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蒜灸
将独头大蒜切成3~5毫米厚的薄片,中
间用针穿数孔后备用。把蒜片放在已标
记的穴位皮肤上再安放大艾炷,线香点 燃。③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
烧坏时更换蒜片。④一般灸5~7壮,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盐灸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 取纯净干燥细白盐适量, 放入脐中,使与脐平。上 置隔姜灸或隔蒜灸同样制 作的姜片或蒜片,然后在 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 感微微发热,即更换艾炷。 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 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操作方法:
适应症:常见虚寒性疾病施灸。
此外直接灸好包括瘢痕灸发泡灸,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姜灸 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 的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 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 炷,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
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
艾灸疗法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灸”,灼烧之意。
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 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 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 种方法。
二、灸法的特点
1、简单易学 2、工具简单 3、治疗范围广泛 5、安全可靠 4、疗效快捷
三、艾灸的功效
1、温散寒邪,活血行气 2、补虚壮阳,回阳固脱 3、清热泻火,消瘀散结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5、调整阴阳,平衡五脏 6、温经通络,除邪止痛 7、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
通过反复的曝晒和捣筛,形成艾绒。 粗艾绒多用于间接灸,细艾绒多用于直接灸 (五)艾绒的保藏 注意防潮、防霉、防蛀。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艾炷:
为锥形艾团,根据临床需要分大、中
、小三种规格,大炷如半个橄榄,中 炷如半个枣核,小炷如麦粒。 施灸时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无药艾条 ,又称清艾条
艾条
有药艾条
普通药艾条 太乙针 雷火针
五、艾灸法的分类
艾柱灸 艾条灸 百笑灸 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直 接 灸
间 接 灸
温 和 灸
回 雀 旋 啄 灸 灸
百笑灸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直接灸
无瘢痕灸
施灸时——温熨为度,不起泡,不留瘢痕 A:涂上蒜汁或凡士林,放点燃的艾柱 B:患者感到烫的时候换新艾柱 C:一般连续灸5~7柱,以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艾条灸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
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
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 操作方法:
A:将艾条一端点燃靠近施灸穴位
约5-10cm B:将艾条缓慢上下或左右回旋 C:施灸20~30分钟左右,时间不 宜过长 D:以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
艾条灸
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 灸部位上作 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 如雀啄。 操Baidu Nhomakorabea方法: A: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 B:在距离穴位3cm上方,一上一 下,似麻雀啄米对穴位进行强烈刺 激 C:施灸5~10分钟 D: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七、灸后处理
1、灸后皮肤出现水泡,体积小者可以不处 理,体积大的要用消毒过的针刺破再消毒。 2、灸后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者,可适当饮 茶或水。
3、灸后精神困倦者应稍事休息。
八、注意事项
1、施灸时应按由上往下、有躯干到四肢的顺 序,以免引起晕灸 2、在施灸过程中如果感到灼痛可拍打或按压 周围皮肤减轻痛感。 3、施灸时火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以免 灼伤皮肤。 4、如果出现“晕灸”即突然面色发白,头晕、 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施灸,让顾患 者平卧后再饮用白开水或糖水。
八、注意事项
5、面部施灸时应用面纸覆盖住面部再施灸, 避免火星烫伤脸部。 6、施灸结束后,彻底熄灭艾火以免引起火花。 7、艾灸部位不可抓破,保持清洁,以免引起 感染。
小结
常用穴位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一)艾叶作用:
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 阳救逆等。 (二)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 1、便于搓捏成形;
2、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 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
3、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三)艾的采摘 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 (四)艾绒的制作
艾条灸
操作方法: A:将艾条燃着一端,在所选定 之穴位上空熏灸。 B:反复测度距离,至患者感觉 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 不动(一般距皮肤约5-10cm) C:每次灸10~15min,以施灸 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D:每日1~2次,一般7~10次 为一疗程。 温和灸:又称温灸法是指将艾条 燃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 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使 患 者只觉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艾 条悬起灸法。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蒜灸
将独头大蒜切成3~5毫米厚的薄片,中
间用针穿数孔后备用。把蒜片放在已标
记的穴位皮肤上再安放大艾炷,线香点 燃。③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
烧坏时更换蒜片。④一般灸5~7壮,局
部皮肤潮红为度。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盐灸 令患者仰卧,暴露脐部。 取纯净干燥细白盐适量, 放入脐中,使与脐平。上 置隔姜灸或隔蒜灸同样制 作的姜片或蒜片,然后在 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 感微微发热,即更换艾炷。 一般灸3~9壮,但对急性 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操作方法:
适应症:常见虚寒性疾病施灸。
此外直接灸好包括瘢痕灸发泡灸,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完成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间接灸
隔姜灸 选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 ~ 0.5cm厚 的姜片,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 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 炷,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
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
艾灸疗法
灸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灸”,灼烧之意。
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 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 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 种方法。
二、灸法的特点
1、简单易学 2、工具简单 3、治疗范围广泛 5、安全可靠 4、疗效快捷
三、艾灸的功效
1、温散寒邪,活血行气 2、补虚壮阳,回阳固脱 3、清热泻火,消瘀散结 4、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5、调整阴阳,平衡五脏 6、温经通络,除邪止痛 7、增强体质,延年益寿
曝晒干燥,捣碎去杂梗、泥沙;
通过反复的曝晒和捣筛,形成艾绒。 粗艾绒多用于间接灸,细艾绒多用于直接灸 (五)艾绒的保藏 注意防潮、防霉、防蛀。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艾炷:
为锥形艾团,根据临床需要分大、中
、小三种规格,大炷如半个橄榄,中 炷如半个枣核,小炷如麦粒。 施灸时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无药艾条 ,又称清艾条
艾条
有药艾条
普通药艾条 太乙针 雷火针
五、艾灸法的分类
艾柱灸 艾条灸 百笑灸 温灸器灸 其他灸法
直 接 灸
间 接 灸
温 和 灸
回 雀 旋 啄 灸 灸
百笑灸
六、艾灸法操作
艾炷灸--直接灸
无瘢痕灸
施灸时——温熨为度,不起泡,不留瘢痕 A:涂上蒜汁或凡士林,放点燃的艾柱 B:患者感到烫的时候换新艾柱 C:一般连续灸5~7柱,以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艾条灸
回旋灸: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
燃着的艾条在穴区上方作往复回
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 操作方法:
A:将艾条一端点燃靠近施灸穴位
约5-10cm B:将艾条缓慢上下或左右回旋 C:施灸20~30分钟左右,时间不 宜过长 D:以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
艾条灸
雀啄灸:指将艾条燃着的一端在施 灸部位上作 一上一下忽近急远的一种灸法,形 如雀啄。 操Baidu Nhomakorabea方法: A:将艾条燃着端对准所选穴位 B:在距离穴位3cm上方,一上一 下,似麻雀啄米对穴位进行强烈刺 激 C:施灸5~10分钟 D:以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七、灸后处理
1、灸后皮肤出现水泡,体积小者可以不处 理,体积大的要用消毒过的针刺破再消毒。 2、灸后有口苦、咽干等症状者,可适当饮 茶或水。
3、灸后精神困倦者应稍事休息。
八、注意事项
1、施灸时应按由上往下、有躯干到四肢的顺 序,以免引起晕灸 2、在施灸过程中如果感到灼痛可拍打或按压 周围皮肤减轻痛感。 3、施灸时火力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以免 灼伤皮肤。 4、如果出现“晕灸”即突然面色发白,头晕、 恶心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止施灸,让顾患 者平卧后再饮用白开水或糖水。
八、注意事项
5、面部施灸时应用面纸覆盖住面部再施灸, 避免火星烫伤脸部。 6、施灸结束后,彻底熄灭艾火以免引起火花。 7、艾灸部位不可抓破,保持清洁,以免引起 感染。
小结
常用穴位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一)艾叶作用:
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 阳救逆等。 (二)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 1、便于搓捏成形;
2、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 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
3、价格低廉,便于采集。
四、灸用材料--艾及艾制品
(三)艾的采摘 农历3—5月采集新鲜肥厚艾叶; (四)艾绒的制作
艾条灸
操作方法: A:将艾条燃着一端,在所选定 之穴位上空熏灸。 B:反复测度距离,至患者感觉 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即固定 不动(一般距皮肤约5-10cm) C:每次灸10~15min,以施灸 部位出现红晕为度。 D:每日1~2次,一般7~10次 为一疗程。 温和灸:又称温灸法是指将艾条 燃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 一定距离,在灸治过程中使 患 者只觉有温热而无灼痛的一种艾 条悬起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