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概况
一、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发展历史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90年英国人发明了第一只用来探测火灾信息的装置——对温度敏感的感温探测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感温探测器只是局部地被应用,且仅作为一种报警元件。
而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标志的火灾探测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源的离子感烟探测器,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进行研究开发并于60年代初才被推广应用。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起步较晚,1975年开始技术引进和研制投产,1979年开始自行研制、规模生产。
当时相关的研究部门还很少,无专业生产厂家,技术水平也相当落后。
最初的产品大多数为多线制(n+1)和电位信号传输方式,消防联动基本上是多线制的硬件组合,无灾误报几乎成为当时国内所有厂商的共同难题。
到了80年代,中国有些厂家走上了技术引进、联合研制的道路,使产品在技术、质量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与提高。
进入90年代以后,一方面出现了国内外联合建厂、技术引进和外商在中国独资办厂,另一方面许多著名国际厂商和分包商带着先进产品大量涌入了中国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四化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消防工程技术的发展步伐。
消防设备,尤其是监控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种类、数量以及生产厂家和应用单位都不断增加,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强制性消防技术法规的逐步贯彻执行,全国的许多重要部门、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以及高层建筑、重要仓库、重点引进工程、重要图书馆、档案馆、重要公共建筑等,都装设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中绝大多数产品在建筑物的防火、
灭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统一合理地设计、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及其设备,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1988
年中国制订了全国统一、科学合理的规范《火灾
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J116-1988),1992年
制订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
(GB50166-1992),1998年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设计规范》(GB50116-1998)修订并于1999年6
月1日起执行。
同时,围绕火灾报警技术产品生
产体系和质量要求,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至90年代中期继续制订了较为完整的生产技术
方面的国家标准,90年代中期开始对生产质量体
系进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管理,有力保障
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设备的生产、设计和工
程应用的规范化,使得生产、设计、施工、安装、
调试皆有章可循。
尽管中国消防科学技术起步较晚,与世界先进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消防电子报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属发展迅速的朝阳行业,一直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内外消防电子产品厂商都看好中国消防电子市场这一热点,都给予充分重视、关注和投入。
中国消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各类防火设计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日趋完善,火灾科学理论研究进步明显并获得工程应用,特别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其科研开发和生产技术能力快速提高,大大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已经具备了研究、设计、生产智能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技术实力,中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极大地推动了国产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
二、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市场总体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仅火灾探测报警产品生
产企业就已超过100家,在国内销售产品的国外生产
厂商也有30余家。
国内市场每年安装投入使用的探
测器总量约为400万只(含国产、合资生产、合作生
产、引进国外技术或外资独资生产),市场占有率为
75%;境外生产(原装进口和海外OEM生产)探测器
约为100万只,市场占有率约25%。
火灾探测报警
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产品的年产值已超过25亿元。
以厂家的分布来看,位于东南地区的厂家约占总
数的49%,华中地区的约占9.1%,西部地区占到
10.7%,华北地区约占39.7%。
以产品市场地域分布而言,中西部地区(内地城
市)以采用国产产品为主;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的沿
海开放城市)以采用进口产品和合资产品较多。
在中国生产的国外产品有: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
公司(SYSTEM SENSOR)、北京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
限公司(CERBERUS)、天津安福公司、上海能美、哈尔滨阿波罗;北京西门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SIEMENS)。
国外厂商大约有40多家,诸如:美国的盛赛尔(SYSTEM SENSOR)、新普利斯(SIMPLEX)、霍尼威尔(HONEYWELL)、江森(JOHNSON)、特灵(ISL)、诺帝菲尓 (NOTIFIER);日本的能美、松下(PANASONIC)、日探、报知机;英国的GENT、EITTON、科艺、WORMAIN、CHUBB、阿波罗;瑞士的西伯乐斯(CERBERUS);德国的安福、安舍、西门子(SIEMENS);加拿大的爱德华等。
奥地利斯瑞克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是消防产品行业里的主导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微机、电子、光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房地产、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以及市场需求的猛增,大大推进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发展,使得国内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规模正不断扩大。
从产业角度来讲,中国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发展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消防探测报警产品生产企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生产经营规模化,产品开发引进化,企业发展外向化。
随着产品的扩大和普及率的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越来越明显。
这就加速了企业对产品结构、内部结构乃至产业结构的改造和调整,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调控下越来越明显地发挥出基础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消防产业和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由于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虽然各厂家在价格战中已深深地感受到竞争的压力和残酷,但产品仍基本保持每年10%至15%的增长率,这说明中国的消防电子报警行业仍处在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
不过随着厂商的增多、竞争的日益激烈,楼宇自控、消防电子行业的利润率也在逐渐下降。
(二)国内产品概况
目前,国外生产和应用较为普及的火灾探测报警产品中国都能够生产,国外先进的智能化火灾报警设备中国也完成了系统研究工作并实现了产品化,产品质量逐年提高,应用也不断扩大。
传感元件的深入开发,进一步扩大了火灾探测器家族的成员;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火灾报警控制器等产品开始步入智能水平的初期阶段。
如今,国内有70余家企业生产火灾报警控制器。
其中大部分产品为少线制、开关量信号接收式。
尤其是几家较大的企业,都以此类产品为其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主导产品,并形成国内市场的主流。
多线制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小范围内仍有很好的市场,保持一定的优势,但只是很少一部分。
模拟量火灾报警控制器,近3、4年在中国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延吉火灾智能设备、北京中安电子设备厂等4、5家企业向市场投放了模拟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据了解,近期内还将有4、5家企业向市场投放此类智能系统。
这些企业在国内都属中小企业,占领的市场比较小,还没有形成批量。
但他们率先将中国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带到了智能时代,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悉国内很多企业都已着手开发、研制模拟量控制器。
预计两年后,模拟量火灾报警控制器将成为该产品的主流。
的规模,但纵观这100余家国内企业,其发展很
不平衡,大小、强弱之间差距日益增大,呈现出
两极分化之势,即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在这
100余家火灾探测报警企业中有20家规模较大,
这些企业的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自成系统、年产
值可超过千万元。
这些企业的产品占据着国内约
80%的市场。
其产品主要为寻址开关量火灾探测
报警系统(即属第二代产品)。
目前,这些企业
也正致力于摸拟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开发、研
制工作,预计两年内将相继推出。
近年来,国内的模拟量技术日趋成熟,与国
外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但中国在此方面的整体水
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差距。
(三)国外产品概况
2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许多外商都看好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纷纷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内市场。
迄今为止,已有10个国家的20家公司的将近百种火灾探测报警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
占据着中国大部分大型、中型合资企业的宾馆、饭店、工厂等设施的消防报警市场,已经占有近二分之一的市场。
近2、3年来,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都相继投放了智能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并渐渐以此种系统为其主要产品。
这些产品的涌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国有企业和民族工业,但也对中国的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欧美国家企业的产品与日本企业的产品也有差别。
欧美国家在智能报警、系统抗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而日本企业在联动控制方面的投入相对更多。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探测报警的智能化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
些工作对火灾探测报警技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是否有意向购进国外厂家的产品,国内各企业的态度基本上是“合资可以考虑,但进口国外产品,价格太高,高成本的产品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所以目前不与考虑”。
(四)国内外火灾报警产品之比较
伴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物质财富与技术成果积累越来越多的同时,整个社会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工业厂房对现代消防技术和高技术、高可靠性的消防报警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也正是由于这种急剧增长的市场需求导致了中外厂商在中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
而产品技术的先进性,质量的可靠性,供货的及时性,服务的周到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则构成了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
1、产品技术发展的特点
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从传统型走向全总线智能型,从根本上解决火灾报警系统的误报和漏报。
1994年以后,所有的国际厂商产品先后升级换代为全总线智能火灾报警系统。
如瑞士西伯乐斯公司从CS100升级为S11;美国新普利斯从2120升级为4000;日本能美公司从R12升级为R21Z;日本日探公司从F-1升级为F-3。
又如美国江森公司的2020,霍尼威尔公司的FS90,英国GENT的3400,英国ZITTON的ZP-5,德国安舍的8007/8,西门子公司的西格玛系统。
中国的生产厂商到90年代末也将原有产品不同程度的升级为智能产品,如海湾GST5000和GST8000,首安SL-M500和SL-D601,南京盛华SH9400,利达LD128、国营262厂5800、6800、7800和9100,世宗ZN900和S2175,深圳市赋安AFN100,国泰怡安G5、G6、G7和GK603,狮岛SHIDAO SD2100B L,海拓普AHG9600,北京中科原电子仪器厂J3000,北京核中警HJ8000,清华同方消防TF9200,四川久远JF-998,依爱EI-2000,蓝天3100和5i,无锡市电子报警YZ80000,天津天利M2000、西安莱科思LK2000,东莞市方达电子FD21,南京亨利HTS8000、上海互易消防电子HY6200等。
可见智能化是国内外厂商产品技术升级的主要标志。
①线制。
从多线制走向全总线制,便于设计、施工、布线管理。
②联动。
从多线制的硬件组合走向全总线软件编程,便于设计、施工、管理和现场维修
③标准化接口。
从多品种的接口走向标准化接口,只用控制、监视两种模块便可实现全部消防联动。
④大屏幕汉显。
主机对所有报警事件的类型、地址全部用汉字显示和提示。
⑤联动标准化。
为适应新颁布实施的消防联动设备新规范GBl6806—97,所有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均要向“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方向发展。
纵观国内外火灾报警产品的特点,可以明确认为,智能化和采用检索查询技术,使报警控制器走向联动型,是消防报警控制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国内100多个生产厂商业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GBl6806—97的贯彻执行又为消防联动系统标准化和质量监督奠定了技术基础。
3、价格的合理性
国内消防电子报警行业的竞争已异常激烈,而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由于关税的进一步下降又将引来众多颇具实力的国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这就直接导致产品的市场价在不断下降,厂家的优惠幅度不断加大。
举例来说,一个感烟探头的成本价在45—100元范围内(感温探头则相对低一些,但差价并不是很大),而出厂价则大致趋于100—200元人民币之间,有个别厂家会达到200或300元人民币甚至400元,但市场平均价保持在200—300元之间。
4、服务的周到性
国内外生产厂商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办事处、代理商,力争产品就地服务。
5、产品供货的及时性
国内主要厂商通过增设先进生产设备和产品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使产品供货更为及时。
国外厂商通过合资、引进,在中国建立基地就地生产。
(五)中国消防电子产业中的优秀企业
中国消防电子产业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产业,而消防电子产品市场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行业里涌现出了一批佼佼者,“中国消防协会2001年(即首届)消防产业30强论坛成员单位”由此应运而生。
消防产业30强论坛这种机制从2001年建立以来,对大力促进消防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消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03年,第二届论坛的30强企业是由第三方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按照“年销售额、纳税额、净利润、营业收入总额成长率、产品销售率、总资产回报率、研发投入、员工再培训投入、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等9项指标综合评选出来的。
又从全国几千家消防企业中脱颖而出评选出的“2003消防产业30强论坛成员单位”,即第二届“30强”。
与以往相比,本届30强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其中,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90%(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占总数的37%);年纳税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53%;净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60%。
以上各项指标与上一届相比均上升了10%以上。
本届30强企业的另一特点是普遍重视科技投入。
30家企业中,年研发投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家,占37%;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20家,占67%。
这两项指标与上一届相比分别上升了38%和75%。
在首届30强中,消防电子企业类型的海湾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消防集团有限公司、中核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安工业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北京世宗智能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赋安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西安海拓普智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达保安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国泰怡安电子有限公司均“榜上有名”。
在第二届“30强”中,上述10家中9家企业雄风不减,继续“金榜题名”,即入选企业有90%是上届论坛的成员单位,远远超过整体入选企业有63%是上届论坛的成员单位的比例,其中因资产重组,国营二六二厂取代中核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狮岛消防电子有限公司则首次“上榜”。
尽管“消防产业30强论坛成员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但先后排列却有所体现也是不争的事实。
海湾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蝉联“30强”的“榜首”,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则排列跃居第二位等,由此可见消防电子企业整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和提升。
此外,30强企业之外,限于种种因素落选或未曾参与申报评选活动的消防电子优秀企业也不少。
诸如:上海松江电子仪器厂、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日环仪器厂、国营404厂、北京中科原电子仪器厂、四川久远智能监控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市方达电子工业有限公司、41所依爱消防电子、营口厂、北京核中警消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无锡蓝天电子有限公司、无锡市电子报警设备厂、天津天利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南京亨利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莱科思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其综合实力、技术和产品都较强。
(六)目前市场状况呈现出下列变化
1、目前,我国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市场与往年一样,国产、合资生产与进口产品“三足鼎立分天下”。
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国产产品和合资产品,即境内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比往年提高,而境外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比往年降低。
2、模拟量探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增长。
原装进口、在华独资和合资产品中,模拟量产品占绝大多数;国产厂商中可提供模拟量产品的也居多半,但市场销售量还未达到50%,因为一些产量较大的厂家仍以开光量产品生产为主。
这一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国内厂家模拟量产品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
3、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即火灾自动报警控制技术行业从高风险效益步入微利时代。
三、中国消防电子产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我国消防电子产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的产品已完全达到可以与某些进口产品相抗衡的程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正不断缩小,发展前景良好。
但是,我国消防电子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中国消防电子产业大环境所存在的不足
1、企业多、散、乱、差。
即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多,不少企业管理较为混乱,部分产品质量较差;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消防的备案制度造成了消防电子产品的地域化。
众多的中小企业的产量有限,为了节约成本,生产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在本地区销售。
由于行业发展等历史原因,凭关系获取市场和地方保护等现象普遍存在,消防企业绝大多数是地方性品牌,全国性品牌(如中安消防工程总公司)很少。
2、多数企业现代化企业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创新能力较低。
中国很多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速度很快,但多数是模仿他人的,自主创新的产品较少,这在竞争上就失去了机会。
3、消防电子产品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在不少方面依然存在,对假冒伪劣、低价倾销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损害了守法企业的利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行业管理机制还有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例如政企不分,政府干预企业事务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许可证制度行政环节过多,既不利于提高效率也不利于廉政建设;备案制度的执行很不规范,给企业造成过多不便;评价机构没有第三方地位,行为有失公正等等。
6、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中国消防电子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作为一个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与IT等高科技产业相比,从业人员的素质仍相距甚远。
已形成以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为核心团队的消防企业极少。
7、缺乏大型骨干企业
一个产业的希望在于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国消防电子产业需要一支庞大的乘风破浪的“远洋船队”,更需要中流砥柱式的“航空母舰”。
境内生产销售量80%集中在近20家左右的较大企业;境外生产销售量80%集中在近10家左右的国外厂商。
(二)产品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盲目寻求开发人员
许多企业尤其是新办的小型企业在开办伊始,认为开发某种产品很容易,忽略了消防产品的特殊专业性,也并未十分清楚地了解消防产品的技术市场,盲目地找些电子学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比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大学、研究所等寻求合作,其结果往往是开发出的只能是功能样机,其性能根本无法达到产品的要求,至于其后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更是不言而喻的了。
2、盲目追求高技术与国外技术
许多企业在现行的产品技术尚未成熟、产品各方面性能还未稳定的情况下,看到市场上出现了较自身产品更加先进的技术,便不顾自己的技术实力,放弃对现行产品的完善工作转而进入新技术的开发,其结果往往是现行产品性能没能提高,系统仍未完善,而新产品则更加不完善,无法投入生产,最终落得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国内很多企业都希望能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技术或合资生产。
但国内市场资源和国外技术来源毕竟有限。
从市场角度看,国内对产品的需求可分为高、中、低三档。
而在所谓的“高档”产品层中,己有国外30多家企业投放了先进产品,还有国内合资引进的5家企业的性能较为优越的产品,可以说这一层次的产品供应能力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受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中档产品占据着国内的主要市场。
这些所谓的中档产品中有很多产品的技术性能其实都不比国外的产品差只是价格较低而已。
况且,目前国内、外技术水平也相差无几,某些国外产品在技术先进程度上还不如国有产品。
国产产品的相对劣势在于工艺控制、元件资源受限。
国内许多企业的产品已完全达到了与某些国外产品抗衡的程度,但由于制造技术落后,甚至有些还是手工的,所以它们很难与国外产品媲美。
3、不重视新技术
有些老企业的产品已经开发生产十几年了,技术已经相当落后,但仍不进行技术改造,不重视技术更新,致使企业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由初期的骨干企业沦为“小弟弟”,缺乏生机,濒临破产倒闭。
4、不加思索地仿制国外产品
国内有些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尤其是探测器时,不加思索地、一窝蜂式的完全仿制国外产品,外观仿得维妙维巧,一点变化都没有。
在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之际,我们认为国外技术值得借鉴,也可以借鉴,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