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 杜建菊 王德礼 2009-12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

它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有关方面的
经济责任,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和建议,促使被审计的单
位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 3、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 1)经济效益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2)经济效益审计客体的广泛性; 3)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的规范性; 4)经济效益审计程序的独特性; 5)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的多样性; 6)经济效益审计作用的建设性; 7)经济效益审计目的的宏观性。
考核方法 期末考试(闭卷) (60%)+平时成绩(40%)
2
教学模式
自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 • 自学方法: • 1、查阅文献 • 2、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献 • 3、课前预习教师将要讲授的内容 • 4、课后及时复习所学内容 • 5、充分的习题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3
案例分析方法
• 1、选择案例分析角度 • 2、注意案例分析技巧 • 3、案例分析步骤 • 4、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 • 5、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 2、新中国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始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三个阶段: • 1)20世纪80 年代的综合审计阶段; • 2)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效益审计试点阶段; • 3)21世纪开始的经济效益审计全面开展阶段。
• 三、经济效益审计产生的根源 • 参见第一章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 • 1、基于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也
• 二、经济效益审计
• 1、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经济效益审计是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
对组织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进行的
检查评价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以审查评价一定主体或项目经济效
益的实现途径与有效成果为内容,通过比较分析明确受托
责任履行情况为目的的专项审计。
• 3E审计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三、判断题(本大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l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阅读书目推荐
1、民主的细节,刘瑜著,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6月 2、民法总论,第三版,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7月 3、经济法学,李昌麒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 4、社会学,美国,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5、国富论,英国,亚当·斯密 6、经济学原理,英国,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7、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 8、经济学,美国,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 差额一比值表示法:这是一种用差额表示法与比值表 示法相结合来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耗费)/劳动耗费(或劳动占用)
• 3、经济效率
• 1)效率(efficiency):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 值(物理学,效率的本义)。由此引申出了多种含义。
• 2)经济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等条件下,最有 效地配置、运用资源以满足既定愿望和需要的一种评 价方式(引申 经济学)。
• 5E审计
• 经济效益(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 数量和质量的产品(服务)等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数量状
况,所耗费的资源数量最少,则称为经济效益(经济性)。
一般用量纲指标表达。
• 效果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实际取得的成果与预期 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一般用绝对数指标表达。
• 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 对比关系。一般用相对数表达。
• 因此,次优理论认为:假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十 个假设条件,如果这些条件至少有一个不能满足,即被破坏 掉了,那么,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未 必比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中一部分(如满足四个或五个) 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更加接近于十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累托 最优状态。
• 帕累托最优因为受到某些条件的破坏而未能实现,因而实 现的某些条件被破坏后的最优结果通常冠以“次优”。相 应地,上述结论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次优定理”或 “次优理论”。
1 绪论
• 第一节 经济效益审计益,经济效果,经济效率
• 1、 经济效益
• 1)含义:是指企业的生产所得同生产所耗之间的比例关 系。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看,可分为潜在经 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 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等。
• 2)表达方式: 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有效劳动 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值。
教学模式
4
1、选择案例分析角度
教学模式
•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 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
• 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 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 的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
• 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 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 案例。
2008年1月 9、管理学,第9版,作者: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10、社会契约论,法国,卢梭著 11、论法的精神,法国,孟德斯鸠著 12、文科物理,中国,倪光炯,王炎森编著,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 13、中国文化概论,檀江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1日
考试题型与分值
把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的一个系统。 • 决策法。就是要使用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型
和工具评价并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 析逻辑的依据。 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或者书面的有效形式。
8
5、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 在案例分析中要做好学习记录; 对撰写案例的方面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 一针见血,开门见山,一般不超过2500字。 要用一句话把案例分析的主要成果概括出 来,并成为报告的主题。
是经济效益审计产生的基础。
•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 • 2、次优问题的产生*
•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框架
•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
• 1、委托代理理论
• 1)产生
•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最重 要的成果。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 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 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 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
经济效益审计
杜建菊 王德礼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 绪论
• 学习要求 • 1、理解经济效益的含义; • 2、熟悉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 • 3、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起源、产生与发展; • 4、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基础; • 5、掌握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客体、对象、目标; • 6、熟悉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证据、结论; • 7、了解不同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与方法。
• 3、托管责任理论
•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 • 1、经济效益审计的权利主体 •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谁要审 • 2、经济效益审计的执行主体 • 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谁来审
•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与对象 • 1、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
• 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是接受审计执行人审计的经济责任承 担者和履行者,即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
6
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步骤
• 案例分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 找出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 确定是否还有与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的
问题。 • 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
方法。
7
教学模式
4、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
•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的具体分析方法: • 系统法。就是把所分析的案例看成是处于不断地

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委托人处于信
息劣势,不能对代理人进行完全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有
动机为了自身利益,做出有损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由此
造成的委托人利益受损的现象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 2、次优理论
• 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 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他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 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假设帕累托 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 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 后才能达到。
9
本课程推荐阅读书目
• 1)王学龙 主编,经济效益审计,2015年8月第2版,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
• 2)阿吉斯(美)著,刘昕译,绩效管理(第3版),2013 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3)郑石桥 主编,绩效审计,2018年7月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 4)蓝海林 等 著,企业战略管理(第2版)/教育部经济管 理类核心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06-01

劳动耗费即劳动消耗量或劳动占用量
• 2、 经济效果 • 1)含义: 经济效果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耗费转化为劳动成
果的程度。
• 2)表达方式:经济效果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量与投入量 的比值( “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 投入量为劳动耗费即劳动消耗量或劳动占用量。
• 成果与耗费进行比较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5
2、注意案例分析技巧
• 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 • 第一方面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
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 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 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 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 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 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 • 第二方面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 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 2)主要内容

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
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
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制度安排。

代理关系的主体包括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和第
三人(相对人)。代理人是代替被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
人;被代理人是代理人替自己实施法律行为的人;第三人
是与代理人实施法律行为的人。
• 这种经济效果指标计算简单,概念明确。但不能确切反 映技术装备水平不同的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的高低与好 坏。
• 经济效果比值表示法:这是一种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 表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 经济效果=成果/劳动耗费(或劳动占用)
• 采用比值法表示的指标有:劳动生产率和单位产品原材 料、燃料、动力消耗水平等。比值法的特点是劳动成果 与劳动的耗费的计量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 计量单位相同时,比值>1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 经济效果差额表示法:这是一种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差表 示经济效果大小的方法,表达式为
• 经济效果=成果一劳动耗费(或劳动占用)
• 如利润额、利税额、国民收入、净现值等都是以差额表 示法表示的常用的经济效果指标。这种表示方法要求劳 动成果与劳动耗费必须是相同计量单位,其差额大于零 是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
• 5)迈克尔·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霍斯 著,刘刚 等 译,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第12版)/工商管理经典 译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08-01
• 6)王周伟 风险管理 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年10月
• 7)沃尔特·V·小哈斯莱特(美)编著,郑磊等译,风险管 理,第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1月
• 第二节 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一、古代经济效益审计 • 1、从审计的出现到20世纪40年代,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
审计没有严格区分。 • 2、古代中国的经济效益审计* • 3、古代国外经济效益审计 • 古罗马: • 古希腊: • 英国:
• 二、现代经济效益的产生与发展 • 1、国外现代经济效益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1)美国: • 2)英国: • 3)加拿大: • 4)澳大利亚: • 5)新西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