,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3.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当代中国社会是经济改革的产物,社会领域的改革如何进行既能深化经济改革也能阻碍经济改革。
“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
“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安陆市委党校冯德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胜利地实践了“两步走”革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成功和经济上的成功。
一、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实践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深刻研究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在不断深入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革命自身的客观规律。
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科学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而又互有联系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看不起民主主义革命,不忠实于民主主义革命,或者只知道民主革命,而忘记了社会主义革命,都是不对的。
中国革命包括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二次革命论”否认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等待将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
“无间断革命论”否认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原则区别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企图一省数省首先胜利,或者重要省份的胜利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使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失去资产阶级的同盟军,丧失了一部分革命动力。
他们各走一个极端,实践结果,右可以断送中国革命,“左”,也可以断送中国革命。
当然,直接在中国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一次革命论”是海市蜃楼,搞错了革命的对象。
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资产阶级极其软弱,不仅不能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担负不起来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而且也无力领导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担负不起发展资本主义的重任。
故此,辛亥革命后大权旁落,大革命中政权被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合攫取。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二者之间,不允许也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闭关自守向对外开放,这些变化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将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一、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通过计划制定、指令式管理等手段来调配资源、分配生产要素、安排生产任务和销售计划。
中国这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基本上各行各业的生产环节都受到国家计划调控。
这种中央集权的模式虽然能够保障对国家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难免局限性太大,而且一旦计划出现问题,往往会拖累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转,导致困难。
二、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外资”等方式开始与市场经济接轨。
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化改革既涉及到企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也涉及到市场规则的改革。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国家推出了大量改革举措,如市场准入制度、分业经营制度、价格改革等,逐步完善了市场体系。
三、“三步走”战略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中国推出了“三步走”战略,将改革开放的重点转移到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上。
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将国有企业变为法人经营的公司制,强化公司的独立经营权和自主决策权,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经济。
四、“西进”和“东南沿海经济区”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重心发生了巨变。
中国政府基本放弃了原有地区的优惠政策,重点发展“西进”和“东南沿海经济区”,以此拉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五、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将重心转向了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推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着大量的努力。
六、互联网经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与美国、欧洲等地区的互联网创新相比也不遑多让,它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步走”发展战略决策的形成与发展
“三步走”发展战略决策的形成与发展<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来的历史使命。
为了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
在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郑重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号召全党“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从此开始,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国家经济发展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和首要任务,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出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
从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总目标――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到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两步走”设想;再从中共十二大确定经济发展“翻两番”到中共十三大做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再到中共十五大确定21世纪前半叶‘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又从中共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策到中共十七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做出、调整和完善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过程。
一、从一百年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到“两步”设想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制定较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早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郑重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曾多次谈到经济建设的步骤和发展战略等问题。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简述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简述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我党领导下,根据国情、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形成的科学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1000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10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
以下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简要叙述,涵盖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近期的一些重要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济发展停滞,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重考验。
为应对危机,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伟大号召。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进程,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
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进行了工商业的改革,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了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多种所有制形式,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重要一环是对外开放。
中国与世界各国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980年代,中国逐步加入国际经济体系,推动了外贸的快速增长。
“三步走”战略: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即在20世纪内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84年,中国确立了第一个时间表,即在20世纪末基本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这个宏伟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发展壮大。
加入WTO: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迈出了更大的步伐。
通过加入WTO,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实现了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科技与教育兴国: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中国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实现途径的哲学思想
作者: 郭海英
出版物刊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9-12页
主题词: “三步走”战略;《邓小平文选》;实现途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战略构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战略步骤;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摘要: 在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
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步伐的双重任务。
因此,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步骤及实现途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及实现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实践检验并逐步完善,已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一战略构想也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一、“三步走”战略的形成及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作风,坚持一切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事实出发,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时,首先想到的是:要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
因此,开始提出的战略步骤是分两步。
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深层思考
作者: 张其恭;张钧义
作者机构: 高崖水泥厂
出版物刊名: 甘肃理论学刊
页码: 24-26页
主题词: “三步走”战略目标;“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政策;翻两番;五十年;艰苦创业;对内开放;“一国两制”;邓小平同志;改革开
摘要: 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深层思考张其恭,张钧义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突出地表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特别是他依据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改革三步走战略
从2012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
该阶段,从时间上看,已不足5年,时间紧迫;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它承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略,是中国社会从小康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根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一手抓“全面依法治国”,逐渐形成了新时期“四个全面”的战略总布局。
这一布局,从逻辑上,有目标,有根基,有抓手,层次清晰;从实践上,针对问题,切中要害,抓住根本,既系统全面又聚焦重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理政所做的顶层设计。
第一,从“第一步”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任内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其治国理政首先必须考虑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这就既要破解发展进程中的种种矛盾、问题和难题,通过“破”以消除障碍,还要建立健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通过“立”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开辟道路。
前者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后者需要全面依法治国。
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打得坚硬的“铁”。
作为打“铁”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其自身必须要“硬”,即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从而为打好“铁”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
由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或抓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
这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就构成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这一纲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第二,从“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来看,“四个全面”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还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更为长远的战略性目标。
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就必须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一种总体方略。
严格来讲,这种总体方略必须具有“目标、动力、保障、主体”四个核心要素,而且这四个核心要素能构成一个严密、有机的整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基础,是关键的一步,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动力,是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
显然,这一总体方略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和逻辑性。
抓住“四个全面”,就抓住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三、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四个全面”中的矛盾关系
在实现“新三步走战略”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矛盾关系尤其是一些根本性的矛盾关系。
唯物辩证法及其辩证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化解事物各种矛盾关系的根本方法。
因而,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可运用辩证思维来把握“四个全面”。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其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是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是沿着“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展开的。
“农村与城市改革”是一种空间性切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结构性切入。
中国改革在进行空间性、结构性开展之后,必将面临“整体性和核心性”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这种推进的必然选项。
如果说,农村和城市改革是一种压力性应对,旨在解决生存性危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社会结构转型,旨在实现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发展;那么,在应对生存性危机、完成结构转型之后,中国就要解决真正阻碍社会发展的深层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的藩篱。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全面性和深化性触及当今我国改革的新进程及其根本问题、工作重点。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其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是解决好国家政权的控制模式与执政党自身硬的问题。
这是由中国道路决定的,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性把握。
在当今我国,正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商品经济历史区间。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该历史阶段,社会的深层次矛盾是商品后面两大主体—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博弈。
这一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当今我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或者以资本为主导,建立基于金权政治的资本主义道路;或者以劳动为主导,建立基于政党政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大道路的基本逻辑是:资本的优势是“有钱”,若资本主导国家政权,其核心制度设计为:军队国家化且基于权力分立制衡的资本控制政权模式;劳动的优势是“有组织化”,若劳动主导国家政权,其核心制度设计是:党指挥枪且党管干部、党管媒体、党领导统一战线,简称党的领导。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分野是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模式:前者是金权控制政权,后者是政党领导政权。
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所在。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该道路,实质是政党政治,即“党指挥枪、党管干部、党管媒体、党领导统一战线”,这构成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基于这一内涵,中国道路的核心要义在于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能否加强,关键在于党自身的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身强大了,才会有党的坚强领导。
当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打得“铁”比较坚硬,而作为打“铁”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身还不是很硬,还存在着胡锦涛同志所讲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
”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应有之义,更是解决“铁”很硬而打“铁”主体还不是很硬之矛盾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