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多语言环境下母语和英语对日语基础专业学生的负迁移影响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

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林倩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8期摘要:在日语教学中,因为中日语言的渊源,母语有着积极的正迁移作用。
但是,负迁移现象更为突出。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日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进而找出减少这种负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日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影响;对策Odlin定义,迁移是指:“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20世纪40~50年代,Fries和Lado将迁移这一术语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用来指“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即language transfer,语言迁移,又叫母语迁移)(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1992)。
其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其中负迁移现象造成的影响绝对不能小觑。
此类研究著作和文章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不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对此颇有感触,拟针对学生在日语学习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以及应对策略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综述,进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层面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指出:“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
”(转引自郭铭华:2002)。
可见母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且不能消除和避免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母语的地域特色带来的负迁移现象由于中日文化差异和中国的地域特色,教学过程中必定会产生负迁移现象。
如果不了解各自的国情和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造成困扰。
例:弟:わあ、北京の空、真っ黄色だ。
母:本当。
スモッグじゃないの?父:光化学スモッグじゃなくて、「黄砂」って言うんだよ。
“スモッグ”来自英语的“smog”,教材释义“烟雾”,参考日本媒体的解释,“「霧(ウー)」は霧、「霾(マイ)」は「土ぐもり」を表す。
浅析日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及其教学对策

外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是个普遍现象。
“迁移”原是属于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母语迁移理论是在50年代提出的。
它指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语法规则或文化习惯来表达思想的一种现象。
当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起促进作用时,这种迁移便是正迁移;反之,当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起阻碍作用时,这种迁移便是负迁移。
由于汉语和日语在语音、文字等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有助于我们学习日语。
但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语系,两者差异很大。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日语学习者往往将汉语的特性迁移到日语中,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负迁移。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并及时纠正出现的负迁移。
本文拟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分析母语在日语学习中的负迁移,并探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尽量减少这种影响,提高教学效果。
1.语音方面的负迁移母语语音负迁移主要表现在日语初学阶段。
日语元音虽然只有5个,即“あ、い、う、え、お”但能独自或与辅音结合构成所有音节。
正确发好元音是掌握正确语音的关键。
与汉语不同的是,日语自然发音时,唇形变化比汉语小,而且,发音适口形和声调的高低始终不变[1]。
初学者好用汉语母音发声方法来发日语元音因而不准确。
受其影响,将导致所有音节发音不准。
汉语将音的高低称为“声调”,依音节中的高低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妈和马)与此相对,日语在一个音节内没有高低变化,是通过音节间的高低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发音分为高低两种。
由此构成日语的声调。
受汉语四声影响,初学者读日语单词时,音节内出现高低音变化。
形成不正确的语调。
汉语词义不受元音发声长短影响,而日语词义受元音长音影响。
受汉语朗读形成的习惯,初学者在读日语单词时,常常长短音不分。
如:“空”「くうき」读成“茎”「くき」,两者词义截然不同。
一旦形成习惯,势必影响语言交际。
浅谈母语与英语对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3600字

浅谈母语与英语对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3600字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经贸、文化等往来频繁,使得掌握该国语言成为生存首要条件。
我国作为地缘大国,尤其是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交流不断深化,使得第二语言专业成为时下的热门专业。
然而多年的母语学习和语言习惯下,使得我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母语发音、词义、结构等多方面的惯性思维的影响,积极的规则迁移影响,被称之为正迁移影响,反之则成为负迁移影响。
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差异上,分析了母语、英语与日语上的不同,并指出主要的负迁移因素,避免学习者走入学习误区,以期找到学习日语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毕业负迁移影响;母语;英语;日语导语语言迁移是指在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并使用该语言时,容易借助母语的发音、词义及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进行表达。
我国与日本历史渊源颇深,自古以来日本语言文化都收到汉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日文词汇的发音、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则与汉语存在一致性,这类情况下,能使日语的学习更加顺畅,则被称之为正迁移。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容易受到母语惯用思维的影响,一旦目标语言与母语的规则迥异时,则会让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走向误区,造成学习者对目标语言产生消极的影响。
英语的学习在我国义务制教育已有几十年历史,学生在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了英语句法、语法等概念,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学习外语的方法。
而日语的学习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零起点,对日语的学习则受到来自母语、英语双重迁移的影响。
因此本文着重从语音、词汇、句法三大层面并结合文化背景来进行剖析母语与英语对当前大学生日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
一、语音上对学习日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的语音主要分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来区分音节的变化。
而日语语音主要是用平假名来表示音拍,这也是为什么日语又被称之为音拍语的原因。
由于日语单词每个都有音调,而音调是音拍的位置,表示几个拍节。
因此在学习日语的发音过程中,会不由自主的受到母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随着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对于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存在,许多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对应策略。
一、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特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指的是由于母语对学习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
具体表现为:直译母语习语、句型和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不足,导致理解错误;语法结构和句子顺序的混乱等。
二、教学对应策略1. 强化对比和差异化教学针对中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重点介绍中日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习语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并避免直译的错误。
2. 强化语境教学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注重语境教学。
通过提供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应用。
语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准确把握译文的含义,从而避免由于母语习惯引起的直译错误。
3. 多元化评估教师在日语翻译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综合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
除了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掌握进行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口头翻译等方式,评估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通过多元化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质量。
4. 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日语翻译的规范和技巧。
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考翻译案例和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5. 引导学生多练习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交流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翻译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与其他学生、教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技巧。
针对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学对应策略可以从对比和差异化教学、语境教学、多元化评估、参考文献和相关资源推荐、多练习和交流等方面入手。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范文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篇一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逆向负迁移现象的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多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必备技能。
在多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学习中逆向负迁移现象的研究。
负迁移现象是指学习者在掌握一门外语时,由于先前的语言学习经验而产生的对目标语言的干扰,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现象。
本文将重点分析日语与英语之间的逆向负迁移现象,为多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理论背景在多语言学习中,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当学习者掌握了一种语言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往往会受到先前语言学习经验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两种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
在日语和英语的学习中,由于两者在语法结构和词汇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逆向负迁移现象。
三、日语对英语学习的逆向负迁移现象1. 语音方面:日语和英语的发音系统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音节结构和英语中的音素结构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出现混淆。
此外,日语中的音调与英语的重音也有所不同,这也可能对学习者的发音产生负面影响。
2. 词汇方面:虽然日语和英语都属于印欧语系,但两者的词汇系统存在较大差异。
在词汇意义、用法和搭配上,日语和英语往往存在差异。
因此,学习者在记忆和运用词汇时可能会受到先前的日语学习经验的影响,导致误解或误用。
3. 语法方面:日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语序与英语有所不同,句子的主谓结构也有所差异。
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语法时出现混淆,产生逆向负迁移现象。
四、解决策略与教学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和教学建议:1. 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在教学中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习者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翻译时,由于母语语言结构、语法规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错误的应用到日语学习中。
这种负迁移现象通常会造成学习者在理解日语文本、表达意思等方面出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其教学对应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日语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转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母语负迁移是指学习者在使用日语进行翻译时受到母语习惯和规则的影响,导致翻译错误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通过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外语时常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对策和方法。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习者克服语言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了解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和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日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目标语言,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
2. 正文2.1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母语的语法、词汇等习惯性特征所导致的错误或不当的翻译现象。
母语负迁移现象在日语翻译中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在进行日语翻译时会出现因为母语语法与日语语法不同而产生的语法错误。
将中文的主谓宾语的语序直译成日语,造成句子结构紊乱,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以汉语“的”对日语助词「の」的负迁移为中心

同样的,以汉语为母语者在初学日语时,对母语中 的语序以及助词建构语法的印象则变成了日语学习的 干扰。例如:助词“的”在汉语中使用范围相当广泛, 与日语中「の」的用法极 其 相似,因此 汉语 母 语者在日 语学习中,往往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当初学者在讲 日语时,会出现类似于「あの背が高いの人は私のアメ リカ友達です。」的情况[5]。其中「高いの人」(高的人) 中关于助 词「の」的 错 误 使 用 便 是 来自汉 语中形 容词 修饰名词时加入“的”的使用习惯的影响。
(2)どの大学に行くのかは私にとって、難しいの 選択です。
(3)田舎に自転車で行って、きれいの景色を見ま した。
(4)様々の活動は健康にいいです。 (5)本屋は静かのところです。 (6)昨日できたの宿題は難しかったです。 (7)家で読むの本はぜんぜん面白くないです。 (8)私は魚頭 が 嫌いで、よくお 母さんに食べても らいます。 (9)私のおじさんは高校先生で、学生のために頑 張っています。 (10)よくアメリカ友 達と英 語 の 練習をしてい ます。 根据以上这些偏误例,可以把汉语“的”对“の” 的负迁移影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汉语的影响而带 来的“の”的过度使用;另一类是汉语的影响造成的日 语“の”的脱落。 2.2.1 “の”的过度使用 (1)汉语中,当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时候,一般都会 在形容词和名词中间加上“的”,例如有趣的小说、困 难的选择。在日语中,由于形容词连用可以直接修饰名 词,所以形容词和名词之间不用加“的”。日语初学者 在翻 译 句 子 时,受 到 汉 语 的 影 响,通常会习惯 在 形 容 词和名词中间加上与“的”相对应的“の”,比如例(1) 和例(2)中的“おもしろいの小説”“難しいの選択”。 而当汉语 形 容词只有一 个字 时,翻 译 过 来的日语中加 “的”的情况比较少。 (2)形容动词修 饰名词。在日语中,形容动词修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母语负迁移是指由于母语对语言结构和语音习惯的影响,而对学习第二语言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学习日语这门外语时,汉语学习者经常会遭遇母语负迁移现象。
本文将介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中可能遭遇的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
一、日语语法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1. 动词形态的使用日语中的动词形态较复杂,需要学习多种时态和语气的形态变化,常常会受到汉语的影响而出现错误。
例如,汉语中没有实现和未实现的区别,习惯上用同一个词,而日语则要根据实现和未实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动词形态。
因此,汉语学习者容易将表现实现意义的动词形态用于非实现情况中,或者反之。
这时应该着重教授动词形态的功能及用法,在句子中反复使用,提高学生对动词形态的辨析能力。
2. 名词修饰的使用日语中,名词之间经常用助词连接,形成修饰性短语,但汉语中没有类似的结构,因此容易使用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组合的形式来进行修饰。
这时应该重点讲解日语中的助词用法,让学生明白它们与名词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导学生尝试用助词来修饰名词,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句式的使用汉语学习者比较容易受到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将汉语句式直接用于日语中,忽略了句式的差异性。
在日语中,有许多片语结构,需要学习并掌握其特点。
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背一些例句,帮助他们掌握日语中的句式结构。
二、日语语音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1. 音节的读音中文和日语拼音并不相同,因此学习者常常会出现音节读音不正确的情况。
例如,“shi”“chi”“tsu”“fu”等音,都需要注意其读音和发音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授日语发音规则和注意事项,进行多次模仿和发音训练。
2. 音高的区分日语中的名词和动词经常是通过音高(浊音与清音)来区分的,学习者如果不注意这个音高的区分,就会造成言语的难听和交流的不畅。
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强调音高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清音和浊音的区别,同时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练习。
母语文化负迁移对日语习得影响之

母语文化负迁移对日语习得影响之探究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日语时,母语文化会产生负迁移,给日语学习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语言交际的失败。
因此,就需要在了解和掌握汉民族和日本民族的文化差异,具备双重文化理解能力,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真正推动日语的学习。
文化负迁移日语习得文化差异我们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干扰和影响,这一现象被称为“母语迁移”。
就迁移效果来讲,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当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促进作用时,便是正迁移;反之有抑制或干扰作用时,便是负迁移。
由于日语与汉语之间存在其特殊的渊源,这使得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方便之处,例如,相同的汉字与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运用。
但同时这种经验也会促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性地使用对比,此时就会发生母语干扰现象,即负迁移。
本文主要针对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上的负迁移对学习的影响进行阐述。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语言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各国文化上的差异,在语言中都得以体现。
汉语与日语的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日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系统的日语知识,更应该了解日语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达到日语学习的最高境界——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
否则,难免会造成语言上的错误或文化上的误读。
这种母语文化对第二语言的干扰便是文化负迁移。
例如在与日本人交往过程中,日语的暧昧表现常使学习者难以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产生误解。
二、现从三个方面来说明母语文化负迁移对日语习得造成的影响(一)词汇方面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有些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一些联想意义及文化内涵。
如果我们对这些词语的文化内涵不了解,则可能在我们翻译、理解和交际中造成许多障碍。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范文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多语言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
许多学习者除了母语外,会选择学习多种语言。
在此背景下,对于第三语言(如日语)对第二语言(如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英语学习的逆向负迁移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逆向负迁移现象是指在掌握一种外语(如英语)之后,再学习另一种外语(如日语)时,由于两种语言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可能导致对第一外语学习产生干扰的现象。
对于以日语为第三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日语的影响,从而产生逆向负迁移现象。
因此,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多语言学习的规律,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日语作为第三语言的逆向负迁移现象分析(一)语音层面的逆向负迁移在语音方面,日语和英语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音节结构和发音方式与英语不同,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时产生混淆。
此外,日语中的音调变化也可能对英语发音产生干扰。
因此,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日语语音习惯的影响,产生逆向负迁移现象。
(二)语法层面的逆向负迁移在语法方面,虽然日语和英语都使用主谓宾结构,但两者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日语中的助词和语序与英语不同,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英语表达时出现错误。
此外,日语的动词变形规则也可能对英语学习者的语法学习产生干扰。
(三)文化认知层面的逆向负迁移在文化认知层面,日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日语表达方式可能含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含义,而英语中并无对应表达。
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英语时产生误解或偏差。
此外,由于文化认知的差异,学习者可能无法准确把握英语表达中的情感色彩和语气变化。
四、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逆向负迁移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一)加强语言对比分析学习者应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分析,了解日语和英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

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日语。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迁移现象成为一个备受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现象,分析其特点、原因和影响,以期为日语教学和学习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借鉴和依赖母语的知识和技能。
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有利于第二语言学习,而负迁移则起干扰作用。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母语迁移在日语学习中普遍存在,且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我们编制了一份包含20个问题的问卷,调查了500名中国日语学习者。
随后,我们随机选择了其中的100名学习者进行深入的访谈。
问卷和访谈主要围绕母语迁移现象展开,目的是了解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存在母语迁移现象。
其中,80%的学习者在初级阶段表现出明显的母语迁移,但随着水平的提高,母语迁移逐渐减弱。
从问卷和访谈结果来看,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程度较高。
60%的学习者在单词、语法和发音方面受到母语的较大影响。
20%的学习者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母语迁移。
根据问卷和访谈结果,我们将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
正迁移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母语的知识和技能,如借助汉语拼音掌握日语发音,利用汉字记忆日语单词等。
负迁移则表现为学习者受到母语的干扰,如将日语的词序和语法规则混淆,发音出现偏差等。
母语迁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中日文字和文化的相似性;(2)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局限性;(3)教学方法的不合理。
母语迁移对日语学习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可以利用母语知识促进日语的理解和记忆;(2)有助于学习者跨越文化障碍,深入理解日本文化。
消极的一面表现在:(1)可能导致发音和语法错误;(2)影响学习者地道地表达日语;(3)对教师和学习者造成困惑和误解。
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写作的影响

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写作的影响摘要: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山东交通学院日语专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误用例为主,从词汇、语法方面来分析母语负迁移理论给日语学习者带来的困扰,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二语习得母语负迁移日语写作母语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研究方面越来越引起语言学家们的重视。
其理论根据是chomsky的普遍语法,即世界各语言既有共同性又有每种语言的特殊性。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母语对外语习得产生负面影响,即母语负迁移。
一般认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迁移现象,而此时往往发生正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学习,但是其不同之处经常被忽视。
汉语和日语同属汉字文化圈,形式上相同但意义用法上截然不同或是有微妙差异的词汇和语法也不在少数。
对于接触第二语言的输入及输出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翻译的过程,写出许多汉语式的偏误句子在所难免。
本文以日语专业学生的误用例为主,从词汇、语法方面来分析母语负迁移理论给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带来的困扰,并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习者尽量削弱这种影响,增强教学效果。
一、词汇方面的负迁移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元素。
因此,母语负迁移对二语词汇的影响较为普遍。
如果没有完全理解日语所表达的涵义,就简单地在汉语思维模式下等同地使用某概念的词,所写出的日语句不但日本人不知其意,而且让懂汉语者看后啼笑皆非。
本文将本校日语学习者写作中出现的一些较有“特点”的句子摘录整理出来作为基本素材,以期从某层面说明母语负迁移对日语写作的影响。
(一)词汇的过剩使用。
本文以“上”一词为例进行说明。
(1)壁の上(×)には絵が一枚掛けてある。
(墙上挂着一幅画。
)因此在误用例中,画与墙壁之间不能构成上下关系,只能理解为“墙的表面”,此处的“上”属于词汇的过剩使用。
此外类似的词还有“の中”“の下”等。
由此可以看出,当母语与目标学习语言中出现形式相同而且意义用法又相似的情况时,母语对目标学习语言既会产生正迁移(用法2),又会产生负迁移(用法1、3),很容易出现误用的现象。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 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日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教学中母语负迁移的规避对策翻译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面临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这会对他们准确理解和表达所学外语产生一定的障碍。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教学中如何规避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了解母语与目标语言的差异在进行翻译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对母语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有所了解。
母语与目标语言在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语言习惯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产生负迁移。
通过对差异的认识,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规避负迁移。
二、培养学生的目标语言思维习惯为了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渐培养目标语言思维习惯。
这包括培养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而不是过度依赖母语。
教师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拓展目标语言的思维方式,并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三、加强语言实践和积累语言实践是学生掌握目标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可能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自己在翻译中可能存在的母语负迁移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反思、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逐渐提高翻译质量。
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例如,提供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教材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翻译练习等。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翻译任务,并提高翻译准确性。
六、鼓励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和沟通交流最后,为了规避母语负迁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译实践和沟通交流。
学生可以参加翻译比赛、翻译社团等活动,与其他翻译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

日语翻译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教学对应策略日语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也是高考外语考试科目之一。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影响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母语负迁移现象以及教学对应策略。
什么是母语负迁移现象?母语负迁移现象指因为母语和目标语有一些相似的点,而产生了一些对学习目标语不利的干扰。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的母语会对其学习目标语造成一些阻碍。
1. 认知翻译中国学生学习日语时,会把日语语言转化成汉语语言来理解。
这种翻译方式虽然能够达到理解的效果,但是并不利于构建日语思维方式,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显得生硬,不够自然。
2. 固定句式和词汇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容易把汉语的翻译句式套用在日语语言中,形成固定句式。
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语言表达变得生硬,不够自然。
同时,在学习词汇时,学生会把汉语拼音和日语发音混淆,导致读音和写作都存在困难。
3. 出现语法错误学生在学习日语时,会受到母语语法的影响,尤其是汉语和日语语法存在差异的地方。
学生往往会按照母语语法的逻辑来理解日语,因此,在句子的构成上容易出现错误。
教学对应策略1. 培养日语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日语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日语语言的表达方式。
比如,在日语课堂上可以提倡用日语讲解,并鼓励学生用日语进行语言交流和讨论。
2. 采用比较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以汉语和日语的差异为出发点,来进行比较式教学。
通过分析两种语言在语法、句式和词汇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3. 采用低门槛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低门槛教学法,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可以从日语最基本的语言单元开始逐步教授,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由于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困难。
4. 培养日语学习兴趣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词汇和句子列表、日语电影、音乐和剧本,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材料。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掌握日语语言,并培养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对日语的发音产生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英语对日语的发音产生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一、引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是由词汇、语法和语音三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而语言的第一性征是其有声性。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声音来达到交流的目的的。
因此,语音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关键。
英语、日语作为外语被很多中国人应用,于此同时,因英语、日语传入中国时间的不同,英语对日语的发音产生了正迁移和负迁移,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英日语音的异同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学习语言主要学习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听的能力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所以,学好语音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基础,也是首要条件。
首先,来对比英语语音和日语语音的相同点。
英语的语音也就是英语音标,因英语、日语和汉语的发音规律不一样,所以,学好英语的第一步就是学好音标,学好日语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五十音图。
音标就是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英语国际音标共48个音素,其中元音音素20个,辅音音素28个。
如表1所示。
日语五十音图是将日语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以元音、子音为分类依据所排列出来的一个图表。
表的纵向称为段,每段十个假名,共有五段。
横向称为行,每行五个假名,共有十行,如图1所示。
对比英语音标、日语五十音图不难看出,有些音的发音是很相似的。
例如:英语中的[i]与日语中的ぃ发音相似,嘴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下齿,舌前部抬高,嘴形扁平。
英语中的[蘅]和日语中的お发音相似,发音时,双唇稍微放圆,舌面较平,振动声带,等等。
与此同时,英日语音也是存在不同点的。
例如,[u]和う的读音都是u,但是发音却不一样。
英文中的u双唇成圆形,稍向前突出,牙床近于半合,舌尖不触下齿,舌后部向软颚抬起,舌身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自然而不用力,发短促音[u]。
而日文中的う发音时,双唇自然微启,嘴角微拉,双唇不像汉语乌那样向前突出,舌面较平,振动声带,声音较弱。
元音和辅音构成了英语和日语的发音。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范文

《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逆向负迁移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多语言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能。
对于许多学习者而言,掌握多种语言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交流的必备条件。
然而,在学习多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间的相互影响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中,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往往存在逆向负迁移现象,这种现象给学习者带来了许多挑战和困惑。
本文旨在研究日语作为第三语言对第二语言英语学习中逆向负迁移现象的成因及表现,为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逆向负迁移现象在多语言学习中屡见不鲜,其成因主要包括语言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母语迁移等因素。
对于以日语为第三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英语和日语在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混淆和错误。
例如,日语中的动词时态与英语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英语时态运用上出现错误。
此外,日语的书写系统和英语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可能对学习者的书写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日语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遇到的困难及误用情况。
其次,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日语在语法、词汇、句型等方面的差异,探讨逆向负迁移现象的成因。
最后,结合学习者的实际表现和语言间的差异,分析逆向负迁移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
四、研究结果1. 逆向负迁移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日语的语法、词汇、句型等特点,本研究发现两种语言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在词汇方面,英语和日语的词汇含义往往存在微妙差异;在语法方面,两种语言的时态、语态等存在较大差异;在句型方面,日语的句型结构较为复杂,而英语的句型结构相对简单。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混淆和错误,从而产生逆向负迁移现象。
2. 逆向负迁移现象的表现形式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日语作为第三语言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多种逆向负迁移现象的表现形式。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

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知识的负迁移母语迁移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其母语知识对日语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帮助作用。
由于中日两国在各自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所以,原有母语知识势必对日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
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所在。
标签:母语;日语学习;负迁移;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一般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日语有很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因为汉语是日语的母体,日语由汉语发展而来,而且当今的现代日语语言体系中仍使用着百分之五六十的汉字,即便不懂日语的文法也能够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其实这也正是日语之所以难学的原因所在。
当然汉语汉字对于初学者在日语汉字词汇词形的记忆上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由于多数日语汉字虽然与汉语汉字外形相同,但是其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日语词汇“ ”这一词虽然与汉语词汇“检讨”一词外形相同,可是二者所表达的意思却有很大不同。
日语“ ”表示“商量、研究”之意。
而汉语的“检讨”表达的是“找出缺点错误,做自我批评”之意。
但是在使用日语时,尤其是很多初学者都很容易会按照汉语词汇的意思来理解同形的日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这种母语知识的干扰势必影响日语学习者正确地掌握目的语的学习。
姑且不说日语的语法、语序、助词等与汉语完全不同,仅仅要排除汉语知识及固有思维模式对日语学习者带来的干扰就非简单之事。
一、目的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迁移行为主义语言习得理论将语言认定为一种习惯。
学习外语意味着学习一套新习惯,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
在学习新习惯的过程中,旧的习惯、固有思维模式,即母语知识必然会对新的习惯——目的语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发音在 1腔后部 , 3 发音较 多靠后 ,气流从后面到前面 ,势必 要 张口发音 ,发音也 比较夸 张 ,这 一点上正 好与 日本 人发音 习惯 不 同 .日本人发音 比较讲究 谦逊而且 礼貌含蓄 ,尤其是 日本女人和 儿 童 而且正在同时学英语的 日语学生英语发音又明显带有美式发音的 特点 ,就是音质特别浑厚 ,听起 来共 鸣的时问很长 ,甚至带有很重的 鼻音 。日语就不同 ,舌尖靠前 。 话也 比较含蓄而且快而轻 。当 日语 说 学生发音的时候 ,就很容易把 外来语 比如 r于 誊j ( 一 I 蛋糕 ) 发成两
关键词 语言环境 英语 日语 负迁移
母 语迁移理 论是在s年代提 出的 。它指学 习者在用 第二 语言( O 目 的语 ) 交际时 ,试 图借助于母语 的语音 、语义 、 法规则或文化 进行 语
习惯来表达思想的一种现象 。当母语对 目的语的习得起促进作 用时 , 这种迁移便是正迁移 ;反之 ,当母语对 目的语的习得起 阻碍作 用时,
的5%。”所以初学 日语的人 ,常常借助 日语 中的汉字来猜测句子的 4 意思 。这也是造成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不好的学习习惯之一 。
比如 词汇选择不当 ,—些常用的中文单 词例如 “ 健康 ”就翻译成 日语 “ 氖” , “ 元 手纸 ”就 翻译成 “ ”, “ 信 野菜 ”就 翻译成 “ 蔬
21 语 音 方 面 的 负迁 移 .
情况的 任何一个民族的共 同语都需要有—个地点方言的语音作 为标 准音 ,而不能把不同地方的语音拼凑成一种标准音 ,汉民族共 同语也 是这样 。普通话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音 ,是我国历史发展 的必然结果 。 中国地大物博 ,自然也方言种类数多 ,笔者在教学过程 中,也 为学生 的各种方言发音影响深感纠音的困难。比如笔者在 的家乡湖南方 言种 类就达4种。发音也是各不相同 。比如在发 日语的 r— 和 r j以 0 j L 及 r9j和 r: c J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就很难纠正过来 。比如发 E l 语 单词 “ 人” ( 匕 ) 的时候就成为—个特 别大的问题 , 往往要进行个 别辅导 。还有长短音不分 ,比如发 r 小学校 j这个单词的时候 , 六拍 就发成了三拍。 日本也是一样 ,也把东京语作为标准语言进行推广。 E 的标准 l 语 语 ,也叫 “ 共通语” ,是 以东京语为基础规范而成。 日语的元 音只有 五个 ,即 r 、 南 j之挡 J,但能独 自或与辅音结 合构成所有音节 。汉 语将音的高低称为 “ 声调” ,依音节中的高低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 。 ( :爱和矮 、公和拱 ) 如 。与此 与之 不同的是 ,日语在一个音节 内没有 高低变化,是通过音节问的高低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发音只分为 高低两种 ,由此构成 日语发音的所 有的声调 。 近年来一些东京的特有 的发音比如发音拗音的直音化以及发 音的 促音化,鼻浊音的消失等等也对 日 语的发音教学都有影响。东京语渐 浙也为现在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的 日语口语发 音的标准 。
1 中文对 日 语基础专业学生 的负迁移影响
菜” “ 勉强”就翻译成 “ 学习”。这些单词都有着和 中文不 同意思 , 学生就很容易误用。 再比如一些 日语误用例子也有很多 。 例 l ( )汽卑c主£来 圭L允加 。 误 土 = ( 正) 汽卓I 立 熹L 力。 耋 来 、 评 析 : “ ”表示 “ 处于 某种状态之 中” , “ j 圭 还 屯.”表 示 “ 已经 ”,二者意义不同。 例2 ( ) 2 圭 i待 , < 冬0。 误 1畴 三 ) 、 ( 1畴盅 待 < 芑0。 正)2 、 评析 : “ I”后面接 瞬间动词 、非延续性动 词; “ ”接 击 : 击 延续性动词。
红 科 技 2 1年第8 01
高 校 论 坛
浅 谈在 多 境 下母 语 和 英 语对 日语 { 环 五吉 口口 基 础 专 业 学 生 的 负迁 移 影 响
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 智
( 南 涉 外 经 济学 院 ) 湖 摘 要 本文在分析语言误 区的原 因基础上 ,总结母语和英语对 于学 生学 习 日 语的 负迁移影响 ,并初步探讨教学 中更好的利 用对 比语 言学的理论成果 ,排除母语和英语 的干扰 ,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多语 言的利 用能力 。帮助 日 专业学生打好语言基础。 语
2 英语对 日 语基础专业学生的负迁移影 响
由于汉语和 日语在文字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尤其是在 汉语 简化之 后 ,这更有助于我们初学者学 习日语 ,但汉语和 日语又属不同语系 , 汉语属于孤立语 ,日语属于黏着语 ,两者之间差异很大。但在 日语学 习过程 中.日语专业学习者往往将汉语的特性迁移到 日语中 ,于是就 出现了大量的负迁移。但是,必须也要指出的是日语学习者的 目 标语 水平越高 , 受到的母语负迁移影响越小 。 所
这种迁移便是负迁移 。 在概念上说的术语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 或抑制作用 。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 习使另一种学习所 需的学 习时 间或所需的练 习次数增加或阻碍 另一种学 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 识的正 确掌握 。 笔者作为 日 语基础教学 中日语精读课教师 ,接触到的都是 以中文 为母 语 ,并 已接受 了长达 至少6 年英语教育 ,且在大学里 同时继续 着 汉语和英语学 习的学生 。在 当前这种多语种背景下 , 其是在 日语学 尤 习初级基础阶段 ,笔者发现学生常会走入一些语言误区 ,并导 致学习 的茫然和不安 。下面就 从 几 个方面来分析 日语基础专业的学生产 生的 负迁移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1 语 音方面的负迁移 . 1 在 中国而言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是符合人们使 用汉语 的客观
现在的中国日语专业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对英语发音和 语法等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 , 以在 初学 日 的过程 中也很容易受到 所 语 英语发音和语法等等的干扰 ,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正确 引导 ,并及时纠正出现英语发音和语法的负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