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物理学院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博经验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物理学院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博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a7cd483bccbff121dd36838e.png)
【北大考博辅导班】北大物理学院申博考博条件考博目录选拔方式考博经验启道考博分享一、北大物理学院简介-启道北京大学1913年设立物理学门,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从此开始。
1919年更名为物理系。
抗战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物理系集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为我国高校实力最强的物理重镇,并先后创办或参与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核科学专业、半导体物理专业、地球物理专业、微电子专业等。
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原物理系以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地球物理系大气物理与气象专业、天文系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学院下设2个教学实体单位(基础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8个研究系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现代光学研究所、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研究所、技术物理系、天文学系、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同时依托学院建立了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物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国际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物理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并建有北京大学电子显微镜专业实验室。
学院现有物理学、核物理、大气科学3个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核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大气科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含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气象学等6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天体物理、核技术及应用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每年招收约2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和20名博士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学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物理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实业等领域。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https://img.taocdn.com/s3/m/039feafcaef8941ea76e059b.png)
研究领域天文学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
天体物理学是当前天文学中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成果的学科,它一直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的主要学科方向。
北大天文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天文学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宇宙学与星系物理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包括:宇宙结构形成及相关问题的数值模拟;利用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限制宇宙学模型及暗物质的性质;利用弱引力透镜寻找星系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与宇宙学研究的影响;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限制暗能量本质的可能性;宇宙第一代结构形成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陈建生院士,范祖辉教授,李立新教授,景益鹏研究员,武向平研究员,周旭研究员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观测和理论模型以及黑洞与吸积盘的各种物理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多种估计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的方法并研究了黑洞质量与射电辐射、寄主星系和宽发射线区的物理联系;提出双黑洞模型并利用其和吸积盘的相互作用成功解释了一些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特征及喷流形态;研究黑洞吸积盘内的辐射过程并用其解释了Seyfert星系中多波段光变的复杂相关性。
指导老师:周又元院士,吴学兵教授,刘富坤教授,李立新教授,于清娟教授,闫慧荣研究员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恒星与行星如何由星际介质形成、恒星如何演化和死亡、恒星对星际介质的反馈效应(辐射、星风、核合成)和对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影响,是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连接宏观(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介观(有机分子、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和微观(核合成、元素的起源)现象的桥梁。
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对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第一次能够科学地来回答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问题,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到底是特殊(罕见)还是平常(普遍)的?”指导老师:林潮教授,刘晓为教授,彭逸西研究员,Martin Smith 研究员,M.B.N. Kowenhoven研究员,张华伟副教授,赵刚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员,杨戟研究员,高昱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对脉冲星、夸克星、伽玛射线暴、高能宇宙线等方面研究具有长期积累。
北大物理学院设置
![北大物理学院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f93747d4ce2f0066f5332244.png)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13-14学年第1学期本科生课程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周学时总学时1 00130201 高等数学 (B) (一) 5.0 6.0 102.02 00130211 高等数学 (B) (一)习题课0.0 2.0 32.03 00131460 线性代数 (B) 4.0 4.0 68.04 00131470 线性代数 (B)习题0.0 0.0 8.05 00132380 概率统计 (B) 3.0 3.0 51.06 00405596 量子材料前沿讲座 2.0 2.0 32.07 00405608 低温物理学 2.0 2.0 32.08 00405610 经典光学 4.0 4.0 64.09 00405612 量子材料的物性 3.0 3.0 48.010 00410140 群论 3.0 4.0 64.011 00410340 高等量子力学 4.0 4.0 64.012 00410440 量子统计物理 3.0 4.0 64.013 00410640 量子场论 4.0 4.0 64.014 00411850 固体光谱 3.0 3.0 48.015 00411950 表面物理 3.0 3.0 48.016 00412150 粒子物理 4.0 4.0 64.017 00413250 等离子体物理 4.0 4.0 52.018 00414860 激光实验 2.0 3.0 54.019 00415450 量子光学 4.0 4.0 64.020 00415510 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 3.0 3.0 48.0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周学时总学时21 00415532 原子、分子光谱 3.0 3.0 48.022 00430109 演示物理学 2.0 2.0 32.023 00430132 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 (一) 3.0 4.0 64.024 00430151 现代物理前沿讲座Ⅰ 2.0 2.0 30.025 00430191 大气科学导论 2.0 2.0 32.026 00431110 力学 4.0 4.0 64.027 00431144 光学 2.0 2.0 32.028 00431148 光学习题课0.0 2.0 32.029 00431151 原子物理学 3.0 3.0 48.030 00431154 热学 3.0 3.0 48.031 00431156 光学 4.0 4.0 64.032 00431159 原子物理习题0.0 2.0 32.033 00431165 近代物理 3.0 3.0 48.034 00431180 力学习题0.0 2.0 32.035 00431214 综合物理实验(一) 2.0 4.0 64.036 00431254 热学习题课0.0 2.0 32.037 00431255 电磁学习题课0.0 2.0 32.038 00431443 计算物理学 3.0 3.0 48.039 00431537 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 3.0 4.0 64.040 00431543 天体物理专题 3.0 3.0 48.0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周学时总学时41 00431545 天文文献阅读 2.0 2.0 32.042 00431558 天文技术与方法Ⅰ(光学与红外) 3.0 3.0 48.043 00431570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实验方法(一) 4.0 4.0 64.044 00431610 数量级物理学 3.0 3.0 48.045 00431620 计算物理学导论 3.0 3.0 48.046 00431640 量子力学讨论班0.0 2.0 32.047 00431650 平衡态统计物理 4.0 4.0 64.048 00431660 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 3.0 3.0 48.049 00431670 量子力学(A) 6.0 6.0 96.050 00431690 固体物理学 6.0 6.0 96.051 00431700 固体物理讨论班0.0 2.0 32.052 00432108 数学物理方法 (上) 3.0 3.0 48.053 00432109 数学物理方法 (下) 3.0 3.0 48.054 00432110 数学物理方法 4.0 4.0 64.055 00432119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课0.0 2.0 32.056 00432140 电动力学 (A) 4.0 4.0 64.057 00432141 电动力学(B) 3.0 3.0 48.058 00432151 量子力学习题0.0 2.0 32.059 00432160 电动力学习题0.0 2.0 32.060 00432164 生物物理导论 2.0 2.0 32.0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周学时总学时61 00432190 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 2.0 2.0 32.062 00432207 卫星气象学 3.0 3.0 48.063 00432211 理论力学 3.0 3.0 48.064 00432227 科研实用软件 2.0 2.0 32.065 00432236 激光物理学 3.0 3.0 48.066 00432247 大气物理学基础 3.0 3.0 48.067 00432249 流体力学 3.0 3.0 48.068 00432250 描述性物理海洋学 2.0 2.0 32.069 00432255 天气分析与预报 3.0 3.0 48.070 00432267 工程图学及其应用 2.0 2.0 30.071 00432268 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 2.0 2.0 32.072 00432270 大气概论 2.0 2.0 30.073 00432274 大气探测原理 3.0 3.0 48.074 00432290 气候模拟 4.0 4.0 64.075 00432310 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 2.0 2.0 32.076 00433328 近代物理实验 (II) 3.0 6.0 96.077 00433410 半导体物理学 4.0 4.0 64.078 00433520 超导物理学 4.0 4.0 64.079 00433641 材料物理 2.0 2.0 32.080 00434091 纳米科学前沿 2.0 2.0 32.0 序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周学时总学时81 00434092 纳米科技进展 2.0 2.0 32.082 00437160 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 3.0 5.0 80.083 00437170 公共物理学 2.0 2.0 32.084 00437180 普通物理实验(1) 3.0 4.0 64.085 04831410 计算概论(B) 3.0 3.0 54.086 04831650 计算概论(B)上机0.0 2.0 36.0。
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课程
![北京大学物理学系研究生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2fdff2f705cc175427090e.png)
物理学系研究生生课程课程号 00410240 课程名群论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340 课程名高等量子力学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440 课程名量子统计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540 课程名固体理论学分 5.0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640 课程名量子场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740 课程名光学理论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0840 课程名辐射和光场的量子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0940 课程名专业文献阅读学分 4.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050 课程名磁性量子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150 课程名稀土金属间化合的磁性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中的格林函数方法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350 课程名超导微观理论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450 课程名薄膜物理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1550 课程名半导体异质结物理学分 2.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650 课程名电子显微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175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850 课程名固体光谱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1950 课程名表面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050 课程名半导体激光物理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150 课程名粒子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250 课程名量子规范场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350 课程名李群和李代数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450 课程名粒子理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550 课程名量子场论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650 课程名原子核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2750 课程名核结构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850 课程名核反应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29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050 课程名凝聚态理论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150 课程名统计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250 课程名等离子体物理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350 课程名等离子体动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450 课程名广义相对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550 课程名宇宙学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650 课程名非线性物理专题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750 课程名高等原子与分子光谱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3850 课程名非线性光学和光谱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3950 课程名半导体光电子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050 课程名介质光波导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150 课程名量子光学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260 课程名磁共振理论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360 课程名天体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460 课程名数学物理专题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560 课程名微分几何与拓扑学学分 4.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660 课程名激光专题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1476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72.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860 课程名激光实验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4960 课程名教学实习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15060 课程名计算模拟方法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160 课程名半导体缺陷学分 3.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250 课程名固体物理前沿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15360 课程名计算磁学学分 2.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4.0 开课学期秋物理学系本科生课程课程号 00431110 课程名力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20 课程名热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30 课程名电磁学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140 课程名光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150 课程名原子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21 课程名物理学(B)(一)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22 课程名物理学( B ) (二) 学分 5.0 周学时 5.0 总学时 85.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31 课程名物理学( C ) (一)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232 课程名物理学(C) (二)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240 课程名物理学(D) 学分 6.0 周学时 6.0 总学时 102.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31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一) 学分 2.0课程号 0043131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313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A ) (三)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2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一)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2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B)(二) 学分 2.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1431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一) 学分 1.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40.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1432 课程名普通物理实验(C)(二) 学分 1.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2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11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12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20 课程名理论力学(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1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A) 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140 课程名电动力学 (A) 学分 4.0课程号 00432150 课程名量子力学 (A)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10 课程名数学物理方法(B) 学分 4.0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20 课程名理论力学(B) 学分 2.0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230 课程名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 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40 课程名电动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250 课程名量子力学(B) 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1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一)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2312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A)(二)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2410 课程名近代物理实验(B) 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 课程号 00432510 课程名固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春课程号 00433210 课程名固体磁性学分 3.0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20 课程名磁化理论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230 课程名磁性测量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10 课程名激光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320 课程名激光物理实验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1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420 课程名半导体物理实验学学分 3.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56.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10 课程名低温物理学学分 2.0 周学时 2.0 总学时 34.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520 课程名超导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不定课程号 00433610 课程名固体结构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20 课程名衍射物理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3630 课程名固体材料学学分 4.0 周学时 4.0 总学时 68.0 开课学期秋课程号 00434110 课程名原子核物理学学分 3.0 周学时 3.0 总学时 51.0 开课学期春。
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
![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83d3e9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5.png)
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的情况。
国内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多数以全国大学生物理学科竞赛、研究生招生情况、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
在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均设有物理学专业,并且在国内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中名列前茅。
这些学校拥有优质教师队伍、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出色的研究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除了名校之外,国内还有一些地方院校在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中表现突出。
例如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地方院校的物理学专业也备受推崇。
这些院校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一批优秀的物理学家和研究团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科研资源。
国内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评估排名主要以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数量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评估排名中很多指标都是定量化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学校的物理学专业实力。
接着我们来看国外的情况。
在国外,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通常以学术论文引用率、科研经费、国际合作和科研成果等为评估标准。
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大学在物理学领域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名列世界前茅。
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的物理学专业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国外,学术论文的引用率是评价物理学专业学科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
论文引用率高意味着学校的科研成果具有影响力,并且受到同行的认可。
国际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国外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可能会夸大其科研成果和影响力,排名并不完全准确。
评估排名过于注重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物理学专业学科评估排名是评价一所学校物理学专业实力的重要标准,反映了学校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综合水平。
关于高校物理专业调查
![关于高校物理专业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fa489df240c844769eaeecb.png)
关于高校物理专业调查问答版1.复旦物理系是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浙大和交大支援过去的。
所以复旦物理系有一点名气的老教授基本都是浙大交大的。
复旦缺乏历史底蕴。
复旦物理系根本不如北大,清华,中科大,南大的水平。
现在的交大物理系也比复旦的物理系好多了2.交大物理系现在国际化做的非常好,实力很强大,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就业去向更是不错交大物理系的新能源太阳能方向是国内最好的,这说明交大物理学科发展的前瞻能力,现在是新能源,低碳很重视的年代,交大现在已经抢得先机,很多毕业生在这个领域做出杰出成就。
物理系的系主任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国外一流大学物理系的季卫东教授。
很多其他大学的系主任著名学者从原单位辞职来到交大物理系做全职老师,比如复旦光学系系主任钱列加到交大物理系做教授,还有加拿大科学院院士刘惠春;在国外做了多年研究科学家的敖平;还有贾金锋;盛政明等等。
数目太多了。
总之这里的国际化做的非常好。
本科生国际交流机会很多,比如和国外大学做2+2培养双学位,几乎每个月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术大师来交大和学生进行交流。
比如:李政道;戴维•格罗斯;安东尼·莱格特;“量子光学”之父的Roy Glauber。
现在交大物理系还是一对一的培养,精英培养,也就是本科生进去会有一个上述的著名教授做你的老师,给你的日常学习指点经验,如果你有意愿有能力的话可以带你做科研项目,这是任何其他大学提供不了的学习平台。
交大现在正在研究宇宙学,暗物质和黑洞,正力图建造世界最先进的暗物质探测器,计划2011年开始采集数据,“捕捉”暗物质,破解这道物理学科“世纪难题”。
如果你有兴趣做科研的话,这真是非常有挑战有意思的领域,也是最前沿的科研领域,本科生也可以参与一些项目的;交大物理系的国际化的科研实力和一流成果:3.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全奖出国、保研与就业去向南大物理是全国师资最强的专业,也是全国最容易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出国深造的专业。
主序恒星(北大)
![主序恒星(北大)](https://img.taocdn.com/s3/m/5693343b3169a4517723a3d9.png)
“恒星”在天体物理学中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Intro. to Astrophysics” /rxxu R. X. Xu
1,恒星演化概貌
分子云
引力塌缩
原恒星
点燃氢核聚变
•位于恒星际空间 “原子云” “离子云” •温度~101 K 分子 (HI,102K) (HII,104K) •密度~300-200个H2分子/cm3 •尺度~40pc •主 要 成 分 : H2, 混 有 CO、H2O、NH3、CS、 CH3OH(甲醇)、 H2CO(甲醛)等其它百余种无 机或有机分子;此外,还含有约 1% 的由碳、硅、 脏冰等构成的尘埃(~m大小,含几万个原子) 热 脉 动
1M 5/ 3 2 M 2 d2 R M 2 fp fg 3 2 dt R R
•平衡态:R = R0 = 1/(2M1/3) •以 R-R0做小量展开,且略去 2及更高项 振子方程
d 2 2 M 3 0 2 dt R0
3 R0 3 1 Tp 2 2M 2
(大质量恒星形成,铁核塌缩)
“Intro. to Astrophysics”
/rxxu
R. X. Xu
Jeans不稳定与恒星形成
恒星形成:小质量情形
a,形成缓慢旋转的分子云核。云核在收缩过程中也可能会分裂 b,原恒星的形成 c,氘点火对流和较差自 转磁场放大强烈星风 d,稳定氢核燃烧的主序星
氢闪?
褐矮星:M <Mmin;耀星:M~0.08M☉或略大
“Intro. to Astrophysics” /rxxu
R. X. Xu
6,核合成过程
哪些动能的原子核参与核合成:Gamow峰
•Maxwell分布:~
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
![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https://img.taocdn.com/s3/m/9edf58a243323968011c92b8.png)
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大学排名:天文学专业前五名天文学在中国是稀有专业,真正比较有研究氛围的高校天文学专业在国内很难找出十个来,学术界一般都只提及中国有四个本科天文学专业——南大,科大,北大,北师大。
其中,南大的天文系是新中国第一个天文系(现在改名叫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也是国内最大最全面、唯一一个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天文院系;而科大和北大的天文系都隶属物理学院,并且基本都是研究天体物理学(在天体物理方面,两校不弱于南大),当然天体物理本来就是当今天文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最主流的研究方向;这三个天文学院系当是国内最好的天文专业。
另外,北师大天文系也是很有传统的,清华大学也有天体物理中心,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广西大学等高校也分布着天文学术力量。
下面百年育才为大家介绍一下排名前五的天文学专业院校。
1.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全系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一批年富力强、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近年来,天文学系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显著,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本系和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
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等均有合作,毕业后主要去向为科研、国防、院校及事业单位,如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三江航天集团设计所等。
2.中国技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的前身天体物理中心创建于1972年。
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系级研究单位,王绶琯院士担任首届主任。
1998年学校在天体物理中心和基物理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8年改名为天文学系。
中国高校物理系排名
![中国高校物理系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c03e0f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1.png)
中国高校物理系排名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本质、属性以及宇宙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物理学在中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将就中国高校物理系的排名进行介绍,以便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状况。
中国高校物理系的排名是根据教育部和相关机构的评估和调查结果得出的。
这些评估标准通常包括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师资队伍、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高校物理系中排名靠前的几所大学。
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中国物理学领域的重要代表,其在物理学教学和科研方面一直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也是国内一流的物理学院,其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在量子物理等前沿领域有着突出的研究成果。
复旦大学物理系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也在物理学领域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还有一些其他高校的物理系也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例如,武汉大学物理学与技术学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也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显著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和浙江大学物理系也是国内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力量。
这些高校的物理系在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水平。
他们拥有一批批优秀的教授和研究人员,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他们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除了上述高校外,还有许多其他高校也在物理学领域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例如,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学部在材料物理和光电子学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部也是培养物理学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高校物理系的排名是根据教学和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成果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得出的。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物理系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但其他高校的物理系也在物理学领域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了解中国高校物理系的排名提供一定的参考。
宇宙学北京大学俞允强教授
![宇宙学北京大学俞允强教授](https://img.taocdn.com/s3/m/2485abe7bb68a98270fefa62.png)
由动力学方程:
于是用
H0,
k
HΩ02m0,
= Ωm0 + Ωλ Ωλ 代 k, ρλ,
–1 ρm0即:
R = R (t; H0, Ωm0, Ωλ )
须先测定 H0, Ωm0, Ωλ
才能有确切的理论结果。
30
1998年前
H0 = 50 – 80 km/s/Mpc Ωm0 ≥ 0.2 Ωλ < 0.9 近年重大进展:
0
r
t0 收到的光来自 t1 时的光源. 膨胀使源在退行,使 T0 > T1.
33
红移定义: Z ≡ ν1 - ν0
ν0
易证:
(Z › 1 为红移)
1 + Z = ν1 = T0
ν0
T1
= R (t0) R(t1)
Z
t1
r
34
何谓距离?
实测的叫光度距离(记dL),定义来自
L
B = 4πd 2 L
球状星团:很古老,其年龄可测
τ0 = ( 15 ± 3) Gyr.
45
• 理论检验:(1998年前)
λ= 0 model H0 = 50 – 80 km/s/Mpc Ωm0 = 0.2 - 1.0
理论年龄,to = 8 – 17 Gyr 注意点: 一. 理论与实测相洽(元矛盾) 二. Ωm0 = 1, to = 6.5 h-1 太小(冲击
2
一.宇宙学原理
模型:真实客体的简化 • 次要的复杂性须先抛弃
———否则无法系统研究 • 主要的特征须抓住
———否则失去研究价值质是充满全空间的,永远均
匀的,各向同性的。 ———宇宙学原理
4
是否把真实宇宙的主要 特征抓住了?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71b95c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b.png)
2023年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1. 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物理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考研方向也包括了多个分支。
以下是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的一些介绍:1)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等。
2)凝聚态物理学:研究固体和液体等凝聚态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等。
3)光学:研究光的性质、产生和传播的规律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4)电子学:研究电子的性质、行为以及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
5)热学:研究热与能量的关系、热的传递规律、热力学定律等。
6)天体物理学:研究宇宙、恒星、星系等天体物理学现象。
7)计算物理学: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以上是物理学专业考研方向中的部分介绍,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向。
考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2. 物理学院校排名1)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独立学院,有物理学、天文学、地球与行星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物理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学术基础。
该学科的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也很强。
3)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物理学专业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之一。
该学科在量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超导物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国内物理学领域的领头羊之一。
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历史悠久,设有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理论物理等多个研究方向。
该学科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是江苏省特色学科,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学科研条件,特别是在物理计算、光学、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以上是部分物理学院校的排名,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进行选校和选择考研方向。
天体物理期末报告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及其意义
![天体物理期末报告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0428d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a.png)
天体物理期末报告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及其意义何雨滋1100011374北京大学物理系**************.cn(不做报告)June5,2013Abstract本文简要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概念和历史,然后,着重介绍其探测手段以及物理意义,阐明其丰富的物理内涵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并且结合最近的Plank卫星得到的最新结果介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微波背景辐射的概念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CMB)radiation),是充满可观测宇宙的几乎均匀的热辐射.其和绝对温度为2.725K的黑体的辐射谱相同.其频率属于微波范围.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微波背景辐射可以解释为宇宙早期高温火球的残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被认为是检测宇宙大爆炸模型的一个里程碑.在宇宙的早期,还没有恒星和星系,那时的宇宙密度非常大,温度非常高,其中充满了质子和电子组成的匀浆和光子.高密度的物质对于光子来说是不透明的.随着宇宙的膨胀,其密度减小,温度降低,这时候质子和电子结合成氢原子,而宇宙对于光子变得透明,光子可以在质子中自由穿梭,氢原子不再吸收热辐射光子.宇宙变得对光子透明并使得光子可以大范围自由运动的过程称为光子脱耦合.随着宇宙的膨胀,穿梭的光子的能量不断减小.而到了现在,光子的能量已经减小到微波范围,我们接收各个方向的传来的辐射光子,看到的便是微薄背景辐射.所以说,微薄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残余.微波背景辐射几乎是完全各项同性的,但测量发现各个方向的温度分布有微小的差异.12微波微波背景辐射简史Figure1:首次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天线1941年,Andrew McKellar试图测量星际空间的平均温度,并报告基于吸收线的研究测得星际空间的热辐射温度为2.3K.1946年,Robert Dicke预言,宇宙物质的辐射温度小于20K,但并没有提到背景辐射这一概念.1948年,George Gamow假设宇宙的年龄为30亿年,计算出宇宙的温度为50K,这和星际空间的温度基本相符,但并未提到背景辐射这一概念.1948年,Ralph Alpher和Robert Herman估计宇宙的温度为5K.1955年,Émile Le Roux观测到一个波长维33cm的几乎各向同性的辐射.1964年,A.G.Doroshkevich和Igor Novikov发表一篇论文,正式为微波背景辐射命名并指出其可以观测.1964-1965年,Arno Penzias和Robert Woodrow Wilson仔细测量了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发现其温度接近3K.Robert Dicke,P.J.E.Peebles,P.G.Roll,和D.T.Wilkinson指出,微波背景辐射是大爆炸的一个有力证据.1983年,苏联的RELIKT-1微波背景各项异性探测器发射.1990年,COBE探测器对微波背景进行了仔细测量.1992年,分析COBE的数据发现宇宙早期由于量子涨落引起的温度不均匀.22002年,DASI探测器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性.3微波背景辐射的特性Figure2:微波背景辐射的频率特性微波背景辐射是一个几乎各向均匀的,从天球各个方向都可以观测到的黑体热辐射.在扣除了多普勒效应后,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在各个方向大约有十万分之一的差别,其标准差为18µK.其辐射普如图1所示.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早期宇宙在大爆炸后10−37s的时间内迅速膨胀并且几乎没有各向异性.而各向异性则来自于量子涨落效应.在10−6s时,宇宙为高温高密度的光子,电子,重子组成的匀浆,随着宇宙的膨胀,其温度逐渐降低,形成质子,质子有与电子组成氢原子.氢原子的形成在宇宙年龄为379,000年时发生,这时候宇宙的温度为3000K.在这个状态下,发生光子脱耦过程,光子不再和物质作用而在空间中自由穿行.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其中的辐射温度不断降低,现在其温度为2.7260±0.0013K.微波背景辐射是迄今为止人类测量的自然界中最精确的黑体辐射.根据大爆炸理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微波背景辐射来自于一个叫做最后散射面的位置.最后散射面是我们现在观测到的脱耦过程发生的时空坐标集合.微波背景辐射占据宇宙中辐射能量的一大部分,并且构成了大约6×10−5的宇宙质量.34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Figure3:根据WAMP九年数据绘制的全天微波背景分布随着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人类进行了无数的实验以测量微波背景辐射.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是NASA的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卫星.COBE卫星在大范围内以其仪器的极限精度测量的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并发现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分布是高度各向同性的.COBE探测器于1989年发射升空,专门用来分析Gamow等首先推测的微波背景辐射中的微观细节.携带微差微波辐射计(DMR),远红外游离光谱仪(FIRAS)和漫射红外线背景实验仪(DIRBE)其探测精度达到十万分支一.FIRAS的结果表明,微波背景辐射是一个完美的2.7K黑体辐射.DMR的数据发现了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证据,表明微波背景辐射是早期宇宙量子涨落的结果.DIRBE在红外波段发现了十个新星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NASA在2001年发射了WAMP探测器.WAMP工作在第二拉个朗日点,重840kg.其携带的仪器可以探测如下波段:K-band23GHz,Ka-band 33GHz,Q-band41GHz,V-band61GHz,W-band94GHz.根据其数据,运用现在的宇宙学模型得到:宇宙的年龄为137±2亿年,宇宙组成为4%的重子,22%的暗物质和74%的暗能量.最近,欧洲宇航局发射升空了Planck探测器,企图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目前的结果,将宇宙年龄修正为138亿年.5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主要各向异性(primary anisotropy)来源于最后散射面(the last scattering surface)之前;第二,次要各向异性(secondary anisotropy),来源于观测者和最后散4Figure4:探测器的分辨率对比射面之间辐射光子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微波背景辐射的主要各向异性结构主要来自两种效应,重子声学震荡和扩散阻尼.重子声学震荡是早期宇宙中的光子和重子的对抗产生的.在早期宇宙的匀浆中,光子的压强倾向于消除各向异性而移动得较慢的重子之间的引力倾向于让重子聚集成团.这两种效应的相互竞争赋予了微波背景辐射在角范围上成团的高能量区域.分析高能量区的角范围分布可以得到微波背景辐射的峰值结构.微波背景辐射的峰值结构包含了重要的物理信息.第一个峰值决定于宇宙的曲率,根据第二个峰值可以推算出重子的密度,而第三个峰值包含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信息.阻尼扩散由两种效应造成.首先,随着宇宙的膨胀,早期宇宙中的匀浆逐渐冷却,密度减小,造成光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大.然后,在光子脱耦的过程中,光子的平均自由程急剧增大.这两种过程造成微波背景在小区域内指数衰减的特征.次要各向异性来自于微波背景辐射的光子在离开最后散射面后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在星际空间中,充满着离子态的氢原子.光子被自由电荷散射会造成微波背景辐射的小范围各向异性被抹平,同时,根据电动力学,光子被散射的过程会造成大范围内的光子偏振极化.这两种现象都已经被WAMP探测器所证实.6最新的进展Planck探测器的观测,除了精度更高以外,还修正了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比例以及哈勃常数.根据Planck探测器的数据,宇宙年龄为138.1亿年,暗年能量占68.3%,暗物质占26.8%,重子物质占4.9%,哈勃常数为67.3km/s/Mpc.另外,证实了宇宙中存在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的两边,5Figure5:重子声学震荡引起的峰值结构微波背景的各向异性涨落稍有不同.另外,在天球的南边球上,有个一个区域的温度异常的低.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也许隐藏着深刻的不为认知的机制.6References[1]徐仁新,天体物理导论[2]/wiki/Planck(spacecraft)[3]https:///wiki/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4]/wiki/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5]Dr.Torsten.”Planck reveals an almost perfect Universe”.Max-Planck-Gesellschaft.Retrieved3June2013.7。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b8aafd90a98271fe900ef99c.png)
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前言很多同学希望了解在北京大学各院系的某个年级要学习哪些课程,但又不容易查到课程表。
本日志充当搬运工作用,将各院系开设课程列于下方,以备查询。
查询前必读注释:※在课程名称后标注含义如下:标注(必)表示此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是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的课程;标注(限)表示此课程为专业任选课(原称专业限选课),各院系规定需在所有专业任选课中选修足够的学分(通常为30~40)以获取学士学位;标注(通)表示此课程为通选课,非本院系本科生可选修此类课程,并计入通选课所需总学分;通选课无年级限制;标注(公)表示此课程为全校任选课(原称公共任选课),此类课程不与学位挂钩,公选课无年级限制。
标注(体)表示此课程为体育课,每名学生必须且仅能选修学分体育课;男生必须选修“太极拳”,女生必须选修“健美操”。
※实际上,多数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也没有年级限制。
对应的年级是“培养方案”推荐的修该门课程的适当年级。
※不开设任何专业必修课的院系为研究生院或其他不招收本科生的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武装部等。
※由于在某些院系下有不同专业方向,标注为必修课的课程可能并不对于所有学生均为必修(如外国语学院的各个语种分支)。
相关信息请咨询相应院系教务。
※多数课程可以跨院系选修,但可能需缴纳额外学费。
※院系编号为学号中表示院系字段的数字,因院系调整原因,编号并不连续。
“系”可能为院级单位,具体以相应主页标示为准。
※课程名称后标注数字表示学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实验课及非习题课,每学分表示平均每周有一节50分钟时长课程,16-18周。
※院系设置的课程不一定由本院系开设。
※医学部课程仅包含在本部的课程内容。
※本一览表不包括政治课、军事理论课、英语课、文科计算机基础、辅修及双学位课程。
※本一览表不提供上课地点及主讲教师信息,请与相应院系教务联系。
001 数学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必)数学分析(I)习题(必)高等代数(I)(必)高等代数(I)习题(必)几何学(必)几何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数学分析(II)(必)数学分析(II)习题(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高等代数(II)(必)高等代数(II)习题(必)计算概论(必)分析讨论班(限)代数讨论班(限)几何讨论班(限)普通物理(I)(限)二年级秋季学期数学分析(III)(必)数学分析(III)习题(必)抽象代数(必)数据结构(必)分析讨论班II (限)代数讨论班II (限)几何讨论班II (限)基础物理(下)(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数学模型(必)概率论(必)复变函数(必)常微分方程(必)应用数学导论(限)大学生代数教程(限)研究型学习(限)三年级秋季学期拓扑学(限)数值代数(限)数理逻辑(限)微分几何(限)偏微分方程(限)实变函数(限)动力系统的计算及其在分子模拟中的应用(限)金融数学引论(限)应用随机过程(限)程序设计技术与方法(限)数理统计(限)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信息科学基础(限)数值分析(限)最优化方法(限)期权期货与其他衍生证券(限)证券投资学(限)泛函分析(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测度论(限)抽样调查(限)应用多元统计分析(限)集合论与图论(限)计算机图像处理(限)寿险精算(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精算)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衍生工具)讨论班(必)黎曼几何引论(限)同调论(限)模式识别(限)算法设计与分析(限)经典力学的数学方法(限)泛函分析(二)(限)交换代数(限)几何分析(限)随机分析(限)生存分析与可靠性(限)最优化理论与算法(限)数值代数II (限)并行计算II (限)有限元方法II (限)遍历论(限)低维流形(限)高等概率论(限)高等统计学(限)抽象代数II (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数据中的数学(限)辛几何(限)软件形式化方法(限)随机模拟方法(限)符号计算(限)临床试验设计与分析(限)临床试验SAS高级编程(限)计算机图形学(限)代数拓扑初步(限)数字信号处理(限)时间序列分析(限)李群及其表示(限)密码学(限)空间剖分及其在计算几何学中的应用(限)应用回归分析(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限)非参数统计(限)风险理论(限)偏微分方程数值解(限)四年级春季学期毕业论文(1)(必)毕业论文(2)(必)毕业论文(证券)讨论班(必)毕业论文(资产定价)讨论班(必)微分拓扑(限)代数数论(限)动力系统(限)计算流体力学(限)复分析(限)人工智能(限)程序设计语言原理(限)近代偏微分方程(限)现代信息处理选讲(限)高等统计选讲I (限)数学物理中的反问题(限)同调代数(限)随机过程论(限)线性代数群(限)应用偏微分方程(限)低维流形II (限)偏微分方程选讲(限)差分方程(限)软件理论与方法选讲(限)近代数学物理方法(限)初等数论(限)微分流形(限)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限)流体力学引论(限)模型式(限)解析数论(限)几何研讨班(限)生物数学物理(限)代数几何初步(限)实分析(限)组合数学(限)其他秋季学期数值方法:原理,算法及应用(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其他春季学期普通统计学(通)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通)004 物理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 (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热学(必)热学习题课(必)电磁学(必)电磁学习题课(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大气科学导论(限)基础天文(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一)(必)大气科学导论(必)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近代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必)数学物理方法(上)(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二年级春季学期现代电子电路基础及实验(二)原子物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数学物理方法(下)(必)数学物理方法(必)数学物理方法习题(必)热力学与统计物理(B)(必)平衡态统计物理(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B)(必)量子力学习题(必)理论力学(必)天体物理(必)数学物理方法专题(限)光学前沿(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原子物理(必)原子物理习题(必)电动力学(A)(必)电动力学(B)(必)电动力学习题(必)量子力学(A)(必)量子力学习题(必)固体物理导论(必)天体物理专题(必)天文文献阅读(必)宇宙探测新技术引论(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光学与红外)(必)大气物理学基础(必)流体力学(必)大气探测原理(必)概率统计(B)(限)综合物理实验(一)(限)现代电子测量与实验(限)生物物理导论(限)弦理论基础导论(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工程图学及其应用(限)核科学前沿讲座(限)卫星气象学(限)天气分析与预报(限)全球环境与气候变迁(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固体物理学(必)固体物理习题(必)近代物理实验(I)(必)恒星大气与天体光谱(必)天文技术与方法II(高能与射电)(必)天气学(必)大气动力学基础(必)计算方法(B)(限)量子场论专题讨论班(限)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限)凝聚态物理理论讨论班(限)现代物理前沿讲座(II)(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限)加速器物理基础(限)微机原理及上机(限)材料物理(限)天文测距导论(限)天体物理前沿(限)大气物理实验(限)云物理学导论(限)遥感大气探测(限)近海海洋学(限)大气化学导论(限)四年级秋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群论(限)高等量子力学(限)量子统计物理(限)量子场论(限)表面物理(限)粒子物理(限)等离子体物理(限)激光实验(限)量子光学(限)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限)原子、分子光谱(限)计算物理学(限)核物理与粒子物理专题实验(限)科研实用软件(限)激光物理学(限)气候模拟(限)半导体物理学(限)超导物理学(限)材料物理(限)纳米科技进展(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春季学期近代物理实验(II)(必)强场光物理(限)多体系统的量子理论(限)量子材料前沿讲座(限)固体理论(限)非线性物理专题(限)光学理论(限)非线性光学(限)光电功能材料(限)量子规范场论(限)李群和李代数(限)激光实验(限)广义相对论(限)介观光学导论(限)辐射物理(限)其他秋季学期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大气概论(通)公共物理学(公)纳米科学前沿(通)其他春季学期Java编程(公)演示物理学(通)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通)现代天文学(通)工程图学及其应用(公)自然科学中的混沌和分形(通)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科学基础(公)理论物理导论(通)物理宇宙学基础(通)今日物理(通)008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一年级秋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上)(必)一年级春季学期文科计算机基础(下)(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其他春季学期——010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必)今日化学(必)普通化学(必)普通化学习题课(必)普通化学实验(必)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力学(必)定量分析(必)定量分析实验(必)有机化学(一)(必)有机化学实验(I)(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热学(限)热学习题课(限)中级分析化学实验(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电磁学(必)普通物理实验(必)有机化学(二)(必)有机化学实验(I+II)(必)生命化学基础(必)线性代数(B)(限)线性代数(B)习题(限)光学(限)光学习题课(限)中级有机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级有机化学实验(限)化学信息检索(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无机化学实验(必)仪器分析(必)仪器分析实验(必)结构化学(必)高分子化学(必)遗传学实验(必)应用化学基础(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化学(必)物理化学习题(必)物理化学实验(必)化工基础(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色谱分析(限)中级分析化学(限)环境化学(限)放射化学(限)波谱分析(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化工实验(必)化工制图(必)化学开发基础(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材料化学(必)高分子物理(限)中级物理化学(限)中级物理化学实验(限)生化分析(限)界面化学(限)理论与计算化学(限)生物物理化学(限)高等电化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化学动力学选读(限)材料物理(限)高分子物理(限)催化化学(限)立体化学(限)辐射化学与工艺(限)胶体化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多晶X射线衍射(限)综合化学实验(二)(限)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限)表面物理化学(限)生物化学实验(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今日新材料(通)功能化学(通)魅力化学(通)化学与社会(通)大学化学(通)其他春季学期大学化学(通)011 生命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基础化学(必)基础化学实验(普化)(必)动物生物学(必)动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生物学思想与概念(限)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物理学(B)(1)(必)力学习题(必)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必)微生物学(必)微生物学实验(必)植物生物学(必)植物生物学实验(必)生物摄影及实践(限)事业与人生(限)二年级秋季学期物理学(B)(2)(必)量子力学习题(必)有机化学(B)(必)有机化学实验(B)(必)生物化学(必)生物化学实验(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计算概论(B)(必)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物理实验(B)(一)(必)物理化学(B)(必)物理化学实验(B)(必)遗传学(必)遗传学实验(必)生理学(必)生理学实验(必)算法与数据结构及上机(必)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实验(限)免疫学(限)科学研究基本技能(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基础分子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必)细胞生物学实验(必)蛋白质化学(限)生物统计学(限)普通生态学(限)神经生物学(限)生物信息学方法(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2)(限)植物特有生命现象导论实验(限)分子和细胞神经生物学(限)感染与人类疾病专题讨论(限)计算神经科学(1)(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发育生物学(必)发育生物学实验(必)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必)免疫学(限)系统生物学选讲(限)药理学基础(限)文献强化阅读与学术报告(1)(限)生物数学建模(限)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限)计算神经科学(2)(限)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限)分子医学高级教程(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生物技术制药基础(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现代生物技术导论(限)生物学综合实验(限)分子生物学专题(限)生物医药工程及管理(限)真核细胞DNA复制和Checkpoint控制(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普通生物学(B)(通)普通生物学实验(B)(通)生物进化论(通)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保护生物学(通)科学是什么(通)科学是什么:讨论课(通)其他春季学期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通)普通生物学(A)(通)普通生物学实验(A)(通)012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高等数学(B)(一)(必)高等数学(B)(一)习题课(必)地球科学概论(一)(必)计算概论(B)(必)普通化学实验(必)力学(必)力学习题(必)一年级春季学期高等数学(B)(二)(必)高等数学(B)(二)习题课(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普通物理学(B)(一)(必)地球科学概论(二)(必)结晶学与矿物学(必)地球科学前沿(必)二年级秋季学期线性代数(B)(必)线性代数(B)习题(必)基础物理实验(必)普通物理实验(A)(一)普通物理学(B)(二)(必)古生物学(必)普通岩石学(上)(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光学(必)光学习题课(必)地图学(必)概率统计(B)(限)离散数学(限)程序设计语言(限)地貌与自然地理学基础(限)环境与生态科学(限)测量学概论(限)二年级春季学期普通岩石学(下)(必)构造地质学(必)地史学(必)固体力学基础(必)遥感概论(必)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必)普通物理实验(A)(二)(必)脊椎动物进化史(限)自然资源概论(限)数据库概论(限)导航与通讯导论(限)城市与区域科学(限)地球灾害(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地球化学(必)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必)大地构造学(限)地球物理学基础(限)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分析(限)古生物学前沿(限)古植物学及孢粉学(限)沉积学概论(限)环境矿物学(限)地貌与第四纪地质(限)计算数学(限)计算机图形学基础(限)网络基础与WebGIS (限)色度学(限)智能交通系统概论(限)GIS实验(限)地球重力学(限)岩石力学(限)弹性力学B (限)三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GIS设计和应用(必)地震学(必)宇航技术基础(必)矿床学(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限)中国区域地质学(限)海洋地质学(限)遥感地质学(限)宝石学(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限)灾害地质学(限)构造地质学前缘(限)地层学原理与应用(限)矿物材料学(限)地球化学科学前沿(限)高温高压物质科学(限)地质样品化学分析(限)地震地质学(限)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限)软件工程原理(限)地学数学模型(限)物联网技术导论(限)地球物理数值计算方法(限)地球物理在工程中的应用(限)地震学实验(限)太阳大气层与日球层物理学(限)中高层大气物理学(限)四年级秋季学期石油地质学(限)物理沉积学(限)岩石学前缘理论与方法(限)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限)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限)岩浆作用理论概述(限)微量元素地球化学(限)操作系统原理(限)数字地形模型(限)数字地球导论(限)地理科学进展(限)遥感应用(限)遥感图像处理实验(限)电离层物理学与电波传播(限)空间天气学基础与应用(限)四年级春季学期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其他秋季学期地球历史概要(通)地震概论(通)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通)其他春季学期太空探索(通)地震概论(通)地史中的生命(通)013 环境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一年级春季学期——二年级秋季学期——二年级春季学期——三年级秋季学期——三年级春季学期——四年级秋季学期——四年级春季学期——其他秋季学期世界文化地理(通)现当代建筑赏析(通)生态学导论(通)其他春季学期——016 心理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心理统计(I)(必)普通心理学(必)一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必)SPSS统计软件包(必)高级统计SPSS上机(必)二年级秋季学期实验心理学(必)实验心理学实验(必)认知神经科学(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二年级春季学期生理学(必)CNS解剖(必)发展心理学(必)心理学研究方法(必)数据结构与算法(B)(必)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必)三年级秋季学期生理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学实验(必)认知心理学(必)三年级春季学期变态心理学(必)生理心理实验(必)组织管理心理学(必)实验儿童心理学(限)人格心理学(限)教育心理学(限)职业心理学(限)婴儿心理学(限)感觉与知觉(限)四年级秋季学期心理学研究方法(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心理咨询与治疗引论(限)其他秋季学期异常儿童心理学(限)社会性与个性发展(限)社会心理学(通)社会认知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限)爱的心理学(通)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计算概论(B)(必)计算概论(B)上机(必)其他春季学期社会心理学(通)社会冲突与管理(公)认知神经科学(公)组织管理心理学(通)大学生健康教育(公)生活中的心理学(公)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公)心理学概论(通)朋辈心理辅导(公)018 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年级秋季学期信息检索与利用(必)汉语语言修养(必)新闻学概论(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英语新闻阅读(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传播学概论(必)广播电视概论(必)广告学概论(必)编辑出版概论(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传媒法律法规(必)网络采编实务(限)传播学英语经典阅读(限)二年级春季学期传媒发展史(必)出版经营管理(必)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必)广告心理学(必)广告策划(必)广告视觉传达(必)市场营销原理(必)中国新闻传播史(必)基础采访写作(必)视频编辑(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纪录片简史(限)名记者专题(限)三年级秋季学期电子出版技术(必)编辑使用语文写作(必)选题策划与书刊编辑实务(必)专题片及纪录片创作(必)播音与主持(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必)广播电视新闻分析(必)广告文案(必)品牌研究(必)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公共关系(必)电脑辅助设计(必)外国新闻传播史(必)高级采访写作(必)新闻与中国当代改革(必)网络传播(限)汉语修辞学(限)跨文化新闻传播案例分析(限)广播电视专题研究(限)英语新闻采写(限)三年级春季学期期刊编辑实务(必)出版案例研讨(必)视听语言(必)广播电视新闻(必)广告媒体研究(必)广告类型研究(必)市场调查(必)广告管理(必)媒体与社会(必)新闻摄影(必)新闻编辑(必)新闻评论(必)中国文化史(限)媒体与国际关系(限)媒介经济学(限)公关策划与危机管理(限)CI研究(限)四年级秋季学期毕业实习(必)四年级春季学期广播电视研究(必)广告综合研究(必)媒介经营管理(必)中国文化与社会(必)其他秋季学期中国古籍资源与整理(公)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英语新闻阅读(通)新媒体与社会(公)其他春季学期中国图书出版史(通)汉语修辞学(通)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世界电影史(通)跨文化交流学(通)电视节目制作与策划(公)英语新闻阅读(通)影像与社会(通)021 历史学系一年级秋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上)(必)中国历史文选(上)(必)中国历史文化导论(必)世界史通论(必)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必)一年级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必)中国历史文选(下)(必)外文历史文选阅读指导(必)二年级秋季学期中国近代史(必)中国史学史(必)古希腊罗马史(必)中世纪欧洲史(必)美洲史(必)非洲史(必)外文历史文献选读(必)古希腊语阅读(I)(公)二年级春季学期史学概论(必)中国现代史(必)古代东方文明(必)欧洲史(必)亚洲史(必)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限)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上)(限)三年级秋季学期外国史学史(必)《四库全书总目》研读(限)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限)中国近代经济史(限)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限)中国古代史专题(限)社会史研究导论(限)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限)蒙古古代史(限)明清地方行政与基层社会(限)北京大学各院系课程设置一览中世纪欧洲社会与政治:文献和研究(限)纳粹德国史(限)影像中的非洲历史与文化(限)外文历史名著选读(下)(限)英文历史学文献翻译(限)欧洲一体化研究(限)三年级春季学期社会史田野方法(限)唐宋元中国与中世纪欧洲(限)中华民国史专题(限)敦煌学导论(限)中国古代官阶制度(限)中国古代民族史(限)中国经学史(一)(限)先秦史专题(限)魏晋南北朝史专题(限)隋唐史专题(限)近现代中韩关系史(限)简牍学概论(限)世界现代化进程(限)英国史专题(限)印度史专题(限)东北亚史(限)中外史学比较(限)现代国际政治史(限)20世纪欧洲史(限)美国对外关系史(限)日本史专题(限)古希腊语阅读(2)(公)拉丁文基础(2)(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通)中世纪西欧社会史(通)现代希腊语(2)(公)基础意大利语(1)(公)基础意大利语(2)(公)中国通史(古代部分)(通)基础拉丁语(2)(公)中国古代妇女史专题(通)中国近代政治与外交(通)中国近代思想史(通)欧洲文艺复兴(通)欧洲启蒙运动(通)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通)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通)。
国内高校天文学系盘点
![国内高校天文学系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e549c2aeaad1f346933f67.png)
国内专门设有天文学系的高等院校并不多,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在读博士、青年天文科普作家刘博洋介绍道,这份名单目前包括: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厦门大学天文学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空间科学与天文系、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和贵州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
此外,武汉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天体物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天体物理研究所,山东大学建有天文台。
在目前开设天文学系的高校中,要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系最为老牌。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天文系在1952院系调整中由中山大学天文系和齐鲁大学天算系合并而成,2011年成立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
学院拥有天体物理和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于1960年成立,目前拥有“引力波与宇宙学实验室”、“现代天文学实验室”和“天文教育综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共建的“兴隆天文学实践基地”,以及与云南天文台共建的“天文教育实践基地”。
北师大天文系有6个学科方向:引力波和星系宇宙学;太阳、恒星和星际介质物理;实验室天体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天文光电技术和应用天文学;天文教育与普及。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于1960年在地球物理系下设天文专业。
200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成立后,天文学系即隶属于物理学院。
北京大学的天文学系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集中在:宇宙学与星系物理,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粒子天体物理,天体技术及应用五大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天文学科发展始于1972年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研究组,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在科大成立的所级研究单位,1983年更名为天体物理中心。
北京大学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专业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b670d7a58fb770bf78a5582.png)
北京大学专业介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担任了先锋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
现有155个博士点、177个硕士点、86个本科专业,以及涵盖139个专业的29个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8人,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0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国际地位:一直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北大,一直在国际上被看做中国大学的代表。
北大出国人数也是中国大学中最多的。
北大的理科生一直是出国的主体,北大的理科是中国最强的,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
近年来,北大文科学生也越来越受国外高校的青睐。
北大学生出国档次一直是最高的,比如 Harvard招收中国学生,大部分都招北大学生。
工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 工程结构分析, 能源与资源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院在原力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结构分析2个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及国际趋势,2006年增设能源与资源工程专业,2008年增设航空与航天工程专业,2010年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工学院目前按工学类招生,入学第一年不划分专业,全院学生统一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特长后,于第二学年初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化学学院设有5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7个研究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论与计算化学,应用化学);学院还设有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和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让你报考科研院所的 4 条理由
![让你报考科研院所的 4 条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0683dd00844769eae009ed58.png)
让你报考科研院所的 4 条理由【小胖百科】让你报考科研院所的 4 条理由何谓科研院所?科研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外的专门的科研机构,和普通高校不同,其教育是从硕士开始,没有本科教育。
和高校一样,科研院所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方面也有推荐免试、考试选拔、上课、实验、论文等环节,但是科研院所由于其特性,和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也是对科研院所不熟悉的考生所迫切需要的。
那考生为什么要报考科研院所呢?主要有以下四个理由:理由一:资源小而精致同样是研究物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开设有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光学、重离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大气物理等众多研究方向;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则仅研究理论物理,不同的课题组侧重不同的理论物理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理论与相关量子场论、弦理论与量子场论非微扰效应、凝聚态理论和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以及量子混沌、核内夸克与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引力与宇宙学研究、统计物理和理论生物物理等方面。
理由二:待遇不差钱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要好于高校。
科研院所的硕士生大多数是两人间,甚至有的是一人间。
如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学生统一入住优越的学生公寓,每人一间,临湖而居。
不单如此,不少寝室的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仍以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举例,公寓内空调、热水器、冰箱、厨房用具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这在高校是绝不可能出现的现象。
理由三:导师传帮带一般而言,科研院所的师生比要远高于高校,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教授统计,“中科院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有8000 多人,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导师很好的指导”。
理由四:培养更灵活回所之后的上课模式比较灵活,每个所各自不同。
如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回所之后基本上没有课,学生四个人一个办公室,任务就是读书、科研;一些天文台站的工作就是长年累月的测量、观察。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274cc6da26925c52cc5bfde.png)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介绍理论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又与物理学乃至自然科学其它领域很多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密切相关。
展望二十一世纪,理论物理的发展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原)理论物理研究室和(现)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原高教部确定的全国高校理论物理学科的第一个研究室和研究所。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是原国家教委确定的第一批重点学科之一。
北大理论物理学科有优良的传统,王竹溪、彭桓武、胡宁、杨立铭等著名老一辈理论物理学家曾在这里长期执教。
建国以来,北大理论物理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两弹一星功臣于敏、周光召和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周光召、冼鼎昌、甘子钊、苏肇冰、吴杭生、徐至展、霍裕平、张宗烨、陈难先、杨国桢、雷啸林、夏建白、周又元、赵光达)、3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苏肇冰、冼鼎昌、陈创天),以及许多在我国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覆盖面广,优势突出,在理论物理的主流前沿方向上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
北大理论物理考研系所学科点队伍整齐、实力雄厚,凝聚了一批学术造诣精深和富有创造精神的专家学者,其中中科院院士两人,长江特聘教授一人,长江讲座教授一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二人,杰出青年基金(B类)获得者两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两人和新世纪人才两人。
他们已在下列研究方向上作出了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工作:1)粒子物理理论:强子物理(如粲偶素物理、自旋物理、格点规范等)、标准模型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如CP破坏、辐射修正、超对称的量子效应等);2)原子核理论:如原子核内的夸克自由度、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核的代数模型及微观基础、核的新运动激发模式、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等;3)场论和宇宙学:如弦理论、共形场论、宇宙甚早期演化及宇宙结构等;4)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介观体系输运性质和强关联系统统计模型等;5)计算物理及其应用。
北大物理系沈巧蓉简历
![北大物理系沈巧蓉简历](https://img.taocdn.com/s3/m/6abeee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a.png)
北大物理系沈巧蓉简历
(原创版)
目录
1.沈巧蓉的个人背景
2.沈巧蓉的教育经历
3.沈巧蓉的工作经历
4.沈巧蓉的成就与荣誉
5.沈巧蓉的学术研究领域与成果
正文
沈巧蓉,女,汉族,1976 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她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能物理学、核物理学和宇宙学等领域。
沈巧蓉的教育经历始于她在四川大学的物理学本科学习,她于 1998 年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
随后,她赴美国留学,2004 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沈巧蓉的工作经历始于她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她在那里工作了两年。
之后,她返回中国,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并迅速晋升为教授。
沈巧蓉的成就与荣誉主要体现在她的学术研究领域。
她曾获得过多个科研奖项,包括 2014 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她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沈巧蓉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能物理学、核物理学和宇宙学等领域。
她在这些领域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在《物理评论快报》和《自然》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1页共1页。
毛军峰物理归纳总结
![毛军峰物理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56842a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0.png)
毛军峰物理归纳总结欢迎来到毛军峰物理归纳总结的课堂,本文将介绍毛军峰物理学的总结。
自1960年以来,毛军峰物理学家以科学精神和勤勉的工作,在中国物理和科学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又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的研究和发现,使物理学研究有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对于物理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对学术界卓越成就的最重要的证明。
毛军峰,1956年12月获得北京大学理论物理学学士学位,1959年毕业于俄罗斯物理学院,196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出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获得俄罗斯物理学奖,1976年被授予国家首届科技发明奖,1979年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198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长科学技术奖,1997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2002年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毛军峰一生致力于物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从宇宙的广阔宇宙尺度到原子以及原子核的极小尺度,从大规模实验到理论研究。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宇宙学、高能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核反应物理等,以及量子场论、质子射线激发射线、放射性衰变、核结构理论等研究成果,为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所发表的一系列理论性论文,可以归纳下面几点:(1)宇宙学。
毛军峰发展和完善了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模型,他提出的宇宙的模型的理论,成为宇宙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2)高能物理。
毛军峰提出了振动强关联模型,将动力学,经典力学,原子核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研究高能物理的一个新的模型。
(3)原子核物理。
毛军峰弘扬了量子力学的观点,发展了振动环与局域结构模型,从而探索了原子核的结构和反应机理。
(4)核反应物理。
毛军峰首次提出了直接反应模型和解析技术,发展了原子核反应的理论模型,对计算机模拟核反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5)固体物理。
毛军峰发展了自旋轨道电子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从而揭示了固体物质的晶格结构及多尺度模拟,为固体物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围(m)
强相互作用力 1 束缚核子 10-15
电磁力
1/137 束缚原子 ∞
弱相互作用力 10-5 引起放射性 10-17
引力
6×10-39 束缚宏观物体 ∞
• 大统一理论 (GUT) 认为在极高 的温度下,强相互作用力、弱 相互作用力和电磁相互作用力 是统一的。
• 当t = 10-35 s, T 降至1028 K以下, 强相互作用力与其他力分离。
• 他们开创了宇宙暴涨理论,彻底改变 了人们对于宇宙的理解。按照这一理 论,宇宙诞生后不久会经历短暂但极 其快速的指数膨胀,即宇宙暴涨,它 是宇宙演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 要过程。
暴涨理论来源和观测证据
• 理论:标量场(量子场)+ 量子涨落ˆ真空能 • 还没有直接观测证据 • 探测原初引力波?
蓝色:从引力透镜效 应(包括强和弱)导 出的总质量分布 红色:热气体X-射线 (Chandra)的分布, 普通物质在这儿的主 要部分
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 证据三:引力透镜。利用引力透镜可以计算引力 源的质量。联想一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 光线偏折。强引力透镜和弱引力透镜都可以利 用。
其它很多证据,如微波背景辐射等 • 一般认为,如果没有暗物质,我们的宇宙不会像现 在这样
2、重子声波震荡(Baryon Acoustic Oscillation)
• 怎么知道宇宙在(加速)膨胀,或者暗能量的 存在?
– 标准烛光:如Ia型超新星 – 标准尺度:有没有一种“尺子”,它在宇宙不同时
期“本征”尺度是一样的?有,就是BAO,重子声 波振荡
最常见的重子 有组成日常物 质原子核的质 子和中子。质子 是唯一独立稳 定的重子
在t = 10-35 - 10-32 s阶段,宇宙 经历暴涨(inflation),尺度增大 ~1050倍。
• 暴涨结束后,宇宙膨胀恢复到 原来的速度。
2015年BICEP2结果“证实”暴涨存在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式极化->暴 涨理论预言的原初引力波) 后来发现结果有问题(消光影响)。。。
• 对视界和平直问题的解释
• 宇宙演化
1、暴涨宇宙(inflation)
暴涨理论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宇 宙视界问题与平直问题
1) 视界与平直问题
• 视界: 信息(光)能传输最远距离 • 视界问题 微波背景辐射是高度各向同性的, →整个宇宙应该具有相同的温度。 但宇宙的不同区域处于各自的视界 之外,如何进行信息交换? 如大统一时代的视界为 3×10-26cm, 远小于宇宙尺度3 cm。
First detected by Eisenstein et al. 2005 using SDSS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2014年获邵逸夫奖
3、暗物质与暗能量
• 今天的宇宙组成
– 极少部分的普通物质(~5%) – 1/4左右的暗物质(~25%),和绝大部分的暗能量(
什么是暗物质(现在人类最大的 科学问题之一)
• 暗物质组成
– 重子物质(如MACHOs)vs. 非重子物质:一般认为 是非重子
– 冷暗物质vs. 热暗物质:
• 一般认为是冷暗物质为主
– 热门候选者:WIMPS and Axions
~70%)
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 1933年瑞士天文学家F. Zwicky研究Coma星系团 外围星系运动时首次提出暗物质的概念
• 证据一:星系旋转曲线;有些星系团和矮星系中 暗物质的比例可达95%以上
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 证据二:Bullet Cluster子弹头星系团(被认为最 直接的证据之一)。两个较小星系团相碰撞而成 。两个星系团中的星系在暗物质势井随暗物质 几乎无摩擦的穿过;而气体由于摩擦的作用,明 显滞后于暗物质。
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小的区域(比经典大爆炸模型小),在暴涨 前宇宙的大小远小于视界大小,不存在没有因果联系的区域; 因而具有相同的温度,暴涨后的宇宙依然具有相同的温度。
即使宇宙早期位形是高 度弯曲的,经过暴涨会 变为平直。
暴涨理论提出者获得2014年Kavli奖
• Kavli天体物理奖获得者为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的阿兰古斯(Alan H. Guth)、 斯坦福大学的安德雷林德(Andrei D. Linde)和俄罗斯科学院朗道理论物理 研究所的阿列克谢斯塔诺宾斯基 (Alexei A. Starobinsky)。
重子声波振荡的形成
• 早期宇宙高温高密等离子体:质子、中子、电子、光子 等
• 被电子散射,紧紧耦合在一起;从而重子和光子耦合 • 考虑一点有非常高的原初密度(和高压),等离子体以
声波向外一起扩散(声速超过光速一半!)-- BAO
重子
光子
尺度
• 继续一起传播40万年 • 40万年后,宇宙温度下降到足够低,电子和质子
光子在目前宇宙视界上 相对两点间的运行时间 超过宇宙年龄
• 平直问题
•目前宇宙密度参数Ω0的 值接近于1,也就是说密 度几乎等于临界密度;说 明宇宙是平直的。
•→在宇宙早期, Ω0应该 极其接近于1,否则宇宙膨 胀会把偏离放大
•为什么宇宙是平直的?
2) 暴涨宇宙
• 物质相互作,成为背景辐射继续传播 • 重子物质失去继续传播的压力,留在了原地
重子
光子
• 继续独立传播很多年
• 光子成为均匀的背景辐射
• 重子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中心聚集;同时最 后扩展的“环”上密度也比周围高很多
重子
光子
重子
重子
These sound waves lead to the dramatic acoustic oscillations seen in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anisotropy data, but they also leave a faint imprint in the clustering of galaxies and matter today. The signature is a small excess in number of pairs of galaxies separated by 150 Mpc (500 million light-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