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对高三历史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反思

2004我担任高三年级三个教学班的历史课,高考成绩下来后,我感觉不是很好,历史成绩和前几年相比有一些下滑。对于这种状况,我们老师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已经全力以赴了,为什么高考成绩却不如人意?究竟症结何在?其中的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只有一条,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思维能力欠缺,最终造成了这种不理想的结局。,提高高三历史教学课堂效率,改善教学,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历史教研组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高三的教学课型主要有三种:复习课、讲评课和练习课,而复习课在高三课堂教学的三类课型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研究复习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高三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我发现,我们教师在复习课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第一轮复习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问题缺乏了解,认为第一轮复习只是抓好基础,而第二轮复习才是抓能力,只有知识传授,而无能力培养。二是,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教师霸占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或绝大多数时间,教学成了一言堂。教师认为,高三复习内容太多,必须使用讲授法对学生灌输知识,提问、讨论、谈话、阅读等促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都成了多余。这样的教学势必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被动,教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三是,个别教师的教学只是简单地重复旧知识,上课如同“炒冷饭”,学生听课无新鲜感,无趣味感。四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只停留在对教材的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学缺乏理论深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理论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高考对学生的历史理论和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五是,有些教师也注意通过练习的形式对学生加强训练,但在练习的设计、练习的时机、处理方法等方面的技能上还有所欠缺,难以发挥练习的各种功能。毫无疑问,在这种缺乏能力培养的、低效益的教学下,高考成绩的滑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三历史复习内容多,难度大;学生普遍基础薄,思维能力弱。教师要上好复习课,提高教学效益,必须首先对高考的命题特点、命题趋势以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以及高三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主要特征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我认为,高三历史复习课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复习课,它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在教学目标上,高三历史复习课并不是单纯地“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需要强调的是,从考试改革的主要趋势来看,对能力的考查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所以高三第一轮复习务必要高起点,高要求,要强调学生理论层次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强化其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实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法、谈话法、问题解决法、练习、阅读法等,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势必要求我们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打破“一言堂”。惟有如此,“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三大目标才不会落空。

按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教学要求,我主张复习课采取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分为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训练”两种活动,同时通过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师生互动,进而使“讲”与“练”实现有机结合。通过“讲”与“练”的交替进行,使问题逐个突破,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

那么,为什么“练”与“讲”必须交替进行?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段由教师主讲,第二段由学生练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有几点不足。首先,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讲解的时间通常都远远超过学生训练的时间,有时因为时间问题,而把课内练习改为课外练习,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容易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我认为,课堂内能解决的问题,决不能放到课后去解决,不要每一节课都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教师连续讲解的时间太长,形成长时间的单调刺激,对学生的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使学生易于疲劳,注意力难以稳定,思维的灵活性降低。相反,在“讲练结合”的模式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各种形式的训练,完全符合无意注意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势必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另外,“讲练结合”的模式使“练”的作用更为突出。此时的“练”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及时反馈每一个小单元的教学,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精讲”指的是有选择性地、简明扼要地讲解或阐释历史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理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高三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的讲解才是“精讲”呢?我认为,高三复习课要实现“精讲”,必须具备以

下特征。第一,讲解不能停留在高一和高二的水平,不要“炒剩饭”,应该有所拓展和延伸,应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第二,在讲解的同时,要注意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等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具体史实加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高考试题的立意主要基于以上理论或观点。如在讲解商鞅变法的,应对学生指出,“废井田,开阡陌”,动摇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奴隶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建立封建制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

制;“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摧毁了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建立起了封建制上层建筑。这样的教学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重视具体的思维方法的传授,如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评价的方法。第四,对零散知识的归纳,概括性要强,并力求提升到理论的层次。如教师可以把“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内容,概括为“民族对流、民族同化、新民族形成”。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把书读“薄”,又能适应高考要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们应在教学中广泛地加以应用。

关于“精练”,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练”的时机上,“练”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教师就重点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就某些零散、细碎、深度不大,不需深入阐释,但学生又容易疏忽的知识进行训练;三是就某些重要、学生表面上比较熟悉,而实际上又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进行训练。对于后两种情形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引起注意,因为高考中常有一些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的选择题,所考的内容往往是我们认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但考试得分率却偏低。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确实无须讲解,但可以用做单选题或问答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这种方式还可起到以练代讲,避免重复讲解的作用。

在练习题的选择或设计上,要题型多样,单选题、材料题、问答题兼具,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思维方法、审题与解题方法的培养。教师在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