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

合集下载

浅谈让“校长进课堂”成为教育新常态

浅谈让“校长进课堂”成为教育新常态

浅谈让“校长进课堂”成为教育新常态伴随着教育新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也在不断地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深化和变革,而“校长进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新兴趋势,迅速吸引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校长进课堂”这一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其有效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

一、“校长进课堂”背景和意义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

而校长作为学校中的重要领导,其主要职责就是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而对于校长而言,“进入课堂”不仅可以有效弥补校长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短板,更可以让校长更加深入了解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此外,“校长进课堂”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鼓舞师生斗志,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校长进课堂”的核心内容1.掌握最新教育教学内容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校长需要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教育教学内容,以便全面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2.展示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在进入课堂之前,校长需要注重对教育理念的梳理和理解,并尽可能地将这些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风格。

3.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校长在进入课堂之后,应该注重对教学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引导教师进行科学、规范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学科建设、教育科研活动等各项在校园运行中的工作。

1.注意选择学科和教学年级校长要注意选择学科和教学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以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2.熟悉教材和备课进入课堂之前,校长需要认真熟悉学科教材和备课内容,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3.注重与教师的配合校长需要注重与教师的配合,与教师主动沟通交流,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要在教师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真正达到教师和校长的协同合作效果。

适应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适应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

适应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常态作者:郑金洲来源:《新教师》2015年第05期近来,在和一些教师及教研员交流的过程中,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教育怎么总是改来改去,什么时候才到尽头?今天一个新理念,明天一个新提法,到底哪个观念才是正确的?这样的认识不能说全无道理,但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以后所面临的问题并不见得比改革以前要少。

客观上讲,没有哪个人愿意改革,没有哪个人热衷改革,改革常常是问题倒逼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今天教育面临的挑战、在适应人民群众需要方面的差距、自身观念体制机制的落后等来看,的确改革远没有到位,离建成小康社会及“两个百年”的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处此情境,教育教学持续深入的改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树立教育没有终极观念的基本观点对教师来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是长期的、没有尽头的。

改革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改革也总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

一个时期领先的教育观念,在另一个时期可能恰恰是改革的对象;一个时期教育上的优秀做法,在另一个时期可能恰恰是发展的负累。

教育正是在克服自身一个又一个缺陷的同时,走向新的更高水平。

忽视学生的时候,我们需要大声疾呼教育中要看到“人”的存在;过度关注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尽力扭转认识上的偏颇,给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恰当的定位。

忽视教材的文本解读的时候,我们需要形成教材是蓝本也是文本的观念;但过度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应有边界的时候,我们则要引导尽量回归教材的政治、文化、学科等属性,不能一味地主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更新永远在路上,恒久的、普适的、一劳永逸的教育观念几乎是不存在的。

二、要经常检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存在的缺陷与不当并及时加以调整无论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还是教育实践的大量例证,都越来越多地说明反思是矫正教育教学观念、适应变革要求的钥匙。

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

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

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下的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变革,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进行概述。

首先,教育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新常态下,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新时代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其次,学习方式正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而,在新常态下,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工具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同时,教育机构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教育内容正向多元化和前沿化发展。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基础学科知识为主,而新常态下的教育内容则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新常态下,教育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科技。

同时,教育内容也需要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最后,教育评价正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

然而,在新常态下,教育评价正在逐渐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如综合评价报告、学生档案等。

同时,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总之,新常态下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变革。

教育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方式正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内容正向多元化和前沿化发展,教育评价正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的形势任务教育

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的形势任务教育

司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太钢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新常态下的太钢路在何方》。

文章全面分析了钢铁行业新常态的表现和当前太钢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应对新常态的措施和办法。

评论员文章的刊发转变了部分干部职工对新常态的片面认识,坚定了全员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信心。

各单位普遍开展了“新常态下的太钢路在何方”主题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明确了努力方向。

《太钢日报》积极刊登各单位的大讨论动态,推动大讨论活动向纵深发展。

与此同时,《太钢日报》还开辟“我看新常态”专栏,及时刊发基层一线员工对新常态的认识和体会,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太钢日报》及时刊登普通职工针对新常态所撰写的随笔、感想等文章,受到广大职工好评。

太钢电视台“钢城纵深行”栏目定期播放各单位积极应对新常态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鼓舞全员士气起到重要作用。

太钢内外网、《太钢手机报》、太钢微博、太钢微信等媒体也利用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积极传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相关的理论文章、行业动态、先进经验等内容,引起干部职工广泛关注。

公司各种媒体形成合力,推动了形势任务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二、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形势任务教育中,太钢意识到仅靠宣传引导是不够的。

在新常态下,必须持续深化改革,让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切实转变观念,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2014年以来,太钢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统领和推动各项工作,促进各业务单元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建立市场倒逼机制,坚定价值经营的目标追求。

太钢变革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由考核内部利润变为考核市场利润或市场成本,用市场价值衡量工作绩效、决定干部职工薪酬,把干部职工的收入与创造的价值紧密挂钩,实现从生产经营型向价值经营型转变。

二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推进响应机制改革。

冶炼厂向前部原料采购市场延伸,优化原料结构降成本;成材厂打开“后门”,直接面对和感受市场,与营销部门联动,寻求优质高效订(下转第103页)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淘汰性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太钢不断改进和创新形势任务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转变观念,万众一心,攻坚克难,不断提高适应和引领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新形势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改进

新形势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改进

新形势下的育人方式变革与教学模式改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需要教育的局部改革,还需要进行育人方式的系统变革。

新形势下的育人方式变革应着力于全面培养体系的整体构建,在学校办学的三个关键维度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和实践样态。

新形势下的育人理念体现大情怀学校育人理念是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并能影响教师和家长教育行为的关于教育使命、育人目标、育人要求、育人原则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

育人理念体现学校对教育应然状态的追求,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

新形势下的学校育人理念应该体现大情怀。

教育理解要深在学校,凡是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都是教育,这是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人们极易理解。

但是,对“教育”深层意蕴的理解,需要我们深刻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一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群体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回答,体现学校品质的差异。

只有在中华历史文脉中寻找立德树人的深厚渊源,在中国近现代史中聆听民族复兴对教育的呼唤,明确教育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使命,才能提高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深度,进而自觉把教育梦与中国梦统一起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增强教育自信,形成教育大情怀。

育人目标要高学校的育人目标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要与国家教育方针高度契合,体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学校育人目标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校表达。

一是要从对“全面发展”的理解中体现教育对“人”的尊重和社会对“人”的要求,二是要从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解中体现教育的使命与担当,形成育人目标共识。

只有把学校教育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度关联起来,以仰望星空的情怀审视学校教育,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才可能形成并努力追求高品质的育人目标。

教育情感要真教育是伴随生命拔节成长的过程,是一份朝阳事业,其本身就具有可爱之处;同时,教育也是生命塑造的过程,是一份“唤醒”的事业,需要以爱为底色。

从教育“新常态”到教育“新生态”

从教育“新常态”到教育“新生态”

从教育“新常态”到教育“新生态”背景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来,“教育新常态”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从而进入到“教育新生态”的阶段。

教育“新常态”分析教育“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

这些特征的引入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目标的变化教育“新常态”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目标,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

这一变化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面对未来的自信心。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强化教育“新常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有竞争力的能力。

评价体系的变革教育“新常态”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走向一种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公正公平的评价模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

教育“新生态”分析教育“新生态”是在教育“新常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教育“新生态”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新生态”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注重学生个性和多元化发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变革教育“新生态”倡导“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模式,强调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灵活的教育课程体系。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教育“新生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辅助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的全方位覆盖。

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新常态”向“教育新生态”的转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效果也将更加显著。

未来的教育,将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将教育更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教学之中。

结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范本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是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与这些教育活动,不仅让我拓展了眼界,开拓了思维,还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常态下的教育活动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学校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参与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项目制学习、协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

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其次,新形象下的教育活动让我了解到学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参与这些教育活动,我看到了许多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

例如,学校开展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和锻炼。

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培养了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新作为下的教育活动让我认识到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参与这些教育活动,我看到了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尝试。

例如,学校开设了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和发展。

这些活动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参与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学校教育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参与这些教育活动,我相信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近年来,教师职业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教师的角色和使命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就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教师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不仅要传达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其次,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再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师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教师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首先,教师将发挥更多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热爱。

其次,教师将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导师和学业规划师。

随着个性化教育的不断推广,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优势和特长,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

再次,教师将更多地与社会和家长合作。

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与社会和家庭密切相关的。

教师需要积极与社会各界、家长开展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形成教育发展的良好合力。

三、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教育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大背景。

近年来,新常态下的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行业发生了很多变化。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智能设备等多种工具进行教学,开展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创新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参与“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对我而言是一次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和提升教育实践能力的宝贵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以下是我在活动中形成的几点心得体会。

适应教育新常态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教育新常态。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

塑造教育新形象
教育新形象的塑造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活动中,我学习到了如何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来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我意识到,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深深影响着学生,因此,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生的导师。

实现教育新作为
教育新作为的实现,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实践,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

在活动中,我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中,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活动,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我将把活动中的收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
量。

同时,我也将持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新常态总结

新常态总结

新常态总结新常态是指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在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模式。

这种新的常态,主要是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人们需要适应并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

一、生活方面生活方面的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个人和社会层面。

在个人层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一些改变。

首先,人们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主动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成为了生活的新常态。

其次,人们在选择休闲和娱乐方式上变得更加谨慎,更多地选择在家中进行。

在线购物、线上娱乐等成为了新常态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社会层面,新常态也带来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首先,人们对于社交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相比于传统的线下社交模式,人们更多地借助于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

其次,疫情对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一些转变,更多地选择在家居住和居家旅游。

二、工作方面在工作方面,新常态标志着一种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工作方式的到来。

首先,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人们不再需要每天到办公室上班,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

这种新的工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通勤时间和交通成本,还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和个人空间。

其次,在新常态下,一些传统行业也开始转型升级,更加倾向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例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数字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和服务。

三、教育方面在教育领域,新常态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育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学生开始接受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和知识传授。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其次,教师也需要适应新常态,通过线上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学生需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育机构和学校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构建起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医疗方面在疾病防控方面,新常态要求人们更加健康和安全。

教育技术革新:在线学习的新趋势

教育技术革新:在线学习的新趋势

教育技术革新:在线学习的新趋势在21世纪的教育领域,技术革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线学习,作为这一变革的前沿阵地,正逐渐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本文将探讨在线学习的新趋势,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未来的教育模式。

首先,个性化学习体验正成为在线教育的核心。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教育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进度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

这种个性化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学习体验。

这些技术能够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例如,通过VR,学生可以“穿越”到历史事件的现场,或者在AR的帮助下,观察复杂的生物结构。

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三,在线学习平台的社交化趋势日益明显。

学习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变成了一个社区的互动过程。

在线讨论区、实时问答和协作项目等社交工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教师提供了实时反馈和指导的机会。

此外,移动学习正在成为在线教育的新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环境。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学习资源,这为终身学习和灵活学习提供了可能。

最后,数据驱动的教学方法正在兴起。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基于数据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在线学习的新趋势正以多样化的方式重塑教育的未来。

个性化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社交化学习平台、移动学习和数据驱动的教学方法,这些趋势共同推动着教育技术革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期待在线学习将继续引领教育的未来发展。

时代变革对教育性质的挑战和机遇

时代变革对教育性质的挑战和机遇

时代变革对教育性质的挑战和机遇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信息化的深度渗透,正在深刻变革教育的性质、内容与方式。

这一系列变化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理解时代变革对教育性质的影响有助于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各界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学习成为教育的新常态。

在线教育资源的丰富使得学习不再受限于传统课堂。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公共场所,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学习材料和优质课程。

这种灵活性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具个性化。

然而,这一变革也对教育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较为单一,均衡的教育机会往往依赖于资源配置和地理位置,而数字化教育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进而加大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样,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兴趣和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教学。

AI辅助的个性化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进度和能力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这不仅能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并运用这些新技术,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

传统教师角色可能会发生改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教育设计者。

全球化同样对教育性质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范畴。

跨国界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

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交融丰富了教育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然而,全球化也面临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实现教育的普遍性,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是,教育的可及性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方面,网络技术使得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等地接触这些资源。

教师新常态:育人为本,精细管理心得

教师新常态:育人为本,精细管理心得

教育事业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教师更是教育的核心,扮演着桥梁、引路人的角色,负责培养下一代,这是一份崇高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新常态也随之变化,育人为本、精细管理成为了教师的重要职责。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本质需求。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应仅仅只是授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注重学生成长和人格塑造。

教师需要更多的了解学生,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如今的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在探索中自主地取得成就和实现突破。

在启发学生探索和创造过程中,教师要为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榜样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另一方面,精细管理也是教师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管理和规范,实现科学、系统、有序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在任教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准备,科学布置教学内容,提供有意义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重要工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矫正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事业需要教师们的不断努力。

面对教育变革和新常态,教师必须具备育人和管理的新思想和新能力,不断推进科学、精准、高效的教育,成就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中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In conclusion,育人为本,精细管理是当今教师新常态的核心职务。

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根本,教师的重任在肩,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职业水平,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所有教师在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打造更高水平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的未来人才。

牟延林-新常态下课程改革的思考(改) - 复件(1)

牟延林-新常态下课程改革的思考(改) - 复件(1)

教学主体参与度不足; 教学主体积极性不高; 教师“围绕社会问题组织课程”改革意识不够。
(四) 课程评价方式:社会评价失权
课程评价的本质
课程评价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体现了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意愿。
社会评价失权原因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指向,因此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 展需求这一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社会政策环境、学校评价机制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社会参与评价的权力丧失。
目标及要求;
(二) 行动策略
设计能力导向课程体系时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某类高校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 问题二:哪些是某个专业毕业生须具备的能力? 问题三:这些能力应该由哪些课程来培养? 问题四:如何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 行动策略
能力型课程设计的四个步骤: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步骤 4
者、 学习者、内容和环境;
历时态:时间动态系统,由个体和社会的理 论、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结构与组 织、活动样式、评价等构成。
课程改革,实质上不仅仅局限于内容的范畴,也不只是教材的更新,而应是一项 系统工程,是课程系统的重建。
(一) 观念提升
观念二:从孤岛课程走向开放课程
孤岛课程
教学内容是课程系统中的“孤岛”
课程内容选择是否科学,不仅与学科背景、教材资源和课程性质等因素有关,还与 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息息相关。
(二) 课程内容选择:囿于知识本位
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课程内容选择
应用型高校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选择局限于学科知识传授。
课程内容选择更注重学生通识技能、 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
应用型高校的课程内容选择,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本位观转换到关注学生技术技 能成长的能力、态度培养观,实现课程内容选择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对接。

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

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

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内容提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运行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推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课题。

高等教育的全面深化变革时代已经到来,直面挑战、主动变革,这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大学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的“进化过程”。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高等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站在历史新起点,为进一步推动改革纵深全面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吹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号角。

[1-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了以规模增速放缓、提升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

新常态阶段的高等教育发展应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从推动规模发展转向促进内涵发展,从单项改革转向综合改革转变。

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不仅需要调整政府与高校的改革行为,还需要协调多元改革模式。

[3]一、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高校有几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其根本职能;科学研究可以转化、促进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是广义的,一种是直接服务社会,另一种是间接但更为重要的方式是,高校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后服务社会.判断的标准是要看是还是有利于人才培养这一核心任务和本质工作,是不是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不是为立德树人服务。

[4]中外教育发展史揭示了一条规律——如果一种教育形式或一类学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必会创造出另一种教育形式或学校来适应特定的社会需求及教育需求。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丛林法则,优胜劣汰。

这是发展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社会形势。

从西方大学发展历史来看,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和变革始终是服务对象的发展和变革所推动的。

世界一流大学往往是那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事业之中,并为之作出积极贡献的大学。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

2024职业教育热点话题✅“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实施“三教”改革的基本共识,激发更多的师生积极参与“三教”改革之中。

1.三教改革的理念2019年4月,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谢俐副司长撰文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这是职业教育领域首次出现“三教”改革的理念。

2.三教解决的问题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与产业、行业脱节,教材、教师、教法——“三教”无法与产业紧密对接,自发地适应产业的发展。

因此,改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带动“三教”改革成为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深化亟待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优化改革环境;构筑校企合作共同体,明晰改革主线;彰显教师参与的主体价值,激发改革动力;校企联合开发理实一体化教材,紧抓改革载体;打造理实互动课堂新生态,聚焦改革落地。

3.三教的核心思想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涉及教与学各环节的综合改革。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

抓住了教与学的基本规律,有非常强的针对性。

4.三教改革路径探索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教师新形势新常态演讲稿

教师新形势新常态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与大家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常态。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事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势,迎接新常态。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体会。

一、新形势下的教育环境1. 政策导向: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 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3. 技术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智能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

二、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1. 教育引导者: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习促进者:教师自身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 沟通协调者: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4. 素质评价者: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三、新常态下的教师挑战1. 教育理念更新:面对新形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 教育方法创新:教师需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 自我提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4. 应对压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需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四、新形势下教师的应对策略1. 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研新常态数学组(3篇)

教研新常态数学组(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数学组积极探索教研新常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推动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教研新常态的内涵教研新常态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为着力点,形成的一种常态化的教研活动模式。

其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注重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4.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数学组教研新常态的实践探索1.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数学组教研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探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做法如下:(1)提前制定备课计划,明确备课主题、目标、内容等。

(2)教师分组,每人负责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共同研讨、交流。

(3)根据研讨结果,形成集体备课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4)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举办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是数学组教研新常态的重要形式。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做法如下:(1)邀请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享教学经验。

(2)组织教师观摩公开课,记录心得体会。

(3)课后进行研讨,交流观摩心得,探讨改进措施。

3. 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数学组教研新常态的重要途径。

教育理念的现代变革

教育理念的现代变革

教育理念的现代变革在知识爆炸、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理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步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系列创新的教育观念应运而生,深刻影响着未来的学习方式与教学策略。

过去,教育往往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期望在封闭的教室里吸收大量信息。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转型,人们开始意识到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于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取代了传统模式。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教师的角色也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变革。

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工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选择学习内容,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追踪学习进度并提供定制化的反馈和辅导,这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合作学习和跨学科整合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方面。

在多元化的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此外,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们能够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时,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

全球化的影响也促使教育理念发生变革。

国际交流项目、多文化课堂和全球视野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

学生被鼓励去理解和接纳不同文化的价值,以便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和深度。

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贯穿于个人的整个生活过程。

终身学习成为新常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求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教育理念的现代变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趋势和未来社会的需求。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有使命感与责 任感,有生动而丰富的智力生活
教育者的信仰与追求
• 教育需要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更需 要冷静的现实主义精神
• 世上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我们并不能 因此放弃教育的理想
❖教育者的价值:
• “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这是教 育关系最内在的成就。
• 因为这个人存在,无论虚无如何占据你的内心, 也不可能是一片渺茫。
只要找到路 就不怕路远
天津北辰赵校长来信
现在明白教育的人不少,可干明白事的教育人不多。按 理说社会带动教育的发展,教育推动社会的发展。可我怎么 觉得,现在的教育人是被社会裹挟着并淹没了,看不到教育 坚定的旗帜,听不到教育鲜明的声音,难觅教育功效强有力 的身影。
我们要成绩,立足于尊重规律;我们有追求,绝不随波 逐流。“特色不是标签,特色不是口红,特色不是时装。一 所学校办得好,特色是标志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志。有特 色很好,没有特色的学校也可以办的挺好,好学校可以有特 色,也可以没有特色,关键是要把孩子放在心上。”李镇西 是这样说的,我们是这样做的,我们认为:坚守也是一种特 色。
• 渴望分享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专注于专业的发展
• 为爱心所驱使——喜欢成长的生命 • 精神的引领——学生生命中的导师
优秀教育者的要素
• 1847年,具有先知气质的丹麦哲学家 克尔凯廓尔说:“我们这个时代最需 要的是教育”
• 做一个好的教育者需要三个条件:深 度的思考,阳光的心态,操作的策略
什么是文化?
台湾一个作家说: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 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 体素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很低,是随手 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腰而过。电梯门开 了,是谦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 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扶盲 人一起过路,还是自己走过。这就是文化, 不同的文化。
二、构建“以和谐为重”的管理局 面
• 和谐管理意味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是 一种以美为旨趣的关系.管理应被赋予丰富 的人性内涵,凸显文化性人格,回归本真的 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在管理中要沟通人理 解人、尊重人,赋予其智慧与艺术,张扬其 生命与情感,在关爱,理解的基础上追求一 种无为境界.
• 管理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是 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依据本学校的 环境、教师和时代的特点,在与教 师、学生、家长不断探索和发展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符合自身特 点的追求目标。是一种人文素质的 氛围
• 因为这个人存在,在黑暗中仍有光,在恐惧中仍 有救赎,在同胞们的麻木中仍有大爱。”
——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
一、构建“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模式
“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终极目标”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v 管理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把学校办成教师实现 人生价值的绿洲.
v 学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让学校最终成为每一个教师生命价值 实现的绿洲
第一,认可教师对自己事业的追 求,承认差异,求同存异;
第二,善于使用各种人才;
第三,以赞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 教师
• 美国专家:面向21世纪的美国人,必 须认识两点最本质的真理,第一,美 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 第二,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 经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没有这 样一支教育水平高,业务能力和具 有远大抱负的专业队伍,任何改革 都不会长久.
管理者要将教师视为一个特殊生命体 首先,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其次,教师扮演的是复合型的角色; 第三,教师是最有个性特长的群体.
• 让学校成为教师向往的地方,成为教 师人生价值实现的摇篮.
• 管理者要善于营造宽松的组织氛围 “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 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 人本化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 他对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和影响力.
教育是一种力量
• 职位权力——代表国家或学校对学生 提要求,进行相应管理与教育。
• 专家权力——作为被信赖的专家给学 生提供咨询,建议和指导
• 参照权力——作为楷模或榜样因其个 人魅力对学生产生影响。
教育是一种智慧
• 智慧——对事物能迅速,正确,灵活地理 解和处理的能力
• 智——偏重于理性,可学 • 慧——偏重于感性,可悟
关于教育的认识
前提性反思——教育是什么?灌输还是 启发?传递还是唤醒?科学还是艺术?怎 样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技术性反思——教育应该怎么样?我们 拥有哪些教育策略?会教吗?
实践管理者的影响力
自然领导力
人格 价值领导力 仰慕
总结 人本领导力 提炼
信赖
服务 课程领导力 化解
升华
职位领导力
参与 指导
• 为了忠实地完成这一职业义务,我保证做到努力 钻研所教内容,不断改善我的教育实践,并使在 我教导下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我保证寻求和支 持能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政策并提供所有热爱 教育的人一切机会去帮助他们达到至善。我决心 不断努力以赶上或超过我希望培养的素质,并坚 持和永远尊重一个有纪律的,文明的以及自由的 民主生活方式。
反思经验是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基础;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基础; 职业幸福是教师专业化的动力基础。
了解教师的专业化应该是: 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 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 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 反思是一种经验研究, 学习是一种能力研究。
人的精神成长的核心是人的自 我意识的觉醒。教育只有对学生在 生活意义上进行引导,才能使学生 的精神得到成长,使个体实现有意 义的人生。
• 我在此宣誓:我将把我的一生贡献给教育事业。
我将履行作为教育者的全部义务,不断改善这一公 共福利事业,增进人类的理解和能力,并向一切为 教育和学习作出努力的作为和人表示敬意。我将这 些义务当作我自己的事,并时刻准备着,责无旁贷 地鼓励我的同事们做到这一点。
• 我将时刻注意到我的责任--通过严格的对知识 的追求来提高学生的智力。即使非常辛苦,即使 受到放弃这一责任的外界的诱惑,即使遇到失败 等等障碍而使之更加困难,我也将坚定不移地执 行这一许诺。我还将坚持不懈地维护这一信念--鼓励并尊重终身学习和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
新转变、新常态、新里程
——从专业教师到管理者的华美转变
什么是教育
• 古代——孟子讲:揽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 现代——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着另一棵 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 另一个灵魂。(卡尔.雅斯贝尔斯)
•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 整个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生产经验得 以继续发痒的重要环节。
• 智是方法论,是共同的战略 • 慧是方法,是带有个人风格的战术
教育是一种情怀
• 对人性的洞察与理解 • 教育爱的三重境界 • 自然的本能——喜欢 • 理性的教育爱——宽容和耐心 • 超越性的生命情怀——尊重,欣赏,
包容
教育人生的写照
• 如果你想快乐一小时,打个盹就行了! • 如果你想快乐一天,就去钓鱼吧! • 要想快乐一个月,就去结婚 • 要想快乐一生,爱自己也爱别人 • 要想先痛苦后快乐,就当老师吧!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 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 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 巧。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 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 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 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 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 程。
• 教师发展专业化,是教师职业文明成熟、学校教育繁荣进 步的终极趋势和不二选择。
• 美国,提出了五种专业发展模式。 • 日本,已50年推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形成了“养成—采用—职业进修”,两年认定一次。 • 韩国,韩国的师资培养是在韩国教育大学完成,而教师的
在职培训是在各种教育研修院完成 。专业基础课程的必 修课有: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课程、教育社会学、 教育评价、教育史、生活指导、学校与班级管理、教师论、 幼儿教育。选修课有:电化教育、教育研究与统计、教育 哲学讲座、特殊教育等。教育大学还开设了音体美技能、 专业深化课程、教育实习课程等。 完成150学分。
和谐校园的意义:
和谐校园就是要具备稳定公平的校园秩序 与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以与安全、和善的校 园环境与氛围,使学校最终成为师生生活的家 园、精神的乐园、成材的摇篮。
两项主要任务
(一)树立建设和谐文化的发展观 v同一性
有对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共同认同; 有对体现主流价值观文化的社会认同。
v包容性 (和而不同) 尊重差异、尊重多样
v调试性 有化解存在矛盾的机制与能力 有创造和谐氛围的机制与能力
选择了干部这个职业,就要把 教育融入自己的一生,为学生服务
唤醒他的童真,宽容他的过失, 养成他的习惯,激活他的心智, 振奋他的冲动,开发他的智慧。
人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真 正把学生当成人来看,德育就有了 一个好的起点,看的逻辑应该是:
人——孩子——学生 人——社会人——教育者 人——为人之父母——家长
三个信条 尊重-人格平等; 信任-士为知己者死;
自由-给予时空.
• 管理者要让教师在“燃烧”自己的同时 发展自己 首先,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树
立全员学习; 其次,实施“科教兴师”战略-引导
教师走研究之路; 第三,引领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 让学校最终成为每一个教师生命价值 实现的绿洲 第一,认可教师对自己事业的追求,
教师专业发展四个阶段: 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景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自我实现阶段
教师追求的三个境界是:
经师-教师的职业境界 能师-教师的专业境界 人师-教师的事业境界
我们的干部在工作中要警惕8个问题:
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 有成果无转化;有定性无定量; 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 有师本无校本;有结果无分析。
什么是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