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网路

光纤通信网路
光纤通信网路

篇名

光纖通信網路

張毅。高雄縣中山工商。綜合科。三年六班

●前言

隨著國內電信科技與產業的蓬勃發展,對於寬頻網路的需求日愈激增,而光纖網路正符合超大頻寬的傳輸特性。為了有效地會流各項數位媒體新服務,光纖通信網路在未來數位家庭裡一將扮演著極重要角色。

貳●正文

一.光纖的歷史

通信技術快速的演進,從早期的無線電報傳輸系統走向現今的有線電話傳輸系統,因為有線傳輸的保密性高與不受氣候影響之特性,使得有線傳輸發展比無線傳輸早而且完善。1876年發明電話的創始人貝爾先生,曾經做過光通訊實驗,於1800年發明第一部利用日光為光源,大氣為傳輸介質之光電話(Photo-Phone),他是把聲音訊號轉變成光訊號然後傳送到213公尺的距離,然後成功地把所傳送之光訊號轉回聲音訊號,實現了語音的傳遞。但由於損耗大,易受氣候地理條件的影響,不能傳輸太多的資訊,一直到了1960年美國的Maiman成功研發紅寶石雷射二極體之後,使得人們得到好的同調光,在當時也激起了對導光介質的研究。之後在1966年華人高錕(C.K.Kao)博士與Hockham共同發表了一篇常有意義的論文,其中提到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纖來進行光傳輸,損耗可能低於20dB/km。果然,過了四年之後美國的康寧公司製造出了損耗為20dB/km的光纖。1972年康寧公司又生產出7dB/km的低損耗光纖,之後貝爾實驗室也開發出低損耗的2.5dB/km的光纖,最後大約在1980年日本的茨城通信研究所研發出最接近理論值的極限0.2dB/km的低損耗光纖。【註一】

二.光纖通信網路簡介

01.光纖通信原理

當光線從折射率較大的介質1(光密介質)入射到折射率較小的介質2(光疏介質)時,經過折射後的光線會偏離法線。光線的入射角越大,出射光線會偏離越遠。直到入射角等於臨界角,光線會沿介面出射。如果光線的入射角大於臨界角,光線便會根據反射定律,完全折返介質1。這種現象叫做全內反射簡單來說,「光纖」就是能輸送光線的纖維。其實它與能輸送自來水的水管以及能輸送瓦斯的瓦斯管一樣,只是管子的粗細小了許多,管徑的大小大約只有萬分之一公尺,只比頭髮稍粗。「光纖」的主要功用就是傳輸「光波」,因為「光波」在空氣中傳送都是沿直線進行,很容易被障礙物阻擋,所以需要「光纖」來幫忙

輸送。「光纖」是根據「全反射」的原理來傳輸「光波」,而在「全反射」的狀況下,整條「光纖」就像一條周圍都是鏡子的管線,一旦光線進入這條管子,它再也跑不出來,只有乖乖地從進口的這一端乖乖地跑到出口的那一端,就完成了「光波」的傳輸。【註二】

02.光纖通訊的應用

光纖通訊的基本架構如圖一。當我們要利用光纖通訊進行傳輸時都必須在發射端先轉換成光訊號,再利用光纖來傳輸至接受端,最後再將光訊號還原成原來的電訊號,所以光纖通訊中的光收發模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而這種通訊方式產生所需要的元件與設備也形成了另一個產業。以光接收模組(Optical Receiver)為例,現在已經有不少的公司開發出傳輸速度達10Gbps的光接收模組。如下頁圖二(a)到(c)[1-3]。光纖通訊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大致上可分成電信網路(Telecom)、數據網路(Datacom)、有線電視(CATV)光纖傳輸網路及光纖用戶迴路(FiberIn The Loop,FITL)等四類,而國防與軍事亦可見光纖通訊之應用。在電信網路方面,最終目的是達到光纖到家(Fiber To The Home,FTTH)的技術,也就是將光纖直接連接到每一個用戶家裡,而這也是將影音多媒體推廣至每個用戶的最佳方式。在數據傳輸網路方面,電腦資訊與通訊的結合而產生了Internet,使得網路也形成另一個光纖產業,而區域網路挾其低價彈性、擴充容易、技術成熟等優點,迅速地席捲全球的電腦世界。光纖已經從骨幹網(Backbone)逐漸侵蝕到校園主幹網路,也就是光纖到大樓(FiberTo The Building,FTTB),而最後的目標是將光纖直接拉至每一台電腦上,也就是光纖到桌上(Fiber To The Desktop,FTTD)。有線電視則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最常用的是混合式光纖同軸電纜(Hybrid Fiber Coaxial,HFC),HFC網路結合了光纖與同軸的最佳特性,在傳輸影音的性能上備受重視。當今HFC最普遍的執行方式為光纖饋線(Fiber To The Feeder,FTTF)網路架構。光纖通訊系統的應用目前大致可分為下頁三大類:

圖一.光纖通訊的基本架構

(資料來源:檢索於李宗儒(2007)。以矽鍺為材料,用於850nm短距光纖通訊超高增益頻寬積(428GHz)的累增崩潰光二極體。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a)日本OKI公司生產(b)美國MFA-Optical公司生產(c)台灣舒霖公司生產

圖二光收發模組

資料來源:檢索於李宗儒(2007)。以矽鍺為材料,用於850nm短距光纖通訊超高增益頻寬積(428GHz)的累增崩潰光二極體。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a.電信光傳輸方面:

電信光傳輸設備為光通訊產業的最大應用者,最早期的電信架構上,是由一中央交換機(Centralized Switch,或稱交換所)與各用戶(End User)直接連線,稱為中央交換網路,單一線路只服務一個最終用戶,但由於各用戶間所處的距離長短不一,為避免長距離線路侷限於只被一位使用者佔用,造成通訊設備因無效率的運用而形成的浪費,所以階層網路(Hierarchical Network)也就衍生而成。階層網路的架構,原則上在地方是由『交換所』及用戶所組成的中央交換網路負責,各中央交換網路再以頻寬較大的『幹線』(Carrier Trunks)相互連接,並用多工(Multiplexing)的方式以增加幹線的傳輸容量,現在使用較多的多工技術是以『分時多工』(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為主;在階層網路下,由於地區性的通訊交由各地區的中央交換網路處理,而長途通訊才會經由多工機再透過幹線來傳輸,因此地區性通訊與長途通訊的資源使用都可得到較有效率的分配,並且能夠獲得較大的傳輸容量。

b.光纖區域網路方面:

人們對於頻寬的需求帶動了光纖區域網路的發展如前所述,由於價格高昂及需求的問題,所以早期光纖發展僅限於長途通訊幹線上的運用,不過近幾年在通訊量的快速增加及網際網路的爆炸性成長下,光纖網路的應用已從過去的長途運輸(Long Haul Transport)的骨幹網路擴展到大城市運輸(Metro Transport)的區幹線,未來一、二年更會因為Datacom流量的增加、技術的進步、及光通訊成本的下降,而使光通訊的應用再度向接取端傳輸(Edge Transport)的中繼幹線(如Fiber to the Building…等)發展。雖然光纖產品的售價快速下降,但由於光纖產品價格要降到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及實際工程架設的困難,所以在短期內光纖到桌(Fiber to the Desk,FTTD)應仍是不多見,不過在光纖區域網路的骨幹上卻是未來一年內即可見到。目前在光纖區域網路的主流是Fast Ethernet(100Mbps以上)及Gigabit Ethernet(1Gbps以上)。

c.有線電視光傳輸方面:

有線電視的雙向傳輸帶動了HFC的興起,增加對於光纖光纜的需求。早期有線電視傳輸的介質是採用同軸電纜(Coaxial Cable)傳輸,整個同軸電纜所運用的頻帶也只有從50MHz到550MHz,大約可放送100個頻道,其他剩餘的頻帶卻因沒有使用而形成浪費,之後因為HFC(Hybrid Fiber Coaxial、光纖同軸電纜)架構及雙向傳輸的出現,因此有線電視系統也可運用在數據資料的傳輸。HFC主要是用光纖將訊號從頭端(Head-end)傳送到在用戶附近的光投落點(Optical Network Unit、ONU),之後再用同軸電纜以串接的方式將高品質的射頻訊號送到500~1000個用戶處。HFC用50~550MHz的頻帶下載電視節目,另運用550~750MHz 的頻帶以調變的方式進行數據、影像、或電話…等數位的下載服務,此外再用5~35MHz的頻帶作為訊號的上行使用。如圖五。【註三】【註四】【註五】

圖三.有線電視光傳輸

資料來源:檢索於2008/10/03,日昇開發科技有線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b33548016.html,/tw/pro2-5.htm 03.光纖的種類

圖四.光纖種類圖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光纖通信網路」一書彙整

04.光纖架構

光纖為玻璃SiO2、塑膠等材質抽絲而成的光傳輸媒介,由於光波可透過光纖傳輸數據等資訊,具有傳輸頻帶寬、通訊量大、損耗低、不受電磁干擾、重量輕等特性。光纖構造方面,內層包含一根極細的玻璃柱,稱為軸芯(core),外圈再以一圈稱為被覆層(cladding)的玻璃包圍,由於被覆層玻璃的折射率較軸芯玻璃柱小,軸芯中傳導的光線如果折射至被覆層,將以全反射的方式折回軸芯內,光波傳導的效率也提高許多。因此,光纖由內而外分為三部分:

a.軸蕊部份(Core):即光纖中傳遞光信號的部份。

b.被覆層部份(Cladding):被覆在軸蕊外圍,為使光線能在核心中傳送。

c.保護層(Jacket):被覆層外殼,可防止外力損害光纖之被覆層及軸蕊。

光纖實際應用時,可集合多束光纖,再以保護層方式加強外殼防護,即成為所謂的光纜。由於光纖可使用的頻寬極大,現階段使用範圍約在565Mbps上下,未來透過頻寬切割及分波多工方式,傳輸頻寬可望更進一步擴大光纖類型方面:可概分為單膜、多膜以及特殊用光纖,其中單模光纖因只傳輸一個模態,適用於大容量長距離的光纖通訊,在骨幹光纖佈建之時需求量最大,多膜光纖蕊徑較大,可同時傳輸多種模態,傳輸性能雖然較差,然因適用於區域光纖網路佈建使用,未來成長率尤勝單模光纖。圖五是光纖基本架構【註三】

圖五.光纖結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檢索於:楊淳良、李楊漢等(2007)。光纖通信網路。五南文化事業。

圖六.光纖基本架構

資料來源:檢索於:2008/10/02,宏翔科技-光纖技術及應用,https://www.360docs.net/doc/b33548016.html,/fiber.htm

光纖通訊的優點

a.和傳統的銅線電纜傳輸系統比較,光纖通信使傳輸的中繼距離增長至數十公

里,並可大幅度地減少中繼器之數目,降低通信系統的成本。

b.光纖質細、輕並富可繞性,容易集結成束,故光纖集結成光纜埋設時,可節

省管道空間。有效提高管道使用率,配置空間的經濟性高,適用於飛行器,衛星及船艦。

c.光纖具有極大的通信頻寬,頻寬可達1~2GHz以上。一般普通同軸電纜的頻

寬約330MHz~550MHz,相較之下,光纖有著極高之載訊容量。

d.光纖材料一般皆為石英玻璃,其具有不腐蝕、耐火、耐水及壽命長之特性,

加上光纖有極佳的柔軟性及應變性,良好的保護外被及抗張物質。

e.由於光纖介質作成如石英玻璃,即為良好絕緣體,不會受到電磁波等之干擾,

適用於容易受雷擊或高電場區,可大大提高通信的傳真度。

f.保密性高光信號不會從光纖中幅射出去,適用於軍事,銀行連線及電腦網

路。由於光纖系統具有上述諸多之優點,使得各國皆看好光纖通信之前景,並已投入大量財力、人力來研究開發。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容量大、低損失、可靠度佳的通信網路是不可或缺的,而光纖通信系統是最佳的選擇。因此未來大部份的銅線電纜將會被光纖取而代之。【註三】【註六】

三.光纖通訊系統的類別

整體光纖通訊產業包括的範圍相當廣,從局端設備、傳輸設備、傳輸設備中的零組件、及用戶端的網路設備…等都有光纖通訊的專有產品,雖然產品相當繁雜,不過以目前已可商業化量產的產品來分類,其零組件大致可粗分為三大類:光纖及用光纖做成的光纜、光主動元件、及光被動元件等。在光被動元件方面所包含的產品更是繁多,例如最常見的光纖連接器、光調變器、光隔絕器、光纖耦合器、光衰減器…等。(詳見表一)【註三】

表一:光纖通訊系統的類別

類別說明

光纖可分為3層:核心層(core)、包覆層(clad)、保護層(光纜)。依材質可粗分為:玻璃光纖(SiO2)與塑膠光纖(PC、PS、mCOC、PMMA、Sol-Gel)。

光纜包括單模光纜(48﹪)、多模光纜(9﹪)、海底光纜(43﹪)。依材質可粗分為:室內(PE)、室外(PVC)。

光主動元件涉及光電之間能量的轉換,包括:光發送器、光接收器、光收發器、光放大器、面射型雷射(VCSEL)、光開關、可調式雷射、L Band放大器。

光被動元件光連接器(比重最大)、光耦合器、光衰減器、光訊號調變器、光偏振器、光隔絕器、濾波器、光源分歧器、光波分歧器。

其他DWDM系統、光通訊材料、光纖區域網路設備、電信光傳輸設備、有線電視光傳輸設備、光纖通訊量測設備

資料來源:陳坤賢。光纖通訊系統簡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郭艷光實驗室

●結語

在完成此論文的過程中發現到國際上主要資訊發達的國家,競相投入大量經費與人力建置光纖骨幹網路與接取網路,已利用光纖網路具有傳輸損失低及超大頻寬等優越通性,實現光纖到府的服務。所以,未來在家享用各項數位匯流的新服務,以及即時和互動的頻寬多媒體娛樂,將因有充裕的頻寬,而能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光纖除了用在通信外也有使用在其他地方,像在醫學上,光纖用於內視鏡,在娛樂方面,常用於音響的訊號線……等其他用途。也因此可以發現到光纖在這個世紀是越來越夯了。

肆●引註資料

註一.楊淳良、李楊漢等(2007)。光纖通信網路。五南文化事業。

註二.黃錦聖(2006)。2006-2007名師教研計劃第四組-光纖通訊。香港特別資優學生陪育支援計畫網。

註三.陳坤賢。光纖通訊系統簡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郭艷光實驗室。

註四.李宗儒(2007)。以矽鍺為材料,用於850nm短距光纖通訊超高增益頻寬積(428GHz)的累增崩潰光二極體。國立中央大學電機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五.李肇嚴(2005)。通訊系統原理。臺北縣,全華圖書。

註六.林宸生、陳德請(2008)近代光電工程導論(修訂三版)。臺北縣,全華圖書。

光纤通信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辽宁省葫芦岛市126105) 摘要光纤通信的问世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光无源器件;光纤通信系统;总结了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的发展—光波分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技术、光纤交换技术以及量子通信技术等的基本原理、优势、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指出了未来的光纤通信将会朝着光纤到户、全光网络的方向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光无源器件; 光放大器 ;光孤子通信 ; 全光通信网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cit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 Liaoning Huludao 125105) Abstrac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being published causes the high speed, the large capacity correspondence becomes possibly, at present it has become the most main intelligenc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history briefly; Light passive componen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mmarized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ma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 light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ying technology, the optical soliton communication, the optical fiber exchange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superiority,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nd the technical level; Had pointed out the futur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will be able to face the optical fiber to the household, the entire light network direction is developing, provides the more better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user. Key word:Light passive component ; Light amplifier; Optical soliton correspondence ; Entire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herent

光纤通信系统与应用(胡庆)复习总结

红色:重点、绿色:了解 第1章 1、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以光波为载频,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光纤通信工作波长在于近红外区:0.85~2.00μm的波长区,对应频率: 167~375THz。 对于SiO2光纤,在上述波长区内的三个低损耗窗口,是目前光纤通信的实用工作波长,即0.85μm、 1.31μm 1.55μm及 1.625μm 2、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P5 图1-3 目前采用比较多的系统形式是强度调制/直接检波(IM/DD)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发送设备(光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光接收设备(光接收机)、光中继器以及各种耦合器件组成。 各部件功能: 电发射机:对来自信源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和多路复用处理; 光发送设备:实现电/光转换; 光接收机:实现光/电转换; 光中继器:将经过光纤长距离衰减和畸变后的微弱光信号放大、整形、再生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光信号,继续送向前方,以保证良好的通信质量。 3、光纤通信的特点:(可参照P1、2) 优点:(1),传输容量大。(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保密性能好:光波仅在光纤芯区传输,基本无泄露。 (4)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纤由电绝缘的石英材料制成,不受电磁场干扰。(5)体积小、重量轻。(6)原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缺点:1)弯曲半径不宜过小;2)不能远距离传输;3)传输过程易发生色散。 4、适用光纤:P11 G.652 和G.654:常规单模光纤,色散最小值在1310nm处,衰减最小值在1550nm 处。常见的结构有阶跃型和下凹型单模光纤。 G.653:色散位移光纤,色散最小值在1550nm处,衰减最小值在1550nm处。难 以克服FWM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带来的影响。 G.655:非零色散光纤,色散在1310nm处较小,不为0;衰减最小值在1550nm 处。可以尽量克服FWM混频等非线性效应带来的影响。 补充:1、1966年7月,英籍华人(高锟)博士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实现光通信的可能性。 2、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有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和同步数字体系(SDH)两种传输体制。

光纤通信网络风险评估

光纤通信网络风险评估 光纤具有抗干扰、数据传输快、损耗小等优点,成为当前网络的主要 通信介质,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不过光纤通信网络 与其它类型的网络一样,也存有安全隐患问题[3],如果出现数据被 窃取、网络入侵等行为,那么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 如何提升光纤通信网络的安全,一直是网络安全管理领域中的研究热 点[4]。近几年来,学者们对光纤通信网络的风险评估进行广泛研究,最原始风险评估模型是引用其它类型的网络评估模型,如双绞线网络等,但是光纤通信网络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模型的风险评估结 果不可靠[5]。近些年,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德尔 斐法、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光纤通信网络的风险评估模 型[6-10]。层次分析法、德尔斐法属于定性分析或简单定量方法, 评估结果的好坏与专家经验和知识直接相关,评估精度不太稳定,时 高时低,而且评估结果含有一定的主观性[11]。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属于定量分析方法,根据光纤通信网络风险的评估指标,采用神经网络等建立相对应的评估模型,评估精度比较高,在光纤通 信网络风险评估中应用最为广泛[12]。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均 没有考虑评估指标选择问题,导致评估指标过多,评估结果和效率均 有待进一步改善[13]。为了提升光纤通信网络风险评估精度,有效 保证光纤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提出一种因子分析法的光纤通信网 络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并通过具体实例对其有效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 1建立光纤通信网络风险的数学模型 在光纤通信网络风险评估过程中,有两个步骤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十分 关键,其中一个是评估指标的选择,另一个是光纤通信网络风险值的 预测算法。假设选择第i个样本的评估指标为{xi1,xi2,…,xin}, 相对应的光纤通信网络值为yi,那么光纤通信网络风险评估的数学模 型可以描述。 2因子分析法选择光纤网络风险评估指标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论文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史 姓名:谢新云 学号:0932002231 专业班级:通信技术(2)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彭霞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2日

概论 目前,在实际运用中相当有前途的一种通信技术之一,即光纤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化通信非常重要的支柱。作为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光纤通信技术已经变为当今信息社会中各种多样且复杂的信息的主要传输媒介,并深刻的、广泛的改变了信息网架构的整体面貌,以现代信息社会最坚实的通信基础的身份,向世人展现了其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自上世纪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问世以来,整个的信息通讯领域发生了本质的、革命性的变革,光纤通信技术以光波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以光纤硬件作为信息传输媒介,因为信息传输频带比较宽,所以它的主要特点是:通信达到了高速率和大容量,且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还有抗电磁干扰和不易串音等一系列优点,从而备受通信领域专业人士青睐,发展也异常迅猛。 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也可以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发挥作用,进行工业监测、控制,现在在军事上也被广泛应用,基于各领域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一条完整的光纤链路除受光纤本身质量影响外,还取决于光纤链路现场的施工工艺和环境。 本文针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展开研究,分别介绍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一些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发展趋势

目录 概论 (1) 目录 (2) 第一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形成 (3) 1.1早期的光通信 (3) 1.2 现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形成 (3) 1.2.1 光纤通信器件的发展 (3) 1.2.2 光纤 (5) 第二章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 (8) 2.1 光纤光缆 (8) 2.2 光电子器件 (8) 2.3光纤通信系统 (14) 第三章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15) 参考文献 (16)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

本实验指导书为《数字传输技术(A)》《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光同步传输技术》课程的实验用书,其有关内容也可以配合《数字传输技术(A)》《光纤通信系统》《光纤通信测量技术》《光同步传输技术》等课程教材使用。 本实验指导书用于光纤数字传输系统性能测试和光纤传输网络的设备与网络管理操作几方面的必做实验,主要是光纤数字线路系统传输性能测试、SDH 设备认识和SDH网络管理系统及操作。其中光纤数字线路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是最基本的实验项目。 光纤数字线路系统包括光端机、光中继机和光纤线路等,其性能参数包括设备和系统光接口参数和电接口传输性能,光接口参数主要是光设备光接口参数、光通道(光纤线路)传输特性,电接口传输性能主要包括误码性能、定时性能和可用性等,需要测试的项目较多,涉及多种测试仪表和测试方法。本指导书重点介绍光纤线路接续和接续损耗的监测、光纤衰减测试实验、光接口参数测试和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测试实验。 选做实验的指导书另行编写。

实验一光纤接续和监测 1 实验二光纤衰减测试 3 实验三光接口参数测试 5 实验四电接口传输性能测试10 实验五SDH设备认识17 实验六SDH网络管理系统及操作19

实验一 光纤的接续和监测 一. 试验目的 掌握光纤接续原理 掌握光纤接续损耗的测试原理 学习使用熔接机和了解光纤接续过程 二.试验原理 光纤接续的常用方法有热熔法和冷接法等,热熔法的主要步骤如下:连接光纤端面的制备,端面的定位和对准,熔接。 光纤接续损耗A s 的定义为 t r s p p A lg 10?= (dB ) 式中 p t 为发射光纤发出的光功率,W p r 为接收光纤接收的光功率,W 监测光纤接续损耗的方法有多种,如:光时域反射计(OTDR)监测和四功率法测试等,目前都采用光时域反射计监测法,其测试系统原理土如图1.1所示。 测试时OTDR 发出测试光脉冲,并测得连接光纤的背向色散曲线如图1.2所示,根据所得曲线设置五个测试点(即采用五点法)即得到接续损耗值。 三. 试验仪器和设备 1.TYPE35SE 光纤熔接机, 1台 2.光时域反射计, 1台 3.光纤, 2盘,2Km/盘 四. 测试步骤

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

摘要 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为载波,利用纯度极高的玻璃拉制成极细的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电变换,用光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随着国际互联网业务和通信业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光纤通信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支柱之一,必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关键词:通信系统光导纤维 Abstrac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the carrier, the use of high purity glass drawn into very fine optical fiber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by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light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the Internet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world's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as brought great promotio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main pillars of information, one will become the 21st century's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industry.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光纤通信的发展前景

光纤通信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8-1班 韩欣欣 08133102 关键词:光纤通信 光纤到户 未来发展 摘要:光纤通信自问世以来,给整个通信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 引言: 光无处不在。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光传递信息了。但那时候传递的信息容量非常少,局限性也很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输与交换量与日俱增,传统的电通信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扩大通信容量,通信方式从中波、短波发展到微波、毫米波,这实际上就是通过提高通通信载波频率来扩大通信容量的。这样就出现了现在的光通信技术,就是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将要传送的图像、数据等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 与传统的电通信相比,光纤通信是以很高频率的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通信。由于光纤通信具有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自其出现以来就备受业内人士的青睐,发展非常迅速。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从1980年至今增加了近一万倍 传输速度在过去的10年中大约提高了100倍。 光纤发展与应用 为了发展光通信技术,人们又考虑和尝试了各种传输介质,但是他们的损耗都非常的高。直到1966年美籍华人高锟博士和霍克哈姆发表论文,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应用于通信,敲开了光纤通信的大门。从此光纤在通信中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很快在1970年8月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光纤。光纤通信的时代由此开始了。 1972年,随着光纤制备工艺中的原材料提纯、制棒和拉丝技术水平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试卷及答案教学提纲

光纤通信系统与网络试卷及答案

浙江师范大学《光纤通信》考试卷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闭卷使用学生 sample 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13年12月27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选择题(10%) 1 半导体光源中,由以下哪个电路模块解决其对温度变化敏感的问题(B) A.APC B.ATC C.过流保护 D.时钟控制 2 ECL激光器是利用以下哪个器件对工作波长进行选择。(A) A.光栅 B.棱镜 C.透镜 D.波导 3 STM-16的标准速率为(C) A.155Mb/s B.622Mb/s C. 2.5Gb/s D.10Gb/s

4.下列哪些指标是系统可靠性指标(D) A.HRDL B.HRDS C.BER D.MTTR 5如果原始码序列为100010001,采用3B1P奇校验进行编码,则变换后的码序列为(C) A.100101010010 B.100101000010 C.100001000010 D.1000100010 二、是非判断题(28%) 1.由于LED具有阈值电流,所以不适合模拟调制 2.光纤通信系统的带宽主要由其色散所限制 3.光纤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波长的发展趋势是向短波方向转移的 4.激光是光纤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主要光源 5.在通信中,我们通常使用弱导光纤 6.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施主杂质,称为N型半导体 7.光纤的数值孔径越大,集光能力越强,所以在通信中我们采用大数值孔 径光纤 8.在光纤中,比光波长大的多的粒子引起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9.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是入射波长大于截止波长 10.SRS现象总是由于光信号和介质中的声子相作用产生 11.OXC节点和OADM节点是全光网中的核心节点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一直是推动整个通信网络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是现代电信网络的基础。本文对光纤通信的主要发展趋势作一简述与展望,包括纳米技术与光纤通信、光交换、PON、光孤子通信。 关键词:光纤通信光交换PON 光孤子通信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所涉及的范围,无论从影响力度还是影响广度来说都已远远超越其本身,并对整个电信网和信息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演变和发展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信网和信息业的未来大格局,也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1.纳米技术与光纤通信 纳米是长度单位,为10-9米,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建立在微米/纳米技术基础上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目前正在得到普遍重视。在无线终端领域,对微型化、高性能和低成本的追求使大家普遍期待能将各种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单一芯片上,即实现SOC(Sy stem On a Chip),而通信工程中大量射频技术的采用使诸如谐振器,滤波器、耦合器等片外分离单元大量存在,MEMS技术不仅可以克服这些障碍,而且表现出比传统的通信元件具有更优越的内在性能。德国科学家首次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光能转换,这为设计微器件找到了一种潜在的能源,对实现光交换具有重 要意义。 可调光学元件的一个主要技术趋势是应用MEMS技术。MEMS技术可使开发就地配置的光器件成为可能,用于光网络的MEMS动态元件包括可调的激光器和滤波器、动态增益均衡器、可变光衰减器以及光交叉连接器等。此外,MEMS技术已经在光交换应用中进入现场试验阶段,基于MEMS的光交换机已经能够传递实际的业务数据流,全光MEMS光交换机也正在步入商用阶段,继朗讯科技公司的“Lamda-Router”光MEMS交换机之后,美国Calient Networks公司的光交叉连接装置也采用了光MEMS交换机。 2.光交换是实现高速全光网的关键 光交换是指光纤传送的光信号直接进行交换。长期以来,实现高速全光网一直受交换问题的困扰。因为传统的交换技术需要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才能进行交换,然后再转换成光信号进行传输,这些光电转换设备体积过于庞大,并且价格昂贵。而光交换完全克服了这些问题。因此,光交换技术必然是未来通信网交换 技术的发展方向。 未来通信网络将是全光网络平台,网络的优化、路由、保护和自愈功能在未来光通信领域越来越重要。光交换技术能够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并能提供灵活的信号路由平台,光交换技术还可以克服纯电子交换形成的容量瓶颈,省去光电转换的笨重庞大的设备,进而大大节省建网和网络升级的成本。若采用全光网技术,将使网络的运行费用节省70%,设备费用节省90%。所以说光交换技术代表着人们对光通信技术发展的 一种希望。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正在积极研究开发全光网络产品,其中关键产品便是光变换技术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光交换机大多数是光电和光机械的,随着光交换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基于热学、液晶、声学、微机电技术的光交换机将会研究和开发出来,其中以将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应用于光交换产品 的开发更会加速光交换技术的发展。 3.无源光网络(PON)技术 无源光网络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纯介质网络,避免了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了线路和外部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节省了维护成本,是电信维护部门长期以来期待的技术。无源光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覆盖“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光纤技术,其在光分支点不需要节点设备,只需安装一个简单的光分支器即可,因此具有节省光缆资源、带宽资源共享、节省机房投资、设备安全性高、建网速 度快、综合建网成本低等优点。

光纤通信基础知识

光纤通信基础知识 基本光纤通信系统 最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由数据源、光发送端、光学信道和光接收机组成。其中数据源包括所有的信号源,它们是话音、图象、数据等业务经过信源编码所得到的信号;光发送机和调制器则负责将信号转变成适合于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先后用过的光波窗口有0.85、1.31和1.55。光学信道包括最基本的光纤,还有中继放大器EDFA等;而光学接收机则接收光信号,并从中提取信息,然后转变成电信号,最后得到对应的话音、图象、数据等信息。下面是光通信系统图。 光通信系统图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传输系统是数字通信的理想通道。与模拟通信相比较,数字通信有很多的优点,灵敏度高、传输质量好。因此,大容量长距离的光纤通信系统大多采用数字传输方式。 电发射端机 主要任务是PCM编码和信号的多路复用。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到接收端再用专门的设备将各路信号分离出来,多路复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code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抽样是指从原始的时间和幅度连续的模拟信号中离散地抽取一部分样值,变换成时间和幅度都是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抽样所得的信号幅度是无限多的,让这些幅度无限多的连续样值信号通过一个量化器,四舍五入,使这些幅度变为有限的M种(M为整数),这就是量化。由于在量化的过程中幅度取了整数,所以量化后的信号与抽样信号之间有一个差值(称为量化误差),使接收端的信号与原信号间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表现为接收噪声,称为量化噪声。码位数M越多,分级就越细,误差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编码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抽样所得的M种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或者其它进制的数来表示,每种信号都可以由N个2二进制数来表示,M和N满足M=2N。例如如果量化后的幅值有8种,则编码时每个幅值都需要用3个二进制的序列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编码仅指信源编码,这和后面提到的信道编码是有所区别的。 现以话音为例来说明这个过程。我们知道话音的频率范围是300~3,400Hz,在抽样的时候,要遵循所谓的奈奎斯特抽样率,实际中按8,000Hz的速率进行抽样。为了保证通话的质量,在长途干线话路中采用的是8位码(28=256个码组)。这样量化值有256种,每一种量化值都需要用8位二进制码编码,那么每一个话路的话音信号速率为8×8=64kbps。 奈奎斯特抽样定理:要从抽样信号中无失真地恢复原信号,抽样频率应大于2倍信号最高频率。 多路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 时分多路复用:当信道达到的数据传输率大于各路信号的数据传输率总和时,可以将使用信道的时间分成一个个的时间片(时隙),按一定规则将这些时间片分配给各路信号,每一路信号只能在自己的时间片内独占信道进行传输,所以信号之间不会互相干扰。 频分多路复用:当信道带宽大于各路信号的总带宽时,可以将信道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用来传输一路信号。或者说是将频率划分成不同的频率段,不同路的信号在不同的频段

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1977年美国在芝加哥相距7000米的两电话局之间,首次用多模光纤成功地进行了光纤通信试验。85微米波段的多模光纤为第一代光纤通信系统。1981年又实现了两电话局间使用1.3微米多模光纤的通信系统,为第二代光纤通信系统。1984年实现了1.3微米单模光纤的通信系统,即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80年代中后期又实现了1.55微米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即第四代光纤通信系统。用光波分复用提高速率,用光波放大增长传输距离的系统,为第五代光纤通信系统。新系统中,相干光纤通信系统,已达现场实验水平,将得到应用。光孤子通信系统可以获得极高的速率,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可能达到实用化。在该系统中加上光纤放大器有可能实现极高速率和极长距离的光纤通信。 就光纤通信技术本身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光纤光缆技术、光交换技术传输技术、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以及光网络技术等。 光纤技术的进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是通信系统所用的光纤; 二是特种光纤。早期光纤的传输窗口只有3个,即850nm(第一窗口)、1310nm(第二窗口)以及1550nm(第三窗口)。近几年相继开发出第四窗口(L波段)、第五窗口(全波光纤)以及S波段窗口。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无水峰的全波窗口。这些窗口开发成功的巨大意义就在于从1280nm到1625nm 的广阔的光频范围内,都能实现低损耗、低色散传输,使传输容量几百倍、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长。这一技术成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特种光纤的开发及其产业化,这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 1. 有源光纤 这类光纤主要是指掺有稀土离子的光纤。如掺铒(Er3+)、掺钕(Nb3+)、掺镨(Pr3+)、掺镱(Yb3+)、掺铥(Tm3+)等,以此构成激光活性物质。这是制造光纤光放大器的核心物质。不同掺杂的光纤放大器应用于不同的工作波段,如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应用于1550nm附近(C、L波段);掺镨光纤放大器(PDFA)主要应用于1310nm波段;掺铥光纤放大器(TDFA)主要应用于S波段等。这些掺杂光纤放大器与喇曼(Raman)光纤放大器一起给光纤通信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的显著作用是:直接放大光信号,延长传输距离;在光纤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CATV网)中作分配损耗补偿;此外,在波分复用(WDM)系统中及光孤子通信系统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元器件。正因为有了光纤放大器,才能实现无中继器的百万公里的光孤子传输。也正是有了光纤放大器,不仅能使WDM传输的距离大幅度延长,而且也使得传输的性能最佳化。 2. 色散补偿光纤(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DCF) 常规G.652光纤在1550nm波长附近的色散为17ps/nm×km。当速率超过2.5Gb/s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会导致误码。若在CATV系统中使用,会使信号失真。其主要原因是正色散值的积累引起色散加剧,从而使传输特性变坏。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必须采用色散值为负的光纤,即将反色散光纤串接入系统中以抵消正色散值,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色散大小。这里的反色散光纤就是所谓的色散补偿光纤。在1550nm处,反色散光纤的色散值通常在-50~200ps/nm×km。为了得到如此高的负色散值,必须将其芯径做得很小,相对折射率差做得很大,而这种作法往往又会导致光纤的衰耗增加(0.5~1dB/km)。色散补偿光纤是利用基模波导色散来获得高的负色散值,通常将其色散与衰减之比称作质量因数,质量因数当然越大越好。为了能在整个波段均匀补偿常规单模光纤的色散,最近又开发出一种既补偿色散又能补偿色散斜率的"双补偿"光纤(DDCF)。该光纤的特点是色散斜率之比(RDE)与常规光纤相同,

光纤通信发展与现状解析

公选课课程论文 (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光纤通信发展与现状 学生:周丹丹 提交日期:2011 年 4 月 18 日学生签名:周丹丹 光纤通信发展与现状 周丹丹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在当今这个竞争时代的重要性,指出光纤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并简单介绍了了国际光纤通信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描述了自 1960年光纤之父高锟等人首先提出了用低吸收的光纤做光通信至今,光纤通信的发展。并具体针对在我国出现不久的 3G 手机上网和手机网上银行做了一些介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最后结合现状和相关文献对光纤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做一些介绍。 关键字:光纤通信、发展、手机、 3G 、光联网 一、信息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古人烽火狼烟、快马加鞭、鸿雁传书……这些历史典故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具备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把握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抓住机遇、才能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才华、扬长避短,取得成功。 一直到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国家、企业甚至个人想要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一定要及时、详细了解当今世界的各个行业的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自身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使之与时代环境相符合。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使人类文明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如何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有效、及时地传递大量信息呢?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传输媒介。 二、关于光纤通信 【 1】 光纤通信是用光作为信息的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单元:光发射机、光纤和光接收机。它首先要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最后还原成原信号。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具体如下:

中国光纤通信网

中国光纤通信网 编辑本段简介 中国光纤通信网,是目前国内领先的光纤通信资讯类门户网站。随着我国目前三网融合和光纤到户的飞速发展,供用户交流的网上平台更少,专业的资讯比较分散。而中国光纤通信门户的开放,为行业内企业,用户,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在网络上的互相传递业界资讯,交换产品信息等提供了一个大型专业的平台。 编辑本段中国光纤通信网特点 信息交流,技术沟通,产品展示,资讯阅览,新闻订阅,供求关系,寻求商机,广告服务,会员提升,企业建站,个性建设,协会资料,展会资源,行业人才,商务代理等。 编辑本段中国光纤通信网优势 中国光纤通信网的优势在于以提供行业资讯,新闻,专业知识,无数的产品供求信息,以及开放式的运营模式,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人性化的版面设计等。使您能更好更领先的掌握行业中的动态,获取更多的商机。从而为广大光纤通信企业拓展网络业务,进军电子商务提供不易多得的良机与契机。 编辑本段网站导航 行业新闻政府企业产品国际 公司运营商制造商代理商 资讯技术文献标准术语 热点FTTH 三网融合物联网泛在网 网络建设规划设计认证研究 产品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配套 商机供应求购合作招标 会展 协会 人才 网络案例 编辑本段行业背景:光纤通信的发展 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经历三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缆通信线路,而致力于发展光纤通信.中国光纤通信已进入实用阶段. 光纤通信的诞生和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并列为20世纪90年代的技术。进入21世纪后,由于因特网业务的迅速发展和音频、视频、数据、多媒体应用的增长,对大容量(超高速和超长距离)光波传输系统和网络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来传送信息,而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实现信息传输,达到通信目的的一种最新通信技术。 通信的发展过程是以不断提高载波频率来扩大通信容量的过程,光频作为载频已达通信载波的上限,因为光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因此用光作为载波进行通信容量极大,是过去通信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光通信是人们早就追求的目标,也是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 光纤通信与以往的电气通信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有很多优点:它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线径细、重量轻,原料为石英,节省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绝缘、抗电磁干扰性能强;还具有抗腐蚀能力强、抗辐射能力强、可绕性好、无电火花、泄露小、保密性强等优点,可在特殊环境或军事上使用。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_图文(精)

科技!论坛 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4期 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Feb.2006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王磊裴丽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所1 00044 摘 要:光纤通信自问世以来,给整个通信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最主 要的信息传输技术。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特性和现阶段国内外应用光纤通信的基本-睛况,比较详细地总结了目前光纤通信主要技术——光 波分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技术和光纤接八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发展状况和国内外近期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平,最后论述了未来光纤通信将是朝着 光纤到户、全光网络的方向发展,最终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 关链词:波分复用;光弧子通信;光纤到户 1。光纤通信概况 方案,它在我国多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得到应 实现了20Gbit/S、105kin的传输。近年来 196

6年,美籍华人高锟博士(C.K. 用;以10Gbit/s为基础的DWDM系统已逐渐 时域上的亮孤子、正色散区的暗孤子、空域上后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成为核心网的主流。DWDM系统除了波长数开的三维光弧子等,由于它们完全由非线性彭论文,预见了低损耗的光纤能够应用于通信, 和传输容量不断增加外,光传输距离也从 应决定,不需要任何静态介质波导而备受国映 敲开了光纤通信的大门。从此光纤在通信中的 600km左右大幅度扩展到2000km以上。1. 外研究人员的重视f“。 应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很快在1970年8月,28n)it/s(128 X 10Gbit/s)的DwDM系统已达到 众多实验结果表明,光弧子通信具有远韪美国康宁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损耗为20dB/km的 无中继传输80 O0kIll;实验室最高记录已达 离光传输能力,可用于海底光缆通信等,而目 光纤,光纤通信的时代由此开始了。与传统的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8-11-02T12:10:13.9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作者:周中亮 [导读]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很多行业领域都会将光纤通信技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周中亮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很多行业领域都会将光纤通信技术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以此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来,很多科研团队也提高了对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重视与研究,并对技术的应用原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日后技术应用价值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本篇文章就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进行简单论述,并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技术在现阶段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活与以及工作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很多科研团队以及国家相关部门都提高了对此技术的重视与研究。一方面是由于光线通信系统技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与科学性,需要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技术的操作原理和要点,以此来保证技术应用效果。另一方面是由于光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明确其发展方向与目标才能为国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发展现状 光线通信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不仅对很多行业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还间接的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要想进一步提高光线通信系统技术的应用价值,那么相关科研团队就要对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1、光弧子载体方面 由于光弧子的超短光脉冲特点,以它作为载体的经过光纤长距离的运输后,波形和速度都可以较大程度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零误码的情况。在很早以前就有实验研究了光弧子,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才说明了光弧子是可以作为运输载体的。由此,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积极展开了研究探讨,比如美国和日本进行了双信道波分复用弧子通信系统和直通光弧子通信系统的实验。光弧子具有容量大、抗干扰性强,适用于长距离运输的特点,将光纤通信技术发展推进了一步。 2、光波分复用技术方面 利用光波分复用技术可以使多束激光在一条光纤上传播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让光纤通信具有更大的容量,改善了光纤传输量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近几年,日本首先成功研发出世界最高容量的WDM系统,使得光波分复用系统得到传播,有效的克服了光纤通信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目前,还有将波分复用和光时分复用相结合,将多束激光再一次复分,从而更加大大提高传输容量。 3、光纤接入技术方面 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通信数量和频率都日益增加,互联网、物联网等多媒体服务也有着更广泛的运用,这就需要宽带能力强的光纤接入。而其中,PON技术与多种技术相结合产生成本较低的EPON技术,依赖于以太网,作为最佳接入网。有了进一步的相结合后,EPON技术还可以扩展到更广阔的网络环境中,连接更多的设备,使光纤通信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二、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未来展望 就现阶段光纤通信系技术的发展情况开展,超高速传输系统领域以及光传送联网技术领域中会经常出现其身影。另外,光接入网技术也逐渐被融入到光纤通信系统技术中,不仅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机遇与挑战,还在很大程度上推进着光纤通信系统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超高速系统的发展 目前10Gbps系统已开始大批量装备网络,主要在北美,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已开始大量应用。但是,10Gbps系统对于光缆极化模色散比较敏感,而已经铺设的光缆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开通和使用10Gbps系统的要求,需要实际测试,验证合格后才能安装开通。它的比较现实的出路是转向光的复用方式。光复用方式有很多种,但目前只有波分复用(WDM)方式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而其它方式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2、超大容量WDM系统的发展 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率低于1%,还有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级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的基本思路。基于WDM应用的巨大好处及近几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波分复用系统发展十分迅速。 3、实现光联网的发展 上述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技术尽管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但基本上是以点到点通信为基础的系统,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还不够理想。如果在光路上也能实现类似SDH在电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的话,无疑将增加新一层的威力。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光光联网既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和网络扩展性、重构性、透明性,又允许网络的节点数和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互连任何系统和不同制式的信号。 由于光联网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预研,特别是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资助了一系列光联网项目。光联网已经成为继SDH电联网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发展高潮。建设一个最大透明的、高度灵活的和超大容量的国家骨干光网络,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 4、新代光纤的发展 目前,为了适应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不同发展需要,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G.655光纤)和无水吸收峰光纤。其中,全波光纤将是以后开发的重点,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从长远来看,BPON技术无可争议地将是未来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从当前技术发展、成本及应用需求的实际状况看,它距离实现广泛应用于电信接入网络这一最终目标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光纤通信系统模型

光纤通信系统模型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以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种通信形式。因此发送端首先将所要传送的声音或图像转换成电信号,而后利用这个电信号来改变光的某个参数如光强或频率 等,再利用光纤将调制后的光信号传送至远处的接收端,接收端则用光电_极管(PIN) 或雪崩光电一极管(A P D)等光检测器将光信号恢复为电信号,再经解调放大后恢复出原始信号。在光纤通信系统中所要考虑的冈素很多,如调制方式、发光元件、光纤、光检测器件、放大再生等,还需考虑所要传送的信号、传送系统编码格式、传输距离、中继设备以及系统的可靠度等因素。 光纤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如图1-4所示。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纤、中继器、光纤连接器、光接收机等部分组成。 (1)光发射机 光发射机的功能是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用耦合技术把光信号 最大限度地注入光纤线路。光发射机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光源是光发射机的核心。光发射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光源的特性,对光源的要求是:输出光功率足够大,调制频率足够高,谱线宽度和光束发散角尽可能小,输出功率和波长稳定,器件寿命长。目前广泛使用的光源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 E D)、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 D)和动态单纵模分布反馈(D F B)激光器。也有使用固体激光器作为光源。 光发射机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调制方式主要有直接调 制和间接调制两种,如图1-5所示。 所谓直接调制是用电信号直接调制半导体激光器或发光二极管的驱 动电流,使输出光随电信号变化而实现的。这种方案技术简单、成本较 低且易于实现,但调制速率受激光器的频率特性所限制。间接调制,亦称外调制,它是把激光的产生和调制相互分开,用独立的调制器调制激光器的输出光实现的。目前有多种调制器可供选择,最常用的是电光调

光纤通信传输简介

光纤通信传输简介 随着近年来对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系统的大力研究和开发,光纤性能更加完善,品种更加多元化,光纤通信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传输平台,通信网络也在向全光网络发展。这篇论文旨在了解并简要介绍这个通信传输的主力军。 首先是光纤通信的介质:电缆。电缆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双绞线电缆,双绞线(TP)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铜导线,按一定的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减少串扰及信号放射影响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导电传输中放出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所抵消。 双绞线由两根22号至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而将一对或多对双绞线安置在一个套桷中,便形成了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电缆广泛应用于传统的通信领域。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早期阶段,点到点传输方式均使用双绞线电缆。随着技术的进步,双绞线电缆所能支持的通信速率不断提高。目前三类双绞线电缆能支持10Mbps100米,即10BASE-T标准,五类双绞线支持100Mbps速率100米,即CDDI标准甚至能支持155Mbps的ATM速率。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双绞线能支持600Mbps以上的速率。 a、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国际电气工业协会(EIA)为双绞线电缆定义了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计算机网络中常使用的是第三类和第五类以及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第三类双绞线适用于大部分计算机局域网络,而第五类双绞线利用增加缠绕密度、高质量绝像材料,极大地改善了传输介质的性质。 由于继承了声音电信通信的办法,计算机网络用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在安装上通常与大部分电话系统相同,采用同一种方法,一个用户设备,通过RJ-45(4对线)或RJ-11(2对线)的电话连接器端口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相连。目前,非屏蔽双绞线可在100米内,使数据传输率达到100Mbps(每秒百万位)。 b、屏蔽双绞线电缆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内部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一样是双绞铜线,外层由铝箔包着。 Apple计算机公司以及IBM公司所用的各种传输介质都要求使用屏蔽双绞线电缆。屏蔽双绞线相对来讲要贵一些,但它仍然比同轴粗缆和光缆便宜些。它的安装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难一些,类似同轴电缆。它必须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它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米以内达500Mbps,但是通常使用的传输率都不超过155Mbps。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速率是 16Mbps。屏蔽双绞线电缆的最大使用距离也限制在百米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