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
参考!
读论语心得体会(1)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
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人们应该如何接物待事,而
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
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
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
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
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
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
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
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
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
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
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
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
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
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
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
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
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
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
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
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读论语心得体会(2)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被记录后编成的一本书。曾经在中
国的私塾教诲史上施展过重要浸染,与《孟子》、《诗经》等一路为讲义,由私塾老
师(先生)逐句逐段的讲授,谓之“孔孟之道”。
在中国已往的二千多年的汗青中,被历代君主帝王积极推许,在中国的文化勾当
中充当了主流学说,对人们的头脑起了严峻的约束浸染,并且《论语》中首要建议的
是“礼教”也就是宣传“忠君、尚礼”,与当代社会的头脑见识(划一、自由、均富等等)已
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溶入当代社会的文化中。可是,就《论语》中有些伦理道德的
概念等不能通盘否认,照旧有可取之处,并且已被中华民族接管并传承至今。
曾读过于丹传授的“《论语》心得”,古本年中外信手拈来;也在央视屏上听过她的
答复题,神定气爽娓娓道述。所讲篇章约占《论语》的异常之一多点,已很了得呵。
但也有她自我认知的范围,岜不说曲直解之意可也是误解或谬误了。好比:《论语》
中有一句“民无信不立”,孔夫子的语境应领略为:守信于民。可能:对老黎民要讲诺言。而不能表明为“信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行文于此,也声名孔老汉子分明汗青是会变迁的,会后浪推前浪而长奔不息。这
就是心得读后的心得。
本人曾在课外阅读和研习过《论语》,其时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拜,也出于一种
好奇心。由于在我们念书的年轻年月是列为禁区的。没有哪个先生敢教,更谈不上有
人解读释疑了。并且好不轻易寻求到册本,照旧偷梁换柱似逃避着读。自已参照学过
的古文来解读《论语》,其自学之难不堪回顾。
读论语心得体会(3)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
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
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就我看来,人的一生中秉怀着许多有关生活的触动,只是很多时候,这些触动没
有点燃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而使我们困窘地活着。于丹的《论语》心得中,虽
然从其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解读《论语》。但毕竟是一种颇能为大众认可的个人独特的对于《论语》的感悟。每个人要是想要在《论语》中找到让我们人格震撼的导引线,还需自己到论语中慢慢寻觅。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人们对父母的付出视之为必然,孝道在逐渐褪色。对现在的人们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当
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
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事父母能竭其力;”为人子女,做让父母为你担心的事情,也不算是孝道。如今人们认为只要提供父母良好的生活条
件就是孝,而对父母们的感情需求漠然不管,不听从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但
父母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这些。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
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